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元史(繁體版)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作者:明 · 宋濂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三年春正月丙子,中書左丞許有壬辭職。丁丑,享于太廟。乙酉,中書平章政事納麟辭職。庚寅,沙汰怯薛丹名數。
       二月戊戌,祭社稷。甲辰,太陰犯井宿。填星犯牛宿。熒惑犯羅堰。丁未,立四川省檢校官。遼陽吾者野人叛。乙卯,太陰犯氐宿。是月,汴梁路新鄭、密二縣地震。寶慶路饑,判官文殊奴以所受敕牒貸官糧萬石賑之。秦州成紀縣,鞏昌府寧遠、伏羌縣山崩,水涌,溺死人無筭。
       三月壬申,造鹿頂殿。監察御史成遵等言:「可用終場下第舉人充學正、山長,國學生會試不中者,與終場舉人同。」戊寅,詔「作新風憲。在內之官有不法者,監察御史劾之;在外之官有不法者,行臺監察御史劾之。歲以八月終出巡,次年四月中還司。」壬午,太陰犯氐宿。是月,詔修遼、金、宋三史,以中書右丞相脫脫為都緫裁官,中書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中書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張起巖、翰林學士歐陽玄、侍御史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為緫裁官。
       夏四月丙申朔,日有食之。乙巳,享于太廟。是月,兩都桑果葉皆生黃色龍文。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河決白茅口。
       六月壬子,命經筵官月進講者三。是月,回回剌里五百餘人渡河寇掠解、吉、隰等州。中書戶部以國用不足,請撙節浮費。
       秋七月丁卯,享于太廟。戊辰,修大都城。戊寅,立永昌等處宣慰司。庚辰,太白犯右執法。是月,興國路大旱。河南自四月至是月,霖雨不止。戶部復言撙節錢糧。
       八月甲午朔,晉寧路臨汾縣獻嘉禾,一莖有八穗者。命朶思麻同知宣慰司事鎖兒哈等討四川上蓬瑣吃賊。戊戌,祭社稷。山東有賊焚掠兗州。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甲子,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鞏卜班擒道州、賀州猺賊首唐大二、蔣仁五至京,誅之。其黨蔣丙,自號順天王,攻破連、桂二州。甲申,修理太廟,遣官告祭,奉遷神主於後殿。
       冬十月乙未,增立巡防捕盜所於永昌。丁酉,告祭太廟,奉安神主。戊戌,帝將祀南郊,告祭太廟。至寧宗室,問曰:「朕,寧宗兄也,當拜否?」太常博士劉聞對曰:「寧宗雖弟,其為帝時,陛下為之臣。春秋時,魯閔公弟也,僖公兄也,閔公先為君,宗廟之祭,未聞僖公不拜。陛下當拜。」帝乃拜。丁未,月食。己酉,帝親祀上帝于南郊,以太祖配。癸丑,命僉樞密院事韓元善為中書參知政事,中書參議買朮丁同知宣徽院事。己未,以郊祀禮成,詔大赦天下,文官普減一資,武官陞散官一等,蠲民間田租五分,賜高年帛。以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鞏卜班為宣徽院使,行樞密院知院剌剌為翰林學士承旨。
       十一月辛未,享于太廟。
       十二月丙申,詔寫金字藏經。丁未,以別兒怯不花為中書左丞相。是月,膠州及屬邑高密地震。河南等處民饑,賑糶麥十萬石。
       是歲,詔立常平倉,罷民間食鹽。徵遺逸脫因、伯顏、張瑾、杜本。本辭不至。
       四年春正月辛未,享于太廟。辛巳,詔:「定守令黜陟之法,六事備者陞一等,四事備者減一資,三事備者平遷,六事俱不備者降一等。」庚寅,河決曹州,雇夫萬五千八百修築之。是月,河又決汴梁。
       二月戊戌,祭社稷。辛丑,四川行省立惠民藥局。是月,中書右丞太平陞平章政事。
       閏月辛酉朔,永平、澧州等路饑,賑之。乙亥,月食。
       三月丁酉,復立武功縣。壬寅,特授八禿麻朶兒只征東行省左丞相,嗣高麗國王。癸丑,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納麟為中書平章政事,集賢大學士姚庸為中書左丞。
