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元史(繁體版)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作者:明 · 宋濂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布智兒
       布智兒,蒙古脫脫里台氏。父紐兒傑,身長八尺,有勇力,善騎射,能造弓矢。嘗道逢太祖前驅騎士別那顏,邀與俱見太祖,視其所挾弓矢甚佳,問誰為造者,對曰:「臣自為之。」適有野鳧翔于前,射之,獲其二,併以二矢獻而退。別那顏隨之,至所居,布智兒出見,別那顏奇之,許以女妻之,父子遂俱事太祖。嘗從征討,賜紐兒傑拔都名。從征回回、斡羅思等國,每臨陣,布智兒奮身力戰。身中數矢,太祖親視之,令人拔其矢,血流滿體,悶仆幾絕。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納布智兒于牛腹,浸熱血中,移時遂甦。紐兒傑卒,憲宗以布智兒為大都行天下諸路也可扎魯忽赤,印造寶鈔。賜七寶金帶燕衣十襲,又賜蔚州、定安為食邑。
       布智兒卒,有子四人。長好禮,事世祖,備宿衛。會丞相伯顏伐宋,奏好禮督水軍攻襄樊,從渡江入臨安,以功授昭毅大將軍、水軍翼萬戶府達魯花赤。別帖木兒,吏部尚書。補兒荅思,雲南宣慰使。不蘭奚,襲父職,為水軍翼萬戶招討使,鎮守江陰,移通州。子完者不花,遼陽省理問。
       召烈台抄兀兒
       召烈台抄兀兒,初事太祖時,有哈剌赤、散只兀、朶魯班、塔塔兒、弘吉剌、亦乞列思等,居堅河之濱忽蘭也兒吉之地,謀奉扎木合為帝,將不利於太祖。抄兀兒知其謀,馳以告太祖,遂以兵收海剌兒阿帶亦兒渾之地,盡誅扎木合等。惟弘吉剌入降。太祖賜以荅剌罕之名。
       其子那真,事世祖,為也可扎魯花赤。那真歿,子伴撒襲其職。伴撒卒,子火魯忽台襲。致和元年八月,執倒剌沙起軍之使察罕不花,并其金字圓牌以獻。天曆元年十一月,帝賜金帶,仍復其職。嘗奏言:「有犯法者治之,當自貴人始;窮乏不給者救之,當自下始。如此則可得衆心矣。」其言良切於事弊云。
       闊闊不花
       闊闊不花者,按攤脫脫里氏,為人魁岸,有膂力,以善射知名。歲庚寅,太祖命太師木華黎伐金,分探馬赤為五部,各置將一人,闊闊不花為五部前鋒都元帥,所向莫能支。然不嗜殺,惟欲以威信懷附,故所至無殘破。略定濱、棣諸州,俘獲焦林諸處民四百餘,但籍其姓名,遣歸鄉里。徇益都,守將降,得其財物馬畜,悉以分賜士卒。
       歲壬辰,從太宗渡河,攻汴梁、歸德,分兵渡淮,攻壽州,守將無降意,射書城中諭之,城中人感泣,以綵輿奉金公主開門送款,闊闊不花下令軍中,輒入城虜掠者死,城中帖然。公主,義宗之姑也。
       歲丙申,太宗命五部將分鎮中原,闊闊不花鎮益都、濟南,按察兒鎮平陽、太原,孛羅鎮真定,肖乃台鎮大名,怯烈台鎮東平,括其民匠,得七十二萬戶,以三千戶賜五部將。闊闊不花得分戶六百,立官治其賦,得薦置長吏,歲從官給其所得五戶絲,以疾卒官。
       子黃頭代領探馬赤為元帥,從丞相伯顏取宋道死。子東哥馬襲其職,累遷右都威衛千戶,卒。
       拜延八都魯
       拜延八都魯,蒙古扎剌台氏,幼事太祖,賜名八都魯。歲乙未,太宗命領扎剌軍一千六百人,與塔海甘卜同征關西,有功。
       癸丑,憲宗命與阿脫、緫帥汪世顯創立利州城。甲寅,領兵紫金山,破宋軍鹿角寨,奪其軍餉器械。丁巳,從都元帥紐鄰城成都,及領兵圍雲頂山,下其城。帝親征,元帥紐鄰既進兵,涉馬湖江,留拜延八都魯鎮成都,降屬縣諸城,得其民,悉撫安之,賜黃金五十兩、衣九襲。諸王哈丹、朶歡、脫脫等征大理還,命拜延八都魯領兵迎之。道過新津寨,與宋潘都統遇,戰敗之,殺獲甚衆。中統二年,元帥紐鄰上其功,授蒙古奧魯官。
