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北史
东魏孝静帝纪
作者:唐 · 李延寿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东魏孝静皇帝名善见,是清河文宣王元..的世子。母亲为胡妃。永熙三年(534)八月,受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孝武帝进入关中,渤海王高欢便和百官开会商议,推选孝静帝作为明帝的继承人,当年十一岁。
       天平元年(534)冬十月十七日,孝静帝在城东北即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二十一日,任命太师、赵郡王元谌为大司马,任命司空、咸阳王元坦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高盛任司徒,开府仪同三司高昂任司空。二十三日,祭祀太庙。二十七日,车驾北迁邺城,下令渤海王高欢留下安排处置后事。改司州名为洛州,任命尚书令元弼为仪同三司、洛州刺史,镇守洛阳。
       十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鹄、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占据瑕丘反叛。十一日,车驾到达邺城,住在北城相州的官衙里。改相州刺史称为司州牧,魏郡太守称魏尹,迁移原邺城的旧居民西去百里,以便安置新迁来的民众。在邺城分设临漳县。将魏郡、林虑、广平、阳平、顿丘、汲郡、黎阳、东郡、濮阳、清河、广宗等郡划为京畿之地。
       十二月十九,燕郡王贺拔允去世。二十二日,下令内外解除戒严,百官全部按照旧制度处理事务,身穿官袍,不许穿戎服处置事务。二十八日,派侍中高隆之等五人为大使,巡视和晓谕天下。二十九日,特赦京畿内的罪犯。
       闰十二月,梁朝封元庆和为魏王,入侵并占领了平濑乡。孝武帝死于长安。初次设置四中郎将,在礓石桥设东中,蒲泉设西中,济北设南中,氵名水设北中。
       二年(535)春正月二十八日,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元晏讨伐元庆和,打败并把他赶跑了。二月初五,任命太尉、咸阳王元坦为太傅,任命司州牧、西河王..为太尉。十二日,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斩了樊子鹄前来投降,兖州乱平。二十一日,梁朝司州刺史陈庆之进犯豫州,被刺史尧雄打退而逃。三月十五日,任命司徒高盛为太尉,司空高昂为司徒,济阴王晖业为司空。渤海王高欢讨平了山胡刘蠡升。二十五日,因旱灾,下诏让京城和各州郡县掩埋收葬尸骨。
       这年春天,高丽、契丹都派使者朝贡。
       夏四月,前青州刺史侯深反叛,攻打和掳掠青州、齐州。初七,济川刺史蔡亻隽讨平侯深。十六日,给京城现有囚犯减刑。夏五月,大旱。令城门、殿门以及省、府、寺、署、坊各门以水浇人,不问王公大臣,无限期下去,直到下雨才停止。六月,元庆和进犯南顿,豫州刺史尧雄大败该部。
       秋七月十三日,封汝南王元悦的孙子元绰为琅笽王。八月十七日,司空、济阴王晖业因事被免职。二十日,征发民众七万六千人,建造新宫殿。九月十四日,以开府仪同三司、襄城王元旭任司空。
       冬十一月初五,梁将柳仲礼进犯荆州,刺史王元轨击败了他。十一日祭祀于圆丘。十二日,阊阖门发生火灾,龙出现在并州人家的井里。十二月十日,车驾到邺城东狩猎。二十二日,文武百官根据职责大小分别给予俸禄。
       这一年是西魏文帝大统元年。
       三年(536)春正月初一,在前殿宴请群臣。初六,诏令百官举荐贤士,如果被举荐的人没有才能,连同举荐人一起免职。二月丁未,梁光州刺史郝树以光州归附。二十六日,加封渤海王的世子高澄为尚书令、大行台、大都督。三月十三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华山王鸷为大司马。二十六日,阳夏太守卢公纂据守该郡叛降南朝,大都督元整击败了他。
