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汉书新注
汉书新注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汉书新注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说明】本传叙述窦婴、田蚡、灌夫,韩安国等人的复杂关系及其事迹。窦婴,是文帝窦后之侄,为大将军平吴楚之乱,因功封为魏其侯。田蚡,是景帝王后之同母异父弟,只因裙带关系,封为武安侯。灌夫,在平吴楚之乱中以勇猛作战而闻名,武帝时为太仆,坐法失官,家居长安,与失势时的窦婴同病柜怜、互为倚重。韩安国,官至御吏大夫,好荐士,以德报怨;但欠廉洁清正,因贿赂田蚡而得以升官。窦婴与田蚡,在朝廷权力之争中,逐步发生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两宫太后的干预,朝廷官僚的参与,皇帝的过问,宾客的凑趣,更使矛盾复杂而激化。田蚡仗势,咄咄逼人;窦婴失势,恼羞成怒;灌夫仗义、誓与窦婴共存亡,结果两败俱伤,都不得好死。韩安国当和事佬,滑了过去。这一矛盾,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黑暗和腐败。《史记》以窦、田为一传,附以灌夫;韩安国单独立传,因其参与窦田矛盾事并不突出。《汉书》合为一传,补充了韩安国与王恢辩论汉匈和战问题,主题分散,似乎不大协调。司马迁厌恶田蚡,同情窦婴,对韩安国平分是非,借此感叹世态炎凉,入木三分。班固所论,识见与感情都略为逊色。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1)。父世观津人也(2)。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3),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4)。
       (1)孝文皇后:指窦太后。从兄子:侄。(2)世:世代。观津:县名。在今河北武邑县东。(3)吴相:吴王国之相。(4)詹事:官名。掌皇后与太子宫中事务。
       帝弟梁孝王(1),母窦太后爱之。孝王朝,因燕(宴)昆弟饮(2)。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3)。”太后欢。婴引厄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4),因病兔(5)。太后除婴门籍(6),不得朝请(7)。
       (1)梁孝王:刘武,景帝刘启之弟。(2)因宴昆弟饮:因安闲兄弟宴饮。不拘君臣礼节的聚会欢饮。(3)千秋万岁:旧时君主死的讳。(4)薄其官:嫌其官小。(5)因病免:托病辞免。(6)门籍:出入宫门的证件。(7)朝请:指诸侯以时入宫朝见天子,春曰朝,秋曰请。
       孝景三年(1),吴楚反(2),上察宗室诸窦无如婴贤(3),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4)?”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爱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底下(5),军吏过,辄令财(裁)取为用(6),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7),监齐赵兵(8)。七国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9),列侯莫敢与亢(抗)礼。
       (1)孝景三年:前154年。(2)吴楚反:吴楚七国之乱。(3)宗室:皇帝的同姓。诸窦:指窦姓等外戚。(4)王孙:窦婴字。(5)廊庑:泛指殿堂周屋。(6)裁取:酌情取去。(7)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8)监齐、赵兵:言监督讨伐齐、赵两王国的军队。(9)条侯:周亚夫。本书有其传。
       四年,立栗太子(1),以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争弗能得,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2),诸窦宾客辩士说(3),莫能来(4)。梁人高遂乃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争不能拔(5),又不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6),祗加怼自明(7),扬主之过。有如两宫奭(螫)将军(8),则妻子无类矣(9)。”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1)栗太子:刘荣,景帝长子,栗姬所生。立太子后三年被废。(2)屏(bǐng)居:退职闲居。蓝田:县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3)说:谓劝说窦婴。(4)莫能来:谓都不能把他劝说而来朝。(5)拔:得也;成功之意。(6)拥:抱也。闲处:犹言私处。(7)祗:当作“祗”。祗,恰巧。怼:怨怼。(8)两宫:指太后与皇帝。螫(shì):毒虫刺人,借以喻毒害。(9)无类:没有遗类,指被族诛。
       桃侯免相(1),窦太后数言魏其。景帝曰:“太后岂以臣有爱相魏其者(2)?魏其沾沾自喜耳(3),多易(4),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5)。
       (1)桃侯:刘舍。(2)爱:犹惜。(3)沾沾自喜:得意自满貌。(4)多易:多轻率从事。(5)卫绾:其性醇谨敦厚,与窦婴之性相反。
       田蚡,孝景王皇后同母弟也,生长陵(1)。窦婴为大将军,方盛,蚡为诸曹郎(2),未贵,往来侍酒婴所,跪起如子姓(3)。及孝景晚节(4),蚡益贵幸,为中大夫。辩有口(5),学《盘盂》诸书(6),王皇后贤之。
       (1)长陵:县名。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2)诸曹郎:齐召南疑“曹”字讹。诸郎:郎中令属下的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类郎官。(3)子姓:子孙。(4)晚节:晚年。(5)辩有口:能说会道。(6)《盘盂》诸书:盘盂等器物上的铭文。
       孝景崩,武帝初即位,蚡以舅封为武安侯(1),弟胜为周阳侯。
       (1)舅:这里是指武帝之舅。
