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汉书新注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呼韩邪单于归庭数月,罢兵使各归故地,乃收其兄呼屠吾斯在民间者立为左谷蠡王,使人告右贤贵人,欲令杀右贤王。其冬,都隆奇与右贤王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发兵数万人东袭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兵败走,屠耆单于还,以其长子都涂吾西为左谷蠡王,少子姑瞀楼头为右谷蠡王,留居单干庭。
       明年秋,屠耆单于使日逐王先贤掸兄右奥鞮王为乌藉都尉各二万骑(1),屯东方以备呼韩邪单于。是时,西方呼揭王来与唯犁当户谋,共谗右贤王,言欲自立为乌藉单于,屠耆单于杀右贤王父子,后知其冤,复杀唯犁当户。于是呼揭王恐,遂畔(叛)去,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闻之,即自立为车犁单于。乌藉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凡五单于(2)。屠耆单于自将兵东击车犁单于,使都隆奇击乌籍。乌籍、车犁皆败,西北走,与呼揭单于兵合为四万人。乌籍、呼揭皆去单于号,共并力尊辅车犁单于。屠耆单于闻之,使左大将、都尉将四万骑分屯东方,以备呼韩邪单于,自将四万骑西击车犁单于。车犁单于败,西北走,屠耆单于即引西南,留闟敦地。
       (1)为:犹“与”。(2)五单于:即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乌藉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3)闟敦:(tàdūn):地名。
       其明年,呼韩邪单于遣其弟右谷蠡王等西袭屠耆单于屯兵,杀略万余人。屠耆单于闻之,即自将六万骑击呼韩邪单于,行千里,未至嗕姑地(1),逢呼韩邪卑于兵可四万人,合战。屠耆单于兵败,自杀。都隆奇乃与屠耆少子右谷蠡王姑瞀楼头亡归汉,车犁单于东降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左大将乌厉屈与父呼速累乌厉温敦皆见匈奴乱(2),率其众数万人南降汉。封乌厉屈为新城侯(3),乌厉温敦为义阳侯。是时李陵子复立乌藉都尉为单于,呼韩邪单于捕斩之,遂复都单于庭,然众裁(才)数万人。屠耆单于从弟休旬王将所主五六百骑,击杀左大且渠,并其兵,至右地,自立为闰振单于,在西边。其后,呼韩邪单于兄左贤王呼屠吾期亦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在东边。其后二年,闰振单于率其众东击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与战,杀之,并其兵,遂进攻呼韩邪。呼韩邪破,其兵走,郅支都单于庭。
       (1)嗕(rù)姑:地名。(2)呼速累:匈奴官号(颜师古说)。(3)新城侯:《功臣表》作“信成侯”。
       呼韩邪之败也,左伊秩皆王为呼韩邪计,劝令称臣入朝事汉,从汉求助,如此匈奴乃定。呼韩邪议问诸大臣,皆曰:“不可。匈奴之俗,本上气力而下服役(1),以马上战斗为国,故有威名于百蛮(2)。战死,壮士所有也。今兄弟争国,不在兄则在弟,虽死犹有威名,子孙常长诸国(3)。汉虽强,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虽如是而安,何以复长百蛮!”左伊秩訾曰:“不然。强弱有时,今汉方盛,乌孙城郭诸国皆为臣妾。自且鞮侯单于以来,匈奴日削,不能取复,虽屈(倔)强于此,未尝一日安也。今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计何以过此!”诸大人相难久之。呼韩邪从其计,引众南近塞,遣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郅支单于亦遣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侍。是岁,甘露元年也(4)。
       (1)下服役:以股役于人为下。(2)百蛮:指各族。(3)长诸国:为诸国之首。(4)甘露元年:即公元前53年。
       明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1),愿朝三年正月(2)。汉遣车骑都尉韩昌迎,发过所七郡(3),郡二千骑,为陈道上(4)。单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戾绶(5),玉具剑(6),佩刀,弓一张,矢四发(7),棨戟十(8),安车一乘,鞍勒一具(9),马十五匹,黄金二十斤,钱二十万,衣被七十七袭(10),绵绣绮縠杂帛八千匹,絮六千斤。礼毕,使使者道(导)单于先行,宿长平(11)。上自甘泉宿池阳宫(12)。上登长平,诏单于毋谒(13),其左右当户之群臣皆得列观(14),及诸蛮夷君长王侯数万,咸迎于渭桥下,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单于就邸,留月余,遣归国。单于自请愿留居光禄塞下(15),有急保汉受降城(16)。汉遣长乐卫尉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将骑万六千,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17)。诏忠等留卫单于,助诛不服,又转边谷米(18),前后三万四千斛,给赡其食。是岁,郅支单于亦遣使奉献,汉遇之甚厚。明年(19),两单于俱遣使朝献,汉待呼韩邪使有加。明年(20),呼韩邪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百一十袭,锦帛九千匹,絮八千斤。以有屯兵,故不复发骑为送。
       (1)款:叫也。五原塞:五原郡的边塞。约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2)三年:甘露三年(前51)。朝正月:会正旦之朝贺。即朝贺元旦。(3)发过所:发放通行证。七郡:指单于来长安所经过的七郡,大约是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北地、左冯翊、京兆尹等。(4)郡二千骑,为陈道上:谓所过之郡各发二千骑,陈列于道,以示宠卫。(5)戾:草名。可染绿。戾缓:绿绶,汉诸侯王之制。(6)玉具剑:剑口和把手部分用玉制成的剑。(7)矢四发:四支矢。(8)棨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用为官吏出行之仪仗。(9)勒:马辔。(10)一袭:犹今人之称一件长衣(陈直说)。(11)长平:阪名。在汉代池阳南(在今陕西泾阳)。(12)池阳宫:离宫名。在池阳县(在今陕西泾阳西北)。(13)毋谒:不令拜。(14)左右当户之群臣:当作“左右当户之群”。王念孙曰:“案‘臣”字后人所加。‘左右当户之群’,统当户以下众官而言,犹言左右当户之属耳。《宣纪》云“其左右当户之郡皆列观’,是其证。”(15)光禄塞:即光禄勋徐自为所筑之塞。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16)保:守卫。受降城:即公孙敖所筑之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东。(17)鸡鹿塞:在汉代朔方窳浑县西北。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18):干饭。(19)明年:指甘露四年(前50)。(20)明年:此指黄龙元年(前49)。
       始郅支单于以为呼韩邪降汉,兵弱不能复自还,即引其众西,欲攻定右地。又屠耆单于小弟本侍呼韩邪,亦亡之右地,收两兄余兵得数千人,自立为伊利目单于,道逢郅支,合战,郅支杀之,并其兵五万余人。闻汉出兵谷助呼韩邪,即遂留居右地。自度力不能定匈奴,乃益西近乌孙,欲与并力,遣使见小昆弥乌就屠。乌就屠见呼韩邪为汉所拥,郅支亡虏,欲攻之以称汉(1),乃杀郅支使,持头送都护在所,发八千骑迎郅支。郅支见乌孙兵多,其使又不反(返),勒兵逢击乌孙(2),破之。因北击乌揭,乌揭降。发其兵西破坚昆,北降丁令,并三国(3)。数遣兵击乌孙,常胜之。坚昆东去单于庭七千里,南去车师五千里,郅支留都之。
