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新元史
卷七十六 志第四十三
作者:民国 · 柯劭忞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食货九
       △官俸
       世祖中统元年,始给内外官吏俸钞。二年,定六部官吏俸。是年十月,定诸路州县官史俸。
       至元二年,定官俸当月支付例。三年,定上任过二日、罢任过五日并给当月俸钞例。六年,定提刑按察司官吏俸。是年,又分上中下县为三等。七年,增按察司经历以下俸,定转运司官吏及渚匠官俸。八年,以阿合马言,减百官俸。九年,定告假停俸期限例。十七年,定夺俸禄,凡内外官吏皆住支。十八年,更命公事毕而无罪者给之,公事未毕而有罪者夺之。二十二年,重定百官俸,始于各品分上中下三例,视职事为差,事大者依上例,事小者依中例。二十三年,诏:“近年诸物增价,俸禄不能养廉,以致仅渔百姓,公私俱困。自今内外官吏俸给,以十分为率,添支五分。”二十九年,定诸路儒学教授俸,视蒙古、医学。
       大德三年,增小吏俸米。六年,又是行省、宣慰司、致用院、宣抚司、茶盐运司、铁冶都提举司、淘金总臂府、银场捉举司等官俸例。七年,加给内外官吏俸米,俸十两以下人员依小吏例每十两给米一斗,十两以上至二十五两每员给米一石,余上之数每俸一两给米一升,无米则验其时值绐价,俸三定以上者不给。内外官吏,一年约支二十八万余石米。十一年,定官吏病百日作拐,所支俸米除全月回纳还官外,支过破月俸钞如已过初五日者,免其回纳。
       至大二年,诏随朝衙门官史及军官等俸钞改给至元钞,往支俸米,外任宣慰司军官杂职等官,俸钞十分中减三分,余七分改支至元钞,随朝衙门、行省、宣慰司史员传钞减,加二余钞与,至元钱十两以下,每月与俸米五斗。
       延祐七年,定随朝官史俸,以十分为率,给米三分。军官差出者,许借俸,殁者借俸免征,各投下达鲁花赤其俸与王官等。
       至治二年,定职官罚俸者以中统钞为则。
       凡百官俸例,各品分上中下三等:
       从一品:上六定,下五定。
       正二品:上四定二十五两,下四定十五两。
       从二品:上四定,中三定三十五两,下三定二十五两。
       正三品:上三定二十五两,中三定十五两,下三定。
       从三品:上三定,中二定三十五两,下二定二十五两。
       正四品:上二定二十五两,中二定十五两,下二定。
       从四品:上二定,中一定四十五两。下一定四十两。
       正五品:上一定四十两,下一定三十两。
       从五品:上一定三十两,下一定二十两。
       正六品:上一定二十两,下一定十五两。
       从六品:上一定十五两,下一定十两。
       正七品,上一定十两,下一定五两。
       从七品:上一定五两,下一定。
       正八品:上一定,下四十五两。
       从八品:上四十五两,下四十两。
       正九品:上四十两,下三十五两。
       从九品:三十五两。内外官俸数:
       太师府:
       太师,俸一百四十贯,米十五百。
       咨议、参军,俸四十五贯,米四石五斗。长史,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
       太傅、太保府同。监修国史、长史同。中书省:
       右丞相,俸一百四十贯,米十五石;左丞相同。
       平章政事,俸一百二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十二石。
       右丞,俸一百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十二石;左丞同。
       参知政事,传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
       参议,体五十九贯,米六石。
       郎中,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员外郎,传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承发管勾,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照磨、省架阁库管勾、回回架阁库管勾并同。
       检校官,俸二十八贯,米三石五斗。
       断事官,内十八员。俸各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十四员,俸各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一员,俸四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
       经历,传二十三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
       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客省使,件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副使,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直省舍人,传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六部尚书,俸七十八贯,米八石。
       侍郎,俸五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五石。
       郎中,佯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员外郎,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主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百五斗。
       户部司计,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工部司程,传十八贯,米二石五斗。
       刑部狱丞,俸十一贯,米一石。
       司籍提领,俸十一贯二钱二厘,米五斗。
       枢密院:
       知院,俸一百二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十三石五斗。
       同知,俸一百六贯,米一十一石。
       副枢,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
       佥院,俸九十贯一钱八分六厘,米九石五斗。
       同佥,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院判,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参议,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经历,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都事,传二十八贯,米二石。
       照磨,传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
       断事官,传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经历,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知事,传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客省使,传三十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
       副使,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右卫都指挥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副都指挥使,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佥事,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
       经历,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照磨,俸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镇抚,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行军官千户,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副千户,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百户,俸一十七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石五斗。
