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
作者:西汉 · 司马迁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鲁仲连,齐国人,一生好帮人出一些高妙特异的计谋,可是等事成之后,却不愿受酬谢,不肯居官任职,独好保持他那超然的高节。
       他喜好游历四方,曾到过赵国。
       当赵孝成王在位的时候,秦昭王命令白起为将,大破赵国长平的军队,先后共坑杀赵国士兵四十余万人,利用赵国精兵强将全都折损在外的时机,乘势长驱直捣赵国首都,将一座邯郸城给团团围起来。
       围在城里的赵王焦急得不得了。
       可是各国诸侯的救兵,却没有敢去进攻秦军的。
       魏安矨王虽派出将军晋鄙领兵前往救赵,可是就因惧怕秦国的威势,大兵行到赵魏两国交界的荡阴,便将部队停留下来,不敢再向前开拔。
       在这个时候,魏王同时又派出一个复姓新垣,名叫衍的一位客将,乘机会由小路钻进邯郸城,通过平原君的关系,对赵王说:“秦王所以要急着包围赵国首都的原因,是因为从前同齐盡王争强称帝(一个称西帝,一个称东帝),后来齐盡王取消帝号,秦昭王也跟着除去了帝号。
       现在齐国的国势已大不如从前,比起盡王时代,那要衰竭多了。
       而如今,惟独剩下一个秦王独统天下,这一次他的东来,未必就是贪取你们的这座邯郸城,他的真实意图是想恢复往日的帝号。
       倘若赵王真能派遣使者前往秦国,拥戴秦昭王做皇帝的话,秦王必定会感到高兴,那么他就会下令撤围而去的。”平原君听了,认为此事事关重大,迟疑考虑,未能立即作决定。
       这时期,鲁仲连恰巧游历到赵国,正好遇到秦军包围赵都,听说魏王派来一位客将,怂恿赵王拥秦为帝,鲁仲连认为这样很不妥当,于是就去拜见平原君,问他说“:事情打算怎样决定?”平原君回答说“:我赵胜怎么还敢持论国事!前一阵子,四十万大军全都阵亡于外,如今秦军又包围邯郸城而不去。
       承魏王派来的一位客将新垣衍,要让赵王拥秦为帝,现在这人还在城里,我赵胜怎敢再持论国事!”鲁仲连听他这么说,便讲:“原先我还以为您是天下的贤公子呢,我现在才知道您并不是什么天下的贤公子。
       那位大梁来的新垣衍现在人在哪儿?我愿替您责备他,把他打发回去。”平原君说:“我赵胜愿为您介绍,让他和您相见。”平原君于是去见新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现在他在我那里,我跟您介绍,让他和您相见。”新垣衍说:“我听说过鲁仲连先生是齐国的高士,我新垣衍是当人家臣子奉命来此的,做差使的有一定的职事,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说出要您和他相见了。”新垣衍只好答应同他相见。
       鲁仲连见到新坦衍后,并没有开口讲话。
       新垣衍说“:我看外来居留在这座围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
       现在我看您清高的容貌,并不像有求于平原君的,可是你为何留这座围城中而不离开呢?”鲁仲连说:“鲍焦德义至高,因不愿屈从浊世之政而轻生,可是世上的人,都认为他器度狭小,是因想不开而自杀的,其实世人的看法都不对。
       现在一般的人,都没有什么知识学问,只知道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而不懂得申张正义,群起反对不合理的事。
       像那侵略别人的秦国,是个不顾礼义,崇尚以斩获敌人首级多寡来计算功劳的国家。
       他们惯用权诈的手段来驱遣士人;惯用看待俘虏的方式来奴役百姓。
       要是那秦王凭藉暴力,毫无忌惮的做起皇帝,既而号令起四海,迫使天下人都要受他的驱遣和奴役的话,那我鲁仲连宁可跳进东海而死,也不愿做他的子民。
       现在我所以要来拜见将军的原因,主要是想来帮助赵国。”新垣衍问道:“先生说要帮助赵国,到底是怎样帮助法呢?”鲁仲连说“:我将让魏国和燕国来帮助他,齐国和楚国本来就是帮助他的。”新垣衍说“:您说燕国来帮助他,这个我可以听信;但至于说魏国,那就不一定了,因为我就是魏王派来要劝赵王拥秦为帝的代表,先生怎么能让魏王去帮助赵国抵抗秦国呢?”鲁仲连说“:这是因为魏王还没有看清秦王称帝之害的缘故,所以会想拥秦为帝;要是让魏王看穿秦王称帝的害处,那么他就必然会反过来帮助赵国抗御秦国的。”新衍垣问道“:秦王称帝的危害在哪里?”鲁仲连解释说“:从前齐威王曾倡导仁义,率领天下诸侯去朝拜周天子。
