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舊五代史(繁體版)
卷一 梁書一 太祖紀第一
作者:北宋 · 薛居正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案薛史本紀,永樂大典所載俱全,獨梁太祖紀原帙已佚,其散見于各韻者,僅得六十八條,參以通鑑考異、通鑑注所徵引者,又得二十一條,本末不具,未能綴輯成篇。考冊府元龜閏位部所錄朱梁事蹟,皆本之薛史原文,首尾頗詳,按條採掇,尚可彙萃。謹依前人取魏澹書、高氏小史補北魏書闕篇之例,采冊府元龜梁太祖事,編年系日,次第編排,以補其闕,庶幾畧還薛史之舊。仍于各條下注明原書卷第,以備參核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本名溫,永樂大典卷八千六百八十七。宋州碭山人。其先舜司徒虎之後,高祖黯,曾祖茂琳,祖信,父誠。帝卽誠之第三子,母曰文惠王皇后。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二。案五代會要:梁肅祖宣元皇帝諱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孫。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宣元皇帝,廟號肅祖,葬興極陵。敬祖光獻皇帝諱茂琳,宣元皇帝長子,母曰宣僖皇后范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光獻皇帝,廟號敬祖,葬永安陵。憲祖昭武皇帝諱信,光獻皇帝長子,母曰光孝皇后楊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昭武皇帝,廟號憲祖,葬光天陵。烈祖文穆皇帝諱誠,昭武皇帝長子,母曰昭懿皇后劉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文穆皇帝,廟號烈祖,葬咸寕陵。以唐大中六年嵗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生于碭山縣午溝里。是夕,所居廬舍之上有赤氣上騰,里人望之,皆驚奔而來,曰:「朱家火發矣。」及至,則廬舍儼然。旣入,隣人以誕孩告眾,咸異之。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一十九。案:以上亦見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二。以此推之,知冊府元龜引五代事蹟多本薛史。昆仲三人,俱未冠而孤,母案:冊府元龜引此條「母」字下有「王氏」二字。攜養寄於蕭縣人劉崇之家。帝旣壯,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譴杖。唯崇母自幼憐之,親為櫛髮,嘗誡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輩當善待之。」家人問其故,答曰:「我嘗見其熟寐之次,化為一赤蛇。」然眾亦未之信也。永樂大典卷五千九百四十九。
       唐僖宗乾符中,關東荐饑,羣賊嘯聚。黃巢因之起于曹、濮,饑民願附者凡數萬。帝乃辭崇家,與仲兄存俱入巢軍,以力戰屢捷,得補為隊長。
       唐廣明元年十二月甲申,黃巢陷長安,遣帝領兵屯于東渭橋。是時,夏州節度使諸葛爽率所部屯于櫟陽,巢命帝招諭爽,爽遂降于巢。
       中和元年二月,巢以帝為東南面行營先鋒使,令攻南陽,下之。六月,帝歸長安,巢親勞于灞上。七月,巢遣帝西拒邠、岐、鄜、夏之師于興平,所至皆立功。
       二年二月,巢以帝為同州防禦使,使自攻取。帝乃自丹州南行,以擊左馮翊,拔之,遂據其郡。時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屯兵數萬,糾兵諸侯,以圖興復。帝時與之鄰封,屢為重榮所敗,遂請濟師于巢。表章十上,為偽左軍使孟楷所蔽,不達。又聞巢軍勢蹙,諸校離心,帝知其必敗。九月,帝遂與左右定計,斬偽監軍使嚴實,嚴實原書訛作「嚴貴」,今據歐陽史及通鑑改正。 舉郡降于重榮。案舊唐書僖宗紀:八月庚子,賊同州防禦使朱溫殺其監軍嚴實,與大將胡真、謝瞳等來降。薛史作九月,與舊唐書異。考新唐書:九月丙戌,黃巢將朱溫以同州降。通鑑亦作九月丙戌,朱溫殺其監軍嚴實,舉州降。皆與薛史同。是朱溫之降,實在九月,舊唐書誤。重榮卽日飛章上奏,時僖宗在蜀,覽表而喜曰:「是天賜予也。」乃詔授帝左金吾衞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賜名全忠。