       弹压,俸一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
       知事,俸一十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石。
       驽军官千户,传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百户,俸一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
       弹压,俸一十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五斗。
       都目,俸一十贯,米五斗。
       屯田千户所同驽军官例。左卫、前卫、后卫、中卫、武卫、左阿速卫、右阿速卫、左都威卫、右都威卫、左钦察卫、右钦察卫、左卫率府、宗仁卫、西域司、唐兀司、贯赤司,并同右卫例。
       忠翊侍卫都指挥使,一百贯。
       副使,俸八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佥事,俸六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经历,俸三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知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照磨,俸二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
       行军官千户,俸三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副千户,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百户,俸二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弹压,俸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知事,俸一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
       弹压,佳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知事,俸一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
       驽军官千户,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百户,俸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弹压,俸一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右手屯田千户所千户,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百户,传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左手屯田千户所同。
       隆镇卫、右翊蒙古侍卫。并同忠诩侍卫例。
       御史台:
       御史大夫,传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米一十二石。中丞,俸一百六贯,米一十一石。
       侍御史,俸九十六贯三钱五分,米九石五斗。治书侍御史,俸九十贯一钱八分,米九百五斗。
       经历,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殿中,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米四石五斗。
       知班,俸一十四贯,米一石五斗。
       监察御史,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奎章阁学士院:
       大学士,侍一百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十石五斗。
       侍书学士,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
       承制学士,俸七十八贯,米八石。
       供奉学士,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参书,俸三十四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
       典签,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鉴博体士,俸四十一贯,米四百五斗。
       授经郎,二十八贯,米三石。
       太禧宗禋院:
       院使,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十二石。
       同知,俸一百贯,米一十石。
       副使,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
       佥院,俸九十贯一钱八分,米九石。
       同佥,传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院判,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参议,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经历,俸三十四贳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
       断事官,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
       经历,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
       客省使,俸三十一贯三钱三分,米三石。
       副使,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宜政院:
       院使,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米一十二石。
       同知,传一百六贯,米一十一石。
       副使,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九石五斗。
       佥院,俸九十贯一钱八分,米九石五斗。
       同佥,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
       院判,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参议,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
       经历,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五斗。
       都事,俸二十八贡,米三石。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
       断事官、客省使,并同太禧宗禋院。宜徽院同。翰林国史院:
       承旨,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米一十二石。
       学士,俸一百六贯,米一十一石。
       侍读学士,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九石五斗。侍讲学士同。
       直学士,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经历,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待制,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修撰,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应奉,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编修,俸二十二贯,米二石。检阅同。
       典籍,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翰林院、集贤院,大学士同承旨。余并同上例。中政院:
       院使,俸一百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十石五斗。
       同知,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
       佥院,俸十七贯,米七石五斗。
       同佥,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院判,俸四十三贯,米四石五斗。