       蚡新用事,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诸将相(1)。上所填(镇)抚,多蚡宾客计策。会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藉福说蚡曰(2):“魏其侯贵久矣,素天下士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即上以将军为相,必让魏其。魏其为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相尊等耳(3),有让贤名。”蚡乃微言太后风(讽)上(4),于是乃以婴为丞相,蚡为太尉。藉福贺婴,因吊曰(5):“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6);不能,今以毁去矣。”婴不听。
       (1)倾:谓超过。(2)藉福:《史记》作“籍福”。汉有藉、籍二姓,不知孰是。(3)尊等:言地位相同。(4)微言:宛转的言词。讽上:向皇上暗示。(5)因吊:谓有意警告。(6)幸久:言庶几可久。
       婴、蚡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1),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2),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3),以礼为服制(4),以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5),除其属藉(籍)(6)。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7)。太后好黄老言,而婴、蚡、赵缩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8),是以窦太后滋不说(悦)(9)。二年(10),御史大夫赵绾请毋奏事东宫(11)。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12)!”乃罢逐赵绾、王臧,而免丞相婴、太尉蚡,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婴、蚡以侯家居。
       (1)推毂:推车。这里指推荐。(2)鲁申公:申公,名培,鲁人,西汉大儒。(3)除关:废除检查诸侯出入的关禁制度。(4)以礼为服制:以礼定被服之制,以限制时俗奢靡之风。(5)谪:检举揭发。(6)除其属籍:谓从宗族簿上除去其名,即取消其贵族身份。(7)毁日至窦太后:谓日至窦太后前毁之。(8)道家言:即黄老言。(9)滋:益也。(10)二年:建元二年(前139)。(11)请毋奏事东宫:请求武帝不要让窦太后裁断政事。东宫:指窦太后。(12)新垣平:其事见本书《文帝纪》与《郊祀志》。
       蚡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1),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蚡。蚡日益横(2)。六年(3),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上以蚡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蚡(4)。
       (1)效:谓生效,即被采用。(2)日益横:一天比一天骄横。(3)六年:建元六年(前135)。(4)士郡诸侯:仕于郡国的士大夫。
       蚡为人貌侵(寝)(1),生贵甚(2)。又以为诸侯王多长(3),上初即位,富于春秋(4),蚡以肺附为相(5),非痛折(6)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7),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8)。上乃曰:“君除吏尽未(9)?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10),上怒曰:“遂取武库(11)!”是后乃退(12)。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北乡(向)(13),自坐东乡(向)(14),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15)。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16),田园极膏腴,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17);后房妇女以百数。诸奏珍物狗马玩好(18),不可胜数。
       (1)貌侵:容貌短小丑陋。侵,同“寝”。(2)生贵甚:言出生很高贵。(3)长:言长年,即年龄大。(4)富于春秋:犹言年岁方长,即年纪尚轻。(5)肺附:《史记》作“肺腑”,犹言心腹。比喻近亲。(6)痛:犹甚。(7)移日:日影移动,言时间长久。(8)权移主上:谓侵夺了君主的权力。(9)除吏:任命官吏。尽未:完了没有。(10)考工地:考工官署之地。益宅:扩大私宅。(11)“遂取武库”:陈直云:考工署所造兵器,既成传入武库,故武帝有此语。(12)退:收敛之意。(13)盖侯:王信,田蚡的同母异父兄。北向:此坐向为次。(14)东向:当时一般宴会之坐,以东向为尊。(15)私桡(náo):谓私下降低身份。(16)甲诸第:谓胜过一切府第。(17)曲旃:帛制的曲柄长幡。(18)奏:进也。
       而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诸公稍自引而怠骜(傲),唯灌夫独否。故婴墨墨(默默)不得意(1),而厚遇夫也。
       (1)默默:不得意貌。