       那时周天子的府库空虚,国势又极其衰微,天下强国,没有人肯去朝拜的,惟独齐威王肯率先前去朝拜。
       隔了一年多,周烈王崩殂,各地诸侯都去吊丧,齐王也去了,只是到得较晚,那新登基的周天子便发怒了,派使臣讣告齐王说:‘天子死了,犹如天塌地裂,继位的太子都寝苫居庐在守丧。
       东方的藩臣田婴齐到得最后,该处以斩足的重罚。’齐威王勃然大怒,很粗鲁地骂道‘:呸!呸!你娘只不过是个贱婢而己,算得上什么东西!’这样一来,结果齐威王就惹来了天下人的讥笑。
       当周烈王活着时,就去朝拜他;到他死了,就去骂他,何以齐威王会这么做呢?那实在也是无法忍受那新天子的苛求啊!其实那些做天子的,无一不是喜好作威作福的,这也没什么好值得奇怪的,要是让秦王为帝,恐怕他耍的威风还不止于此呢?”新垣衍说“:先生不曾见过那当人仆役的吗?十个人跟随着一个主人,难道是仆人的力量敌不过主人,或是智力比不上主人,所以才乖乖听从主人的吗?其实那只不过是畏惧主人的权势,所以才这样的啊!”鲁仲连听了,很感慨地问道“:那么魏王与秦王相比,难道就像是史记仆人跟主人一样吗?”新垣衍回答说“:是的。”鲁仲连便说:“要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将使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酱。”新垣衍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唉!唉!先生您说这话也未免太过分了一点!先生又怎能使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那当然,我慢慢地讲给您听。
       从前九侯、鄂侯和文王是纣王的三公。
       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很漂亮,所以就进献给纣王,可是纣王却认为不好,然后又怪罪到她父亲身上,于是就把九侯剁成肉酱了。
       鄂侯为了这事,跟纣王论理,辩论得很激烈,纣王恼羞成怒,所以连同鄂侯也一起杀了,并将他的尸体晒成肉干。
       文王听到这事,忍不住长叹一声,结果纣王就把他逮捕起来,关在牖里之库一百天,还想将他置于死地。
       魏王和秦王同样都是称王的平等国君,现在魏王何以自甘下贱,情愿走上被秦王割宰的地步呢?从前齐盡王准备到鲁国去,夷维子替他驾马车,跟随前往。
       到了鲁国,夷维子很神气地问接待的官员说‘:你们将用何种礼节来接待我们的国君?’鲁国的官员说‘:我们预备用十副太牢的礼仪来款待你们的国君。’夷维子却很不屑的说‘:你这是根据什么礼节来接待我们的国君?你可知道,我们的国君是被尊为东帝的天子啊!天子巡行到诸侯的地方,诸侯就得让正寝,避居在外,并交出库馆的锁钥。
       每天清晨,还要撩起衣服,搬动几席,在堂下侍候天子用餐,待天子吃完饭,然后才退下去听闻朝政。’鲁国的官员听到这个不合理的要求,立刻落锁闭关,不管他是天子不是天子,死也不肯接纳。
       齐盡王既不能进入鲁国,便打算到薛的地方,中间需向邹国借路穿过。
       那时,邹国的国君刚死,齐盡王想进去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来吊丧,地主国一定要将灵柩从坐北朝南的位置,调转为坐南朝北的方位,这样好让天子朝向南面吊丧。’邹国的群臣听了,气愤地说:‘若是必须如此的话,我们宁愿刎颈而死,也不愿接受这个不合理的吊丧。’结果齐盡王又没到邹国去。
       那邹鲁两国的臣子,当他们国君活着时,无力尽礼侍奉供养他们的国君;当他们国君死了之后,又无力行周备的礼节,像这种国力极为贫弱的小国,当称霸过东方的齐盡王想把天子的威风加到他们身上时,那邹鲁两国的臣子尚且懂得反抗,而现在秦国是拥有兵车一万辆的大国,魏国也是拥有兵车一万辆的大国,同样都是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各自都有称王的名号,为何看到秦国在长平打了一次胜战,就吓得要劝赵国去尊人为帝呢?如此看来,堂堂的三晋大臣,简直比邹鲁两国的奴仆婢妾都不如。
       再说,秦王的野心也不会因你们尊他为帝,他就会满足。