       夏四月丁亥,復立廣樣局。是月,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乙未,右丞相脫脫辭職,不許。甲辰,許之,以阿魯圖為中書右丞相。乙巳,封脫脫為鄭王,食邑安豐,賜金印及海青、文豹等物,俱辭不受。是月,大霖雨,黃河溢,平地水二丈,決白茅堤、金堤,曹、濮、濟、兗皆被災。
       六月戊辰,鞏昌隴西縣饑,每戶貸常平倉粟三斗,俟年豐還官。己巳,賜脫脫松江田,為立松江等處稻田提領所。
       秋七月戊子朔,溫州颶風大作,海水溢,地震。益都瀕海鹽徒郭火你赤作亂。己丑,享于太廟。是月,灤河水溢。
       八月戊午,祭社稷。丁卯,山東霖雨,民饑相食,賑之。丙戌,賜脫脫金十錠、銀五十錠、鈔萬錠、幣帛二百匹,辭不受。是月,陝西行省立惠民藥局。莒州蒙陰縣地震。郭火你赤上太行,由陵川入壺關,至廣平,殺兵馬指揮,復還益都。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丙午,命太平提調都水監。辛亥,以南臺治書侍御史秦從德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提調海運。癸丑,命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知經筵事,右丞達識帖睦邇提調宣文閣、知經筵事。
       冬十月乙酉,議修黃河、淮河堤堰。
       十一月丁亥朔,以各郡縣民饑,不許抑配食鹽。復令民入粟補官,以備賑濟。戊子,禁內外官民宴會不得用珠花。己亥,保定路饑,以鈔八萬錠、糧萬石賑之。戊申,河南民饑,禁酒。
       十二月己未,四川廉訪司建言:「廣元等五路,廣安等三府,永寧等兩宣撫司,請依內郡設置推官一員。」從之。壬戌,太陰犯外屏。癸亥,漢陽地震。戊寅,猺賊寇靖州。是月,東平地震。禁淫祠。賑東昌、濟南、般陽、慶元、撫州饑民。
       是歲,徭賊寇潯州,同知府事保童率民兵擊走之。
       五年春正月辛卯,享于太廟。是月,薊州地震。
       二月戊午,祭社稷。
       三月辛卯,帝親試進士七十有八人,賜普顏不花、張士堅進士及第,其餘賜出身有差。是月,以陳思謙參議中書省事。先是思謙建言:「所在盜起,蓋由歲饑民貧,宜大發倉廩賑之,以收人心,仍分布重兵鎮撫中夏。」不聽。大都、永平、鞏昌、興國、安陸等處并桃溫萬戶府各翼人民饑,賑之。
       夏四月丁卯,大都流民,官給路糧,遣其還鄉。是月,汴梁、濟南、邠州、瑞州等處民饑,賑之。募富戶出米五十石以上者,旌以義士之號。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己丑,詔以軍士所掠雲南子女一千一百人放還鄉里,仍給其行糧,不願歸者聽。丁未,河間轉運司竈戶被水災,詔權免餘鹽二萬引,候年豐補還官。
       六月,廬州張順興出米五百餘石賑饑,旌其門。
       秋七月丁亥,河決濟陰。己丑,享于太廟。丙午,命也先帖木兒、鐵木兒塔識並為御史大夫。詔作新風紀。
       八月戊午,祭社稷。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戊戌,開酒禁。辛丑,以中書右丞達識帖睦邇為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參知政事搠思監為右丞,資政院使朶兒直班為中書參知政事。是月,革罷奧魯。
       冬十月壬子,以中書平章政事太平為御史大夫。乙卯,享于太廟。辛酉,命奉使宣撫巡行天下,詔曰:
       朕自踐祚以來,至今十有餘年,託身億兆之上,端居九重之中,耳目所及,豈能周知。故雖夙夜憂勤,覬安黎庶,而和氣未臻,災眚時作,聲教未洽,風俗未淳,吏弊未祛,民瘼滋甚。豈承宣之寄,糾劾之司,奉行有所未至歟?若稽先朝成憲,遣官分道奉使宣撫,布朕德意,詢民疾苦,疏滌冤滯,蠲除煩苛。體察官吏賢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民間一切興利除害之事,悉聽舉行。