       灌夫字仲孺,颍阴人也(1)。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2),得幸,因进之(3),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4)。吴楚反时,颍阴侯灌婴为将军(5),属太尉,请孟为校尉(6)。夫以千人与父俱(7)。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8),遂死吴军中。汉法,父子俱,有死事(9),得与丧归。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10)。”于是夫被(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数十人(11)。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还走汉壁,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12),适有万金良药(13),故得无死。创少瘳(14),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曲折(15),请复往。”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吴军破,夫以此名闻天下。
       (1)颍阴:县名。在今河南许昌。(2)舍人:门客。(3)进:荐也。进之:言灌婴推荐张孟。(4)蒙:冒也。(5)灌婴:当作“灌何”。灌何,灌婴之子,袭父爵为颖阴侯。(6)校尉:武职。位次干将军。(7)千人:将军、校尉以下部曲之千人。(8)陷坚:冲击敌方坚阵。(9)俱:谓俱从军。(10)若:或者。(11)所善:言素与己友善。(12)大创:大的伤口。(13)万金良药:价值万金的良药。(14)创少瘳(chōu):创伤稍稍好些。(15)曲折:犹言委曲。
       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1)。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2)。
       (1)郎中将:官名。秩比千石。(2)代相:代王国之相。
       武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郊(交)(1),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入为太仆(2)。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3),夫醉,搏甫(4)。甫,窦太后昆弟。上恐太后诛夫,徒夫为燕相(5)。数岁,坐法免,家居长安。
       (1)淮阳:郡名。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交:谓四交辐凑,交通要地之意。(2)太仆:官名。掌管皇帝的车马。(3)轻重不得:言礼数上轻重不得其平。(4)搏:以手击之。(5)燕相:燕王国之相。
       夫为人刚直,使酒(1),不好面谀。贵戚诸势在己之右(2),欲必陵之(3);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钧(均)(4)。稠人广众,荐宠下辈(5)。士亦以此多之(6)。
       (1)使酒:俗谓耍酒疯。(2)右:尊也。当时以右为尊,以左为卑。(3)陵:欺侮。(4)与均:平等相待。(5)下辈:小辈,晚辈。(6)多:犹重。
       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1)。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波(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2),横颍川(3)。颍川儿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1)已然诺:履行诺言。(2)为权利:争权夺利。(3)横:谓横行。颍川:郡名。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夫家居,卿相侍中宾客益衰。及窦婴失势,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1)。夫亦得婴通列侯宗室为名高(2)。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之晚。
       (1)引绳排根:犹言打击。生平慕之后弃者:平素趋附自己后又叛离而去的人。(2)为名高:为了抬高身价。
       夫尝有服(1),过丞相蚡。蚡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2),会仲孺有服(3)。”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贶)魏其侯(4),夫安敢以服为解(5)!请语魏其具(6),将军旦日早临(7)。”蚡许诺。夫以语婴。婴与夫人益市牛酒(8),夜洒扫张具至旦(9)。平明(10),令门下候司(伺)。至日中,蚡不来。婴谓夫曰:“丞相岂忘之哉?”夫不择(11),曰:“夫以服请,不宜(12)。”乃驾,自往迎蚡。蚡特前戏许夫,殊无意往。夫至门,蚡尚卧也。于是夫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至今未敢尝食。”蚡悟,谢曰:“吾醉,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往又徐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蚡(13),蚡不起。夫徒坐(14),语侵之(15)。婴乃扶夫去,谢蚡。蚡卒饮至夜,极欢而去。
       (1)服:谓丧服。(2)过:谓过门拜访。(3)仲孺:灌夫字。(4)临贩:犹言光顾。(5)解:推脱。(6)具:谓备办酒食。(7)旦曰:明日。(8)益:多也。(9)张具:张设酒肴食器。旦:“旦日”之省文。(10)平明:天刚亮之时。 (11)怿:悦也。 (12)不真:谓不当忘。 (13)起舞属蚡:起舞毕,邀请田蚡接续之。(14)徙坐:谓移就其坐。(15)语侵:语带讽刺。
       后蚡使藉福请婴城南田(1),婴大望曰(2):“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相夺乎!”不许。夫闻,怒骂福。福恶两人有隙(3);乃谩好谢蚡曰(4):“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已而蚡闻婴、夫实怒不予,亦怒曰:“魏其子尝杀人,蚡活之。蚡事魏其无所不可,爱数顷田!且灌夫何与(预)也(5)?吾不敢复求田。”由此大怒。
       (1)请:索取。(2)大望:非常怨愤。(3)恶(wù):不愿意之意。(4)谩:犹诡,诈为好言。(5)何预:何为干预。
       元光四年春(1),蚡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案之(2)。上曰:“此丞相事,何请?”夫亦持蚡阴事,为奸利,受淮南王金与语言。宾客居间(3),遂已,俱解。