       如果他一旦当起皇帝来,那么他必定还要真正行使天子的职权,他一定会调整诸侯大臣的职位,把他认为不好的换下,换上他认为好的;把他所憎恶的除掉,而安插上他所喜爱的。
       除此之外,他还会差遣他的子女和精于进谗的婢妾,做各国诸侯的妃嫔姬妾,要她们住进魏王的宫殿里,到那时,魏王还能安然无恙不出事吗?而将军您还能担保一如往昔得到魏王的宠幸和信任吗?”新垣衍听完了这番话,赶忙立起身子,拜了两拜,向鲁仲连道谢说:“起初,我以为先生是一位平凡的人,到现在,我才知道先生真是天下的贤士。
       我愿意就此回去,从今以后再也不敢倡导拥秦为帝的事了。”围攻邯郸的秦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退兵五十里。
       适巧魏国的公子无忌也夺得了晋鄙的兵符,率领大军赶来救赵,向秦军发动攻击,于是秦军就撤围而去了。
       鲁仲连帮助赵国抵抗秦王的计谋告成以后,平原君非常感激他的相助,便想分封一块土地来酬谢他,可是鲁仲连辞谢推让了三次,始终不肯接受。
       于是平原君便又设下酒宴来款待他,当酒喝得很畅快时,平原君起身走到他的跟前,送上千金,做为谢仪。
       鲁仲连看了笑着说:“一个被天下人所敬仰的高士,他所以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于他能为人排除患难,解去纷乱,却又不向人索取任何酬报。
       要是想要向人索取酬报的话,那乃是商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会干那种事的。”宴罢,就别平原君而去,终生没再和平原君相见。
       事隔二十余年,有位燕将攻下齐国的聊城,聊城里的人,有的跑到燕国去散布燕将坏话,燕将因怕燕王听信谗言,归国后会被杀掉,于是就留住在聊城,不作回国的打算。
       而齐国的田单以火牛攻燕成功之后,逐步收复了失土,最后只剩下聊城没有收回。
       攻打了一年,士卒多半战死,可聊城仍旧攻不下来。
       鲁仲连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去给燕将看。
       信上写道:“我听说:‘智者善观时势,不会违背时机以丧失权益;勇者重名轻死,不会贪生怕死以损灭威名;忠臣献身报国,不会先考虑自己,尔后再考虑国君。’现在姑且就用这三条标准来谈谈您的行为。
       您原本是燕国的一名重臣,而今您只顾自己一时的忿怒,便留守聊城而不回国,再也不管燕君失去臣子。
       像这样只顾自己安危,而不顾国君伤心的作法,就不能算得上是忠臣。
       孤守聊城,来抵抗齐国的雄师,迟早终有失守的一天,到城陷落,您再自杀,那么您的威名已无法再伸展到齐国,像这样有损您英名的死法,是不能算是勇士的。
       日后弄到城破身亡的地步,那么您一生的伟绩勋业不但毁于一旦,就是您一世的英名也将随之损灭,像这种不识时务,会导致利益丧尽的作法,是不能算智者的。
       一个作为将军的人,要是智、仁、勇三者都不具备了,那么世上的人主就不会以他为臣子,游说之士也不会四处去称道他。
       所以一个智者,要能认清形势,遇事不多反复计虑;一个勇者,要不怕死,逢到生死难决的事,要明快果断。
       现在您的未来,究竟是要生还是要死?是要荣还是要辱?是要贵还是要贱?是要尊还是要卑?就全看您自己决断了。
       而此刻就是您下决心的最好时刻,时机一过,便不再来,此事关系重大,希望您仔细计议,切莫同一般世俗之见,苦撑死守下去。
       楚国来攻打齐国的南阳,魏国来攻打他的平陆,可是齐国围攻聊城的部队并没有前去救援的意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齐人的心中认为丢失南阳的害处较小,收回聊城的利益大,所以他们立定计划,决心要收回聊城。
       现在秦国出兵东下,魏国已不敢东面侵略齐国,齐秦连横的局面已形成,楚国的形势便告危急。
       过去,当齐国受到楚魏交攻最激烈的日子,即使是牺牲南阳给楚国,割弃平陆给魏国,而只要能收回聊城,那么齐人的心都愿意决定这么做。
       如今,楚魏侵略齐国的部队都已先后撤走,而您们史记燕国的部队又不见有谁来救援您。
       认为不会再有外国入侵的齐国,集中全国的兵力,专来对付您这一座势孤力单的聊城,双方对峙已有一年之久,只要齐国再多施加压力,那么聊城残破的局面就会立刻出现。
