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简体版
汉书新注
汉书新注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汉书新注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说明】本传叙述霍光、金日(附其子金安上)的事迹。这篇可以说是武帝托孤重臣的合传。霍光,霍去病的异母弟。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颇受武帝亲信。故武帝临终,任其为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与金日、上官桀、桑弘羊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后以谋反罪名,诛除上官桀、桑弘羊,而专朝政,擅为废立,“威震海内”。执政二十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促使社会安定。亲属显贵,权倾中外。身后,霍氏以谋反罪,族诛。金日,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入汉后,侍从武帝尽职,赐姓金。后预防并擒获谋刺武帝的莽何罗兄弟,愈得武帝亲信,故得封为秺侯,与霍光等同受遗诏辅少主。昭帝初病死。《汉书》传其始末,突出人物性格及武帝身后政坛要事,是一篇史、文并茂的佳作。传末,褒霍光忠诚劝高,而讥其“不学无术”。所谓“不学无术”是什么意思?昔人言“伴君如伴虎”;既然伴虎,就应当学着做猫,否则就是无术。霍氏之祸,集中反映了皇权与权臣的矛盾,而皇权与权臣的矛盾,始终是专制制度下反复出现、不绝如缕的问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1)。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2),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3),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4)。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5)。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6),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7),至平阳传舍(8),遣吏迎霍中孺。中儒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9)。”中孺扶服(匍匐)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力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10),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11),稍迁诸曹侍中(12)。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13),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14),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1)去病:霍去病。本书有其传。(2)中:通仲。河东: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平阳:县名。在今山西临汾西南。(3)给事:言当差。平阳侯:指平阳侯曹参之曾孙曹时。(4)卫少儿:卫青的同母姊。(5)绝不相闻:指霍中孺与卫少儿断绝关系而不过问。(6)女弟:妹妹。卫子夫:即汉武帝的卫皇后。《外戚传》中有其传。(7)先驱:开道。(8)传舍:驿站的客房,犹今之招待所。(9)遗体:言自身为父母所亲生。(10)过(guō):探望。(11)任:保举。郎:官名。光禄勋所属的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统称为“郎”。(12)诸曹:即左右曹,在内廷做秘书工作。侍中:是列候以下至郎中的加官,侍卫皇帝,切问近对。(13)奉车都尉:掌管皇帝的乘舆。光禄大夫:官名。掌论议。奉车都尉与光禄大夫,都是光禄勋的属官。(14)禁闼(tà):宫门。
       征和二年(1),卫太子为江充所败(2),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3)。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4),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5),可属(嘱)社稷(6)。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7)。后元二年春(8),上游五柞宫(9),病笃(10),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11),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12)?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13)。”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14)。”日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15),日为车骑将军(16),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17),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18),皆拜卧内床下(19),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20),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1)征和二年:前91年。(2)卫太子:即武帝之子刘据,卫皇后所生。谥戾,故又称戾太子。江充:武帝之臣,曾陷害卫太子。其事详见《武五子传》。(3)燕王旦:武帝第三子。广陵王胥:武帝第四子。其事均详于本书《武五子传》。(4)钩弋(yì):宫名。在长安城南。赵倢伃: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住于钩弋宫。男:指刘弗陵。(5)任大重:可以做大事负责任。(6)社稷:国家的代称。(7)黄门画者:宫中的画工。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周武王去世,成王即位年幼,周公(成王之叔)恐天下有变,代成王主持朝政七年,而后归政。(8)后元二年:前87年。(9)五柞宫: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10)病笃:病重。(11)不讳:无法忌讳之事,指死,此指武帝死。(12)谕:理解,明白。(13)行周公之事:意思是说代少主摄政,以后才归政。(14)金日(mìtī):本匈奴人,归汉后受到武帝重用。本传后半节详述其人其事。(15)大司马大将军:大将军为汉代最高军衔,大司马是加衔。霍光任此职衔,为中朝官之首,掌握军政大权。 (16)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的军衔。(17)大仆:官名。掌皇帝的乘舆。上官桀;字少叔,陇西上邦人。左将军:次于车骑将军的军衔。 (18)搜粟都尉:官名。掌军粮。桑弘羊:洛阳商人之子,十三岁为侍中,武帝时的理财大臣。(19)卧内:卧室。(20)袭尊号:言继承帝位。
       先是,后元年(1),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通谋为逆(2),时光与金日、上官桀等共诛之,功未录(3)。武帝病,封玺书曰(4):“帝崩发书以从事(5)。”遗诏封金日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光为博陆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时卫尉王莽子男忽侍中(6),扬语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7)!群儿自相贵耳。”光闻之,切让王莽,莽杀忽(8)。
       (1)后元年:前88年。(2)侍中仆射(yè):官名。侍中的首领。莽何罗:本姓马,改马为莽乃东汉明帝之马皇后所为。(3)功未录:未论功行赏之意。(4)封玺书:将诏书加封盖印。(5)发书以从事:打开诏书,照诏令办事。(6)卫尉:官名。掌守卫皇宫。王莽:字稚叔,天水人。见本书《公卿表》。子男:儿子。(7)遗诏:此诏是真是伪,是历史之一谜。(8)酖(zhèn):毒酒。
