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白话版
白话魏书
郭祚传
作者:北齐 · 魏收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郭祚,字季..,太原晋阳人,魏车骑将军郭淮弟弟郭亮的后代。祖郭逸,任州别驾,前后以两个女儿嫁司徒崔浩为妻,一个女儿嫁给崔浩弟弟上党太守崔恬。世祖时,崔浩受宠用事,拜郭逸为徐州刺史,假榆次侯,终赠光禄大夫。父郭洪之,因崔浩事发牵连被诛,郭祚逃亡在外,得以免死。郭祚少时孤贫,其貌不扬,乡人没人认识他。有名女巫给他看相说日后当富贵。郭祚博涉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刚成年,任州主簿,刺史孙小任他为书记。又太原王希,是徐逸妻的侄儿,与他互相照应,二人得以出名。
       高祖初年,郭祚被举为秀才,对策处上第,朝廷拜授他为中书博士,转任中书侍郎,迁任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郭祚对公事清正勤勉,日夜不懈,高祖很是欣赏他。跟从高祖南征,还朝之后,转任正黄门。皇帝车驾幸临长安,行经渭桥,经过郭淮庙,帝问郭祚说:“这是爱卿的祖庙?”郭祚说:“这是臣七世伯祖。”高祖说:“先贤后哲,尽出一门。”郭祚回答说:“过去臣先人以通儒英博,只事魏文,微臣虚薄,得奉明圣,自思十分幸运。”皇帝下诏以太牢祭祀祖庙,让郭祚自写祭文。帝又因郭祚辅赞迁都洛阳的功劳,赐给他东光子爵位。高祖曾经幸临华林园,观看旧的景阳山,郭祚说:“山以仁静,水以智流,愿陛下好自修之。”高祖说:“魏明帝因奢失于前,朕我为什么步其后尘?”郭祚说:“高山仰止。”高祖说:“这是不是指身行影从?”迁官散骑常侍,仍然领黄门职。当时,高祖锐意典礼,兼考检群官,又加上迁都洛阳,百业草创,征战不息,内政外务,十分繁杂。郭祚与黄门宋弁参与谋划。按其才能,各有委任。郭祚负责承禀注疏之类文字工作,特别勤勉。皇帝曾因立冯昭仪,百官晚上在清微后园饮宴的机会,高祖举杯酒赐给郭祚以及崔光说:“郭祚忧劳众事,忠心于朕;崔光温良博物,为朝中隽秀。朕不劝这两个人的酒,那该劝谁的呢?”二人被皇帝是如此看重。
       当初,高祖任命李彪为散骑常侍,郭祚因入见皇帝,高祖对郭祚说:“朕昨天误授一个人的官职。”郭祚回答说:“陛下您圣镜照临,论才授职,官员进退与否,黜升幽明,品物既彰,人伦有序,何至于容圣诏颁行而有差异。”高祖沉吟说:“这应该有推让,如李彪推让,朕就打算另给他授一官职。”不一会,李彪出启说:“伯石辞卿,子产所恶,臣想要这个官职已经很久,不打算辞让。”高祖叹着气对郭祚说:“你的忠谏,李彪的咄咄正辞,使朕迟疑不能决定。”于是不换李彪的官职。皇帝乘舆南讨,郭祚以兼侍中职跟从皇帝,又被拜为尚书,晋爵为伯。高祖逝世,咸阳王元禧等人启奏郭祚兼任吏部尚书,不久除任长兼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
       魏世宗下诏因奸吏逃刑,决定把他们流放到边疆,如若他们永避不出,兄弟代受刑罚。郭祚启奏说:“慎狱审刑,道昭先古;垂章设禁,义纂惟今。所以先王循按人情物理,为之立法,故而八种刑罚备于昔典,查奸之律彰于来制,都是按照所犯罪行,量刑定罪,这是为了敦风厉俗,永为世范。臣考虑皇旨博远,理绝近情,为臣既有愚蠢的不同看法,不容不讲述出来。的确,败坏法律的根源,是由于奸吏作怪,奸吏身份虽微,败坏法律的行为实在很厉害。臣寻思皇诏之旨,的确是为了断其遁逃之路,治理要决,确实在此。然而法贵止奸,不在过于严酷,制定法律,还可为后世范式。假如法律太猛而奸诈不息,禁止罪过而法不能传,那拿什么载于刑书,垂示百代?如果因奸吏逃窜,兄弟顶罪,罪人的妻儿又应随之定罪,这就会是一人之罪,祸殃二家。愚臣认为罪人既逃,就当让妻儿连罪,逃走的人,悬名永配,过失永不赦免,这样做奸之途自然塞住了。”帝下诏从之。
       不久,郭祚转正吏部。郭祚立身高洁清廉,珍惜重视官位,至于授予官职,如果得到一人,必定会考虑很久,然后才行下笔,下笔就说:“此人从此就走上显贵之途了。”由于这,办事速度颇慢,当时很是招了些怨愤。但是他所选拔录用的,都量才称职,当时人们又因此称赞他。