       命江西行省左丞忽都不丁、吏部尚書何執禮巡兩浙江東道,前雲南行省右丞散散、將作院使王士弘巡江西福建道,大都路達魯花赤拔實、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秦從德巡江南湖廣道,吏部尚書定僧、宣政僉院魏景道巡河南江北道,資政院使蠻子、兵部尚書李獻巡燕南山東道,兵部尚書不花、樞密院判官靳義巡河東陝西道,宣政院同知伯家奴、宣徽僉院王也速迭兒巡山北遼東道,荊湖北道宣慰使阿乞剌、兩淮運使杜德遠巡雲南省,上都留守阿牙赤、陝西行省左丞王紳巡甘肅永昌道,大都留守荅爾麻失里、河南行省參知政事王守誠巡四川省,前西臺中丞定定、集賢侍講學士蘇天爵巡京畿道,平江路達魯花赤左荅納失里、都水監賈惟貞巡海北海南廣東道。黃河泛溢。辛未,遼、金、宋三史成,右丞相阿魯圖進之,帝曰:「史既成書,前人善者,朕當取以為法,惡者取以為戒,然豈止激勸為君者,為臣者亦當知之。卿等其體朕心,以前代善惡為勉。」己卯,監察御史不荅失里請罷造作不急之務。是月,以呂思誠為中書參知政事。
       十一月甲午,至正條格成。奉元路陳望叔偽稱燕帖古思太子,伏誅。
       十二月丁巳,詔定薦舉守令法。
       是歲,宣徽院使篤憐鐵穆邇知樞密院事,馮思溫為御史中丞。
       六年春二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辛未,興國雨雹,大者如馬首。是月,山東地震,七日乃止。
       三月辛未,盜扼李海務之閘河,劫商旅船。兩淮運使宋文瓚言:「世皇開會通河千有餘里,歲運米至京者五百萬石。今騎賊不過四十人,劫船三百艘而莫能捕,恐運道阻塞,乞選能臣率壯勇千騎捕之。」不聽。戊申,京畿盜起,范陽縣請增設縣尉及巡警兵,從之。山東盜起,詔中書參知政事鎖南班至東平鎮遏。八番龍宜來進馬。
       夏四月壬子,遼陽為捕海東青煩擾,吾者野人及水達達皆叛。癸丑,以長吉為皇太子宮傅官。頒至正條格於天下。甲寅,以中書參知政事鎖南誠為左丞。乙卯,享于太廟。丁卯,車駕時巡上都。發米二十萬石賑糶貧民。萬戶買住等討吾者野人遇害,詔恤其家。以中書左丞呂思誠知經筵事。命左右二司、六部吏屬於午後講習經史。
       五月壬午,陝西饑,禁酒。象州盜起。江西田賦提舉司擾民,罷之。丁亥,盜竊太廟神主。遣火兒忽荅討吾者野人。丁酉,以黃河決,立河南山東都水監。
       六月己酉,汀州連城縣民羅天麟、陳積萬叛,陷長汀縣,福建元帥府經歷真寶、萬戶廉和尚等討之。丁巳,詔以雲南賊死可伐盜據一方,侵奪路甸,命亦禿渾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討之。
       秋七月己卯,享于太廟。丙戌,以遼陽吾者野人等未靖,命太保伯撒里為遼陽行省左丞相鎮之。丁亥,降詔招諭死可伐。散毛洞蠻覃全在叛,招降之,以為散毛誓等處軍民宣撫使,置官屬,給宣敕、虎符,設立驛鋪。癸巳,詔選怯薛官為路、府、縣達魯花赤。丙申,以朶兒直班為中書右丞,荅兒麻為參知政事。壬寅,以御史大夫亦憐真班等知經筵事。甲辰,京畿奉使宣撫定定奏言御史撒八兒等罪,杖黜之。時諸道奉使,皆與臺憲互相掩蔽,惟定定與湖廣道拔實糾舉無避。
       八月丙午朔,命江浙行省右丞忽都不花、江西行省右丞禿魯統軍合討羅天麟。戊申,祭社稷。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乙酉,克復長汀。戊子,邵武地震,有聲如鼓,至夜復鳴。
       冬十月,思、靖猺寇犯武岡,詔湖廣省臣及湖南宣慰元帥完者帖木兒討之,俘斬數百級,猺賊敗走。
       閏月乙亥朔,詔赦天下,免差稅三分,水旱之地全免。靖州猺賊吳天保陷黔陽。癸未,汀州賊徒羅德用殺首賊羅天麟、陳積萬,以首級送官,餘黨悉平。
       十二月丁丑,省臣改擬明宗母壽童皇后徽號曰莊獻嗣聖皇后。己卯,改立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開設屯田,駐軍馬。甲申,詔復立大護國仁王寺昭應宮財用規運緫管府,凡貸民間錢二十六萬餘錠。辛卯,有司以賞賚汎濫,奏請恩賜必先經省、臺、院定擬。甲午,設立海剌禿屯田二處。詔:「犯贓罪之人,常選不用。」復立八百宣慰司,以土官韓部襲其父爵。辛丑,以吉剌班為太尉,開府,置僚屬。壬寅,山東、河南盜起,遣左、右阿速衛指揮不兒國等討之。
       是歲,黃河決。尚書李絅請躬祀郊廟,近正人,遠邪佞,以崇陽抑陰,不聽。