       光为人沈静详审(1),长财(才)七尺三寸(2),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3),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常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4),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义)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5)。
       (1)沈静详慎:沉着谨慎。(2)七尺三寸:约合今168公分。(3)郎仆射:郎官的首领。识(zhì)记住。(4)尚符玺郎:官名。掌管符玺,符节令之属官。(5)众庶:民众。多:称美。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纳)安女后宫为倢伃(1),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票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2),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3)。公主内行不修(4),近幸河间丁外人(5)。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6),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7)。乃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8),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9),繇(由)是与光争权。
       (1)鄂邑盖主:武帝的长女,封为鄂邑长公主。因嫁给盖侯为妻,故又称盖主。她是昭帝之姊,曾抚养昭帝成人。(2)休沐:休假沐浴,即例假。(3)德:感恩。(4)内行不修:私生活不检点。(5)近幸;亲近宠爱。河间:郡名。治乐成(在今河北南县东南)。丁外人:关外姓丁者。(6)幸:希望。故事:旧例。汉时旧例。凡要公主为妻,皆可封候,但霍光以为了外人只是与长公主私通,故不许封侯。(7)位在光右:在武帝时,桀为太仆,在九卿之列,位在霍光之上。右:当时以右为尊。(8)椒房中宫:指皇后。汉时未央官中有椒房殿,皇后新居,故以其代称皇后。重:倚:重。(9)顾:犹反。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1)。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2),为国兴利,伐其功(3),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4),言“光出都肄郎羽林(5),道上称跸(6),太官先置(7)。又引苏武前使匈奴(8),苟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9),而大将军长史敞亡(无)功为搜粟都尉(10)。又擅调益莫(幕)府校尉(11)。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12)。臣旦愿归符玺(13),入宿卫,察奸臣变。侯司(伺)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14),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15)。书奏,帝不肯下。
       (1)常怀怨望:指燕王旦因当不上皇帝而抱怨。(2)酒榷:酒专卖。盐铁:指官营盐铁。(3)伐:矜持。(4)诈令人上书事,参考本书《武五子传》之燕刺王传。(5)都:集合之意。肄:操练。羽林军,皇帝之近卫军。(3)称跸(bì)传令戒严。(7)太官:官名。掌皇帝饮食。先置:先准备饮食。(8)苏武:字子卿,杜陵入。本书有其传。(9)典属国:官名。掌各族事务。(10)长史:官名。僚属之长,汉代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等皆有长史。敞:杨敞,华阴人。霍光的亲信。本书有其传。搜粟都尉:这里指大司农。时杨敞为大司农,正与苏武为典属国同时(11)幕府:指大将军府。校尉:次于将军的军官。(12)非常:指谋为不轨之事。(13)归符玺:归还燕符玺,辞去王位之意。(14)中:指中朝。下其事:将此奏事批交有司处理。(15)执退光:迫使霍光退位。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1)。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无)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2),都郎属耳(3)。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4),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5),上不听。
       (1)画室:殿门西阁之室,其中有古帝王画像。(2)广明:驿亭名。有长安城东东都门外。(3)都:试;考核。都郎属:考核所属郎吏。(4)尚书:官名。掌文书。(5)遂:深究。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1),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嘱)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2),遂委任光,讫十三年(3)。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1)党与:朋党。谮(zèn):诬陷。(2)冠:古时男子二十岁加冠。昭帝行冠时(元凤四年。前77年)年十八,霍光仍未归政。(3)讫十三年:指昭帝在位的十三年。
       元平元年(1),昭帝崩,亡(无)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2)。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大王废太伯立王季(3),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4),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5)。”言合光意。光以其书视(示)丞相敞等(6),擢郎为九江太守(7),即日承皇太后诏(8),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9)。
       (1)元平元年:前74年。(2)咸持:都持议。(3)废太伯立王季:言周太王废其长子太伯,而立其少子。(4)舍伯邑考立武王:言周文王舍其长子伯邑考,而立其次子武王。(5)承宗庙:指继承皇位。(6)敞:杨敞。(7)九江:郡名。治寿春(今安徽寿县)。(8)皇太后:昭帝之上官皇后,昌邑王即帝位后;尊其为皇太后。(9)行:代理。大鸿胪: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及皇室手工业制造。乐成:姓史。宗正:官名。掌宗室事务。德:刘德,字路叔。吉:丙吉,字少卿,鲁人。本书有其传。中郎将:官名,光禄勋的属官。利汉:人名。昌邑王贺:刘贺,其事详见《武五子传》。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1)。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2),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3)。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4),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5),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6),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7),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8)。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9)。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嘱)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10),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11)。如今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12)。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13),光当受难(14)。”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1)昌邑哀王:刘髆,武帝第五子。(2)懑(mèn)愤闷。