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南史
刘穆之传
作者:唐 · 李延寿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人,东莞莒县人,世代住在京口。开始做琅笽府主簿,曾经梦见和宋武帝在海里泛舟遇到大风,惊慌地俯视船下,见到有两条白龙保护着船。随后到了一座山下,山峰秀丽高耸,心里十分高兴。
       后来武帝攻克了京城,向何无忌征求一名府主簿,何无忌推荐刘穆之。武帝说:“我也认识他。”于是派人驰马去召他。当时刘穆之听到京城有叫声,早晨走到路边,正好与派来的使者相会,穆之直直地看着,久久没有说话,然后返回房中,毁掉布裙做成裤子,前去见武帝,武帝对他说:“我刚刚开创正义的大业,急迫地需要一位军吏,谁是合适的人选?”刘穆之说:“没有能超过我的。”武帝笑着说:“卿如果能屈尊就任,我的事业就成功了。”于是就在座位上受聘。跟随平定建邺,各项大事的处理,都是很快确定,全是刘穆之的建树,于是便经常受到武帝的咨询。刘穆之也竭尽忠诚,没有什么遗漏。
       当时晋朝的法制松弛,禁令不能实行,大族豪家,依势横行;更加上司马元显政令谬误,桓玄律条繁密。刘穆之根据实际研讨对策,随着地方特点加以矫正,不满十天,风俗顿改。
       调任尚书祠部郎,又重任府主簿、记室、录事参军,兼堂邑太守。因为平定桓玄的功劳,封西华县五等子。等扬州刺史王谧死后,武帝按次序应该入朝辅政。刘毅等人不想让武帝入辅。提议以中领军谢混为扬州刺史,有人想让武帝在丹徒领州,把朝内的事交给孟昶。派尚书右丞皮沈拿这两种提议去问武帝。皮沈先对刘穆之说了,刘穆之假装上厕所,便秘密地写信告诉了武帝,说皮沈的话不可听从。武帝见了皮沈后,让他暂且出去,叫来刘穆之询问。刘穆之说:“您今天怎么还能谦虚,以致变成守卫藩镇的军将呢?刘、孟诸公都是由平民起家,共同创立大业,事情都是一时互相推戴,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君臣名分。势均力敌,最终要互相吞并。扬州关系着国家的根本,不可以送给别人。先前授给王谧,事情是出于机变的考虑,现在如果再授给别人,便要受制于别人。一旦失去权柄,便没有机会再得到了。您功劳高勋业重,不可以只是令人怀疑畏惧,应该是入朝共同弄清同异。您到了京城,他们必定不敢越过您另外授给别人。”武帝听从了他的话,由此便入朝辅政。
       从广固回来抵抗卢循,他常常在军幕中策划。刘毅等人很妒忌他,常常很从容地说他的权力过重,武帝则越发信赖和倚仗他。刘穆之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大小事情一定要报告,即使是街巷中的言谈谑笑,也都挑出一两个来说给他听。武帝常常说起社会上曲折秘密的消息来显示耳目灵通,都是从刘穆之那里来的。他又喜欢与宾客交游,客人总是满座,他安排耳目进行观察和听取,所以朝野间的人事关系,刘穆之无不知晓。即使是亲密朋友的长短之处,他都上奏给武帝,无所保留。有人因此讥笑他,刘穆之说:“我受了主公恩惠,为了大义无所隐晦,这也就是张辽所以要告关羽想叛逃的原因。”
       武帝的举止作为,刘穆之都私下进行规劝,武帝的书法一向很差,刘穆之说:“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却会传布得很远,希望您再稍加注意。”武帝还是不能留意,他又有责任提醒,刘穆之就说:“您只管放开笔写大字,一个字一尺见方也不要紧。大就包含了各个方面,笔势也美观。”武帝听从了,一张纸不过写六七个字就满了。
       刘穆之凡是自己所荐举的人,不纳用便不罢休。他常常说:“我虽然比不上荀令君的举荐必是善才,但是却可以不荐不善之才。”刘穆之和朱龄石都善于写作书信,曾经在武帝那里和朱龄石一齐写答复信,从早晨到中午,刘穆之写了一百封,朱龄石写了八十封,而刘穆之的应对没有废品。
       后来升迁为中军、太尉司马,担任丹阳尹。武帝向西方去讨伐刘毅,让诸葛长人监管留府,怀疑他难以独自担当,留下刘穆之辅助他。担任建威将军,设置辅佐官吏,配备给实力。诸葛长人果然有异谋,而犹豫不能起事,便回避开别人对刘穆之说:“流言纷纭,说太尉和我不和,怎么会有这样的议论?”刘穆之说:“太尉溯江远征,把老母弱子委托给将军,如果有一点不信任,哪里能会这样?”诸葛长人心里才稍微安定一些,刘穆之也充分加以防备。诸葛长人对他所亲近的人说:“贫贱常常想要富贵,富贵必定遇到危机。今天再想做丹徒的百姓,已经无法实现了。”武帝回来,诸葛长人被处死。刘穆之晋升为前将军。
