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宋史(繁體版)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光宗
作者:元 · 脫脫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諱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紹興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二十年,賜今名,授右監門衞率府副率,轉榮州刺史。孝宗即位,拜鎮洮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恭王。
       及莊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類己,欲立為太子,而以其非次,遲之。乾道六年七月,太史奏:木、火合宿,主冊太子,當有赦。是時,虞允文相,因請蚤建儲貳。孝宗曰:「朕久有此意,事亦素定。但恐儲位既正,人性易驕,即自縱逸,不勤於學,浸有失德。朕所以未建者,更欲其練歷庶務,通知古今,庶無後悔爾。」
       七年正月丙子朔,孝宗上兩宮尊號冊、寶,禮成。丞相允文復以請,孝宗曰:「朕既立太子,即令親王出鎮外藩,卿宜討論前代典禮。」允文尋以聞。二月癸丑,乃立帝為皇太子;慶王愷為雄武、保寧軍節度使,判寧國府,進封魏王。三月丁酉,受皇太子冊。四月甲子,命判臨安府,尋領尹事。帝之為恭王,與講官商較前代,時出意表,講官自以為不及。逮尹臨安,究心民政,周知情偽。孝宗數稱之,且語丞相趙雄曰:「太子資質甚美,每遣人來問安,朕必戒以留意問學。」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高宗崩。十一月己亥,百官大祥畢,孝宗手詔:「皇太子可令參決庶務,以內東門司為議事堂。」十五年二月戊戌,帝始赴議事堂。自是,間日與輔臣公裳繫鞋相見,內外除擢,自館職、部刺史以上乃以聞。九月乙巳,又詔:「每遇朝殿,令皇太子侍立。」
       十一月,丞相周必大乞去,孝宗諭曰:「朕比年病倦,欲傳位太子,卿須少留。」會陳康伯家以紹興傳位御劄來上,十二月壬申,孝宗遣中使密持賜必大,因令討論典禮,既又密以禪意諭參知政事留正。十六年正月辛亥,兩府奏事,孝宗諭以倦勤,欲禪位皇太子,退就休養,以畢高宗三年之制。因令必大進呈詔草。
       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內禪禮,應奉官以次稱賀。內侍固請帝坐,帝固辭。內侍扶掖至七八,乃微坐復興。次丞相率百僚稱賀,禮畢,樞密院官升殿奏事,帝立聽。班退,孝宗反喪服,御後殿,帝侍立,尋登輦,同詣重華宮。
       帝還內,即上尊號曰至尊壽皇聖帝,皇后曰壽成皇后。壽皇聖帝詔立帝元妃李氏為皇后。甲子,帝率羣臣朝重華宮。大赦,百官進秩一級,優賞諸軍,蠲公私逋負及郡縣淳熙十四年以前稅役。丙寅,帝率羣臣詣重華宮,上尊號冊、寶。以閤門舍人譙熙載、姜特立並知閤門事。庚午,詔五日一朝重華宮。辛未,尊皇太后曰壽聖皇太后。壬申,詔內外臣僚陳時政闕失,四方獻歌頌者勿受。遣羅點等使金告即位。癸酉,詔戒敕將帥。賜前宰執、從官詔,訪以得失。乙亥,詔兩省官詳定內外封章,具要切者以聞。遣諸葛廷瑞等使金弔祭。丙子,詔戒敕官吏。己卯,詔官吏贓罪顯著者,重罰毋貸。辛巳,以生日為重明節。丁亥,詔百官輪對。己丑,詔編壽皇聖政。庚寅,詔中書舍人羅點具可為臺諫者,點以葉適、吳鎰、孫逢吉、張體仁、馮震武、鄭湜、劉崇之、沈清臣八人上之。
       三月壬辰,以周必大為少保,留正轉正奉大夫。丙申,遣沈揆等使金賀即位。詔侍從、兩省、臺諫,各舉可任湖廣及四川總領者一人。己亥,子擴進封嘉王。癸卯,金遣王元德等來告哀。戊申,以壽皇却五日之朝,詔自今月四朝重華宮。甲寅,以史浩為太師,伯圭為少師,少保士歆為少傅,昭慶軍節度使士峴為少保。戊午,金遣張萬公等來致遺留物。己未,以左補闕薛叔似為將作監,右拾遺許及之為軍器監。拾遺、補闕官自此罷。詔東宮書籍並賜嘉王。
       夏四月丙寅,有事于太廟。丁卯,四川應起經、總制錢存留三年,代輸鹽酒重額。癸酉,姪抦進封許國公。乙亥,以兩浙犒賞酒庫隸諸州,歲入六十五萬,尋減三十萬。戊寅,金遣徒單鎰等來告即位。以權兵部侍郎何澹為右諫議大夫。丙戌,有事于景靈宮。
       五月甲午,以王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丙申,周必大罷為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常德府、辰沅靖州大水入其郛。丁酉,詔丞相以下,月一朝重華宮。戊戌,罷周必大判潭州之命,許以舊官為醴泉觀使。戊申,以和義郡夫人黃氏為貴妃。右丞相留正論知閤門事姜特立,罷之。
       閏月庚申朔,詔內侍陳源,許在外任便居住。免郡縣淳熙十四年以前私負,十五年以後輸息及本者亦蠲之。壬戌,以趙雄為寧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衞國公,仍判江陵府。庚午,詔罷賣浙西常平官田。癸酉,詔季秋有事于明堂,以高宗配。丙子,趙雄疾甚,改判資州。戊寅,蠲郡縣第五等戶身丁錢及臨安第五等戶和買絹各一年,仍出錢二十三萬緡振臨安貧民。己卯,階州大水入其郛。壬午,大理獄空。乙酉,御後殿慮囚。
       六月庚寅,鎮江大水入其郛。癸卯,詔:自今臣僚奏請事涉改法者,三省、樞密院詳具以聞。
       秋七月辛酉,儒林郎倪恕等以封事可采,遷官、免文解有差。戊辰,遣謝深甫等賀金主生辰。庚辰,下詔恤刑。
       八月甲午,升恭州為重慶府。丙申,減兩浙月樁等錢歲二十五萬五千緡。己亥,王淮薨。癸丑,金遣溫迪罕肅等來賀即位。
       九月癸亥,金遣完顏守真等來賀重明節,減紹興和買絹歲額四萬四千餘匹。乙丑,戒執政、侍從、臺諫,毋移書以薦舉、請託。南劍州火,降其守臣一官,仍令優加振濟。戊辰,詔侍從各舉公正強敏之士,嘗任守令及職事官、材堪御史者一人。甲戌,詔監司、帥守,秩滿到闕,薦所部廉吏一二人。遣郭德麟等使金賀正旦。
       冬十月庚子,罷樞密院審察諸軍之制。壬寅,蠲楚州、高郵盱眙軍民負常平米一萬四千餘石。甲寅,大閱。
       十一月庚午,詔改明年為紹熙元年。復置嘉王府翊善,以祕書郎黃裳為之。乙亥,詔陳源毋得輒入國門。丁丑,減江、浙月樁錢額十六萬五千餘緡。
       十二月壬子,金遣裴滿餘慶等來賀明年正旦。
       紹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羣臣詣重華宮,奉上壽聖皇太后、至尊壽皇聖帝、壽成皇后冊、寶。壬申,再蠲臨安府民身丁錢三年。壬午,何澹請置紹熙會計錄。詔何澹同戶部長貳、檢正、都司稽考財賦出入之數以聞。
       二月丁酉,雨雹。辛亥,殿中侍御史劉光祖言:道學非程氏私言,乞定是非,別邪正。從之。
