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金史(繁體版)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宣宗下
作者:元 · 脫脫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四年春正月壬辰朔,詔免朝。丙申,金安軍節度使行元帥府事古里甲石倫除名。丁酉,大元兵下好義堡,霍州刺史移剌阿里合等死之。詔贈官有差。庚戌,宋步騎十餘萬圍鄧州,聞援軍至,夜焚營去,招撫副使朮虎移剌荅追及之,奪其俘還。壬子,晝晦,有頃大雷電,雨以風。癸丑,戶部侍郎張師魯上書,請遣騎兵數千,及春,淮、蜀並進,以撓宋。丙辰,以武仙遙領中京留守,進官一階。
       三月辛丑,議遷睢州,治書侍御史蒲魯虎奉詔相視京東城池,還言勿遷便,乃止。癸卯,長春節,詔免朝。乙巳,林州元帥惟良擒叛人單仲、李俊,誅之,降其黨盧廣。己酉,以吏部尚書李復亨參知政事,南京兵馬使朮甲賽也行懷、孟帥府事。辛亥,進平章政事高汝礪為尚書右丞相,監修國史,封壽國公。參知政事李復亨兼修國史。平章政事、陝西行尚書省胥鼎進封溫國公,致仕。壬子,紅襖賊于忙兒襲據海州,經略使完顏陳兒以兵擊敗忙兒,復取之。甲寅,木星犯鬼宿積尸氣。
       夏四月庚申朔,詔御史中丞完顏伯嘉提控防城事。癸亥,安武軍節度使柴茂破紅襖賊于棗強。祁州經略使段增順破叛賊甄全于唐縣。夏人犯邊,元帥石盞合喜破之。乙丑,以彰德、衛、輝、滑、濬諸州隸河南路轉運司。以河南路轉運司為都轉運,視中都,增置官吏。戊辰,禘于太廟。大元遣趙瑞以兵攻孟州。提控魯德、王安復大名府。以參知政事把胡魯權尚書右丞、左副元帥,元帥左都監承立為右監軍權參知政事,同行尚書省元帥府于京兆。庚辰,東平元帥府緫領提控蒲察山兒破紅襖賊于聊城。壬午,命六部檢法以法狀親白部官,聽其面議,大理寺如之。
       五月壬辰,定二品至三品立功遷官格。癸巳,紅襖賊寇樂陵、鹽山,橫海軍節度使王福連擊敗之,張聚來寇,又敗之。甲午,上擊鞠于臨武殿。丙申,以時暑,免常朝,四日一奏事。丁酉,諭工部暑月停工役。癸卯,大元兵徇隩州。丙辰,大元兵徇兗州,泰定軍節度使兀顏畏可死之。
       六月丙寅,遣人招張柔。丁卯,詔減監察御史四員。戊辰,山東民僑居者募壯士五百人,益東莒公燕寧軍。月犯土星。己巳,太白晝見于張,百八十有四日乃伏。甲戌,制諸倉場庫院巡護軍,受提舉倉場司及監支納官彈壓。京畿不雨,勑有司閱獄,雜犯死罪以下皆釋之。丁丑,大元遣楊在攻下大名,又攻開州及東明、長垣等縣。己卯,祈雨。庚辰,宋人方子忻來歸,有司處之鄭州。上曰:「吾民奔宋者,彼例衣食之。彼來歸者,不善視之,或復逃歸,漏泄機事。」命增子忻廩給,有司優遇之。元帥右監軍、權參知政事承立上封事。
       秋七月辛卯,宋人及紅襖賊犯河朔,諸郡皆降,獨滄州經略使王福固守。會益都賊張林來攻,福乃叛降林,帥府請討之。是日,雨。癸丑,林州行元帥府遣緫領嚴祿等討紅襖賊于彰德府,生擒偽安撫使王九。詔參知政事李復亨為宣慰使,御史中丞完顏伯嘉副之,循行郡縣劭農。以烏古論仲端等使大元。
       八月戊午朔,嚴實、成江、王贇據濟南,山東招撫高居實遣人招嚴實于青崖砦,獲其款以聞。李全犯東平府,監軍王庭玉敗之,擒其偽安化軍節度使張林。庚申,高陽公張甫請增兵守冀州。上諭樞密,潁州民渡淮為宋軍者凡十村,可追索主者,懲一二以誡其餘。庚午,勑掌兵官不聽舉縣令。夏人陷會州,刺史烏古論世顯降。甲戌,陝西行省報龕谷敗夏人之捷。乙亥,上諭宰臣,河南水災,唐、鄧尤甚。其被災州縣,已除其租。餘順成之方,止責正供,和糴、雜徵並免。仍自今歲九月始,停周歲桑皮故紙折輸。流民佃荒田者如上優免。丙子,陝西行省與夏人議和。戊寅,定選補親軍法。己卯,罷葭州招撫司。壬午,陝西路行省承裔報定西州之捷。丙戌,以隨路諸軍戶徙河南、京東、西、南路,各設檢察使、副。恒山公武仙降大元。