       武帝西进讨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刘道怜担当留任,而事无大小,都由刘穆之决定。他升迁为尚书右仆射,兼管选拔人才,将军、丹阳尹的职务仍旧不变。武帝北伐,留下世子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调刘穆之担任左仆射、兼任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将军、丹阳尹、主管选举依旧保留,可以带卫士五十人进殿,进入东城居住。
       刘穆之对内总理朝政,对外供应军队需求,决断如流,事情毫无阻塞。宾客聚集,求诉极多,朝内外的咨询禀报,台阶房内人都站满。眼看讼词,手答来信,耳听诉说,口作应酬,不相混淆,都能做好。又言谈欢笑,整天到晚,不曾疲倦困苦。刚有点闲暇,又动手写书,翻看文章,校订古籍。他性格奢侈豪华,吃饭必须十分丰盛,早晨就要做十个人的饭,不曾一个人单独吃。每到吃饭的时候,客人如果只在十人以内,帐中仍然依照平时做饭,以此为平常。他曾对武帝说:“穆之家本来贫贱,养生的东西大多缺乏,任职以来,虽然常常注意节约,而每天所需用的东西,稍微有些过于丰盛,此外没有丝毫辜负您的地方。”
       义熙十三年(417)去世。武帝住在长安,本来打算驻扎在关中,经营赵、魏一带,闻讯以后,十分惊讶和悲痛,哀痛惋惜了好几天。因为身体虚弱,便回到了彭城。让司马徐羡之代管留台,而常常由刘穆之决定的朝廷大事,全都向北府咨询,刘穆之的前军府有文武二万人,以三千人配给徐羡之的建威府,其余的都配给世子的中军府。追赠刘穆之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又上表给天子说:“臣听说崇扬贤人、旌表善者,是王者教化的首要事情,怀念功劳,对不忘忠良意义深远。所以司勋执掌档案,勤苦者必有记录,道德美善旺盛,人死后更加显明。所以尚书左仆射、前将军大臣刘穆之,起自平民家庭,辅佐大业开创,对内竭尽谋划,对外勤于政务,为了国家勤勉努力,精神体力都已用尽。后来进入朝廷工作,主管京城近郊,百业广兴,革新大计。不久前大军远征,刘穆之留守捍卫,安抚之功,造福朝野,他的见识度量,确是栋梁之材。正当宣扬盛化,发展圣世,忠义功绩,未能完成,不幸逝世,远近痛悼。皇恩给予嘉奖,丧仪等同三公,哀荣具备,英灵安祥。臣心中寻思,自从义熙年间草创大业,艰难未消,外患既多,内忧相继,时事混乱,不得安宁。臣下德才贫乏,身负国家重任,实在是靠穆之辅助的功益。不仅是正直的言论、良好的谋略不断提供,而且忠诚的规劝、机密的筹划暗中达成,私下的拉拢、诡诈的言词从不参与。未曾报告朝廷的事迹,群众尚不知道的功劳,不可胜数。因此我努力十二年,有所成就,外出征讨入朝辅政,有幸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身边人士的协助,是不可能顺利完成任务的。谦虚工作,不讲条件,恪尽职守,每当议论到封赏爵位,就自己坚决拒绝。因此当年功勋很大,而王侯未封,他的事迹永远让人怀念,怎么可以掩藏?想来应该加封官爵,追赐土地。使忠臣的功业,不会在身后泯灭,重赏的影响,永远地鼓励善人。臣对他的聚合离散、艰难顺利,全部了解,密友分别,情义深厚,所以呈献自己的情怀,使朝廷得以听到。”于是重赠刘穆之为侍中、司徒,封为南昌县侯。
       后来武帝接受了禅让,常常叹息并怀念他,说:“穆之不死,一定会帮助我治理天下。真的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光禄大夫范泰回答说:“圣主在上,精英满朝,刘穆之虽然建立功勋十分艰难,但是未必便与兴衰有关。”武帝笑着说:“你没听说过骥马录这两种骏马吗,它的可贵就在于可以日行千里。”武帝后来又说:“穆之死了,人们会把我看轻的。”他竟是如此地思念他。因为是辅佐接受帝位的元勋,追封为南康郡公,谥号为文宣。
