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汉书新注
汉书新注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汉书新注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说明】本传叙述谷永、杜邺二人的言行。这是一篇趋附权贵而附会天人的二人合传。谷永,博学经书,抉天灾之变,移咎他人,附党王氏,后以病免。杜仰,与外戚王氏相善,讥外戚丁、傅用事,而倾向王氏。班固写此传,意在讽刺。传论讥笑二人假天以文奸,“谅不足而谈有余”,可以说点到了文人无行的痛处。昔日有种文人,时发愤世嫉俗之言,似乎什么也看不惯,但实际上不脱离世俗,还阿附权贵,满身俗气,甚至海口谈天,胡说八道。此类“遗少”,代有其人。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1)。父吉,为卫司马(2),使送郅支单于侍子(3),为邱支所杀,语在《陈汤传》。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昭中(4),御史大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材(5),除补属,举为太常丞(6),数上疏言得失。
       (1)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2)卫司马:卫尉属官。(3)郅支单于:匈奴单于之一。详见《匈奴传》。侍子:古时诸侯或属国遣王子入侍皇帝,称侍子。 (4)建昭:汉元帝年号,共五年(前38—前34)。(5)繁延寿:即李延寿。《公卿表》,建昭三年,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三年卒。一姓繁。(6)太常丞:官名。太常属官。
       建始三年冬(1),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直言极谏之士(2),太常阳城侯刘庆忌举永待诏公车(3)。对曰(4):
       (1)建始三年:前30年。(2)方正:又称贤良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3)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刘庆忌:刘德之孙。待诏:等待诏命。公车:汉官署名。卫尉下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被召,都由公车接待。(4)对:谷永对策。
       陛下秉至圣之纯德,惧天地之戒异,饬身修政(1),纳问公卿,又下明诏,帅(率)举直言(2),燕(宴)见紬绎(3),以求咎愆,使臣等得造明朝(4),承圣问。臣材朽学浅,不通政事。窃闻明王即位,正五事(5),建大中(6),以承天心,则庶徽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后宫,般乐游田(畋)(7),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徵降而六极至(8)。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乃十二月朔戊申,日食婺女之分(9),地震萧墙之内(10),二者同日俱发,以丁宁陛下(11),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12)。意岂陛下志在闺门(13),未恤政事,不慎举错(措),屡失中与(欤)?内宠大盛,女不遵道,嫉妒专上,妨继嗣与(欤)?古之王者废五事之中,失夫妇之纪,妻妾得意,谒行于内(14),势行于外(15),至覆倾国家,或(惑)乱阴阳。昔褒拟用国,宗周以丧(16);阎妻骄扇(煽),日以不臧(17)。此其效也。经曰:“皇极,皇建其有极(18)。”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时则有日月乱行。”
       (1)饬(chì):谨慎。(2)率举:犹言悉举。(3)宴见:皇帝闲暇时召见臣下。紬绎:理出头绪。(4)造:至也。(5)五事:貌、言、视、听、思。大中:即皇极。(6)庶:众也。征:证也。(7)般乐(pánlè):游乐、玩乐。游田(畋):出游打猎。(8)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9)婺(wà)女:星名。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10)萧墙:门屏,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当门小墙。(11)丁宁:谓再三告示。(12)厚:犹深。(13)志在闺门:谓留心于女色。(14)谒行于内:谓内则所请必行。(15)势行于外:谓外则擅其权力。(16)昔褒姒用国二句:谓周幽王受褒姒迷惑,使得宗周沦丧。(17)阎妻骄扇二句:谓周厉王内宠阎妻骄恣炽盛,日食而不善。(18)“皇极”二句:见《尚书·周书·洪范》。
       陛下践至尊之柞为天下主,奉帝王之职以统群生,方内之治乱(1),在陛下所执。诚留意于正身,勉强于力行,损燕私之闲以劳天下(2),放去淫溺之乐,罢归倡优之笑,绝却不享之义(仪)(3),慎节游田之虞(娱),起居有常,循礼而动,躬亲政事,致行无倦(4),安服若性(5)。经曰:“继自今嗣王,其毋淫于酒,毋逸于游田(败),惟正之共(恭)(6)。”未有身治正而臣下邪者也。
       (1)方内:四方之内。(2)燕私:指私房生活。劳:忧也。(3)不享:谓当却贡献而不受(钱大听说)。(4)致:至也。(5)安服若性:安心履行,犹如天性。(6)“继自今嗣王”等句:见《尚书·周书·无逸》。谓以后继嗣之王,不能过量饮酒,不能放荡游猎,只宜严格要求自己。
       夫妻之际,王事纲纪,安危之机,圣王所致慎也,昔舜饬(敕)正二女,以崇至德(1);楚庄忍绝丹姬:以成伯(霸)功(2);幽王惑于褒拟,周德降亡;鲁桓胁于齐女,社稷以倾(3)。诚修后宫之政,明尊卑之序,贵者不得嫉妬专宠,以绝骄馒(慢)之端,抑褒、阎之乱,贱者咸得秩进(4),各得厥职,以广继嗣之统,息《白华》之怨(5)。后宫亲属,饶之以财,勿与(预)政事,以远皇父之类(6),损妻党之权,未有闺门治而天下乱者也。
       (1)昔舜饬(敕)正二女等句:相传尧以二女嫁于舜,观其治家,欲使治国,而舜谨敕正躬以待二女,其德益崇,遂受尧禅。(2)楚庄忍绝丹姬二句:楚庄王不恋丹姬,终成霸业。或说“丹”乃“夏”之误。(3)鲁桓胁于齐女:鲁桓公与夫人姜氏流亡于齐,受辱被斌。(4)秩:次也。秩进:以次进御。(5)《白华》:《诗经·小雅》篇名。周幽王惑于褒姒而黜申后;国人作此诗讽刺之。谷永言此,寓讥成帝专宠赵昭仪。(6)皇父:人名。因嬖宠而为卿士,总管王朝政事。
