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
作者:西汉 · 司马迁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其母原是赵王张敖的妃嫔。
       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母亲献给高祖,她受到宠幸,怀孕。
       从此赵王不敢留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
       次年赵相贯高等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被朝廷发觉,赵王也获罪一并被捕,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禁在河内郡官府。
       厉王母亲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怀孕。”狱吏如实禀报。
       皇上正对赵王等气恼,没理会厉王母亲申诉。
       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
       厉王母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自杀,狱吏把厉王抱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令吕后收养,并在真定县安葬了他母亲。
       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父辈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
       皇帝遂立刘长为淮南王,掌管黥布领属四郡封地;皇上亲征,剿灭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他幸免遭祸。
       但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不敢发作。
       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恃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手足亲情,常宽赦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傲慢,他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同乘一辆车,常对皇上以“大哥”相称。
       厉王有才智,勇力能举重鼎。
       他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
       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
       事后厉王驰马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能尽力得吕后帮助,使我母亲获救,但他不力争,这是他第一桩罪;赵王如意与母亲无罪,吕后蓄谋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篡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我为社稷杀死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伏罪。”皇上怜悯厉王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治罪,赦免了他。
       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厉王返国后越发骄横肆志,不依朝廷法令,出入宫中警戒清道,还自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模仿天子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柴奇策划用四十辆货车在谷口县谋反;并派使者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
       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来到京城长安。
       丞相臣张仓,典客臣冯敬、行御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贺、备盗贼中尉冒死罪启奏:“淮南王刘长废先帝律法,不听天子诏令。
       起居处事不遵守法度,乘黄屋盖车,仿天子声威,擅为法令,不实行汉朝王法。
       擅自委任官吏,让手下郎中春任国相,网罗各诸侯国的人及负罪亡命之徒,把他们藏匿安置,配其家人,赐财物、爵位、俸禄、田宅,有的人爵位封至关内侯,享俸二千石。
