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元史(繁體版)
卷五十 志第三上 五行一
作者:明 · 宋濂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人與天地,參為三極,災祥之興,各以類至。天之五運,地之五材,其用不窮,其初一陰陽耳,陰陽一太極耳。而人之生也,全付畀有之,具為五性,著為五事,又著為五德。修之則吉,不修則凶,吉則致福焉,不吉則致極焉。徵之於天,吉則休徵之所應也,不吉則咎徵之所應也。天地之氣,無感不應,天地之氣應,亦無物不感,而況天子建中和之極,身為神人之主,而心範圍天地之妙,其精神常與造化相流通,若桴鼓然。故軒轅氏治五氣,高陽氏建五官,夏后氏修六府,自身而推之於國,莫不有政焉。其後箕子因之,以衍九疇,其言天人之際備矣。漢儒不明其大要,如夏侯勝、劉向父子,競以災異言之,班固以來采為五行志,又不考求向之論著本於伏生。生之大傳言:「六沴作見,若是共禦,五福乃降;若不共禦,六極其下。禹乃共辟厥德,爰用五事,建用王極。」後世君不建極,臣不加省,顧乃執其類而求之,惑矣。否則判而二焉,如宋儒王安石之論,亦過也。天人感應之機,豈易言哉!故無變而無不修省者,上也;因變而克自修省者,次之;災變既形,修之而莫知所以修,省之而莫知所以省,又次之;其下者,災變並至,敗亡隨之,訖莫修省者,刑戮之民是已。歷考往古存亡之故,不越是數者。
       元起朔漠,方太祖西征,角端見于東印度,為人語云「汝主宜早還」,意者天告之以止殺也。憲宗討八赤蠻于寬田吉思海,會大風,吹海水盡涸,濟師大捷,憲宗以為「天導我也」。以此見五方不殊性,其於畏天,有不待教而能者。世祖兼有天下,方地既廣,郡邑災變,蓋不絕書,而妖孽禍眚,非有司言狀,則亦不得具見。
       昔孔子作春秋,所紀災異多矣,然不著其事應;聖人之知猶天也,故不妄意天,欲人深自謹焉。乃本洪範,倣春秋之意,考次當時之災祥,作五行志。
       五行,一曰水。潤下,水之性也。失其性為沴,時則霧水暴出,百川逆溢,壞鄉邑,溺人民,及凡霜雹之變,是為水不潤下。其徵恒寒,其色黑,是為黑眚黑祥。
       至元元年,真定、順天、河間、順德、大名、東平、濟南等郡大水。四年五月,應州大水。五年八月,亳州大水。六年十二月,獻、莫、清、滄四州及豐州、渾源縣大水。九年九月,南陽、懷孟、衛輝、順天等郡,洺、磁、泰安、通、灤等州淫雨,河水並溢。圮田廬,害稼。十三年十二月,濟寧及高麗瀋州水。十四年六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餘,損稼。曹州定陶、武清二縣,濮州、堂邑縣雨水,沒禾稼。十二月,冠州、永年縣水。十六年十二月,保定等路水。十七年正月,磁州、永平縣水。八月,大都、北京、懷孟、保定、東平、濟寧等路水。十八年二月,遼陽懿州、蓋州水。十一月,保定清苑縣水。二十年六月,太原、懷孟、河南等路沁河水涌溢,壞民田一千六百七十餘頃。衛輝路清河溢,損稼。南陽府唐、鄧、裕、嵩四州河水溢,損稼。十月,涿州巨馬河溢。二十一年六月,保定、河間、濱、棣大水。二十二年秋,南京、彰德、大名、河間、順德、濟南等路河水壞田三千餘頃。高郵、慶元大水,傷人民七百九十五戶,壞廬舍三千九十區。二十三年六月,安西路華州華陰縣大雨,潼谷水涌,平地三丈餘。杭州、平江二路屬縣水,壞民田一萬七千二百頃。大都涿、漷、檀、順、薊五州,汴梁、歸德七縣水。二十四年六月,霸州益津縣雨水。九月,東京義、靜、威遠、婆娑等處水。二十五年七月,膠州大水,民采橡為食。十二月,太原、汴梁二路河溢,害稼。二十六年二月,紹興大水。十月,平灤路水,壞田稼一千一百頃。二十七年正月,甘州、無為路大水。五月,江陰州大水。六月,河溢太康縣,沒民田三十一萬九千畝。八月,沁水溢。廣州清遠縣大水。十一月,河決祥符義唐灣,太康、通許二縣,陳、潁二州,大被其患。二十八年二月,常德路水。八月,浙東婺州水。九月,平灤、保定、河間三路大水。二十九年五月,龍興路南昌、新建、進賢三縣水。六月,鎮江、常州、平江、嘉興、湖州、松江、紹興等路府水。揚州、寧國、太平三郡大水。岳州華容縣水。三十年五月,深州靜安縣大水。十月,平灤路水。三十一年八月,趙州寧晉縣水。十月,遼陽路水。
       元貞元年五月,建康溧陽州,太平當塗縣,鎮江金檀、丹徒等縣,常州無錫州,平江長洲縣,湖州烏程縣,鄱陽餘干州,常德沅江、澧州安鄉等縣水。六月,泰安州奉符、曹州濟陰、兗州嵫陽等縣水。歷城縣大清河水溢,壞民居。七月,遼東和州、大都武衛屯田水。九月,廬州、平江二郡大水。二年五月,太原平晉縣,獻州交河、樂壽二縣,莫州任丘、莫亭等縣,湖南醴陵州水。六月,大都路益津、保定、大興三縣水,損田稼七千餘頃。真定鼓城、獲鹿、藁城等縣,保定葛城、歸信、新安、束鹿等縣,汝寧潁州,濟寧沛縣,揚、廬、岳、澧四郡,建康、太平、鎮江、常州、紹興五郡水。八月,棣州、曹州水。九月,河決河南杞、封丘、祥符、寧陵、襄邑五縣。十月,河決開封縣。十二月,江陵潛江縣,沔陽玉沙縣,淮安海寧朐山、鹽城等縣水。
       大德元年三月,歸德徐州,邳州宿遷、睢寧,鹿邑三縣,河南許州臨潁、郾城等縣,睢州襄邑,太康、扶溝、陳留、開封、杞等縣,河水大溢,漂沒田廬。五月,河決汴梁,發民夫三萬五千塞之。漳水溢,害稼。龍興、南康、澧州、南雄、饒州五郡水。六月,和州歷陽縣江水溢,漂廬舍一萬八千五百區。七月,郴州耒陽縣、衡州酃縣大水,溺死三百餘人。八月,溫州平陽、瑞安二州水,溺死六千八百餘人。十一月,常德武陵縣大水。二年六月,河決蒲口,凡九十六所,泛溢汴梁、歸德二郡。大名、東昌、平灤等路水。三年八月,河間郡水。四年五月,保定、真定二郡,通、薊二州水。六月,歸德睢州大水。五年五月,宣德、保定、河間屬州水。寧海州水。六月,濟寧、般陽、益都、東平、濟南、襄陽、平江七郡水。七月,江水暴風大溢,高四五丈,連崇明、通、泰、真州定江之地,漂沒廬舍,被災者三萬四千八百餘戶。遼陽大寧路水。八月,平灤郡雨,灤河溢。順德路水。六年四月,上都大水。五月,濟南路大水。歸德府徐州、邳州睢寧縣雨五十日,沂、武二河合流,水大溢。東安州渾河溢,壞民田一千八十餘頃。六月,廣平路大水。七年五月,濟南、河間等路水。六月,遼陽、大寧、平灤、昌國、瀋陽、開元六郡雨水,壞田廬,男女死者百十有九人。修武、河陽、新野、蘭陽等縣趙河、湍河、白河、七里河、沁河、潦河皆溢。台州風水大作,寧海、臨海二縣死者五百五十人。八年五月,太原陽武縣、衛輝獲嘉縣、汴梁祥符縣河溢。大名滑州、濬州雨水,壞民田六百八十餘頃。八月,潮陽颶風海溢,漂民廬舍。九年六月,汴梁陽武縣思齊口河決。東昌博平、堂邑二縣雨水。潼川郪縣雨,綿江、中江溢,水決入城。龍興、撫州、臨川三郡水。七月,沔陽玉沙縣江溢。嶧州水。揚州泰興縣、淮安山陽縣水。八月,歸德府寧陵,陳留、通許、扶溝、太康、杞縣河溢。大名元城縣大水。十年五月,雄州、漷州水。平江、嘉興二郡水,害稼。六月,保定滿城、清苑二縣雨水。大名、益都、定興等路大水。七月,平江路大風,海溢。吳江州大水。十一年六月,靖海、容城、束鹿、隆平、新城等縣水。七月,冀寧文水縣汾水溢。十一月,盧龍、灤河、遷安、昌黎、撫寧等縣水。