       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昔龙管纳言(1),而帝命惟允(2);四辅既备(3),成王靡有过事。诚敕正左右齐栗之臣(4),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5),知君臣之义,济济谨孚(6),无敖戏骄恣之过,则左右肃艾(乂)(7),群僚仰法,化流四方。经曰:“亦惟先正克左右(8)。”未有左右正而百官在者也(9)。
       (1)龙:舜臣之名。管:主管。(2)允:信也。(3)四辅:谓左辅、右弼、前疑、后丞。(4)左右:指尚书。齐栗:言整齐万物,常战粟谨敬(孟康说)。(5)常伯:指侍中(颜师古说)。(6)罕:信也。(7)肃:敬也。又:治也。(8)“亦惟先正克左右”:见《尚书·周书·文侯之命》。意谓君主先正,官贤臣能。(9)枉:曲也。
       治天下者尊贤考功则治,简贤违功则乱(1)。诚审思治人之术,欢乐得贤之福,论材选士,必试于职,明度量以程能(2),考功实以定得,无用比周之虚誉(3),毋听浸润之谮诉,则抱功修职之吏无蔽伤之忧,比周邪伪之徒不得即工(4),小人日销,俊艾又日隆。经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5)。”又曰:“九德咸事,俊艾(乂)在官(6)。”未有功赏得于前众贤布于官而不治者也。
       (1)简:谓轻慢。(2)程:效也。(3)比周:谓阿党亲密。(4)即:就。工:官也。(5)“三载考绩”二句:见《尚书·虞书·舜典》。黜陟幽明:言退其幽暗无功者,升其昭明有功者。(6)“九德咸事”二句:见《尚书·虞书·咎繇谟》。九德:具有九方面道德修养的人,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事:用事。
       尧遭洪水之灾,天下分绝为十二州(1),制远之道微而无乖畔(叛)之难者,德厚恩深,无怨于下也。秦居平上,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夫违天害德,为上取怨于下,莫甚乎残贼之吏。诚放退残贼酷暴之吏锢废勿用,益选温良上(尚)德之上以亲万姓,平刑释冤似理民命,务省繇(徭)役,毋夺民时,薄收赋税,毋殚民财(2),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3),不苦逾时之役(4),不患苛暴之政,不疾酷烈之吏,虽有唐尧之大灾(5),民无离上之心。经曰:“怀保小人,惠于鳏寡(6)。”未有德厚吏良而民畔(叛)者也。
       (1)十二州:谓冀、兗、豫、青、徐、荆、扬、雍、梁、幽、并、营(颜师古说)。(2)弹(dān):尽也。(3)黎元:黎民百姓。(4)逾时之役:指延长服役时间。(5)大灾:指洪水之灾。(6)“怀保小人”二句:见《尚书·周书·无逸》。
       臣闻灾异,皇天所以谴告人君过失,犹严父之明诫。畏惧敬改,则祸销(消)福降;忽然简易,则咎罚不除。经曰:“飨(享)用五福,畏用六极(1)。”传曰:“六沴作见(现),若不共(恭)御,六罚即侵,六极其下(2)。”今三年之间,灾异锋起,小大毕具,所行不享上帝,上帝不豫(3),炳然甚著。不求之身,无所改正,疏举广谋(4),又不用其言,是循不享之迹,无谢过之实也,天责愈深。此五者,王事之纲纪,南面之急务,唯陛下留神。
       (1)“飨(享)用五福”二句:见《尚书·周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颜师古说)。(2)“六诊作见(现)”等句:引《洪范》之传。沴(lì):灾气;灾难。(3)豫:悦也。(4)疏:远也。
       对奏,天子异焉,特召见永。
       其夏,皆令诸方正对策,语在《杜钦传》(1)。永对毕,因曰:“臣前幸得条对灾异之效,祸乱所极,言关于圣聪。书陈于前,陛下委弃不纳,而更使方正对策,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2),欲未杀灾异(3),满谰诬天(4),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己之间暴风三溱(臻)(5),拔树折木,此天至明不可欺之效也。”上特复问永,永对曰:“日食地震,皇后贵妾专宠所致。”语在《五行志》。
       (1)《杜钦传》:《杜周传》附杜钦传。杜钦,乃杜周之孙。(2)角:争竞。(3)末杀:扫灭。(4)满谰:欺罔。(5)甲己之间:自甲至己,凡六日。
       是时,上初即位,谦让委政元舅大将军王凤,议者多归咎焉。永知凤方见柄用(1),阴欲自托,乃复曰:
       (1)柄用:掌权。
       方今四夷宾服,皆为臣妾,北无意粥冒顿之患(1),南无赵伦、吕嘉之难(2),三垂(陲)晏然,靡有兵革之警。诸侯大者乃食数县(3),汉吏制其权柄,不得有为,亡(无)吴、楚、燕、梁之势(4)。百官盘互(5),亲疏相错(6),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7),洞洞属属(8),小心畏忌,无重合、安阳、博陆之乱(9)。三者无毛发之辜,不可归咎诸舅。此欲以政事过差丞相父子、中尚书宦官(10),槛塞大异(11),皆瞽说欺天者也(12)。窃恐陛下舍昭昭之白过(13),忽天地之明戒,听暗昧之替说,归咎乎无辜,倚异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14)。
       (1)薰粥:古匈奴名。冒顿:著名的匈奴单于。详见《匈奴传》。(2)赵佗:南越王。吕嘉:南越相。详见《南越传》。(3)乃:仅也。(4)吴、楚、燕、梁:皆汉诸侯王国。起初其势强大,自景帝削藩后,其势力已弱。(5)盘互:盘结交错。(6)错:间杂。(7)申伯:西周申后之父,宣王之舅。谷永以之况王凤。(8)洞洞属属(zhǔ):严敬之貌。(9)重合:莽通。安阳:上官桀。博陆:霍禹。(10)此:疑作“及”。李慈铭曰:“此”字疑当为“及”字之误。(11)槛:犹“闭”。(12)瞽说:犹今言瞎说。(13)舍(shě):置也。 白过:显著的过错。(14)不可之大者:言大不可。
       陛下即位,委任遵旧,未有过政。元年正月,白气较(皎)然起乎东方,至其四月,黄浊四塞,覆冒京师,申以大水(1),著以震蚀(2)。各有占应,相为表里,百官庶事无所归倚(3),陛下独不怪与(欤)?白气起东方,贱人将兴之表也;黄浊冒京师,王道微绝之应也。夫贱人当起而京师道微,二者已丑(4)。陛下诚深察愚臣之言,致惧天地之异,长思宗庙之汁,改往反过,抗湛(沈)溺之意(5),解偏驳之爱,奋乾刚之威,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进(6),犹尚未足也,急复益纳宜子妇人,毋择好丑,毋避尝字(7),毋论年齿。推法言之,陛下得继嗣于微贱之间,乃反为福。得继嗣而已,母非有贱也(8)。后宫女史使令有直意者(9),广求于微贱之间,以遇天所开右(佑)(10),慰释皇太后之忧愠,解谢上帝之谴怒,则继嗣蕃滋,灾异讫息。陛下则不深察愚臣之言(11),忽于天地之戒,咎根不除,水雨之灾,山石之异,将发不久(12);发则灾异已极,天变成形,臣虽欲捐身关策(13),不及事已(14)。