       三月丁卯,詔秀王襲封,置園廟。班安僖王諱。錄趙普後一人。庚午,以久雨釋杖以下囚。
       夏四月乙酉,詔兩淮措置流民。己丑,以伯圭為太保、嗣秀王。丁未,殿中侍御史劉光祖以論帶御器械吳端罷。戊申,賜禮部進士余復以下五百三十有七人及第、出身。
       五月乙卯,趙雄坐所舉以賄敗,降封益川郡公,削食邑一千戶。己未,出吳端為浙西馬步軍副總管。丙寅,修楚州城。丙子,太白晝見。
       六月丁亥,遣丘崈等賀金主生辰。丙申,以上供等錢償廣州放免身丁錢數。甲午,御後殿慮囚。
       秋七月癸丑,詔秀王諸孫並授南班。甲寅,以葛邲參知政事,給事中胡晉臣簽書樞密院事。乙卯,以留正為左丞相,王藺樞密院使。癸酉,建秀王祠堂于行在。
       八月辛卯,立任子中銓人吏部簾試法。己亥,帝率羣臣上壽皇聖帝玉牒、日曆于重華宮。己酉,詔造新曆。
       九月丁巳,金遣王翛等來賀重明節。己未,升劍州為隆慶府。辛酉,雷。庚午,遣蘇山等使金賀正旦。
       冬十月丁酉,詔內外諸軍自今毋置額外制、領以下官。丙午,詔內外軍帥各薦所部有將才者。庚戌,詔諭郡縣吏奉法愛民。
       十一月甲寅,安南入貢。壬戌,潼川轉運判官王溉撙節漕計,代輸井戶重額錢十六萬緡,詔奬之。
       十二月辛巳朔,贈左千牛衞大將軍挺為保寧軍節度使。壬午,賜王倫謚曰節愍。丙戌,罷王藺樞密使。戊子,以葛邲知樞密院事,胡晉臣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癸卯,詔歲減廣東官賣鹽。丙午,金遣把德固等來賀明年正旦。戊申,浦城盜張海作亂,詔提點刑獄豐誼捕之。
       二年春正月庚戌朔,命兩淮行義倉法。壬子,詔尊高宗為萬世不祧之廟。庚申,修六合城。辛酉,金主母徒單氏殂。戊寅,雷電,雨雹。
       二月庚辰朔,大雨雪。壬午,遣宋之瑞等使金弔祭。癸未,名新曆曰會元。甲申,福建安撫使趙汝愚等以盜發所部,與守臣、監司各降秩一等,縣令追停。乙酉,詔以陰陽失時,雷雪交作,令侍從、臺諫、兩省、卿監、郎官、館職,各具時政闕失以聞。出米五萬石賑京城貧民。權罷修皇后家廟。辛卯,布衣余古上書極諫,帝怒,詔送筠州學聽讀。丁未,金遣完顏等來告哀。
       三月丙辰,詔監司、郡守互送以贓論。丁巳,詔自今邊事令宰相與樞密院議,仍同簽書。丙寅,詔福建提點刑嶽陳公亮、知漳州朱熹同措置漳、泉、汀三州經界。丁卯,增廣州摧鋒軍三百人。癸酉,建寧府雨雹,大如桃李,壞民居五千餘家。溫州大風雨,雷雹,田苗桑果蕩盡。丙子,出右司諫鄧馹。
       夏四月乙酉,從壽皇聖帝、壽成皇后幸聚景園。丙申,詔侍從、兩省、臺諫及在外侍從之臣,各舉所知嘗任監司、郡守可充郎官、卿監及資歷未深可充諸職事官者,各三人。辛丑,徽州火,二日乃滅。
       五月己酉朔,福州水。辛亥,詔六院官許輪對,仍入雜壓。庚申,詔侍從、經筵、翰苑官,自今並不時宣對,庶廣咨詢,以補治道。戊辰,金州大火。己巳,潼川崇慶二府、大安石泉淮安三軍、興利果合綿漢六州大水。
       六月戊寅,詔:監司到任半年,條上裕民事,如郡守。庚辰,遣趙廱等賀金主生辰。丁亥,以伯圭判大宗正事。癸巳,詔宰臣、執政,自今不時內殿宣引奏事。
       秋七月丁未朔,詔故容州編管人高登追復元官,仍贈承務郎。己未,出會子百萬緡,收兩淮私鑄鐵錢。乙丑,復置太醫局。己巳,興州大水,漂沒數千家。
       八月戊寅,何澹以本生繼母喪去官。甲申,寬兩浙榷鐵之禁。
       九月壬子,金遣完顏兗等來賀重明節。召知福州趙汝愚為吏部尚書。壬戌,禁職田折變。癸亥,遣黃申等使金賀正旦。乙丑,以久雨,命大理、三衙、臨安府及兩浙決繫囚,釋杖以下。己巳,詔侍從於嘗任卿監、郎官內,選堪斷刑長貳一二人以聞。
       冬十月丙子朔,詔罷經界。丁丑,築福州外城。庚辰,減百官大禮賜物三之一。甲申,復吳端帶御器械。辛卯,詔守令毋征斂病民。庚子,下詔撫諭四川被水州軍。
       十一月戊申,安定郡王子肜薨。己巳,冊加高宗徽號曰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辛未,有事于太廟。皇后李氏殺黃貴妃,以暴卒聞。壬申,合祭天地于圜丘,以太祖、太宗配,大風雨,不成禮而罷。帝既聞貴妃薨,又值此變,震懼感疾,罷稱賀,肆赦不御樓。壽皇聖帝及壽成皇后來視疾,帝自是不視朝。
       十二月庚辰,築荊門軍城。丁亥,帝始對輔臣于內殿。乙未,增楚州更戍兵一千五百人。庚子,復出會子百萬緡,收兩淮鐵錢。辛丑,金遣完顏宗璧等來賀明年正旦。壬寅,資、簡、普、榮四州及富順監旱。甲辰,詔:慶遠軍承宣使、內侍省都知楊皓懷姦兇恣,刺面杖脊,配吉州;和州防禦使、內侍省押班黃邁私相朋附,決杖,編管撫州。尋送皓撫州、邁常州居住。
       是歲,建寧府、汀州水,階、成、西和、鳳四州及淮東旱,振之。
       三年春正月乙巳朔,帝有疾,不視朝。庚戌,蠲秀州上供米四萬四千石。歲蠲四川鹽酒重額錢九十萬緡。出度僧牒二百,收淮東鐵錢。丁巳,命夔路轉運使通融漕計糴米,以備凶荒。壬戌,罷文州民雜役。詔輔臣代行恭謝之禮。
       二月甲戌朔,復以兩浙犒賞酒庫隸戶部。丁酉,申嚴錢銀過淮之禁。
       閏月丙午,禁郡縣新作寺觀。甲寅,以王藺為端明殿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藺辭不行。壬戌,詔:州縣未斷之訟,監司毋得移獄,違者許執奏。甲子,成都府路轉運判官王溉,以代民輸激賞等絹錢三十三萬緡,詔進一官,仍令再任。詔賣郡縣沒官田屋及營田。
       三月甲戌,修天長縣城。辛巳,帝疾稍愈,始御延和殿聽政。以子濤為安定郡王。甲申,罷雅州稅場五。築峽州城。乙酉,留正乞去位,不許。庚寅,宜州蠻寇邊,改知鬱林州沙世堅知宜州以討之。辛卯,復監司列薦法。丁酉,罷廣東增收鹽斤錢。己亥,詔技藝補授之人,毋得奏補,著為令。庚子,監察御史郭德麟以察事失體,出為湖北提舉常平茶鹽。
       夏四月癸卯,補童子吳鋼官。甲寅,振四川旱傷郡縣。乙卯,以戶部侍郎丘崈為煥章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戊午,帝朝重華宮。丁卯,蠲臨安民元年、二年逋賦。
       五月,帝有疾,不視朝。乙未,命漢陽、荊門軍、復州行鐵錢。己亥,蠲四川水旱郡縣租賦。仍以兩浙犒賞酒庫隸諸州,令戶部郎官提領,歲以四十五萬緡為額。庚子晦,常德府大水入其郛。
       六月辛丑朔,下詔戒飭風俗,禁民奢侈與士為文浮靡、吏苟且飾偽者。以權禮部尚書陳騤同知樞密院事。甲辰,遣錢之望等賀金主生辰。丁未,罷四川諸軍歲起西兵。廢光州定城監。壬子,慮囚。戊午,以伯圭為太師。甲子,增捕獲私鑄銅錢賞格。丙寅,以太尉郭師禹為少保。
       秋七月己巳,刺沿邊盜萬人為諸州禁軍。壬申,監文思院常良孫坐贓配海外。益國公周必大坐繆舉良孫,降榮陽郡公。省廣西郡縣官。甲戌,台州水。壬午,瀘州騎射卒張信等作亂,殺其帥臣張孝芳。甲申,軍士卞進、張昌擊殺信。增嘉王府講讀官二員。壬辰,修揚州城。
       八月甲寅,詔兩淮行鐵錢交子。戊午,總領四川財賦楊輔奏:已蠲東、西兩川畸零絹錢四十七萬緡、激賞絹六萬六千匹。詔奬之。自是歲以為例。