       不用说是智者,就连我也看得出您不能再保住聊城了。
       况且燕国年年发生大乱,君臣损失不计其数,上下迷迷糊糊,粟腹以十万的大军,连连在外打了五次败仗,使得一个拥有兵车万乘的大国,屡次被赵国所困,疆土被削夺,国君受窘困,被天下人嘲笑。
       像这种弊病丛生,祸端日多,百姓惊慌,无所归心的国家,还能出兵救您吗?然而在这种后援断绝的情况下,而您凭一群疲惫不堪的聊城百姓,竟能抵挡整个齐国的兵力,这点能耐,简直像墨翟的守宋而能退却楚军一般的高明啊!困守一年,粮尽援绝,可吃的没有了只能取些死人的肉来吃;可烧的没有了只能捡些死人的骨头来烧。
       战到这种地步,可是您的部下竟连一点叛离北去的心也没有,您的用兵真是像孙膑那样善抚士卒,使其士卒永不二心一般的卓绝啊!就凭这些表现,您的贤能足以显扬于天下。
       虽然您守城表现是如此的优异,但是为您着想,您还是不如把聊城还给齐国,而您保全车甲,撤离归报燕王来得好。
       因为那燕王正感孤立无援,看到您保全车甲回来,必会感到如获支柱一般的欢喜;那燕国的士民,正感..徨无靠,看到您安全回来,必会感到像见到父母一般高兴;您那些旧日朋友,正感到低头丧气,看到您光荣回来,也必会卷起衣袖振臂高呼,四处宣扬您的事迹,如此,您的功业更加显赫了。
       乘此机会上辅孤立无助的燕王而来驾御群臣;下养惶惑不安的百姓,并资助盘缠贫乏的游士。
       对于国事,由您去矫正它;对于日益败坏的习俗,由您去改革它。
       这样您的功名地位就可以确立,您为什么不这样去做呢?如果您无心回燕,或是认为燕王不足以扶持,那您为何不抛弃燕国,抛去世俗的议论,干脆投靠到齐国来呢?要是到齐国来,那么我请齐王分割土地给您,替您立定封号,让您富裕可跟秦国分封于陶的魏冉和分封于商的卫鞅相比,还可使您尊荣贵显,可以世世代代向人称孤道寡,永远跟齐国共存荣,久而不失,这也是一条很好的对策。
       以上两计,都足以显扬名声,获得厚益,希望您仔细考虑,二者之中,审慎选择一项而行。
       “我又听说:‘拘守小节的人,不能成就光荣的名声,厌恶受小耻辱的人,不能建立伟大的功业。’管仲曾暗算过齐桓公,用箭射中桓公的带钩,要是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件形同以臣弑君的叛逆罪行。
       同时,他辅佐公子纠失败,不能为主殉难而死,要是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是贪生怕死的表现。
       既不能为公子纠而死,甘心被绑,手上加梏,脚上加镣,打入囚车,从鲁一路被押送到齐,要是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是极为耻辱的事。
       一个人若要犯有这三种失节的行为,不单是世上的人君不肯以他为臣子,就连乡里的人也都不愿同他交往。
       假使当初管仲拘守小节,怕受耻辱,宁可被囚禁而不出来,或是殉死于鲁国而不回到齐国的话,那么他一辈子也脱不掉弑逆背叛和被囚禁受辱的恶名了。
       像背有这种恶名的人,连地位最贱的奴婢尚且感到可耻而羞与之同名,更何况是世俗人呢?但是管仲不以己身的被囚受困为辱,而以天下未能大治为耻;不以没为公子纠殉难为辱,而以声威没能伸扬于国间为耻。
       所以他身负三项失节的行为,而使齐桓公成为巨霸之道,因此他的名望高过于天下任何人,他的光辉也照耀到邻国,这是何等的荣耀啊!还有一位名叫曹沫的,起初,他作为鲁国的大将曾三次领兵出战齐国,可是三次都打了败战,结果把鲁国的国土给丧失了五百多里。
       当时,虽有雪耻复仇的机会,要是曹沫不肯回头多加顾虑,不肯多加思量,认为兵败失地为可耻事,为守小节,拔起剑来就一死了之的话,那么他在历史上也免不得落得一个败军之将的臭名。
       可是他能忍下三次败北的耻辱,肯退回来同鲁君商议计划。
       后来,利用齐桓公朝见天下诸侯,跟诸侯会盟的机会,曹沫只凭一把利剑,在坛坫之上,抵住桓公的心部,面不改色,辞气不乱,侃侃陈词。
       结果,三次战败亡失的土地,却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全索取回来,连整个天下的人,也都为之震动。
       各地的诸侯,莫不感到惊骇。