       淮南王如此作为是想图谋不轨。
       大夫但与有罪失官的开章等七十人,伙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谋反,想危害宗庙社稷。
       他们让开章密报刘长,商议使人联络闽越、匈奴发兵响应。
       开章到淮南见到刘长,刘长多次与他晤谈宴饮,还为他娶妻成家,供给二千石薪俸。
       开章教人告大夫但,诸事已与淮南王谈妥。
       国相春也遣使向但通报。
       朝中官吏发觉后,派长安县尉奇等拘捕开章。
       刘长藏人不交,和原中尉鱅忌密议,杀开章灭口,他们置办棺椁、丧衣、包被,葬开章于肥陵邑,而欺骗办案官员说‘不知开章在哪里。’后又伪造坟冢,树立标记,说‘开章尸首埋在这里。’刘长还亲手杀一名无罪者;命令官吏杀无辜六人,藏匿逃亡刑犯,并将未逃亡犯人顶罪,他任意加罪于人,使受害者无处申冤。
       被判四年劳役者十四人,擅自赦免死罪者十八人,服四年劳役以下者五十八人;还赐爵关内侯以下者九十四人。
       前些时刘长患重病,陛下忧苦,遣使臣赐信函赠束脯。
       刘长不接受赐赠,不接见使臣。
       住庐江郡内的南海民众造反,淮南郡官兵奉旨征讨。
       陛下体恤淮南民众贫苦,派使臣赠刘长布帛五千匹,令转发出征官兵中辛劳穷苦之人。
       刘长不想接受,谎称‘军中无劳苦者’。
       南海人王织上书向皇帝敬献玉璧,鱅忌烧了信不予上奏。
       朝中官员请求传唤简忌论罪,刘长拒不下令,谎称‘简忌病’。
       国相春又请求入朝进见,刘长大怒说‘你想背叛我投靠汉廷’,遂判春死刑。
       臣等请求陛下将刘长依法治罪。”皇上下诏说:“我不忍心制裁淮南王,交列侯与二千石官商议吧。”臣仓、敬、逸、福、贺冒死罪启奏“:臣等已与列侯和二千石官程婴等四十三人论议,大家都说‘刘长不遵从法度,不听从天子诏命,竟暗中网罗党徒谋反,厚待逃犯,想蓄谋不轨’,臣等议论认为应依法制裁刘长。”皇上批示说“:我不忍心依法惩处淮南王,可赦其死罪,废掉他的王位吧。”臣仓等冒罪死启奏“:刘长犯有大死之罪,陛下不忍依法惩治,幸获赦免,废王位。
       臣等请求将他遣往蜀郡严道县邛崃山邮亭,令其有子女的妾媵随行,由县署为他们修盖屋舍,供给粮草、蔬菜、食盐、豆豉、炊、食具、席等。
       臣等冒死罪请求将此事布告天下。”皇上颁旨说“:准请供给刘长每日食肉五斤,酒两斗。
       命令昔日受宠幸的妃嫔十人随往蜀郡同往。
       其他皆准奏。”朝廷尽杀刘长同谋,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
       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没有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所以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
       再说淮南王性刚烈,现粗暴地摧折他,臣担心他会在途中受风寒致病而死,陛下落得杀弟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了。”沿途县押送淮南王的官员都不敢打开囚车封门。
       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囚笼。
       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
       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
       把刘长死讯报告天子。
       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史记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有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才行。”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一律问斩暴尸,然后按照列侯礼仪在雍县安葬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孝文帝八年(前172),皇上怜悯淮南王,淮南王有四个儿子,年龄都在七、八岁,于是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刘勃为安阳侯、刘赐为阳周侯、刘良为东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168),民间作歌歌唱淮南厉王遭遇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谷,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皇上闻知后叹息说:“尧舜放逐骨肉之亲,周公杀死管、蔡二叔,天下人称赞他们贤明。