       司议,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长史,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
       太医院、典瑞院、将作院、太史院、储政院并同。太常礼仪院:
       院使,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米八石五斗。
       同知。俸七十二贯,米七石五斗
       佥院,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
       同佥,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院判,俸三十七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四石。
       经历,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太祝,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奉礼、协律同。通政院:
       院使,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
       同知,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副使,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佥院,俸四十八贯,米四石五斗。
       院判,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经历,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大宗正府:
       也可扎鲁忽赤,内一员,体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十二石;二十七员,俸八十二贯六分六分六厘,米八石;五员,件六十七页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五斗。
       郎中,俸三十六贯,米三石五斗。
       都事,传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大司农司:
       大司农,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米一十二石。
       大司农卿,俸一百三贯,米一十一石。
       大司农少卿,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九石五斗。
       大司农丞,传九十贯一钱八分,米九石五斗。
       经历,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内史府:
       内史,俸一百四十三贯三钱三分。
       中尉,传一百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司马,俸八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咨议,俸四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记室,传四十贯。
       照磨,俸三十贯。大都留守司:
       留守,俸一百一贯三钱三分,米一十石五斗。
       同知,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米八石五斗。
       副留守,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留判,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经历,传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都护府:
       大都护,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
       同知,俸七十二贯,米七石五斗。
       副都护,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经历,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百五斗。
       照磨,俸二十贯,米二石。崇福司:
       司使,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
       同知,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副使,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
       司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
       经历,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都事,俸二十六贯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给事中:俸五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五百。
       左右侍仪、俸御,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武备寺:
       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同判,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少卿,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寺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经历,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知事,俸二十四贯,米二石。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太仆寺:
       卿,侍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少卿,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寺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庾,米二石。
       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照磨,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
       光禄、长庆、长新、长秋、承徽、长宁、尚乘、长信等寺并同。尚舍寺:
       太监,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米四石。
       少监,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
       监丞,俸三十一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侍仪司:
       侍仪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引进使,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米四石五斗。
       典簿,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承奉班都知,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米二石五斗。
       通事舍人,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侍仪舍人,俸一十七贯三钱三分,米一石五斗。拱卫司:
       都指挥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副都指挥使,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
       佥事,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
       经历,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内宰司:
       内宰,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司丞,俸四十五贯,米四石五斗。
       典薄,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照磨,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
       诩正司同:延庆司:
       延庆使,俸一百贯。
       同知,俸六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副使,俸四十六贯钱六分六厘。
       司丞,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典薄,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照磨,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内正司:
       司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少卿,俸四十七贯,米四石五斗。
       司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典簿,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照磨,俸二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
       中瑞司同。京畿运司:
       运使,俸五十六贯,米六石。
       同知,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
       运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
       运判,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米二石五斗。
       经历,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
       知事,俸一十四贯,米一石五斗。
       提控案牍,俸一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一石。太府监:
       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太监,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
       少监,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监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
       经历,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知事,俸二十四贯,米二石。
       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秘书、章佩、利用、中尚、度支等监并同。国子监:
       祭酒,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
       司业,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
       监丞,俸三十贯三钱三分,米三石。
       典簿,俸一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博士,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米二石五斗。太常博士、回回国子博士同。
       助教,俸二十二贯,米二石。教授同。
       学录,俸一十一贯三钱三分,米五斗。
       蒙古国子监同。经正监:
       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
       太监,俸五十贯,米五石。
       少监,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
       监丞,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
       经历,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
       知画,俸二十二贯,米二石。阑遗监:
       大监,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米四石。
       少监,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
       监丞,俸三十一贳三钱三分,米三石。
       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提控案牍,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司天监:
       提点,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
       司天监,俸五十三贯三钱三分,米五石。
       监丞,俸三十一贳三钱三分,米三石。
       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教授,俸一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管勾同。
       司辰,俸八贯六钱六分,米五斗。学正、押宿并同。
       回回司天监:少监,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余同上。都水监:
       都水卿,俸五十三贯,米六石。
       少监,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
       监丞,俸三十贯,米三石。
       经历,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
       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大都路:
       达鲁花赤,俸一百三十贯。总管同。
       副达鲁花赤,一百二十贯。
       同知,八十贯。治中同。
       判官,五十五贯。
       推官,五十贯。
       经历,四十贯。
       知事,三十贯。
       提控案牍,二十五贯。照磨同。并中统钞。行省:
       左丞相,俸二百贯。
       平章政事,一百六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右丞、左丞同。
       参知政事,一百三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郎中,四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员外郎,三十贯。
       都事,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检校同。
       管勾,二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
       理问所理问,俸四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
       副理问,俸三十贯。
       知事,俸一十六贯六分六厘。提控案牍同。宜慰司:
       腹里宣慰使,俸中统钞五百八十贯三钱三分。
       同知,五百贯。
       副使,四百一十六贯六钱六分。
       经历,四百贯。
       都事,一百八十三贯三钱三分。
       照磨,一百五十贯。
       行省宣慰使,俸至元钞八十七贯五钱。
       同知,四十九贯。
       副使,四十二贯。
       经历,二十八贯。
       都事,二十四贯。
       照磨,一十七贯五钱。廉访司:
       廉访使,俸中统钞八十贯。
       副使,四十五贯。
       佥事,三十贯。
       经历,二十贯。
       知事,一十五贯。
       照磨,一十二贯。盐运司:
       腹里运使,俸一百二十贯。
       同知,五十贯。
       副使,三十五贯。
       判官,三十贯。
       经历,二十贯。
       知事,一十五贯。
       照磨,一十三贯。
       行省运使,八十贯。
       同知,五十贯。
       运副,四十贯。
       判官,三十贯。
       经历,二十五贯。
       知事,一十七贯。
       提控案牍,一十五贯。上路:
       达鲁花赤,俸八十贯。总管同。
       同知,四十贯。
       治中,三十贯。
       判官,二十贯。
       推官,十九贯。
       经历,一十七贯。
       知事,一十二贯。
       提控案牍,一十贯。下路:
       达鲁花赤,俸七十贯。总管同。
       同知,三十五贯。
       判官,二十贯。
       推官,一十九贯。
       经历,一十七贯。
       知事,一十二贯。
       提控牍,一十贯。
       散府:
       达鲁花赤。俸六十贯。知府同。
       同知,三十贯。
       判官,一十八贯,推官同。
       知事,一十二贯。
       提控案牍,一十贯。上州:
       达鲁花赤,俸五十贯。州尹同。
       同知,二十五贯。
       判官,一十八贯。
       知事,一十二贯。
       提控案牍,一十贯。中州:
       达鲁花赤,俸四十贯。知州同。
       同知,二十贯。
       判官,一十五贯。
       提控案牍,一十贯。
       都目,八贯。下州:
       达鲁花赤,俸三十贯。知州同。
       同知,一十八贯。
       判官,一十三贯。
       吏目,四十贯。上县:
       达鲁花赤,俸二十贯。县尹同。
       县丞,一十五贯。
       主簿,一十三贯。
       县尉,一十二贯。
       典史,三十五贯。
       巡检,一十贯。中县:
       达鲁花赤,俸一十八贯。县尹同。
       主簿,一十三贯。
       县尉,一十二贯。
       典史,三十五贯。下县:
       达鲁花赤,俸一十七贯。县尹同。
       主簿,一十二贯。
       典史,三十五贯。
       旧志所遗者补于左方:
       管军府所:上万户府:达鲁花赤,钞八十两。中统钞一两与一贯同。万户同。
       副万户,七十两。
       镇抚,四十两。
       经历,十七两。知事,十二两。中万户府:
       达鲁花赤,钞七十两。万户同。
       副万户,六十两。
       镇抚,三十两。
       经历,十七两。
       知事,十二两。下万户府:
       达鲁花赤,钞六十两。万户同。
       副万户,五十两。
       镇抚,二十两。
       经历,十七两。
       知事,十二两。上千户所:
       达鲁花赤,钞五十两。千户同。
       副千户,四十两。
       弹压,十三两。中千户所:
       达鲁花赤,钞四十两。千户同。
       副千户,三十两。
       弹压,十二两。
       下千户所:同中千户。百户所:
       百户,钞十七两。
       弹压,十二两。
       诸色衙门:
       盐课提举司:正提举,钞六十两。同提举,三十两。副提举,十八两。知事,二十两。
       宜抚司:达鲁花赤,钞二锭。宣抚使司同。同知。六十两。经历,二十两。
       宣抚司:达鲁花赤,钞二定。安抚使同。佥事,一定。经历,二十两。
       各场管勾:正管勾。钞十二两。同,十两。副,八两。
       蒙古提举司:提举,钞一定。同提举,三十五两。
       人匠提举司:提举,十八两。副同。都目,八两。
       符巡院:达鲁花赤,二十两。大使同。院副,十七两。警判,十三两。
       蒙古教授:路,十二两。府,十一两。州,十两。
       儒学教授:路,十二两。府,十一两,上州同。中州,十两。
       医学教授:路十二两。江南路分,十一两。府,十一两。州,十两。
       脱脱禾孙:正五十两。副,四十两。
       各路院务司:提领,十八两。都监,十两。大使,上路十五两,下路十三两。副使,上路十二两,下路十两。平准行用库:提领三十五两,大便二十一两,副使十五两。
       大军库:提领二十两,大使十二两,副使十两。军器库:提领二十两,大使十二两,副使十两。司狱:路十二两,散府十两。巡检司官,钞十两。
       凡诸署、诸局、诸库等官,俸数多寡,皆依品级为则,志所不载者可以类推。至元三年定随路府州县官员职田:
       上路,达鲁花赤,一十六顷;总管同。同知,八顷。治中,六顷。府判,五顷。
       下路,达鲁花赤,一十四顷;总管同。同知,七顷。府判,五顷。
       散府,达鲁花赤,一十顷;知府同。同知,六顷。府判,四顷。
       上州:达鲁花赤,一十顷;州尹同。同知,五顷。州判,四顷。
       中州:达鲁花赤,八顷;知州同。同知,四顷。州判,三顷。
       下州:达鲁花赤,六顷;知州同。州判,三顷。
       警巡院:达鲁花赤,五顷。
       警使司:警副,四顷。警判。三顷。
       录事司:达鲁花赤,三顷;录事同。录判,二顷。
       县达鲁花赤,四顷;县尹同。县丞,三顷。主簿,二顷;县尉、主簿兼尉并同。经历,四顷。
       十四年,定按察司职田:各道按察使,一十六顷。副使,八顷。佥事,六顷。
       二十一年,定江南行省及诸司职田,比腹里减半:
       上路,达鲁花赤八顷,总管同;同知四顷;治中三顷;府判二顷五十亩。
       下路:达鲁花赤七顷,总管同;同知三顷五十亩;府判二顷五十亩;经历二顷;知事一顷,提控案牍同。
       散府:达鲁花赤六顷,知府同;同知三顷;府判二顷;提控案读一顷。
       上州:达鲁花赤五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同;提控案牍一顷。
       中州:达鲁花赤四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一顷五十亩;都目五十亩。下州:达鲁花赤三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一顷五十亩。
       上县:达鲁花赤二顷,县尹同;县丞一顷五十亩;主簿一顷,县尉同。
       中县:同上。无县丞。
       下县:达鲁花赤一顷五十亩,县尹同;主簿兼尉一顷。
       录事司:达鲁花赤一顷五十亩,录事同;录判一顷。司狱一顷,巡检同。
       按察使八顷,副使四顷,佥事三顷,经历二顷。知事一顷。
       运司官:运使八顷;同知四顷;运副三顷,运判同。经历二顷;知事二顷,捉控案牍同。
       盐司官:盐使二顷;盐到二顷;盐判一顷,各场正同;管勾各一顷。
       至大二年,中书省臣奏:“外任有职田官员,三品请绐禄米一百石,四品六十石,五品五十石,六品四十五石,七品四十石。将职田改收入官。”从之。皇庆二年,诏外任职官公田俸钞,并依旧制。延祐三年,外官无职明者,量绐粜米。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纪第一
卷二 本纪第二
卷三 本纪第三
卷四 本纪第四
卷五 本纪第五
卷六 本纪第六
卷七 本纪第七
卷八 本纪第八
卷九 本纪第九
卷十 本纪第十
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
卷十二 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本纪第十三
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
卷十五 本纪第十五
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卷十七 本纪第十七
卷十八 本纪第十八
卷十九 本纪第十九
卷二十 本纪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纪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纪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纪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纪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纪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本纪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表第一
卷二十八 表第二
卷二十九 表第三
卷三十 表第四
卷三十一 表第五
卷三十二 表第六
卷三十三 表第七
卷三十四 志第一
卷三十五 志第二
卷三十六 志第三
卷三十七 志第四
卷三十八 志第五
卷三十九 志第六
卷四十 志第七
卷四十一 志第八
卷四十二 志第九
卷四十三 志第十
卷四十四 志第十一
卷四十五 志第十二
卷四十六 志第十三
卷四十七 志第十四
卷四十八 志第十五
卷四十九 志第十六
卷五十 志第十七
卷五十一 志第十八
卷五十二 志第十九
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
卷五十四 志第二十一
卷五十五 志第二十二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三
卷五十七 志第二十四
卷五十八 志第二十五
卷五十九 志第二十六
卷六十 志第二十七
卷六十一 志第二十八
