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南史
周弘正传
作者:唐 · 李延寿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周弘正字思行。父亲周宝始,是梁朝的司徒祭酒。周弘正幼年成为孤儿,和弟弟弘让、弘直都为伯父周舍所抚养。十岁时,通晓《老子》、《周易》。周舍每当和他谈论,就感到非常诧异,说:“看你谈话说理精辟,后世知名,一定会在我以上。”河东的裴子野对他非常赏识,请求把女儿嫁给他。十五岁,召为国子生。他在国学里面讲《周易》,学生们便传习他的解释。他在晚春入学,初冬应举,学司因为日子太短不允许。博士到洽说:“周郎二十就能讲经,难道还需要等待策试?”
       普通年间,初设司文义郎,在寿光省值勤,以周弘正为司义侍郎。周弘正丑而不陋,吃而能谈,诙谐如同优人,刚肠好似直生,善谈玄理,为当世所推崇。有个藏法师在开善寺演讲,门徒数百人,周弘正年少,还不出名,穿着红裤子,锦带扎着头,坐在门口听讲,众人都很蔑视,但是并没有谴责他。随后他就抓住机会进行驳难,在座的人都被吸引,法师怀疑他不是世间凡人,等认清以后,非常欣赏和亲近。刘显将到寻阳去,朝廷的贤士们都去为他饯行。刘显拿了丝帛十匹悬赏,约定说:“有谁穿着奇特的衣服前来,就把这些帛赏给他。”众人都争相改变常规服装,但不过是长短的区别。刘显说:“将会有比这更奇特的。”随后周弘正绿丝布裤,绣假种,轩昂而至,夺标取帛。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去世,他的后代华容公不得立位继承,便以晋安王萧纲为皇太子。周弘正上奏记入史册,请求写上“超越目夷仁义风范,坚持子臧大贤节操”。他就是这样地耿直刚正。
       他常常自称有才无相,仆射徐勉掌管选拔官员,因为他长得丑陋,不能充当尚书郎,他便上书给徐勉,其中言论十分恳切。后来逐步调任国子博士。学校中有宋朝元凶劭讲《孝经》碑,历代不改,周弘正刚刚到任,就上表删除。当时在城西立有士林馆,周弘正住在那里进行讲授,听讲的人倾尽朝野。周弘正上表提出《周易》疑义共五十条,又请求解释《乾》《坤》二《系》,武帝复诏作了回答。
       后来他做了平西邵陵王府咨议参军,因为犯了罪应该流放,诏令赐他前往干陀利国。没有前往,囚禁在尚方狱中。他在狱中给武帝呈上了一首《讲武诗》,降旨赦免了他的罪过,仍然恢复本来的官位。
       周弘正知识广博,懂得玄象,善于占候。大同末年,他曾经对弟弟周弘让说:“国家的困厄就在数年之间,当会有兵乱出现,我和你不知道往哪里逃走。”后来武帝招纳了侯景,周弘正对周弘让说:“祸根就在这里了。”台城陷落,周弘正谄附王伟,又和周石珍合族,避侯景的忌讳,改姓姬氏,任命为太常。侯景将要篡位的时候,让他掌管礼仪。
       后来王僧辩东讨,元帝对王僧辩说:“君王的军队驻扎近处,朝中的士人谁会首先过来?”王僧辩说:“可能是周弘正吧。周弘正智力不落后于时机,体力能够胜利到达,无妻子儿女的顾虑,有独自决断的精明,其余的碌碌之辈不能相比。”很快前面军中传禀周弘正到来,王僧辩飞马迎了上去。见了以后,极为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王僧达不是落后于时机的人,您可以坐在我的膝盖上。”回答说:“可以说进前,而如果是坐在膝盖上,老夫怎么能当得起?”王僧辩当天就启奏元帝,元帝写了手书送给周弘正,便派使者前去迎接,然后对朝士说:“晋朝平定吴国,喜获二陆,现在我来讨贼,也得了两周。”来到以后,礼仪十分隆重,朝臣们无可比拟。授予他黄门侍郎,值勤侍中省。随即升为左户尚书,加官散骑常侍。他夏天只穿犊鼻裤,朱红衣,被有关部门所弹劾。他就是这样地放达。