       九月戊子,詔遣官于河南、陝西選親軍。辛卯,進章宗實錄。戊戌,大元木華里屯軍真定。置緫領元帥府于歸德,以壽州、陳留兩鎮兵屬之。庚子,夏人入定西州。壬寅,宋人屯皂郊堡,行軍提控完顏益都擊敗之。大元遣塔忽等來。癸卯,夏人來侵。甲辰,滕州招捕提控夏義勇討紅襖賊,敗之。乙巳,詔參知政事李復亨提控芻糧事。己酉,夏人陷西寧州,尚書省都事僕散奴失不坐誅,駙馬都尉徒單壽春奪官一階,杖六十。癸丑,更定安泊逃亡出征軍人罪及捕獲賞格。甲寅,宋人出秦州,及夏人來侵。丙辰,鞏州行元帥府事石盞合喜報定西州之捷。
       冬十月壬戌,大元遣蒙古塔忽、訛里剌等來。己卯,陝西東路行省報綏德州之捷。泗州元帥府言,紅襖賊一月四入寇,掠人畜而去。庚辰,上擊鞠于臨武殿。辛巳,授紅襖賊時青滕陽公、本處兵馬緫領、元帥兼宣撫。癸未,京西山寨各設守禦使、副,令本路帥府緫之。諭陝西行省圖復會州。上擊鞠于臨武殿。
       十一月丁亥朔,免越王永功朔望朝參。易水公靖安民為其下所殺。戊子,黃陵堈經略使烏古論石虎等以戰陣失律,伏誅。壬辰,木星晝見于翼,積六十有七日伏,夜又犯靈臺北第一星。甲午,河南水,遣官勸課。更浮山縣名忠孝。戊戌,詔復衛紹王王爵,仍加開府儀同三司。壬寅,山東東路軍戶徙許州,命行東平緫管府治之,判官一人分司臨潁。乙巳,詔柴茂權元帥左都監,蓋仁貴攝右都監,同行元帥府于真定。是月,大元木華里國王以兵圍東平。
       十二月甲戌,祈雪。禮部郎中權左司諫抹撚胡魯剌上封事。戊寅,詔軍官許月擊鞠者三次,以習武事。庚辰,臘,享于太廟。乙酉,鎮南軍節度使溫迪罕思敬上書言錢幣、稅賦二事。
       五年春正月丙戌朔,免朝。丁亥,世宗忌日,謁奠于啟慶宮。戊子,括南京諸州逋戶舊耕官田,給軍戶。壬辰,議禦西夏及征南事。諭皇太子以東平禦敵方略。甲午,諭樞密院,南伐事重,當詳議其便。撰故衛王事迹,如海陵庶人例。丁酉,大元兵攻天井關。戊戌,宋人襲泗州西城,提控王祿死之。辛丑,太白晝見于牛,二百三十有二日伏。乙巳,詔諸道兵集蔡州。己酉,伐宋。庚戌,山東行省報東平之捷。
       二月丙辰朔,置招撫司于單州。曲赦東平府。庚申,下詔伐宋。以內族惟弼權同簽樞密院事,行院于中京;斡勒合打權元帥府右都監,行元帥府于蔡、息;納合降福權簽樞密院事,行院于宿州;孛朮魯達阿權元帥右都監,完顏訛論副右都監,行元帥府于唐、鄧。戊辰,罷懷州行元帥府,復置招撫司,與孟州經略司並受中京行樞密院節制。辛未,僕散安貞以兵出息州,破宋人于淨居山寺,拔黃土關。癸酉,以旱災,曲赦河南路。丙子,禁京城兵器。元帥紇石烈牙吾塔破宋兵,復泗州。進逼濠州,至渦口,乏糧而還西城。癸未,以旱災,詔中外。
       三月丙戌朔,上御仁安殿,祈雨,仍望祭于北郊。庚寅,宋人圍唐、鄧,行元帥府事完顏訛論力戰却之。前鄧州千戶孛朮魯毛良虎自拔歸國,訛論便宜遷其官三階,授同知唐州事,乞正授以示信,從之。乙未,罷河南路行三司。丙申,參知政事徒單思忠進尚書右丞、兼修國史,以太子詹事僕散毅夫為參知政事。諭宰臣曰:「今奉御、奉職多不留心采訪外事。聞章宗時近侍人秩滿,以所采事定升降。今亦宜預為考覈之法,以激勸之。」戊戌,長春節,免朝。己亥,夏因叛人竇趙兒之招,入據來羌城,孛朮魯合住以重賞誘脅從人為內應,督兵急攻城,拔之。省試經義進士,考官於常額外多放喬松等十餘人。有司奏請駁放,上已允,尋復遣諭松等曰:「汝等中選而復黜,不能無動于心。方今久旱,恐傷和氣,今特恩放汝矣。」庚子,賜林州行元帥府經歷官康琚進士及第。琚以武階乞赴廷試,故有是命。丙午,以旱築壇祀雷雨師。壬子,雨。
       四月己未,山東行省蒙古綱言:「東莒公燕寧戰敗而死。寧所居天勝砦據險,寧亡,衆無所歸,變在朝夕。權署其提控孫邦佐為招撫使,黃摑兀也為緫領,以撫其衆。」遣使請命,勑有司議之。辛酉,禱雨于太廟。丙寅,僕散安貞破宋黃、蘄等州。壬申,俘宋宗室男女七十餘口獻于京師。癸酉,詔親軍中武舉第而授職需次者,仍執舊役,廩給循常,闕至發遣。辛巳,監察御史劉從益以彈劾失當,奪官一階,罷之。詔定進士中下甲及監官散階至明威者舉充縣令法。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戊戌,宋人據楚丘,官軍復之。庚子,納蘭記僧伏誅,告人趙銳升職四等。壬寅,陝西元帥完顏賽不遣使來獻晉安、平陽之捷,方議其賞,御史烏古論胡魯劾其縱將士鹵掠,不副主上除亂捄民之意,乞正其罪。上以賽不有功,詔勿問,賞議亦寢。癸卯,唐州守將訛論為元帥賽不猶子,與宋人戰唐州境上,為宋人所敗,死者七百餘人,匿之而以捷聞。御史納蘭發其事。上以賽不故,亦不之罪,而以是意諭之。乃稱納蘭敢言,錄其功付有司,秩滿考最。癸丑,東平內徙,命蒙古綱行省于邳州,王庭玉行帥府于黃陵堈。