       (1)申:重也。(2)著:明也。(3)庶事:疑作“庶士”。(4)丑:犹“比”,谓连比出现。 (5)抗:抗拒。(6)更:互也。(7)字:女子许嫁称字。毋避尝字:是针对当时王凤已纳张美人于后宫而言(刘奉世说)。 (8)母非有贱:意谓不论其母贵贱。(9)直:当也。(10)开:即“启”,避景帝讳而改。(11)则:与“若”同(王念孙说)。 (12)将发不久:言不久将发。(13)关策:言向皇帝献策。(14)不及事:言事成已不可及。
       疏贱之臣,至敢直陈天意,斥讥帷幄之私,欲间离贵后盛妾,自知件心逆耳,必不免于汤镬之诛。此天保右(佑)汉家,使臣敢直言也。三上封事,然后得召;待诏一旬,然后得见。夫由疏贱纳至忠,甚苦(1);由至尊闻天意,甚难。语不可露,愿具书所言,因侍中奏陛下,以示腹心大臣(2)。腹心大臣以为非天意,臣当伏妄言之诛;即以为诚天意也,奈何忘国家大本,背天意而从(纵)欲!唯陛下省察熟念,厚为宗庙计。
       (1)苦:劳苦。(2)腹心大臣:指王凤。
       时对者数十人,永与杜钦为上第焉。上皆以其书示后宫。后上尝赐许皇后书,采永言以责之,语在《外戚传》。
       永既阴为大将军凤说矣,能实最高,由是擢为光禄大夫(1)。永奏书谢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2),左右之介(3),将军说(悦)其狂言,擢之皂衣之吏(4),厕之争(诤)臣之未,不听浸润之语,不食肤受之诉(5),虽齐桓晋文用士笃密(6),察父哲兄覆育子弟(7),诚无以加!昔豫子吞炭坏形以奉见异(8),齐客陨首公门以报恩施(9),知(智)氏、孟尝犹有死士,何况将军之门!”凤遂厚之。
       (1)光禄大夫:官名。属光禄勋。(2)雅:雅素。(3)介:介绍。(4)皂衣:汉代官吏制服。(5)食:犹“受纳”。肤受:入肤至骨,言其深。(6)齐桓、晋文:齐桓公、晋文公,皆春秋时霸主。(7)察:明也。哲:智也。(8)昔豫子……句:春秋未年,豫让感智伯知己之遇,为其报仇,欲杀赵襄子,恐人识之,故吞炭以变其声,衅面以坏其形。 (9)齐客陨首……句:战国时孟尝君喜士,舍人魏子三收邑入,不交给孟尝君,而借给贤者。齐湣王受谗,孟尝君出奔。魏子与受粟者到公门自刭,以明孟尝君之心。(10)智氏:智伯。孟尝:孟尝君田文。
       数年,出为安定太守(1)。时上诸舅皆修经书,任政事。平阿侯谭年次当继大将军凤辅政(2),尤与永善。阳朔中(3),凤薨。凤病困,荐从弟御史大夫音以自代。上从之,以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而平阿侯谭位特进(4),领城门兵。永闻之,与谭书曰:“君侯躬周召之德(5),执管晏之操(6),敬贤下士,乐善不倦,宜在上将久矣,以大将军在,故抑郁于家,不得舒愤。今大将军不幸早薨,累亲疏(7),序材能,宜在君侯。拜吏之日,京师士大夫怅然失望。此皆永等愚劣,不能褒扬万分(8)。属闻以特进领城门兵(9),是则车骑将军秉政雍容于内(10),而至戚贤舅执管钥于外也。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11),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智)者首。愿君侯与博览者参之(12),小子为君侯安此(13)。”谭得其书大感,遂辞让不受领城门职。由是谭、音相与不平。
       (1)安定:郡名。治高平(今甘肃固原)。(2)谭:王谭、王凤之弟。(3)阳朔:汉成帝年号,共四年(前24—前21)。(4)特进:官名。授予有特殊地位的列侯。(5)周、召:周公旦、召公奭,皆西周人。(6)管、晏:管仲、晏婴,皆春秋时人。(7)累亲疏:言按亲疏关系积累其次而计之。(8)万分:言万分之一。(9)属(zhǔ):近也。(10)车骑将军:指王音。(11)太伯:周先祖太王的长子。相传太王欲传位于季历,太伯与弟避居江南,为吴之先诅,有谦让之名。(12)参之:参谋其事。(13)小子:自谦之称。
       永远为郡吏,恐为音所危,病满三月免。音奏请永补营军司马(1),永数谢罪自陈,得转为长史(2)。
       (1)营军司马:官名。位次于将军。(2)长史:官名。汉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等各有长史。
       音用从舅越亲辅政(1),威权损于凤时。永复说音曰:“将军履上将之位,食膏腴之都,任周召之职,拥天下之枢,可谓富贵之极,人臣无二,天下之责四面至矣,将何以居之?直夙夜孳孳(孜孜)(2),执伊尹之强德(3),以守职匡上,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雠,以章至公(4),立信四方。笃行三者,乃可以长堪重任,久享盛宠。太白出西方六十日(5),法当参天,今已过期(6),尚在桑榆之间(7),质弱而行迟,形小而光微。荧惑角怒明大(8),逆行守尾(9),其逆,常也;守尾,变也。意岂将军忘湛(沈)渐之义(10),委曲从顺,所执不强,不广用士,尚有好恶之忌,荡荡之德未纯(11),方与将相大臣乖离之萌也?何故始袭司马之号,俄而金火并有此变?上天至明,不虚见(现)异,唯将军畏之慎之,深思其故,改求其路,以享天意。”音犹不平,荐永为护苑(苑)使者(12)。
       (1)越亲:言越过近亲。(2)孜孜:勤勉貌。(3)伊尹:商代贤臣。(4)章:表明。(5)太白:金星。(6)已过期:言其行迟,在戌亥之间(服虔说)。(7)桑榆之间:《史记·天官书》有太白“出而留桑榆间,疾其下国”之说。(8)荧惑:火星。(9)尾: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10)沈渐:犹滞溺。(11)荡荡:平坦宽广貌,指胸怀宽广。(12)护苑使者:临时之官,故不见于《百官表》。护苑,谓典护太仆属官边郡六牧师苑令丞,非指上林苑而言(陈直说)。
       音薨,成都侯商代为大司马卫将军(1),永乃迁为凉州刺史(2)。奏事京师讫,当之部(3),时有黑龙见(现)东莱(4),上使尚书问永,受所欲言(5)。永对曰:
       (1)商:王商,王凤之弟。王商于永始二年为大司马大将军。(2)凉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区约当今甘肃省及内蒙古、宁夏部分地区。(3)部:此指凉州。(4)东莱:郡名。治掖县(今山东掖县)。(5)受所欲言:谓记受其所欲言。