       他的声威还远扬到东南的吴越。
       像管仲、曹沫二人,并不是不能以死来成就小廉和小节的人,只是他们认为杀身以灭躯体,等身体从世上消失,名声也随后消逝,而大功大名就根本无法建立,那样拘守小节而死才是最不明智的。
       所以他们懂得隐忍,暂时抛去让他们感到耻辱的事,忍辱不死,而去建立永世不朽的功业。
       结果,他们的功业,足以与三代之王媲美流芳;他们的荣名,也可与天地共长不灭。
       他们两人建立功名的榜样,希望您能选择其一去做。”燕将看了这封信后,哭了三天,还是迟迟不能决定。
       因为想归燕的话,已跟燕王有过磨擦,恐怕回去之后会杀戮,想降齐国的话,一年来杀伤和俘虏齐国的士卒极多,怕降齐后会遭到他们的报复。
       左思右想,终觉不妥,最后只有长声叹息地说“:与其让别人来杀我,还不如自我了结。”于是就自杀而死。
       当他身亡之后,聊城里发生大乱,田单就进城屠杀一番,终于收复了聊城。
       田单凯旋还朝,对鲁仲连说要封他官爵,鲁仲连却对人说:“我与其接受富贵爵禄而要屈己听命于人,还不如固守贫贱,看淡世俗的荣利,让自己过着适意的生活还来得愉快些。”于是就逃到海岛上隐居起来了。
       邹阳,齐国人。
       游历到梁国,与故友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等人相交往。
       上书给梁孝王,愿在梁国做事,介于梁孝王的两个宠臣羊胜和公孙诡之间。
       因此羊胜等一帮小人,非常的嫉恨邹阳,便在梁孝王面前讲他的坏话。
       结果,梁孝王一怒之下,就将他打入监牢,交给狱吏审讯,并想把他杀掉。
       邹阳作客游宦于梁,没有想到会因谗言而被捕,生怕下狱之后被冤而死,不但背个不清不白的罪名,还要受到世人的非议。
       为求洗雪冤枉,于是他便从狱中上书给梁孝王说:“臣听说:‘忠心侍上的人,没有不得君上以腹心相报的;以诚事君的人,是不会受到国君猜疑的。’过去,臣对这两句话常信以为真,哪知现在才发觉这只是骗人的空话罢了。
       从前荆轲钦慕燕太子丹的情义,所以奋不顾身地肯为他去刺杀秦王。
       由于他的精诚感天,以致白虹都为之贯穿太阳,只因为他要等候另一位助手的到来,没能立刻动身入秦,燕太史记子丹就起疑心,怕他反悔不敢前去。
       还有,当白起大破长平四十万赵军的时候,卫先生立即赶回秦国,好心好意的为秦王策划一举吞灭赵国的良策。
       由于他的精诚动天,天上的太白金星都已为之侵蚀星宿,可是秦昭王一听应侯的谗言,就起疑心,不肯听信他的计策去做。
       像他们两人的精诚,天地都为之感动而起变化,可是偏偏不能取得自己的国君的信任,这岂不是可悲的事?如今,我也是想尽我之忠,竭我之诚,献出我所有的计谋才智来报效大王,希望得到大王的信任。
       可是大王左右的人,不明白我的心意,竟将我交付狱吏拷问,使我蒙上不白之冤,而为世人所疑,这真是使荆轲和卫先生由死复生,也无法让燕太子丹和秦昭王觉醒了。
       臣的被捕入狱,希望大王仔细明察臣的冤枉。
       从前卞和贡献璞玉,反被楚王剁去双足;李斯竭忠侍君,反被二世胡亥处以腰斩的极刑。
       箕子所以要佯装颠狂,接舆所以要隐居避世的原因,为的就是怕尽忠侍君反遭杀身之祸的缘故啊!现在臣被打入囚牢受审,情况跟他们实有相同的地方,希望大王能细心考察卞和和李斯的本意,而不要像楚王和胡亥一般的轻信谗言,千万可别让我被箕子和接舆所笑。
       臣听说比干忠谏纣王,纣王却剖去他的心;伍子胥忠谏吴王夫差,夫差却将他赐死,用鸱鸟形的皮囊装了他的尸体,扔到大江里去。
       起初,臣不相信忠谏之士会有这种可怕的报应的,但等我自身也因忠谏而被捕下狱后,我才确信世间竟真有那种可怕的事。
       希望大王仔细明察臣的本心,定要稍加怜悯,切莫将我置之死地!“俗话说:‘人的相交往,有的到头发都白了,可是彼此的交情还像是新认识时一般的平淡;有的则是偶尔在路上相遇,就停车交盖,大谈特谈起来,好似多年未见的老友,异地重逢一般的高兴。’这是什么道理呢?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知心和不知心罢了。
       所以从前樊于期逃离秦国到燕国不久,便肯把自己的首级借给荆轲,去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还有王奢逃离齐国到魏国去,为了不使魏国因他之故遭到齐国的攻击,竟不惜登城自刎,以阻退齐国的追兵。