(3)田延年:字子宾,阳陵人。原在霍光幕府中任事,故称“故吏”。本书卷九十有其传。(4)建白:建议。(5)伊尹相殷:伊尹为商汤之相,汤死后,掌朝政,专废立,曾逐太甲。(6)引:荐举。给事中:加官名。在朝中顾问应对。(7)张安世:字子孺,杜陵人。参与霍光废昌邑王贺事。(8)中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是汉代高级官员。大夫:官名。参与议政。顾问应对。博士:官名。太常的属官,备顾问。未央宫:萧何主持所修,在西安市长安故城内西南隅。(9)唯唯:应答词,犹如“是是”。(10)汉之传谥常为孝者:言汉帝谥法常称“孝”,如孝惠、孝武、孝昭等。(11)血食:杀牲以祭祀,故有此称。(12)不得旋踵:不能退缩。(13)匈匈:同“洶洶”,骚扰不安的样子。(14)光当受难:言光当受群臣责难。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1),诏诸禁门毋内(纳)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2),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3),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纳)昌邑群臣。”王曰:“徐之(4)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5)。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6)。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7)。光敕左右:(8)“谨宿卫,卒(猝)有物故自裁(9),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后诏召王。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10),盛服坐武帐中(11),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12),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13):
       (1)承明殿:在未央宫中。(2)温室:殿名。冬日避寒之处,这里指未央宫之温室殿。(3)中黄门宦者:在后宫当差的宦官。(4)徐之:慢慢来。(5)金马门:未央宫正门。门外有铜马,故名金马门。(6)廷尉:最高司法长官。诏狱:专门处治皇帝特旨案犯之处。(7)中臣,疑为“中官”之讹。中官,是宦者之统称。侍守:名侍而实守,犹今言软禁,以防发生意外事故。(8)敕(chì):告诫。(9)物故:死亡。自裁:自杀。(10)孺(yú):短袄。(11)武帐:具有兵器和卫士的帷帐。(12)期门武士:皇帝的一种待卫武士,武帝时所建。陛戟:执戟列于殿阶下。(13)尚书令:官名。尚书的长官。
       丞相臣敞、大司马大将军臣光、车骑将军臣安世、度辽将军臣明友、前将军臣增、后将军臣充国、御史大夫臣谊、宜春侯臣谭、当涂侯臣圣、随桃侯臣昌乐、杜侯臣屠耆堂、太仆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农臣延年、宗正臣德、少府臣乐成、廷尉臣光、执金吾臣延寿、大鸿胪臣贤、左冯翊臣广明、右扶风臣德、长信少府臣嘉、典属国臣武、京辅都尉臣广汉、司隶校尉臣辟兵、诸吏文学光禄大夫臣迁、臣畸、臣吉、臣赐、臣管、臣胜、臣梁、臣长幸、臣夏侯胜、太中大夫臣德、臣卬昧死言皇太后陛下:(1)臣敞等顿首死罪。天子所以永保宗庙总一海内者,以慈孝礼谊(义)赏罚为本。孝昭皇帝早弃天下,亡(无)嗣,臣敞等议,礼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2)”,昌邑王宜嗣后,遗宗正、大鸿胪、光禄大夫奉节使征昌邑王典丧(3),服斩缞(4),亡(无)悲哀之心,废礼谊(义),居道上不素食(5),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6),内(纳)所居传舍,始至谒见(7),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8),就次发玺不封(9)。从官更持节,引内(纳)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余人(10),常与居禁闼内敖戏。自之符玺取节十六(11),朝暮临,令从官更持节从。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12):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13),赐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14),引内(纳)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15)。会下还(16),上前殿,击钟磬,召内太一宗庙乐人辇道牟首(17),鼓吹歌舞,悉奏众乐。发长安厨三太牢具祠阁室中(18),祀已,与从官饮啖。驾法驾(19),皮轩鸾旗(20),驱驰北宫、桂宫(21),弄彘斗虎(22)。召皇太后御小马车(23),使宫奴骑乘,游戏掖庭中(24)。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腰)斩(25)。
       (1)敞:杨敞。光:霍光。安世:张安世。明友:范明友。增:韩增。充国:赵充国。谊:蔡谊。谭:王谭。圣:魏圣。昌乐:赵昌乐。屠耆堂:原匈奴人。延年:杜延年。昌:苏昌。延年:田延年。德:刘德。乐成:史乐成。光:李光。延寿:李延寿。贤:韦贤。广明:田广明。德:周德。嘉:不知其姓。武:苏武。广汉:赵广汉。辟兵:不知其姓。迁:王迁。畸:宋畸。吉:丙吉。赐、管、胜、梁、长幸、德:不知其姓。卬:赵卬。(2)为人后者为之子:承继于人者为人之子。(3)典丧:主持丧礼。(4)斩缞(cuī):用粗糙的生麻布粗制的孝服,其左右和下边都不缝。(5)居道上:在来京途中。素食:菜食无肉。(6)衣车:一种有帐幔遮蔽,有门出入,以运载妇女与衣服的车子。(7)谒见:拜见皇太后。(8)信玺、行玺:都是皇帝之印。汉代皇帝有六玺。即: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又有传国玺,合称七玺。天子之玺由皇帝随身携带,其余均存于符节台(掌管符节印玺之官署)。大行:指刚死的皇帝。这里指昭帝。(9)次:指居丧之处。发玺不封:开玺匣不封存。(10)驺宰:掌管马厩之官。(11)符玺:指符节台。(12)君卿:人名,不知其姓。(13)中御府令:掌宫中衣服财宝之官,属少府。(14)乐府:掌音乐的官署(15)俳(pái)倡:表演戏剧者。(16)下:指昭帝灵柩下葬。(17)召内:召入。太一:即太一神。辇(niǎn):帝王车驾经过之道。牟首:地名。在上林苑中。(18)长安厨:京兆尹属下的官署。掌皇家供张。太宰:古代帝王贵族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具备,称“太牢”。阁室:阁道中之房屋。(19)法驾:皇帝祭祀天地社稷等大典时才使用的乘舆仪仗。(20)皮轩:以虎皮为屏障之乘车。鸾旗:以羽毛为饰之旌族。(21)北宫、桂宫:二宫名。均在未央宫北。(22)彘(zhì):野猪。(23)小马车:太后在宫中游玩时乘坐之小马(高仅三尺)拉的车。(24)掖庭:后宫,嫔妃宫女之住处。(25)掖庭令:官名。掌掖庭事务。
       太后曰:“止(1)!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离席状(2)。尚书令复读曰:
       (1)止:命令停止读奏。(2)伏:拜伏于地。
       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1)。变易节上黄旄以赤(2)。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3),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沈湎)于酒(4)。诏太官上乘舆食如故(5)。食监奏未释服未可御故食(6),复诏太官趣(促)具(7),无关食监(8)。太官不敢具,即使从官出买鸡豚,诏殿门内(纳)(9),以为常。独夜设九宾(傧)温室(10),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11)。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12),称嗣子皇帝。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13),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等及侍中傅嘉数进谏以过失,使人簿责胜(14),缚嘉系狱。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义),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15),日以益甚,恐危杜稷,天下不安。