       至大元年七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餘,暴決入城,漂廬舍,死者十有八人。真定路淫雨,大水入南門,下注城,死者百七十人。彰德、衛輝二郡水,損稻田五千三百七十頃。二年七月,河決歸德府,又決汴梁封丘縣。三年六月,洧川、鄄城、汶上三縣水。峽州大雨,水溢,死者萬餘人。七月,循州、惠州大水,漂廬舍二百九十區。四年六月,大都三河縣、潞縣,河東祁縣、懷仁縣,永平豐盈屯雨水害稼。七月,東平、濟寧、般陽、保定等路大水。江陵松滋縣、桂陽臨武縣水。
       皇慶元年五月,歸德睢陽縣河溢。六月,大寧、水達達路雨,宋瓦江溢,民避居亦母兒乞嶺。八月,松江府大風,海水溢。二年五月,辰州沅陵縣水。六月,涿州范陽縣,東安州,宛平縣,固安州,霸州益津,永清、永安等縣雨水,壞田稼七千六百九十餘頃。河決陳、亳、睢三州,開封、陳留等縣。八月,崇明、嘉定二州大風,海溢。
       延祐元年五月,常德路武陵縣雨水,壞廬舍,溺死者五百人。六月,涿州范陽、房山二縣渾河溢,壞民田四百九十餘頃。七月,沅陵、盧溪二縣水。八月,肇慶、武昌、建康、杭州、建德、南康、江州、臨江、袁州、建昌、贛州、安豐、撫州等路水。二年六月,河決鄭州,壞汜水縣治。七月,京師大雨。漷州、昌平、香河、寶坻等縣水。全州、永州江水溢,害稼。三年四月,潁州太和縣河溢。七月,婺源州雨水,溺死者五千三百餘人。四年正月,解州鹽池水。五年四月,廬州合肥縣大雨水。六年六月,河間路漳河水溢,壞民田二千七百餘頃。益都、般陽、濟南、東昌、東平、濟寧等路,曹、濮、泰安、高唐等州大雨水害稼。遼陽、廣寧、瀋陽、永平、開元等路水。大名路屬縣水,壞民田一萬八千頃。汴梁、歸德、汝寧、彰德、真定、保定、衛輝、南陽等郡大雨水。七年四月,安豐、廬州淮水溢,損禾麥一萬頃。城父縣水。五月,江陵縣水。六月棣州、德州大雨水,壞田四千六百餘頃。七月,上蔡、汝陽、西平等縣水。八月,霸州文安、文成二縣滹沱河溢,害稼。汾州平遙縣水。是歲,河決汴梁原武縣。
       至治元年六月,霸州大水,渾河溢,被災者三萬餘戶。七月,薊州平谷、漁陽二縣,順州邢臺、沙河二縣,大名魏縣,永平石城縣大水。彰德臨漳縣漳水溢。大都固安州,真定元氏縣,東安,寶坻縣,淮安清河、山陽等縣水。東平、東昌二路,高唐、曹、濮等州雨水害稼。乞里吉思部江水溢。八月,安陸府雨七日,江水大溢,被災者三千五百戶。雷州海康、遂溪二縣海水溢,壞民田四千頃。九月,京山、長壽二縣漢水溢。十月,遼陽、肇慶等郡水。二年正月,儀封縣河溢。二月,濮州大水。閏五月,睢陽縣亳社屯大水。六月,奉元郿縣,邠州新平、上蔡二縣水。八月,廬州六安、舒城二縣水。十一月,平江路大水,損民田四萬九千六百頃。三年五月,東安州水,壞民田一千五百餘頃。真定武邑縣水害稼。六月,大都永清縣雨水,損田四百頃。七月,漷州雨水害稼。九月,漳州、建昌、南康等郡水。
       泰定元年五月,漷州、固安州水。隴西縣大雨水,漂死者五百餘家。龍慶路雨水傷稼。六月,益都、濟南、般陽、東昌、東平、濟寧等郡二十有二縣,曹、濮、高唐、德州等處十縣淫雨,水深丈餘,漂沒田廬。大同渾源河溢。陳、汾、順、晉、恩、深六州雨水害稼。真定滹沱河溢,漂民廬舍。陝西大雨,渭水及黑水河溢,損民廬舍。渠州江水溢。七月,真定、河間、保定、廣平等郡三十有七縣大雨水五十餘日,害稼。大都路固安州清河溢。順德路任縣沙、灃、洺水溢。奉元朝邑縣、曹州楚丘縣、開州濮陽縣河溢。九月,延安路洛水溢。奉元長安縣大雨,灃水溢。濮州館陶縣水。十二月,杭州鹽官州海水大溢,壞隄塹,侵城郭,有司以石囤木櫃捍之不止。二年正月,大都寶坻縣、肇慶高要縣雨水。鞏昌路水。閏正月,雄州歸信縣大水。二月,甘州路大雨水,漂沒行帳孳畜。三月,咸平府清、寇二河合流,失故道,隳堤堰。四月,涿州房山、范陽二縣水。岷、洮、文、階四州雨水。五月,檀州大水,平地深丈有五尺。高郵興化、江陵公安二縣水。河溢汴梁,被災者十有五縣。六月,冀寧路汾河溢。潼川府綿江、中江水溢入城,深丈餘。衛輝汲縣、歸德宿州雨水。濟寧路虞城、碭山、單父、豐、沛五縣水。七月,睢州河決。八月,霸州,涿州,永清、香河二縣大水,傷稼九千五十餘頃。九月,開元路三河溢,沒民田,壞廬舍。十月,寧夏鳴沙州大雨水。三年正月,恩州水。二月,歸德府河決。六月,大同縣大水。汝寧光州水。七月,河決鄭州,漂沒陽武等縣民一萬六千五百餘家。東安、檀、順、漷四州雨,渾河決,溫榆水溢,傷稼。延安路膚施縣水,漂民居九十餘戶。八月,鹽官州大風,海溢,捍海隄崩,廣三十餘里,袤二十里,徙居民千二百五十家以避之。真定蠡州,奉元蒲城縣,無為州,歷陽、含山等縣水。九月,平遙縣汾水溢。十一月,崇明州三沙鎮海溢,漂民居五百家。十二月,遼陽大水。大寧路瑞州大水,壞民田五千五百頃,廬舍八百九十所,溺死者百五十人。四年正月,鹽官州潮水大溢,捍海隄崩二千餘步。四月,復崩十九里,發丁夫二萬餘人,以木柵竹落磚石塞之,不止。六月,大都東安、固安、通、順、薊、檀、漷七州,永清、良鄉等縣雨水。七月,上都雲州大雨。北山黑水河溢。雲安縣水。八月,汴梁扶溝、蘭陽二縣河溢,漂民居一千九百餘家。濟寧虞城縣河溢,傷稼。十二月,夏邑縣河溢。汴梁中牟、開封、陳留三縣,歸德邳、宿二州雨水。
       致和元年三月,鹽官州海隄崩,遣使禱祀,造浮圖二百十六,用西僧法壓之。河決碭山、虞城二縣。四月,鹽官州海溢,益發軍民塞之,置石囤二十九里。六月,南寧、開元、永平等路水。河間臨邑縣雨水。益都、濟南、般陽、濟寧、東平等郡三十縣,濮、德、泰安等州九縣雨水害稼。七月,廣西兩江諸州水。
       天曆元年八月,杭州、嘉興、平江、湖州、建德、鎮江、池州、太平、廣德九郡水,沒民田萬四千餘頃。二年六月,大都東安、通、薊、霸四州,河間靖海縣雨水害稼。永平昌國諸屯水。