       那王奢和樊于期,他们跟齐秦之君并非新交,而跟燕魏之君也非旧交,可是他们去齐秦而不顾,为燕魏死而不惜的原因,就是因为燕魏两国国君的行为合他们的心意,让他们感恩慕义不尽,所以情愿以一死来相报的缘故啊!从前苏秦游说天下各国,对各国诸侯都不守信,可是对燕王却独像尾生一般的守信;还有白圭任中山将时,失守六城,可是逃到魏国,却为魏取下整个中山。
       这是什么道理呢?那其实是因为燕魏之君,跟他们相知极深的缘故。
       何以见得他们相知深厚呢?例如,苏秦当了燕国的相,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燕王非但没听信谗言,反而按剑怒叱进谗的人,另外还特意宰杀心爱的骏马,赐肉给苏秦吃,用以安抚苏秦的心。
       白圭由于攻下中山,地位极为显尊,于是就有人在魏文侯面前讲他的坏话,可是魏文侯不仅不怀疑他,反而赐以珍奇的夜光璧,用以巩固他的地位。
       这是什么道理呢?那是因为他们君臣之间彼此都能剖心析肝,互信互赖,这时候,他们彼此的信心,岂是别人浮惑不实的话能摇动改变的吗?“所以女子的容貌不论是美或丑,只要一入宫门,便会受人妒忌;士人的才德,不论贤或不肖,只要一上朝堂,就会遭人嫉恨。
       从前司马喜在宋,遭到被斩去双腿的灾祸,到了中山,却当起了中山的相;范雎在魏,受过肋骨被拉折牙齿被打断的耻辱,可是到了秦国,却封为应侯。
       何以他们在宋魏会遭到那样的灾祸呢?那是因为他俩都坚信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必然有益于国君的计划,他们不愿阿附权贵,不靠朋党的势力,只想凭个人的真才至诚,只想以孤特独立的身份,直接同国君交往,可是却不免要受到嫉妒者的毒害。
       因此商末的申徒狄,谏纣不成,他就抱瓮跳河自沉;周末也有个叫徐衍的,见世乱不能容忍正直之士,就背负石头自沉海底。
       他们的行为虽然不见容于世,但他们的心却是唯义是趋,一点也不肯苟取。
       若是硬要他们在朝呼朋结党,凭借权势之助,以求改移国君的心意,那他们是宁死也不肯干的。
       因为正直之士是如此的不肯趋炎附势,因此,他们的见用与不见用,便有待国君的赏识和破格擢用了。
       所以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秦穆公知道他是贤人,便把国政委托给他;宁戚喂牛于车下,齐桓公知道他不是平凡的人,就任命他为大夫。
       像这两个人,岂是藉着在朝为官的机会,或是凭借左右侍臣的吹嘘,然后那两位国君才去重用他们吗?那其实是因为齐桓、秦穆二公的心和他们的心灵彼此相通,行为彼此有所相合,因此彼此亲密的程度,有过于胶漆的黏结,感情的深厚犹如亲兄弟一般不能片刻分离。
       这时候,他们彼此间的感情岂是众人的话所能迷惑离间的?所以偏听一面之辞,就容易发生奸邪;单独任用一人,便容易闹出乱子。
       从前鲁定公听了季桓子的话,赶走孔子;宋王相信子罕的计谋,囚禁墨翟。
       凭那孔子的圣德和墨翟的辩才,尚且不能避免别人的毁谤,而信谗的两国也因此而危险。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众人的谗言,可以熔融金属;积久的毁谤,可以销毁坚骨啊!因此,秦国用了戎人由余,就称霸中国;齐国重用越人蒙,威、宣二朝就曾强过于其他诸侯。
       这两个国家的擢用外来人才,哪曾受到世俗之见的牵引和偏激言辞的左右呢?由于秦齐二国的国君能以公正无私的心去听人的言论,能从多方面去观察人的表现,所以他们能得贤士,而在当代就留下有知人之明的美誉。
       因此国君的用士,要看彼此的意气投不投合,而不必论彼此的关系是亲还是疏。
       要是意气相投的话,那么北胡和南越那么疏远的人也可结为兄弟,像秦穆公和由余,齐威王、齐宣王和越人蒙就是一个例子。
       要是意气不相投,那么即使是骨肉至亲,也会将他驱逐出门而不收容,像帝尧和他的儿子丹朱,帝舜和他的弟弟象,周公和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就是一个明证。