       子外貌台,孫兀渾察。至元六年,拜延八都魯告老,兀渾察代其軍,從行省也速荅兒征諸國有功。十六年,從大軍征斡端,又有功,賞銀五十兩。二十一年,諸王朮伯命兀渾察往乞失哈里之地為遊擊軍。時敵軍二千餘,兀渾察以勇士五十人與戰,擒其將也班胡火者以獻。王壯之,以其功聞,賞銀六百兩、鈔四千五百貫,授蒙古軍萬戶,賜三珠虎符。三十年,以疾卒。次子襲授曲先塔林左副元帥,尋卒。弟塔海忽都襲,陞鎮國上將軍都元帥,改授四川蒙古副都萬戶。至治二年,以疾退。子孛羅帖木兒襲。
       阿朮魯
       阿朮魯,蒙古氏。太祖時,命同飲班朱尼河之水,扈駕親征有功,命領兵收附遼東女直,還,賞金甲、珠衣、寶帶,他物稱是。復命緫兵征西夏,與敵兵大戰于合剌合察兒之地。西夏勢蹙,其主懼,乞降,執之以獻,太宗殺之,賜以所籍貲產。繼領兵收附信安,下金二十餘城。其後告老,諸王塔察兒命其子不花代領其軍。
       紹古兒
       紹古兒,麥里吉台氏。事太祖,命同飲班朱尼河之水,扈從親征。已而從破信安,略地河西,賜金虎符,授洺磁等路都達魯花赤。領事出征,復從伐金,破河南。太宗命領濟南、大名、信安等處軍馬,復從國王荅石出征。歲辛亥,卒。
       子拜都襲。拜都卒,子忽都虎襲,移睢州。從世祖渡江,攻鄂,還鎮恩州。中統三年,從征李璮有功,尋命修立邳州城,領兵鎮兩淮。十一年,從丞相伯顏渡江,有戰功。又從參政董文炳沿海出征,還,鎮嘉興,行安撫事。十二年加昭勇大將軍,職如故。十四年,授嘉興路緫管府達魯花赤,尋陞鎮國上將軍、黃州路宣慰使,尋罷黃州宣慰司,復舊任。十六年,改授浙西道宣慰使,加招討使,仍鎮國上將軍,奉詔征占城,以其國降表、貢物入見,帝嘉之,厚加賞賚。二十四年,從征交趾,明年還師,授邳州萬戶府萬戶。三十年,沒于軍。
       阿剌瓦而思
       阿剌瓦而思,回鶻八瓦耳氏,仕其國為千夫長。太祖征西域,駐蹕八瓦耳之地,阿剌瓦而思率其部曲來降。從帝親征,既破瀚海軍,又攻輪臺、高昌、于闐、尋斯干等,靡戰不克,沒于軍。
       子阿剌瓦丁,從世祖北征有功,至元二十九年卒,壽一百二歲。
       子贍思丁,有子五人:長烏馬兒,陳州達魯花赤;次不別,降鎮衛都指揮使;次忻都,監察御史;次阿合馬,拱衛直司都指揮使;次阿散不別,驍勇善騎射,歷事成宗、武宗、仁宗,數被寵遇,計前後所賜楮幣餘四十萬緡,他物稱是,積官榮祿大夫,三珠虎符。
       子斡都蠻襲職。致和元年八月,自上都逃來,丞相燕帖木兒任為裨將,率壯士百人,圍滅里帖木兒等于陀羅臺驛,擒之以獻,特賜衣一襲,及禿禿馬失甲、金束帶各一,白金一百兩,鈔二百錠。天曆元年九月,充行院同僉。十月,從擊忽剌台、馬扎罕等軍于盧溝橋,敗之,追至紫荊關,多所俘獲,招降安童所將軍一千五百人,復以功受上賞。二年,進樞僉院。三年,以隆鎮衛都指揮使兼領拱衛司。
       抄兒
       抄兒,別速氏。世居汴梁陽武縣,從太祖收附諸國有功。又從征金,沒于陣。
       子抄海,從征河南、山東,復沒于陣。子別帖,將其父軍,從攻鄂州,以功賞銀帛衣甲等,繼從太子忽哥赤西征大理國,復沒于陣。子阿必察,至元五年授武略將軍、蒙古千戶,賜金符,從圍襄樊,復渡江,奪陽羅堡岸口,以功賞白金,進宣武將軍、蒙古軍緫管,管領左右手兩萬戶軍。既下廣德,從平章阿里海牙征海外國,率死士鼓戰船進,奪岸口,擒勇士趙安等,以功賞銀帛。十六年,命管領蒙古侍衛軍,以疾卒于軍。
       也蒲甘卜
       也蒲甘卜,唐兀氏。歲辛巳,率衆歸太祖,隸蒙古軍籍。奉旨同所管河西人,從木華黎出征,以疾卒。
       子昂吉兒襲領其軍,征諸國有功。至元六年,授金符千戶,從征蘄、黃、安慶等處。九年,易虎符,陞信陽萬戶,從平章阿朮南征,又有功,歷淮西道宣慰使、參知政事、都元帥、廬州蒙古漢軍萬戶府達魯花赤、行省左丞相、尚書左丞,積官龍虎衛上將軍。
