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宋史(繁體版)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一
作者:元 · 脫脫等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諱擴,光宗第二子也,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為恭王,慈懿夢日墜于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乾道四年十月丙午,生于王邸。五年五月,賜今名。十一月乙丑,授右千牛衞大將軍。七年,光宗為皇太子。淳熙五年十月戊午,遷明州觀察使,封英國公。七年二月,初就傅。
       九年正月,始冠。十年九月己巳,始預朝參。十一年,當出閤,兩宮愛之,不欲令居外,乃建第東宮之側,以十月甲戌遷焉。
       十二年三月乙酉,遷安慶軍節度使,封平陽郡王。八月辛酉,納夫人韓氏。十六年二月壬戌,光宗受禪。三月己亥,拜少保、武寧軍節度使,進封嘉王。帝自弱齡,尊師重傅,至是,始置翊善,以沈清臣為之。
       紹熙元年春,宰相留正請立帝為儲嗣。
       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壬寅,宰臣請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不許;請代行祭奠之禮,從之。丁未,宰臣奏云:「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正儲位,以安人心。」越六日,奏三上,從之。明日,遂擬旨以進。是夕,御批付丞相云:「歷事歲久,念欲退閑。」
       七月辛酉,留正以疾辭去。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見正去,乃遣韓侂冑因內侍張宗尹以禪位嘉王之意,請于太皇太后,不獲。遇提舉重華宮關禮,侂冑因其問,告之。禮繼入內,泣請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乃悟,令諭侂冑曰:「好為之!」侂冑出,告汝愚,命殿帥郭杲夜分兵衞南北內。
       翌日禫祭,汝愚率百官詣大行柩前,太皇太后垂簾,汝愚率同列再拜,奏:「皇帝疾,不能執喪,臣等乞立皇子嘉王為太子,以安人心。」乃奉御批八字以奏。太皇太后曰:「既有御筆,卿當奉行。」汝愚曰:「內禪事重,須議一指揮。」太皇太后允諾。汝愚袖出所擬以進,云:「皇帝以疾,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閑,皇子嘉王擴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為太上皇,皇后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覽畢,曰:「甚善。」汝愚出,以旨諭帝,帝固辭曰:「恐負不孝名。」汝愚曰:「天子當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今中外憂亂,萬一變生,置太上皇何地。」衆扶入素幄,披黃袍,方却立未坐,汝愚率同列再拜。帝詣几筵殿,哭盡哀。須臾立仗訖,催百官班,帝衰服出,就重華殿東廡素幄立,內侍扶掖,乃坐。百官起居訖,乃入行禫祭禮。詔建泰安宮,以奉太上皇、太上皇后。汝愚即喪次請召還留正。乙丑,太皇太后命立崇國夫人韓氏為皇后。丙寅,大赦。百官進秩一級,賞諸軍。詔車駕五日一朝泰安宮,百官月兩朝。以即位告于天地、宗廟、社稷。
       丁卯,侍御史張叔椿劾留正擅去相位,詔以叔椿為吏部侍郎。戊辰,詔求直言,遣鄭湜使金告禪位。己巳,以趙汝愚兼參知政事。庚午,召祕閣修撰、知潭州朱熹詣行在。壬申,建泰安宮。乙亥,以趙汝愚為右丞相,參知政事陳騤知樞密院事,余端禮參知政事,仍兼同知樞密院事。汝愚辭不拜。賜前宰執、侍從詔,訪以得失。丙子,大風。戊寅,詔:秋暑,太上皇帝未須移御,即以寢殿為泰安宮。以殿前都指揮使郭杲為武康軍節度使。庚辰,率羣臣拜表于泰安宮。辛巳,以趙汝愚為樞密使,保大軍節度使郭師禹為攢宮總護使。壬午,侍御史章穎等劾內侍林億年、陳源、楊舜卿,詔億年、源與在外宮觀,舜卿在京宮觀。韓侂冑落階官,為汝州防禦使。癸未,余端禮辭兼同知樞密院事。甲申,以兵部尚書羅點簽書樞密院事。詔兩省官詳定應詔封事,具要切者以聞。戊子,詔百官輪對。罷楊舜卿在京宮觀,林億年常州居住,陳源撫州居住。
       八月己丑朔,安定郡王子濤薨。辛卯,初御行宮便殿聽政。癸巳,以朱熹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甲午,增置講讀官,以給事中黃裳、中書舍人陳傅良彭龜年等為之。丁酉,以生日為天祐節。己亥,率羣臣朝泰安宮。辛丑,詔諸道舉廉吏、糾污吏。壬寅,詔經筵官開陳經旨,救正闕失。進封弟許國公抦為徐國公。癸卯,加嗣濮王士歆少師,郭師禹少傅,夏執中少保。乙巳,詔晚講官坐講。丁未,復罷經筵坐講。命三省議振恤諸路郡縣水旱。乙卯,加安南國王李龍思忠功臣。詔歲減廣西鹽額十萬緡。丙辰,留正罷,以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以趙汝愚為右丞相。丁巳,詔侍從、兩省、臺諫各舉通亮公清、不植黨與、曾任知縣者二人。
       九月己巳,命趙汝愚朝獻景靈宮。庚子,命嗣秀王伯圭朝饗太廟。是日,羅點薨。辛未,合祭天地于明堂,大赦。壬申,以刑部尚書京鏜簽書樞密院事。甲戌,下詔撫諭諸將。改天祐節為瑞慶節。
       冬十月己丑,右諫議大夫張叔椿再劾留正擅去相位,詔落正觀文殿大學士。庚寅,更泰安宮為壽康宮。辛卯,命四川制置司銓量諸州守臣。癸巳,雷。乙未,詔以陰陽謬盭,雷電非時,令臺諫、侍從,各疏朝政闕失以聞。戊戌,復許武舉人試換文資。庚子,以久雨命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決繫囚,釋杖以下。辛丑,減兩浙、江東西路和市折帛錢,蠲兩浙路丁鹽、身丁錢一年。雅州蠻寇邊,土丁拒退之,尋出降。甲辰,以朱熹言,趣後省看詳應詔封事。乙巳,上大行至尊壽皇聖帝謚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廟號孝宗。丙午,復以朱熹奏請,卻瑞慶節賀表。庚戌,改上安穆皇后謚曰成穆皇后,安恭皇后謚曰成恭皇后。壬子,遣曾三復使金賀正旦。丙辰,上孝宗皇帝冊寶于重華殿,成穆皇后、成恭皇后冊寶于本室。是月,建福寧殿。