       夏四月二十七日,昌乐王诞去世。五月初三,赐给鳏寡独身无依的贫穷人家衣服物品,数量不等。十六日,任命录尚书事、西河王..为司州牧。二十八日,太尉高盛去世。六月十二日,赵郡王谌去世。
       秋七月初一,大赦天下。梁朝夏州刺史田独革卑、颍川防城都督刘鸾庆一同以管辖的州来归附。八月,并、肆、涿、建四州下霜,大饥荒。九月初四,任命安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指挥各军南征。十八日,阳平人路季礼聚众谋反。二十三日,御史中尉窦泰讨平他。
       冬十一月十一日,下诏派使者巡视并制止河北流亡迁移的饥荒民众。侯景攻下梁的楚州,俘虏了刺史桓和。十二月,任命并州刺史侯景为太保。初五,派使者送朝笏和官号给老年人,百岁以下的,封官高低不等。初六,大司马、清河王..去世。十七日,任命太傅、咸阳王坦为太师。
       当年,高丽、勿吉均派使者朝贡。
       四年(537)春正月,任命汝南王暹为录尚书事。
       夏四月初六,将七帝的神主迁入新庙,大赦天下,内外百官普遍晋升一级。早些时候,荥阳人张俭等聚众在大马鬼山造反,并和西魏勾通。二十七日,武卫将军高元咸打败了他们。六月初五,前往华林园听理诉讼。初七,下令尚书掩埋尸骨,查究囚徒的罪状。十八日,阊阖门发生火灾。
       秋七月十一,派兼散骑常侍李谐到梁朝聘问。八月,西魏攻下陕州,刺史李徽伯死去。九月,侍中元子思和弟弟元子华谋划投奔西魏,一起被赐死。闰月初三,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蒋天乐谋反,被杀。禁止京城卖酒。
       冬十月,任命咸阳王坦为录尚书事。初一,渤海王高欢西征,在沙苑兵败。十八日,西魏行台宫景寿、都督杨白驹进犯洛州,大都督韩贤大败了他们。西魏又派大行台元季海、大都督独孤信进逼洛州,刺史、广阳王湛弃城回京,元季海、独孤信便占领了金镛城。十一月十五日,任命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俟普为太尉。十二月二十四日,梁人前来聘问。河间人邢磨纳、范阳人卢仲礼等各自聚众叛乱。
       当年,高丽、蠕蠕都派使者朝贡。
       元象元年(538)春正月初一,日食。有一头巨象自己跑到砀郡的陂地里,南兖州把它捕获后送到邺郡。初七,大赦天下,改年号。二月二十七日,派兼散骑常侍郑伯猷到梁朝聘问。
       夏四月十九日,特赦京畿内罪犯,放开有关酒的禁令。六月初五,皇帝到华林都堂,听人诉讼。
       这年夏天,山东一带大水灾,青蛙在树上鸣叫。
       秋七月十八日,高丽派使者朝贡。八月初四,在河阴大败西魏军。九月,大都督贺拔仁攻打邢磨纳、卢仲礼等,打败了他们。
       冬十月,梁人前来聘问。十二月初五,派陆操到梁朝聘问。
       兴和元年(539)春正月初七,任命尚书令孙腾为司徒。三月初一,封常山郡王召己的二儿子曜为陈郡王。
       五月二十三日,立高氏为皇后。二十三日,大赦天下。当月,高丽派使者朝贡。六月初三,任命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山东黜陟大使,不久改为东北道行台,前去挑选勇士。初八,任命前颍川刺史奚思业为河南大使,选派勇士。十五日,梁人前来聘问。二十六日,开府仪同三司、汝阳王暹去世。
       秋八月十一日,派兼散骑常侍王元景到梁朝通问。九月十四日,派京畿内十万人修建邺城,四十天停工。二十一日,特赦畿内死罪以下的犯人,各有差别。
       冬十一月十四日,因新宫殿建成,大赦,改年号。八十岁以上老人赐给绫帽和手杖;七十岁而没有期服亲属以及病残者,各赐给粟米布帛;筑城的人员,免除一年徭役。
       二年(540)春正月二十五日,任命太保侯景为太傅,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厍狄干为太保。三十日,迁居新宫,大赦天下。内外百官普遍晋升一级,负责建造的官员另外优赏一级。三月初七,梁人前来通问。