卷六十二 志第二十九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
卷六十四 志第三十一
卷六十五 志第三十二
卷六十六 志第三十三
卷六十七 志第三十四
卷六十八 志第三十五
卷六十九 志第三十六
卷七十 志第三十七
卷七十一 志第三十八
卷七十二 志第三十九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
卷七十四 志第四十一
卷七十五 志第四十二
卷七十六 志第四十三
卷七十七 志第四十四
卷七十八 志第四十五
卷七十九 志第四十六
卷八十 志第四十七
卷八十一 志第四十八
卷八十二 志第四十九
卷八十三 志第五十
卷八十四 志第五十一
卷八十五 志第五十二
卷八十六 志第五十三
卷八十七 志第五十四
卷八十八 志第五十五
卷八十九 志第五十六
卷九十 志第五十七
卷九十一 志第五十八
卷九十二 志第五十九
卷九十三 志第六十
卷九十四 志第六十一
卷九十五 志第六十二
卷九十六 志第六十三
卷九十七 志第六十四
卷九十八 志第六十五
卷九十九 志第六十六
卷一百 志第六十七
卷一百一 志第六十八
卷一百二 志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 志第七十
卷一百四 列传第一
卷一百五 列传第二
卷一百六 列传第三
卷一百七 列传第四
卷一百八 列传第五
卷一百九 列传第六
卷一百一十 列传第七
卷一百十一 列传第八
卷一百十二 列传第九
卷一百十三 列传第十
卷一百十四 列传第十一
卷一百十五 列传第十二
卷一百十六 列传第十三
卷一百十七 列传第十四
卷一百十八 列传第十五
卷一百十九 列传第十六
卷一百二十 列传第十七
卷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十八
卷一百二十二 列传第十九
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
卷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
卷一百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六
卷一百三十 列传第二十七
卷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八
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三 列传第三十
卷一百三十四 列传第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五 列传第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六
卷一百四十 列传第三十七
卷一百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八
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三 列传第四十
卷一百四十四 列传第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 列传第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 列传第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 列传第四十七
卷一百五十一 列传第四十八
卷一百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三 列传第五十
卷一百五十四 列传第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五 列传第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六 列传第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八 列传第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九 列传第五十六
卷一百六十 列传第五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 列传第五十八
卷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六十
卷一百六十四 列传第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五 列传第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六 列传第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 列传第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九 列传第六十六
卷一百七十 列传第六十七
卷一百七十一 列传第六十八
卷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三 列传第七十
卷一百七十四 列传第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五 列传第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列传第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七 列传第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八 列传第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七十六
卷一百八十 列传第七十七
卷一百八十一 列传第七十八
卷一百八十二 传第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三 列传第八十
卷一百八十四 列传第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 列传第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 列传第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七 列传第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八 列传第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九 列传第八十六
卷一百九十 列传第八十七
卷一百九十一 列传第八十八
卷一百九十二 列传第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三 列传第九十
卷一百九十四 列传第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五 列传第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六 列传第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七 列传第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九 列传第九十六
卷二百 列传第九十七
卷二百一 列传第九十八
卷二百二 列传第九十九
卷二百三 列传第一百
卷二百四 列传第一百一
卷二百五 列传第一百二
卷二百六 列传第一百三
卷二百七 列传第一百四
卷二百八 列传第一百五
卷二百九 列传第一百六
卷二百一十 列传第一百七
卷二百十一 列传第一百八
卷二百十二 列传第一百九
卷二百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
卷二百十四 列传第一百十一
卷二百十五 列传第一百十一
卷二百十六 列传第一百十二
卷二百十七 列传第一百十三
卷二百十八 列传第一百十四
卷二百十九 列传第一百十五
卷二百二十 列传第一百十六
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第一百十七
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第一百十八
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第一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九
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第一百四十
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卷二百四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卷二百五十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第一百五十
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