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汉书新注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严安者,临菑人也。以故丞相史上书,曰(1):
       (1)下文是《上书言世务》。
       臣闻《邹子》曰:“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1),当时则用,过则舍之(2),有易则易之(3),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调五声使有节族(4),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观欲天下(5)。彼民之情,见美则愿之,是教民以侈也。侈而无节,则不可赡(6),民离本而檄未矣(7)。末不可徒得(8),故搢绅者不惮为诈,带剑者夸杀人以矫夺(9),而世不知愧,故奸轨(宄)浸长(10)。夫佳丽珍怪固顺于耳目,故养失而泰(11),乐失而淫,礼失而采(12),教失而伪。伪、采、淫、泰,非所以范民之道也(13)。是以天下人民逐利无已,犯法者众。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心。心既和平,其性恬安。恬安不营(荧)(14),则盗贼销(消);盗贼销(消),则刑罚少;刑罚少,则阴阳和,四时正,风雨时,草木畅茂,五谷蕃孰(熟)(15),六畜遂字(16),民不夭厉(17),和之至也。
       (1)救:谓救敝。(2)过:谓过时。舍:废也。(3)易:变易。(4)节族:犹节奏。(5)观:犹显。观欲:显示之使其慕欲。(6)赡:足也。(7)徼:要求。(8)徒:空也。(9)夸:大也,竟也。矫:伪也。(10)浸:渐也。(11)泰:过甚。 (12)采:饰也。谓文过其实。 (13)范民:使民合乎法度。 (14)荧:迷惑。 (15)蕃:繁殖, (16)遂:成也。字:生也。(17)厉:病也。
       臣闻周有天下,其治三百余岁,成康其隆也,刑错(措)四十余年而不用(1)。及其衰,亦三百余年,故五伯(霸)更起。伯(霸)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霸)既没,圣贤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侯恣行,强陵弱,众暴寡。田常篡齐(2),六卿分晋(3),并为战国,此民之始苦也。于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纵)连衡(横),驰车击毂(4),介胄生虮虱,民无所告诉。
       (1)刑措:谓刑法搁置不用。(2)田常:即陈成子(又称田成子)。春秋时齐国大臣。于齐简公四年(前481),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从此陈氏在齐专权。(3)六卿: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大家族,世代为晋卿,故称“六卿”。后来范、中行、知三家败亡,赵、韩、魏三家分晋而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4)驰车:谓飞驰的交往之车。毂击:车毂相击,言车众多。
       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1),铸以为锺鍾(2),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乡(向)使秦缓刑罚,薄赋敛,省繇(徭)役,贵仁义,贱权利,上(尚)笃厚(3),下佞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风,循其故俗,为知(智)巧权利者进,笃厚忠正者退,法严令苛,谄谀者众,日闻其美,意广心逸。欲威海外(4),使蒙恬将兵以北攻强胡,辟地进境,戍于北河,飞刍挽粟以随其后,又使尉屠睢(雎)将楼船之士攻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地,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乏绝,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忙将卒以戍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5),宿兵于无用之地(6),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叛)。陈胜、吴广举陈(7),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本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8),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壤长地进(9),至乎伯(霸)王,时教使然也。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1)销其兵:熔化武器。(2)虛(jù):县挂钟的架子。(3)尚:崇尚。(4)欲:《史记》“欲”下有“肆”字。(5)挂:读为“絓(guà)”,结也。絓于越:言祸结于越(王念孙说)。(6)宿:留也。(7)举:谓起兵。(8)长官:谓一官之长。(9)壤长地进:谓扩大地盘。