       閏月庚申,以吏部尚書鄭僑等奏請祧僖、宣二祖,正太祖東嚮之位,尋立僖祖別廟,以藏順、翼、宣三祖之主。乙丑,遣林季友使金報謝。戊辰,金遣使來弔祭。戊寅,侍講朱熹以上疏忤韓侂冑罷,趙汝愚力諫,不聽;臺諫、給舍交章請留朱熹,亦不聽。詔兩省、臺諫、侍從各舉宗室有文學器識者二人。壬午,詔改明年為慶元元年。
       十一月甲午,復加安南國王李龍23259濟美功臣。丙午,帝自重華宮還大內。庚戌,以宜州觀察使韓侂冑兼樞密都承旨。辛亥,雨木冰。詔行孝宗三年喪制,命禮官條具典禮以聞。升明州為慶元府。乙卯,權欑孝宗皇帝于永阜陵。
       十二月丁巳朔,禁民間妄言宮禁事。乙丑,吏部侍郎彭龜年上疏,言韓侂冑假託聲勢,竊弄威福,乞黜之以解天下之疑。詔罷龜年;進侂冑一官,與在京宮觀。趙汝愚請留龜年,不聽。御史中丞謝深甫劾陳傅良,罷之。戊辰,以陳康伯配饗孝宗廟庭。己巳,陳騤罷。庚午,以余端禮知樞密院事,京鏜參知政事,鄭僑同知樞密院事。辛未,監察御史劉德秀劾起居舍人劉光祖,罷之。癸酉,金遣使來賀登位。上孝宗廟樂曰大倫之舞。甲戌,祔孝宗神主于太廟。丁丑,減臨安、紹興二府死罪以下囚,釋杖以下。蠲民緣欑宮役者賦。戊寅,加郭師禹少師,進封永寧郡王。癸未,金遣使來賀明年正旦。
       是歲,兩浙、淮南、江東西路水旱,振之,仍蠲其賦。
       慶元元年春正月丁巳朔,蠲兩淮租稅。壬寅,黎州蠻寇邊,官軍戰卻之。乙巳,蠲台、嚴、湖三州貧民身丁、折帛錢一年。詔兩浙、淮南、江東路荒歉諸州收養遺棄小兒。辛亥,以久雨振給臨安貧民。丙辰,白虹貫日。
       二月丁巳朔,詔兩淮諸州勸民墾闢荒田。壬戌,詔嗣秀王伯圭贊拜不名。癸亥,以久雨釋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路杖以下囚。丁卯,詔帥臣、監司歲終考察郡守臧否以聞。戊寅,以右正言李沐言,罷趙汝愚為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己卯,雨土。以余端禮兼參知政事。庚辰,兵部侍郎章穎以黨趙汝愚罷。甲申,謝深甫等再劾汝愚,詔與宮觀。
       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庚寅,太白經天。辛亥,詔四川歲發西兵詣行在,如舊制。癸丑,命侍從、臺諫、兩省集議江南沿江諸州行鐵錢利害。甲寅,國子祭酒李祥、博士楊簡以黨趙汝愚罷。
       夏四月丁巳,太府寺丞呂祖儉坐上疏留趙汝愚及論不當黜朱熹、彭龜年等,忤韓侂冑,送韶州安置。己未,以余端禮為右丞相,京鏜知樞密院事,鄭僑參知政事,謝深甫簽書樞密院事。庚申,太學生楊宏中等六人以上書留趙汝愚、章穎、李祥、楊簡,請黜李沐,詔宏中等各送五百里外編管。中書舍人鄧馹上疏救之,不聽。戊辰,臨安大疫,出內帑錢為貧民醫藥、棺斂費及賜諸軍疫死者家。
       五月戊子,呂祖儉改送吉州安置。戊戌,詔戒百官朋比。丙午,詔諸路提舉司置廣惠倉,修胎養令。辛亥,減大理、三衙、臨安府雜犯死罪以下囚,釋杖以下。
       六月丁巳,復留正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右正言劉德秀請考核真偽,以辨邪正。己未,遣汪義端賀金主生辰。庚午,詔三衙、江上諸軍主帥、將佐,初除舉自代一人,歲薦所知二人。癸酉,以韓侂冑為保寧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
       秋七月壬辰,加周必大少傅。丁酉,落趙汝愚觀文殿大學士,罷宮觀。己亥,太白晝見。
       八月己巳,詔內外諸軍主帥條奏武備邊防之策以聞。
       九月壬午朔,蠲臨安府水災貧民賦。乙酉,以久雨決繫囚。丙戌,熒惑入太微。甲辰,遣黃艾使金賀正旦。己酉,蠲台、嚴、湖三州被災民丁絹。
       冬十月己卯,詔三省、樞密院條上合教諸軍例。乙丑,升秀州為嘉興府,舒州為安慶府,嘉州為嘉定府,英州為英德府。戊辰,金遣吳鼎樞來賀瑞慶節。壬申,封子恭為安定郡王。
       十一月己丑,雨土。庚寅,以弟徐國公抦為昭慶軍節度使。戊戌,加上壽聖隆慈備福太皇太后尊號曰壽聖隆慈備福光佑太皇太后,壽成皇太后曰壽成惠慈皇太后,太上皇曰聖安壽仁太上皇,太上皇后曰壽仁太上皇后。丙午,以監察御史胡紘言,責授趙汝愚寧遠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丁未,命宰執大閱。
       十二月癸亥,置楚州弩手効用軍。丙子,命朱熹為煥章閣待制,辭。丁丑,金遣紇石烈正來賀明年正旦。
       二年春正月庚寅,以余端禮為左丞相,京鏜為右丞相,鄭僑知樞密院事,謝深甫參知政事,御史中丞何澹同知樞密院事。庚子,趙汝愚卒于永州。甲辰,右諫議大夫劉德秀劾留正引用偽學之黨,詔落正觀文殿大學士,罷宮觀。
       二月辛酉,詔追復趙汝愚官,許歸葬,以中書舍人吳宗旦言,罷之。辛未,再蠲臨安府民身丁錢三年。
       三月丙申,命諸軍射鐵簾。己亥,進封弟抦為吳興郡王。丙午,有司上慶元會計錄。
       夏四月甲子,余端禮罷。壬申,以何澹參知政事,吏部尚書葉翥簽書樞密院事。乙亥,增置監察御史一員。
       五月辛巳,以旱禱于天地、宗廟、社稷。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決繫囚。乙酉,申嚴獄囚瘐死之罰。辛卯,賜禮部進士鄒應龍以下四百九十有九人及第、出身。甲午,減諸路和市折帛錢三年。建華文閣,以藏孝宗御集。甲辰,更慈福宮為壽慈宮。
       六月庚戌,遣吳宗旦賀金主生辰。乙丑,命監司、帥守臧否縣令,分三等。丙子,子埈生。
       秋七月癸未,饗于太廟。丙戌,減諸路死罪囚,釋流以下。戊子,量徙流人呂祖儉等于內郡。詔檢正、都司考覈諸路守臣便民五事以聞。戊戌,以韓侂冑為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
       八月癸丑,奉安孝宗皇帝、成穆皇后、成恭皇后神御于景靈宮。丙辰,以太常少卿胡紘請,權住進擬偽學之黨。壬戌,子埈薨,追封兗王,謚沖惠。
       九月丁亥,復分利州為東西路。癸巳,嗣濮王士歆薨,追封韶王。甲午,流星晝隕。丁酉,遣張貴謨使金賀正旦。
       冬十月戊申,率羣臣奉上壽聖隆慈備福光佑太皇太后、壽成惠慈皇太后、聖安壽仁太上皇、壽仁太上皇后冊寶于慈福、壽康宮。辛亥,冊皇后。壬戌,金遣張嗣來賀瑞慶節。甲戌,大閱。
       十一月庚寅,詣壽康宮,上太上皇帝寬恤詔令。壬辰,京鏜等上孝宗皇帝寬恤詔令。癸卯,賞宜州捕降峒寇功。
       十二月辛未,金遣完顏崇道來賀明年正旦。是月,監察御史沈繼祖劾朱熹,詔落熹祕閣修撰,罷宮觀。竄處士蔡元定于道州。
       三年春正月壬寅,鄭僑罷。癸卯,以謝深甫兼知樞密院事。
       二月己酉,京鏜等上神宗玉牒、高宗實錄。丁巳,以大理司直邵褎然請詔大臣自今權臣、偽學之黨,勿除在內差遣,詔下其章。
