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舊五代史(繁體版)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作者:北宋 · 薛居正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劉鄩 賀瓌 康懷英 王景仁
       劉鄩,密州安丘縣人也。祖綬,密州戶掾,累贈左散騎常侍。父融,安丘令,累贈工部尚書。鄩幼有大志,好兵畧,涉獵史傳。唐中和中,事青州節度使王敬武為小校。敬武卒,三軍推其子師範為留後,朝廷命崔安潛鎮青州,安潛,原本訛守潛,今據新唐書改正。州人拒命。棣州刺史張蟾將襲師範,師範遣都指揮使盧弘攻棣州,弘反與蟾通,偽旋軍以襲師範。師範知之,設伏兵以迎弘,既而享之,先誡鄩曰:「弘至即斬之。」鄩如約,斬弘于座上,同亂者皆誅之。師範以鄩為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攻下棣州,殺張蟾,朝廷因授師範平盧軍節度使。光化初,師範表鄩為登州刺史,歲餘,移刺淄州,署行軍司馬。
       天復元年,昭宗幸鳳翔,太祖率四鎮之師奉迎于岐下。李茂貞與內官韓全誨矯詔徵天下兵入援,師範覽詔,慷慨泣下,遣腹心乘虛襲取太祖管內州郡。所在同日竊發,其事多泄,唯鄩以偏師陷兗州,遂據其郡。初,鄩遣細人詐為鬻油者,覘兗城內虛實及出入之所,視羅城下一水竇可以引眾而入,遂誌之。鄩乃告師範,請步兵五百,宵自水竇銜枚而入,案金華子云:鄩以大竹藏兵仗。與薛史異。一夕而定,軍城晏然,市民無擾。金華子云:鄩入據子城,甲兵精銳,城內人皆束手,莫敢旅拒。加以州將悍虐,人情不附,鄩因而撫治,民皆安堵。太祖命大將葛從周攻之。案:金華子作兗帥張姓,疑傳聞之誤。時從周為節度使,領兵在外,州城為鄩所據,家屬悉在城中。鄩善撫其家,移就外第,供給有禮,升堂拜從周之母。及從周攻城,鄩以板輿請母登城,母告從周曰:「劉將軍待我甚至,不異于兒,新婦已下,並不失所。劉將軍與爾各為其主,爾其察之。」從周歔欷而退。鄩乃簡城中老疾及婦人浮食百姓不足與守者,悉出之于外,與將士同甘苦,分衣食,以抗外軍,戢兵禁暴,居人泰然。從周攻圍既久,鄩無外援,人情稍有去就之意。一日,節度副使王彥溫踰城而奔,守陴者從之而逸,鄩之守兵禁之不可,鄩即遣人從容告彥溫曰:「請副使少將人出,非素遣者請勿帶行。」又揚言于眾曰「素遣從副使行者即勿禁,其擅去者族之。」守民聞之皆惑,奔逸者乃止。外軍聞之,果疑彥溫有姦,即戮之于城下,自是軍城遂固。及王師範兵力漸窘,從周以禍福諭鄩,俾之革面,鄩報曰:「俟青州本使歸降,即以城池還納。」天復三年十一月,師範告降,且言先差行軍司馬劉鄩領兵入兗州,請釋其罪,亦以告鄩,鄩即出城聽命。案:劉鄩叛附于梁,新唐書昭宗紀作十月丁丑,與是書作十一月異。太祖嘉其節槩,以為有李英公之風。英公原本訛殷公,攷新唐書李勣封英國公,今改正。鄩即降,從周具行裝服馬,請鄩歸大梁。鄩曰:「未受梁王捨釋之旨,乘肥衣裘,非敢聞命。」即素服跨驢而發。及將謁見,太祖令賜冠帶,鄩曰:「纍囚負罪,請就縶而入。」太祖不許。及見,慰撫移時,且飲之酒,鄩以量小告太祖。太祖曰:「取兗州,量何大耶!」旋授元從都押牙。太祖牙下諸將,皆四鎮舊人,鄩一旦以羈旅之臣,驟居眾人之右,及與諸將相見,並用階庭之禮,太祖尤奇重之。未幾,表為鄜州留後。
       是時,邠、岐之眾屢寇其境,鄩禦捍備至,太祖以其地遠,慮失鄩,即令棄郡引軍屯于同州。天祐二年二月,授右金吾衞大將軍,充街使。三年正月,太祖授元帥之任,以鄩為元帥府都押牙,執金吾如故。開平元年,授右金吾上將軍,充諸軍馬步都指揮使。其年秋,與諸將征潞州,遷檢校司徒。三年二月,轉右威衞上將軍,依前諸軍馬步都虞候。五月,改左龍武統軍,充侍衞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其年夏,同州劉知俊反,引岐人襲據長安,分兵扼河、潼。太祖幸陝,命鄩西討,即奮取潼關,擒知俊弟知浣以獻,遂引兵收復長安,知俊棄郡奔鳳翔。太祖以鄩為佑國、同州軍兩使留後,尋改佑國軍為永平軍,以鄩為節度使、檢校司徒,行大安尹、金州管內觀察使。是時,西鄙未寕,密邇寇境,鄩練兵撫眾,獨當一面。四年,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庶人友珪篡位,加檢校太傅。乾化三年正月,丁內艱,友珪命起復視事。末帝即位,尤深倚重。明年夏,詔鄩歸闕,授開封尹,遙領鎮南軍節度使。旋屬晉人寇河朔,鄩奉詔與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禦之而退。