       二十一年,攜其子昂阿禿入見。世祖命昂阿禿充速古兒赤。二十四年,隨駕征乃顏有功,奉旨代其父職。二十六年,授廬州蒙古漢軍萬戶府達魯花赤。大德六年,領兵討宋隆濟等,以功受上賞。還鎮廬州,以私財築室一百二十餘間,以居軍士之貧者,省臺以其事聞,特命陞其秩,以金束帶賜之。泰定四年卒。昂阿禿之弟暗普,由速古兒赤授金符、唐兀禿魯花千戶,後改授海北海南道廉訪使。
       趙阿哥潘
       趙阿哥潘,土波思烏思臧掇族氏。始附宋。賜姓趙氏。世居臨洮。祖巴命,富甲諸羌。父阿哥昌,貌甚偉,有力兼人,金貞祐中,以軍功至熙河節度使。金亡,保蓮花山,以其衆來歸。皇子闊端之鎮西土也,承制以阿哥昌為疊州安撫使。時兵興,城無居人,至則招逃亡立城壘,課耕桑以安輯之,年八十卒于官。
       阿哥潘事親以孝聞,從伐蜀,與宋都統制曹友聞屢戰,勝負略相當,以破大安功最,授同知臨洮府事。斬朝天關,乘嘉陵江至閬州,獲蜀船三百艘。攻利州,生得其劉太尉,戰敗宋師于潼川。宋制置使劉雄飛進攻青居山,阿哥潘擊之,宵潰,四川大震。進逼成都,略嘉定,平峨眉太平寨,擒其將陳侍郎、田太尉,餘衆悉降。大小五十餘戰,皆先陷陣,皇子賜以金甲、銀器。
       歲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臨洮,見而奇之,命攝元帥,城益昌。時宋兵屯兩川,堡柵相望,矢石交擊,歷五年而城始完。憲宗出蜀,以阿哥潘為選鋒,攻西安,下之,賜金符,授臨洮府元帥。帝駐釣魚山,命州守將王堅夜來斫營,阿哥潘率壯士逆戰,手殺數十百人,堅遂引去。明日陛見,帝喜曰:「有臣如此,朕復何憂。」賜黃金五十兩,名曰拔都。中統建元,詔還鎮臨洮。歲饑,發私廩以賑貧乏。給民農種粟二千餘石、蕪菁子百石,人賴不饑。郡當孔道,傳置旁午,有司敝于供給。阿哥潘以私馬百匹充驛騎,羊千口代民輸。帝聞而嘉之,詔京兆行省酬其直。阿哥潘曰:「我豈以私惠而邀公賞耶。」卒不受。以軍事赴青居山,道為宋兵所邀,遂死于敵。
       阿哥潘好畜良馬,常千蹄,歲擇其上驥五駟貢于朝,子孫遵之不替。先是勳臣子孫為祖父請諡者,帝每靳之,至是敕大臣以美諡諡之,諡曰桓勇。
       子重喜,始給侍皇子闊端,為親衛。癸丑,從世祖征哈剌章,數有功。中統元年,渾都海反,從緫帥汪良臣引兵至拔沙河納火石地逆戰,以功授征行元帥。四年,從討忽都、達吉、散竹台等,克之,制必帖木兒王承制,使襲父職為元帥。入覲,賜金虎符,為臨洮府達魯花赤。
       時解軍職而轉民官者,例納所佩符。有旨:「趙氏世世勤勞,其金符勿拘常例,使終佩之。」重喜在郡,卲農興學,省刑敦教,以善治聞。請致事不許,詔其長子官卓斯結襲為達魯花赤。陞重喜鞏昌二十四處宣慰使。卒,諡桓襄。
       官卓斯結性靖退,辭官閑處二十餘年。仁宗聞其名,召不起。子德壽,雲南左丞。
       純只海
       純只海,散朮台氏。弱冠宿衛太祖帳下,從征西域諸國有功。歲癸巳,太宗命佩金虎符,充益都行省軍民達魯花赤,從大帥太出破徐州,擒金帥國用安。丁酉,以益都為皇太子分土,遷京兆行省都達魯花赤。至懷,值大疫,士卒困憊,有旨以本部兵就鎮懷孟。未幾,代察罕緫軍河南,尋復懷孟。
       己亥,同僚王榮潛畜異志,欲殺純只海,伏甲縶之,斷其兩足跟,以帛緘純只海口,置佛祠中。純只海妻喜禮伯倫聞之,率其衆攻榮家奪出之。純只海裹瘡從二子馳旁郡,請兵討榮,殺之。朝廷遣使以榮妻孥貲產賜純只海家,且盡驅懷民萬餘口郭外,將戮之。純只海力爭曰:「為惡者止榮一人耳,其民何罪。若果盡誅,徒守空城何為。苟朝廷罪使者以不殺,吾請以身當之。」使者還奏,帝是其言,民賴不死。純只海給榮妻孥券,放為民,遂以其宅為官廨,秋毫無所取。郡人德之。既入覲,太宗以純只海先朝舊臣,功績昭著,賜第一區於和林,尋以疾卒。敕葬山陵之側。