       今徇南夷(1),朝夜郎,降羌僰,略薉(秽)州(2),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3),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今中国无狗吠之警,而外累于远方之备,靡敝国家,非所以子民也(4)。行无穷之欲,甘心快意,结怨于匈奴,非所以安边也。祸挚而不解(5),兵休而复起,近者愁苦,远者惊骇,非所以持久也。今天下锻甲摩剑,矫箭控弦(6),转输军粮,未见休时,此天下所共忧也。夫兵久而变起,事烦而虑生。今外郡之地或几千里(7),列城数十,形束壤制(8),带胁诸侯(9),非宗室之利也。上观齐晋所以亡,公室卑削,六卿大盛也;下览秦之所以灭,刑严文刻,欲大无穷也。今郡守之权非特六卿之重也,地几千里非特闾巷之资也,甲兵器械非特棘矜之用也,以逢万世之变,则不可胜讳也(10)。
       (1)今徇南夷:《史记》作“今欲招南夷”。(2)薉:同“秽”、“”,指貉。州:指貂之地,在今朝鲜半岛。(3)龙城: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4)子民::谓养民如子。(5)挐(ná):连引。(6)矫:正曲使直。控:引也。(7)几(jī):将近;几乎。(8)形束壤制:言其土地形势足以束制其民(孟康说)。(9)带胁:包围、威胁之意。(10)不可胜讳:意谓必然灭亡。后以安为骑马令(1)。
       (1)骑马令:官名,属太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1)。少好学(1)。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遣)(2),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1)济南:郡名。治东平陵(在今山东章丘西北)。(2)受遣:谓由郡遣诣京师。
       从上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一角而五蹄(1)。时又得奇木,其枝旁出,辄复合于木上。上异此二物,博谋群臣(2)。军上对曰(3):
       (1)五蹄:每一足有五蹄。(2)博谋:广泛地征求意见。(3)上对曰:下文是《白麟奇木对》。
       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甫越窜屏葭苇(1),与鸟鱼群,正朔不及其俗。有司临境,而东瓯内附,闽王伏辜,南越赖救。北胡随畜荐居(2),禽兽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摄。大将军秉钺(3),单于奔幕(漠):票骑抗旌,昆邪右衽(4)。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5)。若罚不阿近,举不遗远,设官俟贤,县(悬)赏待功,能者进以保禄,罢(疲)者退而劳力(6),刑于宇内矣(7)。履众美而不足,坏圣明而不专。建三宫之文质(9),章厥职之所宜(10),封禅之君无闻焉(11)。
       (1)葭苇:芦苇。(2)荐居:谓逐水草而居。(3)大将军:卫青。(4)票骑抗旌,昆邪右衽:齐召南曰:“按此对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时也。昆邪来降,其事在二年秋。终军此时何以能预言邪?当指元朔六年卫青率六将军绝漠克获,而霍去病以票姚校尉立功封冠军侯耳!况去病至元狩三年(实为“二年”)始为票骑将军,在元年何以预言‘票骑’?疑‘票骑抗旌’二语,后人所改窜,班氏误承用也。”(转引自《汉书补注》)(5)洽:傅也。畅:达也。(6)疲者:谓不胜任者。劳力:谓务农。(7)刑:言成法。(8)不专:言自谦。(9)三宫:指明堂、辟雍、灵台。文质:谓文质得中。(10)章:明也。厥:其也,职:职责。(11)封禅之君无闻:谓前世封禅之君不闻如此之美。
       夫天命初定,万事草创(1),及臻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于无穷。故周至成王,然后制定,而休徵之应见(2)。陛下盛日月之光,垂圣思于勒成(3),专神明之敬,奉燔瘗于郊宫(4),献享之精交神,积和之气塞明(5);而异兽来获,宜矣。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6)今郊祀未见于神祇,而获兽以馈(7),此天之所以示飨,而上通之符合也。宜因昭时令日(8),改定告元(9),苴白茅于江淮(10),发嘉号于营丘(11),以应缉熙(12),使著事者有纪焉(13)。
       (1)天命初定,万事草创:指始受命之君。(2)休:美也。徵:证也。(3)勒成:封禅(李慈铭说)。谓刻石以彰成功(吴恂说)。(4)燔:祭天。瘗(yì):祭也。(5)积和之气:谓和气充塞天地间。塞明:此与“交神”为对,“言阴阳微显之交,皆以精气感孚,故致灵异”(王先谦说)。(6)白鱼入千王舟等句:董仲舒也有此说,见本书《董仲舒传》。(7)以债:谓充祭俎。(8)昭:明也。令:善也。(9)改定告元:改元年以告神祇。(10)苴白茅:以白茅包土。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11)嘉号:封禅。营丘:指泰山。泰山在齐分野,故曰“营丘”。(12)缉熙:指光明。 (13)著事者:谓史官。纪:记也。
       盖六退飞,逆也(1);白鱼登舟,顺也(2)。夫明暗之徵,上乱飞鸟(3),下动渊鱼,各以类推。今野兽并角(4),明同本也;众支(枝)内附,示无外也。若此之应,殆将有解编(辫)发(5),削左衽,袭冠带,要衣裳(6),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7)!