       现在做人国君的,若是真能像齐秦之君那样有用人之明,而不像宋鲁之君那样听谗逐士的话,那么五霸的事业,实已不足称道,而三王的盛世却是不难做到的啊!“所以圣明的国君鉴于前事,贵能有所觉悟,若是真能捐弃子之那种想取代人家王位的歪心,和田常那种厚施于民暗中实想盗移别国的假贤明,进而效法周武王那种封忠臣比干之后,修无辜孕妇之墓的义举,那么他的功业必定可成,而仁声德化也足以誉满天下。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为善是人们的共同爱好,史记而帝王想为善的心是不会满足的啊!从前晋文公逃亡时,寺人勃..对他有过追杀的深仇大恨,但是当文公回归后,不但不念他过去的斩衤去之仇,反过来亲近他。
       结果不但避免了内乱灾祸,并且还获得了称强称霸于诸侯的局面。
       还有齐桓公避难在莒时,管仲对他有暗算的深仇,但当桓公就位后,不但赦免了他射钩之罪,并且还重用他为相。
       结果,齐桓公也获得了一统天下的成就。
       这是什么道理呢?那晋文公齐桓公对往日跟他们有仇的才士,能那般的仁慈、殷勤,诚挚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
       这岂是一般人君用虚情假话能获得的吗?倘若用贤人不这样,像秦王用商鞅变法,挫弱了东面的韩魏的势力,待用兵统一天下后,就用车裂酷刑来处死商鞅。
       又如越王勾践用大夫文种的计谋,待消灭了强大的吴国并称霸于中国后,便将文种赐死。
       因此孙叔敖三辞宰相的官位而不后悔,於陵陈仲子辞谢三公的高位而情愿替别人灌园种地的原因,就是怕有车裂诛身之祸,所以不乐为人所用啊!现在的国君人主,如果真能抛弃骄傲的心理,以谦恭虚怀来礼待贤士,那么有才华的人也必会怀着以报答的心来侍奉他。
       做国君的进而若能剖开心腹,展露真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不论贤士的穷困显达如何,始终善待无异,只要是贤士想要的就毫不吝惜的给予。
       要是待贤士果真如此的话,夏桀的狗,都可以使它去咬帝尧;盗跖的门客,也可以使它去刺杀许由;何况是拥有万乘的权力,凭籍有圣王资质的人呢?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也就更乐于受听他的指使,愿意为他效命了。
       如此说来,那么荆轲不惜冒抄灭七族的危险而要去刺秦王;要离不惜烧死妻子儿女而为阖闾杀庆忌的事,那简直是太平常的事了,哪值得称道呢?“臣听人说:夜明珠和夜光璧虽是稀世的珍宝,如果在黑暗中将它掷向路人的身上,那么过路的人没有不按剑怒目斜视的,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无缘无故扔到眼前,总不免要令人吃惊的啊!相反的,一株枝干纡回旋曲,根部盘错高大的枯树,原是至为无用的东西,可是却能变成为万乘之君玩赏的珍物,这又是什么道理呢?那是因为国君左右的人,先为它装饰美化过的缘故。
       所以,无缘无故的投到跟前的东西,即使投出的是随侯的明珠,或是夜光的宝壁,非但不能博得人家的感激,反而足以结怨。
       若是有人先在国君面前为它美言一道,那么即使是至贱无用的枯木朽株,却也可以立功,而为人君所称道。
       现在天下的布衣,穷居的贤士,处在贫贱的环境中,虽然藏有尧舜治平的道术,挟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有龙逢比干的忠心,虽然想尽忠报效当世的国君,可是平时没有人在国君面前先为他引荐美言,那么他即使竭精尽虑,披肝沥胆,想来辅佐国君治理国家,那只怕非但得不到人君的感激,反而还要激起他演出按剑怒目斜视的事情来。
       这便使得布衣贤士,怀才不展,竟连枯木朽株都还不如了。
       所以圣王统治天下,用人自当有规模法度,要像陶人的转钧自运一样,若有深谋远虑,就自行决断去做,不必受世俗卑乱的言语所牵制,也不必为众人离乱的口舌所变改。
       所以秦始皇信任中庶子蒙嘉的话,而相信荆轲所说的,结果匕首突发,险遭不测。
       周文王到泾北渭河一带打猎,载了吕尚一道归来,因而称王称霸于天下。
       秦王听信左右的话差点失去一条性命;文王征用偶然遇到的人却称王于天下,这是什么道理呢?那是因为文王能甩开左右牵制的言论,摆脱世俗拘束的议论,独自留心那昌明广远的大道啊!可是现在大多做国君的,却都沉溺在谄媚阿谀的辞令中,尽受一些左右侍妾的牵制,不能分辨出贤士的贤与不肖,统统把人当庸劣下臣来看待,于是使旷达不羁的贤士无从展露才华,就像良骥和笨牛同在一个马槽共餐一样。