       出任使持节、镇北将军、瀛州刺史。等太极殿建成,郭祚到京师朝拜,转任镇东将军、青州刺史。郭祚任地方官职时,逢上收成不好,全境饥荒,他伤惜优抚百姓,多有赈济,虽然他处理事务不快,很是烦缓,但是当地人民到今天还怀念他的恩泽。入朝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并州大中正,迁任尚书右仆射。当时朝廷正在议定新律,帝诏让郭祚与侍中、黄门参议勘正。旧例,令、仆、中丞入宫时引马骑卒传呼开道而入宫门,直到马道。等到郭祚任仆射,认为这不是尽敬皇上的行为,就跟世宗提了出来,帝接受了他的意见,下诏说:“皇御在太极殿,臣上朝传呼开道止于止车门;皇御在朝堂,止于司马门。”传呼开道不入宫,由此开始。帝诏郭祚以本官领太子少卿。郭祚曾跟从世宗幸临东宫,肃宗幼弱,郭祚怀揣一黄瓜出奉肃宗。当时应诏皇帝左右赵桃弓与御史中尉王显互相援引,深受世宗宠幸,郭私下里巴结他们。当时人毁谤他的,称他为桃弓仆射、黄瓜少师。
       郭祚启奏说:“臣谨案前后考查格式虽然能甄别天下之士,而臣愚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必须定职的人的迁官转职由其情况而定,超越阶等的即须量情处置。景明初年的考官格式,五年可升一阶半。正始年间,故尚书、中山王元英奏启考格,受旨:只依可正满三周年为限,不能计残年之勤。又去年中,因以前二制不同,奏请皇上裁决。帝旨说:‘升降体式,只依以前格式裁断。’而今不知以前格式,是随从景明年间的断决办法,还是随正始格式?景明年考检官员的办法,东西省文武闲官都分三等,考同任事,而前尚书卢昶启奏上第之人三年转升半阶。现在的考格,又分为九等,前后不同,错落无依。”帝下诏说:“考绩在上中的,升职办法,有六年以上的,迁升一阶,三年以上迁升半阶,残年都去除。政绩考核在上下的,六年以上迁升半阶,不满六年的不计。其职满期以后考绩在上下的,三年迁升一阶。散官按卢昶所奏方法实行。”
       郭祚又启奏说:“考察令:公正清廉独著,德行治绩超常,而不负朝廷嘱托的为上上,一等的为上中,二等的为上下,共计八等,品级降幅有九等。不知现今诸曹府寺,凡考:理事公清,但才干并非十分突出;才干称职,但德行并不出众;干才大略可以,而守平堪任;或者才能稍差,处官应事,并不是全都提不上等级的人依照哪一条?景明三年(502)以来,至今已有十一年,按原规定的期限而判,应有三次升退官员了。而今臣通查一过,不知为十年之中通其等级,积以为第,是否随其前后年代分别,各自区别善恶而定升降?况且过失的条章,数成落后为差,这条以少过为最,多失为后。不知取什么是少过?依什么为多先?累计品级,又有几等?官员的诸文案失踪,应杖罚十下为一负。罪依律条,过失随其付记。十年之中,三经赦失,赦前之罪,不问轻重,都蒙宽免。或者被御史弹劾,查验不实,遇赦复职的,不知记等还能除任与否?”帝诏说:“独著、超常以及才备、少过,都是文武兼上上之极的。由此以降,还有八等,随才为序,令文已备。其政绩较差以及政绩平平的情况,都包含在其中,何容另外产生怀疑呢。所说的通考,意指累年政绩,至于升降格式依照惯例决断,不用又请制定。那些惩罚已定的政绩差劲的,本来就是这个范围之内的,遇大赦免罪,只记述其殿等,任官。”不久,加授郭祚为散骑常侍。
       当时帝诏营建明堂国学,郭祚启奏说:“而今大军西举,开纳岷蜀;戎旗东指,镇靖淮、荆;汉水、沔水之间又须防守保卫。征兵发众,实在是多了,郊边多垒,烽火未息,不可在战争之际,又兴土木之功。而且冬去春来,春作将始,为臣愚见认为应当等丰收之后,百姓有效忠急公之心,明堂国学便可即刻成就。”帝从之。世宗末年,皇帝常常引郭祚入东宫,密受赏赐,多至百余万,杂以绫纟罗绸缎。又特别赐予剑与杖,恩宠很深,迁任左仆射。
       这以前,萧衍派将康绚遏阻淮水,准备淹灌扬州、徐州,郭祚上表说:“萧衍狂悖,擅自截断河水,工程很苦,民众不堪,危亡征兆已经显出。但是古谚有‘敌不可纵’的话。夫以一瓢之水,也许会成为不测之渊,如不及时剪灭,恐怕会后果不堪设想。陛下应该命一重将,率领统军三十人,领羽林一万五千人,并调京东七州虎旅九万人,长驱电迈,火速令其扑讨。擒斩之勋,一如常制,敌人辎重杂物,都交军人。像这样,则贼凶之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高高悬起。为臣的确清楚,农桑之时,不是发兵之日,但假如事情深有道理,那也就不得不这样了。过去韦、顾跋扈,殷后起昆吾之师;犭严狁乱起,周王兴六月之伐。微臣身处机要之地,提出建议是臣的责任,为臣心中有什么想法,怎么敢默而不献。陛下一并应敕扬州选择一名猛将,派当州之兵赶赴浮山,表里夹攻。”朝议接受了这个建议。
