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金史(繁體版)
卷三十 志第十一 禮三
作者:元 · 脫脫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宗廟 禘祫 朝享 時享儀
       金初無宗廟。天輔七年九月,太祖葬上京宮城之西南,建寧神殿于陵上,以時薦享。自是諸京皆立廟,惟在京師者則曰太廟,天會六年,以宋二帝見太祖廟者,是也。或因遼之故廟,安置御容,亦謂之廟,天眷三年,熈宗幸燕及受尊號,皆親享恭謝,是也。皇統三年,初立太廟,八年,太廟成,則上京之廟也。貞元初,海陵遷燕,乃增廣舊廟,奉遷祖宗神主于新都,三年十一月丁卯,奉安于太廟。正隆中,營建南京宮室,復立宗廟,南渡因之。其廟制,史不載,傳志雜記或可概見,今附之。
       汴京之廟,在宮南馳道之東。殿規,一屋四注,限其北為神室,其前為通廊。東西二十六楹,為間二十有五,每間為一室。廟端各虛一間為夾室,中二十三間為十一室。從西三間為一室,為始祖廟,祔德帝、安帝、獻祖、昭祖、景祖祧主五,餘皆兩間為一室。或曰「惟第二、第三室兩間,餘止一間為一室,緫十有七間。」世祖室祔肅宗,穆宗室祔康宗,餘皆無祔。每室門一、牖一,門在左,牖在右,皆南向。石室之龕於各室之西壁,東向。其始祖之龕六,南向者五、東向者一,其二其三俱二龕,餘皆一室一龕,緫十八龕。祭日出主於北墉下,南向。禘祫則並出主,始祖東向,群主依昭穆南北相向,東西序列。室戶外之通廊,殿階二級,列陛三,前井亭二。外作重垣四繚,南東西皆有門。內垣之隅有樓,南門五闔,餘皆三。中垣之外東北,冊寶殿也,太常官一人季視其封緘,謂之點寶。內垣之南曰大次,東南為神庖。廟門翼兩廡,各二十有五楹,為齋郎執事之次。西南垣外,則廟署也。神門列戟各二十有四,植以木錡。戟下以板為掌形,畫二青龍,下垂五色帶長五尺,享前一日則縣戟上,祭畢藏之。
       室次。大定十二年,議建閔宗別廟,禮官援晉惠、懷、唐中宗、後唐莊宗升祔故事,若依此典,武靈皇帝無嗣亦合升祔。然中宗之祔,始則為虛室,終則增至九室。惠、懷之祔乃遷豫章、潁川二廟,莊宗之祔乃祧懿祖一室。今太廟之制,除祧廟外,為七世十一室,如當升祔武靈,即須別祧一廟。荀子曰:「有天下者事七世」,若旁容兄弟,上毀祖考,則天子有不得事七世者矣。伏睹宗廟世次,自睿宗上至始祖,凡七世,別無可祧之廟。晉史云:「廟以容主為限,無拘常數。」東晉與唐皆用此制,遂增至十一室。康帝承統,以兄弟為一室,故不遷遠廟而祔成帝。唐以敬、文、武三宗同為一代,於太廟東間增置兩室,定為九代十一室。今太廟已滿此數,如用不拘常數之說,增至十二室,可也。然廟制已定,復議增展,其事甚重,又與睿宗皇帝祏室昭穆亦恐更改。春秋之義不以親親害尊尊,漢志云:「父子不並坐,而孫可從王父。」若武靈升祔,太廟增作十二室。依春秋尊尊之典,武靈當在十一室,禘祫合食。依孫從王父之典,當在太宗之下,而居昭位,又當稱宗。然前升祔睿宗已在第十一室,累遇祫享,睿宗在穆位,與太宗昭位相對,若更改祏室及昭穆序,非有司所敢輕議,宜取聖裁。十九年四月,禘祔閔宗,遂增展太廟為十二室。
       二十九年,世宗將祔廟,有司言:「太廟十二室,自始祖至熈宗雖係八世,然世宗與熈宗為兄弟,不相為後,用晉成帝故事,止係七世,若特升世宗、顯宗即係九世。」於是五月遂祧獻祖、昭祖,陞祔世宗、明德皇后、顯宗于廟。
       貞祐二年,宣宗南遷,廟社諸祀並委中都,自抹撚盡忠棄城南奔,時謁之禮盡廢。四年,禮官言:「廟社國之大事,今主上駐蹕陪京,列聖神主已遷于此,宜重修太廟社稷,以奉歲時之祭。按中都廟制,自始祖至章宗凡十二室,而今廟室止十一,若增建恐難卒成。況時方多故,禮宜從變,今擬權祔肅宗主世祖室,始祖以下諸神主于隨室奉安。」
       主用栗,依唐制,皇統九年所定也。
       祏室,旁及上下皆石,門東向,以木為闔,髹以朱。室中有褥,奠主訖,帝主居左,覆以黃羅帕,后主居右,覆以紅羅帕。
       黼扆以紙,木為筐,兩足如立屏狀。覆以紅羅三幅,繡金斧五十四,裏以紅絹,覆於屏上,其半無文者垂於其後。置北墉下,南向,前設几筵以坐神主。
       五席,各長五尺五寸,闊二尺五寸。莞筵,粉純。以藺為席,緣以紅羅,以白繡蕙文及雲氣之狀,復以紅絹裏之。每位二。繅席,畫純。以五色絨織青蒲為之,緣以紅羅,畫藻文及雲氣狀,亦以紅絹裏之。每位二,在莞上。次席,黼純。以輕筠為之,亦曰桃枝席,緣以紅綃,繡鐵色斧,裏以紅絹。每位二,在繅席上。虎席二,大者長同,惟闊增一尺。以虎皮為褥,有縕,以紅羅繡金色斧緣之。又有小虎皮褥,制同三席。時暄則用桃枝次席,時寒則去桃枝加虎皮褥。夏、秋享,則用桃枝次席。二冬,則去桃枝加小虎皮褥於繅席上。臘冬,則又添大虎皮褥二於繅席上,遷小虎皮褥二在大褥之上。