       九月甲戌,修德安府外城。乙亥,金遣僕散端等來賀重明節。戊子,遣鄭汝諧等使金賀正旦。丙申,勸兩淮民種桑。
       冬十月壬寅,修大禹陵廟。丙午,修潭州城。辛亥,帝詣重華宮進香。庚申,會慶節,丞相率百官詣重華宮拜表稱賀。
       十一月壬申,振襄陽府被水貧民。癸酉,減蘄州歲鑄錢二十萬緡。丙戌,日南至,丞相率百官詣重華宮拜表稱賀。兵部尚書羅點、給事中尤袤、中書舍人黃裳皆上疏請帝朝重華宮,吏部尚書趙汝愚亦因面對以請,帝開納。辛卯,帝朝重華宮,皇后繼至,都人大悅。癸巳,蠲湖南北、京西、江西郡縣月樁、經總制錢,歲二十三萬餘緡。戊戌,詔:李純乃皇后親姪,可特除閤門宣贊舍人。
       十二月癸卯,帝率羣臣上壽皇聖帝玉牒、聖政、會要于重華宮。丙午,蠲歸正人賦役三年。辛亥,以留正為少保。乙丑,金遣溫敦忠等來賀明年正旦。
       是歲,江東、京西、湖北水。
       四年春正月己巳朔,帝朝重華宮。辛卯,蠲臨安府民身丁錢三年。
       二月戊戌朔,詔陳源特與在京宮觀。丙寅,貸淮西民市牛錢。出米七萬石振江陵饑民。甲戌,皇孫生。
       三月丙子,帝朝重華宮,皇后從。辛巳,以葛邲為右丞相,胡晉臣知樞密院事,陳騤參知政事,趙汝愚同知樞密院事。甲申,監察御史汪義端奏:汝愚執政,非祖宗故事,請罷之。疏三上,不報。辛卯,義端罷。癸巳,帝從壽皇聖帝、壽成皇后幸聚景園。乙未,修巢縣城。
       夏四月己酉,罷括賣四川沿邊郡縣官田。
       五月丙寅朔,復永州義保。己巳,賜禮部進士陳亮以下三百九十有六人及第、出身。進士李僑年五十四,調成都司戶參軍,自以祿不及養,乞以一官回贈父母。帝嘉其志,特詔以本官致仕,父母皆與初品官封。丙子,淮西大水。丙戌,紹興大水。召浙東總管姜特立。丞相留正以論特立不行,乞罷相,不報。壬辰,太尉、利州安撫使吳挺卒。四川制置使丘崈承制以總領財賦楊輔權安撫使,命統制官李世廣權管其軍。
       六月丙申朔,留正出城待罪。振江浙、兩淮、荊湖被水貧民。戊戌,祕書省著作郎沈有開,著作佐郎李唐卿,祕書郎范黼、彭龜年,校書郎王奭,正字蔡幼學、顏棫、吳獵、項安世上疏,乞寢姜特立召命。己亥,遣許及之等賀金主生辰。壬寅,詔市淮馬充沿江諸軍戰騎。戊申,胡晉臣薨。己酉,御後殿慮囚。癸丑,蠲臨安增民稅錢八萬餘緡。甲寅,太白晝見。甲子,雨雹。
       秋七月乙丑朔,太白晝見。丙寅,大雨雹。己巳,留正復論姜特立,繳納出身以來文字,待罪于范村。丙子,以不雨命諸路提刑審斷滯獄。戊寅,命臨安府及三衙決繫囚,釋杖以下。壬午,以趙汝愚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余端禮同知樞密院事,陳源為內侍省押班。癸未,禁邕州左、右兩江販鬻生口。乙酉,叙州夷賊沒該落無等寇邊,遣兵討平之。
       八月丙申,蠲紹興丁鹽、茶租錢八萬二千餘緡。丁酉,罷郡縣賣沒官田。癸丑,詔三省議振恤郡縣水旱。丁巳,贈吳挺少保;其子曦落階官,起復濠州團練使、帶御器械。戊午,振江東、浙西、淮西旱傷貧民。
       九月己巳,金遣董師中等來賀重明節。庚午,重明節,百官上壽。侍從、兩省請帝朝重華宮,不聽。己卯,上壽聖皇太后尊號曰壽聖隆慈備福皇太后。壬午,遣倪思等使金賀正旦。甲申,帝將朝重華宮,皇后止帝,中書舍人陳傅良引裾力諫,不聽。戊子,著作郎沈有開、祕書郎彭龜年、禮部侍郎倪思等咸上疏,請朝重華宮。
       冬十月丙午,內教三衙諸軍。己酉,朝獻于景靈宮。夜,地震。庚戌,朝獻于景靈宮。夜,地又震。壬子,祕書省官請朝重華宮,疏三上,不報。甲寅,雨土。工部尚書趙彥逾等上疏重華宮,乞會慶聖節勿降旨免朝。壽皇曰:「朕自秋涼以來,思與皇帝相見,卿等奏疏,已令進御前矣。」明日會慶節,帝以疾不果朝,丞相葛邲率百官賀于重華宮。侍從上章,居家待罪,詔不許。嘉王府翊善黃裳上疏,請誅內侍楊舜卿;臺諫張叔椿、章穎上疏,乞罷黜;戊午,太學生汪安仁等二百一十八人上書,請朝重華,皆不報。己未,丞相以下奏事重華宮。庚申,帝將朝重華宮,復以疾不果。丞相以下上疏自劾,請罷政;彭龜年請逐陳源以謝天下,皆不報。
       十一月辛未,日中有黑子。壬申,侍從、兩省趙彥逾等十一人同班奏事。癸酉,太白晝見,地生毛,夜有赤雲白氣。戊寅,帝朝重華宮,都人大悅。遣右司郎官徐誼召留正于城外。庚辰,正始入朝,復赴都堂視事。命姜特立還故官。日中黑子滅。癸未,帝率羣臣奉上皇太后冊、寶于慈福宮。
       十二月戊戌,帝朝重華宮。壬寅,右司諫章穎以地震請罷葛邲,疏十餘上,不報。甲辰,命沿邊守臣三年為任。己酉,詔監司、帥守毋獨員薦士。庚戌,趙雄薨。甲寅,復四川鹽合同場舊法。丁巳,振江、浙流民。己未,金遣完顏弼等來賀明年正旦。
       五年春正月癸亥朔,帝御大慶殿,受羣臣朝,遂朝重華宮,次詣慈福宮,行慶壽禮。推恩如淳熙十年故事。癸酉,壽皇聖帝不豫。丙子,大理獄空。癸未,葛邲罷。丙戌,寬紹興民租稅。
       二月乙未,趙汝愚、余端禮以奏除西帥不行,居家待罪。戊戌,荊、鄂諸軍都統制張詔為成州團練使、興州諸軍都統制。庚戌,禁湖南、江西遏糴。
       三月癸亥,合利州東、西為一路。己巳,壽成皇后生辰,免過宮上壽。
       夏四月甲午,帝幸玉津園,皇后及後宮皆從。乙未,壽皇聖帝幸東園。丙申,史浩薨。己亥,朝獻于景靈宮。壬寅,以不雨命大理、三衙、臨安府及兩浙決繫囚,釋杖以下。癸卯,雨土。甲辰,侍從入對,請朝重華宮。己酉,太學生程肖說等以帝未朝,移書大臣,事聞,帝將以癸丑日朝。至期,丞相以下入宮門以俟,日昃,帝復以疾不果出。侍從、館學官上疏,乞罷黜,居家待罪;職事官請去待罪者百餘人,詔不許。丙辰,侍講黃裳、秘書少監孫逢吉等再上疏以請。丁巳,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陳傅良請以親王、執政或近上宗戚一人充重華宮使。臺諫交章劾內侍陳源、楊舜卿、林億年離間兩宮,請罷逐之。
       五月辛酉朔,辰州徭賊寇邊。甲子,侍從入對,未得見。宰執詣重華宮問疾,不及引。陳傅良繳上告敕,出城待罪。丁卯,以壽皇聖帝疾棘,命丞相以下分禱天地、宗廟、社稷。戊辰,丞相留正等請帝侍疾,正引裾隨帝至福寧殿,久之,乃泣而出。辛未,丞相以下以所請不從,求退,帝命皆退,於是丞相以下遂出城待罪。知閤門事韓侂冑請宣押入城,許之。追封史浩為會稽郡王。乙亥,帝將朝重華宮,復不果。戊寅,以壽皇聖帝疾,赦。權刑部尚書京鏜入對,請朝重華宮。庚辰,丞相以下詣重華宮問疾。癸未,起居舍人彭龜年叩頭請奏事,詔令上殿,乃請朝重華宮。甲申,從官列奏以請,嘉王府翊善黃裳、講讀官沈有開、彭龜年奏,乞令嘉王詣重華宮問疾,許之。王至重華宮,壽皇為之感動。丙戌,權戶部侍郎袁說友入對,請朝重華宮。