案歐陽史云:王鐸承制拜溫金吾衞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薛史以為僖宗詔授,與歐陽史異。考舊唐書:王鐸承制拜溫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通鑑作王鐸承制以溫為同華節度使。是王鐸承制所拜之官,非如歐陽史所載也,至謝瞳奉表行在,乃詔授金吾衞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耳。當以薛史為得其實。 案:是書及舊唐書、通鑑皆作僖宗賜名,惟鑑戒錄云:朱太祖統四鎮,除中令日,名溫。與崔相國連搆大事,崔每奏太祖忠赤,遷之關東,國無患矣。昭宗遽敕太祖改名全忠,議者謂「全」字人王也,又在「中心」,甚不可也,上方悔焉。其說與諸史異,蓋傳聞之不同爾。自是率所部與河中兵士偕行,所向無不克捷。
       三年三月,僖宗制授帝宣武軍節度使,依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令候收復京闕,卽得赴鎮。案舊唐書:中和三年五月,以檢校尚書右僕射、華州刺史、潼關防禦等使朱溫檢校司空,兼汴州刺史,充宣武節度、觀察等使,仍賜名全忠。據薛史則全忠授宣武節度在三月,非五月也;由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遷授,非由潼關防禦等使也;賜名全忠在二年九月,亦非三年五月也。通鑑所叙年月、官爵、名號,皆以薛史為據。四月,巢軍自藍關南走,帝與諸侯之師俱收長安,乃率部下一旅之眾,仗節東下。七月丁卯,入于梁苑。是時帝年三十有二。時蔡州刺史秦宗權與黃巢餘孽合從肆虐,共圍陳州,久之,僖宗乃命帝為東北面都招討使。時汴、宋連年阻饑,公私俱困,帑廩皆虛,外為大敵所攻,內則驕軍難制,交鋒接戰,日甚一日。人皆危之,惟帝銳氣益振。是嵗十二月,帝領兵于鹿邑,與巢眾相遇,縱兵擊之,斬首二千餘級,乃引兵入亳州,因是兼有譙郡之地。
       四年春,帝與許州田從異諸軍同收瓦子寨,案:瓦子寨,原本作「瓦于寨」,攷通鑑注,黃巢撤民居以為寨屋,謂之瓦子寨,則「于」字形近刊訛耳,今改正。殺賊數萬眾。是時,陳州四面賊寨相望,驅擄編氓,殺以充食,號為「舂磨寨」。帝分兵翦撲,大小凡四十戰。四月丁巳,收西華寨,賊將黃鄴單騎奔陳。帝乘勝追之,鼓噪而進。會黃巢遁去,遂入陳州,刺史趙犨迎于馬前。俄聞巢黨尚在陳北故陽壘,帝遂逕歸大梁。是時,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奉僖宗詔,統騎軍數千同謀破賊,與帝合勢于中牟北邀擊之,賊眾大敗于王滿渡,多束手來降。時賊將霍存、葛從周、張歸厚、張歸霸皆匍匐于馬前,悉宥而納之,遂逐殘冦,東至于冤句。
       五月甲戌,帝與晉軍振旅歸汴,館克用于上源驛。旣而備犒宴之禮,克用乘醉任氣,帝不平之。是夜,命甲士圍而攻之。案:自「五月甲戌」至此,又見通鑑考異所引薛史梁紀,與冊府元龜所引符合。會大雨雷電,克用因得于電光中踰墻遁去,惟殺其部下數百人而已。
       六月,陳人感解圍之惠,為帝建生祠堂于其郡。是嵗,黃巢雖歿,而蔡州秦宗權繼為巨孽,有眾數萬,攻陷鄰郡,殺掠吏民,屠害之酷,更甚巢賊,帝患之。七月,遂與陳人共攻蔡賊于溵水,殺數千人。九月己未,僖宗就加帝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封沛郡侯,食邑千戶。
       光啟元年春,蔡賊掠亳、頴二郡,帝帥師以救之,遂東至于焦夷,敗賊眾數千,生擒賊將鐵林,梟首以狥軍而還。三月,僖宗自蜀還長安,改元光啟。四月戊辰,就加帝檢校太保,增食邑千五百戶。十二月,河中、太原之師逼長安,觀軍容使田令孜奉僖宗出幸鳳翔。
       二年春,蔡賊益熾。時唐室微弱,諸道州兵不為王室所用,故宗權得以縱毒,連陷汝、洛、懷、孟、唐、鄧、許、鄭,圜幅數千里,殆絕人煙,惟宋、亳、滑、潁僅能閉壘而已。帝累出兵與之交戰,然或勝或負,人甚危之。
       三月庚辰,僖宗降制就封帝為沛郡王。案舊唐書:光啟元年三月,以汴州刺史朱全忠為沛郡王,充蔡州西北面行營都統。據薛史,則元年惟增食邑,至二年三月乃進封為王也,與舊唐書異。歐陽史從薛史。是月,僖宗移幸興元。
       五月,嗣襄王熅僭卽帝位于長安,改元為建貞。遣使賷偽詔至汴,帝命焚之于庭。未幾,襄王果敗。
       七月,蔡人逼司州,節度使鹿宴弘使來求救,帝遣葛從周等率師赴援。師未至而城陷,宴弘為蔡賊所害。