       (1)称汉:称汉朝心意。(2)逢击:犹迎击。(3)并三国:兼并乌揭(即呼揭)、坚昆、丁令三国。呼揭在今阿尔泰山脉一带,坚昆在前苏联境内叶尼塞河、卡通河流域,丁令在前苏联境内贝加尔湖一带。郅支兼并三国,可见一时势力很大。
       元帝初即位,呼韩邪单于复上书,言民众困乏。汉诏云中、五原郡转谷二万斛以给焉。郅支单于自以道远,又怨汉拥护呼韩邪,遣使上书求侍子。汉遣谷吉送之,郅支杀吉。汉不知吉音问,而匈奴降者言闻瓯脱皆杀之(1)。呼韩邪单于使来,汉辄簿责之甚急(2)。明年,汉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送呼韩邪单于侍子,求问吉等,因赦其罪,勿令自疑(3)。昌、猛见单于民众益盛,塞下禽兽尽,单于足以自卫,不畏郅支。闻其大臣多劝单于北归者,恐北去后难约束,昌、猛即与为盟约曰:“自今以来,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有窃盗者,相报(4),行其诛,偿其物;有寇,发兵相助。汉与匈奴敢先背约者,受天不祥。令其世世子孙尽如盟。”昌、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5),刑白马,革于以径路刀金留犁挠酒(6),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昌、猛还奏事。公卿议者以为“单于保塞为藩,虽欲北去,犹不能为危害。昌、猛擅以汉国世世子孙与夷狄诅盟,令单于得以恶言上告于天,羞国家(7),伤威重,不可得行。宜遣使往告祠天,与解盟。昌、猛奉使无状(8),罪至不道。”上薄其过(9),有诏昌、猛以赎论,勿解盟。其后呼韩邪竟北归庭,人众稍稍归之,国中遂定。
       (1)匈奴降者言……皆杀之:句中“皆”字当在“言”之上。即匈奴降者“皆言”(王念孙说)。瓯脱杀之:言谷吉被杀于瓯脱。瓯脱属呼韩邪,故汉责其使(刘攽说)。(2)簿责:以文薄所记内容一一责之。(3)疑:谓疑汉欲讨伐。(4)相报:互相通报。(5)诺水:今内蒙古艾不盖河。诺水东山:诺水流域的东山。(6)径路:匈奴宝刀。刀金:以刀刻金,放在酒中。留犁:饭匕。取食用的勺、匙之类。挠:搅也,(7)羞:辱也。(8)无状:谓办事不妥。(9)薄:轻也。
       郅支即杀使者,自知负汉,又闻呼韩邪益强,恐见袭击,欲远去。会康居王数为乌孙所困,与诸翕侯计,以为匈奴大国,乌孙素服属之,今郅支单于困厄在外,可迎置东边,使合兵取乌孙以立之(1),长无匈奴忧矣。即使使至坚昆通语郅支。郅支素恐,又怨乌孙,闻康居计,大说(悦),遂与相结,引兵而西。康居亦遣贵人,橐它(骆驼)驴马数千匹,迎郅支。郅支人众中寒道死(2),余财(才)三千人到康居。其后,都护甘延寿与副陈汤发兵即康居诛斩郅支,语在《延寿》、《汤传》(3)。
       (1)立之:谓立郅支。(2)中寒:伤于寒。道死:死于道。(3)《延寿》、《汤传》即本书卷七十《甘延寿传》、《陈汤传》。
       郅支既诛,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上书言曰:“常愿谒见天子,诚以郅支在西方,恐其与乌孙俱来击臣(1),以故未得至汉。今郅支已伏诛,愿入朝见。”竟宁元年(2),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3)。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4)。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5)。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6),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上问状,应曰:“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臣闻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7),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至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幕(漠)北。建塞徼,起亭隧(燧)(8),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幕(漠)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少所蔽隐,从塞以南,径深山谷,往来差难。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如罢备塞戍卒,示夷狄之大利,不可一也。今圣德广被,天覆匈奴(9),匈奴得蒙全活之恩,稽首来臣。夫夷狄之情,困则卑顺,强则骄逆,天性然也。前以罢外城,省亭隧(燧),今裁(才)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古者安不忘危,不可复罢,二也。中国有礼义之教,刑罚之诛,愚民犹尚犯禁,又况单于,能必其众不犯约哉!三也。自中国尚建关梁以制诸侯,所以绝臣下之觊欲也。设塞徼,置屯戍,非独为匈奴而已,亦为诸属国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旧逃亡,四也。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吏民贪利,侵盗其畜产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叛),世世不绝。今罢乘塞(10),则生嫚易分争之渐(11),五也。往者从军多没不还者,子孙贫困,一旦亡出,从其亲戚,六也。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七也。盗贼桀黠,群辈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则不可制,八也。起塞以来百有余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12),溪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远,不可胜计。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欲以壹切省繇(徭)戍(13),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它变,障塞破坏,亭隧(燧)灭绝,当更发屯缮治,累世之功不可卒(猝)复,九也。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14),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开夷狄之隙,亏中国之固,十也。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蛮之长策也。”
       (1)乌孙:当云“康居”,非乌孙(沈钦韩说)。(2)竟宁元年:前33年。(3)黄龙:汉宣帝年号,仅一年(前49)。(4)愿婿汉氏以自亲:愿娶汉女而身为汉氏婿。(5)良家子:指“良家”的子女。王墙:又作王嫱、王樯。(6)保:守卫。(7)阴山:在内蒙古中部固阳一带,东西走向。(8)亭燧:古代边塞用以守望及举烽火的亭子。(9)天覆:如天之覆。(10)乘塞:登塞而守。(11)嫚易:犹相欺侮。(12)僵落:谓树木摧折或枯萎而堕落。(13)壹切:谓权时。(14)德汉:谓有德于汉。
       对奏,天子有诏:“勿议罢边塞事。”使车骑将军口谕单于曰(1):“单于上书愿罢北边吏士屯戍,子孙世世保塞。单于乡(向)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朕甚嘉之。中国四方皆有关梁障塞,非独以备塞外也,亦以防中国奸邪放纵,出为寇害,故明法度以专众心也(2)。敬谕单于之意(3),朕无疑焉。为单于怪其不罢,故使大司马车骑将军嘉晓单于。”单于谢曰:“愚不知大计,天子幸使大臣告语,甚厚!”