       至順元年六月,河決大名路長垣、東明二縣,沒民田五百八十餘頃。曹州、高唐州水。七月,海潮溢,漂沒河間運司鹽二萬六千七百引。閏七月,平江、嘉興、湖州、松江三路一州大水,壞民田三萬六千六百餘頃,被災者四十萬五千五百餘戶。杭州、常州、慶元、紹興、鎮江、寧國等路,望江、銅陵、長林、寶應、興化等縣水,沒民田一萬三千五百餘頃。大都、保定、大寧、益都屬州縣水。二年四月,潞州潞城縣大雨水。五月,河間莫亭縣、寧夏河渠縣、紹慶彭水縣及德安屯田水。六月,彰德屬縣漳水決。十月,吳江州大風,太湖水溢,漂民居一千九百七十餘家。十二月,深州、晉州水。三年三月,奉元朝邑縣洛水溢。五月,汴梁河水溢。江都、泰興、雲夢、應城等縣水。六月,汾州大水。
       至元十四年九月,湖州長興縣金沙泉,自唐、宋以來,用以造茶,其泉不常有,今瀵然涌出,溉田可數百頃,有司以聞,錫名瑞應泉。十五年十二月,河水清,自孟津東柏谷至汜水縣蓼子谷,上下八十餘里,澄瑩見底,數月始如故。
       元貞元年閏四月,蘭州上下三百餘里,河清三日。
       中統二年五月,西京隕霜殺禾。三年五月,宣德、威寧等路隕霜。八月,河間、平灤等路隕霜害稼。四年四月,武州隕霜殺麥禾。
       至元二年八月,太原隕霜。七年四月,檀州隕霜。八年七月,鞏昌會、蘭等州霜殺稼。十七年四月,益都隕霜。二十一年三月,山東隕霜殺桑,蠶盡死,被災者三萬餘家。二十七年七月,大同、平陽、太原隕霜殺禾。二十九年三月,濟南、般陽等郡及恩州屬縣霜殺桑。
       元貞二年八月,金、復州隕霜殺禾。
       大德五年三月,湯陰縣霜殺麥。五月,商州霜殺麥。六年八月,大同、太原霜殺禾。七年四月,霜殺麥。八年三月,濟陽、灤城二縣霜殺桑。八月,隕霜殺稼。九年三月,河間、益都、般陽三郡屬縣隕霜殺桑。清、莫、滄、獻四州霜殺桑二百四十一萬七千餘本,壞蠶一萬二千七百餘箔。十年七月,大同渾源縣霜殺禾。八月,綏德州米脂縣霜殺禾二百八十頃。
       至大元年八月,大同隕霜殺禾。
       皇慶二年三月,濟寧霜殺桑。
       延祐元年三月,東平、般陽等郡,泰安、曹、濮等州大雨雪三日,隕霜殺桑。閏三月,濟寧、汴梁等路及隴州、開州、青城、渭源諸縣霜殺桑,無蠶。七月,冀寧隕霜殺稼。四年夏,六盤山隕霜殺稼五百餘頃。五年五月,雄州歸信縣隕霜。六年三月,奉元路同州隕霜。七年八月,益津縣雨黑霜。
       至治三年七月,冀寧陽曲縣、大同路大同縣、興和路威寧縣隕霜。八月,袁州宜春縣隕霜害稼。
       泰定二年三月,雲需府大雪,民饑。
       天曆三年二月,京師大霜,晝雺。
       至順元年閏七月,奉元西和州,寧夏應理州、鳴沙州,鞏昌靜寧、邠、會等州,鳳翔麟遊,大同山陰,晉寧潞城、隰川等縣隕霜殺稼。
       中統二年四月,雨雹,大如彈丸。三年五月,順天、平陽、真定、河南等郡雨雹。四年七月,燕京昌平縣,景州蓨縣,開平路興、松、雲三州雨雹害稼。
       至元二年八月,彰德、大名、南京、河南、濟南、太原等郡雨雹。四年三月,夏津縣大雨雹。五年六月,中山大雨雹。六年七月,西京大同縣兩雹。七年五月,河內縣大兩雹。十五年閏十一月,海州贛榆縣雨雹傷稼。十九年八月,雨雹,大如雞卵。二十年四月,河南風雷雨雹害稼。五月,安西路風雷雨雹。八月,真定元氏縣大風雹,禾盡損。二十二年七月,冠州雨雹。二十四年九月,大定、金源、高州、武平、興中等處雨雹。二十五年三月,靈壁、虹縣雨雹,如雞卵,害麥。十二月,靈壽、陽曲、天成等縣雨雹。二十六年夏,平陽、大同、保定等郡大雨雹。二十七年四月,靈壽縣大風雹。六月,棣州厭次,濟陽二縣大風雹,傷禾黍菽麥桑棗。二十九年閏六月,遼陽、瀋州,廣寧、開元等路雨雹。三十一年四月,即墨縣雨雹。八月,德州安德縣大風雨雹。
       元貞元年五月,鞏昌金州、會州、西和州雨雹大,無麥禾。七月,隆興路雨雹。二年五月,河中猗氏縣雨雹。六月,隆興威寧縣,順德邢臺縣,太原交城、離石、壽陽等縣雨雹。八月,懷孟武陟縣雨雹。
       大德元年六月,太原崞州雨雹害稼。二年二月,檀州雨雹。八月,彰德安陽縣雨雹。四年三月,宣州涇縣、台州臨海縣風雹。八年五月,大寧路建州、蔚州靈仙縣雨雹。太原、大同、隆興屬縣陽曲、天成、懷安、白登風雹害稼。八月,管州、嵐州、交城、陽曲、懷仁等縣雨雹。九年六月,晉寧、冀寧、宣德、隆興、大同等郡大雨雹,害稼。十年四月,鄭州管城縣風雹,大如雞卵,積厚五寸。五月,大雨雹。七月,宣德縣雨雹。十一年五月,建州雨雹。
       至大元年四月,般陽新城縣、濟南厭次縣、益都高苑縣風雹。五月,管城縣大雹,深一尺,無麥禾。八月,大寧縣雨雹害稼,斃畜牧。二年三月,濟陰、定陶等縣雨雹。六月,崞州、源州、金城縣雨雹。延安神木縣大雹一百餘里,擊死人畜。三年四月,靈壽、平陰等縣雨雹。四年四月,南陽雨雹。閏七月,宣寧縣雨雹。
       皇慶元年四月,大名濬州、彰德安陽縣、河南孟津縣雨雹。六月,開元路風雹害稼。二年七月,冀寧平定州雨雹。景州阜城縣風雹。八月,大同懷仁縣雨雹。
       延祐元年五月,膚施縣大風雹,損稼并傷人畜。六月,宣平、仁壽、白登等縣雨雹。二年五月,大同、宣德等郡雷雹害稼。三年五月,薊州雹深一尺。五年四月,鳳翔府雹傷麥禾。六年六月,大同縣雨雹,大如雞卵。七月,鞏昌隴西縣雹害稼。七年八月,大同路雷風雨雹。
       至治元年六月,武州雨雹害稼。永平路大雹深一尺,害稼。七月,真定、順德等郡雨雹。二年四月,涇州涇川縣雨雹。六月,思州大風雨雹。三年五月,大風雨雹,拔柳林行宮大木。
       泰定元年五月,冀寧陽曲縣雨雹傷稼。思州龍泉平雨雹傷麥。六月,順元、太平軍、定西州雨雹。七月,龍慶路雨雹,大如雞卵,平地深三尺餘。八月,大同白登縣雨雹。二年四月,奉元白水縣雨雹。五月,洮州路可當縣、臨洮府狄道縣雨雹。六月,興州、鄜州、靜寧州及成紀、通渭、白水、膚施、安塞等縣雨雹。七月,檀州雨雹。三年六月,鞏昌路大雨雹。中山府安喜縣、乾州永壽縣雨雹。七月,房山、寶坻、玉田、永平等縣大風雹,折木傷稼。八月,龍慶州雨雹一尺,大風損稼。四年七月,彰德湯陰縣,冀寧定襄縣,大同武、應二州雨雹害稼。
       致和元年四月,濬州、涇州大雹傷麥禾。五月,冀寧陽曲縣、威州井陘縣雨雹。六月,涇川、湯陰等縣大雨雹。大寧、永平屬縣雨雹。
       天曆二年七月,大寧惠州雨雹。八月,冀寧陽曲縣大雹如雞卵,害稼。三年七月,順州、東安州及平棘、肥鄉、曲陽、行唐等縣風雹害稼。開元路雨雹。
       至順二年十二月,冀寧清源縣雨雹。三年五月,甘州雨雹。乙巳,天鼓鳴于西北。
       中統二年九月,河南民王四妻靳氏一產三男。唐志云:「物反常為妖,陰氣盛則母道壯也。」
       至元元年八月,武城縣王氏妻崔一產三男。十年八月甲寅,鳳翔寶雞縣劉鐵牛妻一產三男。二十年二月,高州張丑妻李氏一產四子,三男一女。四月,固安州王得林妻張氏懷孕五月生一男,四手四足,圓頭三耳,一耳附腦後,生而即死,具狀有司上之。二十八年九月,襄陽南漳縣民李氏妻王一產三子。