       刘穆之年少的时候,家里贫穷而不肯节俭,喜欢酒食,不加约束。他好往妻子的哥哥那里去讨饭吃,多次受到羞辱,却不以为耻。他的妻子是江嗣的女儿,十分明达识理,常常禁止他不让往江氏家去。后来有庆贺宴会,嘱咐他不要过来。刘穆之还是前往,吃过饭后又要槟榔。江氏兄弟戏弄他说:“槟榔消食,而您却常常饥饿,怎么忽然需要这种东西呢?”他的妻子又割下头发买来酒和菜肴,让她的兄弟来招待刘穆之,从此不再对刘穆之梳洗打扮。后来刘穆之担任了丹阳尹,将要把妻子的兄弟招来,妻子哭着以头触地跪拜致谢。刘穆之说:“本来就没有怀恨,用不着忧虑。”等他们吃饱喝醉,刘穆之就让厨师用金盘子盛了一斛槟榔送给他们。
       元嘉二十五年,皇上的车驾视察江宁,经过刘穆之的墓,诏令在他的墓前进行祭祀。

本书目录

《南史》简介
宋武帝本纪
宋前废帝本纪
宋明帝本纪
宋后废帝本纪
齐高帝本纪
齐武帝本纪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
齐废帝东昏侯本纪
梁武帝本纪
梁简文帝本纪
梁元帝本纪
陈文帝本纪
陈宣帝本纪
陈后主本纪
后妃传序
宋文元袁皇后传
宋文帝潘淑妃传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
宋孝武宣贵妃传
宋明恭王皇后传
齐高昭刘皇后传
齐郁林王何妃传
齐东昏褚皇后传
梁武德郗皇后传
梁武丁贵嫔传
梁元帝徐妃传
陈武宣章皇后传
陈文沈皇后传
陈后主张贵妃传
刘彦节传
刘义庆传
彭城王刘义康传
刘劭传
建安王刘休仁传
晋平剌王刘休祐传
刘穆之传
檀道济传
王镇恶传
朱龄石传
胡藩传
萧思话传
谢晦传
谢方明传
谢灵运传
谢弘微传
谢庄传
王弘传
王僧达传
王融传
王昙首传
王俭传
王僧虔传
王筠传
王诞传
王亮传
王华传
王奂传
王秀之传
王延之传
王晏传
王猛传
王懿传
到溉传
垣崇祖传
张兴世传
张欣泰传
袁淑传
袁粲传
袁彖传
马仙鴘传
孔靖传
孔琳之传
孔觊传
殷景仁传
褚彦回传
褚玠传
蔡廓传
何点传
何胤传
张裕传
张绪传
张率传
张稷传
张嵊传
张畅传
张融传
徐文伯传
范晔传
郑鲜之传
裴松之传
裴子野传
何承天传
何逊传
颜延之传
颜竣传
颜师伯传
周朗传
周舍传
周弘正传
顾琛传
顾觊之传
羊欣传
羊玄保传
江湛传
江总传
沈庆之传
沈攸之传
宗悫传
柳元景传
柳恽传
刘悛传
刘孝绰传
刘調传
宗越传
吴喜传
曲江公萧遥欣传
萧颖达传
豫章文献王萧嶷传
萧子显传
萧子云传
长沙威王萧晃传
武陵昭王萧晔传
桂阳王萧铄传
江夏王萧锋传
宜都王萧铿传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
鱼腹侯萧子响传
王敬则传
张敬儿传
桓康传
焦度传
周奉叔传
荀伯玉传
胡谐之传
刘休传
陆慧晓传
陆厥传
庾杲之传
孔皀传
刘粲传
刘善明传
明僧绍传
庾肩吾传
刘之遴传
萧劢传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
萧渊藻传
萧渊明传
临川靖惠王萧宏传
萧正德传
萧正则传
萧范传
昭明太子萧统传
萧栋传
河东王萧誉传
豫章王萧综传
萧会理传
邵陵携王萧纶传
萧确传
武陵王萧纪传
哀太子萧大器传
王茂传
曹景宗传
邓元起传
罗研传
冯道根传
张缅传
吕僧珍传
沈约传
范云传
范缜传
韦睿传
裴邃传
江淹传
任窻传
江革传
贺琛传
徐勉传
陈伯之传
朱异传
徐陵传
王僧辩传
羊侃传
羊鸦仁传
王琳传
始兴王陈叔陵传
长沙王陈叔坚传
杜僧明传
周文育传
侯瑱传
章昭达传
吴明彻传
鲁悉达传
鲁广达传
萧摩诃传
任忠传
傅縡传
顾野王传
姚察传
循吏传序
杜骥传
虞愿传
沈繟传
郭祖深传
循吏传论
儒林传序
伏繠传
严植之传
皇侃传
儒林传论
文学传序
丘灵鞠传
丘迟传
卞彬传
王智深传
祖冲之传
钟嵘传
吴均传
刘勰传
文学传论
郭世通传
郭原平传
陶潜传
戴顒传
刘凝之传
朱百年传
沈麟士传
阮孝绪传
陶弘景传
庾诜传
恩幸传序
戴法兴传
茹法亮传
吕文显传
茹法珍传
孔范传
海南诸国传
西南夷传
东夷传
西域传
北狄传
夷貊传论
侯景传
王伟传
周迪传
陈宝应传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