       (1)元光四年:当是“元光三年”,因田蚡死于元光四年春。(2)案:查办。(3)居间:从中调解。
       夏,蚡取(娶)燕王女为夫人(1),太后诏召列侯宗室皆往贺。婴过夫,欲与俱。夫谢曰:“夫数以酒失过丞相(2),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隙。”婴曰:“事已解。”强与俱。酒酣,蚡起为寿(3),坐皆避席伏(4)。已婴为寿,独故人避席,余半膝席(5)。夫行酒,至蚡,蚡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毕之(6)!”时蚡不肯。行酒次至临汝侯灌贤,贤方与程不识耳语(7),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贤曰:“平生毁程不识不直(值)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曹儿呫嗫耳语(8)!”蚡谓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9),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10)?”夫曰:“今日斩头穴匈(胸)(11),何知程、李!”坐乃起更衣(12),稍稍去。婴去,麾(挥)夫出(13),蚡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也。”乃令骑留夫(14),夫不得出。藉福起为谢,案(按)夫项令谢(15)。夫愈怒,不肯顺。蚡乃戏(麾)骑缚夫置传舍(16),召长史曰(17):“今日召宗室,有诏。”劾灌夫骂坐不敬(18),系居室(19)。遂其前事(20),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皆得弃市罪。婴愧,为资使宾客请(21),莫能解。蚡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夫系,遂不得告言蚡阴事。
       (1)燕王:指燕康王刘嘉。(2)以酒失过丞相:言因酒有失,得罪了丞相。(3)为寿:敬酒。(4)避席:降席(离席)。伏:拜伏于地。(5)半膝席:仅起一足,以示避席,另一足仍跪在席上。膝席:长跪于席。(6)毕之:干杯。这是强行劝酒。(7)耳语:附耳小语。(8)女曹儿:当作“女儿曹”,言儿女辈。呫嗫(chìzhè):犹叽叽咕咕。(9)东西宫卫尉:当时李广为东宫(长乐宫)卫尉,积不识为西宫(未央宫)卫尉。(10)地:谓留余地。这里是留面子之意。(11)穴胸:刺胸。(12)坐:谓坐上之人。更衣:上厕所的代称。 (13)麾:同“挥”,指挥。麾夫出:指挥灌夫退出。原文“麾夫,夫出”,重一“夫”字,当删。(14)骑:谓常从之骑士。 (15)项:脖子。令谢:令其认错。(16)传舍:招待所。 (17)长史:指丞相府长史。 (18)骂坐不敬:奉诏宴请宗室,灌夫席间辱骂,故指控犯了不敬之律。(19)居室:拘囚官吏犯罪者的处所。(20)遂其前事:《史记》作“遂案其前事”,是也。《汉书》夺一“案”字。(21)资:谋也。请:谓请求于田蚡。
       婴锐为救夫(1),婴夫人谏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迕(2),宁可救邪?”婴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乃匿其家(3),窃出上书。立召入,具告言灌夫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婴食,曰:“东朝廷辩之(4)。”
       (1)锐:锐意,专心一意。(2)迕(wǔ):相违。(3)匿:隐瞒之意。(4)东朝廷辩:言至东宫去当面辩论。东朝:指东宫,王太后之处。
       婴东朝,盛推夫善(1),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它事诬罪之。蚡盛毁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婴度无可奈何,因言蚡短。蚡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附,所好音乐狗马田宅。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卬(仰)视天(2),俯画地(3),辟(脾)睨两宫间(4),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5)。臣乃不如魏其等所为。”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它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輘轹宗室(6),侵犯骨肉,此所谓‘支大于干,胫大于股,不折必披’(7)。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坚(8)。余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促)效辕下驹(9),吾并斩若属矣(10)!”即罢起入,上食太后(11)。太后亦已使人候司(伺),具以语太后。太后怒,不食,曰:“我在也,而入皆藉吾弟(12)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乎!且帝宁能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者乎?”上谢曰:“俱外家,故廷辨(辩)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分别言两人(13)。
       (1)盛推:极意推崇。下文“盛毁”是极意诋毁。(2)视天:观察天象。(3)画地:指划地理。(4)睥睨:侧目窥察。两宫:指东宫与西宫。(5)幸天下有变,而砍有大功:希望国家有变难,而企图获得大功。隐指谋反。(6)輘轹:践踏,欺压。(7)“支大于干”等句:此是当时成语。(8)不坚:谓不敢坚持己见。(9)效辕下驹:好像驾在辕下的小马。言其畏首畏尾,不能自主。(10)若属:你们。(11)上食。当时有上食之礼。(12)藉:践踏。(13)百岁:死之讳辞。(14)鱼肉之:谓当作鱼肉而吞食之。(15)石人:谓常存不花。或谓无动于衷。按上下文义,当以前说为是。(16)录录:凡庸,无所作为。(17)石建:石奋之子,以谨慎著称。本书有其传。