       大德元年五月,遂寧州軍戶任福妻一產三男。十一月,遼陽打雁孛蘭奚戶那懷妻和里迷一產四男。四年,寶應縣民孫奕妻朱氏一產三男。十年正月,江州湖口縣方丙妻甘氏一產四男。
       泰定元年十月乙卯,秦州成紀縣趙思直妻張氏一產三子。
       致和元年三月壬辰,太平當塗縣楊太妻吳氏一產三子。
       五行,二曰火。炎上,火之性也,失其性為沴。董仲舒云:「陽失節,則火災出。」於是而濫炎妄起,災宗廟,燒宮館,雖興師衆弗能救也。是為火不炎上。其徵恒燠,其色赤,是為赤眚赤祥。
       定宗三年戊申,野草自焚,牛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
       至元十一年十二月,淮西正陽火,廬舍、鎧仗悉燬。十八年二月,揚州火。
       元貞二年,杭州火,燔七百七十家。
       大德八年五月,杭州火,燔四百家。九年三月,宜黃縣火。十年十一月武昌路火。
       延祐元年二月,真州揚子縣火。三年六月,重慶路火,郡舍十焚八九。六年四月,揚州火,燔官民廬舍一萬三千三百餘區。
       至治二年四月,揚州、真州火。十二月,杭州火。三年五月,奉元路行宮正殿火。上都利用監庫火。九月,揚州江都縣火,燔四百七十餘家。
       泰定元年五月,江西袁州火,燔五百餘家。三年六月,龍興路寧州高市火,燔五百餘家。七月,龍興奉新縣、辰州辰溪縣火。八月,杭州火,燔四百七十餘家。四年八月,龍興路火。十二月,杭州火,燔六百七十家。
       天曆二年三月,四川紹慶彭水縣火。四月,重慶路火,延二百四十餘家。七月,武昌路江夏縣火,延四百家。十二月,江夏縣火,燔四百餘家。三年二月,河內諸縣火。
       皇慶元年,冬無雪,詔禱嶽瀆。
       延祐元年,大都檀、薊等州冬無雪,至春草木枯焦。
       至元二年八月丙寅,濟南鄒平縣進芝一本。八年八月癸酉,益都濟州進芝二本。十五年四月,濟南歷城縣進芝。十九年六月,芝生眉州青神縣景德寺。二十三年四月丁未,江東宣慰司進芝一本。十月,濟寧進芝一本。二十六年三月癸未,東流縣獻芝。四月,池州貴池縣民王逸進紫芝十二本。六月,汲縣民朱良進紫芝。二十八年三月,芝生鈞州陽翟縣。二十九年六月,芝生賀州。
       大德五年十二月,興元西鄉縣進芝一本,色如珊瑚。六年正月,濟南鄒平縣進芝一本,五枝五葉,色皆赤。
       至大四年八月,芝生國學大成殿。
       延祐二年三月,芝生大成殿。五年七月,芝生大成殿。
       中統二年正月辛未,御帳殿受朝賀,是夜,東北有赤氣照人,大如席。
       五行,三曰木。曲直,木之性也,失其性為沴,故生不暢茂,為變異者有之,是為木不曲直。其徵恒雨,其色青,是為青眚青祥。
       大德七年十一月辛酉,木冰。
       至順二年十一月丁巳,雨木冰。十二月癸亥,雨木冰。
       元貞元年,太平路蕪湖縣進榆木,有文曰「天下太平年」。
       至治三年五月庚子,柳林行宮大木風拔三千七百株。
       至元十七年二月,真定七郡桑有蟲食之。二十九年五月,滄州、濰州,中山,元氏、無棣等縣桑蟲食葉,蠶不成。
       元貞元年四月,真定中山、靈壽二縣桑有蟲食之。
       大德五年四月,彰德、廣平、真定、順德、大名等郡蟲食桑。
       至大元年五月,大名、廣平、真定三郡蟲食桑。
       致和元年六月,河南德安屯蠖食桑。
       天曆二年三月,滄州、高唐州及南皮、鹽山、武城等縣桑,蟲食之如枯株。
       至順二年三月,冠州蟲食桑四萬株。晉、冀、深、蠡等州及鄆城、延津二縣蟲夜食桑,晝匿土中,人莫捕之。五月,曹州禹城、保定博野、東昌封丘等縣蟲食桑,皆既。
       至元九年六月丁亥,京師大雨。二十四年九月,太原、河間、河南等路霖雨害稼。二十五年七月,保定郡,霸、漷二州淫雨害稼。八月,嘉祥、魚臺、金鄉三縣淫雨。九月,莫、獻二州淫雨。保定路淫雨。二十六年六月,濟寧、東平、汴梁、濟南、順德、真定、平灤、棣州霖雨害稼。二十八年八月,大名、清河、南樂諸縣霖雨為災。九月,河間郡淫雨。
       至大四年七月,河間、順德、大名、彰德、廣平等路,德、濮、恩、通等州及河東祁縣霖雨害稼。
       皇慶元年,龍興路新建縣雨害稼。
       延祐四年四月,遼陽蓋州雨水害稼。六年七月,霸州文成縣雨害稼三千餘頃。
       至治元年,江州、贛州淫雨。二年閏五月,安豐路雨傷稼。三年五月,大名魏縣淫雨。保定定興縣,濟南無棣、厭次縣,濟寧碭山縣,河間齊東縣霖雨害稼。
       泰定元年七月,真定、廣平、廬州十一郡雨傷稼。八月,汴梁考城、儀封,濟南霑化、利津等縣霖雨,損禾稼。
       五行,四曰金。從革,金之性也,失其性為沴,時則冶鑄不成,變異者有之,是為金不從革。金石同類,故古者以類附見。其徵恒暘,其色白,是為白眚白祥。
       至元十三年,霧靈山伐木官劉氏言,檀州大峪錐山出鐵礦,有司覆視之,尋立四冶。
       大德元年,雲州聚陽山等冶言,礦石煽煉銀貨不出,詔減其課額。二年六月,撫州崇仁縣辛陂村有星隕于地,為綠色隕石,邑人張椿以狀聞。
       泰定四年八月,天全道山崩,飛石擊人,中者輒死。
       庶徵之恒暘,劉向以為春秋大旱也。京房易傳曰:「欲得不用,茲謂張,厥災荒。」荒,旱也。
       中統三年五月,濱、棣二州旱。四年八月,真定郡及洺、磁等州旱。
       至元元年二月,東平、太原、平陽旱,分命西僧禱雨。五年十二月,京兆大旱。八年四月,蔚州靈仙、廣靈二縣旱。九年六月,高麗旱。十三年十二月,平陽路旱。十六年七月,趙州旱。十八年二月,廣寧、北京大定州旱。二十三年五月,汴梁旱。京畿旱。二十四年春,平陽旱,二麥枯死。二十五年,東平路須城等六縣,安西路商、耀、乾、華等十六州旱。二十六年,絳州大旱。
       元貞元年六月,環州、葭州及咸寧、伏羌、通渭等縣旱。七月,河間肅寧、樂壽二縣旱。泗州、賀州旱。二年八月,大名開州、懷孟武陟縣、河間肅寧縣旱。九月,莫州、獻州旱。十月,化州旱。十二月,遼東、開元二路旱。
       大德元年六月,汴梁、南陽大旱,民鬻子女。九月,鎮江丹陽、金壇二縣旱。十二月,平陽曲沃縣旱。二年五月,衛輝、順德、平灤等路旱。三年五月,荊湖諸郡及桂陽、寶慶、興國三路旱。十月,揚、廬、隨、黃等州旱。四年,平棘、白馬二縣旱。五年六月,汴梁、南陽、衛輝、大名等路旱。九月,江陵旱。八年六月,鳳翔扶風、岐山、寶雞三縣旱。九年七月,晉州饒陽縣、漢陽漢川縣旱。八月,象州、融州、柳州屬縣旱。十年五月,京畿旱。安西春夏大旱,二麥枯死。