       曲几三足,直几二足,各長尺五寸,以丹漆之。帝主前設曲几,後設直几。
       禘祫。
       大定十一年,尚書省奏禘祫之儀曰:「禮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唐開元中,太常議,禘祫之禮皆為殷祭,祫為合食祖廟,禘謂禘序尊卑。申先君逮下之慈,成群嗣奉親之孝。自異常享,有時行之。祭不欲數,數則黷。不欲踈,踈則怠。是以王者法諸天道,以制祀典,烝嘗象時,禘祫象閏。五歲再閏,天道大成,宗廟法之,再為殷祭。自周以後,並用此禮。自大定九年已行祫禮,若議禘祭,當於祫後十八月孟夏行禮。」詔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為常禮。又言:「海陵時,每歲止以二月、十月遣使兩享,三年祫享。按唐禮四時各以孟月享于太廟,季冬又臘享,歲凡五享。若依海陵時歲止兩享,非天子之禮,宜從典禮歲五享。」從之。
       享日並出神主前廊,序列昭穆。應圖功臣配享廟廷,各配所事之廟,以位次為序。以太子為亞獻,親王為終獻,或並用親王。或以太尉為亞獻,光祿卿為終獻。其月則停時享。儀闕。
       朝享儀。
       大定十一年十一月,郊祀前一日,朝享太廟。齋戒如親郊。
       享前三日,太廟令帥其屬,掃除廟之內外。點檢司於廟之前約度,設兵衛旗幟。尚舍於南神門之西設饌幔十一,南向,以西為上。殿中監帥尚舍,陳設大次殿。又設小次於阼階下,稍南,西向。又設皇帝拜褥位殿上,版位稍西。又設黃道褥於廟門之內外,自玉輅至升輦之所,又自大次至東神門。又設七祀位一於殿下橫街之北,西街之西,東向,配享功臣位於殿下道東,橫街之南,西向,北上。
       前二日,大樂令設宮縣之樂於庭中,四方各設編鐘三、編磬三。東方編鐘起北,編磬間之,東向。西方編磬起北,編鐘間之,西向。南方編磬起西,編鐘間之,北方編鐘起西,編磬間之,俱北向。設特磬、大鐘、鎛鐘共十二,於編縣之內,各依辰位。樹路鼓、路鞀於北縣之內,道之左右。晉鼓一,在其後稍南。植建鼓、鞞鼓、應鼓於四隅,建鼓在中,鞞鼓在左,應鼓在右。置柷敔於縣內,柷一在道東,敔一在道西。立舞表於酇綴之間。設登歌之樂於殿上前楹間,金鐘一在東,玉磬一在西,俱北向。柷一在金鐘北稍西,敔一在玉磬北稍東。搏拊二,一在柷北,一在敔北,東西相向。琴瑟在前。其匏竹者立於階間,重行北向。諸工人各位於縣後。
       前一日,太廟令開室,奉禮郎帥其屬,設神位於每室內北墉下。各設黼扆一、莞蓆一、繅席二、次席二、紫綾厚褥一、紫綾蒙褥一、曲几一、直几一。
       又設皇帝版位於殿東間門內,西向。又設飲福位於東序,西向。又設亞終獻位於殿下橫街之北稍東,西向。助祭親王宗室使相位在亞終獻之後,助祭宗室位在橫街之南,西向。奉瓚官、奉瓚盤官、進爵酒官、奉爵官等又在其南,奉匜槃巾篚官位於其後。七祀獻官位在奉爵官之南,助奠讀祝奉罍洗爵洗等官位於其後。司尊彝官位在七祀獻官之南,亞終獻司罍洗爵洗奉爵酒官等又在其南,並西向,北上。大禮使位於西階之西稍南,與亞終獻相對。太尉、司徒、助祭宰相位在大禮使之南,侍中、執政官又在其南,禮部尚書、太常卿、太僕卿、光祿卿、功臣獻官在西,舉冊、光祿丞、太常博士又在其西,功臣助奠罍洗爵洗等官位於功臣獻官之後。又設監祭御史位二於西階下,俱東向,北上。奉禮郎、太廟令、太官令、太祝、宮闈令、祝史位於亞獻終獻奉爵酒官之南,薦籩豆簠簋官、薦俎齋郎又在太祝、奉禮郎之南。太廟丞、太官丞各位於令後。協律郎位二,一於殿上前楹間,一於宮縣之西北,俱東向。大樂令於登歌樂縣之北,大司樂於宮縣之北,良醞令於酌尊所,俱北向。又設助祭文武群官位於橫街之南,東向北上。又設光祿卿陳牲位於東神門外橫街之東,西向,以南為上。設廩犧令位於牲西南,北向。諸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各陪其後,俱西向。設禮部尚書省牲位於牲前稍北,又設御史位於禮部尚書之西,俱南向。
       禮部帥其屬,設祝冊案於室戶外之右。
       司尊彝帥其屬,設尊彝之位於室戶之左,每位斝彝一、黃彝一、犧尊二、象尊二、著尊二、山罍二,各加勺、幂、坫為酌尊。又設瓚槃爵坫於篚,置于始祖尊彝所。又設壺尊二、太尊二、山罍四,各有坫、幂,在殿下階間,北向西上,設而不酌。七祀功臣每位設壺尊二於座之左,皆加幂、坫於內,酌尊加勺,皆藉以席。