       夏五月初二,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元庆领着民户前来归降,将他们安置在河北的马场,分别给予数量不等的粮食。初五,派兼散骑常侍李象聘问梁朝。闰五月初一,日食。十三日,封皇兄元景植为宜阳王,皇弟元威为清河王,元谦为颍川王。六月初六,大司马、华山王鸷去世。
       冬十月初三,梁人前来聘问。十二月十二日,派兼散骑常侍崔长谦到梁朝聘问。
       当年,高丽、蠕蠕、勿吉都派使者朝贡。
       三年(541)春二月初二,阿至罗出吐拔那浑大率领部众前来投降。三月十三,梁州人公孙贵宾聚众造反,自称天王,阳夏镇将讨伐并活捉了他。
       夏四月初七,阿至罗的国王副伏罗越居的儿子去宾来归降,被封为高车王。六月二十五日,梁人前来聘问。
       秋七月初九,宜阳王景植去世。八月二十七日,派兼散骑常侍李骞到梁朝聘问。
       起先,下诏让群官到麟趾阁议定新的法制,于冬十月十六日颁布于天下。己巳日,派民夫五万人修筑漳水边上的堤坝,三十五天完工。二十五日,车驾到西山狩猎。十一月初十,回宫。十八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彭城王韶为太尉,度支尚书胡僧敬任司空。
       当年,蠕蠕、高丽、勿吉国都派使者朝贡。
       四年(542)春正月丙辰,梁人来聘问。夏四月丙寅,派兼散骑常侍李绘到梁朝聘问。乙酉,任命侍中、高阳王湛为太尉,以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任司徒,太尉、彭城王韶任录尚书事。丁亥,太傅尉景因事被降职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辛卯,任命太保厍狄干为太傅,领军将军娄昭为大司马,封祖裔为尚书右仆射。六月初二,恢复前待中、乐良王忠的爵位。初三,恢复陈留王景皓、常山王绍宗、高密王永业的爵位。
       秋八月十六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射、河南行台,随机征讨和防备。
       冬十月二十一日,梁人前来聘问。十一月二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西河王..去世。十二月十九日,派兼散骑常侍阳斐出使梁朝。
       当年,蠕蠕、高丽、吐谷浑都派使者朝贡。
       武定元年(543)春正月初一,大赦,更改年号。初八,车驾到邯郸的西山狩猎。十二日,回宫。二月十二日,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占武牢城叛投西魏。三月十六,皇帝亲自听诉讼。十八日,渤海王高欢在邙山大败西魏军,追赶到恒农而回,豫、洛两州被讨平。
       夏四月,封彭城王韶的弟弟袭为武安王。五月初三,因攻下了武牢关,给天下死罪以下囚犯减刑。初六,任命吏部尚书侯景为司空。六月十七,梁人前来聘问。二十日,封前员外散骑侍郎元长春为南郡王。
       八月初八,任命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二十五日,派兼散骑常侍李浑到梁朝聘问。
       冬十一月初八,车驾到西山狩猎。十九日,回宫。
       当年,吐谷浑、高丽、蠕蠕都派使者朝贡。
       二年(544)春二月十二日,徐州人刘乌黑聚众谋反,派行台慕容绍宗讨平。三月,梁人前来聘问。因大旱,赦免死罪以下罪犯。二十二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二十八日,任命渤海王的世子高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元弼任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任尚书令,太原公高洋任左仆射。