       至大三年夏,廣平亢旱。
       皇慶元年六月,濱、棣、德三州及蒲臺、陽信等縣旱。二年九月,京畿大旱。
       延祐二年春,檀、薊、濠三州旱。夏,鞏昌蘭州旱。四年四月,德安府旱。五年七月,真定、河間、廣平、中山大旱。七年六月,黃、蘄二郡及荊門州旱。
       至治元年六月,大同路旱。二年十一月,岷州旱。三年夏,順德、真定、冀寧大旱。
       泰定元年六月,景、清、滄、莫等州,臨汾、涇川、靈臺、壽春、六合等縣旱。九月,建昌郡旱。二年五月,潭州、茶陵州、興國永興縣旱。七月,隨州、息州旱。三年夏,燕南、河南州縣十有四亢陽不雨。七月,關中旱。四年二月,奉元醴泉、順德唐山、邠州淳化等縣旱。六月,潞、霍、綏德三州旱。八月,藤州旱。
       致和元年二月,廣平、彰德等郡旱。
       天曆元年八月,陝西大旱,人相食。二年夏,真定、河間、大名、廣平等四州四十一縣旱。峽州二縣旱。八月,浙西湖州,江東池州、饒州旱。十二月,冀寧路旱。
       至順元年七月,肇州、興州、東勝州及榆次、滏陽等十三縣旱。二年,霍、隰、石三州,阜城、平地二縣旱。
       恒暘,則有介蟲之孽。釋者謂小蟲有甲飛揚之類,陽氣所生也,於春秋為螽,今謂之蝗。按劉歆云,貪虐取民則螽與魚同占。劉向以為介蟲之孽,當屬言不從。今倣之。
       中統三年五月,真定、順天、邢州蝗。四年六月,燕京、河間、益都、真定、東平蝗。八月,濱、棣等州蝗。
       至元二年七月,益都大蝗。十二月,西京、北京、順德、徐、宿、邳等州郡蝗。五年六月,東平等郡蝗。七年七月,南京、河南諸路大蝗。八年六月,上都、中都、大名、河間、益都、順天、懷孟、彰德、濟南、真定、衛輝、平陽、歸德、順德等路,淄、萊、洺、磁等州蝗。十六年四月,大都十六路蝗。十七年五月,忻州及漣、海、邳、宿等州蝗。十九年四月,別十八里部東三百餘里蝗害麥。二十五年七月,真定、汴梁蝗。八月,趙、晉、冀三州蝗。二十七年四月,河北十七郡蝗。二十九年六月,東昌、濟南、般陽、歸德等郡蝗。三十一年六月,東安州蝗。
       元貞元年六月,汴梁陳留、太康、考城等縣,睢、許等州蝗。二年六月,濟寧任城、魚臺縣,東平須城、汶上縣,開州長垣、清豐縣,德州齊河縣,滑州,太和縣,內黃縣蝗。八月,平陽、大名、歸德、真定等郡蝗。
       大德元年六月,歸德邳州、徐州蝗。二年四月,燕南、山東、兩淮、江浙、燕南屬縣百五十處蝗。三年五月,淮安屬縣蝗,有鶖食之。十月,隴、陝蝗。五年六月,順德路、淇州蝗。七月,廣平、真定等路蝗。八月,河南、淮南、睢、陳、唐、和等州,新野、汝陽、江都、興化等縣蝗。六年四月,真定、大名、河間等路蝗。七月,大都涿、順、固安三州及濠州鍾離、鎮江丹徒二縣蝗。七年五月,益都、濟南等路蝗。六年,大寧路蝗。八年四月,益都臨朐、德州齊河縣蝗。六月,益津縣蝗。九年六月,通、泰、靖海、武清等州縣蝗。八月,涿州,良鄉、河間南皮、泗州天長等縣及東安、海鹽等州蝗。十年四月,大都、真定、河間、保定、河南等郡蝗。六月,龍興、南唐等郡蝗。
       至大元年五月,晉寧路蝗。六月,保定、真定二郡蝗。八月,淮東蝗。二年四月,益都、東平、東昌、順德、廣平、大名、汴梁、衛輝等郡蝗。六月,檀、霸、曹、濮、高唐、泰安等州,良鄉、舒城、歷陽、合肥、大安、江寧、句容、溧水、上元等縣蝗。七月,濟南,濟寧,般陽,河中,解、絳、耀、同、華等州蝗。八月,真定、保定、河間、懷孟等郡蝗。三年四月,寧津、堂邑、茌平、陽穀、平原、齊河、禹城七縣蝗。七月,磁州、威州、饒陽、元氏、平棘、滏陽、元城、無棣等縣蝗。
       皇慶元年,彰德安陽縣蝗。
       延祐七年六月,益都路蝗。
       至治元年五月,霸州蝗。六月,衛輝、汴梁等處蝗。七月,江都、泰興、胙城、通許、臨淮、盱眙、清池等縣蝗。十二月,寧海州蝗。二年,汴梁祥符縣蝗,有群鶖食蝗,既而復吐,積如丘垤。三年五月,保定路歸信縣蝗。
       泰定元年六月,大都、順德、東昌、衛輝、保定、益都、濟寧、彰德、真定、般陽、廣平、大名、河間、東平等郡蝗。二年五月,彰德路蝗。六月,德、濮、曹、景等州,歷城、章丘、淄川、柳城、茌平等縣蝗。九月,濟南、歸德等郡蝗。三年六月,東平須城縣、興國永興縣蝗。七月,大名、順德、廣平等路,趙州、曲陽、滿城、慶都、修武等縣蝗。淮安、高郵二郡,睢、泗、雄、霸等州蝗。八月,永平、汴梁、懷慶等郡蝗。四年五月,洛陽縣有蝗五畝,群烏盡食之,越數日,蝗又集,又食之。七月,籍田蝗。八月,冠州、恩州蝗。十二月,保定、濟南、衛輝、濟寧、廬州五路,南陽、河南二府蝗。博興、臨淄、膠西等縣蝗。
       致和元年四月,大都薊州、永平路石城縣蝗。鳳翔岐山縣蝗,無麥苗。五月,潁州及汲縣蝗。六月,武功縣蝗。
       天曆二年四月,大寧興中州、懷慶孟州、廬州無為州蝗。六月,益都莒、密二州蝗。七月,真定、汴梁、永平、淮安、廬州、大寧、遼陽等郡屬縣蝗。三年五月,廣平、大名、般陽、濟寧、東平、汴梁、南陽、河南等郡,輝、德、濮、開、高唐五州蝗。
       至順元年六月,漷、薊、固安、博興等州蝗。七月,解州、華州及河內、靈寶、延津等二十二縣蝗。二年三月,陝州諸路蝗。六月,孟州濟源縣蝗。七月,河南閿鄉、陝縣,奉元蒲城、白水等縣蝗。
       至元十五年四月,濟南無棣縣獲白雉以獻。
       元貞三年正月,寧海州牟平縣獲白鹿于聖水山以獻。
       至元二十四年七月癸丑,日暈連環,白虹貫之。
       至大元年七月,流星起勾陳,化為白氣,員如車輪,至貫索始滅。
       皇慶元年六月丁卯,天雨毛。
       延祐元年二月己亥,白暈亙天,連環貫日。
       至順三年五月丁酉,白虹並日出,其長竟天。
       五行,五曰土。土,中央生萬物者也,而莫重於稼穡。土氣不養,則稼穡不成,金木水火沴之,衝氣為異,為地震,為天雨土。其徵恒風,其色黃,是為黃眚黃祥。
       中統元年五月,澤州、益州饑。二年六月,塔察兒部饑。七月,桓州饑。三年五月,甘州饑。閏九月,濟南郡饑。