       (1)六退飞,逆也:谓六退飞,像诸侯叛逆,宋襄公霸道退(张晏说)。(2)白鱼登舟,顺也:谓武工伐殷而鱼入王舟,象征而必获,故曰“顺”(臣瓒说)。(3)乱:变也。(4)并:合也。兽皆两角,此兽独一,故云“并”。(5)辫发:结发为辫。(6)要衣裳:谓着中国之衣裳(颜师古说)。(7)拱而俟之:拱手而待之,言其即至。
       对奏,上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1)。后数月,越地及匈奴名王育率众来降者(2),时皆以军言为中(3)。
       (1)元狩:汉武帝年号(前122—前117)。(2)越地及匈奴名五有率众来降者:当时匈奴来降者为昆邪王,见本书《武帝纪》。越地来降者当是故归义越侯、严甲,见《武纪》与《南越传》。(3)中(zhòng):当也。
       元鼎中(1),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2),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3)。还,奏事,徙为太常丞(4)。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5)。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专)之可也(6)。汤以致其法(7),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8)’。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藏),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9),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诸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10),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11),受其盐铁。偃度四郡口数田地(12),率其用器食盐(13),不足以并给二郡邪?将势宜有余,而吏不能也?何以言之?偃矫制而鼓铸者,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14)。今鲁国之鼓(15),当先具其备(16),至秋乃能举火。此言与实反者。非(17)?僵已(以)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18),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19),此明圣所必加诛也。‘枉尺直寻’,孟子称其不可(20);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21),偃自予必死而为之邪(22)?将幸诛不加(23),欲以采名也?”偃穷诎,服罪当死。军奏“偃矫制颛(专)行,非奉使体,请下御史征偃即罪(24)。”奏可。上善其诘,有诏示御史大夫。
       (1)元鼎:汉武帝年号(前126一前111)。(2)矫:伪托。(3)胶东、鲁国:二诸侯王国。胶东国都于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鲁国都于鲁县(今山东曲阜)。(4)太常丞:官名。掌宗庙礼仪,属太常。(5)矫制大害,法至死:汉律;矫诏大害,腰斩。(6)《春秋》之义,大夫出疆等句:《公羊传》庄公十九年云:“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此为徐偃论据。(7)致法:谓以法处治。(8)“王者无外”:见《公羊传》隐公元年、桓公八年、成公十一年。(9)正二国废等句:谓即使废二国之盐铁,亦无关国家之利害。正:犹即。(10)北海:今渤海。(11)东海:今黄海。(12)度(duó):估计。(13)率:总也。(14)赡:足也。(15)鲁国:当作“二国”。即指胶东国、鲁国(吴恂说)。 (16)备:犹言调度(颜师古说)。(17)非:不是吗?杨树达以为,“‘非’字用于句末,与‘否’字用同。吴恂以为,“非”之下,“似脱一‘邪’字”,似是。邪、欤,互通。(18)惟:恩也。(19)干:求也。采:取也。(20)“枉尺直寻”,孟子称其不可:《孟子·滕文公下》云:陈代问于孟子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答,“且子过矣:枉已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寻(八尺为寻)长而尺短。陈代言以为所直者多,而所曲者少,则可为之。孟子以为苟有小曲,则害于大可,故不可。(21)就:成也。 (22)予:许也。(23)幸:希冀。(24)征:召也。即:就也。王先谦曰:“《郊礼志》载徐偃云: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事在元封元年。是偃即罪后,仍得赦免也。”
       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1)。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2),还当以合符(3)。”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悦)。
       (1)(rú,又读xū):古代作通行证用的帛,上写字,分成两半,过关时验合,以为凭信。(2)为复传:言为回传。(3)还当以合符:言返时当以合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1),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2)。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3),不足以亢一方之任(4),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1)横草:践踏野草,使之横倒。比喻极轻微之事。横草之功:谓微小之功。(2)启前行:开道路。(3)孤:弃也。外官:外任边郡之官。(4)亢:当也。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悦),赐南越大臣印缓,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镇)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余(2),故世谓之“终童”。
       (1)羁(jī)牵制。(2)军死:终军死于元狩元年(前122)。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1)。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2),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待诏金马门(3)。神爵、五凤之间(4),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5),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6),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7)。时汜乡侯何武为僮子(8),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9),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
       (1)蜀人:王褒《僮约》首称蜀人王子渊,文中则称资中男子王子渊。《华阳国志》卷十云褒资中人。可见王褒为蜀郡资中人。资中,县名。今四川资阳县。(2)九江:郡名。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被公:被姓。公,尊称。(3)刘向:本书卷三六有其传。张子侨、华龙:皆见于本书《萧望之传》,《艺文志》著录其赋。柳褒:无考。(4)神爵:汉宣帝年号(前61—前58)。五凤:汉宣帝年号(前57—前54)。(5)魏相:本书有其传。赵定:即《艺文志》乐家雅琴赵氏。龚德:《艺文志》乐家有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龚、龙,必有一误。(6)《中和》:言政治中和。《乐职》:言百官各得其职。《宣布》:言风化普及天下。(7)《鹿鸣》之声:即《鹿鸣》之乐。此乐自古流传至唐宋(沈钦韩、郭嵩焘等曾考之)。(8)何武:本书卷八六有其传。(9)召见:召见于宣室,见《何武传》。
       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1),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逸)材(才)(2)。上乃征褒。既至,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3):
       (1)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文选》卷五十一载王褒《四子讲德论序》云:“褒既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可见所谓“传”,即《四子讲德论》,是解释歌颂之义及作者之意的。(2)逸才:才智出众的人。(3)对曰:下文为《圣主得贤臣颂》。
       夫荷旃(毡)被毳者(1),难与道纯绵之丽密(2);羹藜含糗者(3),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4)。今臣辟(僻)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5),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6),不足以塞厚望(7),应明指(旨)。虽然,敢不略陈愚而抒情素(8)!