       六月甲寅朔,尚書省奏駙馬都尉安貞反狀,上閱奏慮其不實,謂平章政事英王守純曰:「國家誅一大臣,必合天下後世公議。其令覆按之。」乙丑,遣使諭晉陽公郭文振、上黨公完顏開各守疆土,同心濟難,毋以細故啟釁端,誤國事。戊寅,僕散安貞坐謀反,并其三子,皆伏誅。己卯,越王永功薨。庚辰,輟朝。壬午,上親奠于殯所。
       秋七月己亥,義勇軍叛,據碭山縣。庚子,詔增給徐州、清口等處戍兵衣糧。己酉,碭山賊夜襲永城縣,行軍副緫領高琬敗之,命蒙古綱併力討捕。辛亥,單州招撫劉瓊乞移河南糧濟其軍,詔給之。
       八月壬子朔,罷黃陵堈招撫司。上諭尚書省,碭山叛軍家屬囚歸德,旬餘不給糧,恐傷其生。宰臣奏,已給之矣。又諭樞密,河北艱食,民欲南來者日益多,速令渡之,毋致殍死。癸亥,林、懷帥府邀擊紅襖賊于伏恩村,敗之。甲子,詔南征潰軍復歸而能力戰者,依出界立功格賞之。乙丑,宋人掠沈丘,殺縣令。甲戌,命有司除逋戶負租,毋徵見戶。
       九月甲申,以京東歲饑多盜,遣御史大夫紇石烈胡失門為宣慰使,往撫安之。更定監察御史違犯的決法。丁亥,詔州府及軍官捕盜慢職,四品以下宣慰使決之,三品以上奏裁。戊子,增授隰州招撫使軒成官,改受陝西省節制。乙巳,崇進、駙馬都尉定國公徒單公弼薨。庚戌,歲星犯左執法。右丞相高汝礪表乞致仕,詔溫留之。
       冬十月癸丑,進汝礪官榮祿大夫。命僕散毅夫行尚書省于京東,督諸軍芻糧。乙卯,太醫侯濟、張子英治皇孫疾,用藥瞑眩,皇孫不能任,遂不療,罪當死。上曰:「濟等所犯誠宜死,然在諸叔及弟兄之子,便應准法行之,以朕孫故殺人,所不忍也。」命杖七十,除名。尚書省言:「司、縣官貪暴不法,部民逃亡,旣有決罰,他縣停匿亦宜定罪。隨處土民久困徭役,客戶販鬻坐獲厚利,官無所斂,亦宜稍及客戶,以寬土民。行院帥府幕職,雖無部衆,亦嘗贊畫戎功,而推賞止進官一階,宜聽主將保奏,第功行賞。」上皆從其請。戊午,遣親軍討河南群盜。辛酉,大元兵攻綏德州。壬戌,夏人復侵龕谷。甲子,勑監察所彈事,同列不可預聞,著為令。丁卯,夏人犯定西、積石之境。戊寅,分京畿戍卒萬二千,河中民兵八千,以許州元帥紇石烈鶴壽將之,屯潼關西。
       十一月癸未,陝西東路行省報安塞堡敗夏人之捷。甲申,諭太府減損食品。庚寅,募民興南陽水田。壬辰,太子、親王、百官表賀安塞堡之捷,却之。乙未,夏人攻龕谷。宋人攻蘄縣。紅襖賊掠宿州。辛丑,詔蠲徐、邳、宿、泗等州逋租,官民有能墾闢閒田,除來年科徵。歸德、亳、壽、潁停閣逋戶租外,仍蠲三之一。逋戶田廬有司募民承業,禁其毀損,以俟來復。蒲城縣民李文秀等謀反,伏誅。壬寅,宋人焚潁州,執防禦判官而去。是日,相國寺火。大元兵攻延安。
       十二月辛亥朔,以大元兵下潼關、京兆,詔省院議之。壬子,罷辟舉縣令法。丁巳,禮部侍郎烏古孫仲端,翰林待制安庭珍使北還,各遷一階。庚申,罷河南義軍。丁卯,詔罷新簽民軍,減樞密院掌兵官及京城戍兵,仍諭行院帥府,毋擅增設補簽。辛未,罷行緫管府及招討統軍檢察等司。定宋人來歸賞格及詐誘征防軍人逃亡罪法。癸酉,元帥合達、買住及其將士以延安功特賞賚之,仍下詔獎諭。
       閏月辛巳朔,大元兵徇鄜州,保大軍節度使完顏六斤、權元帥左都監紇石烈鶴壽、右都監蒲察婁室、遙授金安軍節度使女奚烈資祿皆死之。乙酉,提控朮甲咬住破沈丘賊于陳瓦。丙戌,頒詔撫諭河南土寇。戊子,熒惑犯軒轅。己丑,孫瑀及捕盜官吾古出招降泰和縣賊二千人,詔斬其首惡,餘皆釋之。同知保靜軍節度使郭澍以徵糧失期,誣殺平民,坐誅。辛卯,官軍復葭州。癸巳,通遠軍節度使孛朮魯合住削官。甲午,月犯熒惑。丙申,紅襖賊夜入蒙城縣,縣官失其符印,軍民死者甚衆,賊大掠而去。戊戌,鎮星晝見于軫。己亥,發兵捕京東盜。太白晝見于室。壬寅,發上林署粟賑貧民。陳、亳等州,鹿邑、城父諸縣,盜蜂起,趣樞府遣官討之。捕盜軍所過殘民,遣御史一人按視。軍所獲牛,有司以官錢收贖。戊申,詔定招捕土寇官賞格。己酉,更造「興定寶泉」,每一貫當「通寶」四百貫。