       至元二年四月,遼東饑。五年九月,益都饑。六年十一月,濟南饑。十一月,固安、高唐二州饑。七年五月,東京饑。七月,山東淄、萊等州饑。八年正月,西京、益都饑。九年四月,京師饑。七月,水達達部饑。十七年三月,高郵郡饑。十八年二月,浙東饑。四月,通、泰、崇明等州饑。十九年九月,真定路饑,民流徙鄂州。二十三年七月,宣寧縣饑。二十四年九月,平灤路饑。十二月,蘇、常、湖、秀四州饑。二十五年十一月,兀良合部饑。二十六年二月,合木裏部饑。三月,安西、甘州等路饑。四月,遼陽路饑。閏十月,武平路饑。檀州饑。十二月,蠡州饑。河間、保定二路饑。二十七年二月,開元路寧遠縣饑。四月,浙東婺州饑。河間任丘、保定定興二縣饑。九月,河東山西道饑。二十八年三月,真定、河間、保定、平灤、太原、平陽等路饑。杭州、平江、鎮江、廣德、太平、徽州饑。九月,武平路饑。十二月,洪寬女直部饑。大都內郡饑。二十九年正月,清州、興州饑。三月,輝州龍山縣、里州和中縣饑。東安、固安、薊、棣四州饑。三月,威寧、昌州饑。閏六月,南陽、懷孟、衛輝等路饑。三十年十月,京師饑。
       元貞二年四月,平陽絳州、太原陽曲、台州黃巖饑。
       大德元年六月,廣德路饑。七月,寧海州文登、牟平等縣饑。三年八月,揚州、淮安等郡饑。四年二月,湖北饑。三月,寧國、太平二路饑。九月,建康、常州、江陵等郡饑。六年五月,福州饑。六月,杭州、嘉興、湖州、廣德、寧國、饒州、太平、紹興、慶元、婺州等郡饑。大同路饑。七月,建康路饑。十一月,保定路饑。七年二月,真定路饑。五月,太原、龍興、南康、袁州、瑞州、撫州等路,高唐、南豐等州饑。六月,浙西饑。七月,常德路饑。八年六月,烏撒、烏蒙、益州、忙部、東川等路饑。九年三月,常寧州饑。五月,寶慶路饑。八月,揚州饑。十年三月,濟州任城饑。四月,漢陽、淮安、道州、柳州饑。七月,黃州、沅州、永州饑。八月,成都饑。十一月,揚州、辰州饑。
       至大元年二月,益都、般陽、濟寧、濟南、東平、泰安大饑。六月,山東、河南、江淮等郡大饑。二年七月,徐州、邳州饑。
       皇慶元年六月,鞏昌、河州路饑。二年三月,晉寧、大同、大寧、四川、鞏昌、甘肅等郡饑。四月,真定、保定、河間等路饑。五月,順德、冀寧二路饑。六月,上都饑。
       延祐元年六月,衡州饑。七月,台州饑。十二月,歸德、汝寧、沔陽、安豐等郡饑。二年正月,晉寧、宣德、懷孟、衛輝、益都、般陽等路饑。二年十二月,漢陽路饑。三年二月,河間,濟南濱、棣等處饑。四月,遼陽蓋州及南豐州饑。五月,寶慶、桂陽、澧州、潭州、永州、道州、袁州饑。四年正月,汴梁饑。五年四月,上都饑。六年八月,山東濟寧饑。七年五月,大同、雲內、豐、勝諸郡邑饑。瀋陽路饑。八月,廣東新州新興縣饑。
       至治元年正月,蘄州蘄水縣饑。二月,河南汴梁、歸德、安豐等路饑。五月,膠州、濮州饑。七月,南恩、新州饑。十一月,鞏昌成州饑。十二月,慶遠、真定二路饑。二年三月,河南、淮東、淮西諸郡饑。延安延長、宜川二縣饑。奉元路饑。四月,東昌、霸州饑。九月,臨安河西縣饑。三年二月,京師饑。三月,平江嘉定州饑。崇明、黃巖二州饑。十一月,鎮江丹徒、沅州黔陽縣饑。十二月,歸、澧二州饑。
       泰定元年正月,惠州、新州、南恩州,信州上饒縣,廣德路廣德縣,岳州臨湘、華容等縣饑。二月,慶元、紹興二路,綏德州米脂、清澗二縣饑。三月,臨洮狄道縣、石州離石縣饑。四月,江陵、荊門軍、監利縣饑。五月,贛州、吉安、臨江等郡,崑山、南恩等州饑。八月,冀寧、延安、江州、安陸、杭州、建昌、常德、全州、桂陽、辰州、南安等路屬州縣饑。九月,紹興、南康二路饑。十一月,泉州饑。中牟、延津二縣饑。二年正月,梅州饑。祿施、英德二州饑。閏正月,河間、真定、保定、瑞州四郡饑。二月,鳳翔路饑。三月,薊、漷、徐、邳等州饑。濟南、肇慶、江州、惠州饑。四月,杭州、鎮江、寧國、南安、潯州、潭州等路饑。五月,廣德、袁州、撫州饑。六月,寧夏路饑。九月,瓊州、成州饑。德慶路饑。十二月,濟南、延川等郡饑。三年三月,河間、保定、真定三路饑。三月,大都、永平、奉元饑。十一月,瀋陽、大寧、永平、廣寧,金、復州,甘肅亦集乃路饑。四年正月,遼陽諸郡饑。二月,奉符、長清、萊蕪三縣饑。建康、淮安、蘄州屬縣饑。四月,通、薊等州,漁陽、永清等縣饑。七月,武昌江夏縣饑。
       致和元年二月,乾州饑。三月,晉寧、冀寧、奉元、延安等路饑。四月,保定、東昌、般陽、彰德、大寧五路屬縣饑。五月,河南、東平、大同等郡饑。七月,威寧、長安縣、涇州靈臺縣饑。
       天曆二年正月,大同及東勝州饑。涿州房山、范陽等縣饑。四月,奉元耀州、乾州、華州及延安、邠、寧諸縣饑,流民數十萬。大都、興和、順德、大名、彰德、懷慶、衛輝、汴梁、中興等路,泰安、高唐、曹、冠、徐、邳等州饑。江東、浙西二道饑。八月,忻州饑。十月,漢陽、武昌、常德、澧州等路饑。鳳翔府大饑。三年正月,寧海州文登、牟平縣饑。懷慶、衡州二路饑。真定、汝寧、揚、廬、蘄、黃、安豐等郡饑。二月,河南大饑。三月,東昌須城、堂邑縣饑。沂、莒、膠、密、寧海五州,臨清、定陶、光山等縣饑。鞏昌蘭州、定西州饑。四月,德州清平縣饑。
       至順二年二月,集慶、嘉興二郡及江陰州饑。檀、順、維、密、昌平五州饑。六月,興和路高原,咸平等縣饑。九月,思州鎮遠府饑。十二月,河南大饑。三年四月,大理、中慶路饑。五月,常寧州饑。七月,滕州饑。八月,大都寶坻縣饑。
       至大元年春,紹興、慶元、台州疫死者二萬六千餘人。
       皇慶二年冬,京師大疫。唐志云:「國將有恤,則邪亂之氣先被于民,故疫。」
       太宗五年癸巳十二月,大風霾,凡七晝夜。
       至元二十年正月,汴梁延津、封丘二縣大風,麥苗盡拔。
       延祐七年八月,延津縣大風,晝晦,桑隕者十八九。
       至治元年三月,大同路大風,走沙土,壅沒麥田一百餘頃。三年三月,衛輝路大風,桑彫蠶死。
       泰定三年七月,寶坻、房山二縣大風折木。八月,大都昌平等縣大風一晝夜,壞民居九百餘家。四年五月,衛輝路輝州大風九日,禾盡偃。
       天曆三年二月,胙城縣、新鄉縣大風。
       按漢志云:「溫而風則生螟螣,有裸蟲之孽。」
       至元八年六月,遼州和順縣、解州聞喜縣虸蚄生。十八年,高唐、夏津、武城縣蟊。二十三年五月,霸州、漷州蝻。二十四年,鞏昌虸蚄為災。二十七年四月,婺州螟害稼,雷雨大作,螟盡死,歲乃大稔。
       元貞元年六月,利州龍山縣、蓋州明山縣螟。二年五月,濟州任城縣螟。隨州野蠶成繭,亙數百里,民取為纊。
       大德七年五月,濟南、東昌、般陽、益都等路蟲食麥。閏五月,汴梁開封縣蟲食麥。九年七月,桂陽郡蝝。
       至大元年五月,東平、東昌、益都等郡蝝。
       皇慶二年五月,檀州及獲鹿縣蝻。
       延祐七年七月,霸州及堂邑縣蝻。
       泰定四年七月,奉元路咸陽、興平、武功三縣,鳳翔府岐山等縣虸蚄害稼。
       天曆二年,淮安、廬州、安豐三路屬縣蝻。
       至元十六年四月,益都樂安縣朱五十家,牛生牸犢,兩頭四耳三尾,其色黃,既生即死。
       大德九年二月,大同平地縣迷兒的斤家,牛生麒麟而死。