       六月,遣梁總等賀金主生辰。戊戌夜,壽皇聖帝崩,遺誥改重華宮為慈福宮,建壽成皇后殿於宮後,以便定省。以重華宮錢銀一百萬緡賜內外軍。先是,丞相留正、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參知政事陳騤、同知樞密院事余端禮聞壽皇聖帝大漸,見帝于後殿,力請帝朝重華宮,皇子嘉王亦泣以請,不聽。至是,丞相正等聞壽皇聖帝崩,乃率百官聽遺誥于重華宮。己亥,丞相以下上疏,請詣重華成禮。庚子,遣薛叔似等使金告哀。辛丑,丞相率百官拜表,請就喪次成服。壬寅,壽皇大斂。皇子嘉王復入奏事,詔俟疾愈,過宮行禮。丞相以下請皇太后垂簾聽政,不許;請代行祭尊禮,許之。仍有旨:皇帝有疾,聽就內中成服。夜,白氣亙天。乙巳,尊壽聖隆慈備福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壽成皇后為皇太后。己酉,白氣亙天。乙卯,遣林湜等使金致遺留物。
       秋七月辛酉,丞相留正稱疾,乞罷政,遂逃歸。初,正等屢請立嘉王為皇太子,帝許之。正擬指揮以進,奉御筆:「歷事歲久,念欲退閑。」正得之,大懼,乃謀退焉。甲子,太皇太后以皇帝疾未能執喪,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于重華宮之素幄,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后為壽仁太上皇后,移御泰安宮。
       慶元元年十一月戊戌,上尊號曰聖安壽仁太上皇帝。六年八月庚寅,太上皇帝不豫。辛卯,崩于壽康宮,年五十有四。十一月丙寅,謚曰憲仁聖哲慈孝皇帝,廟號光宗。嘉泰三年十一月壬申,加謚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贊曰:光宗幼有令聞,嚮用儒雅。逮其即位,總權綱,屏嬖幸,薄賦緩刑,見於紹熙初政,宜若可取。及夫宮闈妬悍,內不能制,驚憂致疾。自是政治日昏,孝養日怠,而乾、淳之業衰焉。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一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卷七 本紀第七 真宗二
卷八 本紀第八 真宗三
卷九 本紀第九 仁宗一
卷十 本紀第十 仁宗二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仁宗三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神宗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神宗二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神宗三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哲宗一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哲宗二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徽宗一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徽宗二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徽宗三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徽宗四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高宗一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高宗二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高宗四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高宗五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高宗六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高宗八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孝宗二
卷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孝宗三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光宗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一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寧宗三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理宗二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理宗三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理宗四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度宗
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瀛國公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天文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五十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五十一 志第四 天文四
卷五十二 志第五 天文五
卷五十三 志第六 天文六
卷五十四 志第七 天文七
卷五十五 志第八 天文八
卷五十六 志第九 天文九
卷五十七 志第十 天文十
卷五十八 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
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五行五
卷六十八 志第二十一 律曆一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二 律曆二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三 律曆三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四 律曆四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五 律曆五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律曆六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律曆七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八 律曆八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九 律曆九