       (1)毳(cuì):鸟兽的细毛。(2)纯:丝也。(3)羹藜:藜藿之羹。糗(qiǔ):炒熟的米麦等干粮。(4)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此指牛、羊、豕等肉食。(5)蓬茨:以蓬盖的屋。(6)顾:犹反。(7)塞:弥补。(8)抒:抒发。情素:本心;真情实意。
       记曰:共(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1),在乎审己正统而已。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所任贤,则趋(趣)舍省而功施普(2):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故工人之用纯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3)。及至巧冶铸干将之朴(4),清水焠其锋(5),越砥敛其咢(锷)(6),水断蛟龙,陆犀革(7),忽若彗泛画涂(8)。如此,则使离娄督绳(9),公输削墨(10),虽崇台五增(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11),工用相得也(12)。庸人之御驽马,亦伤吻蔽策而不进于行(13),匈(胸)喘肤汗,人极马倦。及至驾啮膝(14),骖乘旦(15),王良执靶(16),韩哀附舆(17),纵驰骋骛,忽如景靡(18),过都越国,蹶如历块(19);追奔电,逐遗物(20),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何其辽哉(21)?人马相得也。故服绤之凉者(22),不苦盛暑之郁燠(23);袭貂狐之暖者,不优至寒之凄怆(24)。何则?有其具者易其备。贤人君子,亦圣王之所以易海内也。是以呕喻受之(25),开宽裕之路,以延天下英俊也。夫竭知(智)附贤者,必建仁策;索仁求士者,必树伯(霸)迹。昔周公躬吐捉之劳,故有圉空之隆(26);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27)。由此观之,君人者勤求贤而逸于得人(28)。
       (1)《春秋》法五始之要:《春秋》称“元年春正正月”。“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是为“五始”。(2)趣舍省:言不烦改变。(3)矻矻(kū kū):勤备不懈貌。(4)干将:古代宝剑名。(5)焠(cuì):铸造刀剑时,将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刚。(6)越:砥础于南昌,故曰“越”。(7)(tuán):割;截断。(8)替:帚也。泛:污也。帚泛:以帝扫秽。涂:泥也。画涂:以刀划泥。言甚为容易。(9)离娄:传说是黄帝时明目之人。督:察视。(10)公输:即公输班,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姓公输,名般,春秋时鲁人。又称鲁班。(11)涵:乱也。(12)工用相得:谓人才使用得当。(13)吻:口角。策:马鞭。(14)驾啮膝:言良马低头口至于漆。(15)乘旦:当作“乘驵”。王念孙曰:“今案:‘乘旦’当为‘乘且’字之误也。‘且’与‘驵’同。驵者,骏马之名。”(16)王良:春秋时晋之善御马者。靶:谓辔。(17)韩哀:传说是古代精巧的工匠。(18)景靡:如光景之流逝。(19)历块:言疾如越过一块土地。(20)遗风:疾风。遗:读曰“隧”。隧风:疾风(王念孙说)。(21)辽:谓所行之远。(22)(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23)郁:热气。燠:温也。(24)凄怆:寒冷。(25)呕(xū)喻:和悦貌。(26)周公躬吐捉之劳二句:传说周公一饭三吐食,一沐三握发,以宾贤士,故能成太平之化,刑措不用,囹圄空虚。(27)齐桓设庭燎之礼二句:传说有人以九九计数之书求见齐桓公,桓公拒之。求见者曰:“九九小术,而君不纳之,况大于九九者乎?”于是桓化设庭燎之礼而见之。过了不久,朋自远方而来,齐桓公遂以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28)逸:安闲。
       人臣亦然。昔贤者之未遭遇也,图事揆策则君不用其谋,陈见悃诚则上不然其信,进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于鼎俎(1),太公困于鼓刀(2),百里自鬻(3),宁子饭牛(4),离此患也(5)。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谏净即见听,进退得关其忠(6),任职得行其术,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7),离疏(蔬)释而享膏粱(8),剖符锡壤而光祖考(9),传之子孙,以资说士(10)。故世必有圣知(智)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故虎啸而风冽(11),龙兴而致云,蟋蟀俟秋吟,蜉蝤出以阴(12)。《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13)。”《诗》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国(14)。”故世平主圣,俊艾(乂)将自至,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15),明明在朝(16),穆穆列布,(17)聚精会神,相得益章(18)。虽伯牙操递钟(19),逢门子弯乌号,(20)犹未足以喻其意也。