       (1)绶:系印纽的丝带。汉制,诸侯王绿绶,列侯紫绶,二千石青绶,比六百石以上墨绶,比二百石以上黄绶。按级佩绶,不得僭越。者:疑为“诸”之讹。免奴:已赦免之奴隶。(2)旄:以旄牛尾作的装饰品,按等级规定颜色,不得随便变更。(3)采缯(zēng):彩色丝织品。(4)沈湎:沉溺。(5)乘舆:这里指皇帝。(6)食监:官名。监管皇帝饮食。未释服:未脱丧服,即指居丧未满期。故食:平时之饮食。(7)促具:催促办理。(8)关:关白,通知。(9)殿门:指守卫殿门者。(10)九傧:由礼官九人依次传引贵宾上殿的礼节。 (11)昌邑关内侯:昌邑王所封的关内侯。汉诸侯王可在其封国内按汉制封关内侯,但与皇朝封爵有区别。 (12)昌邑哀王:刘髆(bó),刘贺之父。按古礼法,刘贺既已继承昭帝之皇位,就应放弃同刘棺材之父子关系,而不应再称为刘髆之嗣子。(13)旁午:纵横之意,形容来往不绝。(14)簿责:据文书所列案情审讯。(15)更:改也。
       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臣隽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仓议(1),皆曰:“高皇帝建功业为汉太祖,孝文皇帝慈仁节俭为太宗,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僻)不轨。《诗》云:‘籍(藉)曰未知,亦既抱子(2)。’五辟之属(3),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4),《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5)’,繇(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陛下未见命高庙,(6)不可以承天序(7),奉祖宗庙,子万姓(8),当废。”臣请有司御史大夫臣谊、宗正臣德、太常臣昌与太祝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臣敞等昧死以闻。
       (1)霸:孔霸。隽舍:姓隽,名舍。德:不知其姓。仓:后仓。舍:不知其姓。(2)“藉曰未知,亦既抱子”:见《诗经·大雅·抑》。今译:假如说你不知礼,但你已抱了儿子。即年已长大,本该知礼大意。(3)五辟:五刑。泛指刑法。(4)周襄王不能事母:周襄王姬郑不能孝敬后母(惠后),故有逃往郑国之难。(5)“天王出居于郑”:见《春秋》僖公二十四年。(6)见命:受命。(7)天序:上天的安排,即天命。 (8)子万姓:以万姓为子民。即统治百姓之意。
       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1)。”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2),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3)。”起就乘舆副车(4)。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5),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6),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7),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8)。”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昌邑群臣坐亡(无)辅导之谊(义),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9),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10)。”
       (1)“闻天子有诤臣七人”二句:见《孝经·谏诤》。诤臣:直言敢谏之臣。(2)玺组;即玺绶。(3)戆(gàng):鲁莽。(4)乘舆副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车,又称“属车”。(5)昌邑邪:昌邑王在京的住处。(6)弩怯:低能懦怯。(7)屏:言放逐。(8)汉中房陵县:今湖北房县。(9)出死:出狱赴市处死。(10)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是当时俗语。意思是,未曾先下手除霍光,反为霍光所害。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1),咸称述焉。光遂复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2)。’大宗亡(无)嗣(3),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4),洗沐赐御衣(5),太仆以軡猎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6),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7)。已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考宣皇帝。明年,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8),古今通谊(义)也。大司马大将军光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义),以安宗庙。其以河北、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9)。”与故所食凡二万户。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疋(匹),甲第一区(10)。
       (1)皇曾孙: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后改名询,即汉宣帝。(2)“人道亲亲故尊祖”二句:节引自《礼记·大传》。亲亲,亲爱自己的亲族。祖:世族的远租。宗:世族的大宗。(3)大宗:封建世族制度中,以嫡子一系为“大宗”。这里指戾大子刘据。(4)尚冠里:里巷名。在长安南城。(5)御衣:当作“御府衣”(王念孙说)。(6)軡(líng)猎车:射猎时使用的轻便小车。(7)封为阳武侯:汉制,庶人不得为皇帝,故先封刘询为侯。(8)元功:首功(9)河北:县名。在今山西芮城北。东武阳:县名。今山东莘县南。(10)甲第:上等住宅。一区:一所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1)。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2),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3),为诸曹大夫,骑都尉(4),给事中。党亲连体(5),根据于朝廷。光自后元秉持万机(6),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7),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1)胡越兵:将胡人和越人组成部队。(2)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言霍光的两个女婿,范明友为未央宫(西宫,皇帝所居)卫尉,邓广汉为长乐宫(东宫,皇太后所居)卫尉,负责两宫守卫。(3)奉朝清:泛称有资格参预朝会议政的官员。(4)骑者尉:官名,统领卫护皇帝的骑兵。(5)亲党连体:指姻亲同宗结成集团。(6)后元:汉武帝年号(前88—前87)。(7)关白:请示,报告(8)虚己敛容:谦虚严肃,以示恭敬。(9)礼下之已甚:言礼甚谦恭。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1),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票骑将军去病祀(2)。”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1)地节二年:前68年。(2)去病:霍去病。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幕)府冢上(1)。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壁珠玑玉衣(2),梓宫、便房、黄肠题湊各一具(3),枞木外臧(藏)椁十五具(4)。东园温明(5),皆如乘舆制度。载光尸柩以辒辌车(6),黄屋左纛(7),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阵)至茂陵(8),以送其葬。谥曰宣成侯。发三河卒穿复土(9),起冢祠堂,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如旧法(10)。