卷七十七 志第三十 律曆十
卷七十八 志第三十一 律曆十一
卷七十九 志第三十二 律曆十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三 律曆十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曆十四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律曆十六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七 律曆十七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地理三
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
卷九十七 志第五十 河渠七
卷九十八 志第五十一 禮一
卷九十九 志第五十二 禮二
卷一百 志第五十三 禮三
卷一百零一 志第五十四 禮四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卷一百零三 志第五十六 禮六
卷一百零四 志第五十七 禮七
卷一百零五 志第五十八 禮八
卷一百零六 志第五十九 禮九
卷一百零七 志第六十 禮十
卷一百零八 志第六十一 禮十一
卷一百零九 志第六十二 禮十二
卷一百一十 志第六十三 禮十三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 禮十四
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禮十五
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六十六 禮十六
卷一百一十四 志第六十七 禮十七
卷一百一十五 志第六十八 禮十八
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禮十九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卷一百一十八 志第七十一 禮二十一
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 禮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 志第七十三 禮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一 志第七十四 禮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四 志第七十七 禮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五 志第七十八 禮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六 志第七十九 樂一
卷一百二十七 志第八十 樂二
卷一百二十八 志第八十一 樂三
卷一百二十九 志第八十二 樂四
卷一百三十 志第八十三 樂五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樂六
卷一百三十二 志第八十五 樂七
卷一百三十三 志第八十六 樂八
卷一百三十四 志第八十七 樂九
卷一百三十五 志第八十八 樂十
卷一百三十六 志第八十九 樂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志第九十 樂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樂十三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樂十四
卷一百四十 志第九十三 樂十五
卷一百四十一 志第九十四 樂十六
卷一百四十二 志第九十五 樂十七
卷一百四十三 志第九十六 儀衞一
卷一百四十四 志第九十七 儀衞二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 儀衞三
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儀衞四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
卷一百四十八 志第一百0一 儀衞六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0二 輿服一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0三 輿服二
卷一百五十一 志第一百0四 輿服三
卷一百五十二 志第一百0五 輿服四
卷一百五十三 志第一百0六 輿服五
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0七 輿服六
卷一百五十五 志第一百0八 選舉一
卷一百五十六 志第一百0九 選舉二
卷一百五十七 志第一百十 選舉三
卷一百五十八 志第一百十一 選舉四
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選舉五
卷一百六十 志第一百一十三 選舉六
卷一百六十一 志第一百一十四 職官一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卷一百六十三 志第一百一十六 職官三
卷一百六十四 志第一百一十七 職官四
卷一百六十五 志第一百一十八 職官五
卷一百六十六 志第一百一十九 職官六
卷一百六十七 志第一百二十 職官七
卷一百六十八 志第一百二十一 職官八
卷一百六十九 志第一百二十二 職官九
卷一百七十 志第一百二十三 職官十
卷一百七十一 志第一百二十四 職官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志第一百二十五 職官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貨上一
卷一百七十四 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貨上二
卷一百七十五 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貨上三
卷一百七十六 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貨上四
卷一百七十七 志第一百三十 食貨上五
卷一百七十八 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貨上六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貨下一