       十一月,滑州節度使安師儒以怠于軍政,為部下所殺。案舊唐書云:十月壬子朔,滑州軍亂,逐其帥安師儒,推衙將張驍主留後軍務,師儒奔汴,朱全忠殺之。新唐書云:十月,朱全忠陷滑州,執義成軍節度使安師儒。歐陽史從舊唐書作奔汴,通鑑從新唐書作被擄,據薛史則師儒自為部下所殺,與新、舊唐書異。又新、舊唐書俱作十月,而薛史作十一月,通鑑仍從薛史。帝聞之,乃遣朱珍、李唐賓襲而取之,由是遂有滑臺之地。案舊唐書云:朝廷以汴帥朱全忠兼領義成軍節度使。據薛史胡真傳云:真以奇兵襲取滑州,乃署為滑州節度留後。蓋全忠雖嘗兼領義成,而不之鎮,故署其將胡真為留後。十二月,僖宗降制就加帝檢校太傅,改封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戶。
       是嵗,鄭州為蔡賊所陷,刺史李璠單騎來奔,帝宥而納之,以為行軍司馬。宗權旣得鄭,益驕,帝遣裨將邏于金隄驛,與賊相遇,因擊之,賊眾大敗,追至武陽橋,斬首千餘級。帝每與蔡人戰于四郊,旣以少擊眾,常出奇以制之,但患師少,未快其旨。宗權又以己眾十倍于帝,恥于頻敗,乃誓眾堅決以攻夷門。旣而獲蔡之諜者,備知其事,遂謀濟師焉。
       三年春二月乙巳,承制以朱珍為淄州刺史,俾募兵于東道,且慮蔡人暴其麥苗,期以夏首回歸。案:自「募兵于東道」至此,亦見通鑑注,與冊府元龜同。珍旣至淄、棣,旬日之內,應募者萬餘人。又潛襲青州,獲馬千匹,鎧甲稱是,乃鼓行而歸。四月辛亥,達于夷門,帝喜曰:「吾事濟矣。」是時,賊將張晊屯于北郊,秦賢屯于版橋,各有眾數萬,樹柵相連二十餘里,其勢甚盛。帝謂諸將曰:「此賊方今息師蓄銳以俟時,必來攻我。況宗權度我兵少,又未知珍來,謂吾畏懼,止于堅守而已。今出不意,不如先擊之。」乃親引兵攻秦賢寨,將士踴躍爭先,賊果不備,連拔四寨,斬首萬餘級,時賊眾以為神助。庚午,案通鑑考異云:長曆四月甲辰朔,無庚午,薛史誤。今考舊唐書,光啟三年四月正作甲辰朔,以日數計之,庚午乃四月二十七日也。此非薛史之誤,乃通鑑考異之誤耳。賊將盧瑭領萬餘人于圃田北萬勝戍夾汴水為營,跨河為梁,以扼運路。案通鑑注引薛史梁紀曰:盧瑭于圃田北夾汴為梁,以扼運路。視冊府元龜所引,稍有刪節。帝擇精銳以襲之。是日昏霧四合,兵及賊壘方覺,遂突入掩殺,赴水死者甚眾,盧瑭自投于河。河南諸賊連敗,不敢復駐,皆并在張晊寨。自是蔡寇皆懷震讋,往往軍中自相驚亂。帝旋師休息,大行犒賞,繇是軍士各懷憤激,每遇敵無不奮勇。
       五月丙子,出酸棗門,自卯至未,短兵相接,賊眾大敗,追斬二十餘里,僵仆就枕。宗權恥敗,益縱其虐,乃自鄭州親領突將數人,逕入張晊寨。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七。其日晚,大星隕于賊壘,有聲如雷。永樂大典卷三千二百七十一。辛巳,兗、鄆、滑軍士皆來赴援,乃陳兵于汴水之上,旌旗器甲甚盛。蔡人望之,不敢出寨。翌日,分布諸軍,齊攻賊寨,自寅至申,斬首二萬餘級。會夜收軍,獲牛馬、輜重、生口、器甲不可勝計。是夜宗權、晊遁去,遲明追之,至陽武橋而還。宗權至鄭州,乃盡焚其廬舍,屠其郡人而去。始蔡人分兵冦陝、雒、孟、懷、許、汝,皆先據之,因是敗也,賊眾恐懼,咸棄之而遁。帝乃慎選將佐,俾完葺壁壘,為戰守之備,于是遠近流亡復歸者眾矣。是時,揚州節度使高駢為裨將畢師鐸所害,復有孫儒、楊行密互相攻伐,朝廷不能制,乃就加帝檢校太尉,兼領淮南節度使。案舊唐書:光啟三年十一月,楊行密遣使求援于朱全忠,制授全忠檢校太尉、侍中,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度觀察使、行營兵馬都統。歐陽史作十二月,通鑑作閏十一月,據薛史則全忠兼領淮南自在九月以前,與諸書異。又薛史下文作閏十二月,而通鑑作閏十一月,亦有互異,未詳孰是。
       九月,亳州裨將謝殷逐刺史宋衮,自據其郡,帝親領軍屯于太清宮,遣霍存討平之。案新唐書云:光啟三年六月壬戌,亳州將謝殷逐其刺史宋衮。八月壬寅,謝殷伏誅。通鑑從新唐書,薛史作九月,與新唐書異。帝之禦蔡寇也,鄆州朱瑄、案:歐陽史作朱宣,薛史前後皆作「瑄」,舊唐書、通鑑並同薛史。兗州朱瑾皆領兵來援。及宗權旣敗,帝以瑄、瑾宗人也,又有力于己,皆厚禮以歸之。瑄、瑾以帝軍士勇悍,私心愛之,乃密于曹、濮界上懸金帛以誘之,帝軍利其貨而赴者甚眾,帝乃移檄以讓之。朱瑄來詞不遜,案通鑑考異引高若拙後史補曰:梁太祖皇帝到梁園,深有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難,每有鬱然之狀。時有薦敬秀才于門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圖大事,輜重必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將士詐為叛者而逃,明公即奏于主上及告四鄰,以自襲叛徒為名。」梁祖曰;「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從其議,一出而致眾十倍。今案高若拙所紀,深得敬翔與梁祖陰謀情狀。薛史止据梁實錄原辭,未及改正。歐史作移檄兗、鄆,誣其誘汴亡卒以東,亦未詳考。乃命朱珍侵曹伐濮,以懲其姦。未幾,珍伐曹州,執刺史丘禮以獻,遂移兵圍濮州。兗、鄆之釁,自茲而始矣。
