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明史(繁體版)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 禮八
作者:清 · 張廷玉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嘉禮二 冊皇后儀冊妃嬪儀附 冊皇太子及皇太子妃儀 冊親王及王妃儀冊公主儀附 皇帝加元服儀 皇太子皇子冠禮 品官冠禮 庶人冠禮
       冊皇后儀
       古者立后無冊命禮。至漢靈帝立宋美人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節,奉璽綬,讀冊。皇后北面稱臣妾,跪受。其後沿為定制,而儀文代各不同。明儀注大抵參唐、宋之制而用之。
       太祖初,定制。
       凡冊皇后,前期三日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前一日,侍儀司設冊寶案於奉天殿御座前,設奉節官位於冊案之東,掌節者位於其左,稍退,設承制官位於其南,俱西向。設正副使受制位於橫街之南,北向。設承制宣制官位於其北,設奉節奉冊奉寶官位於其東北,俱西向。設正副使受冊寶褥位於受制位之北,北向。典儀二人位丹陛上南,贊禮二人位正副使北,知班二人位贊禮之南,俱東西相向。百官及侍從位,如朝儀。
       是日早,列鹵簿,陳甲士,設樂如儀。內官設皇后受冊位及冊節寶案於宮中,設香案於殿上,設權置冊寶案於香案前,設女樂於丹陛。質明,正副使及百官入。鼓三嚴,皇帝袞冕御奉天殿。禮部官奉冊寶,各置於案。諸執事官各人,就殿上位立。樂作,四拜。興,樂止。承制官奏發皇后冊寶,承制訖,由中門出,降自中陛,至宣制位,曰「有制」。正副使跪,承制官宣制曰:「冊妃某氏為皇后,命卿等持節展禮。」宣畢,由殿西門入。正副使俯伏,興。執事者舉冊寶案,由中門出,降自中陛。奉節官率掌節者前導,至正副使褥位,以案置於北。掌節者脫節衣,以節授奉節官。奉節官以授正使,正使以授掌節者,掌節者跪受。興,立於正使之左。奉節官退。引禮引正使詣受冊位,奉冊官以冊授正使,正使跪受,置於案。退,復位。副使受寶亦如之。樂作,正副使四拜。興,樂止。正使隨冊,副使隨寶,掌節者前導,舉案者次之,樂作。出奉天門,樂止。侍儀奏禮畢,駕興,百官出。掌節者加節衣,奉冊寶官皆搢笏,取冊寶置龍亭內,儀仗大樂前導,至中宮門外,樂作。
       皇后具九龍四鳳冠,服褘衣,出閤,至殿上,南向立。樂止,正副使奉冊寶權置於門外所設案上。引禮引正副使及內使監令俱就位。正使詣內使監令前,稱冊禮使臣某,副使臣某,奉制授皇后冊寶。內使監令入告皇后,出,復位。引禮引內外命婦入就位。正使奉冊授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受,以授內官。副使授寶亦如之。各復位。內使監令率奉冊奉寶內官入,各置於案。尚儀引皇后降陛,詣庭中位立。內官奉冊寶立於皇后之東西。內使監令稱「有制」,尚儀奏拜。皇后拜,樂作。四拜興,樂止。宣制訖,奉冊內官以冊授讀冊內官讀訖,以授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以授皇后,皇后跪受,以授司言。奉寶如前儀。受訖,以授司寶。尚儀奏拜,皇后拜如前。內使監令出,詣正副使前,稱「皇后受冊禮畢」。使者退詣奉天殿橫街南,北面西上立,給事中立於正副使東北,西向。正副使再拜復命曰:「奉制冊命皇后禮畢。」又再拜。給事中奏聞,乃退。
       皇后既受冊寶,升座。引禮引內命婦班首一人,詣殿中賀位跪,致詞曰:「茲遇皇后殿下,膺受冊寶,正位中宮。妾等不勝歡慶,謹奉賀。」贊拜,樂作。再拜,興,樂止。退,復位。又引外命婦班首一人,入就殿上賀位,如內命婦儀。禮畢俱出。皇后降座,樂作。還閤,樂止。
       次日,百官上表箋稱賀。皇帝御殿受賀,如常儀。遂卜日,行謁廟禮。先遣官用牲牢行事,告以皇后將祗見之意。前期,皇后齋三日,內外命婦及執事內官齋一日。設皇后拜位於廟門外及廟中,設內命婦陪祀位於廟庭南,外命婦陪祀位於內命婦之南。司贊位皇后拜位之東西,司賓位內命婦之北,司香位香案右。陳盥洗於階東,司盥洗官位其所。至日,內外命婦各翟衣集中宮內門外。皇后具九龍四鳳冠,服褘衣。出內宮門,升輿,至外門外降輿,升重翟車。鼓吹設而不作。尚儀陳儀衞,次外命婦,次內命婦,皆乘車前導。內使監扈從,宿衞陳兵仗前後導從。皇后至廟門,司賓引命婦先入。皇后降車,司贊導自左門入,就位,北向立。命婦各就位,北向立。司贊奏拜,司賓贊拜,皇后及命婦皆再拜,興。司贊請詣盥洗位,盥手帨手,由東陛升,至神位前。司贊奏上香者三,司香捧香於右,皇后三上訖,導復位,贊拜如前。司贊奏禮畢,皇后出自廟之左門,命婦以次出。皇后升車,命婦前導,如來儀。過廟,鼓吹振作,皇后入宮。是日,皇帝宴羣臣於謹身殿,皇后宴內外命婦於中宮,皆如正旦宴會儀。