       九月,徐州節度使蔣殷據城叛。時朝廷以福王友璋鎮徐方,殷不受代,末帝遣鄩與鄆帥牛存節率兵攻之。殷求援于淮夷,偽吳楊溥遣大將朱瑾領眾赴援,鄩逆擊破之。貞明元年春,城陷,殷舉族自燔,于火中得其尸,梟首以獻,詔加檢校太尉。
       三月,魏博楊師厚卒,朝廷分相、魏為兩鎮,遣鄩率大軍屯南樂,以討王鎔為名。既而魏軍果亂,囚節度使賀德倫送款于太原。六月,晉王入魏州,鄩以精兵萬人自洹水移軍魏縣,晉王來覘,鄩設伏于河曲叢木間,俟晉王至,大譟而進,圍之數匝,殺獲甚眾,晉王僅以身免。案:通鑑作晉王率騎馳突,所向披靡,自午至申乃得出,亡其七騎。而薛史以為殺獲甚眾,晉王僅以身免。蓋當時梁、唐二史各有夸張掩飾,故所紀互異如此。通鑑所載,當是據唐實錄。是月,鄩潛師由黃澤西趨太原,將行,慮為晉軍所追,乃結蒭為人,縛旗于上,以驢負之,循堞而行,數日,晉人方覺。軍至樂平,會霖雨積旬,師不克進,鄩即整眾而旋。魏之臨清,積粟之所,鄩引軍將據之,遇晉將周陽五自幽州率兵至,鄩乃取貝州,與晉軍遇于堂邑,鄩邀擊却之,追北五十餘里,遂軍于莘縣。增城壘,浚池隍,自莘及河,築甬道以通饟路。
       八月,末帝賜鄩詔曰:「閫外之事,全付將軍。河朔諸州,一旦淪沒,勞師弊旅,患難日滋,退保河壖,久無鬬志。昨東面諸侯,奏章來上,皆言倉儲已竭,飛輓不充,于役之人,每遭擒擄,夙宵軫念,惕懼盈懷。將軍與國同休,當思良畫,如聞寇敵兵數不多,宜設機權,以時剪撲,則予之負荷,無累先人。」鄩奏曰:「臣受國深恩,忝茲閫政,敢不枕戈假寐,罄節輸忠。昨者,比欲西取太原,斷其歸路,然後東收鎮、冀,解彼連鷄,止于旬時,再清河朔。豈期天方稔亂,國難未平,纔出師徒,積旬霖潦,資糧殫竭,軍士札瘥,切慮蒼黃,乖于統攝,乃詢部伍,皆欲旋歸。凡次舍經行,每張犄角,又欲絕其饟道,且據臨清。纔及宗城,周陽五奄至,騎軍馳突,變化如神。臣遂領大軍,保于莘縣,深溝高壘,享士訓兵,日夜戒嚴,伺其進取。偵視營壘,兵數極多。樓煩之人,皆能騎射,最為勁敵,未可輕謀。臣若苟得機宜,焉敢坐滋患難,臣心體國,天鑒且明。」末帝又遣使問鄩決勝之策,鄩曰:「臣無奇術,但人給糧十斛,盡則破敵。」末帝大怒,讓鄩曰:「將軍蓄米,將療饑耶?將破賊耶?」乃遣中使督戰。鄩集諸校而謀曰:「主上深居宮禁,未曉兵機,與白面兒共謀,終敗人事。大將出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機制變,安可預謀。今揣敵人,未可輕動,諸君更籌之。」時諸將皆欲戰,鄩默然。他日,復召諸將列坐軍門,人具河水一器,因命飲之,眾未測其旨,或飲或辭。鄩曰:「一器而難若是,滔滔河流,可勝既乎!」眾皆失色。居數日,鄩率萬餘人薄鎮、定之營,時鄩軍奄至,上下騰亂,殺獲甚眾。少頃,晉軍繼至,乃退。
       二年三月,鄩自莘引軍襲魏州,與晉王戰于故元城,王師敗績,鄩脫身南奔,自黎陽濟河至滑州。尋授滑州節度使,詔屯黎陽。三年二月,晉王悉眾來攻黎陽,鄩拒之而退。及鄩歸闕,再授開封尹,領鎮南軍節度使。其年,河朔失守,朝廷歸咎于鄩,鄩亦不自安,上表避位。九月,落平章事,授亳州團練使。屬淮人寇蔡、潁、亳三郡,鄩奉命渡淮,至霍丘,大殲賊黨。五年,兗州節度使張萬進反,北結晉人為援,末帝遣鄩攻之,鄩為兗州安撫制置使。是冬,萬進危蹙,小將邢師遇潛應王師,遂拔其城,梟萬進首以獻。十一月,制授泰寕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六年六月,授河東道招討使,與華州尹皓攻取同州。先是,河中朱友謙襲取同州,以其子令德為留後,表請旄鉞,末帝怒,命鄩討之。其年九月,晉將李嗣昭率師來援,戰于城下,王師不利,敗兵走河南,橋梁陷,溺死者甚眾,鄩以餘眾退保華州羅文寨。先是,鄩與河北朱友謙為婚家,及王師西討,行次陝州,鄩遣使賫檄與友謙,諭以禍福大計,誘令歸國,友謙不從,如是停留月餘。尹皓、段凝輩素忌鄩,遂搆其罪,言鄩逗留養寇,俾俟援兵,末帝以為然。及兵敗,詔歸洛,河南尹張宗奭承朝廷密旨,逼令飲酖而卒。案:通鑑考異引莊宗實錄云:憂恚發病卒。通鑑從薛史。時年六十四,詔贈中書令。子遂凝、遂雍別有傳。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一百二十六。
