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金史(繁體版)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作者:元 · 脫脫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紇石烈志寧 僕散忠義 徒單合喜
       紇石烈志寧本名撒曷輦,上京胡塔安人。自五代祖太尉韓赤以來,與國家世為甥舅。父撒八,海陵時賜名懷忠,為泰州路顏河世襲謀克,轉猛安,嘗為東平尹、開遠軍節度使。
       志寧沉毅有大略,娶梁王宗弼女永安縣主,宗弼於諸婿中,最愛之。皇統間,為護衛。海陵以為右宣徽使,出為汾陽軍節度使,入為兵部尚書,改左宣徽使、都點檢,遷樞密副使,開封尹。
       契丹撒八反,樞密使僕散忽土、北京留守蕭賾、西京留守蕭懷忠皆以征討無功,坐誅。於是,志寧為北面副統,與都統白彥敬,以北京、臨潢、泰州三路軍討之。志寧至北京,而海陵伐宋已渡淮。彥敬、志寧聞世宗有異志,乃陰結會寧尹完顏蒲速賚、利涉軍節度使獨吉義,將攻之。而世宗已即位,使石抹移迭、移剌曷補來招,彥敬、志寧殺其使者九人。世宗使完顏謀衍來伐,衆不肯戰,乃與彥敬俱降。世宗問曰:「正隆暴虐,人望旣絕,朕以太祖之孫即大位。汝殺我使者,又不能為正隆死節,恐為人所圖,然後來降。朕今殺汝等,將何辭?」彥敬未有以對,志寧前奏曰:「臣等受正隆厚恩,所以不降,罪當萬死。」上曰:「汝輩初心亦可謂忠於所事,自今事朕,宜勉忠節。」
       世宗使扎八招窩斡,扎八乃勸之,遂稱帝。世宗使右副元帥完顏謀衍征之,志寧以臨海節度使,都統右翼軍。窩斡敗于長濼,西走,志寧追及于霿290ed河。賊已先渡,依岸為陣,毀橋岸以為阻。志寧與賊夾河,為疑兵,與萬戶夾谷清臣、徒單海羅於下流涉渡。已渡,前有支港岸斗絕,其中泥濘,乃束柳填藉,士卒畢濟。行數里,得平地,將士方食,賊奄至。賊據南岡,三馳下志寧陣。陣堅,力戰,流矢中左臂,戰自若。賊據上風縱火,乘煙勢馳擊。志寧步軍繼至,轉戰十餘合,火益熾,風煙突人不可當。會雨作,風煙乃熄,遂奮擊,大破之。於是,元帥謀衍、右監軍福壽不急擊賊,久無功,右丞僕散忠義請自討賊,而志寧擊賊有功,上以忠義代謀衍,志寧代福壽,封定國公,使蒲察通至軍中宣諭之。賊略懿州界,陷靈山、同昌、惠和三縣,睥睨北京。會土河水漲,賊不得渡,乃西趨三韓縣。志寧方追躡之,元帥忠義與賊遇于花道,軍頗失利,賊見志寧踵其後,不敢乘勝,遂西走。是時,大軍馬瘦弱,不堪追襲,諸將欲止軍勿追。志寧獲賊候人,知賊自選精銳,與老小輜重分道,期山後會集,可擊其輜重。忠義以為然,遂過移馬嶺,進及裊嶺西陷泉。賊見左翼據南岡為陣,不敢犯。右翼萬戶烏延查剌擊賊少却,志寧與夾谷清臣等擊之,賊衆大敗,涉水走。窩斡母徐輦舉營由落括岡西去,志寧追及之,盡獲其輜重,俘五萬餘人,雜畜不可勝計。偽節度使六,及其部族皆降。窩斡走奚中,至七渡河,志寧復敗之。賊過渾嶺,入于奚中。志寧獲賊將稍合住,釋弗殺,許以官賞,縱之歸,約以捕窩斡自效。稍合住旣去,見窩斡,祕不言見獲事,乃反間奚人于窩斡曰「陷泉失利,奚人有貳志,不可不察。」當是時,窩斡屢敗,其下亦各有心,稍合住乃與賊帥神獨斡執窩斡,詣右都監完顏思敬降。志寧與萬戶清臣、宗寧、速哥等,追捕餘黨至燕子城,盡得所畜善馬,因至抹拔里達之地,悉獲之。逆黨旣平,入朝為左副元帥,賜以玉帶。