       至大四年,大同宣寧縣民滅的家,牛生一犢,其質有鱗無毛,其色青黃,類若麟者,以其鞹上之。
       泰定三年九月,湖州長興州民王俊家,牛生一獸,鱗身牛尾,口目皆赤,墮地即大鳴,母不乳之。具圖以上,不知何獸,或曰「此瑞也,宜俾史臣紀籙」。
       至元二十四年,諸王薛徹都部雨土七晝夜,沒死牛畜。
       大德十年二月,大同平地縣雨沙黑霾,斃牛馬二千。
       至治三年二月丙戌,雨土。
       致和元年三月壬申,雨霾。
       天曆二年三月丁亥,雨土霾。
       至順二年三月丙戌,雨土霾。
       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戊子,京師地震。按傳云:「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升,於是有地震。」二十六年正月丙戌,地震。二十七年二月癸未,泉州地震。丙戌,泉州地復震。八月癸未,武平路大地震。二十八年八月己丑,平陽路地震,壞廬舍萬八百區。
       元貞元年三月壬戌,地震。
       大德六年十二月辛酉,雲南地震,戊辰亦如之。七年八月辛卯夕,地震,太原、平陽尤甚,壞官民廬舍十萬計。平陽趙城縣范宣義郇堡徙十餘里。太原徐溝、祁縣及汾州平遙、介休、西河、孝義等縣地震成渠,泉涌黑沙。汾州北城陷,長一里,東城陷七十餘步。八年正月,平陽地震不止。九年四月己酉,大同路地震,有聲如雷,壞廬舍五千八百,壓死者一千四百餘人。懷仁縣地震,二所涌水盡黑,其一廣十八步,深十五丈,其一廣六十六步,深一丈。五月癸亥,以地震,改平陽路為晉寧,太原路為冀寧。十一月壬子,大同地震。十二月丙子,地震。十年正月,晉寧、冀寧地震不止。十一年三月,道州營道縣暴雨,山裂百三十餘處。八月壬寅,開成路地震。
       至大元年六月丁酉,鞏昌隴西、寧遠縣地震。雲南烏撒、烏蒙地三日而大震者六。九月己酉,蒲縣地震。十月癸巳,蒲縣、靈縣地震。二年十二月壬戌,陽曲縣地震有聲。三年十二月戊申,冀寧路地震。四年三月己亥,寧夏路地震。七月癸未,甘州地震,大風,有聲如雷。閏七月甲子,寧夏地震。
       皇慶二年六月京師地震。己未,京師地震,丙寅又震,壬寅又震。
       延祐元年二月戊辰,大寧路地震。四月甲申朔,大寧地震,有聲如雷。八月丁未,冀寧、汴梁等路,涉縣、武安縣地震。十一月戊辰,大寧地震如雷。二年五月乙丑,秦州成紀縣北山移至夕川河,明日再移,平地突如土阜,高者二三丈,陷沒民居。三年八月己未,冀寧、晉寧等郡地震。十月壬午,河南地震。四年正月壬戌,冀寧地震。七月己丑,成紀縣山崩。辛卯,冀寧地震。九月,嶺北地震三日。五年正月甲戌,懿州地震。二月癸巳,和寧路地震。丁酉,秦安縣山崩。三月己卯,德慶路地震。七月戊子,寧遠縣山崩。八月,伏羌縣山崩。秦州成紀縣暴雨,山崩,朽壤墳起,覆沒畜產。
       至治二年九月癸亥,地震。十一月癸卯,地震。
       泰定元年八月,成紀縣大雨,山崩水溢,壅土至來谷河成丘阜。十二月庚申,奉元路同州地震,有聲如雷。三年十二月丁亥,寧夏路地震如雷,發自西北,連震者三。四年三月癸卯,和寧路地震如雷。八月,鞏昌通渭縣山崩。碉門地震,有聲如雷,晝晦。鳳翔、興元、成都、陝州、江陵等郡地同日震。九月壬寅,寧夏地震。
       致和元年七月辛酉朔,寧夏地震。己卯,大寧路地震。十月壬寅,大寧路地震。
       至順二年四月丁亥,真定涉縣地一日五震或三震,月餘乃止。四年四月戊申,大寧路地震。五月戊寅,京師地震有聲。八月己酉,隴西地震。
       至元元年十月壬子,恩州歷亭縣進嘉禾,一莖九穗。十一月丁酉,太原臨州進嘉禾二莖。四年十月庚午,太原進嘉禾二本,異畝同穎。六年九月癸丑,恩州進嘉禾,一莖三穗。七年夏,東平府進瑞麥,一莖五穗。十一年,興元鳳州進麥,一莖七穗;穀一莖三穗。十四年八月,嘉禾生襄陽。十七年十月,太原堅州進嘉禾六莖。十八年八月壬寅,瓜州屯田進瑞麥,一莖五穗。二十年十月癸巳,斡端宣慰司劉恩進嘉禾,同穎九穗、七穗、六穗者各一。二十三年五月,廣元路閬中麥秀兩岐。二十四年八月,濬州進瑞麥,一莖五穗。二十五年八月,袁州萍鄉縣進嘉禾。二十六年十二月,寧州民張安世進嘉禾二本。三十一年,嘉禾生京畿,一莖九穗。
       大德元年十一月辛未,曹州禹城縣進嘉禾,一莖九穗。大德九年,嘉禾生應州山陰縣。
       至大三年九月,河間路獻嘉禾,有異畝同穎及一莖數穗者,敕繪為圖。
       皇慶二年八月,嘉禾生渾源州,一莖四穗。
       延祐四年七月,南城產嘉禾。七年五月,鄱陽進嘉禾,一莖六穗。
       至治二年八月,蔚州獻嘉禾。
       泰定元年十月,成都縣穀一莖九穗。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卷五 本紀第五 世祖二
卷六 本紀第六 世祖三
卷七 本紀第七 世祖四
卷八 本紀第八 世祖五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世祖九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世祖十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世祖十二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世祖十三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世祖十四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成宗一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成宗二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成宗四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武宗一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武宗二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仁宗一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明宗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文宗二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卷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文宗四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十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天文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五十 志第三上 五行一