       (1)勤于鼎俎:谓负鼎俎以干汤王。(2)太公:姜太公。困于鼓刀:谓屠牛于朝歌。(3)百里: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被晋俘作为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出逃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牡黑羊皮赎回,用为大夫称五羖大夫。(4)宁子:宁戚。春秋时齐大夫。曾饲养牛,为齐桓公赏识,用为大夫。(5)离:遭也。(6)关:通也。(7)奥谍(yūxiè):污浊。(8)离蔬:离此蔬食。释(juē)放下草鞋。(9)赐壤:言分封土地。(10)以资说士:言为谈说之士提供材料。(11)冽(liè):寒冷。(12)蜉蝤:虫名。活动于阴暗处,生存期极短。(13)“飞龙在天”二句:见《易·乾卦》。谓王者在位,任用贤才。(14)“思皇多士”二句:见《诗经·大雅·文王》。谓称美众多贤士,生于此王国。(15)吕望:《文选》在“吕望”之下有“之臣”二字。(16)明明:谓明智聪察。(17)穆穆:仪容美好,容止端庄。(18)相得益章:相互配合,作用益显。(19)递钟:当作“号钟”(王念孙说)。古琴名。(20)逢门子:即逢蒙,古代善射者。乌号:弓名。
       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干载一合,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过顺风,沛乎如巨鱼纵大壑。其得意若此,则胡禁不止,易令不行(1)?化溢四表,横被无穷,遐夷贡献,万祥毕溱(臻)。是以圣王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单(殚)顷(倾)耳而听已聪(2);恩从祥风翱,德与和气游,太平之责塞(3),优游之望得;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休徵自至,寿考无疆,雍容垂拱,永永万年,何必偃卬(仰)诎信(屈伸)若彭祖(4),响嘘呼吸如侨、松(5),眇(渺)然绝俗离世哉(6)!《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7),盖信乎其以宁也!
       (1)胡、曷:皆何;什么。(2)殚:极尽。(3)塞:满也。(4)彭祖:传说是古代寿命长达七百岁之人。(5)呴嘘:开口出气。侨、松:王侨、赤松子,传说皆仙人。(6)渺然:高远貌。(7)“济济多士”二句:见《诗经·大雅·文王》。谓文王任用众多贤士,故国家得以安宁。是时,上颇好神仙,故褒对及之。
       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1),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2)!’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辟(譬)如女工有绮縠(3),音乐有郑卫(4),今世俗犹皆以此虞(娱)说(悦)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讽)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顷之,擢褒为谏大夫。
       (1)放猎:当作“游猎”(王念孙说)。(2)“不有博弈者乎”二句:见《论语·阳货》孔子语。博:棋局。弈:下棋。已:不动作之意。(3)绮(qǐ):素地织纹起花的丝织物。縠(hú):绉纱。(4)郑、卫:指春秋战国郑、卫二国的俗乐。
       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1)。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娱)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萧颂》(2),今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1)太子体不安之事,见《元后传》。(2)《甘泉》:即《甘泉宫颂》。见《艺文类聚》六十二引。《洞萧颂》:《文选》十七及《艺文类聚》四十四皆载。
       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1),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悯)借之。
       (1)金马碧鸡之宝:王褒曾作《碧鸡颂》,《后汉书·西南夷传》注引及之。
       贾捐之字君房,贾谊之曾孙也(1)。元帝初即位,上疏言得失,召待诏金马门。
       (1)贾谊之曾孙:陈直云:“《唐书·宰相世系表》贾氏云:‘贾谊子璠,璠二子嘉、恽。’贾嘉已见《贾谊传》,本文称捐之为贾谊之曾孙,不言为贾嘉之子,当为贾恽之子无疑。”
       初,武帝征南越,元封元年立儋耳、珠厓郡(1),皆在南方海中洲居(2),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其民暴恶,自以阻绝,数犯吏禁,吏亦酷之,率数年一反,杀吏,汉辄发兵击定之。自初为郡至昭帝始元元年(3),二十余年间,凡六反叛,至其五年(4),罢儋耳郡并属珠厓。至宣帝神爵三年(5),珠厓三县复反,反后七年,甘露元年(6),九县反,辄发兵击定之。元帝初元元年(7),珠厓又反,发兵击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使侍中驸马都尉乐昌侯王商诘问捐之曰:“珠厓内属为郡久矣,今背畔(叛)逆节,而云不当击,长蛮夷之乱,亏先帝功德,经义何以处之(8)?”捐之对曰(9)。
       (1)元封元年:前110年。按《武帝纪》,儋耳、珠厓二郡立于元鼎六年(前111)。 (2)南方海中洲:今海南岛,(3)始元元年:前86年。(4)其五年:指始元五年(前82)。(5)神爵三年:前59年。(6)甘露元年:前53年。(7)初元元年:前48年。(8)经义何以处之:意谓当《六经》之义哪一条。(9)对曰:下文是《弃珠崖议》。
       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1),无忌讳之患,敢昧死竭卷卷(拳拳)(2)。
       (1)危言:直言。(2)拳拳:牢握不舍之意,引申为恳切。