       經略宋事,駐軍睢陽,都元帥忠義居南京,節制諸軍。宋將黃觀察據蔡州,楊思據潁昌。志寧使完顏王祥復取蔡州,黃觀察遁去。完顏襄攻潁州,拔之,獲楊思。乃移牒宋樞密使張浚,使依皇統以來舊式,浚復書曰:「謹遣使者至麾下議之。」是時,宋得窩斡黨人括里、扎八,用其謀攻靈璧、虹縣,都統奚撻不也叛入于宋,遂陷宿州。括里等謀曰:「北人恃騎射,戰勝攻取。今夏月久雨,膠解,弓不可用。」故李世輔與之來攻宿州。歸德尹朮甲撒速、宿州防禦使烏林荅剌撒、萬戶溫迪罕速可、裴滿婁室,不守約束,不肯堅壁俟大軍,輒出與戰,由是軍敗,城陷。剌撒嘗遣人入宋界貿易,交通李世輔,受其賂遺,久之,事覺,伏誅。謀克賽一坐故知不舉,除名。撻不也母斡里懶,緣坐當死,上曰:「撻不也背國棄母,殺之何益?朕閔其老」,遂原其死。詔撒速、剌撒、速可、婁室各杖有差,撒速、剌撒仍解職。世輔自以為得志,日與括里、扎八置酒高會。志寧以精兵萬人,發自睢陽,趨宿州,中使來督軍,志寧附奏曰:「此役不煩聖慮,臣但恐世輔遁去耳。」世輔聞志寧軍止萬人,甚易之,曰:「當令十人執一人也。」括里等問候人所見上將旗幟,知是志寧,謂世輔曰:「此撒合輦監軍也,軍至萬人,慎毋輕之。」大定三年五月二十日,志寧將至宿州,乃令從軍盡執旗幟,駐州西為疑兵,三猛安兵駐州南。志寧自以大軍,駐州東南,阨其歸路。世輔望見州西兵旌旗蔽野,果謂大軍在州西,而謂東南兵少不足慮,先擊之。以步騎數萬,皆執盾,背城為陣,外以行馬捍之。使別將將兵三千,出自東門,欲自陣後攻志寧軍,萬戶蒲查擊敗之。右翼萬戶夾谷清臣為前行,撤毀行馬,短兵接戰,世輔軍亂,諸將乘之,追殺至城下。是夕,世輔盡按敗將,將斬之,其統制常吉懼而來奔,盡得城中虛實。明日,世輔悉兵出戰,騎兵居前,志寧使夾谷清臣當之。世輔別將以五六千騎為一隊,與清臣遇,清臣踵擊之,宋將不能反旆。志寧麾諸軍力戰,世輔復大敗,走者自相蹈藉,僵尸相枕,爭城門而入,門填塞,人人自阻,遂緣城而上,我軍自濠外射之,往往墮死於隍間,殺騎士萬五千,步卒三萬餘人。世輔乘夜脫走。明日,夾谷清臣、張師忠追及世輔,斬首四千餘,赴水死者不可勝計,獲甲三萬,他兵仗甚衆。上以御服金線袍、玉吐鶻、賔鐵佩刀,使移剌道就軍中賜之。凡有功將士,猛安、謀克並如陝西遷賞,蒲輦進官三階、重綵三端、絹六匹,旗鼓笛手、吏人各賜錢十貫。詔志寧曰:「卿雖年少,前征契丹戰功居最,今復破大敵,朕甚嘉之。」
       宋人議和不能決,都元帥僕散忠義移軍泰和,志寧移軍臨渙,遂渡淮,徒單克寧取盱眙、濠、廬、和、滁等州。宋人懼,乃決意請和,使者六七往反,議遂定,宋世為姪國,約歲幣二十萬兩、匹,魏杞奉誓書入見,復通好。志寧還軍睢陽,上以御服、玉佩刀、通犀御帶賜之。詔曰:「靈璧、虹縣、宿州兵士死者,朕實閔焉。宜歸葬鄉里,官為齎送,人賻錢三十貫。」鳳翔尹孛朮魯定方以下猛安謀克,官為致祭。定方賻銀五百兩、重綵二十端,猛安三百貫,謀克二百貫,蒲里衍一百貫,權猛安二百貫,權謀克一百五十貫,權蒲里衍七十貫。
       五年三月,忠義朝京師,志寧駐軍南京。五月,志寧召至京師,拜平章政事,左副元帥如故。志寧復還軍,賜玉束帶,上曰:「卿壯年能立功如此,朕甚嘉之。南服雖定,日月尚淺,須卿一往規畫。」六年二月,志寧還京師,拜樞密使。七年十一月八日,皇太子生日,宴群臣於東宮,志寧奉觴上壽,上悅,顧謂太子曰:「天下無事,吾父子今日相樂,皆此人力也。」使太子取御前玉大杓酌酒,上手飲志寧,即以玉杓及黃金五百兩賜之。以第十四女下嫁志寧子諸神奴,八年十月,進幣,宴百官于慶和殿。皇女以婦禮謁見,志寧夫婦坐而受之,歡飲終日,夜久乃罷,九年,拜右丞相。十一年,代宗敘北征。旣還,遣使者迎勞,賜以弓矢、玉吐鶻。入見,上慰勞良久。是日,封廣平郡王,復遣使就第慰勞之。皇太子生日,宴群臣於東宮,以玉帶賜志寧,上曰:「此梁王宗弼所服者,故以賜卿。」郊祀覃恩,從征護衛,皆有賜,進封金源郡王。