       皇慶初,贈推忠宣力功臣、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溫國公,諡忠襄。仍敕詞臣劉敏中製文樹碑於懷,以旌其功云。子昂阿剌嗣。
       苫徹拔都兒
       苫徹拔都兒,欽察人。初事太宗,掌牧馬。從攻鳳翔,戰潼關,皆有功。後從大將速不台攻汴京,金人列木柵於河南,苫徹拔都兒率死士往拔之,賜良馬十匹。師還,金將高都尉率衆邀於中路,苫徹拔都兒迎擊斬其首以歸,賜白金五十兩、幣四匹。從攻蔡州,前鋒荅荅兒與金將戰,金將捽其鬚,苫徹拔都兒進斫金將,乃得脫。蔡州破,金守將佩虎符立城上。苫徹拔都兒以鐵椎擊殺之,取虎符以獻。帝嘉其能,命從皇子攻棗陽。繼從宗王口溫不花攻光州,一日五戰,光州下。賜黃金五十兩、白金酒器一事、馬三十匹。百戶愛不怯赤自以臨陣不勇,乞苫徹拔都兒自代,遂陞百戶。從攻滁州,與宋兵大戰,至暮,宋兵敗走西山,苫徹拔都兒與千戶忽孫追殺之。
       歲己未,世祖伐宋,募能先絕江者,苫徹拔都兒首應命,率衆逼南岸。詔苫徹拔都兒與脫歡領兵百人同宋使諭鄂州使降,抵城下,鄂守將殺使者以軍來襲,苫徹拔都兒與之遇,奮擊大破之。復賜黃金五十兩。
       中統三年,授蔡州蒙古漢軍萬戶。冬,宋人犯西平。苫徹拔都兒逐北踰淮,獲其生口甚衆。至元二年秋,由安慶入廬州,聞宋兵至,亟設伏于竹林,擊殺之。四年秋九月,元帥阿朮軍襄陽安陽灘。宋兵據渡口,苫徹拔都兒擊破其衆。五年,從阿朮圍襄陽,擊奪宋將夏貴米舟。阿朮入漢江,以其有戰功,俾與扎剌兒引軍南略,獲八十人。十年八月,略地淮東。十一年,遣招鄂州。十二年,遣招滁州,誅王安撫。改武略將軍、管軍千戶。五月,伏兵大江北岸,擊宋軍,敗走之。十三年,復略地淮東,獲其緫管二人以獻。遷滁州緫管府達魯花赤。宋都統姜才率軍取糧高郵。苫徹拔都兒從史萬戶奪其馬及糧橐二萬,淮東平,入朝。十四年,從討叛人只里瓦歹于懷剌合都,改宣武將軍、滁州路緫管府達魯花赤。
       十七年,率其子脫歡、孫麻兀入見。奏曰:「臣老矣,幸主上憐之。」帝命以脫歡為宣武將軍、管軍緫管,佩金符;麻兀為滁州路緫管府達魯花赤。其後脫歡以征倭功授明威將軍、滁州萬戶府達魯花赤,陞昭勇大將軍、征行軍萬戶府達魯花赤,佩三珠虎符。又以征爪哇功陞昭毅大將軍,鎮守無為滁州萬戶府達魯花赤。次子鎖住,襲其職。
       怯怯里
       怯怯里,斡耳那氏。太宗七年南伐,以千戶從闊端攻安豐、壽州。又從諸王塔察兒率蒙古軍二千攻荊山,破之。賜馬二匹,與萬戶納469f以兵守沂、郯,略漣海,又從元帥懷都攻襄陽。卒。
       子相兀速襲父職。率本部兵從丞相阿朮攻襄樊,又從塔出築正陽堡。瀘軍乘艦來窺壁壘,相兀速率征騎逆之,夾淮水而軍,射死者甚衆。至元十一年,賜金符,授武略將軍。明年,從御史大夫博羅罕平漣海。秋九月,從丞相伯顏渡淮,率兵一千騎攻淮安南門,破之。又從元帥博羅罕築灣頭堡。萬戶納兒469f卧疾,令相兀速權領蒙古、女直、漢人三萬戶。夏五月,宋揚州都統姜才引兵來侵,相兀速率本部兵逆戰有功。又從丞相阿朮襲制置使李庭芝及姜才于泰州,皆殺之。十四年,加宣武將軍、管軍緫管。十八年,為蒙古侍衛親軍緫管。二十三年,改千戶。三十年,陞蒙古侍衛親軍副指揮使司事,易金虎符,加顯武將軍。
       子捏古469f。元貞元年為蒙古侍衛親軍百戶。大德六年,襲父職,佩金虎符,授宣武將軍。延祐四年,陞左翊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仍所佩符,進懷遠大將軍。
       塔不已兒
       塔不已兒,束呂糾氏。太宗時以招討使將兵出征,破信安、河南,以功授金虎符、征行萬戶。歲甲寅,以疾卒。
       子脫察剌襲職。歲己未,率兵渡江,破十字寨。命其子重喜從行。重喜率先引弓,射中敵兵,又多殺獲。既而與敵兵戰于洋隘口,奪戰艦一,流矢中左足,勇氣愈倍。時世祖駐蹕洋隘口北,親勞之曰:「汝年幼能宣力如是,深可嘉尚。然繼今尤當勉之。」