       十月,僖宗命水部郎中王贊撰紀功碑以賜帝。是月,帝親帥騎數千巡師于濮上,因破朱瑄援師于范縣。丁未,攻陷濮州,刺史朱裕單騎奔鄆。尋為鄆人所敗,踰月乃還。
       十二月,僖宗遣使賜帝鐵券,又命翰林承旨劉崇望撰德政碑以賜帝。
       閏月甲寅,帝請行營司馬李璠權知淮南留後,乃遣大將郭言領兵援送以赴揚州。
       文德元年正月,帝率師東赴淮海,行次宋州,聞楊行密已拔揚州,遂還。是時,李璠、郭言行至淮上,為徐戎所扼,不克進而還。案歐陽史云:璠之揚州,行密不納。據通鑑云:李璠至泗州,時溥以兵襲之,郭言力戰得免而還。是李璠未嘗得至揚州也,當以薛史為寔錄。帝怒,遂謀伐徐。
       二月丙戌,僖宗制以帝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繇是諸鎮之師,皆受帝之節制。案新唐書:正月癸亥,朱全忠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舊唐書作五月,與薛史異。通鑑從新唐書。
       三月庚子,昭宗卽位。是月,蔡人石璠領萬眾以剽陳、亳,帝遣朱珍率精騎數千擒璠以獻。
       四月戊辰,魏博樂彥禎失律,其子從訓出奔相州,使來乞師。帝遣朱珍領大軍濟河,連收黎陽、臨河二邑。旣而魏軍推小校羅弘信為帥。弘信旣立,遣使送款于汴,帝優而納之,遂命班師。是月,河南尹張全義襲李罕之于河陽,克之。罕之單騎出奔,因乞師于太原,李克用為發萬騎以援之。罕之遂收其眾,偕晉軍合勢,急攻河陽。全義危急,遣使求救于汴,帝遣丁會、牛存節、葛從周領兵赴之,大戰于溫縣,晉人與罕之俱敗。于是河橋解圍,全義歸于河陽,因以丁會為河陽留後。
       五月己亥,昭宗制以帝檢校侍中,增食邑三千戶。戊辰,詔改帝鄉曰衣錦鄉,里曰沛王里。是月,帝以兼有洛、孟之地,無西顧之患,將大整師徒,畢力誅蔡。會蔡人趙德諲舉漢南之地以歸于朝廷,案新唐書昭宗紀:五月壬寅,趙德諲以襄州降。舊唐書及通鑑皆作五月,與薛史同。歐陽史敘其事于三月以前,疑有舛誤。且遣使送款于帝,仍誓戮力同討宗權。帝表其事,朝廷因以德諲為蔡州四面副都統。又以河陽、保義、義昌三節度為帝行軍司馬,兼糧料應接使。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七。至是,帝領諸侯之師會德諲以伐蔡賊于汝水之上,遂薄其城。五日之內,樹二十八寨以環之,蓋象列宿之數也。永樂大典卷一萬五千一百二十。時帝親臨矢石,一日,飛矢中其左腋,血漬單衣,顧謂左右曰:「勿洩。」永樂大典卷二萬七百十二。
       九月,以糧運不繼,遂班師。是時,帝知宗權殘孽不足為患,遂移兵以伐徐。
       十月,先遣朱珍領兵與時溥戰于吳康鎮,徐人大敗,連收豐、蕭二邑,溥攜散騎馳入彭門。帝命分兵以攻宿州,刺史張友攜符印以降。旣而徐人閉壁堅守,遂命龎師古屯兵守之而還。是月,蔡賊孫儒攻陷揚州,自稱淮南節度使。
       龍紀元年正月,龎師古攻陷宿遷縣,進軍于呂梁。時溥領軍二萬,晨壓師古之軍而陣,師古促戰,敗之,斬首二千餘級,溥復入于彭門。
       二月,蔡將申叢遣使來告,縛秦宗權于帳下,折其足而囚之矣。案舊唐書:文德元年十二月甲子朔,蔡州牙將申叢執秦宗權。新唐書作十一月辛酉,與舊唐書月日互異。薛史作龍紀元年二月,蓋卽其遣使來告之月而書之也。歐陽史作五月,誤。帝卽日承制以叢為淮西留後。未幾,叢復為都將郭璠所殺。是月,璠執宗權來獻,帝遣行軍司馬李璠、牙校朱克讓檻進于長安。旣至,昭宗御延喜樓受俘,卽斬宗權于獨柳樹下。蔡州平。昭宗詔加帝食實封一百戶,賜莊宅各一區。三月,又加帝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進封東平王,賞平蔡之功也。案舊唐書:四月壬戌朔,以宣武淮南等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兼侍中、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汴州刺史、充蔡州四面行營都統、上柱國、沛郡王、食邑四千戶朱全忠為檢校太尉、中書令,進封東平王,仍賜賞軍錢十萬貫。薛史及歐陽史俱作三月,與舊唐書異。
       大順元年四月丙辰,宿州小將張筠逐刺史張紹光,擁眾以附時溥。帝率親軍討之,殺千餘人,筠遂堅守。乙卯,時溥出兵暴碭山縣,帝遣朱友裕以兵襲之,敗徐軍三千餘眾,獲沙陀援軍石君和等三十人,斬于宿州城下。