       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如使危亡之言辄上闻,则商周不易姓而迭兴,三正不变改而更用(1)。夏商之将亡也,行道之人皆知之(2),晏然自以若天有日莫能危,是故恶日广而不自知,大命倾而不寤(悟)。《易》曰:“危者有其安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3)。”陛下诚垂宽明之听,无忌讳之诛,使刍芜之臣得尽所闻于前(4),不惧于后患,直言之路开,则四方众贤不远千里,辐湊陈忠,群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
       (1)三正:谓历法建子、建丑、建寅。夏代建寅,阴历正月一日为一年之始;殷代建丑,以阴历十二月为正;周代建子、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2)行道之人:言道路行人。(3)“危者有其安者也”二句:见《易·系辞下》。今《易》文是:“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了。”意谓安必思危,存不忘亡,才能保其安存。(4)刍荛之臣:指草野之人。
       汉家行夏正,夏正色黑,黑龙,同姓之象也(1)。龙阳德,由小之大,故为王者瑞应。未知同姓有见本朝无继嗣之庆,多危殆之隙,欲因扰乱举兵而起者邪?将动心冀为后者,残贼不仁,若广陵、昌邑之类(2)?臣愚不能处也(3)。元年九月黑龙见(现),其晦,日有食之。今年二月己未夜星陨(4),乙酉,日有食之。六月之间,大异四发,二而同月,三代之末,春秋之乱,未尝有也。臣闻三代所以陨社稷丧宗庙者,皆由妇人与群恶沈湎于酒。《书》曰:“乃用妇人之言,自绝于天(5);”“四方之逋逃多罪,是宗是长,是信是使(6)。”《诗》云:“燎之方阳,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威之(7)!”《易》曰:“濡其首,有孚失是(8)。”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9),养生泰(太)奢,奉终泰(太)厚也。二者陛下兼而有之,臣请略陈其效。
       (1)汉家行夏正等句:汉代董仲舒有三统说,即黑统、白统、赤统,也称三正。三统循环,夏正黑统,殷正白统,周正赤统;汉自继周,当为黑统,宜用夏正。太初改历,以正月为岁首,可见汉家是行夏正。故谷永有此说。(2)广陵、昌邑: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贺。详见《武五子传》。(3)处:谓决断。(4)己未:《成帝纪》、《五行志》皆作“癸未”。(5)“乃用妇人之言”二句:见《尚书·周书·泰誓》。意谓纣用妲己之言,自取灭亡。(6)“四方之逋逃多罪”等句:也见《尚书·周书·泰誓》。言纣用容纳逃亡多罪之人,尊而长之,亲信使用。(7)“燎之方阳”等句:见《诗经·小雅·正月》。威(xuè):灭也。(8)“濡其首”二句:见《易·未济》。言饮酒之人大醉以酒淋于自己头上,其上罚人失正道。濡:湿也。孚:读为浮,罚也。(9)十六年:实际上是十五年(前221—前207)。
       《易》曰“在中馈,无攸遂”(1),言妇人不得与事也。《诗》曰:“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2)。”建始、河平之际(3),许、班之贵(4),顷动前朝(5),熏灼四方,赏赐无量,空虚内臧(藏),女宠至极,不可上矣(6);今之后起,天所不飨(享),什倍于前(7)。废先帝法度,听用其言,官秩不当,纵释王诛(8),骄其亲属,假之威权,纵横乱政,刺举之吏,莫敢奉宪。又以掖庭狱大为乱阱(9),榜箠惨于炮烙(10),绝灭人命,主为赵、李报德复怨,反除白罪(11),建治正吏(12),多系无辜,掠立迫恐(13),至为人起责(债),分利受谢。生入死出者,不可胜数。是以日食再既(14),以昭其辜。
       (1)“在中馈,无攸遂”:见《易·家人》。言妇人主持家中之馈,无所陨失。(2)“懿厥哲妇”等句:见《诗经·大雅·瞻卬》。哲妇:指褒姒。懿:通噫,叹息声。枭:相传为食母的恶鸟。鸥(chī):猫头鹰。匪:非。(3)建始、河平:皆汉武帝的年号。建始共四年(前32—前29)。河平共四年(前28—前25)。(4)许、班:指许皇后与班婕好之家。(5)顷:当作“倾”。(6)上:犹“加”。(7)今之后起三句:如淳曰:“谓赵、李本从卑贱起也。”(8)王诛:谓王法当诛者。(9)掖庭:宫中旁舍,妃嫔住处。乱阱:言设狱陷入如阱。(10)炮烙:殷纣王所用的酷刑。用炭烧热铜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堕炭上烧死。 (11)反除白罪:言罪之明白者,则反而除之。 (12)建:“逮”之误(王念孙说)。逮治正吏:言吏之公正者,则逮而治之。(13)掠立迫恐:言掠笞威吓,立其罪名。(14)既:尽也。
       王者必先自绝,然后天绝之。陛下弃万乘之至贵,乐家人之贱事(1),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2),崇聚僄轻无义小人(3),以为私客(4),数离深宫之固,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随,乌集杂会,饮醉吏民之家(5),乱服共坐,流湎媟嫚(慢)(6),溷(混)溷(淆)无别,闵免遁乐(7),昼夜在路。典门户奉宿卫之臣执干戈而守空宫,公卿百僚不知陛下所在,积数年矣。
       (1)贱事:指私自畜田及奴婢财物。(2)卑字:卑贱的名。(3)小人:《五行志》作“之人”。(4)以为私客:此句下疑脱“置私田于民间,畜私奴婢车马北宫”二句。参考《成帝纪》及《汉纪》。(5)饮醉:《五行志》作“醉饱”。(6)流湎:放纵。媟嫚:狎侮。(7)闵免:犹黾勉,言不息。遁乐:言流遁为乐。
       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财竭则下畔(叛),下畔(叛)则上亡。是以朋王爱养基本,不敢穷极,使民如承大祭(1)。今陛下轻夺民财,不爱民力,听邪臣之计,去高敞初陵,捐十年功绪(2),改作昌陵,反天地之性,因下为高,积土为山,发徒起邑,并治宫馆,大兴繇(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3),役百乾谿(4),费疑(拟)骊山(5),靡敝天下,五年不成而后反故(6)。又广盰营表(7),发人冢墓,断截骸骨,暴扬尸柩。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灾异屡降,饥馑仍臻(8)。流散冗食,餧死于道,以百万数。公家无一年之畜(蓄),百姓无旬日之储,上下俱匮,无以相救。《诗》云:“殷监(鉴)不远,在夏后之世(9)。”愿陛下追观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10)。有不台者,臣当伏妄言之诛!