       元帝曾经著有《金楼子》,并说:“我在诸僧中特别看重招提寺的琰法师,在隐士中特别看重华阳的陶真白,在士大夫中特别看重汝南的周弘正,他对于义理清转无穷,确是一时的名士。”
       当时朝廷议论迁都,但是元帝两次来到荆陕一带,前后二十余年,感情上安宁留恋,不想回建邺。加上旧时府中的臣僚都是楚地人,都想定都江陵,他们说:“建康因为是旧都,已经极其凋敝荒芜。而且王气已尽,加上与北国只隔着一条长江,如果有什么意外,后悔莫及。而且我们又听说荆南有天子气,现在就要应验了。”元帝没有离去的意思。当时尚书左仆射王褒及周弘正都在旁边,元帝回头对他们说:“你们的意思如何?”王褒等人因为元帝猜忌,不敢在众人面前公开说明,点头答应而已。王褒后来因为清闲,秘密劝谏迁回丹阳十分迫切,元帝虽然听从了,但脸上却很不高兴。到了第二天,他在众人面前对王褒说:“您昨天劝谏返回建邺,不是没有道理,我昨天夜里想了,还是怀有疑惑。”王褒知道不会采纳,才放下了。后来的一天,周弘正就正色劝谏,一直提了两三次,他说:“如象士大夫,专听圣王选定都城,便认为不是天子,好像是列国诸王。今天顺应百姓的心愿,不可不归建邺。”元帝当时很表示同意。周弘正退下以后,黄罗汉、宗懔便说:“周弘正、王褒都是东方人,劝告东下,不是为国家考虑。”周弘正暗中知道了他们的话,一天便在皇上面前当面质问他们二人,说:“如果东方人劝迁往东方,是为了私利,那么西方人劝留在西方,也是为了私利吗?”众人都不说话,而人们的情绪,都在劝告迁都。皇上又曾经在后堂大集文武官员,参加聚会的人四五百人,元帝想普遍地测试人们的心情,便说:“劝我迁走的袒露出左臂。”随后袒露左臂的超过半数。武昌太守朱买臣,是皇上从前的侍从,是个太监,很有干才,所以皇上提拔重用他。到了现在,他劝告皇上迁都,说:“我朱买臣家在荆州,难道不愿意皇家常住?但却恐怕是买臣富贵,而不是官家富贵!”皇上深深为他的话所感动,而到底也没有采用。
       等魏朝平了江陵,周弘正逃归建邺。太平元年(556),任命他为侍中,兼任国子祭酒,调为太常卿、都官尚书。陈武帝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天嘉元年(560),调任侍中、国子祭酒,前往长安迎接宣帝。三年,从周朝返回。废帝继承了皇位,由他兼任都官尚书,总管五礼事务。宣帝即位,调任特进,兼任国子祭酒,加派扶掖人。太建五年(573),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不久下诏令让他去到东宫讲《论语》、《孝经》。太子因为周弘正德行名望一向很重,对他有着如对师长的敬意。
       周弘正特别善于玄谈,又兼懂得佛典,即使是大贤名僧,无人不向他请教疑难问题。太建六年,周弘正死在官任上,终年七十九岁。追赠为侍中、中书监,谥号为简子。他所著的《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二卷,文集二十卷,流行于当代。
       儿子周豫玄,十四岁的时候,和他一齐到东方去,乘小船靠岸,看见了藤花,周弘正用手去牵引,船翻了,都坠落在水中,周弘正勉强脱险,周豫玄则由此得了心惊病。次子周坟,为尚书吏部郎。