       七年春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大寒而風,朝官仆者數人。己酉,享于太廟。壬子,命中書左丞相別兒怯不花為右丞相,尋辭職。丁巳,復立東路都蒙古軍都元帥府。庚申,雲南老丫等蠻來降,立老丫耿凍路軍民緫管府。丙寅,以廣西宣慰使章伯顏討徭、獠有功,陞湖廣行省左丞。詔以怯薛丹支給浩繁,除累朝定額外,悉罷之。
       二月甲戌朔,興聖宮作佛事,賜鈔二千錠。己卯,山東地震,壞城郭,棣州有聲如雷。河南、山東盜蔓延濟寧、滕、邳、徐州等處。庚辰,以中書參知政事鎖南班為中書右丞,道童為中書參知政事。丙戌,以宦者伯帖木兒為司徒。是月,徭賊吳天保寇沅州。以阿吉剌為知樞密院事,整治軍務。
       三月甲辰,中書省臣言:「世祖之朝,省、臺、院奏事,給事中專掌之,以授國史纂修。近年廢弛,恐萬世之後,一代成功無從稽考,乞復舊制。」從之。乙巳,遣使銓選雲南官員。修光天殿。庚戌,試國子監,會食弟子員,選補路府及各衛學正。戊午,詔編六條政類。庚申,監察御史王士點劾集賢大學士吳直方躐進官階,奪其宣命。乙丑,雲南王孛羅來獻死可伐之捷。壬申,遣使修上都大乾元寺。命有司定弔賻諸王、公主、駙馬禮儀之數。
       夏四月乙亥,命江浙省臣講究役法。己卯,享于太廟。辛巳,遣達本、賀方使于占城。以通政院使朶郎吉兒為遼陽行省參知政事,討吾者野人。己丑,發米二十萬石賑糶貧民。以翰林學士承旨定住為中書右丞。庚寅,復命別兒怯不花為中書右丞相,以中書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為左丞相。臨清、廣平、灤河等處盜起,遣兵捕之。通州盜起,監察御史言:「通州密邇京城,而盜賊蜂起,宜增兵討之,以杜其源。」不聽。是月,河東大旱,民多饑死,遣使賑之。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庚戌,徭賊吳天保陷武岡路,詔遣湖廣行省右丞沙班統軍討之。乙丑,右丞相別兒怯不花,以調燮失宜、災異迭見罷,詔以太保就第。是月,臨淄地震,七日乃止。
       六月,詔免太師馬札兒台官,安置西寧州,其子脫脫請與父俱行。以御史大夫太平為中書平章政事。彰德路大饑,民相食。
       秋七月甲寅,召隱士完者圖、執禮哈琅為翰林待制,張樞、董立為翰林修撰,李孝光為著作郎。張樞不至。丙辰,太陰犯壘壁陣。丁巳,以江南行臺大夫納麟為御史大夫。是月,徭賊吳天保復寇沅州,陷漵浦、辰溪縣,所在焚掠無遺。徙馬札兒台於甘肅,以別兒怯不花之譖也。
       九月癸卯,八憐內哈剌那海、禿魯和伯賊起,斷嶺北驛道。甲辰,遼陽霜早傷禾,賑濟驛戶。戊申,車駕還自上都。癸丑,上都斡耳朶成,用鈔九千餘錠。甲寅,詔舉材能學業之人,以備侍衛。丁巳,中書左丞相鐵木兒塔識薨。辛酉,以御史大夫朶兒只為中書左丞相。甲子,集慶路盜起,鎮南王孛羅不花討平之。丁卯,徭寇吳天保復陷武岡,延及寶慶,殺湖廣行省右丞沙班于軍中。
       冬十月辛未,享于太廟。丁丑,詔:「左右丞相、平章、樞密知院、御史大夫,得賜玉押字印,餘官不與。」庚辰,詔建木華黎、伯顏祠堂於東平。丙戌,亦憐只荅兒反,遣兵討之。辛卯,開東華射圃。戊戌,西蕃盜起,凡二百餘所,陷哈剌火州,劫供御蒲萄酒,殺使臣。是月,徭賊吳天保復寇沅州,州兵擊走之。
       十一月辛丑,監察御史曲曲,以宦者隴普憑藉寵幸,驟陞榮祿大夫,追封三代,田宅踰制,上疏劾之。甲辰,沿江盜起,剽掠無忌,有司莫能禁。兩淮運使宋文瓚上言:「江陰、通、泰,江海之門戶,而鎮江、真州次之,國初設萬戶府以鎮其地。今戍將非人,致使賊艦往來無常。集慶花山劫賊才三十六人,官軍萬數,不能進討,反為所敗,後竟假手鹽徒,雖能成功,豈不貽笑!宜亟選知勇,以任兵柄,以圖後功。不然,東南五省租賦之地,恐非國家之有。」不聽。撥山東地土十六萬二千餘頃屬大承天護聖寺。乙巳,中書戶部言:「各處水旱,田禾不收,湖廣、雲南盜賊蜂起,兵費不給,而各位怯薛冗食甚多,乞賜分揀。」帝牽於衆請,令三年後減之。庚戌,太陰犯天廩。懷慶路饑。徭賊吳天保復陷武岡,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苟爾領兵討之。以河決,命工部尚書迷兒馬哈謨行視金堤。甲寅,徭賊吳天保陷靖州,命威順王寬徹不花、鎮南王孛羅不花及湖廣、江西二省以兵討之。丁巳,命中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辭,不允。戊午,命河南、山東都府發兵討湖廣洞蠻。己未,以中書省平章政事韓嘉訥為陝西行臺御史大夫。迤北荒旱缺食,遣使賑濟驛戶。丁卯,海北、湖南徭賊竊發,兩月餘,有司不以聞,詔罪之,并降散官一等。是月,馬札兒台薨,召脫脫還京師。