       臣闻尧舜,圣之盛也,禹入圣域而不优,故孔子称尧曰“大哉”(1),《韶》曰“尽善”(2),禹曰“无间”(3)。以三圣之德,地方不过数千里,西被流沙,东渐于海,朔南暨声教(4),迄于四海(5),欲与声教则治之,不欲与者不强治也。故君臣歌德(6),含气之物各得其宜。武丁、成王(7),殷、周之大仁也,然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氏、羌,南不过蛮荆(8),北不过朔方。是以颂声并作,视听之类咸乐其生,越裳氏重九译而献(9),此非兵革之所能致。及其衰也,南征不还(10),齐桓救其难(11)。孔子定其文(12)。以至乎秦,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然地南不过闽越,北不过太原,而天下溃畔(叛),祸卒在于二世之未(13),《长城之歌》至今未绝(14)。
       (1)孔子称尧曰“大哉”:《论语·泰伯》载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2)《韶》曰“尽善”:《论语·八佾》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韶》:舜时之乐曲名。(3)禹曰“无间”:《论语·泰伯》云:“子曰:‘禹,吾无间然矣。……’”无间:没有批评之意。(4)朔:北方。暨:及也。(5)迄:至也。(6)君臣歌德:王先谦曰:“帝庸作歌,皋陶载展。此所谓‘君臣歌德’。”按“帝庸作歌”云云,见《尚书·益稷》。(7)武丁:殷高宗。(8)蛮荆:玉念孙以为,当作“荆蛮”。(9)越裳氏:即南越。重九译:谓远方使者来,因九译言语乃通。(10)南征不还:指周昭王南征不复。(11)齐桓救其难:齐桓公伐楚以尊周(王先谦说)。(12)孔子定其文:孔子作《春秋》,夷狄之国虽大,自称王者,皆贬为“子”。(13)卒:终也。(14)《长城之歌》:沈钦韩曰:“《河水注》引扬泉《物理论》曰:‘秦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列骸相支柱。”
       赖圣汉初兴,为百姓请命,平定天下。至孝文皇帝,闵(悯)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1)。时有献千里马者,诏曰:“鸾旗在前(2),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之马,独先安之(3)?”于是还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4)。”当此之时,逸游之乐绝,奇丽之赂塞,郑卫之倡微矣。夫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净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谥为孝文,庙称太宗。至孝武皇帝元狩六年(5),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6),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7)。乃探平城之事,录冒顿以来数为边害,籍兵厉马,因富民以攘服之(8)。西连诸国至于安息,东过碣石以玄菟、乐浪为郡,北却匈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以为八郡(9),则天下断狱万数,民赋数百,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犹不能足。当此之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淮南王盗写虎符(10),阴聘名士,关东公孙勇等诈为使者(11),是皆廓地太大(12),征伐不休之故也。
       (1)民赋四十二句:如淳曰:“常赋岁百二十,岁一事。时天下民多,故出赋四十,三岁而一事。”按:不仅因民多,而是因偃武行文。(2)鸾旗:鸾旗车,汉帝车之前驱。(3)安之:言何去。(4)求:宋祁曰,浙本无“求”字。(5)元狩六年:前117年。此时汉已经多次征伐匈奴,人力物力损失很大,以至府库空虚,岂有“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之事?故刘奉世疑曰:“或者误以‘建元’为‘元狩’欤?”(6)红:颜师古曰,“粟久腐坏则色红赤色也。”杨树达以为,”红,假为‘’。,陈臭米。”两说皆可。(7)贯:串线的绳索。校:谓数计。(8)因富民:意谓取资于富民,以供军事费用。(9)八郡:当作“九郡”。即:儋耳、珠厓、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等九郡,参考《南越考》。(10)盗写:私摹仿(陈直说)。(11)公孙勇等诈为使者:陈直云:“公孙勇作为使者,在武帝征和三年,见本书《功臣表》及《田广明传》,与淮南王安时代不接,恐为捐之之误记。”(12)廓:扩张。
       今天下独有关东,关东大者独有齐楚,民众久困,连年流离,离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1)。人情莫亲父母,莫乐夫妇,至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此社稷之忧也。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2),欲驱士众挤之大海之中(3),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饥馑,保全元元也。《诗》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4)”,言圣人起则后服,中国衰则先畔(叛),动为国家难,自古而患之久矣,何况乃复其南方万里之蛮乎!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5),相习以鼻饮,与禽兽无异,本不足郡县置也。颛颛独居一海之中(6),雾露气湿,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人未见虏,战士自死。又非独珠厓有珠犀玳瑁也,弃之不足惜,不击不损威。其民譬犹鱼鳖,何足贪也!