       蚡已罢朝,出止车门(1),召御史大夫安国载(2),怒曰:“与长孺共一秃翁(3),何为首鼠两端(4)?”安国良久谓蚡曰:“君何不自喜(5)!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缓归(6),曰‘臣以肺附幸得待罪,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有让(7),不废君。魏其必愧,杜门齚舌自杀(8)。今人毁君,君亦毁之,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蚡谢曰:“争时急,不知出此。”
       (1)止车门:宫禁外门之名。百官到此下车,而步行入宫。(2)载:谓共乘车。(3)秃翁:头秃的老翁。或谓无官位又无扳援的老翁。指窦婴。(4)首鼠两端:言老鼠畏首畏尾。比喻心持两端之人。(5)自喜:自爱之意。(6)归:谓归还天子。(7)多:称许之意。让:谦让。(8)齚(zé)舌:咬舌,无话可说之意。
       于是上使御史簿责婴所言灌夫颇不雠(1),劾系都司空(2)。孝景时,婴尝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3)。”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婴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召见(4)。书奏,案尚书,大行无遗诏(5)。诏书独臧(藏)婴家,婴家丞封(6)。乃劾婴矫先帝诏害(7),罪当弃市。五年十月,悉论灌夫支属。婴良久乃闻有劾,即阳(佯)病痱(8),不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婴,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飞语为恶言闻上(9),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10)。
       (1)簿责:按文簿的记录一一责问。雠:当也。《史记》在“雠”下,有“欺谩”二字。(2)都司空:官名。掌诏狱(君主发下的案犯),属宗正。(3)以便宜论上:论说其事而上达皇帝。(4)幸:希望。(5)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言查阅尚书保管的文件,没有先帝的遗诏底本。大行:先帝。(6)家丞封:以家丞印封的诏书。汉时家丞有印。(7)矫:假造。害:谓有害。(8)佯:《史记》无佯字;按下文“治病”似不宜有佯字。痱(féi):风疾,偏枯。(9)飞语:谣言。(10)晦:月之末日。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春,蚡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1)。上使视鬼者瞻之,
       曰:“魏其侯与灌夫共守,笞欲杀之。”竟死(2)。子恬嗣,元朔中有罪
       免(3)。
       (1)服谢罪:服罪谢过,即承认罪过。(2)死:据《史记·将相表》和《汉书·百官表》记载,田蚡死于元光四年(前131)春。(3)元朔:汉武帝年号(前128—前123)。
       后淮南王安谋反,觉。始安入朝时,蚡为太尉,迎安霸上(1),谓安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尚谁立哉?”淮南王大喜,厚遗金钱财物。上自婴、夫事时不直蚡,特为太后故。及闻淮南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2)。”
       (1)霸上:地名。在今西安市东北。(2)此言田蚡如果活着,应当族诛。
       韩安国字长孺,梁成安人也(1),后徙睢阳(2)。尝受《韩子》、杂说邹田生所(3)。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梁。
       (1)成安:县名。在今河南民权东北。(2)睢阳: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3)《韩子》:即《韩非子》。杂说:杂家之言。田生:田先生,邹县人。
       梁王以至亲故,得自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不善。大后知帝弗善(1),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2)。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不省也(3)?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自关以东皆合从(纵)而西向,唯梁最亲,为限难(4)。梁王念太后、帝在中(5),而诸侯扰乱,壹言泣数行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之力也。今大后以小苛礼责望梁王(6)。梁王父兄皆帝王,而所见者大,故出称跸(7),入言警(8),车旗皆帝所赐,即以嫮(嫭)鄙小县(9),驱驰国中,欲夸诸侯,令天下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忠孝而太后不恤也?”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帝言之。”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直(值)千余金。由此显,结于汉。
       (1)太后:指窦太后。(2)大长公主:景帝之姐,名嫖。(3)省:察也。(4)限难:限阻。难:犹阻。(5)中:指京师。(6)小苛礼:《史记》作“小节苛礼”,是也。此脱“节”字。(7)跸:禁止行人。(8)警:谓戒严。警跸,即清道戒严。(9)嫭(hù):夸耀。鄙小县:言在外鄙之小县。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1)。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甲曰:“然(燃)即溺(尿)之。”居无几,梁内史缺(2),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3)。”甲肉袒谢,安国笑曰(4):“公等足与治乎(5)?”卒善遇之。
       (1)蒙: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2)梁内史:梁王国的内史,掌治国民。(3)而:你。宗:族。(4)笑曰:《史记》在“笑曰”之下,有“可尿矣”三字,较生动形象。(5)足与治乎:值得处治吗?
