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旧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三(周书) 列传三
作者:北宋 · 薛居正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生于妫州怀戎军之雕窠里。曾祖顺厉,世戍怀戎。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唐武皇之平幽州也,表刘仁恭为帅,仍留兵以戍之。以思继兄为先锋都将、妫州刺史,思继为中军都将、顺州刺史,思继弟为后军都将,昆仲分掌燕兵。部下士伍,皆山北之豪也,仁恭深惮之。武皇将归,私谓仁恭曰:“高先锋兄弟,势倾州府,为燕患者,必此族也,宜善筹之。”久之,太原戍军恣横,思继兄弟制之以法,所杀者多。太祖怒,诟让仁恭,乃诉以高氏兄弟,遂并遇害。仁恭因以先锋子行珪为牙将,诸子并列帐下,厚抚之以慰其心。时行周十余岁,亦补职,在仁恭左右。行珪别有传,在《唐书》。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常与唐末帝分率牙兵。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乡人赵德钧谓明宗曰:“行周心甚谨厚,必享贵位。”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觇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邀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矛槊丛萃,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人无进志,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庄宗平河南,累加检校太保,领端州刺史。同光末,出守绛州。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长兴初,以北边陷契丹,用为振武节度使。明年,以河西用军,移镇延安。清泰初,改潞州节度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寻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繇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晋祖入洛,令行周还藩,加同平章事。晋祖都汴,以行周为西京留守,未几,移邺都。晋祖幸邺,会安从进叛,命行周为襄州行营都部署。明年秋,平定汉南。晋少帝嗣位,加兼侍中,移镇睢阳。开运初,从幸澶渊,拒敌于河上。车驾还京,代景延广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移郓州节度使。时李彦韬为侍卫都虞候,可否在己。行周虽典禁兵,心游事外,退朝归第,门宇翛然,宾友过从,但引满而已。寻改归德军节度使,以李守贞代掌兵柄,许行周归藩。晋军降于中渡也,少帝命行周与符彦卿同守澶州。契丹入汴,召赴京师,会草寇攻宋州急,遣行周归镇。(《宋史·高怀德传》:杜重威降契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行周率兵归镇,敌遂解去。)及契丹主死于栾城,契丹将萧翰立许王李从益知南朝军国事,遣死士召行周,辞之以疾,退谓人曰:“衰世难辅,况儿戏乎!”