       及成祖即位,冊皇后徐氏,其制小異。皇帝皮弁服御華蓋殿,翰林院官以詔書用寶訖,然後御奉天殿,傳制皇后受冊。禮畢,翰林官以詔書授禮部官,禮部官奉詔書於承天門開讀。皇帝還宮,率皇后具服詣奉先殿謁告畢。皇后具服於內殿,俟皇帝升座。贊引女官導詣拜位,行謝恩禮,樂作。八拜,興,樂止。禮畢。次日,皇帝皇后受賀宴會,如前儀。天順八年,增定親王於皇帝前慶賀,次詣皇太后慶賀,次詣皇后前八拜儀。嘉靖十三年冊皇后方氏,禮臣具儀注,有謁告內殿儀,無謁告太廟世廟之禮,帝命議增。於是禮臣以儀上。先期齋三日,所司陳設如時祫儀。至日,皇帝御輅,皇后妃御翟車,同詣太廟。命官奉七廟主升神座訖。皇帝奉高皇帝主,皇后奉高皇后主,出升神座。迎神、上香、奠帛、祼獻,樂作止,皆如儀。次詣世廟行禮,同上儀。隆慶元年增定,頒詔次日,命婦行見皇后禮。
       冊妃之儀。自洪武三年冊孫氏為貴妃,定皇帝不御殿,承制官宣制曰:「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節行禮。」但授冊,無寶,餘並如中宮儀。永樂七年定冊妃禮。皇帝皮弁服御華蓋殿,傳制。至宣宗立孫貴妃,始授寶,憲宗封萬貴妃,始稱皇,非洪武之舊矣。嘉靖十一年,帝冊九嬪,禮官上儀注。先日,所司陳設儀仗如朔望儀。至期,皇帝具袞冕,告太廟、世廟訖,易皮弁服,御華蓋殿。百官公服入行禮。正、副使朝服承制,舉節冊至九嬪宮。九嬪迎於宮門外,隨至拜位。女官宣冊,九嬪受冊,先後八拜。送節出宮門復命。九嬪隨具服候,皇后率詣奉先殿謁告,及詣皇帝、皇后前謝恩,俱如冊妃禮。惟圭用次玉,穀文、銀冊少殺於皇妃五分之一。二十年冊德妃張氏。以妃將就室,而帝方靜攝,不傳制,不謁告內殿,餘並如舊。
       冊皇太子及皇太子妃儀
       自漢代始稱皇太子,明帝始有臨軒、冊拜之儀。唐則年長者臨軒冊授,幼者遣使內冊。宋惟用臨軒。元惟用內冊,不以長幼。
       明興定制,冊皇太子,所司陳設如冊后儀。設皇太子拜位於丹陛上。中嚴,皇帝袞冕御謹身殿,皇太子冕服俟於奉天門。外辦,皇帝升奉天殿,引禮導皇太子入奉天東門。樂作,由東階升至丹陛位,樂止。百官各就丹墀位。樂作,皇太子再拜,興,樂止。承制官由殿中門出,立於門外,曰:「有制。」皇太子跪。宣制曰:「冊長子某為皇太子。」皇太子俯伏,興,樂作。再拜,樂止。引禮導皇太子由殿東門入,樂作。內贊導至御座前,樂止。內贊贊跪,贊宣冊。宣畢,贊搢圭,贊授冊。皇太子搢圭,跪受冊,以授內侍。復贊授寶,如授冊儀。贊出圭,皇太子出圭,俯伏,興,由殿東門出。執事官舉節冊寶隨出。皇太子復位,樂作。四拜興,樂止。由東階降,樂作。至奉天門,樂止。儀仗、鼓樂迎冊寶至文華殿。持節官持節復命,禮部官奉詔書赴午門開讀,百官迎詔至中書省,頒行。侍儀奏禮畢,駕興,還宮。皇太子詣內殿,候皇后升座,行朝謝禮,四拜,恭謝曰:「小子某,茲受冊命,謹詣母后殿下恭謝。」復四拜,禮畢。親王、世子、郡王俟於文華殿陛上。皇太子升座,親王以下由東陛升,就拜位四拜。長王恭賀曰:「小弟某,茲遇長兄皇太子榮膺冊寶,不勝欣忭之至,謹率諸弟詣殿下稱賀。」賀畢,皆四拜。皇太子興,以次出。諸王詣中宮四拜,長王致詞賀畢,皆四拜出。是日,皇太子詣武英殿見諸叔,行家人禮,四拜,諸叔西向坐受。見諸兄,行家人禮,二拜,諸兄西向立受。次日,百官進表箋慶賀,內外命婦慶賀中宮,如常儀。乃擇日,太子謁太廟。
       洪武二十八年,皇太子、親王俱授金冊,不用寶。永樂二年定,先三日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受冊寶畢,先詣太廟謁告,後至奉天殿謝恩,乃入謝中宮。二十二年十月冊東宮,以梓宮在殯,樂設而不作。奉先殿行禮畢,仍詣几筵謁告。宣德二年十一月,皇子生,羣臣表請立太子。三年二月行禮,以太子尚幼,乃命正、副使授冊寶於文華門。成化十一年以冊立皇太子禮成,文武官分五等,賜綵緞有差。嘉靖十八年二月冊東宮,帝詣南郊告上帝,詣太廟告皇祖,自北郊及列聖宗廟以下皆遣官。時太子方二歲,保姆奉之,迎冊寶於文華殿門,詣皇帝前謝恩,皇后、貴妃代太子八拜。詣皇后前,貴妃代八拜。詣貴妃前,保姆代四拜。餘如常儀。
       其皇太子妃受冊,與皇太子同日傳制。節冊將至內殿,妃降自東階,迎置於案。贊就拜位,贊跪,妃跪。贊宣冊,女官跪取冊,立宣畢。贊授冊,贊搢圭。女官以冊授妃,妃搢圭,受冊訖,以授女官。女官跪受,捧立。贊出圭,興,四拜。禮畢,內官持節出,妃送至殿外,正副使持節復命。是日,妃具禮服詣奉先殿行謁告禮。隨詣宮門,俟皇帝、皇后升座,入謝恩,行八拜禮。又詣各宮皇妃前,行四拜禮。還宮,詣皇太子前,亦四拜。禮畢,升座,王妃、公主、郡主及外命婦,於丹墀拜賀如儀。
       冊親王及王妃儀