       (1)车骑将军:许嘉。(2)专:壹也。(3)敬谕单于之意:谓已晓单于的心意。
       初,左伊秩訾为呼韩邪画计归汉,竟以安定。其后或谗伊秩訾自伐其功,常鞅鞅(怏怏),呼韩邪疑之。左伊秩訾惧诛,将其众千余人降汉,汉以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令佩其王印绶。及竟宁中(1),呼韩邪来朝,与伊秩訾相见,谢曰:“王为我计甚厚,令匈奴至今安宁,王之力也,德岂可忘!我失王意,使王去不复顾留(2),皆我过也。今欲白天子,请王归庭。”伊秩訾曰:“单于赖天命,自归于汉,得以安宁,单于神灵,天子之佑也,我安得力!既已降汉,又复归匈奴,是两心也。愿为单于侍使于汉,不敢听命。”单于固请不能得而归。
       (1)竟宁:汉元帝年号,仅一年(前33)。(2)留:谓留住匈奴。
       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1)。始呼韩邪嬖左伊秩訾兄呼衍王女二人。长女颛渠阏氏(2),生二子,长曰且莫车,次曰囊知牙斯。少女为大阏氏,生四子,长曰雕陶莫皋,次曰且糜胥,皆长于且莫车,少子咸、乐二人,皆小于囊知牙斯。又它阏氏子十余人。颛渠阏氏贵,且莫车爱。呼韩邪病且死,欲立且莫车,其母颛渠阏氏曰:“匈奴乱十余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今平定未久,人民创艾战斗(3),且莫车年少,百姓未附,恐复危国。我与大阏氏一家共子(4),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曰:“且莫车虽少,大臣共持国事,今舍贵立贱(5),后世必乱。”单于卒从颛渠阏氏计,立雕陶莫皋,约令传国与弟。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
       (1)建始二年:前31年。(2)颛渠阏氏:此与前文“颛渠阏氏”名同,非一人。(3)创艾(yì):因受惩戒而畏惧。(4)一家:言亲姊妹。共子:谓两人所生恩慈一样。(5)舍:弃置。
       复株累若鞮单于立,遣子右致卢儿王醯谐屠奴侯入侍,以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1),小女为当于居次(2)。
       (1)云:是伊墨居次,因为须卜当之妻,故亦称须卜居次(钱大昭说)。居次:匈奴王侯妻号。(2)当于:夫家氏族。
       河平元年(1),单于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奉献朝正月,既罢,遣使者送至蒲反(阪)(2)。伊邪莫演言“欲降。既不受我,我自杀,终不敢还归。”使者以闻,下公卿议。议者或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以为(3)“汉兴,匈奴数为边害,故设金爵之赏以待降者。今单于诎(屈)体称臣,列为北藩,遣使朝贺,无有二心,汉家接之,宜异于往时。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贽)(4),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拥有罪之臣而绝慕义之君也。假令单于初立(5),欲委身中国,未知利害,私使伊邪莫演诈降以卜吉凶,受之亏德沮善(6),令单于自疏,不亲边吏;或者设为反间,欲因而生隙,受之适合其策,使得归曲而直责(7)。此诚边竟(境)安危之原,师旅动静之首,不可不详也。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诈谖之谋,怀附亲之心,便”。对奏,天子从之。遣中郎将王舜往问降状。伊邪莫演曰:“我病狂妄言耳。”遣去。归到,官位如故,不肯令见汉使。明年,单于上书愿朝河平四年正月(8),遂入朝,加赐锦绣缯帛二万匹,絮二万斤,它如竟宁时。
       (1)河平元年:前28年。(2)蒲阪:县名。在今山西永济西。(3)谷永:本书卷八十五有其传。杜钦:社周之孙。《杜周传》附其传。(4)享:受也。贽:言方物。(5)假令:犹言或当。(6)沮:坏也。(7)归曲:谓归曲于汉。直责:误倒。《汉纪》作“责直”,是也。责直:谓责汉以直义。(8)河平四年:前25年。
       复株累单于立十岁,鸿嘉元年死(1)。弟且麋胥立,为搜谐若鞮单于。
       (1)鸿嘉元年:前20年。
       搜谐单于立,遣子左祝都韩王胸留斯侯人侍,以且莫车为左贤王。搜谐单于立八岁,元延元年(1),为朝二年发行(2),未入塞,病死。弟且莫车立,为车牙若鞮单于。
       (1)元延元年:前12年。(2)为朝二年:为了参加汉元延二年岁首之朝礼。发行:出发。
       车牙单于立,遣子右于涂仇掸王乌夷当入侍,以囊知牙斯为左贤王。车牙单于立四岁,绥和元年死(1)。弟囊知牙斯立,为乌珠留若鞮单于。
       (1)绥和元年:前8年。
       乌珠留单于立,以第二阏氏于乐为左贤王(1),以第五阏氏子舆为右贤王(2),遣子右股奴王乌鞮牙斯入侍。汉遣中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使匈奴。时帝舅大司马票(骠)骑将军王根领尚书事,或说根曰:“匈奴有斗入汉地,直(值)张掖郡,生奇材木,箭竿就(鹫)羽,如得之,于边甚饶,国家有广地之实,将军显功,垂于无穷。”根为上言其利,上直欲从单于求之(3),为有不得,伤命损威(4)。根即但以上指晓藩,令从藩所说而求之(5)。藩至匈奴,以语次说单于曰(6):“窃见匈奴斗入汉地,直(值)张掖郡。汉三都尉居塞上,士卒数百人寒苦,候望久劳。单于宜上书献此地,直断阏之(7),省两都尉士卒数百人,以复天子厚恩(8),其报必大(9)。”单于曰:“此天子诏语邪,将从使者所求也?”藩曰:“诏指也,然藩亦为单于画善计耳。”单于曰:“孝宣、孝元皇帝哀怜父呼韩邪单于,从长城以北匈奴有之。此温偶验王所居地也,未晓其形状所生(10),请遣使问之。”藩、容归汉。后复使匈奴,至则求地。单于曰:“父兄传五世,汉不求此地,至知独求(11),何也?已问温偶駼王,匈奴西边诸侯作穹庐及车(12),皆仰此山材木,且先父地,不敢失也。”藩还,迁为太原太守。单于遣使上书,以藩求地状闻。诏报单于曰:“藩擅称诏从单于求地,法当死,更大赦二(13),今徙藩为济南太守,不令当匈奴。”明年,侍子死,归葬。复遣子左于駼仇掸王稽留昆入侍。
       (1)第二阏氏子乐:即上文所言大阏氏少子乐。(2)第五阏氏:亦呼韩邪单于之阏氏。(3)直:犹“正”。(4)伤命:谓有伤诏命。(5)从藩所说:谓以夏侯藩本人之意向单于谈。(6)语次:交语之次。(7)直断阏之:意谓从直割地,以斗入之地与汉。《通鉴》“阏”字作“割”,文义较明。(8)复:报答之意。(9)其报必大:谓汉对单于必定厚报。(10)其形状所生:谓地形与物产。(11)知:囊知牙斯之自称。(12)诸侯:指匈奴属下之诸王侯。(13)更:经过。
       至哀帝建平二年(1),乌孙庶子卑援疐翕侯人众入匈奴西界,寇盗牛畜,颇杀其民。单于闻之,遣左大当户乌夷泠将五千骑击乌孙,杀数百人,略千余人,驱牛畜去。卑援疐恐,遣子趋逯为质匈奴。单于受,以状闻。汉遣中郎将丁野林、副校尉公乘音使匈奴,责让单于,告令还归卑援疐质子(2)。单于受诏,遣归。
       (1)建平二年:前5年。(2)告令还归卑援疐质子:以匈奴与乌孙同为汉朝属国,故不许其擅受质子。