       汉高祖入汴,加守太傅、兼中书令,代李守贞为天平节度使。杜重威据邺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邺平,授邺都留守,加守太尉,进爵临清王。乾祐中,入觐,加守太师,进封邺王,复授天平节钺,改封齐王。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奉觞进俎,率以身先,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八。赗赙加等,册赠尚书令,追封秦王,谥曰武懿。
       子怀德,皇朝驸马都尉、宋州节度使。
       安审琦,字国瑞,其先沙陀部人也。祖山盛,朔州牢城都校,赠太傅。父金全,安北都护、振武军节度使,累赠太师,《唐书》有传。审琦性骁果,善骑射,幼以良家子事庄宗为义直军使,迁本军指挥使。天成初,唐末帝由潞邸出镇河中,奏审琦为牙兵都校,未几,入为归化指挥使。王师伐蜀,充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及凯旋,改龙武右厢都校,领富州刺史。清泰初,为捧圣指挥使,领顺化军节度使。其年镇邢州,兼北面行营排军阵使,从张敬达围太原。及杨光远举晋安寨降于晋祖,审琦亦预焉。晋祖践阼,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充天平军节度使兼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旋以母丧起复。天福三年,就加检校太尉,寻改晋昌军节度使、京兆尹。七年,移镇河中。晋少帝嗣位,加检校太师。开运末,朝廷以契丹入寇,以审琦为北面行营马军左右厢都指挥使,与诸将会兵于洺州。俄而敌骑大至,时皇甫遇、慕容彦超亦预其行,乃率所部兵与敌战于安阳河上。时遇马为流矢所中,势已危蹙,诸将相顾,莫有敢救者。审琦谓首将张从恩曰:“皇甫遇等未至,必为敌骑所围,若不急救,则为擒矣。”从恩曰:“敌势甚盛,无以枝梧,将军独往何益?”审琦曰:“成败命也,若不济,与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将,何面目以见天子!”遂率铁骑北渡。敌见尘起,谓救兵至,乃引去。遂救遇与彦超而还。晋少帝嘉之,加兼侍中,移领许州,未几,移镇兖海。
       汉有天下,授襄州节度使、兼中书令。属荆人叛命,潜遣舟师数千屠襄、郢,审琦御之而遁,朝廷赏功,就加守太保,进封齐国公。岁余,又加守太傅。国初,封南阳王。显德初,进封陈王。世宗嗣位,加守太尉。三年,拜章请觐,优诏许之,加守太师,增食邑至一万五百户,食实封二千三百户。审琦镇襄、沔仅一纪,严而不残,威而不暴,故南邦之民甚怀其惠。五年,移平卢军节度使,承诏赴镇,因朝于京师,世宗以国之元老,礼遇甚厚,车驾亲幸其第以宠之。六年正月七日夜,为其隶人安友进、安万合所害,时年六十三。初,友进与审琦之爱妾私通,有年数矣。其妾常虑事泄见诛,因与友进谋害审琦,友进甚有难色。其妾曰:“尔若不从,我当反告。”友进乃许之。至是夕,审琦沈醉,寝于帐中,其妾乃取审琦所枕剑与友进,友进犹惶骇不敢剚刃,遽召其党安万合,便杀审琦。既而虑事泄,乃引其帐下数妓,尽杀以灭其迹。不数日,友进等竟败,悉为子守忠脔而戮之。世宗闻之震悼,辍视朝三日,诏赠尚书令,追封齐王。
       守忠仕皇朝,累为郡守。