       賀瓌,字光遠,濮陽人也。曾祖延,以瓌貴,贈左監門上將軍。祖華,贈左散騎常侍。父仲元,贈刑部尚書。瓌少倜儻,負雄勇之志,遇世亂入軍。朱瑄為濮州刺史兼鄆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拔為小將。唐光啟初,鄆州三軍推瑄為留後,以瓌為馬步軍都指揮使,表授檢校工部尚書。及瑄與太祖搆隙,瓌受瑄命,數領軍于境上。
       乾寕二年十月,太祖親征兗、鄆。十一月,瑄遣瓌與太原將何懷寶率兵萬餘人以援朱瑾,師次待賓館,斷我糧運。太祖偵知之,自中都引軍夜馳百餘里,遲明至鉅野東,與瓌等接戰,兗人大敗。瓌竄于棘塚之上,大呼曰:「我是鄆州都將賀瓌,願就擒,幸勿傷也。」太祖聞之,馳騎至塚前,遂擒之。幷獲何懷寶及將吏數十人,狥于兗壁之下,悉命戮之,唯留瓌一人,釋縛,寘之麾下,尋署為教練使,奏授檢校左僕射。瓌感太祖全宥之恩,私誓以身報國。
       天復中,預平青州王師範,以功授曹州刺史兼先鋒都指揮使,加檢校司空。天祐二年,與楊師厚從太祖平荊、襄,授荊南兩使留後,未幾,徵還,為行營左廂步軍都指揮使。開平二年十月,授左龍虎軍馬步都指揮使。十二月,改左衞上將軍,充六軍馬步都虞候。三年五月,轉右龍虎統軍,未幾,加檢校司徒、邢州團練使。四年二月,改澤州刺史,充昭義軍節度留後、檢校太保,進封開國侯。乾化二年七月,授相州刺史,尋加檢校太傅,有頃,轉左龍虎統軍。案歐陽史:太祖即位,累遷相州刺史。末帝時,遷左龍虎統軍。據薛史,瓌遷統軍不繫年月,歐陽史特以太祖時左龍虎統軍有袁象先而揣度言之耳。
       貞明二年,慶州叛,為李繼陟所據,瓌以本官充西面行營馬步軍都指揮使兼諸軍都虞候,與張筠破涇、鳳眾三萬,張筠原本訛張節,今據通鑑攷異改正。下寕、衍二州。三年秋,慶州平。十二月,瓌以功授滑州宣義軍節度使,依前檢校太傅,加同平章事,尋授北面行營招討使。四年春,晉人取楊劉城據之。八月,瓌與許州節度使謝彥章領大軍營于濮州之行臺村,對壘數月。一日,晉王以輕騎挑戰,瓌與彥章發伏兵奮擊,晉王僅以身免。先是,瓌與彥章不協,是歲冬十二月,復為諸軍都虞候朱珪所搆,瓌乃伏甲士,殺彥章及濮州刺史孟審澄、別將侯溫裕等于軍,侯溫裕,玉堂閒話作侯溫,疑傳聞之異。以謀叛聞。是月,瓌與晉人大戰于胡柳陂,晉人敗績,臨陣斬晉將周陽五。既晡,瓌軍亦敗。案歐陽史:瓌陣無石山,日暮,晉軍攻之,瓌軍下山擊晉軍,瓌大敗。據薛史莊宗紀與王建及傳,乃是山為晉軍所奪,晉軍下山擊瓌軍,瓌大敗,與歐陽史異。五年春正月,晉人城德勝,夾河為柵。四月,瓌率大軍攻其南柵,以艨艟戰艦阨其中流,晉人斷我艨艟,濟軍以援南柵,瓌退軍于行臺。尋以疾卒,時年六十二。詔贈侍中。長子光圖,仕後唐,為供奉官。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一百二十七。
       康懷英,兗州人也。本名懷貞,避末帝御名,故改之。始以驍勇事朱瑾為列校。唐乾寕四年春,太祖既平鄆,命葛從周乘勝急攻兗州,時朱瑾在豐沛間搜索糧饟,留懷英守其城,及從周軍至,懷英聞鄆失守,乃出降。太祖素聞其名,得之甚喜,尋署為軍校。
       光化元年秋,從氏叔琮伐襄、漢,懷英以一軍攻下鄧州。三年,從征河朔,佐張存敬敗燕軍于易水之上。天復元年冬,太祖率師迎昭宗于鳳翔。時李茂貞遣大將符道昭領兵萬餘屯武功以拒,太祖命諸軍擊之,以懷英為前鋒,領眾先登,一鼓而大破之,擄甲士六千餘人,奪馬二千匹。翌日,太祖方至,顧左右曰:「邑名武功,今首盪逆黨,真武功也。」乃召懷英,大加獎激,仍以駿馬、珍器賜之。
       二年四月,符道昭復領大軍屯于虢縣之漠谷。其建寨之所,前臨巨澗,後倚峻阜,險不可升,太祖遣懷英提騎數千急擊之。道昭以懷英兵寡,有俯視之意,乃率甲士萬人,絕澗以挑戰。懷英始以千騎夜鬬,戰酣,發伏以擊之,岐軍大敗。秋八月,鄜帥李周彝屯軍于三原,以援鳳翔,太祖命懷英討之,周彝拔軍而遁,追至梨園,因攻下翟州,擒其守來獻。俄而岐軍屯奉天,太祖令懷英寨于岐軍之東北,以備敵人。一夕,岐軍大至,急攻其營,懷英以夜中不可驚動諸軍,獨以二千餘人抗數萬之眾,自乙夜至四鼓,身被十餘創,岐軍不勝而退。昭宗還京,賜迎鑾毅勇功臣。
       是歲,淮人聞青、兗之叛,遣兵數萬以寇宿州,太祖命懷英馳騎以救之,淮人遁去,即以懷英為權知宿州刺史。天祐三年冬,佐劉知俊破邠、鳳之眾五萬于美原,收五十餘寨,乘勝引軍攻下鄜州,以功授陝州節度使。太祖受禪,加檢校太保。