       (1)如承大祭:意谓常畏慎。(2)功绪:言起初之功。(3)如雨:极言其多。(4)役百乾谿:谓劳役之功百倍于楚灵王之兴役于乾谿。乾(gān)谿:地名。春秋时楚地,在今安徽毫县东南。(5)费拟骊山:谓费财之比于秦始皇之筑骊山墓。骊山:山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南。秦始皇墓在此。(6)反故:指又营初陵。(7)盰:大也。(8)仍:频也。(8)餧:饿也。(9)“殷监(鉴)不远”二句:见《诗经·大雅·荡》。(10)镜考:言对照检查。
       汉兴九世,百九十余载,继体之主七,皆承天顺道,遵先祖法度,或以中兴,或以治安。至于陛下,独违道纵欲,轻身妄行,当盛壮之隆,无继嗣之福,有危亡之忧,积失君道,不合天意,亦已多矣。为人后嗣,守人功业,如此,岂不负哉!方今社稷宗庙祸福安危之机在于陛下,陛下诚肯发明圣之德,昭然远寤(悟),畏此上天之威怒,深惧危亡之徵兆,荡涤邪辟(僻)之恶志,厉(励)精致政,专心反(返)道(1),绝群小之私客,免不正之诏除(2),悉罢北宫私奴车马媠出之具(3),克己复礼,毋贰微行出饮之过(4),以防迫切之祸,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5),毋听后宫之请谒,除掖庭之乱狱,出炮格之陷阱,诛戮邪佞之臣及左右执左道以事上者以塞天下之望,且寝初陵之作,止诸缮治宫室,阙(缺)更减赋(6),尽休力役,存恤振救困乏之人以弭远方(7),励(励)崇忠直,放退残贼,无使素餐之吏久尸厚禄,以次贯行(8),固执无违(9),夙夜孳孳(孜孜),娄(屡)省无怠(10),旧愆毕改,新德既章,纤介之邪不复载心,则赫赫大异庶几可销(消),天命去就庶几可复(11),社稷宗庙庶几可保。唯陛下留神反覆,熟省臣言。臣幸得备边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替言触忌讳,罪当万死。
       (1)返:犹“还”。(2)诏除:谓任命官职。(3)媠(duò)出:媠游。王念孙《读书杂志》谓当依萧该本作“媠出”。耦出,耦出,谓与北宫私奴共乘车马而出。(4)毋贰:谓不要再犯,(5)椒房、玉堂:皆后妃的住处。 (6)缺更:言减少更卒。(7)弭:安也。(8)以次贯行:言逐条贯彻执行。(9)固执无违:坚决执行而不违背。(10)屡省(xǐng):经常反思。(11)去就:失得,谓由失天命而为受天命。
       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小臣,赵、李从微贱专宠,皆皇太后与诸舅夙夜所常忧。至亲难数言,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用之。永自知有内应,展意无所依违(1),每言事辄见答礼(2)。至上此对,上大怒。卫将军商密擿永令发去(3)。上使侍御史收永(4),敕过交道厩者勿追(5)。御史不及永,还,上意亦解,自悔。明年,征永为太中大夫(6),迁光禄大夫给事中(7)。
       (1)展:申也。(2)答礼:加礼而答。(3)擿(tì):指使。(4)侍御史:官名。属御史大夫。行监察等职,或奉使执行指定任务。(5)交道厩:厩名。离长安六十里,近延陵。(6)太中大夫:官名。掌论议。属郎中令(光禄勋),(7)光禄大夫;官名。也属郎中令(光禄勋)。
       元延元年(1),为北地太守(2)。时灾异尤数,永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受永所欲言。永对曰:
       (1)元延元年:即公元前12年。(2)北地:郡名。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西北)。
       臣永幸得以愚朽之材为太中大夫,备拾遗之臣(1),从朝者之后,进不能尽思纳忠辅宣圣德,退无被(披)坚执锐讨不义之功,猥蒙厚恩,仍迁至北地太守。绝命陨首,身膏野草,不足以报塞万分。陛下圣德宽仁,不遗易忘之臣(2),垂周文之听,下及刍荛之愚,有诏使卫尉受臣永所欲言。臣闻事君之义,有言责者尽其忠,有官守者修其职。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尊职,养绥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昔史鱼既没,余忠未讫,委柩后寝,以尸达诚(3);汲黯身外思内,发愤舒忧,遗言李息(4)。经曰:“虽尔身在外,乃心无不在王室(5)。”臣永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陲),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闼(6),是以敢越郡吏之职,陈累年之忧。
       (1)拾遗:言纠正帝王的过失。(2)易忘:意谓微贱不足牢记。(3)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以正直敢谏著名。相传他死前遗命谏卫灵公退弥子瑕,用蓬伯玉。(4)(汲黯)遗言李息:汲黯,汉武帝时直臣,外任之前,曾对李息谈到张汤之诈忠。详见《汲黯传》。(5)“虽尔身在外”二句:见《尚书·周书·康王之浩》。(6)省(shěng)闼:禁中,宫中。
       臣闻天生蒸民(1),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旁)制海内非为天子(2),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博爱仁恕,恩及行苇(3),籍税取民不过常法,宫室车服不逾制度,事节财足,黎庶和睦,则卦气理效,五徵时序(4),百姓寿考,庶草蕃滋,符瑞并降,以昭保右(佑)。失道妄行,逆天暴物,穷奢极欲,湛(沈)湎荒淫,妇言是从,诛逐仁贤,离逖骨肉(5),群小用事,峻刑重赋,百姓愁怨,则卦气悖乱,咎徽著邮(尤)(6),上天震怒,灾异娄(屡)降,日月薄食,五星失行,山崩川溃,水泉踊出,妖孽并见(现)(7),茀(孛)星耀光(8),饥谨荐臻,百姓短折,万物夭伤。终不改寤(悟),恶洽变备(9),不复谴告,更命有德。《诗》云:“乃眷西顾,此惟予宅(10)。”
       (1)蒸:众也。(2)旁:广也。(3)恩及行苇:《诗经·大雅·行苇》有“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的诗句,意谓行仁明道,即使卑微如草,也不残伤之。(4)五徵:指雨、肠、寒、燠、风。(5)逖:远也。(6)咎徵著邮(尤):王先谦引胡《注》云:《洪范》之常雨、常燠、常燠、常寒、常风,为咎徵著明也。天现咎徵,以有著人君之过也。尤;过也。(7)妖孽:草木之异谓之妖,虫豸之异谓之孽。(8)孛(bèi)星:古代指彗星。(9)洽:周遍。(10)引诗见《诗经·大雅·皇矣》。意谓天以殷纣为恶不变,乃眷然西顾,而授命于周文王。
       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仲)季,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业(1),当阳数之标季(2),涉三七之节纪(3),遭无妄之卦运(4),直百六之灾厄(5)。三难异科(6),杂焉同会。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7),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八世著记,久不塞除,重以今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三朝之会(8),四月丁酉四方众星白昼流陨,七月辛未彗星横天。乘三难之际会,畜(蓄)众多之灾异,因之以饥馑,接之以不赡。彗星,极异也,土精所生,流陨之应出于饥变之后,兵乱作矣,厥期不久,隆德积善,惧不克济。内则为深宫后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猝)起之败,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徽舒、崔杼之乱(9);外则为诸夏下土将有樊并、苏令、陈胜、项梁奋臂之祸(10)。内乱朝暮(11),日戒诸夏(12),举兵以火角为期(13)。安危之分界,宗庙之至忧。臣永所以破胆寒心(14),豫(预)言之累年。下有其萌,然后变见(现)于上,可不致慎!
