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北史
孝昭帝纪
作者:唐 · 李延寿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孝昭皇帝名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文宣皇帝同母的弟弟。他自幼英俊过人,很早就有成大器的器量,武明皇太后早就非常喜爱和看重他。魏元象元年(538),被封为常山郡公。当文襄帝执政时,派中书侍郎李同轨到王府中给几个弟弟当老师。高演所读过的文章书籍,都要详细溯源并明白其要旨所在,但不喜欢修饰文辞。他常感叹说:“虽是盟津之师,左骖受了震惊依然不败。”认为这是有本领的表现。于是,他专心致志阅读《汉书》,读到《李陵传》,很佩服他的壮志和作为。他聪敏过人,凡是和人交游,一旦知道人家忌讳的地方,终身就不会有因疏误而触犯人家。李同轨病故后,又让开府长流参军刁柔来替代,刁柔性情严肃又比较狭隘,不适宜充当老师,因此中途被换出。高演一直把他送出门去,面容凄切,流泪数行,左右人无不嘘唏而泣。他敬重老师和故友都是这样的。
       天保初年(550),晋封爵位为王。五年(554),任并省的尚书令。高演善于判断,长于思考,省内对他畏惧和信服。七年,跟随文宣帝回到邺都。文宣帝因尚书们奏事时,很多都有出入,便让高演和朝臣们事先论定得失,然后再上奏。高演长于政术,处置都符合事理,文宣帝赞叹并敬重他。八年,转任司空、录尚书事。九年,任大司马,仍兼录尚书事。
       当时,文宣帝溺于游玩和饮宴,高演十分忧虑和不满,并表露在面上。文宣帝发觉以后,对他说:“只要有你在,我为什么不纵情欢乐?”高演只是哭泣着拜伏在地,竟然没有什么话可说。文宣帝也十分悲伤,便把酒杯扔到地上,说“:你好像讨厌我,从今以后,敢于进酒的人斩首。”于是便把自己平时所用的酒杯,全部毁掉。但他后来更加沉缅酒中,有时跑到各贵戚家里,和人家比力气,相互推拉,也不分贵贱。惟独常山王到场时,内外肃然。高演又暗暗写下许多条款,准备进谏,他的好朋友王日希认为不行,可是高演不听。他找了个机会极力劝谏,因而引起文宣帝大怒。高演的妻子顺成皇后本是魏国的宗室,文宣帝要高演离开她,便暗地里到处替高演寻找贤惠的女子,希望能够使高演感情转移到其他人身上。高演虽然当面表示听从并接纳了这些女子,可是对顺成皇后情义却更加深重。高演一向要求严格,尚书郎中们分析判断出现失误,他就加以痛打,令史们有所隐瞒实情,立即加以追究。文宣帝命令高演站在他面前,用刀刃按在他的胁下,召来平时被高演责罚过的人,以白刃相逼,让他们说出高演的短处,但他们都没有说出什么东西来,这才把高演放了。从此不许他鞭打郎中们。后来,文宣帝曾经把魏帝的宫女赐给高演,醒来以后他却把这件事忘记了,说是高演擅自取去的,便让人用刀环乱打,高演因而受重伤。皇太后为此日夜啼哭,文宣帝却不知怎么办好。原先他囚禁了高演的好朋友王日希,这时便把他释放了,让他侍候高演。高演过了一个多月才渐渐康复,不敢再进谏。
       当文宣帝去世时,高演在宫中护办丧事。文宣帝的儿子继位,高演便就朝班。被任命为太傅、录尚书事,朝政都由高演决定。过了一个多月,才出居王府。从此,诏敕大多不告诉高演。有客人对高演说“:鸷鸟离巢,必然有失卵的危险,以今日处境,怎能经常外出呢!”