本书目录

《南史》简介
宋武帝本纪
宋前废帝本纪
宋明帝本纪
宋后废帝本纪
齐高帝本纪
齐武帝本纪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
齐废帝东昏侯本纪
梁武帝本纪
梁简文帝本纪
梁元帝本纪
陈文帝本纪
陈宣帝本纪
陈后主本纪
后妃传序
宋文元袁皇后传
宋文帝潘淑妃传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
宋孝武宣贵妃传
宋明恭王皇后传
齐高昭刘皇后传
齐郁林王何妃传
齐东昏褚皇后传
梁武德郗皇后传
梁武丁贵嫔传
梁元帝徐妃传
陈武宣章皇后传
陈文沈皇后传
陈后主张贵妃传
刘彦节传
刘义庆传
彭城王刘义康传
刘劭传
建安王刘休仁传
晋平剌王刘休祐传
刘穆之传
檀道济传
王镇恶传
朱龄石传
胡藩传
萧思话传
谢晦传
谢方明传
谢灵运传
谢弘微传
谢庄传
王弘传
王僧达传
王融传
王昙首传
王俭传
王僧虔传
王筠传
王诞传
王亮传
王华传
王奂传
王秀之传
王延之传
王晏传
王猛传
王懿传
到溉传
垣崇祖传
张兴世传
张欣泰传
袁淑传
袁粲传
袁彖传
马仙鴘传
孔靖传
孔琳之传
孔觊传
殷景仁传
褚彦回传
褚玠传
蔡廓传
何点传
何胤传
张裕传
张绪传
张率传
张稷传
张嵊传
张畅传
张融传
徐文伯传
范晔传
郑鲜之传
裴松之传
裴子野传
何承天传
何逊传
颜延之传
颜竣传
颜师伯传
周朗传
周舍传
周弘正传
顾琛传
顾觊之传
羊欣传
羊玄保传
江湛传
江总传
沈庆之传
沈攸之传
宗悫传
柳元景传
柳恽传
刘悛传
刘孝绰传
刘調传
宗越传
吴喜传
曲江公萧遥欣传
萧颖达传
豫章文献王萧嶷传
萧子显传
萧子云传
长沙威王萧晃传
武陵昭王萧晔传
桂阳王萧铄传
江夏王萧锋传
宜都王萧铿传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
鱼腹侯萧子响传
王敬则传
张敬儿传
桓康传
焦度传
周奉叔传
荀伯玉传
胡谐之传
刘休传
陆慧晓传
陆厥传
庾杲之传
孔皀传
刘粲传
刘善明传
明僧绍传
庾肩吾传
刘之遴传
萧劢传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
萧渊藻传
萧渊明传
临川靖惠王萧宏传
萧正德传
萧正则传
萧范传
昭明太子萧统传
萧栋传
河东王萧誉传
豫章王萧综传
萧会理传
邵陵携王萧纶传
萧确传
武陵王萧纪传
哀太子萧大器传
王茂传
曹景宗传
邓元起传
罗研传
冯道根传
张缅传
吕僧珍传
沈约传
范云传
范缜传
韦睿传
裴邃传
江淹传
任窻传
江革传
贺琛传
徐勉传
陈伯之传
朱异传
徐陵传
王僧辩传
羊侃传
羊鸦仁传
王琳传
始兴王陈叔陵传
长沙王陈叔坚传
杜僧明传
周文育传
侯瑱传
章昭达传
吴明彻传
鲁悉达传
鲁广达传
萧摩诃传
任忠传
傅縡传
顾野王传
姚察传
循吏传序
杜骥传
虞愿传
沈繟传
郭祖深传
循吏传论
儒林传序
伏繠传
严植之传
皇侃传
儒林传论
文学传序
丘灵鞠传
丘迟传
卞彬传
王智深传
祖冲之传
钟嵘传
吴均传
刘勰传
文学传论
郭世通传
郭原平传
陶潜传
戴顒传
刘凝之传
朱百年传
沈麟士传
阮孝绪传
陶弘景传
庾诜传
恩幸传序
戴法兴传
茹法亮传
吕文显传
茹法珍传
孔范传
海南诸国传
西南夷传
东夷传
西域传
北狄传
夷貊传论
侯景传
王伟传
周迪传
陈宝应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