       为什么呢?因他们不因私情损害王朝利益。
       天下人难道认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于是徙封城阳王刘喜去统领淮南王的故国而谥封已故淮南王为厉王,并按诸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孝文帝十六年(前164),皇上迁淮南王刘喜复返城阳故地。
       皇上哀怜淮南厉王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自惹祸患失国早死,便封立他的三个儿子: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他们都重获厉王时封地,三分共享。
       此前东城侯刘良已死,没有后代。
       孝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遣使到淮南联络,淮南王意欲起兵响应。
       淮南国相说“:如果大王非要发兵响应,臣愿为统军将领。”淮南王便把军队交给了他。
       国相得到兵权后,据城防守叛军,不听淮南王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而得以保全。
       吴国使者来庐江,庐江王不肯响应,派人与越国联络。
       吴国使者往衡山,衡山王效忠朝廷,坚守城池毫无二心。
       孝景帝四年,吴、楚叛军败,衡山王入朝,皇上因他忠诚守信,慰劳他说“:南方低洼潮湿。”改任他掌管济水以北地区,以示褒奖。
       他去世后赐谥为贞王。
       庐江王封地邻近越国,屡派使臣与越相交,因此被北迁为衡山王,统管长江以北地区。
       淮南王如故。
       淮南王刘安喜好读书弹琴,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也想暗中施恩安抚百姓,流誉天下。
       因对厉王死怨恨,常想背叛朝廷,但没机会。
       到孝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入京朝见皇上,与他交好的武安侯田虫分,当时为太尉,在霸上迎接他说:“当今皇上没有太子,您是高皇帝嫡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晓。
       假如有一天皇帝驾崩,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赠武安侯田虫分钱财,淮南王暗中交结宾客,安抚百姓,策划谋反。
       建元六年(前135),彗星出现,淮南王奇异。
       有人劝说他:“先前吴、楚起兵时,彗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尚且血流千里;现彗星长至满天,天下兵战当大乱。”淮南王心想皇上没有太子,如天下发生变故,诸侯将群起争夺皇位,便更加紧整治攻战兵械,积聚钱财贿赠郡守、诸侯王、说客、奇才。
       能言善辩之人为他出谋划策,那些人都胡编乱造荒诞邪说,阿谀奉迎,淮南王大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谋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儿名刘陵,聪敏善言,王喜爱她,常多给她钱财,让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广交皇上亲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皇上赏赐淮南王几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见。
       淮南王王后荼,得宠生太子刘迁,刘迁娶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儿做妃子,淮南王策划制造谋反器具,恐太子妃子知道会向朝中泄密,就和太子策划,让他假称不爱妃子,三个月不同席共寝;淮南王则佯装恼怒太子,把他关起来,让他和妃子同居一室,而太子终不亲近她。
       妃子请求离去,淮南王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
       王后荼、太子迁、女儿陵受淮南王宠爱,专擅国权,侵夺百姓田宅,任意加罪,拘捕无辜。
       元朔五年(前124),太子迁学剑,自恃剑术高超无比。
       听说郎中雷被剑艺精湛,便召来较量。
       雷被一再退让后,失手击中太子。
       太子怒,雷被恐惧。
       这时凡想从军者,总投奔京城,雷被当即决定从军奋击匈奴;太子迁屡向淮南王说雷被坏话,淮南王让郎中令罢免雷被官职,以儆示后人。
       雷被逃到长安,向朝廷申冤。