       三月乙未,建東華門。庚子,禁浙西州軍圍田。壬寅,詔:「自今有司奏讞死罪不當者,論如律。」
       夏四月丙午,雨土。命不2578b為嗣濮王。壬子,以旱禱于天地、宗廟、社稷。乙丑,雨雹。
       六月戊辰,頒淳熙寬恤詔令。
       閏月甲戌,內出銅器付尚書省毀之,命申嚴私鑄銅器之禁。乙亥,遣衞涇賀金主生辰。甲午,詔留正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是夏,廣東提舉茶鹽徐安國遣人捕私鹽于大奚山,島民遂作亂。
       秋七月庚午,監察御史沈繼祖錄淹囚四百餘條來上,詔進二官。
       八月戊子,復置嚴州神泉監。辛卯,知廣州錢之望遣兵入大奚山,盡殺島民。甲午,均諸路職田。
       九月壬寅,以四川旱詔蠲民賦。辛酉,遣曾炎使金賀正旦。乙丑,申嚴帥臣、監司臧否郡守之制。是月,詔監司、帥守薦舉改官,勿用偽學之人。
       冬十月癸酉,雷。丙戌,金遣完顏愈來賀瑞慶節。丙申,以太皇太后違豫,赦。
       十一月辛丑,加孝宗皇帝謚曰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太皇太后吳氏崩。壬寅,朝獻于景靈宮。癸卯,朝饗于太廟。甲辰,祀天地于圜丘,大赦。乙巳,詔為大行太皇太后服期。丁未,遣趙介使金告哀。
       十二月丙子,始御正殿。丁丑,以大行太皇太后欑宮,蠲紹興府貧民明年身丁、折帛綿絹。庚辰,罷文武官納官告綾紙錢。甲申,雷,雨土。乙未,金遣奧屯忠孝來賀明年正旦。丁酉,以知綿州王沇請,詔省部籍偽學姓名。
       四年春正月己卯,上欽宗皇后謚曰仁懷皇后。丙寅,以葉翥同知樞密院事。丁卯,詔有司寬恤兩浙、江淮、荊湖、四川流民。
       二月辛未,詔兩省、侍從、臺諫各舉所知一二人,毋薦宰執親黨。丙子,上大行太皇太后謚曰憲聖慈烈皇后。
       三月甲子,權欑憲聖慈烈皇后于永思陵。乙丑,金遣烏林答天益來弔祭。
       夏四月丙戌,祔仁懷皇后、憲聖慈烈皇后神主于太廟。己丑,蠲臨安、紹興二府租稅有差。丙申,始御正殿。是月,右諫議大夫張釜請下詔禁偽學。遣湯碩使金報謝。
       五月己亥,加韓侂冑少傅,賜玉帶。己酉,詔禁偽學。
       六月己巳,遣楊王休賀金主生辰。癸酉,以弟吳興郡王抦為開府儀同三司。
       秋七月辛酉,葉翥罷。
       八月丁卯朔,以久雨決繫囚。丙子,以謝深甫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吏部尚書許及之同知樞密院事。庚辰,白氣亙天。丙戌,詔以太上皇聖躬清復,率羣臣上壽。尋不克行。
       九月壬寅,太白晝見。癸卯,太白經天。丁未,頒慶元重修敕令格式。庚申,遣馬覺使金賀正旦。是月,詔造新曆。
       冬十月戊子,金遣孫鐸來賀瑞慶節。
       十二月丙戌,再蠲臨安府民身丁錢三年。己丑,金遣楊庭筠來賀明年正旦。
       五年春正月庚子,樞密院直省官蔡璉訴趙汝愚定策時有異謀,詔下大理捕鞫彭龜年、曾三聘等以實其事。中書舍人范仲藝力爭之于韓侂冑,事遂寢。張釜等復請窮治,詔停龜年、三聘官。壬戌,建玉堂。
       二月癸酉,白氣亙天。乙酉,張釜劾劉光祖附和偽學,詔房州居住。
       三月甲午,罷監司臧否郡守之制。
       夏五月壬辰朔,新曆成,賜名曰統天。戊戌,賜禮部進士曾從龍以下四百十有二人及第、出身。戊申,以久雨,民多疫,命臨安府振恤之。壬子,詔諸路州學置武士齋,選官按其武藝。
       六月癸亥,遣李大性賀金主生辰。
       秋七月甲寅,禁高麗、日本商人博易銅錢。
       八月乙亥,白氣亙天。辛巳,太祖廟楹生芝,率羣臣詣壽康宮上壽,始見太上皇,成禮而還。甲申,以過宮上壽禮成,中外奉表稱賀。丙戌,詔減諸路流囚,釋杖以下,推恩如慶壽故事。丁亥,進京鏜等官一級。戊子,立沿邊諸州武舉取士法。
       九月庚寅朔,加韓侂冑少師,封平原郡王。丙辰,遣朱致知使金賀正旦。
       冬十月庚申朔,封郭師禹為廣陵郡王。丙子,金遣僕散琦來賀瑞慶節。
       十一月己丑朔,詔復右司一員。
       十二月辛酉,嗣濮王不2578b薨。庚午,命廣東水土惡弱諸州建安仁宅、惠濟倉庫,給士大夫死不能歸者。乙亥,奉安仁懷皇后、憲聖慈烈皇后神御于景靈宮。甲申,金遣范楫來賀明年正旦。
       是歲,饒信江撫嚴衢台七州、建昌興國軍、廣東諸州皆水,振之。
       六年春正月己亥,子坦生。
       二月戊辰,減諸路雜犯死罪囚,釋徒以下。己巳,雨土。己卯,率羣臣奉上聖安壽仁太上皇玉牒、聖政、日曆、會要于壽康宮。甲申,封婕妤楊氏為貴妃。
       閏月庚寅,以京鏜為左丞相,謝深甫為右丞相,何澹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乙巳,復留正少保、觀文殿大學士致仕。丁未,雨土。辛亥,以殿前副都指揮使吳曦為昭信軍節度使。
       三月甲子,朱熹卒。辛未,從壽成惠慈皇太后幸聚景園。己卯,安定郡王子恭薨。
       夏四月己酉,命不璺為嗣濮王。
       五月丙辰,以旱決中外繫囚。除茶鹽賞錢。有司上慶元寬恤詔令、役法撮要。癸亥,避正殿,減膳。丙寅,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及諸路闕雨州縣釋杖以下囚。戊辰,詔侍從、臺諫、兩省、卿監、郎官、館職疏陳闕失及當今急務。辛未,以久不雨詔中外陳朝廷過失及時政利害。壬申,雨。丁丑,詔三省、樞密院擇臣僚封事可行者以聞。
       六月乙酉朔,日有食之。丁亥,以太上皇后違豫,赦。戊子,太上皇后李氏崩。壬辰,遣趙善義賀金主生辰,吳旴使金告哀。戊申,許及之以母憂去位。
       秋七月己未,初御後殿。丁卯,以御史中丞陳自強簽書樞密院事。
       八月庚寅,以太上皇違豫,赦。辛卯,太上皇崩。甲午,遣李寅仲使金告哀。乙未,日中有黑子。丙申,上大行太上皇后謚曰慈懿皇后。丁酉,京鏜薨。壬寅,子坦薨,追封邠王,謚沖溫。癸卯,權攢慈懿皇后于臨安府南山之修吉寺。
       九月乙卯,祔慈懿皇后神主于太廟。甲子,婺州布衣呂祖泰上書,請誅韓侂冑、蘇師旦,逐陳自強等,以周必大代之。詔杖祖泰。配欽州牢城。己巳,命謝深甫朝獻景靈宮。庚午,命嗣濮王不璺朝饗太廟。辛未,合祭天地于明堂。大赦。丙子,遣丁常任為金國遺留國信使。
       冬十月丙戌,加韓侂冑太傅。戊子,遣林桷使金賀正旦。庚子,復加安南國王李龍保節功臣。辛丑,雨土。
       十一月癸丑朔,詔宗子與愿更名曮,為福州觀察使。己未,皇后韓氏崩。癸亥,子增生。丙寅,東北地震。上大行太上皇謚曰憲仁聖哲慈孝皇帝,廟號光宗。乙亥,上大行皇后謚曰恭淑皇后。