       元光元年春正月庚戌朔,免朝。辛亥,世宗忌辰,謁奠于啟慶宮。元帥惟弼破紅襖賊于張鶱店。壬子,遣官墾種京東、西、南三路水田。甲寅,禁非邊關急速事無馳傳,即濫乘者州縣徑白省部,四方館從御史臺,外路從分按御史治之。詔陝西西路行省徙京兆者,兵退還治平敘。坊州刺史把移失剌以棄城,伏誅。鄭州防禦使裴滿羊哥,同知防禦使古里甲石倫除名。平西節度使把古咬住奪官一階。丁卯,詔撫諭京東百姓。
       二月壬午,詔徙中京、唐、鄧、商、虢、許、陝等州屯軍及諸軍家屬赴京兆、同、華就糧屯。乙酉,陝西西路行省請以厚賞募河西諸蕃部族寺僧,圖復大通城,命行省樞密院籌之。癸巳,上諭宰臣,宋人以重兵攻平輿、褒信,我師力戰却之,又偵知其事狀之詳。若俟帥府上功推賞,豈急於勸獎之道。其遣清望官,齎空名宣勑,覈實給之。乙未,詔諭河南、陝西。大元兵屯葭州。壬寅,權定行省、樞府、元帥府輒杖左右司、經歷司官罪法。甲辰,上念鄜延被兵,又延安受圍,嘗發民粟給軍。詔除延安、鄜、坊、丹、葭、綏德稅租,仍令有司償其粟直,不足者許補官。戊申,恒州軍變,萬戶呼延棫等千餘人殺掠城中,焚廬舍而去。己酉,遣元帥左監軍訛可行元帥府事,節制三路軍馬伐宋,同簽樞密院事時全行院事,副之。
       三月辛酉,宋人掠確山縣之劉村。丙寅,歲星犯太微左執法。戊辰,樞密院委差官賈天安上書言利害。壬申,尚書右丞徒單思忠以病馬輸官,冒取高價,御史劾之,有司以監主自盜論死,上顧惜大體,降授陳州防禦使。癸酉,提控李師林敗夏人于永木嶺。郭文振表,近得俘者言,南北合兵將攻河南、陝西。詔樞密備禦。
       夏四月辛巳,以金吾衛上將軍、勸農使訛可簽樞密院事。置大司農司,設大司農卿、少卿、丞,京東、西、南三路置行司,並兼採訪事。壬午,大元兵攻陵川縣。丁酉,林懷路行元帥府事惟良削官兩階,罷之。更定辟舉縣令之法,而復行之。戊戌,籍丁憂待闕、追殿等官,備防秋。丁未,行樞密院報淮南之捷。
       五月戊申朔,大元兵屯隰、吉、翼等州。壬戌,訛可、時全軍大敗。甲子,訛可以敗績當死,上面數而責之,勉其後效命,朘官兩階。丁卯,召致政胥鼎等赴省議利害。壬申,時全伏誅。
       六月戊寅朔,造舟運陝西糧,由大慶關渡抵湖城。癸未,大赦。陳州防禦使呂子羽坐乏軍興,自盡。制諸監官及八品以下職事,丁憂、待闕、任滿、遙授者,試補侍衛親軍。命各路司農司設捕盜方略。丁酉,紅襖賊掠柳子鎮,驅百姓及驛馬而去,提控張瑀追擊,奪所掠還。偽監軍王二據黎陽縣,提控王泉討之,復其城。
       秋七月庚戌,大元將按察兒以其衆屯晉安、冀州之境。丙辰,上黨公完顏開復澤州。己未,歸德行樞密院王庭玉報曹州破紅襖賊之捷。庚申,定監當官選法。河北群盜犯封丘、開封界,令樞密院禦捕。甲子,京東緫帥紇石烈牙吾塔請自今行院帥府幕職,有過得自決之。不允。戊辰,紅襖賊襲徐州之十八里砦,又襲古城、桃園,官軍破之。乙亥,太白晝見經天,與日爭光。
       八月丁丑,定西征將士官賞有差。己卯,彗星見西方。甲申,增定藏匿逃亡親軍罪及告捕賞格。積石州蕃族叛附于夏,鞏州提控尼厖古三郎討之,獲羊千口,進尚膳,詔却之。以彗星見,改元,大赦。諭旨宰臣曰:「赦書已頒,時刻之間人命所係。其令將命者速往,計期而至。」以大司農把胡魯為參知政事。癸巳,河間公移剌衆家奴、高陽公張甫兵復河間府,是日,報捷者始達。上以道途梗塞,報者艱虞,命厚賞之。夏人入德順。壬寅,祈雨。
       九月丙午朔,以左右警巡使兼彈壓。諭陝西行省備邊。壬子,牙吾塔請以兵由壽州渡淮,擣宋人巢穴,不從。乙卯,議經略淮南。己巳,宋人掠遂平縣之石砦店,復侵南陽,唐州提控夾谷九住敗之。
       冬十月丁丑,夏人掠德順之神林堡。壬午,宋張惠攻零子鎮,為斡魯朶所敗,虜其裨將二人。河中府萬戶孫仲威執其安撫使阿不罕胡魯剌據城叛,陝西行省遣將討平之。癸未,復曹州。甲申,上獵于近郊,詔免百官送迎,且勿令治道,以勞百姓。庚寅,徙彰德招撫使杜先軍於衛州。乙未,大元兵下榮州之胡壁堡及臨晉。庚子,詔所司巡護避兵民資產。甲辰,以京兆官民避兵南山者多至百萬,詔兼同知府事完顏霆等安撫其衆。