       皇上诏令廷尉、河南郡审理,议决追捕淮南王太子刘迁到庭。
       淮南王、王后打算不遣送太子,趁机反叛,可反复犹豫十余日不能定夺。
       适逢又有诏令让就地传讯太子。
       就在这时淮南国相恼怒寿春县丞将逮捕太子的命令扣下不发,控告他犯“不敬之罪”。
       淮南王请求国相不追究此事,国相不听。
       淮南王便派人上书控告国相,皇上将此事交廷尉审理。
       办案中有线索牵连到淮南王,淮南王暗中派人打探朝中公卿大臣的意见,公卿大臣请求逮捕淮南王治罪。
       淮南王怕事发,太子迁献策说:“如朝廷使臣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着卫士服,持戟立庭院中,一有不测即刺杀他;我也派人刺杀淮南国中尉,举兵起事尚不为迟。”这时皇上不批准公卿大臣奏请,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国就地查问案情。
       淮南王闻讯,立即按太子计谋作了准备。
       朝廷中尉到达,淮南王看他态度温和,仅问他罢免雷被的原因,揣测无罪,就没发作。
       中尉还朝上奏,朝中负责办案的人说:“淮南王刘安阻挠雷被从军奋击匈奴等行径,破坏执行诏令,应判处弃市死罪。”皇上诏令不许。
       公卿大臣又请求废淮南王王位,皇上诏令仍不许,又请求剥夺其五县封地,皇上诏令削夺二县。
       朝廷派中尉殷宏宣布赦免淮南王罪,用削地以示惩罚。
       中尉进入淮南国境,宣布赦免淮南王。
       淮南王初听说朝中公卿大臣请求杀死他,并不知获宽赦削地。
       当听说朝廷使臣已动身,怕自己被捕,就按与太子先前的计谋准备杀使臣。
       待中尉已至,立即祝贺淮南王获赦;淮南王因而没起事。
       事后悲叹说:“我行仁义却被削地,太耻辱了。”然而淮南王被削地之后,反叛阴谋更加剧。
       诸使者从长安来,制造荒诞邪说骗人,凡说皇上无儿,国家天下不太平者,淮南王闻之则喜;如说汉朝太平,皇上有男儿,淮南王恼怒,认为是胡言乱语不可信。
       淮南王日夜和伍被、左吴等察看地图,部署进军路线。
       他说:“皇上没有太子,一旦过世,宫中大臣必征召胶东王或常山王,诸侯王齐争皇位,我可以无准备吗?况且我是高祖亲孙,行仁义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尚能忍受他的统治;陛下万世之后,我岂能向小人北向称臣呢!”淮南王坐东宫,召伍被议事说:“将军上殿。”伍被不高兴地说“:皇上刚赦免了大王,您怎又说这亡国的话呢!臣闻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言,于是伍子胥说:‘臣今见麋鹿在姑苏台上游荡了。’现臣也将看到宫中遍生荆棘,露水史记沾衣了。”淮南王大怒,把伍被父母囚禁关押三个月。
       又召伍被问“:将军答应寡人吗?”伍被回答:“不,我只为大王策划而已。
       臣听说听力好者能在无声时听出动静,视力好者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征兆,故有智有德的圣人总是万无一失。
       从前周文王为灭商纣率族东进,一行动功垂千代,使周朝继夏、商,列入‘三代’,这就是顺天意行动的结果,四海之内的人不约而同追随响应他。
       这是千年前的史实。
       至于百年前的秦王朝,近代的吴、楚,也足以说明国家存亡之道。
       臣不敢逃避伍子胥被杀害的厄运,希望大王不蹈吴王不听忠谏的覆辙。
       过去秦朝弃圣人之道,焚书坑儒,弃礼义、崇暴力,凭借刑罚,强迫百姓把海滨谷运送至西河。
       在那时男子奋力耕作吃不饱糟糠,女子织布绩麻却衣不蔽体。
       秦皇派蒙恬筑长城,东西绵延数千里,风餐露宿的士兵长年戍边数十万,死者暴野千里不可胜数,血流遍及百亩,百姓气力耗尽,想造反者十家有五。
       秦皇又派徐福入东海访求神仙和奇珍异宝,徐福归来编造假话说:‘臣见到东海大神问:“你是西土皇帝使臣?”臣答:“是。”“你来寻求何物?”臣答“:希求延年益寿药。”海神说“:你们秦皇礼品菲薄,仙药可观赏不可取走。”海神当即随臣向东南至蓬莱山,看到用灵芝筑成的宫殿,使者肤色如铜,身形似龙,光辉上照天宇。
       臣两拜而问:“应拿什么礼物奉献?”海神说“:献上良家童男女以及百工技艺可得仙药。”’皇帝大喜,遣童男女三千人,并送海神五谷种籽和各种工匠,前往东海。
       途中徐福觅得一片辽阔原野和湖泽,便留居那里自立为王,不再回朝。
       于是百姓痛思亲人,想造反的十家有六。
       秦始皇又派南海郡尉赵佗,越过五岭攻打百越。
       赵佗知中原疲敝已极,就留居南越称王不归,并派人上书要求朝廷征集未婚女子三万人,替士兵缝补衣裳,秦皇给他一万五千人,于是百姓人心离散如土崩瓦解,想造反者十家有七。
       宾客对高皇帝说‘:时机到了。’高皇帝说:‘等等看,当有圣人起事于东南方。’不到一年陈胜、吴广揭竿造反了。
       高皇帝自丰邑沛县起事,一发倡议全天下不约而同响应者不可胜数。
       这就是所谓找准了缝隙,窥伺到时机,借秦王危亡而起事。