       内史之缺也,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悦)之,欲请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
       公孙诡、羊胜说王求为而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爱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划,乃遗使捕诡、胜,必得(1)。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2),月余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者臣死。大王无良臣,故纷纷至此。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太上皇之与高帝及皇帝与临江王亲(3)?”王曰:“弗如也。”安国曰:“夫太上皇、临江亲父子间,然高帝曰‘提三尺取天下者朕也(4)’,故太上终不得制事(5),居于栎阳(6)。临江,適(嫡)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7)。何则?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8)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9),犯上禁,桡明法(10)。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悟)。有如太后宫车即宴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之。”即日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11),安国力也。景帝、太后益重安国。
       (1)必得:一定捕捉到。(2)索:搜索。(3)孰与:犹言何如。皇帝:指景帝。临江王:指栗太子,景帝之长子。(4)三尺:谓剑。(5)太上:太上皇。(6)栎阳:县名。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7)长太子被废与自杀之事,见《景十三王传》。(8)语曰等句:言只凭亲爱不能长保。(9)訹(xù):利诱。(10)桡:曲也。(11)释:解也。
       孝王薨,共王即位,安国坐法失官,家居。武帝即位,武安侯田蚡为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遗蚡,蚡言安国太后,上素闻安国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1),迁为大司农(2)。闽、东越相攻(3),遣安国、大行王恢将兵。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其年(4),田蚡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1)北地:郡名。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北)。都尉:官名。掌军事。(2)大司农:官名。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3)闽:闽族。活动于今福建省。东越:东越族。活动于今浙江省东南部。(4)其年:指建元六年(前135)。
       匈奴来请和亲,上下其议(1)。大行王恢,燕人,数为边吏,习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背约。不如勿许,举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即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足(2),怀鸟兽心,迁徙鸟集,难得而制。得其地不足为广,有其众不足为强,自上古弗属(3)。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疲),虏以全制其敝,势必危殆。臣故以为不如和亲。”群臣议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1)上下其议:皇帝令群臣议论。(2)负:恃也。(3)弗属:谓不内属于中原国家。
       明年(1),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2):“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乃召问公卿曰:“朕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无已,边竟(境)数惊,朕甚闵(悯)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1)明年:指元光二年(前133)。(2)雁门:郡名。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东南)。马邑:县名。今山西朔县。豪:犹帅。聂壹:姓聂,名壹。
       大行恢对曰:“陛下虽未言,臣固愿效之(1)。臣闻全代之时(2),北有强胡之敌(3),内连中国之兵(4),然尚得养老长幼,种树以时,仓廪常实,匈奴不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5),又遣子弟乘边守塞(4),转粟輓输,以为之备,然匈奴侵盗不已者,无它,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
       (1)效:致也,出谋划策。(2)全代之时:指战国时全代为一国。(3)强胡:指匈奴。(4)中国:指中原国家。(5)任:事也。(6)乘边守塞:登边塞而备守。
       御史大夫安国曰:“不然。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1),匈奴至者投鞍高如城者数所(2)。平城之饥,七日不食,天下歌之,及解围反(返)位,而无忿怒之心。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3),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4),故乃遣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孝文皇帝又尝一拥天下之精兵聚之广武常溪(5),然终无尺寸之功,而天下黔首无不忧者。孝文寤(悟)于兵之不可宿(6),故复合和亲之约。此二圣之迹,足以为效矣(7)。臣窃以为勿击便。”
       (1)平城: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2)投鞍高如城者数所:言匈奴马之多。(3)度:度量。(4)功:王念孙云,当作“公义”,“公义与私怒相对为文”。(5)广武:县名。在太原郡东北部,今山西代县西。常溪:水名。南注入滹沱河。(6)宿:久留。(7)效:微验。
       恢曰:“不然。臣闻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复乐(1),非故相反也,各因世宜也。且高帝身被(披)坚执锐,蒙雾露,沐霜雪,行几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也。今边竟(境)数惊,士卒伤死,中国槥车相望(2),此仁人之所隐也(3)。臣故曰击之便。”
       (1)复:重复。(2)槥(huì):小而薄的棺材。从军死者以槥送致其葬。槥车相望:载槥之车相望于道,言甚多。(3)隐:隐痛。
       安国曰:“不然。臣闻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1),重作事也(2)。且自三代之盛,夷狄不与(预)正朔服色,非威不能制,强弗能服也,以为远方绝地不牧之民(3),不足烦中国也。且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至如猋(飙)风(4),去如收电,畜牧为业,弧弓射猎,逐兽随草,居处无常,难得而制。今使边郡久废耕织,以支胡之常事,其势不相权也(5)。臣故曰勿击便。”
       (1)占:问也。(2)重:犹难之。(3)不牧:谓不可牧养。不可统治之意。(4)飙(biāo)风:暴风。(5)不相权:谓轻重不等。
       恢曰:“不然。臣闻风鸟乘于风,圣人因于时。昔秦缪(穆)公都雍(1),地方三百里,知时宜之变,攻取西戎(2),辟地千里,并国十四,陇西、北地是也(3)。及后蒙恬为秦侵胡(4),辟数千里,以河为竟(境)(5),垒石为城,树榆为塞(6),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夫匈奴独可以威服,不可以仁畜也。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7)。若是,则北发月氏可得而臣也(8)。臣故曰击之便。”