       安审晖,字明远,审琦之兄也。起家自长直军使,转外衙左厢军使。从庄宗平幽、蓟,战山东,定河南,皆预其功。同光中,授蔚州刺史。天成初,改汝州防御副使,历凤翔徐州节度副使、河东行军司马。晋高祖龙飞,以霸府上僚授振武兵马留后,迁河阳节度使,不逾月移镇鄜州,丁内艰,起复视事。五年,李金全据安州叛,诏马全节为都部署,领兵讨之,以审晖为副。安睦平,移镇邓州,进位检校太傅。六年冬,襄州安从进叛,举汉南之众北攻南阳。南阳素无城壁,唯守衙城,贼傅城下,审晖登陴,召贼帅以让之,从进不克而退。襄州平,就加检校太尉。少帝嗣位,加检校太师,罢镇,授右羽林统军。岁余,出镇上党,属契丹内侵,授邢州节度使。居无何,目疾暴作,上章求代,归于京师,养疾累年。太祖即位,召于内殿,从容顾问,尤所叹重。将以禄起之,审晖辞以暮齿,愿就颐养。拜太子太师致仕,封鲁国公,累食邑五千户,实封四百户。广顺二年春卒,年六十三。废朝二日,诏赠侍中,谥曰静。
       子守鏻,仕皇朝为赞善大夫。
       安审信,字行光,审琦之从父兄也。父金祐,世为沙陀部偏裨,名闻边塞。审信习骑射。从父金全,天成初,为振武节度使,补为牙将。俄而兄审通为沧州节度使,用为衙内都虞候,历同、陕、许三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晋祖起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以兵攻之,而审信率先以部下兵遁入并州,晋祖以其故人,得之甚悦。其妻与二子在京师,皆为唐末帝所戮,但贷其老母而已。契丹既降晋安寨,晋高祖以审信为汾州刺史、检校太保,充马步军副部署。晋祖入洛,授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审信性既翻覆,率多疑忌,在蒲中时,每王人告谕,骑从稍多,必潜设备,以防其图己。寻历许、兖州镇,所至以聚敛为务,民甚苦之。会朝廷谋大举北伐,凡藩侯皆预将帅,以审信为马步军右厢都排阵使,俄改华州节度使。汉初,移镇同州,入为左卫上将军。国初,转右金吾上将军。三年夏四月,太祖御乾元殿入阁,审信不赴班位,为御史所弹,诏释之。时审信久病,神情恍惚,闻台司奏劾,扬言曰:“趋朝偶晚,未是大过,何用弹举!我终进奉二万缗,尽逐此乞索儿辈。”未几,以病请退,授太子太师致仕。是岁秋卒,年六十。赠侍中,谥曰成穆。
       李从敏,字叔达,唐明宗之犹子也。沈厚寡言,善骑射,多计数。初,庄宗召见,试弓马,用为衙内马军指挥使,从平汴、洛,补帐前都指挥使,迁捧圣都将。明宗移镇真定,表为成德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从明宗入洛,补皇城使,出为陕府节度使。王都据定州叛,命王晏球为招讨使,率师讨之,以从敏为副,领沧州节度使。王都平,移授定州。寻代范延光为成德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封泾王。镇州有市人刘方遇,家富于财。方遇卒,无子。妻弟田令遵者,幼为方遇治财,善殖货,刘族乃共推令遵为方遇子,亲族共立券书,以为誓信。累年后,方遇二女取资于令遵不如意,乃讼令遵冒姓,夺父家财,从敏令判官陆浣鞫其狱,而杀令遵。(《北梦琐言》云:镇州市人刘方遇,家财数十万。方遇妻田氏蚤卒,田之妹为尼,常出入方遇家,方遇使尼长发为继室。有田令遵者,方遇之妻弟也,善货殖,方遇以所积财令令遵兴殖焉。方遇有子年幼,二女皆嫁。方遇疾卒,子幼不能督家业,方遇妻及二女以家财素为令遵兴殖,乃聚族合谋,请以令遵姓刘,为方遇继嗣,即令鬻券人安美为亲族请嗣。券书既定,乃遣令遵服斩衰居丧。而二女初立令遵时,先邀每月供财二万,及后求取无厌,而石、李二女夫使二女诣本府论诉,云令遵冒姓,夺父家财,令遵下狱。石、李二夫族与本府要吏亲党,上至府帅判官、行军司马、随使都押衙,各受方遇二女赂钱数千缗,而以令遵与姊及书券安美同情其盗,俱弃市,人知其冤。)令遵父诣台诉冤,诏本州节度副使符蒙、掌书记徐台符鞫之,备明奸状。及诘二女,伏行赂于节度使赵环、代判高知柔、观察判官陆浣,并捕下狱,具服赃罪。事连从敏,甚惧,乃令其妻赴洛阳,入宫告王淑妃。明宗知之,怒曰:“朕用从敏为节度使,而枉法杀人,我羞见百官,又令新妇奔赴,不须见吾面。”时王淑妃颇庇护之,赵环等三人竟弃市,从敏等止于罚俸而已。(《北梦琐言》:从敏初欲削官,中宫哀祈,竟罚一年俸。)