       建平四年(1),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哀帝被疾,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2),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3)。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4),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5):
       (1)建平四年:前3年。(2)厌(yā)人:巫术之人。(3)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谓单于来朝不吉利。所言“大故”,是指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竟宁元年五月元帝崩。(4)府帑(tǎng):指国库或库藏的金帛。(5)扬雄:本书有其传。
       臣闻《六经》之治(1),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2)。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3)。本北地之狄,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甚明。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
       (1)六经:指人体中六种经脉(陈直采裘伯弓说)。(2)微:谓精妙。(3)从此隙:谓从此产生矛盾。
       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带甲四十余万,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会汉初兴,以高祖之威灵,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士或七日不食。时奇谲之士石(硕)画之臣甚众(1),卒其所以脱者(2),世莫得而言也。又高皇后尝忿匈奴,群臣庭议,樊哙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哙可斩也,妄阿顺指!”于是大臣权书遗之(3),然后匈奴之结解,中国之忧平。及孝文时,匈奴侵暴北边,侯骑至雍甘泉,京师大骇,发三将军屯细柳、棘门、霸上以备之,数月乃罢。孝武即位,设马邑之权,欲诱匈奴,使韩安国将三十万众徼于便地,匈奴觉之而去,徒费财劳师,一虏不可得见,况单于之面乎!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4),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漠),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翰海,虏名王贵人以百数。自是之后,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1)硕画:谋大计策。(2)卒:终也。所以脱:指脱身之策。(3)权:权术。(4)恢:大也。
       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1)?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逸),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至本始之初,匈奴有桀心(2),欲掠乌孙,侵公主,乃发五将之师十五万骑猎其南,而长罗侯以乌孙五万骑震其西,皆至质而还(3)。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汉兵若雷风耳。虽空行空反(返),尚诛两将军。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逮至元康、神爵之间,大化神明,鸿恩溥洽,而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日逐、呼韩邪携国归化(4),扶伏称臣(5),然尚羁縻之,计不专制(6)。
       自此之后,欲朝者不拒,不欲者不强。何者?外国天性忿鸷(7),形容魁健(8),负力怙气(9),难化以善,易肄以恶(10),其强难诎,其和难得。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既服之后,慰荐抚循(11),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往时尝屠大宛之城,蹈乌桓之垒,探姑缯之壁(12),籍荡姐之场(13),艾(刈)朝鲜之旃,拔两越之旗,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14),固已犁其庭(15),扫其闾(16),郡县而置之,云彻席卷,后无余灾。唯北狄为不然,真中国之坚敌也,三垂(陲)比之悬矣(17),前世重之兹(滋)甚,未易可轻也。
       (1)狼望:候望。狼望之北:犹言徼塞之北。(吴恂说)(2)桀心:凶暴之心。(3)质:信也,谓所期处。(4)归化:当作“归死”。杨树达说:“归死乃汉人常语,犹言归命耳。”(5)扶伏:即匍匐。(6)不专制:谓不以为臣妾。(7)忿鸷:残忍凶狠。(8)魁健:魁梧健壮。(9)负:恃也。(10)肄:习也。(11)慰荐:亲切安抚,义同“慰藉”。抚循:同“拊循”。(12)姑缯:西南夷之一种,在益州(颜师古说)。(13)籍:犹“蹈”。荡姐(zǐ):西羌之一支。(颜师古引刘德说)。(14)离:历也。二时:谓半年。三个月为一时,二时六个月。(15)犁:犹“划”(吴恂说)。(16)闾:《汉纪》作“庐”。(17)悬:绝也。
       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1)。奈何距(拒)以来厌之辞(2),疏以无日之期(3),消往昔之恩,开将来之隙!夫款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4),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5),即蒙恬、樊哙不复施,棘门、细柳不复备,马邑之策安所设,卫、霍之功何得用,五将之威安所震?不然,壹有隙之后,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6)。犹不若未然之时也。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7),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8)?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9),臣窃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氓)之祸。
       (1)巳:止也。(2)来厌之辞:或言从上游来厌人,止其来朝。(3)疏:疏远。无日之期:辞以他日无一定之期。(4)负:恃也。负前言:恃以往有和好之言。(5)先于未然:谓事先防备。(6)辩者毂击:谓使者之车来往相交于道。(7)大万:古称亿为“大万”,即巨万。(8)白龙堆:指罗布泊以东的沙丘。(9)费十而爱一:谓以往不惜十分之费以制匈奴,今来朝之费仅十分之一竟然吝惜。