       漢冊親王於廟。唐臨軒冊命,禮極詳備。宋有冊命之文,皆上表辭免,惟迎官誥還第。元亦降制命之,不行冊禮。
       明洪武三年定制,冊命親王,先期告宗廟,所司陳設如冊東宮儀。
       至日,皇帝御奉天殿,皇太子、親王由奉天東門入。樂作,升自東陛。皇太子由殿東門入,內贊導至御前,侍立位。親王入至丹陛拜位,樂止。贊拜,樂作。再拜,興,樂止。承制官承制如儀,諸王皆跪,宣制曰:「封皇子某為某王,某為某王。」宣畢,諸王俯伏,興。贊拜,樂作。再拜,興,樂止。引禮導王由殿東外入,樂作。內贊引至御座前拜位,樂止。王跪。贊授冊,捧冊官以冊授讀冊官,讀訖,以授丞相。丞相授王,王搢圭受,以授內使。授寶如上儀。訖,王出圭,俯伏,興。引禮導王出,復位。以次引諸王入殿,授冊寶如儀。內使以冊寶置綵亭訖,贊拜,樂作。諸王皆四拜,興,樂止。內使舉亭前行,親王由東階降,樂作。出奉天東門,樂止。禮部尚書請詔書用寶,赴午門開讀。禮畢,皇帝還宮,皇太子出。王年幼,則遣官齎冊寶授之。丞相承制至王所,東北立,西南向,宣制。最幼者行保抱之禮。
       是日,親王朝謝皇后、太子,與東宮受冊朝謝同。親王各自行賀,幼者詣長者,行四拜禮。百官詣親王賀,亦行四拜禮。丞相至殿上跪,文武官於庭中。丞相致詞曰:「某官某等,茲遇親王殿下榮膺冊寶,封建禮成,無任欣忭之至。」賀畢,丞相及百官復四拜。
       次日,皇太子冕服於奉天殿朝賀皇帝。太子致詞曰:「長子某,茲遇諸弟某等受封建國,謹詣父皇陛下稱賀。」賀中宮,致詞曰:「謹詣母后殿下稱賀。」百官進表箋賀皇帝及中宮、東宮,如東宮受冊儀。內外命婦賀中宮,致詞曰:「妾某氏等,茲遇親王受封建國,恭詣皇后殿下稱賀。」是日,百官及命婦各賜宴。擇日,諸王謁太廟。時秦、晉、燕、楚、吳五王皆長,而齊、潭、趙、魯四王方幼,故兼具其制。靖江王則以親王封,故視秦、晉儀。
       二十八年定制,親王嫡長子,年十歲,授金冊寶,立為王世子。次嫡及庶子皆封郡王。凡王世子必以嫡長,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子止為郡王。待王與正妃年五十無嫡子,始立庶長子為王世子,襲封。朝廷遣人行冊命之禮。成化末,封興、岐、益、衡、雍五王,帝親告奉先殿,遣使就各王府冊之,罷臨軒禮。而諸王當襲封者,俱於歲終遣官冊封。嘉靖中,改於孟春,著為令。冊王妃與冊太子妃儀同。
       冊公主儀。洪武九年七月命使冊公主。設冊案於乾清宮御座之東南,冊用銀字鍍金。皇帝、皇后升御座,遣使捧冊傳制如儀。使者至華蓋殿,公主拜受,其儀略與冊太子妃同。凡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玄孫女曰鄉君。郡主以下,受誥封,不冊命。
       皇帝加元服儀
       古者冠必於廟,天子四加。魏以後始冠於正殿,又以天子至尊,禮惟一加,歷代因之。
       明洪武三年定制。
       先期,太史院卜日,工部製冕服,翰林院撰祝文,禮部具儀注。中書省承制,命某官攝太師,某官攝太尉。既卜日,遣官告天地、宗廟。前一日,內使監令陳御冠席於奉天殿正中,其南設冕服案及香案寶案。侍儀司設太師、太尉起居位於文樓南,西向,設拜位於丹墀內道,設侍立位於殿上御席西,設盥洗位於丹陛西。其百官及諸執事位次如大朝儀。
       是日質明,鼓三嚴,百官入。皇帝服空頂幘、雙童髻、雙玉導、絳紗袍,御輿以出。侍衞警蹕奏樂如儀。皇帝升座。鳴鞭報時訖,通班贊各供事。太師太尉先入,就拜位,百官皆入。贊拜,樂作。四拜,興,樂止。引禮導太師先詣盥洗位,搢笏盥帨訖,出笏,由西陛升。內贊接引至御席西,東向立。引禮復導太尉盥帨訖,入立於太師南。
       侍儀奏請加元服。太尉詣皇帝前,少右,跪搢笏。脫空頂幘以授內使,置於箱。進櫛設纚畢,出笏,興,退立於西。太師前,北向立。內使監令取冕立於左,太師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壽考維祺,以介景福。」內使監令捧冕,跪授太師。太師搢笏,跪受冕。加冠、加簪纓訖,出笏,興,退立於西。御用監令奏請皇帝著袞服,皇帝興,著袞服。侍儀奏請就御座,內贊贊進醴,樂作。太師詣御前北面立,光祿卿奉酒進授太師,太師搢笏受酒,祝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祝訖,跪授內使。內使跪受酒,捧進。皇帝受,祭少許,啐酒訖,以虛盞授內使,樂止。內使受盞降,授太師。太師受盞興,以授光祿卿,光祿卿受盞退。太師出笏,退,復位。內贊導太師太尉出殿西門,樂作,降自西階。引禮導至丹墀拜位,樂止。贊拜,樂作。太師太尉及文武官皆四拜,興,樂止。三舞蹈,山呼,俯伏,興,樂作。復四拜,樂止。
       禮畢,皇帝興,鳴鞭,樂作。入宮,樂止。百官出。皇帝改服通天冠、絳紗袍,拜謁太后,如正旦儀。擇日謁太廟,與時祭同。明日,百官公服稱賀,賜宴謹身殿。