       百姓期望他如久旱盼雨水,所以他能起于军伍而被拥立为天子,功业高于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恩德流传后世无穷。
       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得天下的容易,却偏看不到近代吴、楚的覆亡么?那吴王被赐号为刘氏祭酒,颇受尊宠,又被恩准不必依例入京朝见,他掌管四郡民众,地广方圆数千里,可自行冶铜铸币,在东方可煮海水贩卖食盐,溯江而上能采江陵木材建造大船,一船所载可抵中原数十辆车的容量,国富民众,吴王用珠玉金帛贿赂诸侯、宗室贵族和朝中大臣,独不给皇戚窦氏。
       反叛之谋划已成,吴王便发兵西进。
       但吴军在大梁被攻克,在狐父被击败,吴王逃奔东归,行至丹徒让越人俘获,身死绝国,令天下人耻笑。
       为什么吴、楚有那么多军队却不能成就功业?实在是违背天道不识时势的缘故。
       如今大王兵力不及吴、楚十分之一,天下安宁比秦皇时代好万倍,希大王听从臣的意见。
       若大王不听劝告,势必眼见大事不成言语却已先泄露天机。
       臣闻箕子路过朝歌故都时心中很悲伤,故作‘麦秀之歌’,哀痛王不听王子比干劝解而亡国。
       所以孟子说‘纣王贵为天子,死时竟不及平民’。
       是因纣王生前早已自绝于天下人,而不是临死天下人才背弃他。
       现臣也暗自悲哀大王若抛弃诸侯国君的尊贵,朝廷必将赐给绝命书,令大王身先群臣死于东宫。”于是伍被气怨而郁结,涕泪盈眶满目流淌,即起身一级级走下台阶离去。
       淮南王庶子刘不害,年纪最大,王不喜欢他,王后不视他为子,太子不视他为兄长。
       刘不害有子名刘建,才高负气,怨恨太子不来问候自己的父亲;又埋怨当时诸侯王都得以分封子弟为诸侯,而淮南王只两个儿子,一个当了太子,唯独自己父亲不得封侯。
       刘建暗中交结人,想告发击败太子,让其父取而代之。
       太子知悉,多次拘囚拷打刘建。
       刘建尽知太子意欲杀害朝廷中尉的阴谋,就让自己私交很好的寿春县人庄芷在元朔六年(前123)向天子上书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如今淮南王孙子刘建才高,王后荼及其子太子刘迁妒忌迫害他。
       刘建父亲刘不害无罪,他们多次拘囚想杀害他。
       今有刘建人在,可召来问讯,他尽知淮南王的隐密。”书奏上达,皇上将此事交付廷尉,廷尉又下达河南郡府审理。
       这时,原辟阳侯的孙子审卿与丞相公孙弘交好,他仇恨淮南厉王杀死自己的祖父,就向公孙弘构陷淮南王的罪状,于是公孙弘怀疑淮南王有叛逆阴谋,决意深追此案。
       河南郡府审问刘建,他供出了淮南王太子及其朋党,淮南王担心事态严重,意欲举兵反叛,就问伍被道“:汉朝的天下太平否?”伍被回答说“:太平!”淮南王不悦,对伍被说“:你根据什么说天下太平?”伍被回答说“:臣私下观察朝政,君臣间的礼仪,父子间的友爱,夫妻间的区别,长幼有序都合乎应有的原则;皇上遵循古代治国之道,风俗法度都没有缺失;满载货物的富商周行天下,道路无不畅通,贸易盛行;南越称臣,羌楚进贡,东瓯内迁降汉,朝廷拓广长榆塞,开辟朔方郡,匈奴折翅伤翼,失助而萎靡不振。
       虽赶不上古代太平岁月,也算天下安定。”淮南王大怒,伍被连忙告谢死罪。
       淮南王又对伍被说“:崤山之东若发生战乱,朝廷必使大将军卫青来统兵镇压,你认为大将军为人怎样?”伍被说“:我的好友黄义曾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归来对我说:‘大将军对士大夫有礼貌,对士卒有恩德,众人乐意为他效劳。
       大将军骑马上下山冈疾驶如飞,才能出众。’我认为他武艺高强,屡次率兵征战,通晓军事,不易抵挡。
       又谒者曹梁出使长安归来说大将军号令严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
       宿营休息时,井未凿通时,必等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饮。
       出征归来,士兵渡河已毕,他才过河。
       皇太后赏赐钱财丝帛,他转赐手下军官。
       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他。”淮南王听罢沉默无语。
       淮南王见刘建被召受审,怕密谋反叛之事败露,想抢先起兵,但伍被认为难以成事,淮南王再问他说:“你以为当年吴王起兵造反是对还是错?”伍被说“:我认为错了。
       吴王富贵已极却做错了,致身死丹徒,身首分家殃及子孙无幸存者。
       臣闻吴王后悔异常,望大王深思熟虑勿做吴王悔恨的蠢事。”淮南王说“:男子汉甘愿赴死,只为自己说出的一句话罢了。
       况吴王哪里懂造反,竟让汉将一日之内有四十多人闯过了成皋关隘。
       现我令楼缓首先扼住成皋虎牢关;令周被攻下颍川郡,阻住頧辕关、伊阙关的道路;令陈定率南阳郡军队把守武关。
       河南郡太守只剩洛阳罢了,不值得担忧。