       十一月丁未,大元兵徇同州,定國軍節度使李復亨、同知定國軍節度使訛可皆自盡。甲寅,京東緫帥牙吾塔報臨淮破宋兵之捷。戊辰,大元蒙古蒲花攻鳳翔府。
       十二月乙亥朔,上謂皇太子曰:「吾嘗夜思天下事,必索燭以記,明而即行,汝亦當然。」以河中治中侯小叔權元帥右都監便宜行事。乙酉,遷同知平陽府事史詠龍虎衛上將軍,賜號「守節忠臣」,權行平陽公府事。丁亥,疊州緫管青宜可卒,特命其子角襲職。詔諭近侍局官曰:「奉御、奉職皆少年,不知書。朕憶曩時置說書人,日為講論自古君臣父子之教,使知所以事上者,其復置。」己丑,蘭州提控唐括昉敗夏人于質孤堡。大元以大軍攻鳳翔。
       二年春正月甲辰朔,詔免朝賀。乙巳,世宗忌日,謁奠于啟慶宮。右丞相汝礪乞致政,上面諭使留。大元兵下河中府,權元帥右都監侯小叔復之。壬子,壽州防禦使完顏乃剌奪官四階。甲寅,上諭宰臣曰:「向有人言便宜事,卿等屢奏乞作中旨行之。帝王從諫足矣,豈可掠人之美以為己出哉。」戊午,四方館使李瘸驢以罪罷,宰臣請以散地羈縻之,上曰:「此輩豪傑,正須誠待,若以術制,適使自疑。但不畀軍政,外補何害?」授瘸驢恒州刺史。又謂:「鬻爵恩例有丁憂官得起復者,是教人以不孝也,何為著此令哉?」丁卯,大元兵復下河中府。
       二月甲戌朔,皇后生辰,詔免賀禮。己卯,丞相汝礪朝會,免拜,設榻殿下,久立賜休。壬午,詔軍官犯罪,舊制更不任用,今多故之秋,人才難得,朕欲除大罪外,徒刑追配有武藝善掌兵者,量才復用。其令尚書省議以聞。丁亥,大赦。己亥,鳳翔圍解。石盞合喜加金紫光祿大夫,升左監軍,特授大名府海谷忽申猛安,完顏仲元加光祿大夫,升右監軍,特授河北東路洮委必剌猛安,各賜金鞶帶有差。
       三月甲辰朔,宋人襲汝陽。壬子,誡諭平章英王守純崇飲。癸丑,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權元帥右都監,代領侯小叔軍。甲寅,上謂宰臣:「人有才堪任事,其心不正者,終不足貴。」丞相汝礪對曰「其心不正而濟之以才,所謂虎而翼者也,雖古聖人亦未易知。」上以為然。丙辰,長春節,免朝。以戶部尚書石盞畏忻為參知政事,兼修國史。辛酉,禁茶。壬戌,詔以鳳翔戰功及頒賞等級遍諭諸郡。甲子,以完顏伯嘉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于河中府。辛未,詔職官犯罪非死罪除名,遇赦幸免,有才幹者中外並用。
       夏四月癸酉朔,復霍州汾西縣,詔給空名宣勑,遷賞將士之有功者。丙子,設京兆南山安撫司。丁丑,故鳳翔萬戶完顏醜和以死節贈懷遠大將軍,授刺史職。其父恕除以功例賞外,遷兩官,升職二等。己卯,遣官閱河南帥府見兵,籍閑官豪右親丁及遼東、河北客戶為軍。庚子,募西山獵戶為軍。
       五月癸卯朔,始造「元光重寶」。丙午,復河中府及榮州,遣人持檄招前恒山公武仙。乙卯,權平陽公史詠復霍州及洪洞縣。丁巳,始造「元光珍貨」,同銀行用。戊午,以檄招東平嚴實。己未,參知政事毅夫言:「脅從人號『忠孝軍』,而置沿淮者所為多不法,請防閑之。」上曰:「人心無常,顧馭之何如耳。馭之有術,遠方猶且聽命,況此輩乎?不然,雖左右亦難防閑。正在廓開大度而已。若是而不能致太平者,命也。」庚申,簽河南路寄居官民充軍。辛酉,徙晉陽公郭文振兵于孟州。甲子,徙權平陽公史詠兵于解州、河中府。
       六月乙亥,京東緫帥牙吾塔報淮南之捷。丁亥,罷行省所置監察御史兼彈壓之職。戊子,議遣人招李全、嚴實、張林。甲午,詔罷河中行省,置元帥府。辛丑,遙授靜難軍節度使顏盞蝦蟆等以保鳳翔功進官。