       萬曆三年正月,帝擇日長髮,命禮部具儀。大學士張居正等言:「禮重冠婚,皇上前在東宮已行冠禮,三加稱尊,執爵而酳。鉅禮既成,可略其細,不必命部臣擬議。第先期至奉先殿、弘孝殿、神霄殿以長髮告。禮畢,詣兩宮皇太后,行五拜三叩頭禮,隨御乾清宮受賀。」帝是之,遂著為令。
       皇太子皇子冠禮
       禮曰:「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雖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其禮歷代用之。明皇太子加元服,參用周文王、成王冠禮之年,近則十二,遠則十五。嘉靖二十四年,穆宗在東宮,方十歲,欲行冠禮。大學士嚴嵩、尚書費寀初皆難之,後遂阿旨以為可行,而請稍簡煩儀,止取成禮。帝以冠當具禮,至二十八年始行之。
       其儀,洪武元年定。
       前期,太史監卜日,工部置袞冕諸服,翰林院撰祝文。中書省承制,命其官為賓,某官贊。既卜日,遣官告天地宗廟。前一日,陳御座香案於奉天殿,設皇太子次於殿東房,賓贊次於午門外。
       質明,執事官設罍洗於東階,設皇太子冠席於殿上東南,西向,設醴席於西階上,南向,張帷幄於東序內,設褥席於帷中,又張帷於序外。御用監陳服於帷內東,領北上。袞服九章、遠遊冠、絳紗袍、折上巾、緇纚犀簪在服南,櫛又在南。司尊實醴於側尊,加勺冪,設於醴席之南。設坫於尊東,置二爵。進饌者實饌,設於尊北。諸執事者各立其所。
       鼓三嚴,文武官入。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升座如常儀。賓贊就位,樂作。四拜興,樂止。侍儀司跪承制,降至東階,詣賓前,稱有敕。賓贊及在位官皆跪。宣制曰:「皇太子冠,命卿等行禮。」皆俯伏,興,四拜。文武侍從班俱就殿內位,賓贊執事官詣東階下位。
       東宮官及太常博士詣殿前東房,導皇太子入就冠席,二內侍夾侍,東宮官後從,樂作。即席西南向,樂止。賓贊以次詣罍洗,樂作。搢笏,盥帨,出笏,樂止。升自西階,執事者奉折上巾進,賓降一等受之。右執項,左執前,進太子席前,北面祝畢,跪冠,樂作。賓興,席南北面立。贊冠者進席前,北面跪,正冠,興,立於賓後。內侍跪進服,皇太子興,服訖,樂止。賓揖皇太子復坐。賓贊降,詣罍洗訖,贊進前跪,脫折上巾,置於箱,興,以授內侍。執事者奉遠遊冠進,賓降二等受之,樂作,進冠如前儀。贊進前,北面跪,簪結紘,內侍跪進服,樂止。賓揖皇太子復坐。又詣罍洗,贊脫冠,執事者奉袞冕進,賓降三等受之,樂作。進冠結紘,內侍跪進服,如前儀,樂止。
       太常博士導皇太子降自東階,樂作。由西階升,即醴席,南向坐,樂止。賓詣罍洗盥帨訖,贊冠者取爵、盥爵、帨爵,詣司尊所酌醴,授賓。賓受爵,跪進於皇太子。祝畢,皇太子搢圭,跪受爵,樂作。飲訖,奠爵,執圭。進饌者奉饌於前,皇太子搢圭,食訖,執圭,興,樂止。徹爵與饌。博士導皇太子降自西階,至殿東房,易朝服,詣丹墀拜位,北向。東宮官屬各復拜位。賓贊詣皇太子位稍東,西向。賓少進字之辭曰:「奉敕字某。」皇太子再拜,跪聽宣敕。復再拜,興。進御前跪奏曰:「臣不敏,敢不祗承。」奏畢,復位。侍立官並降殿復位,四拜禮畢,皇帝興。內給事導皇太子入內殿,見皇后,如正旦儀。明日謁廟,如時享禮。又明日,百官朝服詣奉天殿稱賀,退易公服,詣東宮稱賀,錫宴。
       成化十四年續定皇太子冠禮。
       先日,設幕次於文華殿東序,設節案、香案、冠席、醴席、盥洗、司尊所等,具如儀。內侍張帷幄,陳袍服、皮弁服、袞服、圭帶、舄、翼善冠、皮弁、九旒冕。
       質明,皇帝御奉天殿傳制,遣官持節。皇太子迎於文華殿門外,捧入,置於案,退。禮部官導皇太子詣香案前,樂作。四拜,樂止。行初加冠禮。內侍奉翼善冠,賓祝曰:「吉月令辰,乃加元服。懋敬是承,永介景福。」樂作。賓跪進冠,興,樂止。禮部官啟易服,皇太子入幄,易袍服出,啟復坐。行再加冠禮。內侍奉皮弁,賓祝曰:「冠禮申舉,以成令德。敬慎威儀,惟民之式。」冠畢,入幄,易皮弁服舄出,啟復坐。行三加冠禮。內侍奉冕旒,賓祝曰:「章服咸加,飭敬有虔。永固皇圖,於千萬年。」冠畢,入幄,易袞服出,啟復坐。行醮禮,皇太子詣醴席,樂作。即坐,樂止。光祿寺官舉醴案,樂作。贊酌醴授賓,賓執爵詣席前,樂止。賓祝曰:「旨酒孔馨,加薦再芳。受天之福,萬世其昌。」賓跪進爵,皇太子搢圭,受爵,置於案。教坊司作樂,奏喜千春之曲。次啟進酒,皇太子舉爵飲訖,奠爵於案,樂止。光祿寺官進饌,樂作。至案,樂止。饌訖,出圭,徹案,賓贊復位。鳴贊贊受敕戒。皇太子降階,樂作。至拜位,樂止。宣敕戒官詣皇太子前稍東,西向立,曰「有制」。皇太子跪,宣敕戒曰:「孝事君親,友于兄弟。親賢愛民,居仁由義。毋怠毋驕,茂隆萬世。」樂作。四拜興,樂止。持節官捧節出,樂作。皇太子送節至殿門外,還東序。內侍導還宮,樂止。賓贊等官持節復命,餘如舊儀。是日,皇太子詣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謝,俱行五拜三叩頭禮,用樂。明日,皇帝及皇太子受羣臣賀,如儀。