       乾明元年(560),他随从废帝到达邺城,住在领军府。当时,杨忄音、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因为高演威望太重,在朝内害怕他以权逼迫,请求任命高演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除京畿大都督的职位。高演见自己以皇帝的尊长和亲族而遭到猜疑和排斥,便和长广王约定时间一起打猎,在野外商量计谋。
       三月二十三日,高演初次到省。早晨,他从领军府出发,大风突起,吹坏了所用的车幔,高演很不高兴。当到省时,朝士们都聚集在那里了。坐定之后,喝了几巡酒,便从座中抓了尚书令杨..、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高演身穿戎装和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从云龙门入内,在中书省前遇见了散骑常侍郑子默,便又抓了他,一起把他们斩于御府里面。高演走到东阁门时,都督成休宁抽刀叫住高演。高演让高归彦前去说服,成休宁厉声大喊,不肯听从。高归彦身居领军之职,一向为军士们所信服,他们都把兵器放在一边,成休宁这才叹息着停止抵抗。
       高演来到昭阳殿时,幼主、太皇太后、皇太后都一同出居御座。高演奏明杨..等人的罪状,请求处罚自己专擅的罪行。当时庭中以及两廊下有卫士两千多人,都身穿盔甲等待诏令。武卫娥永乐武力绝伦,又曾受到文宣帝的厚侍,正抚着刀准备报效皇帝。废帝原口吃说不清楚,更兼事情发生十分仓猝,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太皇太后又向皇太后发誓,说高演并没有不好的念头,只是受到逼迫而已。高归彦命令卫士们解除戒严,娥永乐便收起刀痛哭起来。高演便让高归彦领着侍卫的军士们去华林园,由京畿的兵士入守门阁,将娥永乐斩于华林园。下诏任命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凡丞相府的佐史们都晋升一等爵位。高演不久便前往晋阳。有诏令说,凡军国大政,都听由高演决定。
       高演掌握了大权以后,凡所知的无不作为,选择重要的法令典章,考察名实是否相符,废帝克己自持以听政。不久,太皇太后下令废了幼主,命高演统领大业。
       皇建元年(560)八月初三,高演即位于晋阳宣德殿,大赦天下,改乾明元年为皇建元年。下诏尊奉太皇太后仍为皇太后,皇太后称为文宣皇后,居住的宫名为昭信。初六,下诏说,从太祖创业以来,所有佐命的功臣,子孙已绝灭,封国没有传人的,由有关部门搜访他们的近亲,以名字上报朝廷,自当量情为他们立后嗣;所有郡国的老人,各授给朝笏和职号,赐给黄帽和鸠杖。又诏令正直不阿之士,听由进见陈告各种事情,军人作战阵亡死于王事的,按时申报,当给予荣耀和封赠;督将朝士们一向名望很高,职位显要的,从天保以来没有得到追赠的,也都记下上奏。又因廷尉、中丞是执法的地方,判决罪犯,不允许任意利用法律条文来作弊。官奴婢年纪六十以上的,免去奴婢身份成为平民。初九,任命太傅、广阳王高湛为右丞相,任命太尉、平阳王淹为太傅,任命尚书令、彭城王氵攸为大司马。
       十三日,下令分派大使,巡察四方,观察各地风俗,访问民间疾苦,考求政事得失,寻访各类贤良之材。十五日,下诏说“:往昔武王克殷,先封古代君王之后,两汉及魏晋,不废此典。到元氏统领天下,不依旧章。朕继承大业,想要弘扬古典。但二王三恪之说,旧说不同,可议定是非,列名条奏。其礼仪体式,也加以商议。”又下诏在国子寺准备设立官员,依旧制安置学生,讲习经典,岁时考试。所有文襄帝运来的石经,应立即排列在学馆。外面各州的太学,也由有关人员严加督课。十七日,下诏说,凡九州以内因功勋而受到重封的人,可以让他们分开授封给子弟,以广骨肉的恩情。
       九月二十四日,下诏议定三祖皇帝的祭献之乐。