       夏五月十一日,派散骑常侍魏季景到梁朝聘问。十四日,太尉、广阳王湛去世。
       秋八月二十一日,尚书令司马子如因事被免职。九月初三,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济阴王晖业为太尉。太师、咸阳王坦因事被免职,以王爵回家。
       冬十月初六,太保孙腾、大司马高隆之各被任命为括户大使,查获逃匿户六十多万。十一月,西河地陷塌,有火从中喷出。初四,任命司徒高隆之为尚书令,前大司马娄昭为司徒。二十日,在圆丘祭祀。二十一日,梁朝派人聘问。
       当年,吐谷浑、地豆干、室韦、高丽、蠕蠕、勿吉等都派使者朝贡。
       三年(545)春正月十七日,派兼散骑常侍李奖到梁国聘问。二月十一日,吐谷浑国王送他的堂妹来以备后宫选用。收为容华嫔。
       夏五月二十六日,大赦天下。
       秋七月十八日,梁人前来聘问。
       冬十月,派中书舍人尉景到梁国聘问。十二日,任命司空侯景为司徒,中书令韩轨为司空。十四日,任命太保孙腾为录尚书事。
       当年,高丽、吐谷浑、蠕蠕都派使者朝贡。
       四年(546)夏五月初一,梁人前来聘问。六月二十九日,任命司徒侯景为河南大行台,相机征讨和防备。
       秋七月初一,派兼散骑常侍元廓到梁国聘问。八月,将原在洛阳的汉魏石经迁移到邺都。
       这一年,室韦、勿吉、地豆干、高丽、蠕蠕都派使者朝贡。
       五年(547)春正月初一,日食。初八,渤海王高欢去世。十三日,司徒侯景投降西魏并向西魏请求救援,西魏派出将军李弼、王思政前来。王思政等领兵占领了颍州,侯景便出走豫州。二十七日,梁人前来聘问。二月,侯景又背叛西魏归降梁朝。
       夏四月初六,大将军高澄前来朝见。二十八日,派遣兼散骑常侍李纬到梁聘问。五月初一,大赦天下。初二,任命尚书右仆射、襄城王旭为太尉。初八,任命太原公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开府仪同三司厍狄干为太师,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司空韩轨为司徒,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司徒高隆之为录尚书事,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斌为尚书右仆射。二十二日,大司马尉景去世。六月二十,皇帝为渤海王在东堂举行哀礼,身穿缌丧之服。
       秋九月初九,梁朝贞阳侯萧明入侵徐州,在寒山的泗水河上修筑河堰,引水灌彭城,接应侯景。冬十月二十一日,任命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和大都督高岳、潘相乐大败萧明,活捉了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萧蠫、萧道。十二月十二日,萧明被送京城,皇帝坐在阊阖门,责备了他一番后又饶恕了他。高岳等又回师征讨侯景。
       当年,高丽、勿吉都派使者朝贡。
       六年(548)春正月初七,大都督高岳等人在涡阳大败侯景,俘虏和斩杀了五万多人,其余的溺死在涡水里,涡水因此而堵塞不流。侯景逃到淮南。二月十七日,梁朝派使者求和,应许了他们。三月初三,任命太尉、襄城王旭为司马,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十九日,因冬春以来大旱,特赦罪犯减罪,轻重不等。
       夏四月初三,吏部令史张永和、青州人崔阔等作伪给人封官,事情被发觉而进行纠正检查,自首的有六万多人。十三日,太尉高岳、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在颍川讨伐王思政,引洧水灌城。
       九月二十九日,梁人前来聘问。
       冬十月二十一日,侯景渡江,拥戴梁朝的临贺王萧正德为国君,进攻建业。