       长兴初,移镇宋州。唐末帝起兵于凤翔,其子重吉为亳州防御使,从敏承朝廷命害之。清泰中,从敏与洋王从璋并罢归第,待之甚薄。尝宫中同饮,既醉,末帝谓从璋、从敏曰:“尔等何物,处雄藩大镇!”二人大惧,赖曹太后见之,叱曰:“官家醉,尔辈速出去!”方得解。晋祖革命,降封莒国公,再领陕州,寻移镇上党,入为右龙武统军,出为河阳节度使。汉祖入汴,移授西京留守,累官检校太师、同平章事。隐帝即位,就加兼侍中,改封秦国公。岁余,以王守恩代还。广顺元年春,以疾卒,年五十四。诏赠中书令,谥曰恭惠。
       郑仁诲,字日新,晋阳人。父霸,累赠太子太师。仁诲幼事唐骁将陈绍光,恃勇使酒,尝乘醉抽佩剑,将剚刃于仁诲,左右无不奔避,唯仁诲端立以俟,略无惧色。绍光因掷剑于地,谓仁诲曰:“汝有此器度,必当享人间富贵。”及绍光典郡,仁诲累为右职。后退归乡里,以色养为乐。汉高祖之镇河东也,太祖累就其第,与之燕语,每有质问,无不以正理为答,太祖深器之。汉有天下,太祖初领枢务,即召为从职。及太祖西征,尝密赞军机,西师凯旋,累迁至检校吏部尚书。太祖践阼,旌佐命功,授检校司空、客省使兼大内都点检、恩州团练使,寻为枢密副使。逾年转宣徽北院使、右卫大将军,出镇澶渊,转检校太保,入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世宗之北征也,以仁诲为东京留守,调发军须,供亿无阙,车驾回,加兼侍中。寻丁内艰,未几起复。显德二年冬,疾亟,世宗幸其第,亲加抚问,欷歔久之。及卒,世宗亲临其丧,哭逾数举。是时,世宗将行,近臣奏云:“岁道非便,不宜临丧。”弗听,然而先之以桃{艹列}之事,时以为得礼。仁诲为人端厚谦损,造次必由于礼。及居枢务,虽权位崇重,而能孜孜接物,无自矜之色,及终,故朝廷咸惜之。诏赠中书令,追封韩国公,谥曰忠正。既葬,命翰林学士陶穀撰神道碑文,官为建立,表特恩也。
       子勋,累历内职,蚤卒,绝嗣。初,广顺末,王殷受诏赴阙,太祖遣仁诲赴邺都巡检,及殷得罪,仁诲不奉诏即杀其子,盖利其家财妓乐也。及仁诲卒而无后,人以为阴责焉。
       张彦成,潞州潞城人也。曾祖静,汾州刺史。祖述,泽州刺史。父砺,昭义行军司马。彦成初为并门牙将。天成中,自秦州盐铁务官改郓州都押牙。汉祖镇北门,表为行军司马,以隐帝娶其女,特见亲爱。从平汴、洛,累加特进、检校太尉、同州节度使。隐帝即位,就加同平章事。太祖之伐河中,彦成有馈輓之劳,河中平,加检校太师。乾祐三年冬,移镇相州。广顺初,就加兼侍中,寻移镇南阳。三年秋,代归,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其年秋,以疾卒,年六十。赠侍中。(《宋史·杨克让传》:乾祐中,同州节度使张彦成表授掌书记。周广顺初,彦成移镇安阳、穰下,克让以奋职从行。彦成入为执金吾,病笃,奏称其材可用。克让以彦成死未葬,不忍就禄,退居别墅,俟张氏子外除,时论称之。)
       安叔千,沙陀三部落之种也。父怀盛,事唐武皇,以骁勇闻。叔千习骑射,从庄宗定河南为奉安部将。天成初,王师伐定州,命为先锋都指挥使。王都平,授秦州刺史,连判涿、易二郡。清泰初,契丹寇雁门,叔千从晋祖迎战,败之,进位检校太保、振武节度使。晋祖践阼,就加同平章事。天福中,历邠、沧、邢、晋四镇节度使。叔千鄙野而无文,当时谓之“安没字”,言若碑碣之无篆籀,但虚有其表耳。开运初,朝廷将大举北伐,授行营都排阵使,俄改左金吾卫上将军。契丹入汴,百僚迎见于赤岗,契丹主登高冈驻马而抚谕汉官,叔千出班独立,契丹主曰:“尔是安没字否?卿比在邢州日,远输诚款,我至此,汝管取一吃饭处。”叔千拜谢而退,俄授镇国军节度使。汉初,遇代归京,自以尝附幕庭,居常愧惕,久之,授太子太师致仕,寻请告归洛。广顺二年冬卒,年七十二。诏赠侍中。