       及脫察剌卒,以重喜襲職。中統三年,從征李璮有功。四年,以兵鎮莒州。至元二年,奉旨初築十字路城,以備守禦。重喜率兵南巡,為游擊軍。四年,從抄不花出征,至泗州北古城。時蔡千戶為敵兵所圍,重喜奮戰,救而出之。五年,入覲。帝嘉其功,賜白金、納失失段及金鞍弓矢等。十年,修正陽城。明年,宋兵圍正陽,從戰敗之。十二年,從下漣海諸城。俄奉旨率五千人從出征,道過衡陽店,與宋將李提轄等戰,大敗之,殺掠幾盡,遂駐兵瓜洲。十三年夏六月,宋都統姜才領諸軍來圍城堡,敗之。秋七月,從兵襲擊李庭芝等于泰州。十四年,進昭勇大將軍、婺州路緫管府達魯花赤,佩已降虎符。未幾卒。
       子慶孫襲職,初授宣武將軍、管軍緫管,鎮守安樂州。十六年,移戍鎮江府。十八年,還鎮通州。二十年,進明威將軍。二十二年,移鎮十字路。二十四年,領諸翼軍鎮太湖,教習水戰。二十九年,從征爪哇,陞昭勇大將軍、征行上萬戶。將行,有旨留之。皇慶二年卒。子孛蘭奚襲。
       直脫兒
       直脫兒,蒙古氏,父阿察兒,事太祖,為博兒赤。直脫兒從太宗征欽察、康里、回回等部有功。四年,收河南、關西諸路,得民戶四萬餘,以屬莊聖皇太后為脂粉絲線顏色戶。八年,建織染七局于涿州。明年,改涿州路,以直脫兒為達魯花赤。卒。
       子哈蘭朮襲,佩虎符。李璮叛,世祖命領諸萬戶為監戰達魯花赤以討之。有功,授解萬戶翼監戰領軍。遷益都路蒙古萬戶,監戰密州,沒于軍。
       從子忽剌出襲職,授昭勇大將軍。至元十一年,攻宋六安軍。有功。行中書省命領諸軍戰艦衝宋軍,宋軍敗,有旨褒賞。九月,師次安慶。忽剌出及參政董文炳領山東諸軍順流東下,至丁家洲,遇宋臣夏貴、孫虎臣等,戰江中,宋軍大敗,擒其將校三十七人、軍五千餘、船四十艘。十二年三月,與宋軍戰朱金沙,復有功。七月,復與宋軍戰焦山江中。時丞相阿朮等督戰,忽剌出與董文炳身冒矢石,沿流鏖戰八十餘里。忽剌出身被數傷,裹創力戰,遂勝之。九月,宋臣張殿帥攻奪呂城倉、丹陽縣。忽剌出與萬戶懷都往救,生擒之。十月,下常州,從丞相伯顏略蘇、湖、秀州,至長橋,遇宋軍,又敗之。
       十三年,正月,師至杭州,丞相伯顏命忽剌出守浙江亭及宋北門。五月,揚州軍劫揚子橋,僅敗之。六月,敗真州軍。七月,追李庭芝至通海口,降揚州及高郵、寶應、真州、滁州等城,江南平。加昭毅大將軍,職如故。尋遷湖州路達魯花赤。十四年,進鎮國上將軍、淮東宣慰使。已而屯守上都。十五年授嘉議大夫、行御史臺中丞。十九年,進資善大夫、福建行省左丞。黃華叛,平之。二十年,授江淮行省左丞。二十三年,遷右丞。三月,進榮祿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六月,卒。
       月里麻思
       月里麻思,乃馬氏。歲丁酉,太宗命與斷事官忽都那顏同署。歲戊戌,又同阿朮魯拔都兒充達魯花赤,破南宿州。
       歲辛丑,使宋議和。從行者七十餘人,月里麻思語之曰:「吾與汝等奉命南下,楚人多詐,倘遇害當死焉,毋辱君命。」已而馳抵淮上,宋將以兵脅之,曰:「爾命在我,生死頃刻間耳。若能降,官爵可立致。不然,必不汝貸。」月里麻思曰:「吾持節南來以通國好,反誘我以不義,有死而已。」言辭慷慨不少屈。宋將知其不可逼,乃囚之長沙飛虎寨三十六年而死。
       世祖深悼之,詔復其家,以子忽都哈思為荅剌罕,日給糧食其家人。忽都哈思自陳於帝曰:「臣願為國效死,為父雪恥。」帝嘉納之,授以上均州監戰萬戶。十八年,以招討使將兵征日本,死於敵。
       捏古剌
       捏古剌,在憲宗朝,與也里牙阿速三十人來歸。後從征釣魚山,討李璮,皆有功。
       子阿塔赤,世祖時圍襄陽,下江南,敗失列及,征乃顏,皆以功受賞。後事成宗、武宗,為札撒兀孫。仁宗時,歷官至左阿速衛千戶。卒。