       当年,高丽、室韦、蠕蠕、吐谷浑都派使者朝贡。
       七年(549)春正月十二日,梁朝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以所管辖的州镇来归附,被封为兰陵郡公、吴郡王。三月十二,侯景攻克建业。
       夏五月初二,侯景杀害梁武帝。二十四日,渤海王高澄率领军队前往颍川。六月,攻克了颍川,俘虏了西魏的大将军王思政等人。
       秋八月初八,立皇子长仁为太子。强盗杀死了渤海王高澄。初十,大赦天下,内外百官都晋爵二级。十一日,太原公高洋前往晋阳。
       冬十月初一,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咸阳王坦为太傅。十二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潘相乐为司空。十二月二十三日,吴郡王萧正表去世。二十八日,任命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
       当年,蠕蠕、地豆干、室韦、高丽、吐谷浑都派使者朝贡。
       八年(550)春正月十一日,皇帝在东堂为渤海王高澄举行哀礼。十八日,下诏令太原公高洋继任高澄的职务,改封为齐郡王。二十四日,地豆干、契丹都派使者朝贡。二月初十,任命尚书令高隆之为太保。三月十一日,晋封齐郡王高洋的爵位为齐王。
       夏四月二十六日,蠕蠕派使者朝贡。
       五月初六,下诏封齐王为相国,总理百事,备下九锡的礼仪。封齐国太妃为王太后,王妃为王后。初八,禅让帝位给齐王。天保元年(550)五月十一日,封魏孝静皇帝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答书不称诏书,建天子的旌旗,实行魏的历法,乘坐五时的副车。封中山王的各位儿子为县公,食邑各一千户。给绢一万匹,钱一万贯,粟米二万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一百顷,园林一所,在中山国设立魏国的宗庙。二年十二月初十,中山王死去,当年二十八岁。三年二月,封谥号为孝静皇帝,葬于邺城西南漳水的北边。后来有人发掘这座帝陵,陵墓崩塌下来,压死了六十人。
       孝静皇帝爱好文学,仪容俊美,有膂力,能够举起石狮子越过墙壁,射箭百发百中,每当良辰吉日,举行宴会时,常让群臣们赋诗,举止从容沉静而有雅量,很有孝文帝之风。渤海王高澄承继用事时,很嫉妒他,便任命大将军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让他监察皇帝有些什么举动,凡有大小事情都必须让崔季舒知道。高澄曾经写信给崔季舒问“:痴人复何似?痴势小差未?”皇帝曾经和高澄一起在邺城东边狩猎,驰马奔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面大声喊叫说:“皇上不要骑马快跑,大将军发怒了!”高澄曾经侍奉皇帝饮酒,他高举着酒杯说“:臣高澄劝陛下。”皇帝很不高兴地说:“自古没有不亡的国家,朕也何必这样活法!”高澄大怒,说:“朕,朕,狗脚朕!”他便让崔季舒打了皇帝三拳,振衣而出。第二天,高澄又让崔季舒慰劳皇帝,皇帝也表示谢意。皇帝赐给绢,崔季舒不敢接受,便先告诉高澄,高澄让他收取一段。魏帝便捆了一百匹送给他,说:“这也是一段嘛!”
       魏帝忍受不了这种担忧和受辱的生活,他吟咏谢灵运的诗句:“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志义动君子。”常侍、侍讲荀济知道皇帝的心意,便和华山王大器、元谨在宫中密谋,伪装造山而挖地道通向北城。当挖到千秋门时,守门人听到地下传来的响声,便告诉高澄。高澄领兵进宫,说道:“陛下为什么要反叛呢?我们父子有保存社稷的大功,有什么对不起陛下的呢?”当他准备要杀害各妃嫔时,皇帝严肃地说:“明明是你自己想反叛,怎么反来说我?我连自身都不顾惜,何况后宫的妃嫔们?”高澄这才下床向皇帝叩头,大哭着表示谢罪。于是一起欢饮,直到深夜才出宫。过了三天,他把皇帝幽禁在含章堂,大器、元谨都被烹于市中。