       秋七月壬寅朔,夏人犯積石州,羌界寺族多陷沒,惟桑逋寺僧看逋、昭逋、冢沒,及荅那寺僧奔鞠等拒而不從。詔賞諸僧鈐轄正將等官,而給以廩祿。乙巳,遣兵守衛解州鹽池。庚戌,以空名宣勑遷賞諸部降人。壬子,除市易用銀及銀與寶泉私相易之禁。癸丑,勑諸御史曰:「瑣細事非人主所宜詰,然凡涉姦弊靡不有關國政者。比聞朝官及承應人月給俸糧,多雜糠土,有司所收曷嘗有是物哉。至于出納斗斛亦小大不一。此皆理所不容者,而臺官初不問。事事須朕言之,安用汝曹也。」乙卯,丹鳳門壞。丁巳,陰坡族之骨鞠門等叛歸夏,元帥夾谷瑞發兵討之,以捷聞。御史中丞師安石言制敵二事。戊午,宰臣方對次,有司奏前奉御溫敦太平卒。上大駭曰:「朕屢欲授太平一職,每以事阻,今僅授之未數日而亡,豈非天耶!」因謂宰臣曰:「海陵時有護衛二人私語,一曰富貴在天,一曰由君所賜。海陵竊聞之,詔授言由君所賜者以五品職,意謂誠由己也,而其人以疾竟不及授。章宗秋獵,聞平章張萬公薨,歎曰:『朕迴將拜萬公丞相,而遂不起,命也。』」乙丑,詔籍陝西路僑居官民為軍。
       八月辛未朔,邳州從宜經略使納合六哥等率都統金山顏俊以沂州百餘人,晨入省署,殺行尚書省蒙古綱,據州反。壬申,詔賞京兆路官軍保全南山諸谷之功,以所全人數多寡為等第,千人以上官一階,三千人以上兩階,五千人以上三階,仍升職一等,能以力戰護之者又增一階,戰沒者就以贈之。甲戌,遣官持空名宣勑,諭以重賞招納合六哥,拒命,即命牙吾塔合行院兵討滅之。乙亥,火星入鬼宿中,掩積尸氣。乙酉,詔能捕獲反賊六哥者,除見定官外,仍與世襲謀克。丙戌,遣官分行蔡、息、陳、亳、唐、鄧、裕諸州,洎司農司州縣吏同議,凡民丁相聚立砦避兵,與各巡檢軍相依者,五十戶以上置砦長一員,百戶增副一員,仍先遷一官,能安民弭盜勸農者論功注授。
       九月庚子朔,日有食之。宋人入壽州,女奚烈蒲乃力戰却之。壬寅,樞密院奏提控朮甲剉只罕破宋人之功。甲辰,宋人攻南陽。丙午,牙吾塔報桃園、淮陽之捷,并以納合六哥結搆李全之狀來告。戊申,降人孫邦佐自李全軍中歸,遙授知東平府兼山東西路兵馬都緫管。官軍與宋人力戰于胡陂而却之,提控朮虎春兒為所殺。癸丑,納合六哥所署偽都統烏古論賽漢、夾谷留住等來歸。己未,贈朮虎春兒銀青榮祿大夫。丙寅,扎也胡魯等拔邳州南城。丁卯,權御史中丞師安石等劾英王守純不實,付有司鞠治,尋詔免罪,而猶責諭之。
       冬十月癸酉,徙晉陽公郭文振等兵于衛州。乙亥,制行樞密院及元帥府,農隙之月分番巡徼校獵,月不過三次。丁丑,上獵于近郊。己卯,祫于太廟。壬午,火星犯靈臺。乙酉,上獵于近郊。辛卯,詔石壕店、澠池、永寧縣各屯兵千人。壬辰,滕州人時明謀反,伏誅。戊戌,唐、鄧行元帥報淮南之捷。
       十一月己亥,紅襖賊偽監軍徐福等來降。詔進牙吾塔官一階,賜金幣有差。辛丑,緫帥牙吾塔報邳州之捷,函叛人六哥首以獻。開封縣境有虎咥人,詔親軍百人射殺之,賞射獲者銀二十兩,而以內府藥賜傷者。丙午,邳州紅襖賊三千來降,初擬置諸陳、許之間,上以為若輩雖降,家屬尚在河朔,餘黨必殺之,所得者寡而被害者衆,亦復安忍?不若命使撫諭,加以官賞而遣之還。果忠於我,雖處河朔豈負我耶?且餘衆感恩,將有效順者矣。戊午,以上黨公完顏開之請,諭開及郭文振、史詠、王遇、張道、盧芝等各與所鄰帥府相視可耕土田,及瀕河北岸之地,分界而種之,以給軍餉。辛酉,鞏州行元帥府報會州破夏人之捷。
       十二月己巳朔,徙沿淮巡檢邊軍于內地。癸酉,以空名宣命金銀符給完顏開賞功。辛巳,詔延安土人充司縣官義軍使者選人代之,量免其民差稅。邳州民丁死戰陣者各贈官一階。歸德、徐、邳、宿、泗、永、亳、潁、壽等州復業及新地民,免差稅二年,見戶一年,嘗供給邳州者復免一年之半,睢州、陳留、杞縣免三之一。
       丁亥,上不豫,免朝。戊子,皇太子率百官及王妃、公主入問起居。己丑,復入問起居。庚寅,上崩于寧德殿,壽六十有一。上疾大漸,暮夜,近臣皆出,惟前朝資明夫人鄭氏年老侍側,上知其可託,詔之曰:「速召皇太子主後事。」言絕而崩。夫人秘之。是夜,皇后及貴妃龐氏問安寢閤。龐氏陰狡機慧,常以其子守純年長不得立,心鞅鞅。夫人恐其為變,即紿之曰:「上方更衣,后妃可少休他室。」伺其入,遽鑰之,急召大臣,傳遺詔立皇太子,始啟戶出后妃,發喪。皇太子方入宮,英王守純已先入,皇太子知之,分遣樞密院官及東宮親衛軍官移剌蒲阿集軍三萬餘于東華門街。部署旣定,命護衛四人監守純於近侍局,乃即皇帝位於柩前。壬辰,宣遺詔。是日,詔赦中外。明年正月戊戌朔,改元正大,謚大行曰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廟號宣宗。三月庚申,葬德陵。