       開平元年夏,命將大軍以伐潞州。將行,太祖謂懷英曰:「卿位居上將,勇冠三軍,向來破敵摧鋒,動無遺悔,至于高爵重祿,我亦無負于卿。夫忠臣事君,有死無二,韓信所謂『漢王載我以車,衣我以衣,食我以食,食人之祿,死人之憂』,我每思韓信此言,真忠烈丈夫耳!如丁會受我待遇之恩,不謂不至,懷黃拖紫,裂土分茅,設令木石偶人,須感恩義,一朝反噬,倒戈授人,苟有天道明神,安能容此。大凡辜恩負理,忠良不為。我今掃境內委卿,卿當勉思竭盡。況晉人新得上黨,眾心未協和,以十萬之師,一舉可克,予當置酒高會,望卿歌舞凱旋。」懷英惶恐而退。六月,懷英領大軍至潞,率眾晝夜攻城,半月之間,機巧百變。懷英懼太祖之言,期于必取,乃築壘環城,濬鑿池塹,然而屢為晉將周德威騎軍所撓,懷英不敢即戰。太祖乃以李思安代之,降為行營都虞候。夏五月,晉王率蕃漢大軍攻下夾城,懷英逃歸,詣銀臺門待罪,太祖宥之,改授右衞上將軍。三年夏,命為侍衞諸軍都指揮使,尋出為陝州節度使兼西路行營副招討使。
       及劉知俊奔鳳翔,引岐軍以圖靈武,太祖遣懷英率兵救之,師次長城嶺,為知俊邀擊,懷英敗歸。案歐陽史云:還至昇平,知俊掩擊之,懷英大敗。據通鑑:懷貞等還,至三水,知俊遣兵據險邀之,左龍驤軍使壽張王彥章力戰,懷貞等乃得過。懷貞與裨將李德遇、許從實、王審權分道而行,皆與援兵不相值,至昇平,劉知俊伏兵山口,懷貞大敗,僅以身免,德遇等軍皆沒。蓋懷英過長城嶺之險,已為邀擊,後又敗于昇平也。四年春,移華州節度使。乾化二年秋,命為河中行營都招討使,與晉軍戰于白徑嶺,敗歸于陝。末帝嗣位,以岐軍屢犯秦、雍,命懷英為永平軍節度使、大安尹,累加官至中書令。貞明中,卒于鎮。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一百二十六。
       王景仁,案:景仁本名茂章,避梁諱改焉。詳見通鑑注。廬州合淝人。材質魁偉,性暴率,無威儀,善用槊,頗推驍悍。在淮南累職為都指揮使,楊行密偽署宣州節度使。行密死,子渥自立,忌其勇悍,且有私憾,欲害之。案新唐書楊行密傳:渥求茂章親兵不得,宣輦帷帟以行,茂章嫚罵不與。踰年,遣兵五千襲之,茂章奔杭州。與薛史異。景仁棄宛陵,以腹心百人歸吳越王錢鏐,鏐辟為兩府行軍司馬,具以狀聞。太祖復命遙領宣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鏐以淮寇終為巨患,欲速平之,命景仁奉表至闕,面陳水陸之計,請合禁旅。太祖異禮待之,頒賜殊厚,顧曰:「待我平代北寇,當盡以王師付汝南討。」于是留京師,每預丞相行列。
       劉知俊之叛也,從駕至陝,始佐楊師厚西入關,兵未交,知俊棄馮翊走,進尅雍、華,降王建、張君練,頗預戰有功,太祖嘉之。時鎮、定作逆,朋附蕃醜,遂擢為上將,付步騎十萬,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開平二年正月二日,與晉軍戰于栢鄉,王師敗績,太祖怒甚,拘之私第。然以兩浙元勳所薦,且欲收其後効,止落平章事、罷兵柄而已。案歐陽史:景仁與晉人戰,大敗于栢鄉。景仁歸訴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蓋韓勍、李思安輕汝為客,而不從節度爾。」與薛史異。數月,復其官爵。
       末帝即位,復用為南面北面行營招討應接使,以兵萬餘人伐壽州,至霍丘接戰,擒賊將袁藂、王彥威、王蕃等送京師。俄而朱瑾以大軍至,景仁力戰不屈,常以數騎身先奮擊,寇不敢逼,乃引兵還。及濟淮,復為殿軍,故不甚衂,瑾亦不敢北渡。案九國志朱景傳:王茂章來寇,度淮水可涉處立表識之,景易置于深潭水中,立表浮水之上。茂章軍敗,望表而涉,溺死者大半,積其尸為京觀。是景仁實以敗歸,傳云師不甚衂,蓋薛史為景仁諱言也。及歸,病疽而卒。詔贈太尉。永樂大典卷六千八百五十。
       史臣曰:劉鄩以機略自負,賀瓌以忠毅見稱,懷英以驍勇佐時,景仁以貞純許國,較其器業,皆名將也。然雖有善戰之勞,亦有敗軍之咎,則知兵無常勝,豈虛言哉!然鄩之據兗州也,盡誠于師範,比跡于英公,方之數侯,加一等矣。永樂大典卷六千八百五十。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書一 太祖紀第一
卷二 梁書二 太祖紀第二
卷三 梁書三 太祖紀第三
卷四 梁書四 太祖紀第四
卷五 梁書五 太祖紀第五
卷六 梁書六 太祖紀第六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卷八 梁書八 末帝紀上
卷九 梁書九 末帝紀中
卷十 梁書十 末帝紀下
卷十一 梁書十一 后妃列傳第一
卷十二 梁書十二 宗室列傳第二
卷十三 梁書十三 列傳第三
卷十四 梁書十四 列傳第四
卷十五 梁書十五 列傳第五