       宋彦筠,雍丘人也。初隶滑州军,梁氏与庄宗夹河之战,彦筠时为战棹都指挥使,以劳迁开封府牙校。庄宗有天下,擢领禁军。伐蜀之役,率所部从康延孝为前锋,蜀平,历维、渝二州刺史。明宗在位,连典数郡。晋初,自汝州防御使讨安从进于襄阳,以功拜邓州节度使,累官至检校太尉。未几,历晋、陕二镇。晋少帝嗣位,再领邓州,寻移镇河中。汉初,授太子太师致仕。国初,拜左卫上将军。世宗嗣位,复为太子太师致仕。显德四年冬,卒于西京之私第。辍视朝一日,诏赠侍中。
       初,彦筠入成都,据一甲第,第中资货钜万,妓女数十辈,尽为其所有。一旦,与其主母微忿,遽击杀之,自后常有所睹,彦筠心不自安,乃修浮屠法以禳之,因而溺志于释氏。其后,每岁至金仙入之日,常衣斩縗号恸于其像前,佞佛也如是。家有侍婢数十人,皆令削发披缁,以侍左右,大为当时所诮。又性好货殖,能图什一之利,良田甲第,相望于郡国。将终,以伊、洛之间田庄十数区上进,并籍于官焉。
       史臣曰:近代领戎藩,列王爵,禄厚而君子不议,望重而人主不疑,能自晦于饮酌之间,保功名于始终之际,如行周之比者,几何人哉!奕世藩翰,固亦宜然。审琦有分阃之劳,乏御家之道,峰摧玉折,盖不幸也。其余虽拥戎旃,未闻阃政,固不足与文、召、龚、黄为比也。

本书目录

卷一(梁书) 太祖纪一
卷二(梁书) 太祖纪二
卷三(梁书) 太祖纪三
卷四(梁书) 太祖纪四
卷五(梁书) 太祖纪五
卷六(梁书) 太祖纪六
卷七(梁书) 太祖纪七
卷八(梁书) 末帝纪上
卷九(梁书) 末帝纪中
卷十(梁书) 末帝纪下
卷十一(梁书) 列传一 后妃
卷十二(梁书) 列传二 宗室
卷十三(梁书) 列传三
卷十四(梁书) 列传四
卷十五(梁书) 列传五
卷十六(梁书) 列传六
卷十七(梁书) 列传七
卷十八(梁书) 列传八
卷十九(梁书) 列传九
卷二十(梁书) 列传十
卷二十一(梁书) 列传十一
卷二十二(梁书) 列传十二
卷二十三(梁书) 列传十三
卷二十四(梁书) 列传十四
卷二十五(唐书) 武皇纪上
卷二十六(唐书) 武皇纪下
卷二十七(唐书) 庄宗纪一
卷二十八(唐书) 庄宗纪二
卷二十九(唐书) 庄宗纪三
卷三十(唐书) 庄宗纪四
卷三十一(唐书) 庄宗纪五
卷三十二(唐书) 庄宗纪六
卷三十三(唐书) 庄宗纪七
卷三十四(唐书) 庄宗纪八
卷三十五(唐书) 明宗纪一
卷三十六(唐书) 明宗纪二
卷三十七(唐书) 明宗纪三
卷三十八(唐书) 明宗纪四
卷三十九(唐书) 明宗纪五
卷四十(唐书) 明宗纪六
卷四十一(唐书) 明宗纪七
卷四十二(唐书) 明宗纪八
卷四十三(唐书) 明宗纪九
卷四十四(唐书) 明宗纪十
卷四十五(唐书) 闵帝纪
卷四十六(唐书) 末帝纪上
卷四十七(唐书) 末帝纪中
卷四十八(唐书) 末帝纪下
卷四十九(唐书) 列传一 后妃
卷五十(唐书) 列传二 宗室
卷五十一(唐书) 列传三 宗室
卷五十二(唐书) 列传四
卷五十三(唐书) 列传五
卷五十四(唐书) 列传六
卷五十五(唐书) 列传七
卷五十六(唐书) 列传八
卷五十七(唐书) 列传九
卷五十八(唐书) 列传十
卷五十九(唐书) 列传十一
卷六十(唐书) 列传十二
卷六十一(唐书) 列传十三
卷六十二(唐书) 列传十四
卷六十三(唐书) 列传十五
卷六十四(唐书) 列传十六
卷六十五(唐书) 列传十七
卷六十六(唐书) 列传十八
卷六十七(唐书) 列传十九
卷六十八(唐书) 列传二十
卷六十九(唐书) 列传二十一
卷七十(唐书) 列传二十二