       (1)治幕府冢上:在幕地设立办理丧事的幕府。(2)玉衣,即金缕玉衣,又称玉匣。衣以金丝连缀玉片而成,用以包裹尸体。(3)梓宫:梓木棺材。便房:外棺。黄肠题凑:用黄心柏木垒成的椁室。因是黄心柏木,故称“黄肠”,木头皆向内为椁盖,故称“题凑”。(4)外藏椁:指黄肠题凑外之外椁。十五具:指枞木板十五块。(5)东园:官署名。掌置办丧葬器物。温明:葬器名。放在尸体上的漆方桶。内置镜。(6)辒辌车:丧车。原是有遮盖的卧车,有窗可调节温度故称辒辌。(7)黄屋左纛:是黄帝乘舆之制。黄屋,是以黄增为车盖。左纛(dào),是插在车辕左端饰有羽毛的大旗。(8)材官:能用强弩的步兵。轻车:战车兵。北军:汉代居于城北的一支禁军。有时充任皇帝出殡的仪仗队。北军五校:即北军五营。军阵:军列成行。茂陵:汉武帝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北。霍光墓在兴平县茂陵镇。(9)三河:汉时指河内(治怀县)、河东(治安邑)、河南(治洛阳)三郡。穿复土:掘地和堆土。(10)长丞奉守如旧法:言大将军幕府的长史、丞掾等属僚,按霍光生前的规格奉守陵园。
       即葬,封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1)。天子思光功德,下诏曰:“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义),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策)以安社稷(2),天下蒸庶咸以康宁(3)。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4),畴其爵邑(5),世世无有所与(6),功如萧相国(7)。”明年夏,封太子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8)。复下诏曰:“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善善及后世(9),其封光兄孙中郎将云为冠阳侯。”
       (1)领尚书事:管领尚书事务。(2)万世策:指废立之事。(3)蒸庶:民众。(4)复:免去赋役。(5)畴其爵邑:言不递减封爵食邑。(6)无有所与(yù):言不出租赋,不事徭役。(7)萧相国:即萧何。(8)许广汉:宣帝许皇后之父。(9)善善:褒扬善者。
       禹既嗣为博陆侯,太夫人显改光时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1)。起三出阙(2),筑神道(3),北临昭灵(4),南出承恩(5),盛饰祠堂,辇阁通属永巷(6),而幽良人婢妾守之(7)。广治第室,作乘舆辇。加画绣(茵)冯(凭)(8),黄金涂,韦絮荐轮(9)。侍婢以五采丝挽显,游戏第中。初,光爱幸监奴冯子都(10),常与计事,及显寡居,与子都乱。而禹、山亦并缮治第宅,走马驰逐平乐馆(11)。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12),使苍头奴上朝谒(13),莫敢谴者。而显及诸女,昼夜出入长信宫殿中(14),亡(无)期度(15)。
       显:霍光妻子之名。茔:(yǐng):墓地。(2)三出阙:墓前有三个门的石阙。(3)神道:墓前之道。(4)昭灵:馆名。在茂陵。(5)承恩:馆名。在茂陵。 (6)辇阁:通车辇的阁道。属(xǔ):接连。永巷:指陵墓之长巷。(7)幽:禁闭。良人:平民(8)茵凭:车垫和车轼。(9)韦絮荐轮:以熟牛皮和丝絮包扎车轮,以减轻行车时震动。(10)监奴:管家。冯子都:名殷。古诗《羽林郎》叙及子都调戏酒家胡女。(11)平乐馆:是上林苑中的跑马场。(12)黄山:宫名。故地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南。(13)苍头奴:头包青巾的奴仆。(14)长信宫:当时为霍光外孙女上官太后所居。(15)无期度:没有时间限制。
       宣帝自在民间闻知霍氏尊盛日久,内不能善。光薨,上始躬亲朝政,御史大夫魏相给事中(1)。显谓禹、云、山:“女(汝)曹不务奉大将军余业(2),今大夫给事中,他人一间(3),女(汝)能复自救邪!”后两家奴争道(4),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蹋大夫门,御史为叩头谢,乃去。人以谓霍氏,显等始知忧。会魏大夫为丞相,数燕(宴)见言事(5)。平恩侯与侍中金安上等径出入省中(6)。时霍山自若领尚书(7),上令吏民得奏封事(8),不关尚书,群臣进见独往来,于是霍氏甚恶之。
       (1)魏相:字弱翁,定陶人,官至丞相。本书有其传。(2)汝曹:你们。(3)间:离间。(4)两家:谓霍氏及御史家。(5)宴见:指帝王闲暇时召见。(6)平恩侯:许广汉。金安上,字子候,金日之子。省中:宫中。(7)自若:仍然,仍旧。(8)封事:密封的奏章,不经尚书审阅,直接给皇帝。
       宣帝始立,立微时许妃为皇后(1)。显爱小女成君,欲贵之,私使乳医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2),因劝光内(纳)成君,代立为后。语在《外戚传》。始许后暴崩,吏捕诸医,劾衍侍疾亡(无)状不道,下狱。吏簿问急,显恐事败,即具以实语光。光大惊,欲自发举,不忍,犹与(豫)。会奏上,因署衍勿论(3)。光薨后,语稍泄。于是上始闻之而未察,乃徒光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为光禄勋,次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出为安定太守(4)。数月,复出光姊婿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为蜀郡太守(5),群孙婿中郎将王汉为武威太守(6)。顷之,复徒光长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为少府(7)。更以禹为大司马,冠小冠(8),亡(无)印绶(9),罢其右将军屯兵官属,特使禹官名与光俱大司马者(10)。又收范明友度辽将军印缓,但为光禄勋。及光中女婿赵平为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将屯兵(11),又收平骑都尉印缓。诸领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悉易以所亲信许、史子弟代之(12)。
       (1)微时:微贱之时,即未即位时。许妃:许广汉之女平君。(2)乳医:妇产科医生。(3)署:批示。勿论:不追究。(4)安定:郡名。治高平(今宁夏固原)。(5)蜀郡:郡名。治成都(今四川成都)。(6)武威:郡名。治姑臧(今甘肃武威)。(7)少府:指长信少府。(8)小冠:汉制,大司马冠武弁大冠。此时让霍氏冠小冠。显然贬之。(9)无印缓:无印缓则无实权。(10)这句言霍禹被罢去兵权,只有大司马之虚名。(11)散骑:汉代之加官。骑都尉:官名。统领护卫皇帝的骑兵。(12)许、史:指宣帝皇后许氏之亲属、宣帝祖母史良娣之亲属。官职的大调动,意在分散霍氏势力及削夺其兵权。
       禹为大司马,称病。禹故长史任宣候问,禹曰:“我何病?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是(1),今将军坟墓未乾(干)(2),尽外我家(3),反任许、史,夺我印绶,令人不省死(4)。”宣见禹恨望深(5),乃谓曰:“大将军时何可复行!持国权柄,杀生在手中。廷尉李种、王平、左冯诩贾胜胡及车丞相女婿少府徐仁皆坐逆将军意下狱死(6)。使乐成小家子得幸将军(7),至九卿封侯。百官以下但事冯子都、王子方等(8),视丞相亡(无)如也(9)。各自有时,今许、史自天子骨肉,贵正宜耳。大司马欲用是怨恨,愚以为不可。”禹默然。数日,起视事。
       (1)县官:指皇帝。(2)坟墓未干:言人才死不久。(3)外:疏远。(4)不省死:至死不明。(5)恨望:怨恨。(6)李种:一作“李仲”,字季主,洛阳人。始元元年为廷尉,始元五年下狱死。三平:被霍光腰斩。贾胜胡:元凤三年弃市。车丞相:车千秋,本姓田,本书有其传。徐仁:字中孙,元凤元年被霍光逼迫自杀。王平、徐仁案件,详见本书《杜周传》附杜延年传。(7)使乐成:即史乐成。(8)王子方:霍光家奴。(9)无如:犹言蔑如。
       显及禹、山、云自见日侵削,数相对啼泣,自怨。山曰:“今丞相用事,县官信之,尽变易大将军时法令,以公田赋与贫民,发扬大将军过失。又诸儒生多窭人子(1),远客饥寒,喜妄说狂言,不避忌讳,大将军常仇之,今陛下好与诸儒生语,人人自使书对事,多言我家者。尝有上书言大将军时主弱臣强,专制擅权,今其子孙用事,昆弟益骄恣,恐危宗庙,灾异数见(现),尽为是也。其言绝痛,山屏不奏其书。后上书者益黠(2),尽奏封事,辄下中书令出取之(3),不关尚书,益不信人。”显曰:“丞相数言我家,独无罪乎?”山曰:“丞相廉正,安得罪?我家昆弟诸婿多不谨。又闻民间喧言霍氏素杀许皇后(4),宁有是邪?”显恐急,即具以实告山、云、禹。山、云、禹惊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县官离散斥逐诸婿,用是故也(5)。此大事,诛罚不小,奈何?”于是始有邪谋矣。
       (1)窭(jú)人子:出身贫穷的人。(2)黠(xiá):狡猾。(3)中书令:官名。掌尚书事务的宦官。(4)喧言:议论纷纷。(5)用是故;因这个缘故。
       初,赵平客石夏善为天宫(1),语平曰:“荧惑守御星(2),御星,太仆奉车都尉也,不黜则死。”平内忧山等。云舅李竟所善张赦见云家卒卒(3),谓竟曰:“今丞相与平恩侯用事,可令太夫人言太后(4),先诛此两人。移徒陛下,在太后耳。”长安男子张章告之(5),事下廷尉。执金吾捕张赦、石夏等,后有诏止勿捕。山等愈恐,相谓曰:“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6)。然恶端已见(现),又有弑许后事,陛下虽宽仁,恐左右不听,久之犹发,发即族矣(7),不如先也。”遂令诸女各归报其夫,皆曰:“安所相避(8)?”