       奉禮郎設祭器,每位四簋在前,四簠次之,次以六豋,次以六鉶,籩豆為後。左十有二籩,右十有二豆,皆濯而陳之,藉以席。籩豆加以巾,蓋於內。籩一、豆一、簠一、簋一、并俎四,設於每室饌幔內。又設御洗二於東階之東。又設亞終獻罍洗於東橫街下東南,北向,罍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又設亞終獻爵洗於罍洗之西,罍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爵并坫。執巾罍巾篚各位於其後。
       享日丑前五刻,太常卿帥執事者,設燭於神位前及戶外。光祿卿帥其屬,入實籩豆。籩之實,魚鱐、糗餌、粉餈、乾棗、形鹽、鹿脯、榛實、乾4569、桃、菱、芡、栗,以序為次。豆之實,芹菹、筍菹、葵菹、菁菹、韭菹、酏食、魚醢、兔醢、豚拍、鹿臡、醓醢、糝食,以序為次。又鉶實以羹,加芼滑,豋實以大羹,簠實以稻粱,簋實以黍稷,粱在稻前,稷在黍前。
       良醞令入實尊彝。斝彝、黃彝實以鬱鬯,犧尊、象尊、著尊實以玄酒外,皆實以酒,用香藥酒。各加坫、勺、幂。殿下之尊罍,壺尊、太尊、山罍,內除山罍上尊實以玄酒外,皆實以酒,加幂、坫。
       太廟令帥其屬,設七祀功臣席褥於其次,每位各設莞席一、碧綃褥一,又各設版位於其座前,又籩豆簠簋各二、俎一。每位次各設壺尊二於神座之右,北向,玄酒在西。
       良醞令以法酒實尊如常,加勺、幂,置爵於尊下,加坫。光祿卿實饌。左二籩,栗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實以羊熟,簠簋實以黍稷。太廟令又設七祀燎柴,及開瘞坎於西神門外之北。太府監陳異寶、嘉瑞、伐國之寶,戶部陳諸州歲貢,金為前列,玉帛次之,餘為後,皆於宮縣之北,東西相向,各藉以席。凡祀神之物,當時所無者則以時物代之。
       省牲器:前一日未後,廟所禁行人。司尊彝、奉禮郎及執事者,升自西階以俟。少頃,諸太祝與廩犧令,以牲就位。禮直官、贊者引禮部尚書、光祿卿丞詣省牲位,立定。禮直官引禮部尚書,贊引者引御史,入就西階升,遍視滌濯。訖,執事者皆舉幂曰「潔」。俱降,就省牲位,禮直官稍前曰:「告潔畢,請省牲。」次引禮部尚書侍郎稍前,省牲訖,退復位。次引光祿卿丞出班,巡牲一匝。光祿丞西向曰「充」,曰「備」。廩犧令帥諸太祝巡牲一匝,西向躬身曰「腯」。禮直官稍前曰:「省牲畢,請就省饌位。」引禮部尚書以下各就位,立定。御史省饌具畢,禮直官贊「省饌訖」,俱還齋所。光祿卿、丞及太祝、廩犧令以次牽牲詣厨,授太官令。禮直官引禮部尚書詣厨,省鼎鑊,視濯溉,訖,還齋所。晡後一刻,太官令帥宰人,執鸞刀割牲,祝史各取毛血,每座共實一豆,遂烹牲。祝史洗肝於鬱鬯,又取肝膋,每座共實一豆,俱還饌所。
       鑾駕出宮:前一日,有司設大駕鹵簿於應天門外,尚輦進玉輅於應天門內,南向。其日質明,侍臣直衛及導駕官,於致齋殿前,左右分班立俟。通事舍人引侍中俛伏,跪,奏「請中嚴」,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少頃,侍中奏「外辦」,皇帝出齋室,即御座,群官起居訖,尚輦進輿。侍中奏「請皇帝升輿」,皇帝乘輿,侍衛警蹕如常儀。太僕卿先詣玉輅所,攝衣而升,正立執轡。導駕官前導,皇帝至應天門內玉輅所,侍中進當輿前,奏「請皇帝降輿升輅」,皇帝升輅。太僕卿立授綏,導駕官分左右步導,以裏為上。門下侍郎進當輅前,奏「請車駕進發」,奏訖,俛伏,興,退復位。侍衛儀物止於應天門內,車駕動,稱「警蹕」。至應天門,門下侍郎奏「請車駕少駐,勑侍臣上馬」。侍中奉旨退,稱曰「制可」。門下侍郎退,傳制,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勑侍臣上馬」。導駕官分左右前導,門下侍郎奏「請車駕進發」。車駕動,稱「警蹕」,不鳴鼓吹。將至太廟,禮直官、贊者各引享官,通事舍人分引從享群官、宗室子孫,於廟門外,立班奉迎。駕至廟門,迴輅南向,侍中於輅前奏稱「侍中臣某言,請皇帝降輅,步入廟門」。皇帝降輅,導駕官前導,皇帝步入廟門,稍東。侍中奏「請皇帝升輿」,尚輦奉輿,侍衛如常儀。皇帝乘輿至大次,侍中奏「請皇帝降輿,入就大次」。皇帝入就次,簾降,傘扇侍衛如常儀。太常卿、太常博士各分立於大次左右。導駕官詣廟庭班位,立俟。
       晨祼:享日丑前五刻,諸享官及助祭官,各服其服。太廟令、良醞令帥其屬,入實尊罍。光祿卿、太官令、進饌者實籩豆簠簋,並徹去蓋幂。奉禮郎、贊者先入,就位。贊者引御史、太廟令、太祝、宮闈令、祝史與執事官等,各自東偏門入,就位。