       十二年,志寧有疾,中使看問,日三四輩,疾亟,賜金丹三十粒,詔曰:「此丹未嘗以賜人也。」使者至,志寧已不能言,但稽首而已。是歲,薨。上輟朝,臨其喪,行哭而入,哀動左右。將葬,上致祭,見陳甲柩前,復慟哭之。賻銀千五百兩、重綵五十端、絹五百匹,葬事祠堂,皆從官給,謚武定。十五年,圖像衍慶宮。
       志寧妻永安縣主妒甚,嘗殺孕妾,及志寧薨後,諸神奴兄弟皆病亡,世宗甚惜之,遣使諭永安縣主曰:「丞相有大功三,先朝舊臣,惟秦、宋二王功大,餘不及也。今養其孽子,當如親子視之。」二十二年,上問宰臣:「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孰愈?」尚書左丞襄奏曰:「忠義兵權精緻,此其所長也。」上曰:「不然。志寧臨敵,身先士卒,勇敢之氣自太師梁王未有如此人者也。」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廟廷。
       僕散忠義本名烏者,上京拔盧古河人,宣獻皇后姪,元妃之兄也。高祖斡魯補。曾祖班睹。祖胡闌。父背魯,國初世襲謀克,婆速路統軍使,致仕。
       忠義魁偉,長髯,喜談兵,有大略。年十六,領本謀克兵,從宗輔定陝西,行間射中宋大將,宋兵遂潰,由是知名。帥府錄其功,承制署為謀克。宗弼再取河南,表薦忠義為猛安。攻冀州先登,攻大名府以本部兵力戰,破其軍十餘萬,賞以奴婢、馬牛、金銀、重綵。從宗弼渡淮攻壽、廬等州,宗弼稱之曰:「此子勇略過人,將帥之器也。」賞馬五匹、牛一百五十頭、羊五百口,領親軍萬戶,超寧遠大將軍,承其父世襲謀克。
       皇統四年,除博州防禦使,公餘學女直字,及古算法,閱月,盡能通之。在郡不事田獵、燕游,以職業為務,郡中翕然稱治。忽一夕陰晦,囚徒謀為反獄,倉猝間,將校皆惶駭失措,忠義從容,但使守更吏撾鼓鳴角,囚徒以為天且曉,不敢出,自就桎梏。及考,郡民詣闕願留,詔從之。八年,改同知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馬都緫管,遷西北路招討使,入為兵部尚書。
       僕散忽土嘗與海陵篡立,恃勢陵傲同列,忠義因會飲衆辱之,海陵不悅,出為震武軍節度使。火山賊李鐵槍乘暑來攻,忠義單衣從一騎迎擊之,射殺數人,賊乃退。改臨洮尹,兼熈秦路兵馬都緫管。海陵召至京師謂之曰:「洮河地接吐蕃、木波,異時剽害良民,州縣不能制。汝宿將,故以命汝。」賜絛服、玉具、佩刀。閱再考,徙平陽尹,再徙濟南尹。以本官為漢南路行營副統制,伐宋,克通化軍。
       世宗立,海陵死揚州,罷兵入朝京師,拜尚書右丞。移剌窩斡僭號,兵久不決。右副元帥完顏謀衍旣敗之于霿290ed河,乃擁衆,貪鹵掠,不追討,而縱其子斜哥暴橫軍中,士卒不用命。賊得水草善地,官軍踵其遺餘,水草乏,馬益弱,賊軼出山西,久無功。忠義請曰「契丹小寇,不時殄滅,致煩聖慮。臣聞主憂臣辱,願效死力除之。」世宗大悅。即召還謀衍,勒歸斜哥本貫。拜忠義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封榮國公,賜以御府貂裘、賔鐵吐鶻弓矢大刀、具裝對馬及安山鐵甲、金牌,詔曰:「軍中將士有犯,連職之外並以軍法從事,有功者依格遷賞。」詔諸將士曰:「兵久駐邊陲,蠹費財用,百姓不得休息。今以右丞忠義為平章政事、右副元帥,宜同心戮力,無或弛慢。」