       六月辛酉,淮南孫儒遣使修好于帝,帝表其事,請以淮南節度授于儒焉。辛未,昭宗命帝為宣義軍節度使,充河東東面行營招討使,案舊唐書:五月,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為太原東南面招討使。歐陽史從舊唐書作東南面,通鑑作南面,與舊唐書異。考新唐書云:五月,以朱全忠為南面招討使。六月辛未,朱全忠為河東東面行營招討使。蓋先為南面招討使,後改東面也。又,六月,全忠兼領宣義軍,新、舊唐書皆不載,通鑑用薛史。時朝廷宰臣張濬將兵討太原故也。
       八月甲寅,昭義都將馮霸殺沙陀所署節度使李克恭來降,帝請河陽節度使朱崇節為潞州留後。戊辰,李克用自率蕃漢步騎數萬以圍潞州,帝遣葛從周率驍勇之士,夜中銜枚犯圍而入于潞。案舊唐書:五月,潞州軍亂,殺其帥李克恭。七月,朱全忠遣大將葛從周率千騎入潞州。薛史統作八月,蓋據入潞之月而追言之也。
       九月壬寅,帝至河陽,遣都將李讜引軍趨澤、潞,行至馬牢川,為晉人所敗。帝又遣朱友裕、張全義率精兵至鄆州北以為應援。旣而崇節、從周棄潞來歸。戊申,帝廷責諸將敗軍之罪,斬李讜、李重胤以狥,遂班師焉。案:自「九月壬寅」至此,又見通鑑考異,與冊府元龜同。
       十月乙酉,帝自河陽赴滑臺。時奉詔將討太原,先遣使假道于魏,魏人不從。先是,帝遣行人雷鄴告糴于魏,旣而為牙軍所殺。羅弘信懼,故不敢從命,遂通好于太原。
       十二月辛丑,帝遣丁會、葛從周率眾渡河取黎陽、臨河,又令龎師古、霍存下淇門、衞縣,帝徐以大軍繼其後。
       二年春正月,魏軍屯于內黃。丙辰,帝與之接戰,自內黃至永定橋,魏軍五敗,斬首萬餘級。羅弘信懼,遣使持厚幣請和。帝命止其焚掠而歸其俘,弘信繇是感悅而聽命焉。乃收軍屯于河上。
       八月己丑,帝遣丁會急攻宿州,刺史張筠堅守其壁,會乃率眾于州東築堰,壅汴水以浸其城。十月壬午,筠遂降,宿州平。案:舊唐書作十一月,汴軍陷宿州,與薛史異。歐陽史及新唐書、通鑑俱從薛史作十月。
       十一月丁未,曹州裨將郭紹賓殺刺史郭饒,舉郡來降。案新唐書:十一月己未,曹州將郭誅殺其刺史郭詞,叛附于全忠。通鑑從新唐書,與薛史異。歐陽史仍從薛史。是月,徐將劉知俊率眾二千來降,自是徐軍不振。
       十二月,兗州朱瑾領軍三萬寇單父,帝遣丁會領大軍襲之,敗于金鄉界,殺二萬餘眾,瑾單馬遁去。
       景福元年正月,遣丁會于兗州界徙其民數千戶于許州。
       二月戊寅,帝親征鄆,先遣朱友裕屯軍于斗門。甲申,次衞南,有飛鳥止于峻堞之上,鳴噪甚厲,副使李璠曰:「將有不如意之事。」是夜,鄆州朱瑾率步騎萬人襲朱友裕于斗門,友裕拔軍南去。乙酉,帝晨救斗門,不知友裕之退,前至斗門者皆為鄆人所殺。帝追襲鄆人至瓠河,不及,遂領兵于村落間。案領字攷文義應是頓字之譌。今改。時朱瑄尚在濮州。丁亥,遇朱瑄率兵將歸于鄆,遂來衝擊。帝策馬南馳,為賊所追甚急,前有浚溝,躍馬而過,張歸厚援矟力戰于其後,乃免。時李璠與都將數人皆為鄆軍所殺。
       五月丙午,遣朱克讓率眾暴兗、鄆之麥。
       十一月,遣朱友裕率兵攻濮州,下之,擒刺史邵儒以獻,濮州平。遂命移軍伐徐州。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七。
       二年四月丁丑,師古下彭門,梟溥首以獻。通鑑考異引薛史梁紀。案:冊府元龜引薛史,于景福二年事多所刪節。考異是年春有石佛山之戰,今不載。通鑑注引薛史云:「石佛山在彭門南。」疑卽此處闕文也。
       八月,帝遣龎師古移兵攻兗,駐于曲阜,與朱瑾屢戰,皆敗之。
       十二月,師古遣先鋒葛從周引軍以攻齊州,刺史朱威告急于兗、鄆。旣而朱瑄以援兵至,遂固其壘。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七。
       乾寧元年二月,帝親領大軍由鄆州東路北次于魚山。魚山,歐陽史作漁山,攷通鑑亦作魚山,今仍其舊。朱瑄覘知,卽以兵逕至,且圖速戰。帝整軍出寨,時瑄、瑾已陣于前。須臾,東南風大起,我軍旌旂失次,甚有懼色,卽令騎士揚鞭呼嘯。俄而西北風驟發,時兩軍皆在草莽中,帝因令縱火。旣而煙焰亘天,乘勢以攻賊陣,瑄、瑾大敗。永樂大典卷一萬五千一百二十。殺萬餘人,餘眾擁入清河,因築京觀于魚山之下,駐軍數日而還。
       二年正月癸亥,遣朱友恭帥師復伐兗,遂塹而圍之。未幾,朱瑄自鄆率步騎援粮欲入于兗,友恭設伏以敗之,盡奪其饟于高吳,通鑑作高梧,攷是書前後俱作高吳,今仍其舊。因擒蕃將安福順、安福慶。
       二月己酉,帝領親軍屯于單父,以為友恭之援。
       四月,濠、壽二州復為楊行密所陷。是時,太原遣將史儼兒、李承嗣以萬騎馳入于鄆。案通鑑:乾寧二年四月,河東遣其將史儼兒、李承嗣以萬人馳入于鄆。此據薛史梁紀原文,惟史儼兒作史儼為微異耳。下又云:七月,克用遣史儼將三千騎詣石門侍衞。十二月,李克用遣大將史儼、李承嗣假道于魏以救之。前後復互,且其時汴、鄆日有戰爭,道路且隔,史儼旣于四月入鄆,不應七月已在石門,十二月又過魏也。考舊唐書云:初,兗、鄆求援于太原,克用令蕃將史完府、何懷實等千騎赴之。不言其赴鄆為何時。據此篇下云:八月,獲蕃將史完府。十一月,擒何懷寶。然則四月馳入于鄆者,當是史完府、何懷寶,非史儼、李承嗣也。參考薛史唐武皇紀及李承嗣傳,承嗣等入鄆定在二年之冬,梁紀似有舛誤。通鑑並采梁、唐帝紀,亦未能考定畫一。朱友恭遂歸于汴。