       未明二刻,禮直官引太常寺官屬并太祝、宮闈令升殿,開始祖祏室。太祝、宮闈令捧出帝后神主,設於座。以次,遂室神主各設於內黼扆前,置定。贊者引御史、太廟令、宮闈令、太祝、祝史與太常官屬,於當階間,重行北向立。奉禮郎於殿上贊「奉神主」,訖,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各就位。大樂令帥工人二舞入,就位。禮直官贊者各引享官,通事舍人分引助祭文武群官宗室入就位。符寶郎奉寶,陳於宮縣之北。皇帝入大次。
       少頃,侍中奏「請中嚴」,皇帝服袞冕。侍中奏「外辦」,太常卿俛伏,跪,奏稱「太常卿臣某言,請皇帝行事」,俛伏,興。簾捲,皇帝出次。太常卿、太常博士前導,傘扇侍衛如常儀,大禮使後從。至東神門外,殿中監跪進鎮圭,太常卿奏「請執圭」,皇帝執鎮圭。傘扇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協律郎跪伏舉麾,興。工鼓柷,宮縣昌寧之樂作。至阼階下,偃麾,戛敔,樂止。升自阼階,登歌樂作,左右侍從量人數升至版位,西向立,樂止。前導官分左右侍立。太常卿前奏「請再拜」,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贊者承傳,凡在位者皆再拜。奉禮又贊「諸執事者各就位」,禮直官、贊者分引執事者各就殿上下之位。太常卿奏「請皇帝詣罍洗位」,登歌樂作,至阼階,樂止。降自阼階,宮縣樂作,至洗位,樂止。
       內侍跪取匜,興,沃水。又內侍跪取槃,興,承水。太常卿奏「請搢鎮圭」,皇帝搢鎮圭,盥手,訖,內侍跪取巾於篚,興,以進。帨手,訖。奉瓚槃官以瓚跪進,皇帝受瓚,內侍奉匜沃水,又內侍跪奉槃承水,洗瓚訖。內侍跪奉巾以進,皇帝拭瓚,訖,內侍奠槃匜,又奠巾於篚。奉瓚槃官以槃受瓚。太常卿奏「請執鎮圭」,前導,皇帝升殿,宮縣樂作,至阼階下,樂止。
       皇帝升自阼階,登歌樂作,太常卿前導,詣始祖位酌尊所,樂止。奉瓚槃官以瓚鬯,執尊者舉幂,侍中跪酌鬱鬯,訖,太常卿前導,入詣始祖室神位前,北向立。太常卿奏「請搢鎮圭」,跪。奉瓚槃官西向跪,以瓚授奉瓚官,奉瓚西向以瓚跪進。太常卿奏「請執瓚以鬯祼地」。皇帝執瓚以鬯祼地,訖,以瓚授奉瓚槃官。太常卿奏「請執鎮圭」,俛伏,興,前導出戶外。太常卿奏「請再拜」,皇帝再拜,太常卿前導詣次位,並如上儀。
       祼畢。太常卿奏「請還版位」,登歌樂作,至版位西向立,樂止。太常卿奏「請還小次」,前導皇帝行,登歌樂作,降自阼階,登歌樂止,宮縣樂作。將至小次,太常卿奏「請釋鎮圭」,殿中監跪受鎮圭。皇帝入小次,簾降,樂止。少頃,宮縣奏來寧之曲,以黃鍾為宮,大呂為角,大簇為徵,應鍾為羽,作仁豐道洽之舞,九成止。黃鐘三奏,大呂、太簇、應鐘各再奏,送神通用來寧之曲。
       初,晨祼將畢,祝史各奉毛血及肝膋之豆,先於南神門外,齋郎奉爐炭蕭蒿黍稷,各立於肝膋之後。皇帝旣晨祼畢,至樂作六成,皆入自正門,升自太階。諸太祝於階上各迎毛血肝膋,進奠於神座前。祝史立於尊所,齋郎奉爐置於室戶外之左,其蕭蒿黍稷各置於爐炭下。齋郎降自西階,諸太祝各取肝燔於爐,還尊所。
       進熟:皇帝升祼,太官令帥進饌者,奉陳於南神門外諸饌幔內,以西為上。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饌所,與薦俎齋郎奉俎,并薦籩豆簠簋官奉籩豆簠簋,禮直官、太官令引以序入自正門,宮縣豐寧之樂作。徹豆通用。至太階,樂止。祝史俱進徹毛血之豆,降自西階,以出。
       饌升,諸太祝迎於階上,各設於神位前。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及魚。禮直官引司徒以下,降自西階,復位。諸太祝各取蕭蒿黍稷擩於脂,燎於爐炭,訖,還尊所。贊者引舉冊官升自西階,詣始祖位之右,進取祝冊置在版位之西,置訖,於祝冊案近南立。
       太常卿跪奏「請詣罍洗位」。簾捲,出次,宮縣樂作。殿中監跪進鎮圭,太常卿奏「請執鎮圭」,前導,詣罍洗位,樂止。盥手,洗爵,並如晨祼之儀。盥洗訖,太常卿奏「請執鎮圭」,前導,升殿,宮縣樂作,至阼階下,樂止。升自阼階,登歌樂作。太常卿前導,詣始祖位尊彝所,登歌樂作,至尊彝所,登歌樂止,宮縣奏大元之樂,文舞進。奉爵官以爵尊,執尊者舉幂,侍中跪酌犧尊之泛齊,訖,太常卿前導,入詣始祖室神位前,北向立。太常卿奏「請搢鎮圭」,跪。奉爵官以爵授進爵酒官。進爵酒官西向以爵跪進,太常卿奏「請執爵三祭酒」。三祭酒於茅苴,訖,以爵授進爵酒官,進爵酒官以爵授奉爵官。太常卿奏「請執鎮圭」,興。前導,出戶外。太常卿奏「請少立」,樂止。
       舉冊官進舉祝冊,中書侍郎搢笏跪讀祝,舉祝官舉冊奠訖,先詣次位。太常卿奏「請再拜」,再拜訖,太常卿前導,詣次位行禮,並如上儀。酌獻畢,太常卿前導還版位,登歌樂作,至位西向立定,樂止。太常卿奏「請還小次」,登歌樂作。降自阼階,登歌樂止,宮縣樂作。將至小次,太常卿奏「請釋鎮圭」,殿中監跪受鎮圭。入小次,簾降,樂止,文舞退,武舞進,宮縣奏肅寧之樂,作功成治定之舞,舞者立定,樂止。