       冬十一月初四,立妃元氏为皇后,世子百年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有后嗣的一级爵位。
       当月,皇帝亲自领兵北征库莫奚,出长城。敌人奔逃,便分兵追击,捕获了大批牛马,全部送入晋阳宫。
       十二月二十九日,车驾到达晋阳。
       二年(551)春正月初四,在圆丘祭祀。初五,祭祀太庙。初六,下诏给罪人减刑,轻重不等。
       二月初一,下令朝廷内外执事官员从五品以上以及三府的主簿录事参军、诸王的文学、侍御史、廷尉三官、尚书郎中、中书舍人,每二年之内,各举荐一人。
       冬十月初四,任命尚书令、彭城王高氵攸为太保,长乐王尉粲为太尉。己酉日,野鸡栖息在前殿的大庭中。
       十一月初二,下诏说:“我不幸得了暴病,死期临近。如今太子幼小,不熟悉政术,社稷重任,理应归于上德之人。右丞相、长广王湛,深明机运与变化,体验大道而又是皇室宗亲,人杰所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依。可派尚书左仆射、赵郡王睿又前去宣旨,征召长广王统继帝位。其治丧之礼,一同汉文帝时,三十六日后,便可公除丧服。山陵设施与费用,务从节俭。”起先,皇帝身体已经有病了,却仍不间断地听理朝政和览阅奏章等。当天,在晋阳宫去世,当年二十七岁。太宁元年(561)闰十二月初一,棺材送回邺城,上谥号为孝昭皇帝。二十九日,葬于文静陵。
       孝昭帝聪敏有见识,为人深沉善于判断,人们难以窥测他的心思。他身高八尺,腰阔十围,仪容神态,迥然异乎常人,特出秀拔。自从掌管台省要职之后,留心于政术,深明簿籍文书的要领,官吏们都比不上他。当他身居帝位后,更加克己自励,轻徭役薄赋税,常常体恤民间疾苦。他内无私情宠幸,外接各类人物,虽是皇后的父亲,地位也不过是特进,并没有格外看待。日偏西时还在临朝听政,务必弄清人的善恶。
       每次询问身边的人,都希望能够听到直言。他曾经问舍人裴泽外间怎样议论朝政得失。裴泽直接了当地回答说:“陛下聪明,秉公办事,当然能够远胜于古人,而有识之士,都说管得太具体,以帝王的器度而论,恐怕不够宏大。”孝昭帝笑着说“:确实如您所说,我初理万机,总怕事情考虑得不周全,所以才会这样。这种情况怎么能够长久呢,不过,只怕以后会嫌我管得太宽松了。”裴泽因而受到宠遇。他就这样乐于听人讲自己的过失。赵郡王睿又和厍狄显安在皇帝身边侍坐,皇帝说:“须拔是我同堂的弟弟,显安是我亲姑的孩子,今天我们只排家人礼节,不论君臣之间的礼敬。你们可以直说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显安说“:陛下经常说假话。”皇帝问:“怎么说?”回答说:“陛下过去见文宣帝用马鞭打人,常常说是不对的,而今你自己也这样做,难道不是说假话吗?”皇帝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谢,又让他有话直说,回答说“:陛下管得太细,说是皇帝却更像下面的吏人。”皇帝说“:我也深知,只是没有法律为时已久,我准备加以整顿,希望能够做到无为而治呢!”他又问王日希,王日希的回答和显安相同。皇帝很冷静地听取和采纳他们的意见。
       他十分孝顺,太后身体有病而出居南宫,他行路时鞋子也不整齐,面容憔悴,衣不解带,将近四十天时间。大殿离南宫五百多步远,他鸡鸣便去,辰时才回,来回步行,不乘车子。太后病情稍有加重,他便在阁房外面住下,太后的饮食服药,他都亲自过问和操作。太后曾经因为心痛发作,难以忍受,皇帝站在帷帐前侍候,以指头抓着手心,血流出了衣袖。他疼爱自己的几个弟弟,不因君臣关系而有所阻隔。
       孝昭帝雄杰勇武而有谋略。当时国富兵强,他就准备为神武帝雪当年的遗恨,打算驻屯于平阳,作为进取的准备。可是他的宏大谋略未能实现,实在是可惜啊!