       当皇帝即将禅位于文宣帝时,襄城王旭和司徒潘相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要求入宫奏事。皇帝在昭阳殿接见了他们。襄城王旭说“:五行递相承传,有始有终。齐王圣德光明,万姓归仰,臣等冒死奏闻于皇上,愿陛下效尧帝禅让于舜之事。”魏帝便收起笑容认真地说“:这件事推延了很久了,我自当退避。”又说“:要是这样的话,必须写一份诏书。”侍郎崔吉力、裴让之上奏说:“诏书已经写好。”当即交杨..送上皇帝,共十条。看完诏书后,魏帝问:“准备把我安置在什么地方?又怎样离开这里?”杨..说“:安置在北城,另外设有馆房,仍然准备了法驾,依照正常的仪仗护卫离开。”皇帝这才走下御座,慢慢走到东廊下,口中吟咏范蔚宗在《后汉书》中的赞语“: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有关方面奏请出发。皇帝说“:古人还怀念遗簪破履,我要和六宫告别,行吗?”高隆之说“:今日的天下依然是陛下的天下,何况到后宫呢!”于是,便和夫人、嫔妃以下告别,人人无不唏嘘掩涕。女嫔赵国李氏吟诵陈思王的诗句“: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皇后以下的嫔妃们都哭了起来。直长赵德用一辆旧牛车,在东上阁等候。皇帝上车以后,赵德也跳上车,拉着皇帝。皇帝用肘推开他,并说“:朕畏天命而顺人意,传位于相国,你是什么奴才,敢来逼人!”赵德还是不肯下车。当车子驶出云龙门时,王公百官们都穿戴衣冠,整齐地向皇帝拜别。皇帝说“:我今天不差于常道乡公曹奂和汉献帝啊!”众人都悲伤凄怆,高隆之泪流不止。于是进入北城,住在司马子如的南宅院内。
       文宣帝出行时,经常让魏帝跟在身边,魏孝静帝的皇后被封为太原公主,她经常先为皇帝品尝食物,以保护皇帝,可是皇帝仍然遇到鸩毒而死去。

本书目录

《北史》简介
魏先世纪
神元帝纪
太祖道武帝纪
太宗明元帝纪
世祖太武帝纪
高祖孝文帝纪
孝武帝纪
西魏文帝纪
东魏孝静帝纪
齐高祖神武帝纪
世宗文襄帝纪
显祖文宣帝纪
废帝纪
孝昭帝纪
后主纪
幼主纪
周太祖文帝纪
宣帝纪
隋高祖文帝纪
炀帝纪
魏献明皇后贺氏传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孝文幽皇后冯氏传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
齐武明皇后娄氏传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传
彭城太妃尔朱氏传
冯翊太妃郑氏传
文宣皇后李氏传
武成皇后胡氏传
后主皇后穆氏传
冯淑妃传
周宣皇后杨氏传
隋文献皇后独孤氏传
宣华夫人陈氏传
炀愍皇后萧氏传
华山王元鸷传
元苌传
元子华传
上党王元天穆传
东阳王元丕传
河间公拓跋齐传
元志传
拓跋屈传
拓跋瞜君传
卫王拓跋仪传
元祯传
元寿兴传
元晖传
元赞传
元淑传
元亨传
陈留王拓跋虔传
朱提王拓跋悦传
拓跋崇传
义宁公元晖传
拓跋瞝传
毗陵王拓跋顺传
拓跋窟咄传
清河王拓跋绍传
元法僧传
元和、元鉴传
南平王元浑传
元霄传
江阳王元继传
元叉传
元善传
乐平王拓跋丕传
元彧传
元孚传
元仲景传
元暹传
元遥传
元弼、元晖业传
元诞传
元修义传
元文都传
元褒传
东平王元匡传
任城王拓跋云传
元澄传
元顺传
元嵩传
南安王元桢传
中山王元英传
元熙传
东平王元略传
元徽传
安定王拓跋休传
元景山传
元琛传
元延明传
咸阳王元禧传
元坦传
赵郡王元干传
元谧传
元谌传
广陵王元羽传
高阳王元雍传
彭城王元勰传
元韶传
北海王元详传
元颢传
废太子元恂传
京兆王元愉传
清河王元怿传
汝南王元悦传
刘库仁传
穆崇传
穆寿传
穆亮传
穆绍传
奚斤传
叔孙建传
叔孙俊传
安同传
安颉传
庾业延传
王建传
楼宝传
和跋传
燕凤传
崔宏传
长孙嵩传
于栗瞡传
于烈传
于忠传
于谨传
王昕传
古弼传
刘洁传
王洛儿传
来大干传
慕容白曜传
公孙表传
公孙轨传
