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舊五代史(繁體版)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作者:北宋 · 薛居正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太祖聖穆皇后柴氏,邢州龍崗人,案:龍川別志作魏成安人。世家豪右。太祖微時,在洛陽聞后賢淑,遂聘之。案東都事畧張永德傳云:周太祖柴后,本唐莊宗之嬪御也,莊宗沒,明宗遣歸其家,行至河上,父母迓之,會大風雨,止於逆旅數日。有一丈夫走過其門,衣敝不能自庇,后見之,驚曰:「此何人耶?」逆旅主人曰:「此馬步軍使郭雀兒者也。」后異其人,欲嫁之,請于父母。父母恚曰:「汝帝左右人,歸當嫁節度使,奈何欲嫁此人?」后曰:「此貴人也,不可失也。囊中裝分半與父母,我取其半。」父母知不可奪,遂成婚于逆旅中。所謂郭雀兒,即周太祖也。此事薛史不載,蓋當時為之諱言。太祖壯年,喜飲博,好任俠,不拘細行,后規其太過,每有內助之力焉。世宗皇帝即后之姪也,幼而謹愿,后甚憐之,故太祖養之為己子。太祖嘗寢,后見五色小蛇入顴鼻間,心異之,知其必貴,敬奉愈厚。未及貴而厭代。太祖即位,乃下制曰:「義之深無先于作配,禮之重莫大于追崇。朕當宁載思,撫存懷舊。河洲令德,猶傳荇菜之詩;媯汭大名,不及珩璜之貴。俾盛副笄之禮,以伸求劍之情。故夫人柴氏,代籍貽芳,湘靈集慶。體柔儀而陳闕翟,芬若椒蘭;持貞操以選中璫,譽光圖史。懿範尚留于閨閫,昌言有助于箴規。深惟望氣之艱,彌歎藏舟之速,將開寶祚,俄謝璧台。宜正號于軒宮,俾耀潛于坤象,可追命為皇后。仍令所司定諡,備禮冊命。」既而有司上諡曰聖穆。顯德初,太祖神主入廟,以后祔于其室。永樂大典卷八千九百八十九。
       淑妃楊氏,鎮州真定人。父弘裕,真定少尹。案東都事畧楊廷璋傳云:父弘裕,少漁貂裘陂,有以二石雁授之者,其翼一揜左,一揜右,曰:「吾北嶽使也。」言訖不知所之。是年生周室淑妃,明年生廷璋。當河朔全盛之時,所屬封疆,制之于守帥,故韶顏美媛,皆被選于王宮。妃幼以良家子中選,事趙王王鎔。張文禮之亂,妃流離于外。唐明宗在藩,錄其遺逸。安重誨保庇妃家,致其仕進,父母即以妃嫁于鄉人石光輔,不數年嫠居。太祖佐漢之初,屬聖穆皇后棄世,聞妃之賢,遂以禮聘之。宋史楊廷璋傳:有姊寡居京師,周祖微時欲聘之,姊不從。令媒氏傳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見周祖,歸謂姊曰:「此人姿貌異常,不可拒。」姊乃從之。妃睦族撫孤,宜家內助,甚有力焉。晉天褔末,卒于太原,因留葬于晉郊。廣順元年九月,追冊為淑妃。太祖凡一后三妃,及嵩陵就掩,皆議陪祔。時以妃喪在賊境,未及遷窆,世宗乃詔有司于嵩陵之側,預營一冢以虛之,俟賊平即議襄事。顯德元年夏,世宗征河東,果成素志焉。
       妃兄廷璋,案東都事畧:廷璋係淑妃之弟。續通鑑長編亦云:廷璋有姊為周太祖妃。俱與是書異。早事太祖,即位累歷內職,出為晉州節度使。皇朝撫運,移鎮邢州,又改鄜州,受代歸闕,卒于私第。永樂大典卷一千二百六十六。
       貴妃張氏,恆州真定人也。祖記,成德軍節度判官、檢校兵部尚書。父同芝,本州諮呈官、檢校工部尚書,事趙王王鎔,歷職中要。天祐末,趙將張文禮殺王鎔,以鎮州歸梁,莊宗命將符存審討平之。時妃年尚幼,有幽州偏將武從諫者,駐斾於家,見妃韶令,乃為其子聘之。武氏家在太原。太祖從漢祖鎮并門,屬楊夫人以疾終,無何武氏子卒,太祖素聞妃之賢,遂納為繼室。太祖貴,累封至吳國夫人。漢隱帝末,蕭牆變起,屠害大臣,太祖在鄴都被讒,妃與諸皇屬同日遇害于東京舊第。太祖踐祚,追冊為貴妃,發哀,故世宗有起復之命。世宗嗣位,以太祖舊宅即妃遇禍之地,因施為僧院,以皇建為名焉。永樂大典卷八千九百八十九。
       德妃董氏,常山靈壽人也。祖文廣,唐深州錄事參軍。父光嗣,趙州昭慶尉。妃孩提頴悟,始能言聽,按絲管而能辨其聲。年七歲,遇鎮州之亂,親黨羇離,與妃相失。潞州牙將得之,匿于褚中。其妻以息女不育,得妃憐之,過于所生,姆教師箴,功容克備。妃家悲念,其兄瑀諸處求訪,垂六七年,後潞將入官于朝,妃之鄉親頗有知者,瑀見潞將,欣歸之,時年十三。妃歸踰年,嫁為里人劉進超之妻,進超為內職,及契丹破晉之歲,陷蕃歿焉。妃嫠居洛陽。太祖楊淑妃與妃鄉親,平居恆言妃德。太祖從漢祖幸洛,因憶淑妃之言,尋以禮納之。鼎命初建,張貴妃遇禍,中宮虛位,乃冊為德妃。太祖自聖穆皇后早世以來,屢失邦媛,中幃內助,唯妃存焉,加以結珮脫簪,率由令範。
       廣順三年夏,遇疾,醫藥之際,屬太祖兖海之征,車駕將行,妃奏曰:「正當暑毒,勞陛下省巡,明發宵征,須人供待,司簿已下典事者,各已處分從行。」太祖曰:「妃疾未平,數令診視,此行在近,無煩內人。」及太祖駐蹕魯中,妃志欲令內人進侍,發中使往來言之。太祖手敕鄭仁誨曰:「切慮德妃以朕至兖州行營,津置內人承侍。緣諸軍在野,不可自安,令鄭仁誨專心體候。如德妃津置內人東來,便須上聞約住,或取索鞍馬,不得供應;如意堅確,即以手敕示之。」既而平定兖州,車駕還京,妃疾無減,俄卒于大內,時年三十九。輟朝三日。
       妃長兄瑀,以左贊善大夫致仕,仲兄玄之,季兄自明,皆累歷郡守。永樂大典卷八千九百八十九。
       世宗貞惠皇后劉氏,將家女也,幼歸于世宗。漢乾祐中,世宗在西班,后始封彭城縣君。世宗隨太祖在鄴,后留居邸第。漢末李業等作亂,后與貴妃張氏及諸皇族同日遇禍。國初,追封彭城郡夫人。顯德四年夏四月,追冊為皇后,諡曰貞惠,陵曰惠陵。永樂大典卷八千九百八十九。