       书奏,天子寤(悟)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1)。赐雄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单于未发,会病,复遣使愿朝明年。故事,单于朝,从名王以下及从者二百余人。单于又上书言:“蒙天子神灵,人民盛壮,愿队五百人入朝,以明天子盛德。”上皆许之。
       (1)更:改也。
       元寿二年(1),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2),舍之上林苑蒲陶宫(3)。告之以加敬于单于(4),单于知之。加赐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它如河平时(5)。既罢,遣中郎将韩况送单于。单于出塞,到休屯井,北度(渡)车田卢水,道里回远。况等乏食,单于乃给其粮,失期不还五十余日。
       (1)元寿二年:前一年。(2)太岁厌(yā)胜: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与岁星(木星)相应,又称岁阴或太阴。古代方土术数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有种种忌讳的迷信说法。(3)舍:住宿。(4)加敬:谓格外的款侍。(5)河平:汉成帝的年号,共四年(前28—前25)。
       初,上遣稽留昆随单于去,到国,复遣稽留昆同母兄右大且方与妇入侍。还归,复遣且方同母兄左日逐王都与妇入侍。是时,汉平帝幼,太皇太后称制(1),新都侯王莽秉政,欲说(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2),乃风(讽)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所以赏赐之甚厚。
       (1)太皇太后:指元后。(2)悦:取悦。
       会西域车师后王勾姑、去胡来王唐兜皆怨恨都护校尉(1),将妻子人民亡降匈奴,语在《西域传》。单于受置左谷蠡地(2),遣使上书言状曰:“臣谨已受。”诏遣中郎将韩隆、王昌、副校尉甄阜、侍中谒者帛敞、长水校尉王歙使匈奴,告单于曰:“西域内属,不当得受,今遣之(3)。”单于曰:“孝宣、孝元皇帝哀怜,为作约束,自长城以南天子有之,长城以北单于有之。有犯塞,辄以状闻;有降者,不得受。臣知父呼韩邪单于蒙无量之恩(4),死遗言曰:‘有从中国来降者,勿受,辄送至塞,以报天子厚恩。’此外国也,得受之。”使者曰:“匈奴骨肉相攻,国几绝,蒙中国大恩,危亡复续,妻子完安,累世相继,宜有以报厚恩。”单于叩头谢罪,执二虏还付使者。诏使中郎将王萌待西域恶都奴界上逆受(5)。单于遣使送到国,因请其罪(6)。使者以闻,有诏不听(7),会西域诸国王斩以示之(8)。乃造设四条(9):中国人亡人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遣中郎将王骏、王昌、副校尉甄阜、王寻使匈奴,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10),付单于,令奉行,因收故宣帝所为约束封函还。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11),因使使者以风(讽)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上书言:“幸得备藩臣,窃乐太平圣制,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谨更名曰知。”莽大说(悦),白太后,遣使者答谕,厚赏赐焉。
       (1)车师后(国):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以东、吐鲁番以北。勾姑:疑作“姑勾”。去胡来王:《西域传》云,婼羌国号去胡来王。(2)左谷蠡地:指左谷蠡王所居之地。(3)今:随即。(4)知:即囊知牙斯。(5)恶都奴:西域之谷名。逆受:迎而受之。(6)因请其罪:为“二虏”请求汉朝释其背叛之罪。(7)不听:不接受单于的请求,既不免“二虏”之罪。(8)斩以示之:意在惩前毖后。(9)造设四条:新规定四条。(10)杂函封:谓与玺书同一函而封之。(11)二名:二字及二字以上之名。
       汉既班(颁)四条,后护乌桓使者告乌桓民,毋得复与匈奴皮布税。匈奴以故事遣使者责乌桓税(1),匈奴人民妇女欲贾贩者皆随往焉。乌桓距(拒)曰:“奉天子诏条,不当予匈奴税。”匈奴使怒,收乌桓酋豪,缚到(倒)悬之。酋豪昆弟怒,共杀匈奴使及其官属,收略妇女马中。单于闻之,遣使发左贤王兵入乌桓责杀使者,因攻击之。乌桓分散,或走上山,或东保塞。匈奴颇杀人民,驱妇女弱小且千人去,置左地,告乌桓曰:“持马畜皮布来赎之。”乌桓见略者亲属二千余人持财畜往赎,匈奴受(2),留不遣(3)。
       (1)故事:指故时常税。(2)受:谓受财畜。(3)留:拘留来人。
       王莽之篡位也,建国元年(1),遣五威将王骏率甄阜、王飒、陈饶、帛敞、丁业六人,多赍金帛,重遗单于,谕晓以受命代汉状,因易单于故印。故印文曰“匈奴单于玺”,莽更曰“新匈奴单于章(2)”。将率(帅)既至,授单于印绂(3),诏令上故印绂。单于再拜受诏。译前(4),欲解取故印绂,单于举掖(腋)授之。左姑夕侯苏从旁谓单于曰:“未见新印文,宜且勿与。”单于止,不肯与。请使者坐穹庐,单于欲前为寿(5)。五威将曰:“故印绂当以时上。”单于曰:“诺”。复举掖(腋)授译。苏复曰:“未见印文,且勿与。”单于曰:“印文何由变更!”遂解故印绂奉上,将率(帅)受。著新绂,不解视印,饮食至夜乃罢。右率(帅)陈饶谓诸将率(帅)曰:“乡(向)者姑夕侯疑印文,几令单于不与人。如令视印,见其变改,必求故印,此非辞说所能距(拒)也。既得而复失之,辱命莫大焉。不如椎破故印,以绝祸根。”将率(帅)犹与(豫),莫有应者。饶,燕士,果悍(6),即引斧椎坏之。明日,单于果遣右骨都侯当白将率(帅)曰:汉赐单于印,言‘玺’不言‘章’,又无‘汉’字,诸王已(以)下乃有‘汉’言‘章’。今即去‘玺’加‘新’(7),与臣下无别。愿得故印。’将率(帅)示以故印,谓曰:“新室顺天制作,故印随将率(帅)所自为破坏(8)。单于宜承天命,奉新室之制。”当还白,单于知巳无可奈何,又多得赂遗,即遣弟右贤王舆奉马牛随将率(帅)入谢,因上书求故印。
       (1)建国元年:公元9年。 (2)新:王莽之国号。(3)印绂:印之组。(4)译:译员。(5)为寿:敬酒。(6)果:决也。悍:勇也。(7)今即:“今即”,误;当作“今印”。杨树达说:“印字是,景祐本作印者,误字也。今印与下文‘故印‘为对文。”
       将率(帅)还到左犁汗王咸所居地,见乌桓民多,以问咸,咸具言状(1),将率(帅)曰:“前封四条,不得受乌桓降者,亟还之。”咸曰:“请密与单于相闻,得语,归之。”单于使咸报曰:“当从塞内还之邪,从塞外还之邪?”将率(帅)不敢颛(专)决,以闻,诏报,从塞外还之。
       (1)具言状:告诉原来的情况(即驱略乌桓妇幼而不归还者)。
       单于始用夏侯藩求地有距(拒)汉语,后以求税乌桓不得,因寇略其人民,衅由是生;重以印文改易,故怨恨。乃遣右大且渠蒲呼卢訾等十余人将兵众万骑,以护送乌桓为名,勒兵朔方塞下。朔方太守以闻。