       (1)客:门客。大官:古代天文学。(2)荧惑:即火星。守:犯。御星:又称“钩铃”,属房宿(房宿今属天蝎星座),共二小星。当时以为,御星象征为天子驾车者,荧惑守御星,太仆或奉车都尉不黜即死。霍山时为奉车都尉,故赵平忧之。(3)卒卒(cù cù):惶惶不安的样子。(4)太后:指上官太后。(5)张章告之:诸先生补《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引《后续记》云:张章,故颍川人。为长安亭长,失官,之北阙上书,寄宿霍氏第舍,卧马枥间,夜闻养马奴相与语,言霍氏子孙欲谋反状,因上书告反。(6)竟:追根究底(7)族:灭族。(8)安所相避:意思是,走投无路,只有铤而走险。
       会李竟坐与诸侯王交通,辞语及霍氏,有诏云、山不宜宿卫,免就第。光诸女遇太后无礼,冯子都数犯法,上并以为让(1),山、禹等甚恐。显梦第中井水溢流庭下,灶居树上,又梦大将军谓显曰:“知捕儿不(2)?亟下捕之(3)。”第中鼠暴多,与人相触,以尾画地。鸮数鸣殿前树上(4)。第门自坏。云尚冠里宅中门亦坏。巷端人共见有人居云屋上,彻瓦投地(5),就视,亡(无)有,大怪之。禹梦车骑声正喧来捕禹,举家忧愁。山曰:“丞相擅减宗庙羔、菟(兔)、蛙(6),可以此罪也。”谋令太后为博平君置酒(7),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范明友、邓广汉承太后制引斩之,因废天子而立禹。约定未发,云拜为玄菟太守(8),太中大夫任宣为代郡太守(9)。山又坐写秘书(10),显为上书献城西第,入马千匹,以赎山罪。书报闻(11)。会事发觉,云、山、明友自杀,显、禹、广汉等捕得。禹要(腰)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唯独霍后废处昭台宫(12)。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1)并以为让:言以诸事一并责备。(2)知捕儿不?言知将捕儿否?(3)亟下捕之:言即将下诏捕之:(4)鸮:鸱鸮(zhīxiāo),即猫头鹰。古人以为不详之物。殿:上屋。(5)彻:发。(6)羔、兔、蛙:均为宗庙祭品,数量有所规定。丞相魏相擅减,故可问罪。(7)博平君:宣帝的外祖母王温、地节四年封侯。(8)玄菟:郡名。治所高句丽在今辽宁新宾西南。(9)代郡:郡名。治代县(在今河北蔚县东北)。(10)写(xiě):抄录。 (11)报闻:言已报送皇帝得知。 (12)霍后:即霍光小女成君。昭台宫:在上林苑。
       上乃下诏曰:“乃者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云谋为大逆,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冀其自新。今大司马博陆侯禹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子冠阳侯云、乐平侯山诸姊妹婿谋为大逆,欲洼误百姓(1)。赖宗庙神灵,先发得(2),咸伏其辜,朕甚悼之,诸为霍氏所洼误,事在丙申前(3),未发觉在吏者(4),皆赦除之。男子张章先发觉,以语期门董忠,忠告左曹杨恽(5),恽告侍中金安上,恽召见对状(6),后章上书以闻。侍中史高与金安上建发其事(7),言无入霍氏禁闼(8),卒不得遂其谋,皆雠有功(9)。封章为博成侯、忠高昌侯,恽平通侯,安上都成侯,高乐陵侯。”
       (1)诖(guā)误:连累,贻误。百姓:指官民。(2)发得:言事发而捕得。(3)丙申:指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十八日。(4)未发觉在吏者:未发觉罪行而被关在狱中者。(5)杨恽:丞相杨敞次子,司马迁之外孙。(6)对状:陈述事状。(7)建:建议。(8)入:纳也(9)雠:等,相类。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1)。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太)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2)。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3),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的烂者在于上行(4),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悟)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无)裂土出爵之费,臣亡(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的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5),后以为郎。
       (1)害:嫉恨。(2)报闻:言回复所报之事已知,实际上是不予采纳。(3)直突:直的烟囱。(4)的烂者:被烧伤的人。上行(háng):上座。 (5)十匹:当作“千匹”(王念孙说)。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1),上内严惮之(2),若有芒刺有背(3)。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4),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5),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1)骖(cān)乘:陪乘。 (2)严:十分,非常。(3)芒刺:草木上的小刺。(4)从容肆体:身体舒展,毫无拘束之意。(5)畜(xù):容留之意。
       至成帝时,为光置守冢百家,吏卒奉祠焉。元始二年(1),封光从父昆弟孙阳为博陆候,千户。
       (1)元始二年:公元二年。
       金日字翁叔(1),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2)。武帝元狩中,票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票骑复西过居延(3),攻祁连山(4),大克获。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5),召其王欲诛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封昆邪王为列侯。日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6),输黄门养马(7),时年十四矣。
       (1)金日(mītī):原匈奴人。(2)休屠(chǔ):匈奴族部落首领之一。(3)居延:邑名。在今甘肃额济纳旗。(4)祁连山:山名。在今祁连山脉中部。(5)昆(kún)邪王:匈奴族部落首领之一。(6)阔氏(yānzhī):匈奴王后的称号。(7)黄门:官署名。备乘舆,养狗马。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1),至日独不敢。日长八尺二寸(2),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3),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日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1)窃视:指偷看宫人。(2)长八尺二寸:约合今身高189公分。(3)马监:官名。负责养马,黄门令的属官。
       日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1)。”日每见画常拜,乡(向)之涕泣,然后乃去。日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2),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在前,见而目之(3)。弄儿走且啼曰:“翁怒(4)。”上谓日“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
       (1)署:题字。(2)弄儿:供戏弄的幼童。(3)目:这里指瞪着眼。(4)翁:老头子,这里指父。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乃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1),遂谋为逆。日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2)。何罗亦觉日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3),日小疾卧庐。何罗与通及小弟安成矫制夜出(4),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无)何从外入(5),日奏厕心动(6),立入坐内户下(7)。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箱(厢)上(8),见日,色变,走趋卧内欲入(9),行触宝瑟(10),僵(11)。日得抱何罗,因传曰(12):“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13),上恐并中日,止勿格。日捽胡投何罗殿下(14),禽(擒)缚之,穷治皆伏辜。繇(由)是著忠孝节。