       十二月癸未朔,子增薨,追封郢王,謚沖英。乙酉,日中有黑子。辛卯,雨土。權攢憲仁聖哲慈孝皇帝于永崇陵。己亥,金遣烏古論誼來弔祭。壬寅,權攢恭淑皇后于臨安府南山之廣教寺。癸卯,祔光宗皇帝神主于太廟。遣虞儔使金報謝。詔改明年為嘉泰元年。乙巳,日中黑子滅。蠲臨安、紹興二府民緣攢宮役者賦。戊申,金遣紇石烈忠定來賀明年正旦。己酉,加吳曦太尉。庚戌,祔恭淑皇后神主于太廟。詔罷四川總領所所增關外四州營田租。
       是歲,建寧府、徽嚴衢婺饒信南劍七州水,建康府、常潤楊楚通泰和七州、江陰軍旱,振之。

本书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一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卷七 本紀第七 真宗二
卷八 本紀第八 真宗三
卷九 本紀第九 仁宗一
卷十 本紀第十 仁宗二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仁宗三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神宗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神宗二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神宗三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哲宗一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哲宗二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徽宗一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徽宗二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徽宗三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徽宗四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高宗一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高宗二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高宗四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高宗五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高宗六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高宗八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孝宗二
卷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孝宗三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光宗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一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寧宗三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理宗二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理宗三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理宗四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度宗
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瀛國公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天文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天文二
卷五十 志第三 天文三
卷五十一 志第四 天文四
卷五十二 志第五 天文五
卷五十三 志第六 天文六
卷五十四 志第七 天文七
卷五十五 志第八 天文八
卷五十六 志第九 天文九
卷五十七 志第十 天文十
卷五十八 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
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五行五
卷六十八 志第二十一 律曆一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二 律曆二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三 律曆三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四 律曆四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五 律曆五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律曆六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律曆七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八 律曆八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九 律曆九
卷七十七 志第三十 律曆十
卷七十八 志第三十一 律曆十一
卷七十九 志第三十二 律曆十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三 律曆十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曆十四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律曆十六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七 律曆十七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地理三