       八月,帝領親軍伐鄆,至大仇,遣前軍挑戰,設伏于梁山以待之。旣而獲蕃將史完府,奪馬數百匹。朱瑄脫身遁去,復入于鄆。案通鑑:九月辛未,朱全忠自將擊朱瑄,戰于梁山,瑄敗走還鄆。與薛史異。歐陽史仍從薛史作八月。
       十月,帝駐軍于鄆,齊州刺史朱瓊遣使請降,瓊卽瑾之從父兄也。案新唐書昭宗紀:十一月壬申,齊州刺史朱瓊叛降于朱全忠。據薛史則朱瓊自請降至見殺皆在十月,與新唐書異。通鑑從新唐書。帝因移軍至兗,瓊果來降。未幾,瓊為朱瑾所紿,掠而殺之,帝卽以其弟玭為齊州防禦使。
       十一月,朱瑄復遣將賀瓌、柳存及蕃將何懷寶等萬餘人以襲曹州,何懷寶,通鑑作薛懷寶,攷舊唐書亦作何懷寶,今仍之。庶解兗州之圍也。帝知之,自兗領軍策馬先路至鉅野南,追而敗之,殺戮將盡,生擒賀瓌、柳存、何懷寶及賊黨三千餘人。是日申時,狂風暴起,沙塵沸湧,帝曰:「此乃殺人未足耳。」遂下令盡殺所獲囚俘,風亦止焉。翼日,縶賀瓌等以示于兗,帝素知瓌名,乃釋之,惟斬何懷寶于兗城之下,乃班師。
       十二月,葛從周領兵復伐兗。案通鑑云:朱全忠之去兗州也,留葛從周將兵守之。與薛史梁紀異。又,薛史葛從周傳作十月事。旣至,與朱瑾戰于壘下,殺千餘眾,擒其將孫漢筠已下二十人,遂旋師。
       三年正月,河東李克用旣破邠州,欲謀爭霸,乃遣蕃將張汚落以萬騎寨于河北之莘縣,聲言欲救兗、鄆。魏博節度使羅弘信患之,使來求援。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七。
       二月,帝領親軍屯于單父,會寒食,帝乃親拜文穆皇帝陵于碭山縣午溝里。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九。
       四月辛酉,河東水泛漲,將壞滑城,帝令決隄岸以分其勢為二河,夾滑城而東,為害滋甚。是月,帝遣許州刺史朱友恭領兵萬人渡淮,以便宜從事。時黃、鄂二州累遣使求援,故有是行。
       五月,命葛從周統軍屯于洹水,以備蕃軍。
       六月,李克用帥蕃漢諸軍營于斥丘,遣其男落落將鐵林小兒三千騎薄于洹水。從周與戰,大敗之,生擒落落以獻。克用悲駭,請修舊好以贖其子,帝不許,遂執落落送于羅弘信,斬之。越七日,我軍還屯陽留以伐鄆。
       八月,復壁于洹水。是時,昭宗幸華州,遣使就加帝檢校太師,守中書令。
       四年正月,帝以洹水之師大舉伐鄆。辛卯,營于濟水之次,案胡三省云:漢以後無濟水,此濟水蓋即鄆城清河水也。龎師古令諸將撤木為橋。乙未夜,師古以中軍先濟,聲振于鄆,朱瑄聞之,棄壁夜走。葛從周逐之至中都北,擒瑄并其妻男以獻,案:自「辛卯營于濟水之次」至此,又見通鑑考異,惟中少數字,蓋引書間有刪節也。尋斬汴橋下。鄆州平。己亥,帝入于鄆,以朱友裕為鄆州兵馬留後。案通鑑:正月,以龎師古為天平軍留後。三月,表朱友裕為天平軍留後。據薛史郴王友裕傳,四年,帝下東平,卽為天平留後。與通鑑異。時帝聞朱瑾與史儼兒在豐沛間搜索糧饋,惟留康懷英守兗州,帝因乘勝遣葛從周以大軍襲兗。懷英聞鄆失守,俄又我軍大至,乃出降。朱瑾、史儼兒遂奔淮南。兗、海、沂、密等州平。案新唐書昭宗紀:四年正月丙申,朱全忠陷鄆州,天平軍節度朱宣死之。二月,朱全忠寇兗州,泰寕軍節度使朱瑾奔于淮南。舊唐書:正月癸未,汴將龎師古陷鄆州。二月戊申,汴將葛從周陷兗州。與薛史月日前後不同,詳見通鑑考異。乃以葛從周為兗州留後。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七。
       五月丁丑,朱友恭遣使上言,大破淮冦于武昌,收復黃、鄂二州。通鑑考異引薛史梁紀。
       八月,陝州節度使王珙遣使來乞師。是時,珙弟珂實為蒲帥,珂,原本訛作「琦」,今據新唐書王重榮傳改正。迭相憤怒,日尋干戈,而珙兵寡,故來求援。帝遣張存敬、楊師厚等領兵赴陝,旣而與蒲人戰于猗氏,大敗之。
       九月,帝以兗、鄆旣平,將士雄勇,遂大舉南征。案舊唐書昭宗紀,師古渡淮在十月,而清口之敗在十一月,薛史繫于九月,蓋舉南征之議實始于九月,其後遂終言之耳。歐陽史改作九月攻淮南。則清口之役,乃因雨雪而敗,有九國志可據,斷非九月事也。命龎師古以徐、宿、宋、滑之師直趨清口,葛從周以兗、鄆、曹、濮之眾徑赴安豐。淮人遣朱瑾領兵以拒師古,因決水以浸軍,遂為淮人所敗,師古歿焉。葛從周行及濠梁,聞師古之敗,亦命班師。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七。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書一 太祖紀第一