       (1)及:言及于祸。(2)上下:起居行动。(3)林光宫:在甘泉宫附近。(4)矫制:伪托皇帝命令。(5)无何;犹言无几时。(6)奏厕:正走向厕所。(7)立入:立即进殿。内:指殿房。(8)袖白刃:袖里藏着锋利的刀。(9)趋:向也。卧内:这里指天子卧室。(10)瑟(sè):乐器。(11)僵(jiang)倒下。(12)传:传呼。(13)格:打击。(14)捽(xuó)胡:揪住头颈。
       日自在左右,自不忤视者数十年(1)。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纳)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及上病,属(嘱)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日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2),光以女妻日嗣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为秺侯(3)。日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阵)于茂陵,谥曰敬侯。
       (1)忤视:逆视,抗视。(2)副:副手。(3)秺(dù):地名。在今山东成武县境。
       日两子,赏、建,俱侍中,与昭帝略同年,共卧起。赏为奉车,建驸马都尉(1)。及赏嗣侯,佩两缓,上谓霍将军曰:“金氏兄弟两人不可使俱两缓邪?”霍光对曰:“赏自嗣父为侯耳。”上笑曰:“侯不在我与将军乎?”光曰:“先帝之约,有功乃得封侯。”时年俱八九岁。宣帝即位,赏为太仆,霍氏有事萌牙(芽)(2),上书去妻。上亦自哀之,独得不坐。元帝时为光禄勋,薨,亡(无)子。国除。元始中继绝世(3),封建孙当为秺侯,奉日后。
       (1)奉车:即奉车都尉。(2)有:“反“字之讹。(3)元始:汉平帝年号(公元1—5年)。
       初,日所将俱降弟伦,字少卿,为黄门郎,早卒。日两子贵,及孙则衰矣,而伦后嗣遂盛,子安上始贵显封侯。
       安上字子侯,少为侍中,惇笃有智,宣帝爱之。颇与(预)发举楚王延寿反谋(1),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霍氏反,安上传禁门闼(2),无内(纳)霍氏亲属,封为都成侯,至建章卫尉。薨,赐冢茔杜陵(3),谥曰敬侯。四子,常、敞、岑、明。
       (1)发举楚王延寿反谋:事详于本书《楚元王传》。(2)传:传呼。止:禁止。(3)社陵:汉宣帝陵,又县名。在今西安市东南。
       岑、明皆为诸曹中郎将(1),常光禄大夫。元帝为太子时,敞为中庶子(2),幸有宠,帝即位,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中郎将侍中。元帝崩,故事(3),近臣皆随陵为园郎(4),敞以世名忠孝,太后诏留侍成帝,为奉车水衡都尉,至卫尉。敞为人正直,敢犯颜色,左右惮之,唯上亦难焉(5)。病甚,上使使者问所欲,以弟岑为托。上召岑,拜为郎(6),使主客(7)。敞子涉本为左曹,上拜涉为侍中,使待幸绿车载送卫尉舍(8)。须臾卒(9)。敞三子,涉、参、饶。
       (1)中郎将:官名。西汉的中郎,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领皇帝的侍卫人员,属光禄勋。(2)中庶子:官名,太子官属,侍从太子。(3)故事:言老规矩。(4)园郎:官名:守陵园,园令的属官。(5)唯:虽也。(6)郎:当是客曹尚书即(吴恂说)。 (7) 使主客:使典宾客。(8)绿车:又名皇孙车,本用以载皇孙,今用以载金涉,以示宠幸。(9)金敞卒于阳朔四年(前21)。
       涉明经俭节,诸儒称之。成帝时为侍中骑都尉,领三辅胡越骑(1)。哀帝即位,为奉车都尉,至长信少府(2)。而参使匈奴,匈奴中郎将(3),越骑校尉,关内都尉,安定、东海太守。饶为越骑校尉。
       (1)三辅:这里指京畿地区。胡越骑:由胡人越人组织的骑兵。(2)长信少府:官名,掌长信宫事务。(3)参使匈奴,匈奴中郎将:当作“参使匈奴中郎将”。案传方历陈三子官阶,不应插入“使匈奴”一语(吴恂说)。
       涉两子,汤、融,皆待中诸曹将大夫(1)。而涉之从父弟钦举明经(2),为太子门大夫(3),哀帝即位,为太中大夫给事中,钦从父弟迁为尚书令,兄弟用事。帝祖母傅太后崩,钦使护作(4),职办,擢为泰山、弘农太守(5),著威名。平帝即位,征为大司马司直、京兆尹(6)。帝年幼,选置师友,大司徒孔光以明经高行为孔氏师(7),京兆尹金钦以家世忠孝为金氏友。徙光禄大夫待中,秩中二千石,封都成侯。
       (1)将:为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郎中车、户、骑三将之通称,大夫:为太中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之通称。(2)明经:通晓经术。(3)门大夫:官名,太子东官司门之官。(4)钦使:疑是“使钦”颠倒。(5)泰山、弘农:二郡名。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东),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东北)。(6)司直:官名。协助本部长官捡举不法。(7)孔光:字子夏,鲁人。本书有其传。
       时王莽新诛平帝外家卫氏(1),召明礼少府宗伯凤入说为人后之谊(义)(2),白令公卿、将军、侍中、朝臣并听,欲以内厉(励)平帝而外塞百姓之议(3)。钦与族昆弟秺侯当俱封。初,当曾祖父日传子节侯赏,而钦祖父安上传子夷侯常,皆亡(无)子。国绝,故莽封钦、当奉其后。当母南即莽母功显君同产弟也(4)。当上南大行为太夫人(5)。钦因缘谓当:“诏书陈日功,亡(无)有赏语。当名为以孙继祖也,自当为父、祖父立庙。赏故国君,使大夫主其祭。”时甄邯在旁庭叱钦(6),因劾奏曰:“钦幸得以通经术,超搜集侍帷幄,重蒙厚恩封袭爵号,知圣朝以世有为人后之谊(义)。前遭故定陶太后背本逆天(7),孝哀不获厥福,乃者吕宽、卫宝复造奸谋,至于反逆,咸伏厥辜。太皇太后惩艾(刈)悼惧(8),逆天之咎,非圣诬法,大乱之殃,诚欲奉承天心,遵明圣制,专一为后之谊(义),以安天下之命,数临正殿,延见群臣,讲习《礼经》。孙继祖者,谓亡(无)正统持重者也。赏见嗣日,后成为君,持大宗重,则《礼》所谓‘尊祖故敬宗’,大宗不可以绝者也。钦自知与当俱拜同谊,即数扬言殿省中,教当云云(9)。当即如其言,则钦亦欲为父明立庙而不入夷侯常庙矣。进退异言,颇惑众心,乱国大纲。开祸乱原,诬祖不孝,罪莫大焉。尤非大臣所宜,大不敬。秺侯当上母南为太夫人,失礼不敬。”莽白太后(10),下四辅、公卿、大夫、博士、议郎(11),皆曰:“钦宜时即罪(12)。”谒者召钦诣诏狱,钦自杀。邯以纲纪国体,亡(无)所阿私,忠孝尤著,益封千户。更封长信少府涉子右曹汤为都成侯。汤受封日,不敢还归家,以明为人后之谊(义)。益封之后,莽复用钦弟遵,封侯,历九卿位。
       (1)王莽:字巨君,新王朝建立者。本书有其传。(2)宗伯凤:姓宗伯,名凤,字君房。(3)励:劝勉。塞:止。(4)同产:同兄弟姐妹。(5)当上南大行为太夫人:言当向大行令报称南为太夫人。汉法,凡侯之夫人,子为侯者,乃得为太夫人。当虽为侯,然其父未侯,不得称其母为太夫人。当上其母南为太夫人,是恃南为王莽姨母之故。大行,即大行令。武帝以后称大鸿胪。(6)庭叱:在朝庭中叱责。(7)定陶太后:定陶恭王之后,哀帝之生母。(8)惩刈(yì)悼惧:被惩创而戒惧。(9)教当云云:指钦因缘渭当之言。(10)白:报告,太后:指王太后(元后)。(11)下:交下议论。四辅:指王莽弄权时的四位辅政大臣。(12)以时即罪:立即就罪。
       赞曰:霍光以结发内侍(1),起于阶阀之间(2),确然秉志(3),谊(义)形于主(4)。受襁褓之托(5),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6),摧燕王,仆上官(7),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8),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9),虽周公、阿衡(10),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无)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11),立女为后,湛(沈)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晋(12),晋即河东,光岂其苗裔乎?金日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寐(悟)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13),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1)结发:古时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这里指霍光年轻时。(2)阶闼:指宫廷。阶:殿前阶级。闼:宫中小门。(3)确然:确定地。(4)形:显露。(5)襁褓之托:言托孤。这里指霍光受武帝托孤(昭帝)之重任。襁是背负幼儿用的布带,褓是包裹幼儿的布被。(6)幼君:指昭帝。(7)仆:击败。(8)废置之际:指废昌邑王刘贺、立宣帝刘询之时。(9)师保:古代称教导辅弼君主之官为师或保。(10)阿衡:指伊尹。(11)阴:隐瞒。(12)霍叔:名叔处,武王之弟,封于霍,故称霍叔。(13)苗裔:后裔,后代子孙。(14)七世内侍:杨树达以为,“日至汤不过五世,七字疑误。”

本书目录

汉书新注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 惠帝纪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 高后纪第三