       当初,孝昭帝和济南王约定,彼此不伤害。当孝昭帝车驾在晋阳时,武成帝镇守邺城。会望气的人说“:邺城有天子气。”孝昭帝担心济南王又出来争帝,便暗地下了鸩毒。济南王不肯听从,他便把济南王掐死了。后来他对这件事颇感后悔和惭愧。起初常苦于内热,频频喝进汤散药物。当时有位姓赵的尚书令史说,他在邺城见到文宣帝和杨..、燕子献等人向西走去,口里说要一起去报仇。后来,孝昭帝跟毛夫人住在晋阳宫,也见到了他们的模样。于是,他便渐渐病危了,宫中安排了各种祈祷和厌胜方面法事,有时熬着热滚的油四处乱洒,有时拿着大火把追逐焚烧,这些厉鬼才离开大殿,一起骑坐在屋栋上,高歌呐喊,毫不畏惧。这时又有天狗下凡,他便在讲习武艺的地方设法厌胜,突然有兔子奔出,惊了孝昭帝的坐骑,孝昭帝掉下马来,肋骨被折断了。太后前来看望他的病,问他济南王在什么地方,连问三次,孝昭帝都不回答。太后愤怒地说“:杀掉了?你不听我的话,活该死掉!”临终时,他只是扶着床枕,不住叩头哀求,并派使者带着诏书去召长广王继承帝业。他又亲手写了一封信,说:“应该将我的妻子安置在一个好的地方,不要学前人的作为。”

本书目录

《北史》简介
魏先世纪
神元帝纪
太祖道武帝纪
太宗明元帝纪
世祖太武帝纪
高祖孝文帝纪
孝武帝纪
西魏文帝纪
东魏孝静帝纪
齐高祖神武帝纪
世宗文襄帝纪
显祖文宣帝纪
废帝纪
孝昭帝纪
后主纪
幼主纪
周太祖文帝纪
宣帝纪
隋高祖文帝纪
炀帝纪
魏献明皇后贺氏传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孝文幽皇后冯氏传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
齐武明皇后娄氏传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传
彭城太妃尔朱氏传
冯翊太妃郑氏传
文宣皇后李氏传
武成皇后胡氏传
后主皇后穆氏传
冯淑妃传
周宣皇后杨氏传
隋文献皇后独孤氏传
宣华夫人陈氏传
炀愍皇后萧氏传
华山王元鸷传
元苌传
元子华传
上党王元天穆传
东阳王元丕传
河间公拓跋齐传
元志传
拓跋屈传
拓跋瞜君传
卫王拓跋仪传
元祯传
元寿兴传
元晖传
元赞传
元淑传
元亨传
陈留王拓跋虔传
朱提王拓跋悦传
拓跋崇传
义宁公元晖传
拓跋瞝传
毗陵王拓跋顺传
拓跋窟咄传
清河王拓跋绍传
元法僧传
元和、元鉴传
南平王元浑传
元霄传
江阳王元继传
元叉传
元善传
乐平王拓跋丕传
元彧传
元孚传
元仲景传
元暹传
元遥传
元弼、元晖业传
元诞传
元修义传
元文都传
元褒传
东平王元匡传
任城王拓跋云传
元澄传
元顺传
元嵩传
南安王元桢传
中山王元英传
元熙传
东平王元略传
元徽传
安定王拓跋休传
元景山传
元琛传
元延明传
咸阳王元禧传
元坦传
赵郡王元干传
元谧传
元谌传
广陵王元羽传
高阳王元雍传
彭城王元勰传
元韶传
北海王元详传
元颢传
废太子元恂传
京兆王元愉传
清河王元怿传
汝南王元悦传
刘库仁传
穆崇传
穆寿传
穆亮传
穆绍传
奚斤传
叔孙建传
叔孙俊传
安同传
安颉传
庾业延传
王建传
楼宝传
和跋传
燕凤传
崔宏传
长孙嵩传
于栗瞡传
于烈传
于忠传
于谨传
王昕传
古弼传
刘洁传
王洛儿传
来大干传
慕容白曜传
公孙表传
公孙轨传
李先传
窦瑾传
李瞣传
毛修之传
寇瞦传
寇俊传
郦道元传
韩秀传
尧暄传
尧雄传
柳崇传
陆俟传
陆瞨传
陆腾传
陆丽传
陆子彰传
陆瞫传
陆睿传
源贺传
源子邕传
源彪传
源师传
源雄传
刘尼传
司马楚之传
司马悦传
萧宝夤传
萧赞传
卢伯源传
卢思道传
卢叔彪传
卢同传
卢勇传
高佑传
崔鉴传
崔伯谦传
崔仲方传
李绘传
李子雄传
高闾传
刘延明传
王劭传
郑道邕传
薛胄传