       明年,西域车师后王须置离谋降匈奴,都护但钦诛斩之。置离兄狐兰支将人众二千余人,驱畜产,举国亡降匈奴,单于受之。狐兰支与匈奴共入寇,击车师,杀后成(城)长(1),伤都护司马,复还入匈奴。
       (1)后城:车师之小城邦。后城长:后城的首领。
       时戊己校尉史陈良、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商等见西域颇背叛(1),闻匈奴欲大侵,恐并死,即谋劫略吏卒数百人,共杀戊已校尉刀(刁)护,遣人与匈奴南犁汗王南将军相闻(2)。匈奴南将军二千骑入西域迎良等,良等尽胁略戊己校尉吏士男女二千余人入匈奴。玄、商留南将军所,良、带径至单于庭,人众别置零吾水上田居。单于号良、带曰乌桓都将军,留居单于所,数呼与饮食。西域都护但钦上书言匈奴南将军右伊秩訾将人众寇击诸国。莽于是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招诱呼韩邪单于诸子,欲以次拜之。使译出塞诱呼右犁汗王咸、咸子登、助三人(3),至则胁拜咸为孝单于,赐安车鼓车各一,黄金千斤,杂缯千匹,戏戟十(4);拜助为顺单于,赐黄金五百斤;传送助、登长安。莽封苞为宣威公,拜为虎牙将军;封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单于闻之,怒曰:“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5),大杀吏民。是岁,建国三年也(6)。
       (1)戊己校尉史、司马丞、右曲候:皆官名。(2)闻匈奴欲大侵等句:其事互见《西域传》。将军:此是仿汉官制。匈奴本无将军之官。(3)右犁汗王:当作“左犁汗王”。上文已见之。(4)戏戟:有旗之戟。(5)益寿塞:王莽所易之塞名。杨树达曰:“此云‘益寿塞’,下云‘葛邪塞‘、‘制虏塞’,皆前所未见,盖莽所易亭障之名也。”(6)建国三年:公元11年。
       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太守、都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莽新即位,怙府库之富欲立威,乃拜十二部将率(帅),发郡国勇士,武库精兵,各有所屯守,转委输于边。议满三十万众,赍三百日粮,同时十道并出,穷追匈奴,内(纳)之于丁令(1),因分其地(2),立呼韩邪十五子。
       (1)纳之于丁令:谓驱逐其至于丁令境内。(2)其地:指匈奴之地。
       莽将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巳。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1),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疲)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遭阳九之厄(2),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3),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4),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5),非牛力不能胜;牛又当自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6),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鍑薪炭(7),重不可胜,食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8),如遇险阻,衔尾相随(9),虏要(邀)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莽不听尤言,转兵谷如故,天下骚动。
       (1)约:少也。约赍:谓少赍衣装。(2)阳九之厄:指灾难之年或厄运。古代术数家以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见《汉书·律历志上》。(3)援:引也。代:当作“岱”。(4)调:发也。(5)十八斛:十斗为斛。十八斛,即一百八十斗,用作十个月(三百日)粮,计每月为一石八斗。此指汉代大斗而言(陈直说)。(6)物故:谓死。(7)鍑(fù):大口之釜。(8)累辎重:为辎重所牵累。(9)衔尾相随:谓队伍单行,不得并驱。
       咸既受莽孝单于之号,驰出塞归庭,具以见胁状白单于。单于更以为于粟置支侯(1),匈奴贱官也。后助病死,莽以登代助为顺单于。
       (1)更:改也。于粟置支侯:匈奴官号。
       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屯云中葛邪塞。是时,匈奴数为边寇,杀将率(帅)吏士,略人民,驱畜产去甚众。捕得虏生口验问,皆曰孝单于咸子角数为寇。两将以闻。四年,莽会诸蛮夷,斩咸子登于长安市。
       初,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及莽挠乱匈奴(1),与之构难,边民死亡系获,又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疲)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1)挠:搅也。
       乌珠留单于立二十一岁,建国五年死(1)。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云之婿也(2)。云常欲与中国和亲,又素与咸厚善,见咸前后为莽所拜,故遂越舆而立咸为乌累若鞮单于(3)。
       (1)建国五年:公元13年。(2)伊墨居次云:“伊墨”,可能是其本号,“居次”,匈奴王女之号,犹汉公主;“云”,其名。又称“须卜居次”,“须卜”乃其夫氏,其夫为须卜当。(3)越舆:舆为右贤王,咸为于粟置支侯,舆官位高于咸,兹不计原位而立咸为单于,故曰“越舆”。
       乌累单于咸立,以弟舆为左谷蠡王。乌珠留单于子苏屠胡本为左贤王,以弟屠耆阏氏子卢浑为右贤王。乌珠留单于在时,左贤王数死,以为其号不祥,更易命左贤王曰“护于”。护于之尊最贵。次当为单于,故乌珠留单于授其长子以为护于,欲传以国。咸怨乌珠留单于贬贱已号,不欲传国,及立,贬护于为左屠耆王。云、当遂劝咸和亲。
       天凤元年(1),云、当遣人之西河虎猛制虏塞下(2),告塞吏曰欲见和亲侯。和亲侯王歙者,王昭君兄子也。中部都尉以闻。莽遣歙、歙弟骑都尉展德侯飒使匈奴,贺单于初立,赐黄金衣被缯帛,绐言侍子登在,因购求陈良、终带等。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校尉刁护贼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付使者,遣厨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飒(3)。莽作焚如之刑(4),烧杀陈良等,罢诸将率(帅)屯兵,但置游击都尉。单于贪莽赂遗,故外不失汉故事,然内利寇掠。又使还,知子登前死,怨恨,寇虏(掳)从左地入,不绝。使者问单于,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1)天凤元年:公元14年。(2)虎猛:县名。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3)厨唯姑夕王富:宋祁曰:“厨”字上当有“右”字。(4)焚如之刑:烧死之刑。《易·离卦》九四爻辞有“焚如,死如,弃如”之言,王莽依此作刑名。