汉书新注卷四 文帝纪第四
汉书新注卷五 景帝纪第五
汉书新注卷六 武帝纪第六
汉书新注卷七 昭帝纪第七
汉书新注卷八 宣帝纪第八
汉书新注卷九 元帝纪第九
汉书新注卷十 成帝纪第十
汉书新注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汉书新注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汉书新注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汉书新注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新注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汉书新注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新注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汉书新注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1)
汉书新注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第一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汉书新注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汉书新注卷二十九 沟血志第九
汉书新注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汉书新注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汉书新注卷三十二 张耳陈余传第二
汉书新注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汉书新注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汉书新注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汉书新注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汉书新注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汉书新注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汉书新注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汉书新注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汉书新注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汉书新注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汉书新注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汉书新注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汉书新注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汉书新注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汉书新注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汉书新注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汉书新注卷四十九 爱盎晁错传第十九
汉书新注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汉书新注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汉书新注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汉书新注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汉书新注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汉书新注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汉书新注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汉书新注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汉书新注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汉书新注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汉书新注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汉书新注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汉书新注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汉书新注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汉书新注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汉书新注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汉书新注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汉书新注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汉书新注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汉书新注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汉书新注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汉书新注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汉书新注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汉书新注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汉书新注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汉书新注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汉书新注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汉书新注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汉书新注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汉书新注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汉书新注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汉书新注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汉书新注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书新注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汉书新注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汉书新注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汉书新注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汉书新注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汉书新注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上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汉书新注卷九十九中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汉书新书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汉书新注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
汉书新注卷一百下 叙传第七十下
班彪列传下 子固
汉书叙例
前汉补注序例
《汉书》主要人名检索
附录三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