卷二 梁書二 太祖紀第二
卷三 梁書三 太祖紀第三
卷四 梁書四 太祖紀第四
卷五 梁書五 太祖紀第五
卷六 梁書六 太祖紀第六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卷八 梁書八 末帝紀上
卷九 梁書九 末帝紀中
卷十 梁書十 末帝紀下
卷十一 梁書十一 后妃列傳第一
卷十二 梁書十二 宗室列傳第二
卷十三 梁書十三 列傳第三
卷十四 梁書十四 列傳第四
卷十五 梁書十五 列傳第五
卷十六 梁書十六 列傳第六
卷十七 梁書十七 列傳第七
卷十八 梁書十八 列傳第八
卷十九 梁書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二十 梁書二十 列傳第十
卷二十一 梁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梁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二十五 唐書一 武皇紀上
卷二十六 唐書二 武皇紀下
卷二十七 唐書三 莊宗紀第一
卷二十八 唐書四 莊宗紀第二
卷二十九 唐書五 莊宗紀第三
卷三十 唐書六 莊宗紀第四
卷三十一 唐書七 莊宗紀第五
卷三十二 唐書八 莊宗紀第六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卷三十五 唐書十一 明宗紀第一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卷三十七 唐書十三 明宗紀第三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卷三十九 唐書十五 明宗紀第五
卷四十 唐書十六 明宗紀第六
卷四十一 唐書十七 明宗紀第七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卷四十三 唐書十九 明宗紀第九
卷四十四 唐書二十 明宗紀第十
卷四十五 唐書二十一 閔帝紀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卷四十七 唐書二十三 末帝紀中
卷四十八 唐書二十四 末帝紀下
卷四十九 唐書二十五 后妃列傳第一
卷五十 唐書二十六 宗室列傳第二
卷五十一 唐書二十七 宗室列傳第三
卷五十二 唐書二十八 列傳第四
卷五十三 唐書二十九 列傳第五
卷五十四 唐書三十 列傳第六
卷五十五 唐書三十一 列傳第七
卷五十六 唐書三十二 列傳第八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卷五十八 唐書三十四 列傳第十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卷六十 唐書三十六 列傳第十二
卷六十一 唐書三十七 列傳第十三
卷六十二 唐書三十八 列傳第十四
卷六十三 唐書三十九 列傳第十五
卷六十四 唐書四十 列傳第十六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卷六十六 唐書四十二 列傳第十八
卷六十七 唐書四十三 列傳第十九
卷六十八 唐書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
卷六十九 唐書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七十 唐書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七十一 唐書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七十二 唐書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七十三 唐書四十九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七十四 唐書五十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卷七十七 晉書三 高祖紀第三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卷七十九 晉書五 高祖紀第五
卷八十 晉書六 高祖紀第六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卷八十二 晉書八 少帝紀第二
卷八十三 晉書九 少帝紀第三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卷八十五 晉書十一 少帝紀第五