       这就是周代狷介之士鲍焦先生所以要深愤于世,不愿多留恋世俗富贵之乐的原因。
       “臣还听说:人各有志,不可相强。
       凡是盛装入朝而重节义的人,绝不肯以私情污损公义;凡是砥砺名号而注重修行的人,绝对不忍为了利欲而来伤害操节。
       所以有个县名叫‘胜母’的,重视孝道的曾子,便不肯进入住宿;有个邑名叫‘朝歌’的,重视节俭的墨子,就调车转向而去。
       如果国君想使天下恢弘旷达的贤士在他威重的权势下被慑服,在他尊贵的势位下受胁制,想驱使贤人改头换面,污损操行,去奉承那些谗谀的小人,以求亲近国君左右的人。
       若是一个毫无志气的人,或许会屈服这些做,而一个真正有志节的人,就去之惟恐不速,情愿老死在深山穷谷之间也来得愉快,那么还会有尽忠尽诚,跑到大王殿下想去为您奔走效命的人吗?”这封信上奏之后,梁孝王深受感动,便派人到狱中把邹阳释放出来,尊他为上宾。
       太史公说:鲁仲连逃封让爵,不肯居官任职,他的志趣虽然不合儒家的“不仕无义”主张,可是我很欣赏他处在百姓的地位豪迈不羁,随心所欲,不贪世俗的富贵,不屈身受制于诸侯。
       为伸张正义,高谈阔论于当世,使手持重权的公卿将相,都为之折服,鲁仲连是当之无愧的天下高士。
       邹阳在狱中上书,言辞虽然不很恭顺,可是他把古代多少尽忠尽信于国君反而遭受谗言迫害的事例,罗列出来以表明自己的境况,让人感到十分悲痛,他也可以说是一位刚直不阿,不肯为富贵权势所屈服的贤士,因此我就把他记在鲁仲连传的后面。

本书目录

《史记》简介
十二本纪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秦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吕太后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孝武本纪
三十世家
吴太伯世家
齐太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燕召公世家
管蔡世家
陈杞世家
卫康叔世家
宋微子世家
晋世家
楚世家
越王勾践世家
郑世家
赵世家
魏世家
韩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外戚世家
楚元王世家
荆燕世家
齐悼惠王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留侯世家
陈丞相世家
绛侯周勃世家
梁孝王世家
五宗世家
三王世家
七十列传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
穰侯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孟尝君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范雎蔡泽列传
乐毅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单列传
鲁仲连邹阳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吕不韦列传
刺客列传
李斯列传
蒙恬列传
张耳陈馀列传
魏豹彭越列传
黥布列传
淮阴侯列传
韩信卢绾列传
田儋列传
樊郦滕灌列传
张丞相列传
郦生陆贾列传
傅靳蒯成列传
刘敬叔孙通列传
季布栾布列传
袁盎晁错列传
张释之冯唐列传
万石张叔列传
田叔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吴王濞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韩长孺列传
李将军列传
匈奴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
平津侯主父列传
南越列传
东越列传
朝鲜列传
西南夷列传
司马相如列传
淮南衡山列传
循吏列传
汲郑列传
儒林列传
酷吏列传
大宛列传
游侠列传
佞幸列传
滑稽列传
日者列传
龟策列传
货殖列传
太史公自序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