卷十六 梁書十六 列傳第六
卷十七 梁書十七 列傳第七
卷十八 梁書十八 列傳第八
卷十九 梁書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二十 梁書二十 列傳第十
卷二十一 梁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梁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二十五 唐書一 武皇紀上
卷二十六 唐書二 武皇紀下
卷二十七 唐書三 莊宗紀第一
卷二十八 唐書四 莊宗紀第二
卷二十九 唐書五 莊宗紀第三
卷三十 唐書六 莊宗紀第四
卷三十一 唐書七 莊宗紀第五
卷三十二 唐書八 莊宗紀第六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卷三十五 唐書十一 明宗紀第一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卷三十七 唐書十三 明宗紀第三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卷三十九 唐書十五 明宗紀第五
卷四十 唐書十六 明宗紀第六
卷四十一 唐書十七 明宗紀第七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卷四十三 唐書十九 明宗紀第九
卷四十四 唐書二十 明宗紀第十
卷四十五 唐書二十一 閔帝紀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卷四十七 唐書二十三 末帝紀中
卷四十八 唐書二十四 末帝紀下
卷四十九 唐書二十五 后妃列傳第一
卷五十 唐書二十六 宗室列傳第二
卷五十一 唐書二十七 宗室列傳第三
卷五十二 唐書二十八 列傳第四
卷五十三 唐書二十九 列傳第五
卷五十四 唐書三十 列傳第六
卷五十五 唐書三十一 列傳第七
卷五十六 唐書三十二 列傳第八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卷五十八 唐書三十四 列傳第十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卷六十 唐書三十六 列傳第十二
卷六十一 唐書三十七 列傳第十三
卷六十二 唐書三十八 列傳第十四
卷六十三 唐書三十九 列傳第十五
卷六十四 唐書四十 列傳第十六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卷六十六 唐書四十二 列傳第十八
卷六十七 唐書四十三 列傳第十九
卷六十八 唐書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
卷六十九 唐書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七十 唐書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七十一 唐書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七十二 唐書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七十三 唐書四十九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七十四 唐書五十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卷七十七 晉書三 高祖紀第三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卷七十九 晉書五 高祖紀第五
卷八十 晉書六 高祖紀第六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卷八十二 晉書八 少帝紀第二
卷八十三 晉書九 少帝紀第三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卷八十五 晉書十一 少帝紀第五
卷八十六 晉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卷八十七 晉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卷八十九 晉書十五 列傳第四