       皇帝酌獻訖,將詣小次,禮直官引博士,博士引亞獻,詣盥洗位,北向立,搢圭,盥手,帨手,執圭。詣爵洗位,北向立,搢圭,洗爵,拭爵以授執事者,執圭。升自西階,詣始祖位尊彝所,西向立。宮縣樂作。執事者以爵授亞獻,亞獻搢圭,執爵,執尊者舉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齊,訖,詣始祖神位前,搢圭,跪。執事者以爵授亞獻,亞獻執爵祭酒。三祭酒於茅苴,奠爵,執圭,俛伏,興,少退,再拜,訖,博士前導,亞獻詣次位行禮,並如上儀。禮畢,樂止。
       終獻除本服執笏外,餘如亞獻之儀。
       七祀功臣獻官行禮畢。太常卿跪奏「請詣飲福位」,簾捲,出次,宮縣樂作。殿中監跪進鎮圭,太常卿奏「請皇帝執鎮圭」,前導,至阼階下,樂止。升自阼階,登歌樂作,將至飲福位,樂止。
       初,皇帝旣獻訖,太祝分神位前三牲肉,各取前腳第二骨加於俎,又以籩取黍稷飯共置一籩,又酌上尊福酒合置一尊。又禮直官引司徒升自西階,東行,立於阼階上前楹間,北向。皇帝旣至飲福位,西向立。登歌福寧之樂作。太祝酌福酒於爵,以奉侍中,侍中受爵捧以立。太常卿奏「請皇帝再拜」。訖,奏「請搢圭」,跪,侍中以爵北向跪以進,太常卿奏「請執爵」,三祭酒於沙池。又奏「請啐酒」,皇帝啐酒,訖,以爵授侍中。太常卿奏「請受胙」。太祝以黍稷飯籩授司徒,司徒跪奉進,皇帝受以授左右。太祝又以胙肉俎跪授司徒,司徒受俎訖跪進,皇帝受以授左右。禮直官引司徒退立,侍中再以爵酒跪進。太常卿奏「請皇帝受爵飲福」。飲福訖,侍中受虛爵以興,以授太祝。太常卿奏「請執圭」,俛伏,興。又奏「請皇帝再拜」,再拜訖,樂止。太常卿前導,皇帝還版位,登歌樂作,俟至位,樂止。
       太祝各進徹籩豆,登歌豐寧之樂作,卒徹,樂止。奉禮曰:「賜胙行事,助祭官再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宮縣來寧之樂作,一成止。太常卿奏「禮畢」,前導,降自阼階,登歌樂止,宮縣樂作,出門,宮縣樂止,傘扇仗衛如常儀。太常卿奏「請釋鎮圭」,殿中監跪受鎮圭,皇帝還大次。通事舍人、禮直官、贊者各引享官、宗室子孫及從享群官,以次出。及引導駕官東神門外大次前祗候,前導如來儀。贊者引御史已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皆再拜。贊者引工人、舞人以次出。大禮使帥諸禮官、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升納神主如常儀。禮畢,禮直官引大禮使已下降自西階,至橫街,再拜而退。其祝冊藏於匱。
       七祀功臣分奠,如祫享之儀。
       時享。
       有司行事。前期,太常寺舉申禮部,關學士院司天臺,擇日。以其日報太常寺。前七日,受誓戒於尚書省。其日質明,禮直官設位版於都堂之下,依已定誓戒圖,禮直官引三獻官,并應行事執事官等,各就位,立定,贊「揖」,在位官皆對揖,訖,禮直官以誓文奉初獻官,初獻官搢笏,讀誓文:「某月某日,孟春薦享太廟,各揚其職。不恭其事,國有常刑。」讀訖,執笏。七品以下官先退,餘官對拜訖乃退。
       散齋四日,治事如故,宿於正寢,唯不弔喪、問疾、作樂、判署刑殺文字決罰罪人及預穢惡。致齋,三日於本司,唯享事得行,其餘悉禁,一日於享所。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
       前三日,兵部量設兵衛,列於廟之四門。前一日,禁斷行人。儀鸞司設饌幔十一所於南神門外西,南向。又設七祀司命、戶二位於橫街之北,道西,東向。又設群官齋宿次於廟門之東西舍。
       前二日,大樂局設登歌之樂於殿上。太廟令帥其屬,掃除廟殿門之內外,於室內鋪設神位於北墉下,當戶南向。設几於筵上。又設三獻官拜褥位二。一在室內,一在室外。學士院定撰祝文訖,計會通進司請御署,降付禮部,置於祝案。祠祭局濯溉祭器與尊彝訖,鋪設如儀。內太尊二、山罍二在室。犧尊五、象尊五、雞彝一、鳥彝一在室戶外之左,爐炭稍前。著尊二、犧尊二在殿上,象尊二、壺尊六在下。俱北向西上,加幂,皆設而不酌。并設獻官罍洗位。禮部設祝案於室戶外之右。禮直官設位版并省牲位,如式。