       (1)秦穆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君。雍:古邑名。在今陕西凤翔南。(2)西戎:古时西北地区的一个兄弟民族。(3)陇西、北地:汉二郡名。先秦时西戎曾活动于这个地区。(4)蒙恬:秦朝名将。(5)河:黄河,这里是指河套段。(6)树榆为塞:谓塞上种榆。(7)必不留行:谓必无可阻挡。(8)北发:向北征发。钱大听说是北狄地名。月氏(yòuzhī):古代西北部的一个民族。
       安国曰:“不然。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劳(1)。故接兵覆众(2),伐国堕城(3),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未,力不能入鲁缟(4)。夫盛之有衰,犹朝之必莫(暮)也。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从(纵)行则迫胁,衡(横)行则中绝(5),疾则粮乏(6),徐则后利(7),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8)。’意者有它缪巧可以禽(擒)之(9),则臣不知也;不然,则未见深入之利也。臣故曰勿击便。”
       (1)舍:止息。(2)覆:败也。(3)堕:毁也。(4)鲁缟:鲁地生产的轻薄白绢。(5)纵行则迫胁,横行则中绝:言大军纵向鱼贯前行,则有受迎击或腰击之患,横向数道并出,则有被隔绝或抄袭之忧。(6)粮乏:谓粮食供应不上。(7)后利:谓不能抓住有利时机。(8)遗人获:言以军送给敌方俘获。(9)它缪巧:其它计谋。
       恢曰:“不然。夫草木遭霜者不可以风过(1),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2),通方之士(3),不可以文乱(4)。今臣言击之者,固非发而深入也,将顺因单于之欲,诱而致之边,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处以为之备,审遮险阻以为其戒(5)。吾势已定,或营其左,或营其右,或当其前,或绝其后,单于可禽(擒),百全必取。”(6)
       (1)草木遭霜者不可以风过:言容易零落。(2)清水明镜不可形逃:言美恶皆现。(3)方:道也。通方之士:谓有道之士。(4)不可以文乱:不为浮词所夺。(5)戒:备也。(6)以上载韩安国与王恢辩论,较《史记》为详,似采之于《新序·善谋下》。
       上曰:“善。”乃从恢议。阴使聂壹为间(1),亡人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以为然而许之。聂壹乃诈斩死罪囚,县(悬)其头马邑城下,视(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2),将十万骑入武州塞(3)。
       (1)间:间谍。(2)穿塞:通过边塞。(3)武州:县名。今山西左云县。
       当是时,汉伏兵车骑材官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1),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约单于入马邑纵兵。王恢、李息别从代主击辎重(2)。于是单于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觉之,还去。语在《匈奴传》。塞下传言单于已去,汉兵追至塞,度弗及,王恢等皆罢兵。
       (1)李广:本书有其传。(2)王恢、李息:《史记》于“王恢、李息”下,尚有“李广”二字。
       上怒恢不出击单于辎重也,恢曰:“始约为入马邑城,兵与单于按,而臣击其辎重,可得利。今单于不至而还,臣以三万人众不敌,祗取辱(1)。固知还而斩,然完陛下士三万人。”于是下恢廷尉,廷尉当恢逗桡(挠),当斩(2)。恢行千金丞相蚡。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后曰:“王恢首为马邑事,今不成而诛恢,是为匈奴报仇也。”上朝太后,太后以蚡言告上。上曰:“首为马邑事者恢,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犹颇可得,以尉(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于是恢闻,乃自杀。
       (1)祗:适也。(2)当:判处。逗桡:意谓逗留而败坏了事。
       安国为人多大略,知(智)足以当世取舍(1),而出于忠厚。贪耆(嗜)财利,然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于梁举壶遂、臧固,至它(2),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3)。安国为御史大夫五年,丞相蚡薨。安国行丞相事,引堕车(4),蹇(5)。上欲甲安国为丞相,使使视,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6),数月,愈,复为中尉(7)。
       (1)当世取舍:谓所言所行与世俗之意。(2)至它:清王念孙及近人陈直皆以为人名。(3)闰器:国家栋梁之意。(4)引:引导。引堕车:为皇帝导引而堕车。(5)蹇(jiǎn):跛足。(6)病免:以蹇而免。(7)中尉:武职,掌京师的治安,兼主北军。
       岁余,徙为卫尉(1)。而将军卫青等击匈奴,破龙城(2)。明年,匈奴大入边。语在《青传》。安国为材官将军,屯渔阳(3),捕生口虏(4)。 言匈奴远去。即上言方佃作时(5),请且罢屯。罢屯月余,匈奴大入上谷、渔阳(6)。安国壁乃有七百余人,出与战,安国伤,入壁(7)。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去。上怒,使使责让安国,徙益东,屯右北平(8)。是时虏言当入东方。
       (1)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2)龙城:处于杭爱山脉东部,在今蒙古境内。(3)渔阳:郡名。治渔阳(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4)生口虏:当作“生虏”、“口”字衍。(5)佃:佃种。佃作时:言戍卒正是佃作之时。(6)上谷:郡名。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7)壁:营垒。乃:才也,仅也。(8)右北平:郡名。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南)。
       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1),后稍下迁。新壮将军卫青等有功(2),益贵。安国既斥疏,将屯又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3),乃益东徙,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呕)血死(4)。
       (1)护军:护军将军。(2)新壮将军:《史记》作“而新幸壮将军”,文义较明。(3)幸:冀望。(4)死:韩安国死于元朔二年(前127)。
       壶遂与太史迁等定汉律历(1),官至詹事(2),其人深中笃行君子。上方倚欲以为相,会其病卒。
       (1)太史迁:司马迁。(2)詹事:官名。掌皇后、太子家事。
       赞曰:窦婴、田蚡皆以外戚重(1),灌夫用一时决策(2),而各名显,并位卿相,大业定矣。然婴不知时变,夫亡(无)术而不逊(3),蚡负贵而骄溢(4)。凶德参(三)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以韩安国之见器,临其挚而颠坠(5),陵夷以忧死(6),遇合有命,悲夫!若王恢为兵首而受其咎,岂命也乎(7)?
       (1)皆以外戚重:《史记》在其下,还有“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二句,对窦、田加以区别。(2)用一时决策:指其驰入吴军欲报父仇。(3)逊:顺也。(4)负:恃也。(5)挚:极也。(6)陵夷:即陵迟。(7)此言王恢咎由自取,而非由命。

本书目录

汉书新注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 惠帝纪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 高后纪第三
汉书新注卷四 文帝纪第四
汉书新注卷五 景帝纪第五
汉书新注卷六 武帝纪第六
汉书新注卷七 昭帝纪第七