       朝廷出除郭祚的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太和以前,朝廷刑法尤其严酷,显贵臣僚稍有差失,便常常遭杀头之罪。李冲掌握朝政,钦佩郭祚的学识才干,推荐他为左丞,又兼任黄门郎。郭祚便觉得心满意足,经常因家中以前曾经历崔氏之祸,总担心会遭危险灭亡,苦自陈诉,言词恳切,发自内心。李冲对他说:“人生有运数,是无法躲避的,你只管清白当官,有什么可害怕的。”从此二十多年,官位俸禄都很隆重,而求进之心越发滋长。又以东宫师傅的资本,看不上尚书之职,志在封侯、仪同之位,尚书令、任城王元澄替他上奏请位。等到为征西将军、雍州刺史,郭祚虽很高兴外任,但尚以府号不优,愿望越发大起来,执政的人颇觉奇怪。这时,领军于忠恃宠骄横,崔光这些人,卑躬奉承他,郭祚很讨厌他,于是派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服高阳王元雍,令于忠出任州职,于忠听说大怒,矫诏杀害郭祚,当时郭祚六十七岁。
       郭祚通达政事,凡是他经历的职务,都很称职,每有裁断,都有旧例可依。名位既重,声望也深,一旦无辜被害,远近时人无不惋惜。灵太后临朝,派使者前去吊慰,追复伯爵之位。正光年间,朝廷赠他为使持节、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谥称文贞公。

本书目录

《魏书》简介
序纪
太祖道武帝纪
太宗明元帝纪
世祖太武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显祖献文帝纪
高祖孝文帝纪
世宗宣武帝纪
肃宗孝明帝纪
敬宗孝庄帝纪
孝静帝纪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元叉传
元孝友传
元澄传
废太子元恂传
穆崇传
王建传(附王斤传)
安同传
安颉传
于烈传(附于祚传)
于忠传
崔逞传
封回传
封轨传
公孙表传
张济传
李先传
贾秀传
王洛儿传
崔浩传
李顺传
司马休之传(附司马文思传)
司马楚之传
司马悦传
刁雍传
李韶传
李神俊传
陆俟传
陆睿传
源贺传
源怀传
源子恭传
郦范传
毛修之传
刘休宾传
刘文晔传
房法寿传
房伯玉传
房景先传
伊..传
苟颓传
薛虎子传
宇文福传
费穆传
韦珍传
苏湛传
裴宣传
李讠斤传
卢渊传
卢昶传
高允传
尉元传
慕容白曜传
皮豹子传
吕罗汉传
胡叟传
阚[马因]传
刘[日丙]传
李孝伯传
李冲传
游雅传
游明根传
游肇传
刘芳传
郑羲传
高佑传
崔挺传
杨播传
杨椿传
刘昶传
萧宝夤传
韩麒麟传
韩显宗传
李彪传
王肃传
宋弁传
郭祚传
邢峦传
李平传
崔光传
甄琛传
崔休传
刘藻传(附刘绍珍传)
傅永传
傅竖眼传(附傅融等传)
裴叔业传
夏侯道迁传
李元护传
席法友传
江悦之传
李苗传
奚康生传
杨大眼传
崔延伯传
尔朱荣传
尔朱兆传
尔朱世隆传
尔朱天光传
张烈传
宋翻传
辛雄传
辛纂传
高谦之传(附高子儒、高绪传)
高道穆传
孙绍传
张普惠传
成淹传(附成霄传)
范绍传
董绍传
鹿胒传
张熠传
朱瑞传
叱列延庆传
斛斯椿传
贾显度传
樊子鹄传
贺拔胜传
侯莫陈悦传
侯渊传
綦俊传
山伟传
李琰之传
祖莹传
常景传
冯熙传
高肇传(附高植传)
胡国珍传
陈奇传
刘献之传
孙惠蔚传
董征传
刁冲传
李业兴传
温子升传
赵琰传
王崇传
朱长生传
宋世景传(附宋季儒传)
李洪之传
郦道元传
眭夸传
冯亮传
李谧传
殷绍传
江式传
徐謇传
王显传
蒋少游传(附郭善明等传)
姚氏妇杨氏传
苟金龙妻刘氏传
王睿传
赵修传
茹皓传
侯刚传
宗爱传
赵黑传(附赵炽传)
刘腾传
刘聪传
石虎传(附石世等传)
慕容垂传
苻坚传
姚兴传
司马德宗传(附司马德文传)
桓玄传
冯文通传
刘义隆传(附刘劭、刘骏传)
萧衍传
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
高句丽传
勿吉传
蠕蠕传
高车传
自序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