卷八十六 晉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卷八十七 晉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卷八十九 晉書十五 列傳第四
卷九十 晉書十六 列傳第五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卷九十二 晉書十八 列傳第七
卷九十三 晉書十九 列傳第八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卷九十五 晉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卷一百0一 漢書三 隱帝紀上
卷一百0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卷一百0三 漢書五 隱帝紀下
卷一百0四 漢書六 后妃列傳第一
卷一百0五 漢書七 宗室列傳第二
卷一百0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卷一百0七 漢書九 列傳第四
卷一百0八 漢書十 列傳第五
卷一百0九 漢書十一 列傳第六
卷一百一十 周書一 太祖紀第一
卷一百一十一 周書二 太祖紀第二
卷一百一十二 周書三 太祖紀第三
卷一百一十三 周書四 太祖紀第四
卷一百一十四 周書五 世宗紀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周書八 世宗紀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周書九 世宗紀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周書十 世宗紀第六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卷一百二十二 周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卷一百二十三 周書十四 列傳第三
卷一百二十四 周書十五 列傳第四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八 周書十九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九 周書二十 列傳第九
卷一百三十 周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卷一百三十一 周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世襲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三 世襲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四 僭偽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五 僭偽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六 僭偽列傳第三
卷一百三十七 外國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八 外國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
卷一百四十 志二 歷志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 禮志上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禮志下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樂志下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食貨志
卷一百四十七 志九 刑法志
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選舉志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職官志
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郡縣志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