       忠義至軍,賊陷靈山、同昌、惠和等縣,陣而西行。忠義追之,及于花道,宗亨為左翼,宗敘為右翼,與賊夾河而陣。賊渡河,先攻左翼,偏敗,右翼救之,賊引去。窩斡乃以精銳自隨,以羸兵護其母妻輜重由別道西走,期於山後會集。追復及于裊嶺西陷泉。與賊遇,時昏霧四塞,跬步莫睹物色,忠義禱曰:「狂寇肆暴,殺戮無辜,天不助惡,當為開霽。」奠已,昏霧廓然。及戰,忠義左據南岡,為偃月陣,右迤而北,大敗之,獲其弟裊,俘生口三十萬,獲雜畜十餘萬,車帳金珍以鉅萬計,悉分諸軍。賊走趨奚地,遣將追躡,至七渡河,又敗之。旣踰渾嶺,復進軍襲之,望風奔潰,遁入奚中,降者相屬於路。詔忠義曰:「卿材能素著,果能大破賊衆,朕甚嘉之。今遣勞卿,如朕親往。賜卿御衣、及骨睹犀具佩刀、通犀帶等。就以俘獲,均散軍士。」窩斡旣敗,遂入于奚中。高忠建敗奚于栲栳山,移剌道取抹白諸奚之家,抹白奚乃降,窩斡勢益弱。紇石烈志寧獲賊將稍合住,縱之使歸,約以捕窩斡自贖,仍許以官賞。稍合住與其黨,執窩斡詣完顏思敬降。契丹平。忠義朝京師,拜尚書右丞相,改封沂國公,以玉帶賜之。
       自海陵遇弒,大軍北還,而窩斡鴟張,命將徂征。及窩斡敗,其黨括里、扎八奔入于宋,宋人用其謀,侵掠邊鄙,攻取泗、壽、唐、海州。於是,宋主傳位于宗室子慎,是為宋孝宗,雖嘗遣使來,而欲用敵國禮。世宗以紇石烈志寧經略宋事,制詔忠義以丞相緫戎事,居南京節制諸將,時大定二年也。
       忠義將行,陛辭,上諭之曰:「彼若歸侵疆,貢禮如故,則可罷兵。」旣至南京,簡閱士卒,分屯要害,戒諸將嚴守備。使左副元帥志寧移牒宋樞密使張浚,其略曰:「可還所侵本朝內地,各守自來畫定疆界,凡事一依皇統以來舊約,帥府亦當解嚴。如必欲抗衡,請會兵相見。」宋宣撫使張浚復書志寧曰:「疆埸之一彼一此,兵家之或勝或負,何常之有,當置勿道。謹遣官僚,敬造麾下議之。」是時,已復泗、壽、鄧州,請隳其城,遷其民于宿、亳、蔡州,上曰:「三州本吾土也,得之則已。」忠義使將士擇善水草休息,且牧馬,俟來歲取淮南。初,世宗詔諸將由泗、壽、唐鄧三道進發,宋人聞之,即自方城、葉縣以來田野皆燒夷之,使無所芻牧。忠義命唐、鄧道軍芻牧許、汝間。
       三年,忠義入奏事,遂以丞相兼都元帥。無何,還軍中。忠義與宋相持日久,慮夏久雨,弓力易減,宋或乘時見攻,豫選勁弓萬張於別庫。及自汴赴闕議事,次濬州,宋將李世輔果掩取靈璧、虹縣,遂陷宿州。忠義使人還汴,發所貯勁弓給志寧軍,與宋人戰,遂大捷,竟復宿州。忠義還,以書責宋。宋同知樞密院事洪遵、計議官盧仲賢,遣使二輩持與志寧書及手狀,歸海、泗、唐、鄧州所侵地,約為叔姪國。報書期十一月使入境,宋又使人來言,禮物未備,請俟十二月行成。忠義以其事馳奏,請定書式,且言宋書如式,則許其入界,如其不然,勢須遣還本國,復稟其主,若是往復,動經七八十日,恐誤軍馬進取。世宗以詔諭之曰:「若宋人歸疆,歲幣如昔,可免奉表稱臣,許世為姪國。」忠義乃貽書宋人,前後凡七,宋人他託未從。忠義移大軍壓淮境,遣志寧率偏師渡淮,取盱眙、濠、廬、和、滁等州,宋人懼。而世宗意天下厭苦兵革,思與百姓休息,詔忠義度宜以行。
       四年正月,忠義使右監軍宗敘入奏,將近暑月,乞俟秋涼進發。詔從之。宋使胡昉以右僕射湯思退書來,宋稱姪國,不肯加世字。忠義執昉留軍中,荅其書,使使以聞。詔曰:「行人何罪,遣胡昉還國。邊事從宜措畫。」八月,詔忠義曰:「前請俟秋涼進發,今已八月,復俟何時?」先是,忠義乞增金、銀牌,上曰:「太師梁王兼數職,未嘗增也。」至是增都元帥金牌一、銀牌二十,左右副元帥金牌各一、銀牌各十,左右監軍金牌各一、銀牌各六,左右都監金牌各一、銀牌各四,三路都統府銀牌各二。乃定南界官員、百姓歸附遷賞格。
       元帥府獲宋諜人符忠。忠前嘗至中都,大興府官詰問,忠執文據,及與泗州防禦判官張德亨知識,由是獲免,厚謝德亨,德亨受之。忠具款服,乃奏其事于朝,於是,大興少尹王全解職,德亨除名。和議始于張浚,中更洪遵、湯思退,及徒單克寧敗宋魏勝于十八里莊,取楚州,世宗下詔進師,於是宋知樞密院周葵、同知樞密院事王之望書一一如約,和議始定。宋遣試禮部尚書魏杞,崇信軍、承宣使康湑,充通問國信使,取到宋主國書式,并國書副本,宋世為姪國,約歲幣為二十萬兩、匹,國書仍書名再拜,不稱「大」字。大定五年正月,魏杞、康湑入見,其書曰:「姪宋皇帝慎,謹再拜致書于叔大金聖明仁孝皇帝闕下。」魏杞還,復書「叔大金皇帝」不名,不書「謹再拜」,但曰「致書于姪宋皇帝」,不用尊號,不稱闕下。和好已定,罷兵,詔天下。以左副都點檢完顏仲為報問國信使,太子詹事楊伯雄副之。