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
卷九十七 志第五十 河渠七
卷九十八 志第五十一 禮一
卷九十九 志第五十二 禮二
卷一百 志第五十三 禮三
卷一百零一 志第五十四 禮四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卷一百零三 志第五十六 禮六
卷一百零四 志第五十七 禮七
卷一百零五 志第五十八 禮八
卷一百零六 志第五十九 禮九
卷一百零七 志第六十 禮十
卷一百零八 志第六十一 禮十一
卷一百零九 志第六十二 禮十二
卷一百一十 志第六十三 禮十三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 禮十四
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禮十五
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六十六 禮十六
卷一百一十四 志第六十七 禮十七
卷一百一十五 志第六十八 禮十八
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禮十九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卷一百一十八 志第七十一 禮二十一
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 禮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 志第七十三 禮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一 志第七十四 禮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四 志第七十七 禮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五 志第七十八 禮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六 志第七十九 樂一
卷一百二十七 志第八十 樂二
卷一百二十八 志第八十一 樂三
卷一百二十九 志第八十二 樂四
卷一百三十 志第八十三 樂五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樂六
卷一百三十二 志第八十五 樂七
卷一百三十三 志第八十六 樂八
卷一百三十四 志第八十七 樂九
卷一百三十五 志第八十八 樂十
卷一百三十六 志第八十九 樂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志第九十 樂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樂十三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樂十四
卷一百四十 志第九十三 樂十五
卷一百四十一 志第九十四 樂十六
卷一百四十二 志第九十五 樂十七
卷一百四十三 志第九十六 儀衞一
卷一百四十四 志第九十七 儀衞二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 儀衞三
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儀衞四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
卷一百四十八 志第一百0一 儀衞六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0二 輿服一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0三 輿服二
卷一百五十一 志第一百0四 輿服三
卷一百五十二 志第一百0五 輿服四
卷一百五十三 志第一百0六 輿服五
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0七 輿服六
卷一百五十五 志第一百0八 選舉一
卷一百五十六 志第一百0九 選舉二
卷一百五十七 志第一百十 選舉三
卷一百五十八 志第一百十一 選舉四
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選舉五
卷一百六十 志第一百一十三 選舉六
卷一百六十一 志第一百一十四 職官一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卷一百六十三 志第一百一十六 職官三
卷一百六十四 志第一百一十七 職官四
卷一百六十五 志第一百一十八 職官五
卷一百六十六 志第一百一十九 職官六
卷一百六十七 志第一百二十 職官七
卷一百六十八 志第一百二十一 職官八
卷一百六十九 志第一百二十二 職官九
卷一百七十 志第一百二十三 職官十
卷一百七十一 志第一百二十四 職官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志第一百二十五 職官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貨上一
卷一百七十四 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貨上二
卷一百七十五 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貨上三
卷一百七十六 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貨上四
卷一百七十七 志第一百三十 食貨上五
卷一百七十八 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貨上六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貨下一
卷一百八十 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貨下二
卷一百八十一 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貨下三
卷一百八十二 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貨下四
卷一百八十三 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貨下五
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貨下六