李先传
窦瑾传
李瞣传
毛修之传
寇瞦传
寇俊传
郦道元传
韩秀传
尧暄传
尧雄传
柳崇传
陆俟传
陆瞨传
陆腾传
陆丽传
陆子彰传
陆瞫传
陆睿传
源贺传
源子邕传
源彪传
源师传
源雄传
刘尼传
司马楚之传
司马悦传
萧宝夤传
萧赞传
卢伯源传
卢思道传
卢叔彪传
卢同传
卢勇传
高佑传
崔鉴传
崔伯谦传
崔仲方传
李绘传
李子雄传
高闾传
刘延明传
王劭传
郑道邕传
薛胄传
薛聪传
薛道衡传
薛瞮传
杨大眼传
裴安祖传
裴伯茂传
裴佗传
裴让之传
裴诹之传
裴矩传
裴侠传
裴肃传
裴文举传
房豹传
房彦谦传
毕义云传
羊祉传
韩麒麟传
韩子熙传
韩显宗传
程骏传
李彪传
甄琛传
高聪传
杨侃传
杨椿传
杨津传
杨逸传
杨愔传
杨素传
杨玄感传
杨约传
杨宽传
王肃传
刘芳传
刘逖传
常景传
郭祚传
张彝传
邢峦传
邢邵传
李崇传
李平传
李谐传
李庶传
崔光传
崔亮传
崔光韶传
裴叔业传
裴植传
裴粲传
夏侯道迁传
夏侯夬传
李元护传
江文遥传
张谠传
傅永传
傅竖眼传
张烈传
张普惠传
成淹传
鹿胒传
董绍传
冯元兴、曹昂传
袁翻传
袁聿修传
阳尼传
阳固传
阳休之传
贾思伯传
贾思同传
祖莹传
祖[王廷]传
朱荣传
朱文略传
朱兆传
朱彦伯传
朱仲远传
朱世隆传
朱天光传
斛斯椿传
斛斯征传
樊子鹄传
侯深传
贺拔胜传
贺拔岳传
侯莫陈悦传
雷绍传
毛鸿宾传
辛雄传
辛琛传
辛术传
杨机传
高道穆传
高谦之传
山伟传
宇文忠之传
费穆传
齐赵郡王高睿传
清河王高岳传
高劢传
阳州公高永乐传
高元海传
高思好传
平秦王高归彦传
永安王高浚传
彭城王高氵攸传
上党王高涣传
任城王高蔆传
高阳王高..传
冯翊王高润传
河南王高孝瑜传
广宁王高孝珩传
河间王高孝琬传
兰陵王高长恭传
安德王高延宗传
渔阳王高绍信传
范阳王高绍义传
乐陵王高百年传
南阳王高绰传
琅邪王高俨传
韩贤传
薛孤延传
慕容绍宗传
薛修义传
慕容俨传
厍狄伏连传
潘乐传
彭乐传
皮景和传
綦连猛传
元景安传
独孤永业传
傅伏传
孙腾传
高隆之传
司马子如传
司马消难传
司马膺之传
窦泰传
尉景传
厍狄干传
厍狄士文传
韩晋明传
段韶传
段孝言传
斛律金传
斛律光传
斛律羡传
孙搴传
陈元康传
杜弼传
房谟传
张曜传
王瞺传
唐邕传
元文遥传
赵彦深传
冯子琮传
冯慈明传
魏收传
魏澹传
魏兰根传
周豳国公宇文广传
宇文护传
广川公宇文测传
宇文深传
宇文孝伯传
东平公宇文神举传
宇文庆传
卫剌王宇文直传
齐炀王宇文宪传
赵贵传
李贤传
李崇传
李敏传
李远传
李穆传
梁睿传
李弼传
李密传
宇文贵传
宇文忻传
侯莫陈崇传
王谦传
王谊传
独孤信传
窦炽传
贺兰祥传
阎毗传
权景宣传
王罴传
王思政传
尉迟迥传
王轨传
苏绰传
苏威传
韦孝宽传
达奚武传
蔡祐传
耿豪传
唐瑾传
韩禽传
贺若弼传
赵刚传
王悦传
杨檦传
韩褒传
张轨传
李彦传
辛庆之传
辛昂传
杜杲传
宗懔传
刘璠传
刘行本传
柳遐传
隋河间王杨弘传
房陵王杨勇传
秦王杨俊传
越王杨侗传
高赹传
牛弘传
李德林传
虞庆则传
元胄传
达奚长儒传
史万岁传
刘方传
杨义臣传
刘窻传
郭衍传
张衡传
裴蕴传
袁充传
元岩传
宇文瞖传
李圆通传
李安传
来护儿传
樊子盖传
卫玄传
裴政传
李谔传
鲍宏传
柳彧传
赵绰传
鱼俱罗传
陈眣传
宇文述传
宇文化及传
王世充传
冯熙传
高肇传
胡国珍传
儒林传序
孙惠蔚传
徐遵明传
李业兴传
权会传
熊安生传
黎景熙传
何妥传
刘炫传
文苑传序
温子传
王褒传
庾信传
颜之推传
虞世基传
许善心传
孝行传序
张元传
王颁传
节义传序
张须瞓传
尧君素传
窦瑗传
孟业传
苏琼传
樊叔略传
酷吏传序
于洛侯传
李洪之传
田式传
隐逸传序
眭夸传
冯亮传
崔廓传
徐则传
张深传
李顺兴传
信都芳传
吴遵世传
皇甫玉传
陆法和传
庾季才传
萧吉传
杨伯丑传
张胄玄传
徐謇传
姚僧垣传
许智藏传
何稠传
谯国夫人洗氏传
刘昶女传
王睿传
仇洛齐传
抱嶷传
刘腾传
韩凤传
后秦姚苌传
高丽传
契丹传
流求传
氐传
吐谷浑传
西域传序
蠕蠕传
高车传
突厥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