       天凤二年五月(1),莽复遣歙与五威将王咸率伏黯、丁业等六人(2),使送右厨唯姑夕王,因奉归前所斩侍子登及诸贵人从者丧,皆载以常车(3)。至塞下,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等至塞迎。咸等至,多遗单于金珍,因谕说改其号,号匈奴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绶。封骨都侯当为后安公,当子男奢为后安侯。单于贪莽金币,故曲听之,然寇盗如故。咸、歙又以陈良等购金付云、当,令自差与之(4)。十二月,还入塞,莽大喜,赐歙钱二百万,悉封黯等。
       (1)天凤二年:公元15年。(2)伏黯:字雉文,明《齐诗》,官至光禄勋,见《后汉书·儒林传》伏恭传。(3)常车:帷裳之车(吴恂说)。(4)差:谓差其次第多少。
       单于咸立五岁,天凤五年死(1),弟左贤王舆立,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匈奴谓孝曰“若鞮”。自呼韩邪后,与汉亲密,见汉谥帝为孝”,慕之,故皆为“若鞮”。
       (1)天凤五年:公元18年。
       呼都而尸单于舆既立,贪利赏赐,遣大且渠奢与云女弟当于居次子醯椟王俱奉献至长安。莽遣和亲侯歙与奢等俱至制虏塞下,与云、当会,因以兵迫胁,将至长安。云、当小男从塞下得脱(1),归匈奴。当至长安,莽拜为卜单于,欲出大兵以辅立之。兵调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并入北边,北边由是坏败。会当病死,莽以其庶女陆逯任妻后安公奢(2),所以尊宠之甚厚,终为欲出兵立之者(3)。会汉兵诛莽,云、奢亦死。
       (1)云、当小男:大且渠奢之弟。(2)陆逯任:“陆”为王莽对王氏女之封号,“逯”为莽庶女之食邑,“任”为莽庶女之称谓。(陈直说)奢:其本为侯,王莽以女妻之,故进爵为公。(3)终为欲出兵立之者:此讽王莽别有用心。
       更始二年冬(1),汉遣中郎将归德侯飒、大司马护军陈遵使匈奴(2),授单于汉旧制玺绶,王侯以下印绶,因送云、当余亲属贵人从者。单于舆骄,谓遵、飒曰:“匈奴本与汉为兄弟,匈奴中乱,孝宣皇帝辅立呼韩邪单于,故称臣以尊汉。今汉亦大乱,为王莽所篡,匈奴亦出兵击莽,空其边境,令天下骚动思汉,莽率以败而汉复兴,亦我力也,当复尊我!”遵与相撑距(3),单于终持此言。其明年夏,还。会赤眉入长安(4),更始败(5)。
       (1)更始二年:公元24年。(2)归德侯飒:归德侯先贤掸之孙。下文称为刘飒,必是赐姓,史失载其事。陈遵:《游侠传》有其传。(3)撑距:争执不下。(4)赤眉:赤眉起义军。(5)更始:指更始帝刘玄。更始败亡于公元25年。
       赞曰:《书》戒“蛮夷猾夏”(1),《诗》称“戎狄是膺”(2),《春秋》“有道守在四夷”(3),久矣夷狄之为患也,故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4)?高祖时则刘敬,吕后时樊哙、季布,孝文时贾谊、朝错,孝武时王恢、韩安国、朱买臣、公孙弘、董仲舒(5),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缙绅之儒则守和亲(6),介胄之士则言征伐(7),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也。自汉兴以至于今,旷世历年,多于春秋,其与匈奴,有修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有卑下而承事之矣,有威服而臣畜之矣,诎(屈)伸异变,强弱相反,是故其详可得而言也。
       (1)“蛮夷猾夏”:见《尚书·舜典》。猾:乱也。夏:指中原政权。(2)“戎狄是膺”:见《诗经·鲁颂·閟宫篇》。膺:讨伐。(3)“有遵守在四夷”:见《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三年。(4)庙堂:朝廷。(5)高祖时则刘敬等句:刘敬等十人,除王恢外,本书皆有其传。(6)缙绅之儒:谓宽衣博带的儒者。(7)介胄之士:谓披盔戴甲的武将。
       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是时天下初定,新遭平城之难,故从其言,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孝惠、高后时遵而不违,匈奴寇盗不为衰止,而单于反以加骄倨。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岁以千金,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是以文帝中年,赫然发愤(1),遂躬戎服,亲御鞍马,从六郡良家材力之士(2),驰射上林,讲习战陈(阵),聚天下精兵,军于广武(3),顾问冯唐(4),与论将帅,喟然叹息,思古名臣,此则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也。
       (1)赫然:怒貌。(2)六郡: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良家子。汉代对祖、父二代有军籍的称“良家子”。其自备鞍马,身份高于骑士。(3)广武: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北。(4)冯唐:本书卷五十有其传。
       仲舒亲见四世之事(1),犹复欲守旧文,颇增其约。以为“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如匈奴者,非可以仁义说也(2),独可说(悦)以厚利,结之于天耳。故与之厚利没其意(3),与盟于天以坚其约,质其爱子以累其心(4),匈奴虽欲展转(5),奈失重利何,奈欺上天何,奈杀爱子何。夫赋敛行赂不足以当三军之费,城郭之固无以异于贞士之约(6),而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7),稚子咽哺(8),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不亦便于天下乎!”察仲舒之论,考诸行事,乃知其未合于当时,而有阙于后世也。当孝武时,虽征伐克获,而士马物故亦略相当;虽开河南之野,建朔方之郡,亦弃造阳之北九百余里。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其桀骜尚如斯(9),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此不合当时之言也。若不置质,空约和亲,是袭孝文既往之悔,而长匈奴无已之诈也。夫边城不选守境武略之臣,修障隧(燧)备塞之具,厉(砺)长戟劲弩之械,恃吾所以待边寇。而务赋敛于民,远行货赂,割剥百姓,以奉寇仇。信甘言,守空约,而几(冀)胡马之不窥,不已过乎!