       子教化,初為速古兒赤,繼襲父職。必里阿禿叛,奉旨往平之,凱還,賜衣一襲。天曆元年八月,從丞相燕帖木兒戰居庸北,有功。九月,進拱衛直都指揮使。尋遷章佩卿。
       子者燕不花,初事仁宗為速古兒赤。英宗時為進酒寶兒赤。天曆元年,迎文宗于河南,賜白銀、綵段,命為溫都赤。九月,往居庸關料敵,道逢二軍謂探馬赤諸軍曰:「今北兵且至,其避之。」者燕不花恐搖衆心,即拔所佩刀斬之。授兵部郎中。招集阿速軍四百餘人。十月,進兵部尚書,授雙珠虎符,領軍六百人迎敵通州。會丞相燕帖木兒至檀子山,與禿滿迭兒戰,敗之。遷大司農丞。
       阿兒思蘭
       阿兒思蘭,阿速氏。初,憲宗以兵圍阿兒思蘭之城,阿兒思蘭偕其子阿散真迎謁軍門。帝賜手詔,命專領阿速人,且留其軍之半,餘悉還之,俾鎮其境內。以阿散真置左右。道遇闍兒哥叛軍,阿散真力戰死之。帝遣使裹屍還葬之。阿兒思蘭言于帝曰:「臣長子死,不能為國效力,今以次子捏古來獻之陛下,願用之。」
       捏古來至,帝命從兀良哈台征哈剌章,有功,兀良哈台賞以白金名馬。從伐宋,中流矢而死。
       子忽兒都荅,充管軍百戶。世祖命從不羅那顏使哈兒馬某之地,以疾卒。
       子忽都帖木兒,武宗潛邸時從征海都,以功賞白金。至大元年,授宣武將軍、左衛阿速親軍副都指揮使。四年,卒。
       哈八兒禿
       哈八兒禿,薛亦氏。憲宗時,從攻釣魚山有功。還,又從親王塔察兒北征,充千戶所都鎮撫。從千戶脫倫伐宋,沒于陣。
       子察罕,從塔察兒攻樊城西門,領揚州等處游擊軍與宋兵戰,有功。至元十一年,從忽都帖木兒攻江陵東南城堡,又從阿剌罕敗宋兵于陽邏堡之南。阿剌罕選為本萬戶府副鎮撫。十二年,分隸脫脫緫管出廣德游擊軍,與宋兵戰,敗之,賜以白金酒器。又從攻獨松、千秋、撥出等關,及諸山寨,其降民悉綏撫之,賜白金一百兩。
       十三年,中書省檄為瑞安縣達魯花赤。始至,招集逃移民十萬餘戶。十四年,陞忠顯校尉、管軍緫把,併領新附軍五百人,從宣慰唐兀台戰于司空山,有功,命以其職兼都鎮撫。俄選充侍衛親軍。十六年,授銀符、忠武校尉、管軍緫把。二十四年,賜金符,授承信校尉、蒙古衛軍屯田千戶。二十五年,進武義將軍、本所達魯花赤。二十七年,陞左翼屯田萬戶府副萬戶。大德五年卒。子太納襲。
       艾貌
       艾貌拔都,康里氏。初從雪不台那演征欽察,攻河西城,收西關,破河南;繼從定宗略地阿奴,皆有功。又從四太子南伐,命充怯憐口阿荅赤孛可孫。又從兵渡江攻鄂,以疾卒于軍。
       子也速台兒,從討阿藍荅、渾都海,征李璮,伐宋,累功授管軍緫把。至元十四年,從攻福建興化,招古田等處民五千餘戶,以功陞武略將軍、千戶,賜金符。又招手號新軍二千五百餘人,陞宣武將軍、緫管,賜虎符。
       有旨征日本。也速台兒願效力,賜以弓矢,進懷遠大將軍、萬戶。二十年,授泰州萬戶府達魯花赤。二十三年,遷昭勇大將軍、欽察親軍都指揮使。二十四年,從征乃顏有功。明年卒。後贈金吾衛上將軍,追封成武郡公,諡顯敏。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第五 世祖二
卷六 本紀第六 世祖三
卷七 本紀第七 世祖四
卷八 本紀第八 