       不过这北史记边还有临晋关、河东郡、上党郡和河内郡、赵国。
       人们说:‘扼断成皋关口,天下就不能通行了。’我们凭借雄踞三川的成皋险关,招集崤山之东各郡国的军队响应;这样起事,你以为如何?”伍被回答道“:臣看得见它失败的灾祸,看不见它成功的福运。”淮南王说“:左吴、赵贤、朱骄如都以为有福运,十之九会成功,你独认为有祸无福,为什么?”伍被说:“大王群臣中受宠幸平素能号令众人的,都在前次皇上诏办的罪案中被拘囚了,剩下的已没有可倚重的人。”淮南王说:“陈胜、吴广身无立锥之地,聚千人之众,在大泽乡起义,振臂大呼造反,天下群起响应,他们西行至戏水时,已有一百二十万人相随。
       今我国虽小,可是会用兵器打仗者十几万。
       他们绝非被迫戍边的乌合之众,所持武器也不是木弩和锄把,您为什么说起来有祸无福?”伍被说“:从前秦王朝暴虐无道,残害百姓,征发民众及万辆车驾营建阿房宫,收取百姓收入的大半作赋税;弄得父亲无法保护儿子平安,兄长不能让弟弟过安逸生活。
       政苛刑峻,天下人受煎熬,几近枯竭,百姓都引颈而望,倾耳谛听,仰首向天悲呼,捶胸怨恨皇上,故陈胜振臂一呼而天下人立刻响应。
       如今皇上临朝治理天下,统一海内四方;泛爱普天黎民,广施德政恩惠。
       他即使不开口讲话,声音传播也如雷霆般迅疾,诏令虽然不颁布,教化的迅速推广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想便威动万里,下民响应主上,如影随形、响之回声一般。
       而且大将军卫青的才能不是秦朝章邯、杨熊可比的。
       因此大王您以陈胜、吴广反秦来自喻,我认为不当。”淮南王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不可侥幸成功吗?”伍被说“:我倒有一条愚蠢的计策。”王说“:怎么办呢?”伍被说“:当今诸侯对朝廷没有二心,百姓对朝廷没有怨气。
       但朔方郡天地广阔,水草丰富,已迁徙的百姓不足以充实开发该地区。
       臣之愚计是,可伪造丞相御史写给皇上奏章,请求再迁徙各郡国豪强、义士和处以轻罪以上的刑徒充边,下诏赦免犯人刑罪,凡家产在五十万钱以上者,都携家眷迁往朔方郡,而且更多调发一些士兵监督,催迫他们如期到达。
       再伪造宗正府左右都司空,上林苑和京师府下达的皇上亲发的办案文书,去逮捕诸侯的太子和宠臣。
       如此一来,就会民怨四起,诸侯恐惧,紧接着让摇唇鼓舌的说客去鼓动他们造反,或许侥幸得到十分之一的成功把握吧!”淮南王说“:此计可行。
       虽然你的多虑有道理,但我认为成就此事不至于难到如此程度。”于是淮南王命令官奴入宫,伪造皇上印玺以及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军师各官府令和县丞的官印、邻近郡国的太守和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臣和法官所戴的官帽,打算一切按伍被的计策行事。
       淮南王还派人假扮获罪后逃离淮南国而西入长安,给大将军和丞相供事,意欲一旦发兵起事,让他们立即刺杀大将军卫青,然后说服丞相臣服,就如揭盖布轻而易举了。
       淮南王想要发动国中军队,又怕国相大臣不听命,就与伍被密谋杀死国相与二千石大臣。
       为此假装宫中失火,国相、二千石大臣必来救火,人一到就杀死他们。
       谋议未定,又计划派人身着捕捉盗贼兵卒的衣服,手持羽檄,从南方驰来,大呼“南越兵入界了”。
       以借机发兵进军。
       于是派人到庐江郡、会稽郡实施冒充追捕盗贼的计策,没有立即发兵。
       淮南王问伍被说:“我率兵向西挺进,诸侯该有人响应;要是没人响应怎么办?”伍被回答说“:可向南夺取衡山国乘机攻取庐江郡,占有寻阳的战船,守住下雉的城池,扼住九江口,阻断豫章河水北入长江的彭蠡湖口这条通道,以强弓劲弩临江设防,来禁止南郡军队沿江而下;再东进攻占江都国、会稽郡,与强有力的南越结交,这样在长江、淮水之间屈伸自如,还可拖延一些时日。”淮南王说:“很好,没有更好的计策了。
       如事态危急就奔往越国吧。”这时廷尉把淮南王孙刘建供词中牵连出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事呈报了皇上。
       皇上派廷尉监趁拜见淮南国中尉的机会,逮捕太子。
       淮南王得知廷尉监来到,便和太子谋划,打算召国相和二千石大臣前来,杀死他们就发兵。
       召国相来了;内史因外出得以脱身。
       中尉则说“:臣迎接皇上派来的使臣不能前来。”淮南王心想只杀国相一人而内史、中尉不肯前来,没什么益处,就放走了国相。
       他再三犹豫,定不下行动计策。
       太子想到自己犯了阴谋刺杀中尉的罪,而参与密谋的人已死,便以为活口都已断绝,就对父王说“:群臣中可依靠的先前都被拘捕了,现已没有可倚重举事的人。
       你在时机未成熟前发兵,恐不会成功,臣甘愿前往廷尉处受捕。”淮南王也暗想罢手,就答应太子,太子自刎未死。
       伍被独往见执法官,告发了自己参与淮南王谋反事,并将详情全盘供出。