       忠義奏官軍一十七萬三千三百餘人,留馬步軍一十一萬六千二百屯戍。上曰:「今已許宋講好,而屯戍尚多,可除舊軍外,選馬一萬二千,阿里喜稱是,步軍虞候司軍共選一萬五千,及簽軍一萬,與舊軍通留六萬。富強丁多者摘留,貧難者阿里喜官給,富者就用其奴。其存留馬步軍於河北東西、大名府、速頻、胡里改、會寧、咸平府、濟州、東京、曷速館等路軍內,約量揀取。其西南、西北招討司,臨潢府、泰州、北京、婆速、曷懶、山東東西路,並行放還。」詔近侍局使裴滿子寧佩金牌,護衛醜底、符寶祗候駝滿回海佩銀牌,諭諸路將帥,以宋國進到歲幣銀絹二十萬兩、匹,盡數給與見存留及放散軍充賞。曾過界者,人給絹二匹、銀二兩,不曾過界者銀二兩、絹一匹。阿里喜絹一匹。謀克倍軍人,猛安倍謀克。押軍猛安謀克年老有勞績者,量與除授。又詔曰:「其令一路全罷者,先發遣之。」賜忠義玉束帶。三月,詔曰:「如大軍已放還,丞相忠義宜先還,左副元帥志寧、右監軍宗敘留駐南京,餘官非急用者並勒還任。」
       忠義朝京師,上勞之曰:「宋國請和,偃兵息民,皆卿力也。」拜左丞相,兼都元帥。大定初,事多權制,詔有司刪定,上謂宰臣曰:「凡已奏之事,朕嘗再閱,卿等毋懷懼。朕於大臣,豈有不相信者?但軍國事,不敢輕易,恐或有誤也。」忠義對曰:「臣等豈敢竊意陛下,但智力不及耳。陛下留神萬幾,天下之福也。」
       大定六年正月,忠義有疾,上遣太醫診視,賜以御用藥物,中使撫問,相繼於道。二月,薨。上親臨哭之慟,輟朝奠祭,賻銀千五百兩、重綵五十端、絹五百匹。世宗將幸西京,復臨奠焉。命參知政事唐括安禮護喪事,凡葬祭從優厚,官為給之。大宗正丞竟充勑祭使,中都轉運副使王震充勑葬使,百官送葬,具一品儀物,建大將旗鼓,送至墳域。謚武莊。
       忠義動由禮義,謙以接下,敬儒士,與人極和易,侃侃如也。善御將士,能得其死力。及為宰輔,知無不言。自漢、唐以來,外家多緣恩戚以致富貴,又多不克其終,未有兼任將相,功名始終如忠義者。十一年,詔曰:「故左丞相忠義族人,及昭德皇后親族,人材可用者,左副點檢烏古論元忠體察以聞。」二十一年,上思忠義功,勒銘墓碑。泰和元年,圖像衍慶宮,配享世宗廟廷。子揆。別有傳。
       徒單合喜,上京速蘇海水人也。父蒲涅,世襲猛安。合喜魁偉,膂力過人,一經聞見,終身不忘。天輔間,從金源郡王婁室為扎也,甚愛之。天會六年,以功為謀克,尋領婁室親管猛安。元帥府聞其才,命權左翼軍事。皇統二年,為隴州防禦使。以兵十五人敗宋兵二百於高陵,以兵五百人敗宋兵二千於秦州,以兵八百人敗宋兵三千五百於鳳翔。以二謀克拒饒風關,宋兵二千來奪其關口,奮擊敗之,諸軍乃得過險。遷平涼尹,再徙臨洮、延安尹。是時,關、陝以西,初去兵革,百姓多失業,合喜守之以靜,民多還歸者。天德二年,為元帥左都監,陝西統軍使。貞元二年,以本官兼河中尹。正隆六年,為西蜀道兵馬都統。
       世宗即位,以手詔賜合喜曰:「岐國失道,殺其母后,橫虐兄弟,流毒兆庶。朕惟太祖創業之艱難,勉膺大位。卿之子弟皆自軍中來歸,卿國家舊臣,豈不知天道人事?卿軍不多,未宜深入,當領軍屯境上。陝右重地,非卿無能措畫者。俟兵革旣定,即當召卿,宜自勉之。」大定二年,復為陝西路統軍使。未幾,改元帥右都監。表陳伐宋方略,詔許以便宜從事。轉左都監。破宋兵于華州。