       (1)四世:指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四世。(2)说:劝说。(3)没:溺也。此为改变之意。(4)质:谓人质。累:牵累。(5)展转:转变。(6)城郭之固无以异于贞士之约:意谓坚城固守,还不如派遣贞士为和亲之约。(7)父兄缓带:言父兄得解带而寝。(8)稚子咽哺:言稚子得安然而食。(9)桀骜:凶暴而倔强。
       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值)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1),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2),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3),黎庶亡(无)干戈之役。
       (1)几:近也。(2)三世称藩:指呼韩邪、复株累、乌珠留三世来朝。(3)三世:当作“五世”,指宣、元、成、哀、平五世。
       后六十余载之间,遭王莽篡位,始开边隙,单于由是归怨自绝,莽遂斩其侍子,边境之祸构矣。故呼韩邪始朝于汉,汉议其仪,而萧望之曰:“戎狄荒服(1),言其来服荒忽无常,时至时去,宜待以客礼,让而不臣。如其后嗣遁逃窜伏,使于中国不为叛臣。”及孝元时,议罢守塞之备,侯应以为不可,可谓盛不忘衰,安必思危,远见识微之明矣。至单于咸弃其爱子,昧利不顾(2),侵掠所获,岁巨万计,而和亲赂遗,不过干金,安在其不弃质而夫重利也?仲舒之言,漏(陋)于是矣。
       (1)荒服:古代所谓五服之一。荒服是指距京师最远的地区。(2)昧:贪也。
       夫规事建议,不图万世之固,而媮(偷)恃一时之事者,未可以经远也。若乃征伐之功,秦汉行事,严尤论之当矣。故先王度土,中立封畿,分九州,列五服,物土贡(1),制外内(2),或修刑政,或昭文德,远近之势异也。是以《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3)。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披)发左衽(4),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5),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僻)居北垂(陲)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壅)以沙幕(漠),天地所以绝外内也。是故圣王禽兽畜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6),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国(7);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8),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
       (1)物:类也。物土贡:言类九州五服之上贡,若《禹贡》某州贡某物,《周官》某服贡某物也。(王念孙说)(2)制外内:谓五服之差,远近异制。(3)《春秋》内诸侯而外夷狄:《春秋》成公十五年:“诸侯会吴于钟离。”《公羊传》曰:“曷为殊会?吴外也。曷为外?《春秋》“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也。”(4)披发左衽:谓夷狄之俗。古时汉族束发于顶,衣襟向右,披发左衽则认为是夷狄之习俗。(5)章服:以图文为等级标志的礼服。(6)戚:亲近。(7)正(zhēng)朔:古时指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之始;朔,一月之始。引申为历法。古代王朝对此十分重视,要求所统治的范围内遵行其颁布的历法。(8)羁靡不绝:意谓有限度的加以控制。名义上保持统治与隶属的关系,而不进行直接统治。

本书目录

汉书新注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 惠帝纪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 高后纪第三
汉书新注卷四 文帝纪第四
汉书新注卷五 景帝纪第五
汉书新注卷六 武帝纪第六
汉书新注卷七 昭帝纪第七
汉书新注卷八 宣帝纪第八
汉书新注卷九 元帝纪第九
汉书新注卷十 成帝纪第十
汉书新注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汉书新注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汉书新注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汉书新注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新注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汉书新注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新注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汉书新注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1)
汉书新注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汉书新注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九 沟血志第九
汉书新注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汉书新注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汉书新注卷三十二 张耳陈余传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汉书新注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汉书新注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汉书新注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汉书新注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汉书新注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汉书新注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汉书新注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汉书新注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汉书新注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汉书新注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汉书新注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汉书新注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汉书新注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汉书新注卷四十九 爱盎晁错传第十九
汉书新注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汉书新注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汉书新注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汉书新注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汉书新注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汉书新注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汉书新注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汉书新注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汉书新注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汉书新注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新注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汉书新注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汉书新注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汉书新注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汉书新注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汉书新注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汉书新注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汉书新注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汉书新注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汉书新注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汉书新注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汉书新注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汉书新注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汉书新注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汉书新注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汉书新注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汉书新注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汉书新注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汉书新注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汉书新注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汉书新注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汉书新注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汉书新注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书新注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汉书新注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汉书新注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汉书新注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汉书新注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上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中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汉书新书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汉书新注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
汉书新注卷一百下 叙传第七十下
班彪列传下 子固
汉书叙例
前汉补注序例
《汉书》主要人名检索
附录三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