卷一百八十 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貨下二
卷一百八十一 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貨下三
卷一百八十二 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貨下四
卷一百八十三 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貨下五
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貨下六
卷一百八十五 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貨下七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貨下八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
卷一百九十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
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
卷一百九十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
卷一百九十四 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卷一百九十七 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
卷一百九十八 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
卷一百九十九 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
卷二百 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
卷二百0一 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
卷二百0二 志第一百五十五 藝文一
卷二百0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藝文二
卷二百0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藝文三
卷二百0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藝文四
卷二百0六 志第一百五十九 藝文五
卷二百0七 志第一百六十 藝文六
卷二百0八 志第一百六十一 藝文七
卷二百0九 志第一百六十二 藝文八
卷二百一十 表第一 宰輔一
卷二百一十一 表第二 宰輔二
卷二百一十二 表第三 宰輔三
卷二百一十三 表第四 宰輔四
卷二百一十四 表第五 宰輔五
卷二百一十五 表第六 宗室世系一
卷二百一十六 表第七 宗室世系二
卷二百一十七 表第八 宗室世系三
卷二百一十八 表第九 宗室世系四
卷二百一十九 表第十 宗室世系五
卷二百二十 表第十一 宗室世系六
卷二百二十一 表第十二 宗室世系七
卷二百二十二 表第十三 宗室世系八
卷二百二十三 表第十四 宗室世系九
卷二百二十四 表第十五 宗室世系十
卷二百二十五 表第十六 宗室世系十一
卷二百二十六 表第十七 宗室世系十二
卷二百二十七 表第十八 宗室世系十三
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宗室世系十四
卷二百二十九 表第二十 宗室世系十五
卷二百三十 表第二十一 宗室世系十六
卷二百三十一 表第二十二 宗室世系十七
卷二百三十二 表第二十三 宗室世系十八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
卷二百三十四 表第二十五 宗室世系二十
卷二百三十五 表第二十六 宗室世系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六 表第二十七 宗室世系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七 表第二十八 宗室世系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八 表第二十九 宗室世系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九 表第三十 宗室世系二十五
卷二百四十 表第三十一 宗室世系二十六
卷二百四十一 表第三十二 宗室世系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 宗室一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宗室二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 公主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十四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十五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十七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五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七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二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五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七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四十九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二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三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四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五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六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七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三百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