卷五十一 志第三下 五行二
卷五十二 志第四 曆一
卷五十三 志第五 曆二
卷五十四 志第六 曆三
卷五十五 志第七 曆四
卷五十六 志第八 曆五
卷五十七 志第九 曆六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地理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地理二
卷六十 志第十二 地理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三 地理四
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地理五
卷六十三 志第十五 地理六
卷六十四 志第十六 河渠一
卷六十五 志第十七上 河渠二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
卷六十八 志第十九 禮樂二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 禮樂三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一 禮樂四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二 禮樂五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七上 祭祀五
卷七十七 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
卷七十八 志第二十八 輿服一
卷七十九 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 輿服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二 選舉二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
卷八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
卷八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
卷八十九 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
卷九十 志第四十 百官六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二 食貨一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三 食貨二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四 食貨三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五上 食貨四
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 食貨五
卷九十八 志第四十六 兵一
卷九十九 志第四十七 兵二
卷一百 志第四十八 兵三
卷一百0一 志第四十九 兵四
卷一百0二 志第五十 刑法一
卷一百0三 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
卷一百0四 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
卷一百0五 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
卷一百0六 表第一 后妃表
卷一百0七 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
卷一百0八 表第三 諸王表
卷一百0九 表第四 諸公主表
卷一百一十 表第五上 三公表一
卷一百一十一 表第五下 三公表二
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一
卷一百一十三 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六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0一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0二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0三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0四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0五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0六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0七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0八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0九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九十七
進元史表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