       (1)枕席:同“枕藉”。纵横相枕而卧。(2)悁悁(yuānyuān):忿怒貌。(3)挤:排挤。(4)“蠢尔蛮荆”二句:见《诗经·小雅·采邑》。蠢:虫蠕动貌。大邦:指周国。此诗指责楚与周为敌。(5)骆越:古部族名。百越之一。(6)颛颛:同“专专”,蠢蒙无知貌。
       臣窃以往者羌军言之(1),暴师曾未一年,兵出不逾千里,费四十余万万,大司农钱尽,乃以少府禁钱续之(2)。夫一隅为不善,费尚如此,况于劳师远攻,亡士毋功乎!求之往古则不合,施之当今又不便。臣愚以为非冠带之国(3),《禹贡》所及(4),《春秋》所治(5),皆可且无以为(6)。愿遂弃珠厓,专用恤关东为忧。
       (1)往者羌军:指宣帝神爵元年羌反之事。(2)少府禁钱:少府为皇帝的私府。少府钱专供皇帝用,故曰“禁钱”。(3)冠带:本指服制,引申为文明。(4)所及:谓所言及的地区。(5)所治:谓所记述的范围。(6)无以:谓无用。为:语助词。
       对奏,上以问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1);丞相于定国以为(2):“前日兴兵击之连年,护军都尉、校尉及丞凡十一人,还者二人,卒士及转输死者万人以上,费用三万万余,尚未能尽降。今关东困乏,民难摇动,捐之议是。”上乃从之。遂下诏曰:“珠厓虏杀吏民,背畔(叛)为逆,今廷议者或言可击,或言可守,或欲弃之,其指(旨)各殊。朕日夜惟思议者之言,羞威不行,则欲诛之;孤疑辟(避)难,则守屯田;通于时变,则忧万民。夫万民之饥饿,与远蛮之不讨,危孰大焉?且宗庙之祭,凶年不备,况乎辟(避)不嫌之辱哉(3)!今关东大困,仓库空虚,无以相赡,又以动兵,非特劳民,凶年随之。其罢珠厓郡。民有慕义欲内属,便处之(4);不欲,勿强。”珠厓由是罢(5)。
       (1)陈万年: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2)于定国:本书卷七十一有其传。(3)不嫌:不足羞之意。(4)便处之:谓择便而安置之。(5)珠厓由是罢:珠厓郡罢于元帝初元三年(前46)。
       捐之数召见,言多纳用。时中书令石显用事(1),捐之数短显(2),以故不得官,后稀复见。而长安令杨兴新以材能得幸,与捐之相善。捐之欲得召见,谓兴曰:“京兆尹缺,使我得见,言君兰(3),京兆尹可立得。”兴曰:“县官尝言兴愈薛大夫(4),我易助也。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5),使君房为尚书令,胜五鹿充宗远甚(6)。”捐之曰:“令我得代充宗,君兰为京兆,京兆,郡国首,尚书百官本,天下真大治,士则不隔矣。捐之前言平恩侯可为将军(7),期思侯并可为诸曹(8),皆如言;又荐谒者满宣,立为冀州刺史;言中谒者不宜受事,宦者不宜入宗庙,立止(9)。相荐之信,不当如是乎!”兴曰:“我复见,言君房也。”捐之复短石显。兴曰:“显鼎贵(10),上信用之。今欲进,弟(第)从我计(11),且与合意,即得入矣。”
       (1)石显:本书《佞幸传》有其传。(2)短显:揭显之短。(3)君兰:杨兴之字。(4)县官:指皇帝。薛大夫:御史大夫薛广德。(5)妙天下:言天下最妙。(6)五腰充宗:姓五鹿,名充宗。时为尚书令。(7)平恩侯:许嘉。(8)期思侯并:期思侯,名并。为贲赫之后。(9)立止:王先谦曰:“成帝建始四年始置中书宦官,元帝之世任宏恭,石显典机要,未尝止中谒者不受事也;或是止宦者不入宗庙言,二事而从其一。抑或诏皆从之,而未行邪?”(10)鼎贵:方当贵显。(11)弟(第):但也。
       捐之即与兴共为荐显奏,曰:“窃见石显本山东名族,有礼义之家也。持正(政)六年,未尝有过,明习于事,敏而疾见(1),出公门,入私门(2)。宜赐爵关内侯,引其兄弟以为诸曹。”又共为荐兴奏,曰:“窃见长安令兴,幸得以知名数召见。兴事父母有曾氏之孝(3),事师有颜闵之材(4),荣名闻于四方。明诏举茂材,列侯以为首。为长安令,吏民敬乡(向),道路皆称能。观其下笔属文,则董仲舒(5);进谈动辞,则东方生(6);置之争(诤)臣,则汲直(7);用之介胄,则冠军侯(8);施之治民,则赵广汉(9);抱公绝私,则尹翁归(10)。兴兼此六人而有之,守道坚固,执义不回(11),临大节而不可夺,国之良臣也,可试守京兆尹。”
       (1)疾见:谓出主意来得快。(2)出公门,入私门:谓出了公庭,即归其家,不妄交游。(3)曾氏:曾参。古代著名的孝子。(4)颜、闵:颜回、闵子骞。孔子的得意弟子。(5)董仲舒:本书有其传。(6)东方生:东方朔,本书有其传。(7)汲直:汲黯、直不疑。(8)冠军侯:霍去病。(9)赵广汉: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10)尹翁归: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11)回:枉也。
       石显闻知,白之上。乃下兴、捐之狱,令皇后父阳平侯禁与显共杂治(1),奏“兴、捐之怀诈伪,以上语相风(讽),更相荐誉,欲得大位,漏泄省中语(2),罔上不道(3)。《书》曰‘谗说殄行,震惊朕师。’(4)《王制》‘顺非而泽,不听而诛(5)。’请论如法。”
       (1)阳平侯禁:王凤之父。(2)省中:宫禁之内。(3)罔上:欺骗皇帝。(4)《书》曰等句:引文见《尚书·虞书·舜典》。殄(tiǎn):行:谓灭绝正道。师:众也。(5)《王制》“顺非而泽”等句:《礼记·王制》云:“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传文“不听而诛”,即指《王制》所云四诛之不听。
       捐之竟坐弃市。兴减死罪一等,髠钳为城旦(1)。成帝时,至部刺史。
       (1)捐之、兴等被处治事:《通鉴》列此事于永光元年,盖薛广德为御史大夫之岁(王先谦说)。
       赞曰:《诗》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1)”,久矣其为诸夏患也。汉兴,征伐胡越,于是为盛。究观淮南、捐之、主父、严安之义,深切著明,故备论其语。世称公孙弘排主父,张汤陷严助,石显谮捐之,察其行迹,主父求欲鼎亨(烹)而得族,严、贾出入禁门招权利,死皆其所也。亦何排陷之恨哉(2)!
       (1)“戎狄是膺”等句:见《诗经·鲁颂·閟宫》。膺(yīng):抵挡。荆:即楚。舒:春秋时国名,为徐所灭。故地在今安徽舒城县。(2)察其行迹等句:意谓主父偃、严助、贾捐之等之死,咎由自取。

本书目录

汉书新注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 惠帝纪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 高后纪第三
汉书新注卷四 文帝纪第四
汉书新注卷五 景帝纪第五
汉书新注卷六 武帝纪第六
汉书新注卷七 昭帝纪第七
汉书新注卷八 宣帝纪第八
汉书新注卷九 元帝纪第九
汉书新注卷十 成帝纪第十
汉书新注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汉书新注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汉书新注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汉书新注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新注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汉书新注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新注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汉书新注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1)
汉书新注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汉书新注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九 沟血志第九
汉书新注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汉书新注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汉书新注卷三十二 张耳陈余传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汉书新注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汉书新注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汉书新注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汉书新注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汉书新注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汉书新注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汉书新注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汉书新注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汉书新注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汉书新注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汉书新注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汉书新注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汉书新注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汉书新注卷四十九 爱盎晁错传第十九
汉书新注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汉书新注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汉书新注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汉书新注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汉书新注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汉书新注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汉书新注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汉书新注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汉书新注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汉书新注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新注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汉书新注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汉书新注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汉书新注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汉书新注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汉书新注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汉书新注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汉书新注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汉书新注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汉书新注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汉书新注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汉书新注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汉书新注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汉书新注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汉书新注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汉书新注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汉书新注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汉书新注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汉书新注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汉书新注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汉书新注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汉书新注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汉书新注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书新注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汉书新注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汉书新注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汉书新注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汉书新注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上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中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汉书新书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汉书新注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
汉书新注卷一百下 叙传第七十下
班彪列传下 子固
汉书叙例
前汉补注序例
《汉书》主要人名检索
附录三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