卷三百○二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三百○三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三百0四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三百0五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三百0六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三百0七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三百0八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三百0九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三百一十一 列傳第七十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三百一十三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三百一十四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三百一十五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三百一十六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三百一十八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三百一十九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十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九十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三百三十三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三百三十五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三百三十七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三百三十八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三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0一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0二
卷三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0三
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0四
卷三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0五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0六
卷三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0七
卷三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0八
卷三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0九
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三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三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三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卷四百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卷四百0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
卷四百0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卷四百0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卷四百0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卷四百0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卷四百0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卷四百0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卷四百0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卷四百0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卷四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
卷四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卷四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卷四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卷四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卷四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卷四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卷四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卷四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卷四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
卷四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道學一
卷四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道學二
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道學三
卷四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道學四
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 儒林一
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儒林三
卷四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儒林四
卷四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儒林五
卷四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儒林六
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儒林七
卷四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儒林八
卷四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文苑一
卷四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文苑二
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百 文苑三
卷四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百0一 文苑四
卷四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百0二 文苑五
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0三 文苑六
卷四百四十五 列傳第二百0四 文苑七
卷四百四十六 列傳第二百0五 忠義一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0六 忠義二
卷四百四十八 列傳第二百0七 忠義三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第二百0八 忠義四
卷四百五十 列傳第二百0九 忠義五
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第二百一十 忠義六
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十一 忠義七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 忠義九
卷四百五十五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忠義十
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五 孝義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卷四百五十八 列傳第二百一十七 隱逸中
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第二百一十八 隱逸下
卷四百六十 列傳第二百一十九 列女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
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十二 外戚上
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外戚中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卷四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 宦者一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卷四百七十 列傳第二百二十九 佞幸
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第二百三十 姦臣一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叛臣上
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第二百三十五 叛臣中
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第二百三十六 叛臣下
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第二百三十七 世家一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卷四百八十 列傳第二百三十九 世家三
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第二百四十 世家四
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第二百四十一 世家五
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世家六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第二百四十六 外國三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卷四百九十 列傳第二百四十九 外國六
卷四百九十一 列傳第二百五十 外國七
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第二百五十一 外國八
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第二百五十二 蠻夷一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