       皇子冠禮。初加,進網巾,祝詞曰:「茲惟吉日,冠以成人。克敦孝友,福祿來駢。」再加,進翼善冠,祝詞曰:「冠禮斯舉,實由成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三加,進袞冕,祝詞曰:「冠至三加,命服用章。敬神事上,永固藩邦。」酌醴祝曰:「旨酒嘉薦,載芬載芳。受茲景福,百世其昌。」敕戒詞曰:「孝于君親,友于兄弟。親賢愛民,率由禮義。毋溢毋驕,永保富貴。」其陳設執事及傳制謁謝,並如皇太子儀。初,皇子冠之明日,百官稱賀畢,詣王府行禮。成化二十三年,皇子冠之次日,各詣奉天門東廡序坐,百官常服四拜。
       萬曆二十九年,禮部尚書馮琦言:「舊制皇太子冠,設冠席、醴席於文華殿內。今文華殿為皇上臨御遣官之地,則皇太子冠醴席,應移於殿之東序。又親王冠,舊設席於皇極門之東廡。今皇太子移席於殿東序,則親王應移席於殿西序。」從之。
       永樂九年十一月命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冠於華蓋殿,其儀與皇太子同。
       品官冠禮
       古者男子二十而冠,大夫五十而後爵,故無大夫冠禮。唐制,三加,一品之子以袞冕,逮九品之子以爵弁,皆倣士禮而增益之。
       明洪武元年定制,始加緇布冠,再加進賢冠,三加爵弁。
       其儀,前期擇日,主者告於家廟,乃筮賓。前二日,戒賓及贊冠者。明日,設次於大門外之右,南向。至日,夙興,設洗於阼階東南,東西當東霤,六品以下當東榮,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東,加勺冪。篚在洗西南。肆實巾一於篚,加冪。設席於東房西牖下,陳服於席東,領北上。莞筵四,加藻席四,在南。側尊甒醴在服北,加勺冪,設坫在尊北。四品以下,設篚無坫,饌陳於坫北。設洗於東房,近北。罍在洗西,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
       質明,賓贊至門外,掌次者引之次。賓贊公服,諸行事者各服其服,就位。冠各一笥,人執之,侍於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設主席於阼階上,西面;設賓席於西階,東面;冠者席於主者東北,西面。主者公服立於阼階下,當東序,西面。諸親公服立於罍洗東南,西面北上。尊者在別室。儐者公服立於門內道東,北面。冠者雙童髻、空頂幘、雙玉導、綵褶、錦紳、烏皮履,六品以下,導不以玉,立於房中,南面。主者、贊冠者公服立於房內戶東,西面。賓及贊冠者出次,立於門西,東面北上。儐者進受命,出立門東,西面,曰:「敢請事。」賓曰:「某子有嘉禮,命某執事。」儐者入告,主者迎賓於大門外之東,西面,再拜,賓答拜。主者揖贊冠者,贊冠者報揖。又揖賓,賓報揖。主者入,賓贊次入,及內門至階。主者請陞,賓三辭,乃陞。主者自阼階,立於席東,西向;賓自西階,立於席西,東向。賓贊冠者及庭,盥於洗,陞自西階,入於東房,立於主贊冠者之南,西面。主贊冠者導冠者立於房外之西,南面。賓贊冠者取纚櫛簪,跪奠於筵南端,退立於席北,少東,西面。
       賓揖冠者,冠者進升席,西向坐。賓贊冠者進筵前,東面跪,脫雙童髻,櫛畢,設纚,興,復位立。賓降至罍,洗盥訖,詣西階。主者立於席後西面,賓立於西階上,東面。執緇布冠者升,賓降一等受之,右執項,左執前,進冠者筵前,東向立。祝用士禮祝詞,祝畢,跪冠。興,復位。賓贊冠者進筵前,東面跪,結纓,興,復位。冠者興,賓揖之適房,賓主皆坐。冠者衣青衣素裳出戶西,南面立,賓主俱興。賓揖冠者,冠者進升席,西向坐。賓贊冠者跪,脫緇布冠,櫛畢,設纚。賓進進賢冠,立祝,如初加禮。易「萬年」為「永年」,易「胡福」為「遐福」。祝畢,跪冠,興,復位。賓贊冠者跪,脫進賢冠,櫛畢,設纚。賓進爵弁,立祝,如再加禮。賓贊冠者,設簪結纓如前。冠者適房,著爵弁之服出。主贊冠者徹纚櫛及筵,入於房。
       又設筵於室戶西,南向。冠者出房戶西,南面立。主贊洗觶於房,酌醴出,南面立。賓揖冠者就筵西,南面立。賓受醴,進冠者筵前,北面立。祝畢,冠者拜受觶,賓復西階上答拜。執饌者進饌於筵,冠者左執觶,右取脯,祭於籩豆間。贊者取胏一以授冠者,奠觶於薦西以祭。冠者坐取觶,祭醴,奠觶,再拜,賓答拜。冠者執觶興,賓主俱坐。冠者升筵,跪奠觶於薦東。興,進,北面跪取脯,降自西階。入見母,進奠脯於席前。退,再拜出。母不在,則使人受脯於西階下。