       宣懿皇后符氏,祖存審,事後唐武皇、莊宗,位極將相,追封秦王。父彥卿,天雄軍節度使,封魏王。后初適李守貞之子崇訓。漢乾祐中,守貞叛于河中,太祖以兵攻之,及城陷,崇訓自刃其弟妹,次將及后,后時匿于屏處,以帷箔自蔽,崇訓倉黃求后不及,遂自刎,后因獲免。太祖入河中,令人訪而得之,即遣女使送于其父,自是后常感太祖大惠,拜太祖為養父。世宗鎮澶淵日,太祖為世宗聘之。后性和惠,善候世宗之旨,世宗或暴怒于下,后必從容救解,世宗甚重之,及即位,冊為皇后。世宗將南征,后常諫止之,言甚切直,世宗亦為之動容。洎車駕駐于淮甸,久冒炎暑,后因憂恚成疾。顯德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崩于滋德殿,時年二十有六。世宗甚悼之。既而有司上諡曰宣懿,葬于新鄭,陵曰懿陵。永樂大典卷八千九百八十九。 案:世宗後符后,即宣懿之女弟也,薛史不為立傳,未免闕畧。 五代史補:世宗皇后符氏,即魏王彥卿之女。時有相工視之大驚,密告魏王曰「此女貴不可言。」李守貞素有異志,因與子崇訓娶之,禮畢,守貞甚有喜色。其後據河中叛,高祖為樞密使,受命出征。后知高祖與其父有舊,城破之際,據堂門而坐,叱諸軍曰:「我符魏王女也,魏王與樞密太尉,兄弟之不若,汝等慎勿無禮。」于是諸軍聳然引退。頃之,高祖至,喜曰:「此女于白刃紛拏之際保全,可謂非常人也。」乃歸之魏王。至世宗即位,納為皇后。既免河中之難,其母欲使出家,資其褔壽,后不悅曰:「死生有命,誰能髡首跣足以求苟活也!」母度不可逼,遂止。世宗素以后賢,又聞命不以出家為念,愈賢之,所以為天下母也。
       史臣曰:周室后妃凡六人,而追冊者四,故中闈內則,罕得而聞,唯董妃、符后之懿範,亦無愧于彤管矣。永樂大典卷八千九百八十九。 案是書無外戚傳,攷五代會要云:周太祖第三女樂安公主,為漢室所害,廣順元年二月追封,至顯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國長公主。第四女壽安公主,降張永德,廣順元年四月封,至顯德元年,封晉國長公主。第五女永寕公主,廣順元年九月追封,至顯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國長公主。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書一 太祖紀第一
卷二 梁書二 太祖紀第二
卷三 梁書三 太祖紀第三
卷四 梁書四 太祖紀第四
卷五 梁書五 太祖紀第五
卷六 梁書六 太祖紀第六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卷八 梁書八 末帝紀上
卷九 梁書九 末帝紀中
卷十 梁書十 末帝紀下
卷十一 梁書十一 后妃列傳第一
卷十二 梁書十二 宗室列傳第二
卷十三 梁書十三 列傳第三
卷十四 梁書十四 列傳第四
卷十五 梁書十五 列傳第五
卷十六 梁書十六 列傳第六
卷十七 梁書十七 列傳第七
卷十八 梁書十八 列傳第八
卷十九 梁書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二十 梁書二十 列傳第十
卷二十一 梁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梁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二十五 唐書一 武皇紀上
卷二十六 唐書二 武皇紀下
卷二十七 唐書三 莊宗紀第一
卷二十八 唐書四 莊宗紀第二
卷二十九 唐書五 莊宗紀第三
卷三十 唐書六 莊宗紀第四
卷三十一 唐書七 莊宗紀第五
卷三十二 唐書八 莊宗紀第六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卷三十五 唐書十一 明宗紀第一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卷三十七 唐書十三 明宗紀第三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卷三十九 唐書十五 明宗紀第五
卷四十 唐書十六 明宗紀第六
卷四十一 唐書十七 明宗紀第七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卷四十三 唐書十九 明宗紀第九
卷四十四 唐書二十 明宗紀第十
卷四十五 唐書二十一 閔帝紀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卷四十七 唐書二十三 末帝紀中
卷四十八 唐書二十四 末帝紀下
卷四十九 唐書二十五 后妃列傳第一
卷五十 唐書二十六 宗室列傳第二
卷五十一 唐書二十七 宗室列傳第三
卷五十二 唐書二十八 列傳第四
卷五十三 唐書二十九 列傳第五
卷五十四 唐書三十 列傳第六
卷五十五 唐書三十一 列傳第七
卷五十六 唐書三十二 列傳第八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卷五十八 唐書三十四 列傳第十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卷六十 唐書三十六 列傳第十二
卷六十一 唐書三十七 列傳第十三
卷六十二 唐書三十八 列傳第十四
卷六十三 唐書三十九 列傳第十五
卷六十四 唐書四十 列傳第十六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卷六十六 唐書四十二 列傳第十八
卷六十七 唐書四十三 列傳第十九
卷六十八 唐書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