卷一百八十五 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貨下七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貨下八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
卷一百九十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
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
卷一百九十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
卷一百九十四 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卷一百九十七 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
卷一百九十八 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
卷一百九十九 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
卷二百 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
卷二百0一 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
卷二百0二 志第一百五十五 藝文一
卷二百0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藝文二
卷二百0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藝文三
卷二百0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藝文四
卷二百0六 志第一百五十九 藝文五
卷二百0七 志第一百六十 藝文六
卷二百0八 志第一百六十一 藝文七
卷二百0九 志第一百六十二 藝文八
卷二百一十 表第一 宰輔一
卷二百一十一 表第二 宰輔二
卷二百一十二 表第三 宰輔三
卷二百一十三 表第四 宰輔四
卷二百一十四 表第五 宰輔五
卷二百一十五 表第六 宗室世系一
卷二百一十六 表第七 宗室世系二
卷二百一十七 表第八 宗室世系三
卷二百一十八 表第九 宗室世系四
卷二百一十九 表第十 宗室世系五
卷二百二十 表第十一 宗室世系六
卷二百二十一 表第十二 宗室世系七
卷二百二十二 表第十三 宗室世系八
卷二百二十三 表第十四 宗室世系九
卷二百二十四 表第十五 宗室世系十
卷二百二十五 表第十六 宗室世系十一
卷二百二十六 表第十七 宗室世系十二
卷二百二十七 表第十八 宗室世系十三
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宗室世系十四
卷二百二十九 表第二十 宗室世系十五
卷二百三十 表第二十一 宗室世系十六
卷二百三十一 表第二十二 宗室世系十七
卷二百三十二 表第二十三 宗室世系十八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
卷二百三十四 表第二十五 宗室世系二十
卷二百三十五 表第二十六 宗室世系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六 表第二十七 宗室世系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七 表第二十八 宗室世系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八 表第二十九 宗室世系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九 表第三十 宗室世系二十五
卷二百四十 表第三十一 宗室世系二十六
卷二百四十一 表第三十二 宗室世系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 宗室一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宗室二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 公主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十四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十五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十七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五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七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二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五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七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四十九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二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三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四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五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六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七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三百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