       是時,宋吳璘侵古鎮,分據散關、和尚原、神叉口、玉女潭、大蟲嶺、石壁寨、寶雞縣,兵十餘萬,陷河州、鎮戎軍。合喜乞濟師,詔以河南兵萬人益之。合喜遣丹州刺史赤盞胡速魯改以兵四千守德順,吳璘以二十萬人圍之。統軍都監石抹迭勒將兵萬人,破宋兵于河州,還過德順,駐兵平涼,求益兵于合喜,以解德順之圍。合喜遣萬戶完顏習尼列、大良順,寧州刺史顏盞門都各將本部兵,合二萬人,以順義軍節度使烏延蒲离黑統押之,與迭勒會。吳璘聞之,使偏將將兵五千人來迎,前鋒特里失烏也、奚王和尚擊敗之,追至德順城南小溪邊,璘自將大軍蔽岡阜而出,烏也等馳擊之,迭勒、蒲离黑繼至,併力戰,日已暮,兩軍不相辨,乃解。已而,璘報云:「宋主遣使至,兩國講和,請各罷兵。」璘遂遁去。蒲离黑亦引軍還。自宋兵圍城,至是凡四十餘日乃解。
       初,德順在圍中,押軍猛安溫敦蒲里海身先士卒,力戰未嘗少挫,及救兵至,圍解,蒲里海之功為多。頃之,吳璘復來犯陝西州郡,兵十餘萬。詔以兵七千益合喜兵,號二萬人,慶陽尹烏延蒲轄奴、延安尹高景山分領之。彰化軍節度使璋、通遠軍節度使烏延吾里補、寧州刺史移刺高山奴、京兆少尹宗室泥河、恩州刺史完顏謀良虎,皆備軍前任使。宋人驅率商、虢及華山、南山之民五萬人,來圍華州。押軍萬戶裴滿挼剌欲堅壁守之,猛安移剌沙里剌曰:「宋兵雖多,半是居民,不習戰,不如擊之。」於是挼剌以騎兵千人敗宋前鋒,追至其大軍,亦敗之,斬首五千餘級。已而,璋敗宋姚良輔軍于原州,宋戍軍自寶雞以西,至于大蟲嶺,皆自散關遁去。
       頃之,吳璘聞赤盞胡速魯改、烏延蒲里黑軍已去德順,率兵號二十萬,復據德順,陷鞏州、臨洮府。臨洮少尹紇石烈騷洽死之,詔贈官一階,賜錢五百貫。合喜以璋權都統,習尼列權副統,將兵二萬攻之。連戰,宋兵雖敗,璘恃其衆,不肯去,分其兵之半,守秦州。合喜乃自行,駐水洛城,東自六盤山,西抵石山頭,分兵守之,當德順、秦州之兩間,斷其餉道,璘乃引去。
       都統璋、副統習尼列邀擊宋經略使荊臯,自上八節至甘谷城,殺數千人。習尼列擒宋將朱永以下將校十二人。宋張安撫守德順,亦棄城遁,胡速魯改邀擊之,所殺過半,擒將校十餘人,遂復德順州。宋之守秦州者,亦自退。高景山定商、虢,宗室泥河取環州。於是,臨洮、鞏、秦、河、隴、蘭、會、原、洮、積石、鎮戎、德順、商、虢、環、華等州府一十六,盡復之,陝西平。詔書獎諭,賜以玉帶。詔陝西將士,猛安,階昭毅以下遷兩資,昭武以上遷一資。謀克,階六品以下遷兩資,五品以上遷一資。押軍猛安,階昭武以上者遷一資,昭毅以下、武義以上遷兩資,昭信以下,女直人遷宣武,餘人遷奉信,無官者,女直人授敦信,餘人授忠武。押軍謀克,武功以下、忠顯以上遷兩資,忠勇以下,女直人遷昭信,餘人遷忠顯,無官者,女直人授忠顯,餘人授忠翊。正軍,有官者遷一資,無官者授兩資。猛安賞銀五十兩、重綵五端、絹十匹,權、正同之。正軍人給錢三十貫,阿里喜十貫。戰沒軍官、軍士、長行,贈官賜錢有差。
       五年,置陝西路統軍使,兼京兆尹。元帥府移治河中府。統軍使璋朝辭,上曰:「合喜年老,以陝西軍事委卿,凡鎮防利害,可訪問合喜也。」七年,入為樞密副使,改東京留守,賜以衣帶、佩刀,詔曰:「卿年老,以此職優佚,宜勉之。」九年,入為平章政事,奏睿宗收復陝西功數事,上喜納之,藏之秘府。封定國公。
       十一年,薨。上方擊毬,聞訃遂罷。有司致祭,備禮以葬。賻銀一千二百五十兩及重綵幣帛。二十一年,上念其功,遷其孫三合武功將軍,授世襲本猛安曷懶若窟申謀克。泰和元年,配享世宗廟廷。