       初,冠者入見母,賓主俱興。賓降,當西序東面立,主者降,當東序西面立。冠者出,立於西階東,南面。賓少進字之,辭同士禮。冠者再拜,跪曰:「某不敏,夙夜祗承。」賓出,主者送於內門外,西向,請禮從者。賓就次,主者入。
       初,賓出,冠者東面見諸親,諸親拜之,冠者答拜。冠者西向拜賓贊,賓贊亦答拜。見諸尊於別室,亦如之。賓主既釋服,入醴席,一獻訖,賓與衆賓出次,立於門東,西面。主者出揖賓,賓報揖。主者先入,賓及衆賓從之。至階,賓立於西階上,主者立於東階上,衆賓立於西階下。主者授幣篚於賓贊,復位,還阼階上,北面拜送。賓贊降自西階,主者送賓於大門外,西面,再拜而入。孤子則諸父諸兄戒賓。冠之日,主者紒而迎賓,冠於阼階下,其儀亦如之。明日見廟,冠者朝服入南門中庭道西,北面再拜出。
       庶人冠禮
       古冠禮之存者惟士禮,後世皆推而用之。明洪武元年詔定冠禮,下及庶人,纖悉備具。然自品官而降,鮮有能行之者,載之禮官,備故事而已。
       凡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將冠,筮日,筮賓,戒賓,俱如品官儀。
       是日,夙興,張幄為房於廳事東,皆盛服。設冠於阼階下東南,陳服於房中西牖下。席二在南,酒在服北次。幞頭巾帽,各盛以盤,三人捧之,立於堂下西階之西,南向東上。主人立於阼階下,諸親立於盥東,儐者立於門外以俟賓。冠者雙紒袍,勒帛素履待於房。
       賓至,主人出迎,揖而入。坐定,冠者出於房,執事者請行事。賓之贊者取櫛總篦幧頭,置於席南端。賓揖冠者,即席西向坐。贊者為之櫛,合紒施總,加幧頭。賓降,主亦降,立於阼階下。賓盥,主人揖讓,升自西階,復位。執事者進巾,賓降一等受之,詣冠者席前,東向。祝詞同品官。祝訖,跪著巾。興,復位。冠者興,賓揖之入房,易服,深衣大帶,出就冠席。賓盥如初。執事者進帽,賓降二等受之。進祝,跪,冠訖,興,復位。揖冠者入房,易服,襴衫要帶,出就冠席。賓盥如初。執事者進幞頭,賓降三等受之。進祝,跪,冠訖,興,復位。揖冠者入房,易公服出。
       執事者徹冠席,設醴席於西階,南向。贊者酌醴出房,立於冠者之南。賓揖冠者即席,西向立。賓受醴,詣席前北面祝。冠者拜受,賓答拜。執事者進饌,冠者即席坐,飲食訖,再拜。賓答拜。冠者離席,立於西階之東,南向。賓字之,如品官詞。冠者拜,賓答拜。冠者拜父母,父母為之起。拜諸父之尊者,遂出見鄉先生及父之執友。先生執友皆答拜。賓退,主人請禮賓,固請,乃入,設酒饌。賓退,主人酬賓贊,侑以幣。禮畢,主人以冠者見於祠堂,再拜出。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卷四 本紀第四 恭閔帝
卷五 本紀第五 成祖一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卷七 本紀第七 成祖三
卷八 本紀第八 仁宗
卷九 本紀第九 宣宗
卷十 本紀第十 英宗前紀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憲宗一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憲宗二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孝宗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武宗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世宗一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穆宗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神宗二 光宗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莊烈帝二
卷二十五 志第一 天文一
卷二十六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二十七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
卷二十九 志第五 五行二
卷三十 志第六 五行三
卷三十一 志第七 曆一
卷三十二 志第八 曆二
卷三十三 志第九 曆三
卷三十四 志第十 曆四
卷三十五 志第十一 曆五
卷三十六 志第十二 曆六
卷三十七 志第十三 曆七
卷三十八 志第十四 曆八
卷三十九 志第十五 曆九
卷四十 志第十六 地理一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七 地理二