卷三百○二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三百○三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三百0四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三百0五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三百0六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三百0七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三百0八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三百0九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三百一十一 列傳第七十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三百一十三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三百一十四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三百一十五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三百一十六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三百一十八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三百一十九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十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九十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三百三十三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三百三十五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三百三十七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三百三十八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三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0一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0二
卷三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0三
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0四
卷三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0五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0六
卷三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0七
卷三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0八
卷三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0九
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三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三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三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卷四百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卷四百0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
卷四百0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卷四百0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卷四百0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卷四百0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卷四百0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卷四百0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卷四百0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卷四百0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卷四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
卷四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卷四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卷四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卷四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卷四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卷四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卷四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卷四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卷四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
卷四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道學一
卷四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道學二
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道學三
卷四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道學四
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 儒林一
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儒林三
卷四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儒林四
卷四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儒林五
卷四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儒林六
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儒林七
卷四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儒林八
卷四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文苑一
卷四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文苑二
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百 文苑三
卷四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百0一 文苑四
卷四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百0二 文苑五
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0三 文苑六
卷四百四十五 列傳第二百0四 文苑七
卷四百四十六 列傳第二百0五 忠義一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0六 忠義二
卷四百四十八 列傳第二百0七 忠義三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第二百0八 忠義四
卷四百五十 列傳第二百0九 忠義五
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第二百一十 忠義六
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十一 忠義七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 忠義九
卷四百五十五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忠義十
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五 孝義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卷四百五十八 列傳第二百一十七 隱逸中
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第二百一十八 隱逸下
卷四百六十 列傳第二百一十九 列女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
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十二 外戚上
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外戚中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卷四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 宦者一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卷四百七十 列傳第二百二十九 佞幸
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第二百三十 姦臣一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叛臣上
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第二百三十五 叛臣中
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第二百三十六 叛臣下
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第二百三十七 世家一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卷四百八十 列傳第二百三十九 世家三
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第二百四十 世家四
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第二百四十一 世家五
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世家六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第二百四十六 外國三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卷四百九十 列傳第二百四十九 外國六
卷四百九十一 列傳第二百五十 外國七
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第二百五十一 外國八
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第二百五十二 蠻夷一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