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史繁体版
舊五代史(繁體版)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
作者:北宋 · 薛居正
本书全文检索: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经典古籍15000余本txt格式   正统道藏、续道藏(txt)   白话二十四史txt下载  
二十五史简体txt下载   二十五史繁體txt下载  
       案:薛史天文志序,永樂大典原闕,然其日食、星變諸門,事蹟具存,較歐陽史司天考為詳備。今考五代會要所載星變、物異諸門,與司天考互有詳畧。蓋五代典章散佚,各記所聞,未能畫一也。參考諸書,當以薛史為得其實也。
       日食
       梁太祖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有蝕之。時言事諸臣,多引漢高祖末年日蝕于歲首,太祖甚惡之,于是素服避正殿,百官各守本司。是日,有司奏:「雲初陰晦,事同不蝕。」百寮奉表稱賀。
       末帝龍德三年,十月辛未朔,日有蝕之。
       唐莊宗同光三年,四月癸亥朔,時有司奏:「日蝕在卯,主歲大旱。」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乙酉朔,日有蝕之。
       二年,八月己卯朔,日有蝕之。
       三年,二月丁丑朔,日食。其日陰雲不見,百官稱賀。
       長興元年,六月癸巳朔,日食。其日陰冥不見,至夕大雨。
       二年,十一月甲申朔,先是,司天奏:「朔日合蝕二分,伏緣所蝕微少,太陽光影相鑠,伏恐不辨虧闕,請其日不入閤,百官守司。」從之。
       晉高祖天福二年,正月乙卯,先是,司天奏:「正月二日,太陽虧蝕,宜避正殿,開諸營門,蓋藏兵器,半月不宜用軍。」是日太陽虧,十分內食三分,在尾宿十七度。日出東方,以帶蝕三分,漸生,至卯時復滿。
       三年,正月戊申朔,司天先奏,其日日蝕。至是日不蝕,內外稱賀。
       四年,七月庚子朔,時中書門下奏:「謹案舊禮:日有變,天子素服避正殿,太史以所司救日于社,陳五兵、五鼓、五麾,東戟西矛,南弩北楯,中央置鼓,服從其位,百職廢務,素服守司,重列于庭,每等異位,向日而立,明復而止。今所司法物,咸不能具,去歲正旦日蝕,唯謹藏兵仗,皇帝避正殿素食,百官守司。今且欲依近禮施行。」從之。
       七年,四月甲寅朔,是日百官守司,太陽不蝕,上表稱賀。
       八月戊申朔,日有蝕之。
       少帝開運元年,九月庚午朔,日有蝕之。
       二年,八月甲子朔,日有蝕之。
       三年,三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漢隱帝乾祐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有蝕之。
       周太祖廣順二年,四月丙戌朔,日有蝕之。
       月食
       梁太祖開平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夜,先是,司天奏:「是日月食,不宜用兵。」時王景仁方總大軍北伐,追之不及。至五年正月二日,果為後唐莊宗大敗于柏鄉。
       唐莊宗同光三年,三月戊申,月食。九月甲辰,月食。
       明宗天成三年,十二月乙卯,月食。
       四年,六月癸丑望,月食。十二月庚戌,月食。
       晉高祖天福二年,七月丙寅,月食。
       五年,十一月丁丑,月食鶉首之分。
       少帝開運元年,三月戊子,月食。九月丙戌,月食。
       漢高祖天福十二年,十二月乙未,月食。
       周世宗顯德三年,正月戊申,月食。
       五年,十一月辛未,月食。
       月暈
       唐明宗天成元年,十一月,月暈匝火、木。
       彗孛
       梁太祖乾化二年,四月甲戌夜,彗見于靈臺之西。
       唐明宗天成三年,十月庚午夜,西南有孛,長丈餘,東南指,在牛五度。
       末帝清泰三年,九月乙丑,彗出虛、危,長尺餘,形細微,經天壘、哭星。
       晉高祖天福六年,九月,有彗星長丈餘。
       八年,十月庚戌夜,有彗見于東方,西指,尾長一丈,在角九度。
       周太祖顯德三年,正月壬戌夜,有星孛于參角,其芒指于東南。
       五星凌犯
       梁太祖開平二年,正月乙亥,歲星犯月。