       贊曰:宣宗當金源末運,雖乏撥亂反正之材,而有勵精圖治之志。迹其勤政憂民,中興之業蓋可期也,然而卒無成功者何哉?良由性本猜忌,崇信23293御,獎用吏胥,苛刻成風,舉措失當故也。執中元惡,此豈可相者乎,顧乃懷其援立之私,自除廉陛之分,悖禮甚矣。高琪之誅執中,雖云除惡,律以春秋之法,豈逃趙鞅晉陽之責,旣不能罪而遂相之,失之又失者也。遷汴之後,北顧有道之朝日益隆盛,智識之士孰不先知。方且狃於餘威,牽制群議,南開宋衅,西啟夏侮,兵力旣分,功不補患。曾未數年,昔也日闢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其能濟乎。再遷遂至失國,豈不重可歎哉。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世紀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卷四 本紀第四 熈宗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卷七 本紀第七 世宗中
卷八 本紀第八 世宗下
卷九 本紀第九 章宗一
卷十 本紀第十 章宗二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章宗三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章宗四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衛紹王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宣宗上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宣宗中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宣宗下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世紀補
卷二十 志第一 天文
卷二十一 志第二 曆上
卷二十二 志第三 曆下
卷二十三 志第四 五行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地理上
卷二十五 志第六 地理中
卷二十六 志第七 地理下
卷二十七 志第八 河渠
卷二十八 志第九 禮一
卷二十九 志第十 禮二
卷三十 志第十一 禮三
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禮四
卷三十二 志第十三 禮五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 禮七
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禮八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卷三十七 志第十八 禮十
卷三十八 志第十九 禮十一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 樂上
卷四十 志第二十一 樂下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二 儀衛上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 輿服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 兵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刑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八 食貨二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 食貨三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食貨五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選舉一
卷五十二 志第三十三 選舉二
卷五十三 志第三十四 選舉三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五 選舉四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卷六十 表第二 交聘表上
卷六十一 表第三 交聘表中
卷六十二 表第四 交聘表下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卷六十六 列傳第四 始祖以下諸子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
卷六十八 列傳第六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七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章宗諸子
卷九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0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0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0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0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0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0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0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0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0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 世戚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忠義一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忠義三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忠義四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文藝上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文藝下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列女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判臣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外國上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外國下
金國語解
附錄 進金史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