       十二月庚午,以中書左丞相朶兒只為右丞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詔天下。丙子,以連年水旱,民多失業,選臺閣名臣二十六人出為郡守縣令,仍許民間利害實封呈省。壬午,晉寧、東昌、東平、恩州、高唐等處民饑,賑鈔十四萬錠、米六萬石。丙戌,中書省臣建議,以河南盜賊出入無常,宜分撥達達軍與揚州舊軍於河南水陸關隘戍守,東至徐、邳,北至夾馬營,遇賊掩捕,從之。是月,陝西行御史臺臣劾奏,別兒怯不花乃逆臣之親子,不可居太保之職,不從。
       是歲,置中書議事平章四人。隆福宮三皇后弘吉剌氏木納失里薨。
       八年春正月戊戌朔,命也先帖木兒知樞密院事。丁未,享于太廟。辛亥,黃河決,遷濟寧路於濟州。詔:「各官府諳練事務之人,毋得遷調。」詔翰林國史院纂修后妃、功臣列傳,學士承旨張起巖、學士楊宗瑞、侍講學士黃溍為緫裁官,左丞相太平、左丞呂思誠領其事。甲子,木憐等處大雪,羊馬凍死,賑之。是月,詔給銅虎符,以宮尉完者不花、貴赤衛副指揮使壽山監湖廣軍。命湖廣行省右丞禿赤、湖南宣慰都元帥完者帖木兒討莫磐洞諸蠻,斬首數百級,其餘二十餘洞,縛其洞首楊鹿五赴京師。
       二月癸酉,御史大夫納麟加太尉致仕。乙亥,以北邊沙土苦寒,罷海剌禿屯田。丙子,命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習讀畏吾兒文字。庚辰,太陰犯軒轅。癸未,太陰犯平道。甲申,命星吉為江南行臺御史大夫。壬辰,太平言:「孛荅、乃禿、忙兀三處屯田,世祖朝以行營舊站撥屬虎賁司,後為豪有力者所奪,遂失其利。今宜仍前撥還。」從之。是月,以前奉使宣撫賈惟貞稱職,特授永平路緫管。會歲饑,惟貞請降鈔四萬餘錠賑之。詔濟寧鄆城立行都水監,以賈魯為都水。
       三月丁酉朔,詔以束帛旌郡縣守令之廉勤者。遼東鎖火奴反,詐稱大金子孫,水達達路脫脫禾孫唐兀火魯火孫討擒之。壬寅,土番盜起,有司請不拘資級,委官討之。福建盜起,地遠,難於討捕,詔汀、漳二州立分元帥府轄之。癸卯,帝親試進士七十有八人,賜阿魯輝帖木兒、王宗哲進士及第,餘出身有差。己酉,湖廣行省遣使獻石壁洞蠻捷。丙辰,太陰犯建星。己未,遣使詣江浙、江西、湖廣、四川、雲南銓福建、番、廣蠻夷等處官員選。辛酉,遼陽兀顏撥魯歡妄稱大金子孫,受玉帝符文,作亂,官軍討斬之。壬戌,六條政類書成。京畿民饑。徽州路達魯花赤哈剌不花以政績聞,詔賜金帛旌之。是月,徭賊吳天保復寇沅州。
       夏四月辛未,河間等路以連年河決,水旱相仍,戶口消耗,乞減鹽額,詔從之。乙亥,帝幸國子學,賜衍聖公銀印,升秩從二品。定弟子員出身及奔喪、省親等法。詔:「守令選立社長,專一勸課農桑。」詔:「京官三品以上,歲舉守令一人,守令到任三月,亦舉一人自代。其玉典赤、拱衛百戶,不得授縣達魯花赤,止授佐貳,久著廉能則用之。」平江、松江水災,給海運糧十萬石賑之。丁丑,遼陽董哈剌作亂,鎮撫欽察討擒之。己卯,海寧州沭陽縣等處盜起,遣翰林學士禿堅不花討之。是月,享于太廟。車駕時巡上都。命脫脫為太傅。湖廣章伯顏引兵捕土寇莫萬五、蠻雷等。已而廣西峒賊乘隙入寇,伯顏退走。
       五月丁酉朔,大霖雨,京城崩。庚子,廣西山崩,水湧,灕江溢,平地水深二丈餘,屋宇、人畜漂沒。壬子,寶慶大水。丁巳,四川旱,饑,禁酒。
       六月丙寅朔,陞徐州為緫管府,以邳、宿、滕、嶧四州隸之。丙戌,立司天臺於上都。是月,山東大水,民饑,賑之。
       秋七月丙申朔,日有食之。辛丑,復立五道河屯田。乙巳,享于太廟。旌表大都節婦鞏氏門。戊申,西北邊軍民饑,遣使賑之。壬子,量移竄徙官於近地安置,死者聽歸葬。乙卯,遣使祭曲阜孔子廟。江州路緫管劉恒有政績,陞授山東宣慰使。丙辰,以阿剌不花為大司徒。
       八月丙子,太陰犯壘壁陣。己卯,山東雨雹。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己未,太陰犯靈臺。
       冬十月丁亥,廣西蠻掠道州。
       十一月辛亥,徭賊吳天保率衆六萬掠全州。