卷九十 晉書十六 列傳第五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卷九十二 晉書十八 列傳第七
卷九十三 晉書十九 列傳第八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卷九十五 晉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卷一百0一 漢書三 隱帝紀上
卷一百0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卷一百0三 漢書五 隱帝紀下
卷一百0四 漢書六 后妃列傳第一
卷一百0五 漢書七 宗室列傳第二
卷一百0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卷一百0七 漢書九 列傳第四
卷一百0八 漢書十 列傳第五
卷一百0九 漢書十一 列傳第六
卷一百一十 周書一 太祖紀第一
卷一百一十一 周書二 太祖紀第二
卷一百一十二 周書三 太祖紀第三
卷一百一十三 周書四 太祖紀第四
卷一百一十四 周書五 世宗紀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周書八 世宗紀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周書九 世宗紀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周書十 世宗紀第六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卷一百二十二 周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卷一百二十三 周書十四 列傳第三
卷一百二十四 周書十五 列傳第四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八 周書十九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九 周書二十 列傳第九
卷一百三十 周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卷一百三十一 周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世襲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三 世襲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四 僭偽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五 僭偽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六 僭偽列傳第三
卷一百三十七 外國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八 外國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
卷一百四十 志二 歷志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 禮志上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禮志下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樂志下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食貨志
卷一百四十七 志九 刑法志
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選舉志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職官志
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郡縣志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