世祖五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世祖九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世祖十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世祖十二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世祖十三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世祖十四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成宗一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成宗二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成宗四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武宗一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武宗二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仁宗一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明宗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文宗二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卷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文宗四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十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天文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五十 志第三上 五行一
卷五十一 志第三下 五行二
卷五十二 志第四 曆一
卷五十三 志第五 曆二
卷五十四 志第六 曆三
卷五十五 志第七 曆四
卷五十六 志第八 曆五
卷五十七 志第九 曆六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地理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地理二
卷六十 志第十二 地理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三 地理四
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地理五
卷六十三 志第十五 地理六
卷六十四 志第十六 河渠一
卷六十五 志第十七上 河渠二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
卷六十八 志第十九 禮樂二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 禮樂三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一 禮樂四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二 禮樂五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七上 祭祀五
卷七十七 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
卷七十八 志第二十八 輿服一
卷七十九 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 輿服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二 選舉二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
卷八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
卷八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
卷八十九 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
卷九十 志第四十 百官六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二 食貨一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三 食貨二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四 食貨三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五上 食貨四
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 食貨五
卷九十八 志第四十六 兵一
卷九十九 志第四十七 兵二
卷一百 志第四十八 兵三
卷一百0一 志第四十九 兵四
卷一百0二 志第五十 刑法一
卷一百0三 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
卷一百0四 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
卷一百0五 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
卷一百0六 表第一 后妃表
卷一百0七 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
卷一百0八 表第三 諸王表
卷一百0九 表第四 諸公主表
卷一百一十 表第五上 三公表一
卷一百一十一 表第五下 三公表二
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一
卷一百一十三 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六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0一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0二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0三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0四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0五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0六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0七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0八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0九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九十七
進元史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