       前一日,諸太祝與廩犧令以牲就東神門外。司尊彝與禮直官及執事皆入,升自西階,以俟。禮直官引太常卿,贊者引御史,自西階升,遍視滌濯。執尊者舉幂告潔,訖,引降就省牲位。廩犧令少前,曰「請省牲」,退復位。太常卿省牲,廩犧令及太祝巡牲告備,皆如郊社儀。旣畢,太祝與廩犧令以次牽牲詣厨,授太官令。贊者引光祿卿詣厨,請省鼎鑊,申視滌溉。贊者引御史詣厨,省饌具,訖,與太常卿等各還齋所。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各取毛血,每室共實一豆,又取肝膋共實一豆,置饌所,遂烹牲。光祿卿帥其屬,入實祭器。良醞令入實尊彝。
       享日質明,百官各服其品服。禮直官、贊者先引御史、博士、太廟令、太官令、諸太祝、祝史、司尊彝與執罍篚官等,入自南門,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皆再拜。訖,贊者引太祝與宮闈令,升自西階,詣始祖室,開祏室,太祝捧出帝主,宮闈令捧出后主,置於座。帝主在西,后主在東。贊者引太祝與宮闈令,降自西階,俱復位。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俱各就執事位。大樂令帥工人入。禮直官、贊者分引三獻官與百官,俱自南東偏門入,至廟庭橫街上,三獻官當中,北向西上,應行事執事官并百官,依品,重行立。奉禮曰「拜」,贊者承傳,應北向在位官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拜訖,贊者引三獻官詣廟殿東階下西向位,其餘行事執事官與百官,俱各就位。訖,禮直官詣初獻官前,稱「請行事」。協律郎跪,俛伏,興,樂作。禮直官引初獻詣盥洗位,北向立定,樂止。搢笏,盥手,帨手,執笏。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瓚,拭瓚,以瓚授執事者,執笏,升殿,樂作。至始祖室尊彝所,西向立,樂止。執事者以瓚奉初獻官,初獻官搢笏,執瓚。執尊者舉幂,太官令酌鬱鬯,訖,初獻以瓚授執事者,執笏,詣始祖室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瓚授初獻官。初獻官執瓚,以鬯祼地,訖,以瓚授執事者,執笏,俛伏,興,出戶外,北向,再拜,訖,樂止。每室行禮,並如上儀。禮直官引初獻降復位。
       初獻將升祼,祝史各奉毛血肝膋豆,及齋郎奉爐炭蕭蒿黍稷篚,各於饌幔內以俟。初獻晨祼訖,以次入自正門,升自太階。諸太祝皆迎毛血肝膋豆於階上,俱入奠於神座前。齋郎所奉爐炭蕭蒿篚,皆置於室戶外之左,與祝史俱降自西階以出。諸太祝取肝膋,洗於鬱鬯,燔於爐炭,訖,還尊所。
       享日,有司設羊鼎十一、豕鼎十一於神厨,各在鑊右。初獻旣升祼,光祿卿帥齋郎詣厨,以匕升羊於鑊,實于一鼎,肩、臂、臑、肫、胳、正脊一、橫脊一、長脅一、短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次升豕如羊,實于一鼎。每室羊豕各一鼎,皆設扃幂。齋郎對舉,入鑊,放饌幔前。齋郎抽扃,委于鼎右,除幂。光祿卿帥太官令,以匕升羊,載于一俎,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脅在中。次升豕如羊,各載于一俎。每室羊豕各一俎。齋郎即以扃舉鼎先退,置于神厨,訖,復還饌幔所。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饌幔前,立以俟。光祿卿帥其屬,實籩以粉餈,實豆以糝食,實簠以粱,實簋以稷。俟初獻祼畢,復位,祝史俱進徹毛血之豆,降自西階以出。禮直官引司徒,帥薦籩豆簠簋官、奉俎齋郎,各奉籩豆簠簋羊豕俎,每室以序而進,立於南神門之外以俟,羊俎在前,豕俎次之,籩豆簠簋又次之。入自正門,樂作,升自太階,諸太祝迎引於階上,樂止。各設於神位前,訖,禮直官引司徒以下,降自西階,樂作,復位,樂止。諸太祝各取蕭蒿黍稷擩於脂,燔於爐炭,還尊所。
       禮直官引初獻詣罍洗位,樂作,至位,北向立,樂止。搢笏,盥手,帨手,執笏。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執笏,升殿,樂作,詣始祖室酌尊所,西向立,樂止。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搢笏執爵,執事者舉幂,太官令酌犧尊之泛齊,訖,次詣第二室酌尊所,如上儀。詣始祖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祭酒於茅苴,奠爵,執笏,俛伏,興,出室戶外,北向立,樂止。贊者引太祝詣室戶外,東向,搢笏,跪讀祝文。讀訖,執笏,興。次詣第二室。次詣每室行禮,並如上儀。初獻降階,樂作,復位,樂止。