汉书新注卷八 宣帝纪第八
汉书新注卷九 元帝纪第九
汉书新注卷十 成帝纪第十
汉书新注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汉书新注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汉书新注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汉书新注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新注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汉书新注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新注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汉书新注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1)
汉书新注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汉书新注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九 沟血志第九
汉书新注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汉书新注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汉书新注卷三十二 张耳陈余传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汉书新注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汉书新注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汉书新注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汉书新注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汉书新注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汉书新注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汉书新注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汉书新注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汉书新注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汉书新注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汉书新注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汉书新注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汉书新注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汉书新注卷四十九 爱盎晁错传第十九
汉书新注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汉书新注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汉书新注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汉书新注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汉书新注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汉书新注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汉书新注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汉书新注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汉书新注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汉书新注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新注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汉书新注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汉书新注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汉书新注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汉书新注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汉书新注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汉书新注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汉书新注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汉书新注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汉书新注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汉书新注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汉书新注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汉书新注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汉书新注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汉书新注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汉书新注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汉书新注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汉书新注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汉书新注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汉书新注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汉书新注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汉书新注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汉书新注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书新注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汉书新注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汉书新注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汉书新注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汉书新注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上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中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汉书新书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汉书新注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
汉书新注卷一百下 叙传第七十下
班彪列传下 子固
汉书叙例
前汉补注序例
《汉书》主要人名检索
附录三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