       (1)八世:指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2)当阳数之标季:渭阳九之未季。(3)涉三七之节纪:谓已涉向三七(二百一十岁)之厄的节纪。(4)无妄:《易》卦名。应劭曰:“无妄者,无所望也。万物无所望于天,灾异之最大者也。”(5)百六之厄:古谓一百六岁为阳九之厄。(6)三难:指三七之纪,无妄之运,百六之厄。(7)建始元年:前32年。(8)三朝:岁、月、日三者之始,称三朝。(9)徵舒、崔杼之乱:春秋时,陈国夏徵舒弑其君平国,齐国崔杼弑其君光。(10)樊并、苏令:其起义,永始三年(前14)事。陈胜、项梁:本书卷三十一有其传。(11)内乱朝暮:言内乱之祸则在朝夕。(12)日戒诸夏:言时时警戒诸夏起兵。(13)火角:火星的芒角。(14)破胆寒心:言极为恐惧。
       祸起细微,好生所易(1)。愿陛下正君臣之义,无复与群小媟黩燕(宴)饮(2);中黄门后庭素骄慢不谨尝以醉酒失臣礼者(3),悉出勿留。勤三纲之严(4),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妒之宠,崇近婉顺之行,加惠失志之人,怀柔怨恨之心。保至尊之重,秉帝王之威,朝觐法出而后驾(5),陈兵清道而后行,无复轻身独出,饮食臣妾之家。三者既除(6),内乱之路塞矣。
       (1)易:轻易。(2)媟:狎也。黩:玷污。(3)中黄门:指在宫廷中服役的宦官。后廷:指后宫妃嫔。(4)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5)法出而后驾:当作“法驾而后出”,谓法驾既具而后出(王念孙说)。参考《成帝纪》与《汉纪》。(6)三者:指微行、纵饮、好色。
       诸夏举兵,萌在民饥馑而吏不恤,兴于百姓困而赋敛重,发于下怨离而上不知。《易》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1)。”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厥咎亡(2)。”《妖辞》曰:“关动牡飞,辟为无道,臣为非,厥咎乱臣谋篡(3)。”王者遭衰难之世,有饥馑之灾,不损用而大自润,故凶,百姓困贫无以共(供)求(4),愁悲怨恨,故水;城关守国之固,固将去焉,故牡飞。往年郡国二十一伤于水灾,禾黍不入。今年蚕麦咸恶。百川沸腾,江河溢决,大水汜滥郡国十五有余(5)。比年丧稼(6),时过无宿麦(7)。百姓失业流散,群辈守关(8)。大异较炳如彼,水灾浩浩,黎庶穷困如此,宜损常税,小自润之时(9),而有司奏请加赋,甚缪(谬)经义,逆于民心,布怨趋祸之道也。牡飞之状,殆为此发。古者谷不登亏膳,灾娄(屡)至损服,凶年不塈涂(10),明王之制也。《诗》云:“凡民有丧,扶服(匍匐)救之(11)。”《论语》曰:“百姓不足,君孰予足(12)?”臣愿陛下勿许加赋之奏,益减大(太)官、导官、中御府、均官、掌畜、廪牺用度(13),止尚方、织室、京师郡国工服官发输造作(14),以助大司农。流恩广施,振赡困乏,开关梁,内(纳)流民,恣所欲之(15),以救其急。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存恤孤寡,问民所苦,劳二千石(16),敕劝耕桑,毋夺农时,以慰绥元元之心(17),防塞大奸之隙。诸夏之乱,庶几可息。
       (1)“屯其膏”等句:见《易·屯卦》九五爻辞。意谓屯积肥肉,不以予人,非常吝啬。以此占问小事则吉,因其不须他人辅助;占问大事则凶,因无他人辅助。屯:屯积。膏:肥肉。贞:占间。(2)“饥而不损兹谓泰”等句:此引京房《易传》之文,据《五行志》。《五行志》“厥咎牡亡”,此传脱“牡”字(钱大听说)。(3)“关动牡飞”等句:此引《易妖占》之辞(颜师古说)。《隋书·经籍志》子部有云:《周易妖占》十二卷,京房撰。沈钦韩曰:《御览·咎徵部》多引京氏《妖占》。(4)供求:供上之所求。(5)十五:疑作“五十”。宋祁曰:“姚本作‘五十’”。杨树达曰:“景祐本作‘五十’。‘十五’不得云‘有余’,作‘五十’者是也。”但言五十余郡国大水泛滥,似乎夸张。(6)比:频也。(7)时过:谓误了耕种时间。宿麦:隔年才成熟的麦。(8)守关:言在关下,欲入关求食。(9)小自润:言润益于己者当减少, (10)塈(jì):以泥涂屋。 (11)“凡民有丧”二句:见《诗经·邶国·谷风》。(12)“百姓不足”二句:见《论语·颜渊篇》。言百姓不足,君安得独足。(13)太官、导官、均官:皆官名。皆属少府。中御府:官名。《百官表》只提及少府下有御府,疑中御府即御府。廪牺:汉官名。属左冯诩。廪主藏谷,牺主养牲,以供祭祀。掌畜:据上下文皆官,它当也是官名。(14)尚方:官署名。长官为尚方令丞,属少府。主造皇室所用兵器及玩好器物。织室:官署名。长官为织室令丞,属少府。掌皇室丝帛的染织。造作:大司农主管盐铁及度量衡,所谓造作(陈直说)。(15)之:往也。(16)劳:慰勉。二千石:谓郡守与诸侯相。(17)绥:安也。
       臣闻上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姿也(1)。少省愚臣之言(2),感寤(悟)三难,深畏大异,定心为善,捐忘邪志,毋贰旧愆,厉(励)精致政,至诚应天,则积异塞于上,祸乱伏于下,何忧患之有?窃恐陛下公志未专,私好颇存,尚爱群小,不肯为耳!