       禮直官次引亞獻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執笏。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執事官。執笏,升殿,詣始祖酌尊所,西向立,執事者以爵授亞獻。亞獻搢笏,執爵,執尊者舉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齊,訖,次詣第二室酌尊所,如上儀。詣始祖神位前,樂作,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亞獻。亞獻執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執笏,俛伏,興,出戶外,北向再拜,訖,樂止。次詣每室行禮,並如上儀。降階,樂作,復位,樂止。
       禮直官次引終獻詣盥洗、及升殿行禮,並如亞獻之儀,降復位。
       次引太祝徹籩豆,少移故處。樂作,卒徹,樂止。俱復位。禮直官曰「賜胙」,贊者承傳曰「賜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禮直官引太祝、宮闈令奉神主,太祝搢笏,納帝主於匱,奉入祏室,執笏,退復位。次引宮闈令納后主於匱,奉入祏室,並如上儀,退復位。禮直官、贊者引行事、執事官各就位,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應在位官皆再拜。禮直官、贊者引百官次出,大樂令帥工人次出,太官令帥其屬,徹禮饌,次引監祭御史詣殿監視卒徹,訖,還齋所。太廟令闔戶以降。太常藏祝版於匱。光祿以胙奉進,監祭御史就位展視,光祿卿望闕再拜,乃退。
       其七祀,夏灶、中霤,秋門、厲,冬行,鋪設祭器,入實酒饌,俟終獻將升獻,獻官行禮,并讀祝文。每歲四孟月并臘五享,并如上儀。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世紀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卷四 本紀第四 熈宗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卷七 本紀第七 世宗中
卷八 本紀第八 世宗下
卷九 本紀第九 章宗一
卷十 本紀第十 章宗二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章宗三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章宗四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衛紹王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宣宗上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宣宗中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宣宗下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世紀補
卷二十 志第一 天文
卷二十一 志第二 曆上
卷二十二 志第三 曆下
卷二十三 志第四 五行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地理上
卷二十五 志第六 地理中
卷二十六 志第七 地理下
卷二十七 志第八 河渠
卷二十八 志第九 禮一
卷二十九 志第十 禮二
卷三十 志第十一 禮三
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禮四
卷三十二 志第十三 禮五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 禮七
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禮八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卷三十七 志第十八 禮十
卷三十八 志第十九 禮十一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 樂上
卷四十 志第二十一 樂下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二 儀衛上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衛下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 輿服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 兵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刑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八 食貨二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 食貨三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食貨五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選舉一
卷五十二 志第三十三 選舉二
卷五十三 志第三十四 選舉三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五 選舉四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卷六十 表第二 交聘表上
卷六十一 表第三 交聘表中
卷六十二 表第四 交聘表下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卷六十六 列傳第四 始祖以下諸子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
卷六十八 列傳第六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七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章宗諸子
卷九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0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0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0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0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0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0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0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0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0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 世戚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忠義一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忠義三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忠義四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文藝上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文藝下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列女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判臣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外國上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外國下
金國語解
附錄 進金史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