薛聪传
薛道衡传
薛瞮传
杨大眼传
裴安祖传
裴伯茂传
裴佗传
裴让之传
裴诹之传
裴矩传
裴侠传
裴肃传
裴文举传
房豹传
房彦谦传
毕义云传
羊祉传
韩麒麟传
韩子熙传
韩显宗传
程骏传
李彪传
甄琛传
高聪传
杨侃传
杨椿传
杨津传
杨逸传
杨愔传
杨素传
杨玄感传
杨约传
杨宽传
王肃传
刘芳传
刘逖传
常景传
郭祚传
张彝传
邢峦传
邢邵传
李崇传
李平传
李谐传
李庶传
崔光传
崔亮传
崔光韶传
裴叔业传
裴植传
裴粲传
夏侯道迁传
夏侯夬传
李元护传
江文遥传
张谠传
傅永传
傅竖眼传
张烈传
张普惠传
成淹传
鹿胒传
董绍传
冯元兴、曹昂传
袁翻传
袁聿修传
阳尼传
阳固传
阳休之传
贾思伯传
贾思同传
祖莹传
祖[王廷]传
朱荣传
朱文略传
朱兆传
朱彦伯传
朱仲远传
朱世隆传
朱天光传
斛斯椿传
斛斯征传
樊子鹄传
侯深传
贺拔胜传
贺拔岳传
侯莫陈悦传
雷绍传
毛鸿宾传
辛雄传
辛琛传
辛术传
杨机传
高道穆传
高谦之传
山伟传
宇文忠之传
费穆传
齐赵郡王高睿传
清河王高岳传
高劢传
阳州公高永乐传
高元海传
高思好传
平秦王高归彦传
永安王高浚传
彭城王高氵攸传
上党王高涣传
任城王高蔆传
高阳王高..传
冯翊王高润传
河南王高孝瑜传
广宁王高孝珩传
河间王高孝琬传
兰陵王高长恭传
安德王高延宗传
渔阳王高绍信传
范阳王高绍义传
乐陵王高百年传
南阳王高绰传
琅邪王高俨传
韩贤传
薛孤延传
慕容绍宗传
薛修义传
慕容俨传
厍狄伏连传
潘乐传
彭乐传
皮景和传
綦连猛传
元景安传
独孤永业传
傅伏传
孙腾传
高隆之传
司马子如传
司马消难传
司马膺之传
窦泰传
尉景传
厍狄干传
厍狄士文传
韩晋明传
段韶传
段孝言传
斛律金传
斛律光传
斛律羡传
孙搴传
陈元康传
杜弼传
房谟传
张曜传
王瞺传
唐邕传
元文遥传
赵彦深传
冯子琮传
冯慈明传
魏收传
魏澹传
魏兰根传
周豳国公宇文广传
宇文护传
广川公宇文测传
宇文深传
宇文孝伯传
东平公宇文神举传
宇文庆传
卫剌王宇文直传
齐炀王宇文宪传
赵贵传
李贤传
李崇传
李敏传
李远传
李穆传
梁睿传
李弼传
李密传
宇文贵传
宇文忻传
侯莫陈崇传
王谦传
王谊传
独孤信传
窦炽传
贺兰祥传
阎毗传
权景宣传
王罴传
王思政传
尉迟迥传
王轨传
苏绰传
苏威传
韦孝宽传
达奚武传
蔡祐传
耿豪传
唐瑾传
韩禽传
贺若弼传
赵刚传
王悦传
杨檦传
韩褒传
张轨传
李彦传
辛庆之传
辛昂传
杜杲传
宗懔传
刘璠传
刘行本传
柳遐传
隋河间王杨弘传
房陵王杨勇传
秦王杨俊传
越王杨侗传
高赹传
牛弘传
李德林传
虞庆则传
元胄传
达奚长儒传
史万岁传
刘方传
杨义臣传
刘窻传
郭衍传
张衡传
裴蕴传
袁充传
元岩传
宇文瞖传
李圆通传
李安传
来护儿传
樊子盖传
卫玄传
裴政传
李谔传
鲍宏传
柳彧传
赵绰传
鱼俱罗传
陈眣传
宇文述传
宇文化及传
王世充传
冯熙传
高肇传
胡国珍传
儒林传序
孙惠蔚传
徐遵明传
李业兴传
权会传
熊安生传
黎景熙传
何妥传
刘炫传
文苑传序
温子传
王褒传
庾信传
颜之推传
虞世基传
许善心传
孝行传序
张元传
王颁传
节义传序
张须瞓传
尧君素传
窦瑗传
孟业传
苏琼传
樊叔略传
酷吏传序
于洛侯传
李洪之传
田式传
隐逸传序
眭夸传
冯亮传
崔廓传
徐则传
张深传
李顺兴传
信都芳传
吴遵世传
皇甫玉传
陆法和传
庾季才传
萧吉传
杨伯丑传
张胄玄传
徐謇传
姚僧垣传
许智藏传
何稠传
谯国夫人洗氏传
刘昶女传
王睿传
仇洛齐传
抱嶷传
刘腾传
韩凤传
后秦姚苌传
高丽传
契丹传
流求传
氐传
吐谷浑传
西域传序
蠕蠕传
高车传
突厥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