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 地理三
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 地理四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 地理五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一 地理六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三 禮一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四 禮二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五 禮三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七 禮五
卷五十二 志第二十八 禮六
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九 禮七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 禮八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一 禮九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三 禮十一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四 禮十二
卷五十九 志第三十五 禮十三
卷六十 志第三十六 禮十四
卷六十一 志第三十七 樂一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樂三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儀衞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輿服一
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 輿服二
卷六十七 志第四十三 輿服三
卷六十八 志第四十四 輿服四
卷六十九 志第四十五 選舉一
卷七十 志第四十六 選舉二
卷七十一 志第四十七 選舉三
卷七十二 志第四十八 職官一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卷七十五 志第五十一 職官四
卷七十六 志第五十二 職官五
卷七十七 志第五十三 食貨一
卷七十八 志第五十四 食貨二
卷七十九 志第五十五 食貨三
卷八十 志第五十六 食貨四
卷八十一 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
卷八十二 志第五十八 食貨六
卷八十三 志第五十九 河渠一
卷八十四 志第六十 河渠二
卷八十五 志第六十一 河渠三
卷八十六 志第六十二 河渠四
卷八十七 志第六十三 河渠五
卷八十八 志第六十四 河渠六
卷八十九 志第六十五 兵一
卷九十 志第六十六 兵二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兵四
卷九十三 志第六十九 刑法一
卷九十四 志第七十 刑法二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
卷九十六 志第七十二 藝文一
卷九十七 志第七十三 藝文二
卷九十八 志第七十四 藝文三
卷九十九 志第七十五 藝文四
卷一百 表第一 諸王世表一
卷一百○一 表第二 諸王世表二
卷一百0二 表第三 諸王世表三
卷一百0三 表第四 諸王世表四
卷一百0四 表第五 諸王世表五
卷一百0五 表第六 功臣世表一
卷一百0六 表第七 功臣世表二
卷一百0七 表第八 功臣世表三
卷一百0八 表第九 外戚恩澤表
卷一百0九 表第十 宰輔年表一
卷一百一十 表第十一 宰輔年表二
卷一百一十一 表第十二 七卿年表一
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十三 七卿年表二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一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三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 諸王一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六 諸王三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七 諸王四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 諸王五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九 公主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O一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O二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O三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O四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O五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O六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O七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O八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O九 列傳第九十七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九十八
卷二百一十一 列傳第九十九
卷二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 。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O一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O二
卷二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O三
卷二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O四
卷二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O五
卷二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O六
卷二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O七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O八
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O九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二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二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龐尚鵬 宋儀望 張岳 李材 陸樹德 蕭廩 賈三近 李頤 朱鴻謨 蕭彥
卷二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二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二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二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 陳邦瞻 畢懋康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趙南星 鄒元標 孫慎行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滿朝薦 江秉謙 侯震暘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孫承宗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楊鎬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