       法吏因而逮捕了太子、王后,包围了王宫,把国中参与谋反的淮南王的宾客全部搜捕起来,还搜出谋反的器具,然后书奏皇帝。
       皇上将此案交公卿大臣审理,案中牵连出与淮南王一同谋反的列侯、二千石,地方豪强几千人,一律处以死刑。
       衡山王刘赐是淮南王弟弟,被判同罪应予收捕,负责办案的官员,请求逮捕衡山王。
       天子说“:侯王各以自己封国为立身之本,不应牵连。
       你们与诸侯王、列侯一道去跟丞相会集商议吧。”赵王彭祖、列侯曹让等四十三人商议后,都说:“淮南王刘安极其大逆不道,谋反之罪明白无疑,当诛勿赦。”胶西王刘端发言说:“淮南王刘安无视王法,肆行邪恶,心怀欺诈,扰乱天下,迷惑百姓,背叛祖宗,妄生邪说。
       《春秋》上说‘臣子不可率众作乱,作乱就应诛杀。’刘安的罪行比率众作乱更严重,谋反态势已成定局。
       他所伪造的文书符节、印墨、地图以及其他事实都明白有据,理应依法处死。
       至于淮南国中官秩二百石上、下的官吏,宗室宠幸之臣中未触犯刑律的人,他们不能尽责匡正阻止淮南王谋反,也应免官削爵贬为士兵,不得再为官为吏,那些无官职的罪犯,可用二斤八两金赎死罪。
       朝廷应公开揭露刘安罪行,使天下人明白为臣之道,不敢再有邪恶背叛之野心。”丞相公孙弘、廷尉张汤等将大家议论上奏,天子派宗正手持符节去审判淮南王。
       宗正未到,淮南王刘安已自刎而死。
       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满门抄斩。
       天子因伍被曾劝阻淮南王,对汉朝多引美雅之词称赞朝政的话,想不杀他。
       廷尉张汤说“:伍被是为淮南王策划谋反的首犯,罪不能赦。”遂杀了伍被,废淮南国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王后乘舒生了三个儿女,长男刘爽立为太子。
       次男刘孝,女儿刘无采。
       又有姬妾徐来生儿女四人,妃嫔厥姬生儿女二人。
       衡山王与淮南王在礼节上相互责怪,关系不睦。
       衡山王知淮南王制造谋反器具,也恐他吞并,倾心史记结交宾客以防他。
       元光六年(前129),衡山王入朝,他的谒者卫庆懂方术,想上书请求侍奉天子。
       衡山王很恼怒,故意告发卫庆犯下死罪,用严刑拷打逼供,衡山国内史认为不对,不肯审理此案,王便指使人上书控告内史。
       内史被迫办案,但直言衡山王理屈。
       衡山王又多次侵夺他人田产,毁坏他人坟墓辟为田地。
       有司请求逮治衡山王。
       天子不许,只收回他原先可自行委任本国官职二百石以上官吏的权力,改由天子调任。
       衡山王以此忌恨,和奚慈、张广昌谋划,四处访求谙熟兵法和会观察星象以占吉凶的人,他们日夜鼓动衡山王密谋反叛之事。
       王后乘舒死,衡山王立徐来为王后。
       厥姬也同时得宠。
       两人互相妒嫉,厥姬就向太子说王后徐来的坏话。
       她说“:徐来指使婢女用巫蛊邪术杀害了太子的母亲。”从此太子心中怨恨徐来。
       徐来的哥哥来到衡山国,太子与他聚宴,以刃刺伤王后的哥哥。
       王后怨怒,屡向衡山王诋毁太子。
       太子妹妹刘无采出嫁后被休回娘家,就和奴仆通奸,又和宾客有奸情,太子屡次责备无采,无采恼火不再与太子来往。
       王后得知就殷勤关怀无采。
       无采和二哥刘孝因年少失去母亲,不免依附王后徐来,她就巧施心计爱护他们,让他们一起毁谤太子,因此衡山王多次毒打太子。
       元朔四年(前125)中,有人杀伤王后继母,衡山王怀疑是太子指使人所为,就用竹板毒打太子。
       后衡山王病了,太子经常声称有病不去服侍。
       刘孝、刘无采和王后都说他的坏话说“:太子自称有病,其实没病,脸上还有喜色。”衡山王大怒,想废掉太子名份改立刘孝。
       王后知衡山王已决意废除太子,就又想一并也废除刘孝。
       王后有一女仆善歌舞,衡山王宠爱她,王后打算让女仆和刘孝私通来玷污陷害他,好一起废掉太子兄弟而把自己的儿子刘广立为太子。
       太子刘爽知道了王后的诡计,心想王后屡次毁谤自己不肯罢休,就想与她发生奸情来堵她的口。
       一次王后饮酒,太子上前敬酒祝寿,趁势坐在王后大腿上,要求与她同宿。
       王后很生气,把此事告知衡山王。
       于是王召太子来,打算把他捆起来毒打。
       太子知父王常想废掉自己而立弟弟刘孝,就对王说:“刘孝与父王宠幸的女仆通奸,无采与奴仆通奸,父王打起精神加餐吧,我请求给朝廷上书。”说罢背向衡山王离去了。
       衡山王派人去阻止他,不能奏效,就亲自驾车去追捕太子。
       太子乱说坏话,衡山王用镣铐把他囚禁在宫中。
       刘孝越来越受到衡山王宠幸亲近。
       衡山王惊异刘孝的才能,给他佩带玉印,号称将军,令居外宅,给他很多钱财,用以招揽宾客。
       登门投靠的宾客,微知淮南王、衡山王都有背叛朝廷的谋划,就日夜怂恿鼓励衡山王。
       王指派刘孝宾客江都人救赫、陈喜制造战车和箭,私刻天子印玺和将相军吏官印。
       日夜访求像周丘一样的壮士,多次称赞例举吴、楚反叛时的谋略,以为自己的谋略规范。