卷七十一(唐书) 列传二十三
卷七十二(唐书) 列传二十四
卷七十三(唐书) 列传二十五
卷七十四(唐书) 列传二十六
卷七十五(晋书) 高祖纪一
卷七十六(晋书) 高祖纪二
卷七十七(晋书) 高祖纪三
卷七十八(晋书) 高祖纪四
卷七十九(晋书) 高祖纪五
卷八十(晋书) 高祖纪六
卷八十一(晋书) 少帝纪一
卷八十二(晋书) 少帝纪二
卷八十三(晋书) 少帝纪三
卷八十四(晋书) 少帝纪四
卷八十五(晋书) 少帝纪五
卷八十六(晋书) 列传一 后妃
卷八十七(晋书) 列传二 宗室
卷八十八(晋书) 列传三
卷八十九(晋书) 列传四
卷九十(晋书) 列传五
卷九十一(晋书) 列传六
卷九十二(晋书) 列传七
卷九十三(晋书) 列传八
卷九十四(晋书) 列传九
卷九十五(晋书) 列传十
卷九十六(晋书) 列传十一
卷九十七(晋书) 列传十二
卷九十八(晋书) 列传十三
卷九十九(汉书) 高祖纪上
卷一百(汉书) 高祖纪下
卷一百一(汉书) 隐帝纪上
卷一百二(汉书) 隐帝纪中
卷一百三(汉书) 隐帝纪下
卷一百四(汉书) 列传一 后妃
卷一百五(汉书) 列传二 宗室
卷一百六(汉书) 列传三
卷一百七(汉书) 列传四
卷一百八(汉书) 列传五
卷一百九(汉书) 列传六
卷一百一十(周书) 太祖纪一
卷一百一十一(周书) 太祖纪二
卷一百一十二(周书) 太祖纪三
卷一百一十三(周书) 太祖纪四
卷一百一十四(周书) 世宗纪一
卷一百一十五(周书) 世宗纪二
卷一百一十六(周书) 世宗纪三
卷一百一十七(周书) 世宗纪四
卷一百一十八(周书) 世宗纪五
卷一百一十九(周书) 世宗纪六
卷一百二十(周书) 恭帝纪
卷一百二十一(周书) 列传一 后妃
卷一百二十二(周书) 列传二 宗室
卷一百二十三(周书) 列传三
卷一百二十四(周书) 列传四
卷一百二十五(周书) 列传五
卷一百二十六(周书) 列传六
卷一百二十七(周书) 列传七
卷一百二十八(周书) 列传八
卷一百二十九(周书) 列传九
卷一百三十(周书) 列传十
卷一百三十一(周书) 列传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世袭列传一
卷一百三十三 世袭列传二
卷一百三十四 僣伪列传一
卷一百三十五 僣伪列传二
卷一百三十六 僣伪列传三
卷一百三十七 外国列传一
卷一百三十八 外国列传二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
卷一百四十 志二 历志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 礼志上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礼志下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乐志上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乐志下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食货志
卷一百四十七 志九 刑法志
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选举志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职官志
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郡县志(案:《郡县志序》,原本阙佚。)
附录 进旧五代史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