       (1)姿:材也。(2)省:视也。
       对奏,天子甚感其言。
       永于经书,泛为疏达(1),与杜钦、杜邺略等(2),不能洽浃如刘向父子及扬雄也(3)。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前后所上四十余事,略相反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4)。党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
       (1)泛:一般。(2)杜钦:杜周之孙。《杜周传》附其传。(3)刘向:本书卷三十六附其传。扬雄:本书有其传。(4)攻:指责过失。谓谷永专攻成帝与后宫,弦外之音是不言王氏专权之事。
       永所居任职(1),为北地太守岁余,卫将军商薨,曲阳侯根为票(骠)骑将军,荐永,征人为大司农(2)。岁余,永病,三月,有司奏请免。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数月,卒于家。本名并,以尉氏樊并反,更名永云。
       (1)所居任职:谓所做之官都称职。(2)为大司农:时在元延四年(前9),据《公卿表》。
       杜邺字子夏,本魏郡繁阳人也(1)。祖父及父积功劳皆至郡守,武帝时徙茂陵(2)。邺少孤,其母张敞女(3)。邺壮,从敞子吉学问,得其家书。以孝廉为郎(4)。
       (1)魏郡:郡名。治邺县(在今河北磁县南)。繁阳:县名。在今河南内黄西北。(2)茂陵:汉武帝陵,又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3)张敞: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4)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名。郎:官名。郎官的泛称。
       与车骑将军工音善。平阿侯谭不受城门职,后薨,上闵(悯)悔之,乃复令谭弟成都侯商位特进,领城门兵,得举吏如将军府(1)。邺见音前与平阿有隙,即说音曰:“邺闻人情,恩深者其养谨,爱至者其求详(2)。夫戚而不见殊(3),孰能无怨?此《棠棣》、《角弓》之诗所为作也(4)。昔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亦书而讥焉(5)。周召则不然(6),忠以相辅,义以相匡,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于陕(7),并为弼疑(8)。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俱享天佑,两荷高名者,盖以此也。窃见成都侯以特进领城门兵,复有诏得举吏如五府(9),此明诏所欲宠也。将军宜承顺圣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及之,指(旨)为诚发,出于将军,则孰敢不说(悦)谕?昔文侯寤(悟)大雁之献而父子益亲(10),陈平共(供)壹饭之馔而将相加欢(11),所接虽在楹阶俎豆之间,其于国折冲厌难,岂不远哉(12)!窃慕仓唐、陆子之义(13),所白奥内(14),唯深察焉。”音甚嘉其言,由是与成都侯商亲密;二人皆重邺。后以病去郎。商为大司马卫将军,除邺主簿(15),以为腹心,举侍御史(16)。哀帝即位,迁为凉州刺史。邺居职宽舒,少威严,数年以病免。
       (1)得举吏如将军府:汉制,列将军置幕府,得举吏。(2)详:尽也。(3)戚:近也。殊:特殊。(4)《棠棣》、《角弓》:皆《诗经·小雅》篇名。《棠棣》申述兄弟当互相友爱。《角弓》讽刺兄弟亲戚间争权夺利。(5)《春秋》亦书而讥:秦景公与公子鍼为兄弟,景公立,鍼惧而奔晋。《春秋》昭公元年书“秦伯之弟鍼出奔晋”。《公羊传》曰:“有干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故君子谓之出奔也。”(6)周、召则不然:言周公,旦、召公奭无私怨。(7)分职于陕:谓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陕:地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8)弼疑:辅相。古谓左辅、右弼、前疑、后承。(9)五府:指丞相、御史大夫及车骑、左右三将军。(10)昔文侯……句:战国时,魏文侯废太子击,封之于中山,而立击弟訢。击臣赵仓唐进大雁(一说犬雁)于文侯,应对以礼,文侯感悟,废訢而召立击,父子更亲。(11)陈平用陆贾计,以五百金为周勃具食,于是将(周勃)相(陈平)和好。(12)远:意谓远大意义。(13)仓唐:赵仓唐。陆子:陆贾。本书卷四十三有其传。(14)奥内:犹隐奥。(15)主簿:官名。汉以后皇朝各机构与地主官府都设有主簿,负责文书簿藉,掌管印鉴,为掾史之首。(16)侍御史:官名。属御史大夫。
       是时,帝祖母定陶傅太后称皇太太后,帝母丁姬称帝太后,而皇后即傅太后从弟子也。傅氏侯者三人,丁氏侯者二人。又封傅太
       后同母弟子郑业为阳信侯。傅太后尤与(预)政专权。元寿元年正月朔(1),上以皇后父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而帝舅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骠)骑将军。临拜,日食,诏举方正直言。扶阳侯韦育举邺方正(2),邺对曰:
       (1)元寿元年:前2年。(2)韦育:韦玄成孙韦宽之子。
       臣闻禽息忧国,碎首不恨(1);卞和献宝,刖足愿之(2)。臣幸得奉直言之诏,无二者之危,敢不极陈!臣闻阳尊阴卑,卑者随尊,尊者兼卑,天之道也。是以男虽贱,各为其家阳;女虽贵,犹为其国阴。故礼明三从之义(3),虽有文母之德(4),必系于子(5)。《春秋》不书纪侯之母,阴义杀也(6)。昔郑伯随姜氏之欲,终有叔段篡国之祸(7);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而遭居郑之危(8)。汉兴,吕太后权私亲属(9),又以外孙为孝惠后,是时继嗣不明,凡事多暗,昼昏冬雷之变,不可胜载。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约俭,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然嘉瑞未应,而日食地震,民讹言行筹,传(转)相惊恐,案《春秋》灾异,以指(旨)象为言语(10),故在于得一类而达之也。日食,明阳为阴所临,《坤卦》乘《离》,《明夷》之象也(11)。《坤》以法地,为土为母,以安静为德。震(12),不阴之效也(13)。占象甚明,臣敢不直言其事!