       是歲,詔賜高年帛。設分元帥府於沂州,以買列的為元帥,備山東寇。台州方國珍為亂,聚衆海上,命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朶兒只班討之。監察御史張楨劾太尉阿乞剌欺罔之罪,又言:「明里董阿、也里牙、月魯不花,皆陛下不共戴天之讎,伯顏賊殺宗室嘉王、郯王一十二口,稽之古法,當伏門誅,而其子、兄弟尚仕于朝,宜急誅竄。別兒怯不花阿附權姦,亦宜遠貶。今災異迭見,盜賊蜂起,海寇敢於要君,閫帥敢於玩寇,若不振舉,恐有唐末藩鎮噬臍之禍。」不聽。監察御史李泌言:「世祖誓不與高麗共事,陛下踐世祖之位,何忍忘世祖之言,乃以高麗奇氏亦位皇后。今災異屢起,河決地震,盜賊滋蔓,皆陰盛陽微之象,乞仍降為妃,庶幾三辰奠位,災異可息。」不聽。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第五 世祖二
卷六 本紀第六 世祖三
卷七 本紀第七 世祖四
卷八 本紀第八 世祖五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世祖九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世祖十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世祖十二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世祖十三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世祖十四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成宗一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成宗二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成宗四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武宗一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武宗二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仁宗一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明宗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文宗二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卷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文宗四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十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天文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五十 志第三上 五行一
卷五十一 志第三下 五行二
卷五十二 志第四 曆一
卷五十三 志第五 曆二
卷五十四 志第六 曆三
卷五十五 志第七 曆四
卷五十六 志第八 曆五
卷五十七 志第九 曆六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地理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地理二
卷六十 志第十二 地理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三 地理四
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地理五
卷六十三 志第十五 地理六
卷六十四 志第十六 河渠一
卷六十五 志第十七上 河渠二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
卷六十八 志第十九 禮樂二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 禮樂三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一 禮樂四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二 禮樂五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七上 祭祀五
卷七十七 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
卷七十八 志第二十八 輿服一
卷七十九 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 輿服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二 選舉二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
卷八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
卷八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
卷八十九 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
卷九十 志第四十 百官六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二 食貨一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三 食貨二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四 食貨三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五上 食貨四
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 食貨五
卷九十八 志第四十六 兵一
卷九十九 志第四十七 兵二
卷一百 志第四十八 兵三
卷一百0一 志第四十九 兵四
卷一百0二 志第五十 刑法一
卷一百0三 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
卷一百0四 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
卷一百0五 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
卷一百0六 表第一 后妃表
卷一百0七 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
卷一百0八 表第三 諸王表
卷一百0九 表第四 諸公主表
卷一百一十 表第五上 三公表一
卷一百一十一 表第五下 三公表二
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一
卷一百一十三 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六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0一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0二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0三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0四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0五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0六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0七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0八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0九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九十七
進元史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