       贊曰:大定之初,兵連於江、淮,難作於契丹,謀衍挾功,窩斡橫噬,有弗戢之畏焉。世宗獨斷,召還謀衍,僕散忠義受任責成矣。故曰,「兵主於將,將賢則士勇」,其此之謂邪。紇石烈志寧有言,「受詔征伐,則不敢辭,為宰相則誠不能」。如知為相之難,固所謂賢也。秦、隴之兵,殆哉岌岌乎。徒單合喜料敵應變若此之審,亦難矣哉。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世紀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卷四 本紀第四 熈宗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卷七 本紀第七 世宗中
卷八 本紀第八 世宗下
卷九 本紀第九 章宗一
卷十 本紀第十 章宗二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章宗三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章宗四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衛紹王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宣宗上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宣宗中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宣宗下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世紀補
卷二十 志第一 天文
卷二十一 志第二 曆上
卷二十二 志第三 曆下
卷二十三 志第四 五行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地理上
卷二十五 志第六 地理中
卷二十六 志第七 地理下
卷二十七 志第八 河渠
卷二十八 志第九 禮一
卷二十九 志第十 禮二
卷三十 志第十一 禮三
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禮四
卷三十二 志第十三 禮五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 禮七
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禮八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卷三十七 志第十八 禮十
卷三十八 志第十九 禮十一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 樂上
卷四十 志第二十一 樂下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二 儀衛上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 輿服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 兵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刑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八 食貨二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 食貨三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食貨五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選舉一
卷五十二 志第三十三 選舉二
卷五十三 志第三十四 選舉三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五 選舉四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卷六十 表第二 交聘表上
卷六十一 表第三 交聘表中
卷六十二 表第四 交聘表下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卷六十六 列傳第四 始祖以下諸子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
卷六十八 列傳第六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七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章宗諸子
卷九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0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0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0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0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0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0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0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0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0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 世戚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忠義一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忠義三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忠義四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文藝上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文藝下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列女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判臣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外國上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外國下
金國語解
附錄 進金史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