卷六十九 唐書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七十 唐書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七十一 唐書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七十二 唐書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七十三 唐書四十九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七十四 唐書五十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卷七十七 晉書三 高祖紀第三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卷七十九 晉書五 高祖紀第五
卷八十 晉書六 高祖紀第六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卷八十二 晉書八 少帝紀第二
卷八十三 晉書九 少帝紀第三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卷八十五 晉書十一 少帝紀第五
卷八十六 晉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卷八十七 晉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卷八十九 晉書十五 列傳第四
卷九十 晉書十六 列傳第五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卷九十二 晉書十八 列傳第七
卷九十三 晉書十九 列傳第八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卷九十五 晉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卷一百0一 漢書三 隱帝紀上
卷一百0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卷一百0三 漢書五 隱帝紀下
卷一百0四 漢書六 后妃列傳第一
卷一百0五 漢書七 宗室列傳第二
卷一百0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卷一百0七 漢書九 列傳第四
卷一百0八 漢書十 列傳第五
卷一百0九 漢書十一 列傳第六
卷一百一十 周書一 太祖紀第一
卷一百一十一 周書二 太祖紀第二
卷一百一十二 周書三 太祖紀第三
卷一百一十三 周書四 太祖紀第四
卷一百一十四 周書五 世宗紀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周書八 世宗紀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周書九 世宗紀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周書十 世宗紀第六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卷一百二十二 周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卷一百二十三 周書十四 列傳第三
卷一百二十四 周書十五 列傳第四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八 周書十九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九 周書二十 列傳第九
卷一百三十 周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卷一百三十一 周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世襲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三 世襲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四 僭偽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五 僭偽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六 僭偽列傳第三
卷一百三十七 外國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八 外國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
卷一百四十 志二 歷志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 禮志上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禮志下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樂志下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食貨志
卷一百四十七 志九 刑法志
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選舉志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職官志
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郡縣志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