       衡山王不敢仿效淮南王希冀篡夺天子之位,怕淮南王起事吞并自己的国家,想等淮南王西进之后,自己乘虚发兵平定占有长江淮水之间的领地,他期望如愿。
       元朔五年(前124)秋,衡山王将入朝经淮南国时,淮南王尽说了些兄弟情谊的话,消除前嫌,彼此相约共同制造谋反器具,衡山王便上书说有病,皇上赐书准许他不入朝。
       元朔六年(前123)中,衡山王指使人上书皇上请求废掉太子刘爽,改立刘孝为太子。
       刘爽闻讯,就派和自己很要好的白嬴前往长安上书控告刘孝私造战车箭支,还和淮南王的女侍通奸,欲以此挫败刘孝。
       白嬴去长安还没来得及上书,被逮捕,原因是和衡山王谋反有牵连。
       衡山王听说刘爽派白赢上书,害怕他泄露国中隐秘,就上书反告太子刘爽干了大逆不道之事,应处以死刑。
       朝廷将此案下交沛郡处理。
       元狩元年(前122)冬,负责办案的公卿大臣下到沛郡搜捕与淮南王共同谋反的罪犯,没有捕到,却在衡山王儿子刘孝家抓住了陈喜。
       官吏控告刘孝带头藏匿陈喜,刘孝以为陈喜屡次与衡山王计议谋反,很怕他供出此事。
       他听说律令规定事先自首者可免除其罪责,又怀疑太子指使白嬴上书将告发谋反之事,就抢先自首,控告救赫、陈喜等人参与谋反。
       廷尉审讯验证属实,公卿大臣便请求逮捕审讯衡山王。
       天子说:“不要逮捕。”他派遣中尉司马安、大行令李息赴衡山国就地查问衡山王,衡山王一一据实做了回答。
       官吏把王宫都包围起来严加看守。
       中尉、大行还朝,将情况上奏,公卿大臣请求派宗正、大行和沛郡府联合审判衡山王,王闻讯刎颈自杀。
       刘孝主动自首被免罪;但他犯下与衡山王女侍通奸罪,仍处死弃市。
       王后徐来也犯有以巫蛊谋杀前王后乘舒罪,连同太子刘爽犯了被衡山王控告不孝的罪,都被处死弃市。
       所有参与衡山王谋反的罪犯,一律满门抄斩,衡山国废为衡山郡。
       太史公说:《诗经》上说:“抗击戎狄,惩治楚人。”此话不假啊!淮南王、衡山王虽是骨肉至亲,拥有千里疆土,封为诸侯,但是不致力于遵守藩臣职责去辅助天子,反而一味心怀邪恶之计,图谋反叛,致父子相继二次亡国,人人都不得尽享天年,而受到天下人耻笑。
       这不仅是他们的过错,也是当地习俗浅薄和下属的臣子影响不良的结果。
       楚国人轻捷勇猛凶悍,喜好作乱,这是早自古代就记载于书的了。

本书目录

《史记》简介
十二本纪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秦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吕太后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孝武本纪
三十世家
吴太伯世家
齐太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燕召公世家
管蔡世家
陈杞世家
卫康叔世家
宋微子世家
晋世家
楚世家
越王勾践世家
郑世家
赵世家
魏世家
韩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外戚世家
楚元王世家
荆燕世家
齐悼惠王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留侯世家
陈丞相世家
绛侯周勃世家
梁孝王世家
五宗世家
三王世家
七十列传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
穰侯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孟尝君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范雎蔡泽列传
乐毅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单列传
鲁仲连邹阳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吕不韦列传
刺客列传
李斯列传
蒙恬列传
张耳陈馀列传
魏豹彭越列传
黥布列传
淮阴侯列传
韩信卢绾列传
田儋列传
樊郦滕灌列传
张丞相列传
郦生陆贾列传
傅靳蒯成列传
刘敬叔孙通列传
季布栾布列传
袁盎晁错列传
张释之冯唐列传
万石张叔列传
田叔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吴王濞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韩长孺列传
李将军列传
匈奴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
平津侯主父列传
南越列传
东越列传
朝鲜列传
西南夷列传
司马相如列传
淮南衡山列传
循吏列传
汲郑列传
儒林列传
酷吏列传
大宛列传
游侠列传
佞幸列传
滑稽列传
日者列传
龟策列传
货殖列传
太史公自序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