       (1)禽息忧国二句:春秋时,秦国大夫禽息荐百里奚而不见纳,当秦穆公出时,挡车叩头脑出,使穆公感悟而重用百里奚,于是秦大治。(2)卞和献宝二句: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玉璞,先后献给厉王、武王,都被误认为欺诈,被刖去双足。后来楚文王使人刻璞加工,果得美玉,称和氏壁。(3)三从之义:谓妇女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4)文母:文王之妃太拟。(5)子:指周武王。(6)《春秋》不书纪侯之母二句:《春秋》隐公二年云:“纪履緰(《左传》作“裂繻”)来逆女。”《公羊传》曰:“然则纪有母乎?有。有则何以不称母;母,不通也。”杀:谓减降。(7)昔郑伯随姜氏之欲二句:《左传》隐公元年云:郑庄公随其母武姜之欲,封其弟共叔段于京。共叔段势大阴谋纂国,终为庄公所镇压。(8)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二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周襄王之母惠王宠爱襄王弟王子带,助长其气焰。王子逞借狄师攻襄王,襄王被迫出奔于郑。(9)吕太后:即吕雉。详见《高后纪》。(10)以旨象为言语:此谓天以景象旨意告喻人。(11)《坤》、《离》、《明夷》:皆《易》篇名。《明夷》云:“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谓雉不鸣不隐藏,初飞于天,后息于地。(12)震:地震。(13)不阴:言不遵阴道。
       昔曾子问从令之义,孔子曰:“是何言与(欤)(1)?”善闵子骞守礼不苟,从亲所行,无非理者,故无可间也(2)。前大司马新都侯莽退伏弟(第)家,以诏策决,复遣就国。高昌侯宏去蕃自绝(3),犹受封土。制书侍中驸马都尉迁不忠巧佞(4),免归故郡,间未旬月(5),则有诏还(6),大臣奏正其罚(7),卒不得遣,而反兼官奉使,显宠过故。及阳信侯业(8),皆缘私君国,非功义所止(9)。诸外家昆弟无贤不肖,并侍帷幄,布在列位,或典兵卫,或将军屯,宠意并于一家,积贵之势,世所希见所希闻也。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皇甫虽盛,三桓虽隆,鲁为作三军,无以甚此(10)。当拜之日,暗然日食。不在前后,临事而发者,明陛下谦逊无专,承指(旨)非一,所言辄听,所欲辄随(11),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正尤在是(12),欲令昭昭以觉圣朝。昔诗人所刺,《春秋》所讥,指(旨)象如此,殆不在它。由后视前,忿邑(悒)非之(13),逮身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14)。疏贱独偏见(15),疑内亦有此类(16)。天变不空,保右(佑)世主如此之至,奈何不应(17)!
       (1)曾子:孔子的弟子。他问孔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表示否定。事见《孝经·谏诤章》。(2)无可间:《论语·先进篇》称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间:嫌隙。(3)宏:董宏。(4)迁:傅迁。(5)间:相隔。(6)则:与“即”同。(7)大臣:指孙光、师丹等。事详《孔光传》。(8)业:郑业。(9)功:与“公”同。公私对文。言郑业缘私恩得封,非公义所在。(王念孙说)(10)皇甫虽盛等句:谓周以皇甫为卿士,春秋时鲁三桓强盛作三军,而三分公室,也比不过丁、傅之盛。(11)承旨非一等句:意谓皆被迫于太后。(12)正尤在此:言过错正在于此。尤:过也。(13)由后视前二句:今视前事,忿恨而以为非。(14)逮身所行等句:谓及身行事而不明察,则自以为可,是计策之误。(15)独偏见:言自己所见之偏。(16)疑内亦有此类:谓后宫劈幸过宠,恐亦有如傅迁、郑业等妄受恩赏者。(17)应:意谓应天戒而修德。
       臣闻野鸡著怪(1),高宗深动;大风暴过,成王怛然(2)。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3),以厌(餍)下心,则黎庶群
       生无不说(悦)喜,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祯祥福禄何嫌不报(4)!
       (1)野鸡:指雉。汉讳吕后之名。(2)大风暴过二句:相传周成王信流言而疑周公,天乃风雷,偃禾拔木,成王乃启金滕之书,悔而信周公。(3)稽:考也。(4)嫌:疑也。
       邺未拜,病卒。邺言民讹言行筹,及谷永言王者买私田,彗星陨石牡飞之占,语在《五行志》(1)。
       (1)陨石:疑为“星陨”之误,杨树达曰:“陨石《志》无永说。‘陨石’疑是‘星陨’二字之误。”
       初,邺从张吉学,吉子竦又幼孤,从邺学问,亦著于世,尤长小学(1)。邺子林(2),清静好古,亦有雅材,建武中历位列卿(3),至大司空。其正文字过于邺、竦,故世言小学者由杜公(4)。
       (1)小学:谓文字之学。(2)林:杜林。《后汉书》有其传。(3)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共三十一年(公元25—55)。(4)世言小学者由杜公:《说文》有引杜林之说。
       赞曰:孝成之世,委政外家,诸舅持权,重于丁、傅在孝哀时。故杜邺敢讥丁、傅,而钦、永不敢言王氏,其势然也。乃钦欲捐损凤权(1),而邺附会音、商。永陈三七之戒,斯为忠焉,至其引申伯以阿凤,隙平阿于车骑(2),指金火以求合(3),可谓谅不足而谈有余者(4)。孔子称“友多闻”,三人近之矣(5)。
       (1)挹(yì)损:减少,贬抑。(2)隙平阿于车骑:此谓劝平阿侯王谭不受城门之职。(3)指金火以求合:此谓陈金火之变说王音“荡荡之德未纯”。希望王音忘归怨而亲己。(4)谅:信实。谈:空谈。(5)孔子称“友多闻”二句:《论语·季氏篇》称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里班书只肯定杜邺、杜钦、谷永三人“多闻”(见闻广博),弦外之音是缺直(正直)、谅(信实)之德。

本书目录

汉书新注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 惠帝纪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 高后纪第三
汉书新注卷四 文帝纪第四
汉书新注卷五 景帝纪第五
汉书新注卷六 武帝纪第六
汉书新注卷七 昭帝纪第七
汉书新注卷八 宣帝纪第八
汉书新注卷九 元帝纪第九
汉书新注卷十 成帝纪第十
汉书新注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汉书新注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汉书新注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汉书新注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新注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汉书新注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新注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汉书新注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1)
汉书新注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汉书新注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九 沟血志第九
汉书新注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汉书新注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汉书新注卷三十二 张耳陈余传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汉书新注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汉书新注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汉书新注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汉书新注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汉书新注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汉书新注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汉书新注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汉书新注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汉书新注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汉书新注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汉书新注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汉书新注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汉书新注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汉书新注卷四十九 爱盎晁错传第十九
汉书新注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汉书新注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汉书新注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汉书新注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汉书新注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汉书新注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汉书新注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汉书新注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汉书新注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汉书新注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新注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汉书新注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汉书新注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汉书新注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汉书新注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汉书新注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汉书新注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汉书新注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汉书新注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汉书新注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汉书新注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汉书新注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汉书新注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汉书新注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汉书新注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汉书新注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汉书新注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汉书新注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汉书新注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汉书新注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汉书新注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汉书新注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汉书新注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书新注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汉书新注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汉书新注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汉书新注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汉书新注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上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中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汉书新书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汉书新注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
汉书新注卷一百下 叙传第七十下
班彪列传下 子固
汉书叙例
前汉补注序例
《汉书》主要人名检索
附录三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