       乾化二年,五月壬戌,熒惑犯心大星,去心四度,順行。占曰:「心為帝王之星。」其年六月五日,帝崩。案歐陽史:正月丙申,熒惑犯房第二星。與薛史異,五代會要與是書同。
       唐莊宗同光二年,八月戊子,熒惑犯星。
       三年,三月丙申,熒惑犯上相。四月甲申,熒惑犯左執法。六月丙寅,歲犯右執法。九月己亥,熒惑在江東犯第一星。案歐陽史:九月丙辰,太白、歲相犯。薛史不載,疑有闕文。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癸卯,太白犯心大星。辛亥,熒惑犯上將。九月庚午,熒惑犯右執法。己卯,熒惑犯左執法。十月戊子,熒惑犯上相。十二月,熒惑犯氐。
       二年,正月甲戌,熒惑、歲相犯。二月辛卯,熒惑犯鍵閉。三月,熒惑犯上相。六月辛丑,熒惑犯房。九月壬子,歲犯房。
       三年,正月壬申,太白、熒惑合于奎。八月癸卯,熒惑犯上將。乙卯,熒惑犯右執法。庚午,太白犯左執法。九月庚辰,鎮、歲合于箕。辛巳,太白、熒惑合于軫。十二月壬寅,熒惑犯房,太白、歲相犯于斗。
       四年,三月壬辰,歲犯牛。九月丙子,熒惑入哭星。
       長興元年,六月乙卯,太白犯天罇。十一月壬戌,熒惑犯氐。十二月丙辰,熒惑犯天江。
       二年,正月乙亥,太白犯羽林。四月甲寅,熒惑犯羽林。八月,辰犯端門。十一月丙戌,太白犯鍵閉。
       三年,四月庚辰,熒惑犯積尸。九月庚寅,太白犯哭星。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壁壘。
       四年,八月己未,五鼓三籌,熒惑近天高星,歲星近司怪,太白近軒轅大星。案歐陽史:九月辛巳,太白犯右執法。薛史不載。
       末帝清泰元年,六月甲戌,太白犯右執法。
       晉天福元年,三月壬子,熒惑犯積尸。
       四年,四月辛巳,太白犯東井北轅。甲申,太白犯五諸侯。五月丁未,太白犯輿鬼中星。
       六年,八月辛卯,太白犯軒轅。九月己卯,熒惑犯上將。
       八年,八月丙子,熒惑犯右掖。十月丙辰,熒惑犯進賢。
       開運元年,二月壬戌,太白犯昴。己巳,熒惑犯天鑰。四月丁巳,太白犯五諸侯。七月甲申,太白犯東井。八月甲辰,熒惑入南斗。十月壬戌,熒惑犯哭星。案:此條歐陽史不載。十二月,太白犯辰。
       二年,八月甲戌,歲犯東井。九月甲寅,太白犯南斗。十一月甲午朔,太白犯哭星。
       漢天福十二年,十月己丑,太白犯亢距星。
       乾祐元年,八月己丑,鎮星入太微西垣。戊戌,歲犯右執法。十月丁丑,歲犯左執法。
       二年,九月壬寅,太白犯右執法。庚戌,太白犯鎮。丁卯,太白犯歲。十一月,鎮星始出太微之左掖門。自元年八月己丑,鎮星入太微垣,犯上將、左右執法、內屏、謁者,勾己往來,勾己原本訛「旬已」,今據歐陽史改正。凡四百四十三日方出左掖。
       三年,六月乙卯,鎮犯左掖。七月甲申,熒惑犯司怪。八月癸卯,太白犯房。庚戌,太白犯心大星。十月辛酉,太白犯歲。
       周廣順元年,二月丁巳,歲犯咸池。己未,熒惑犯五諸侯。三月甲子,歲守心。己卯,熒惑犯鬼。壬午,熒惑犯天尸。四月甲午,歲犯鈎鈐。
       二年七月,熒惑犯井鉞。八月乙未,熒惑犯天罇。九月辛酉,熒惑犯鬼。庚戌,熒惑掩右執法。十月壬辰,太白犯進賢。
       三年,四月乙丑,熒惑犯靈臺。五月辛巳,熒惑犯上將。
       顯德六年,六月庚子,熒惑與心大星合度,光芒相射。先是,熒惑勾己于房、心間,凡數月,至是與心大星合度,是夜順行。案:此條歐陽史不載。
       星晝見
       唐同光三年,六月己巳,太白晝見。
       天成元年,七月庚申,太白晝見。
       長興二年,五月己亥,歲星晝見。案:歐陽史作癸亥,太白晝見。閏五月己巳,歲星晝見。八月戊子,太白晝見。
       三年,十月壬申,太白晝見。
       四年,五月癸卯,太白晝見。
       清泰元年,五月己未,太白晝見。
       漢天福十二年,四月丙子,太白晝見。
       乾祐三年,四月壬午,太白晝見。
       周廣順二年,二月庚寅,太白經天。
       流星
       梁乾化元年,十一月甲辰,東方有流星如數升器,出畢宿口,曳光三丈餘,有聲如雷。
       唐長興二年,九月丙戌夜,二鼓初,東北方有小流星入北斗魁滅。至五鼓初,西北方次北有流星,狀如半升器,初小後大,速流如奎滅。尾迹凝天,屈曲似雲而散,光明燭地。又東北有流星如大桃,出下台星,西北速流,至斗柄第三星旁滅。五鼓後至明,中天及四方有小流星百餘,流注交橫。
       應順元年春,應順原本訛「廣順」,今據歐陽史改正。二月辛未夜,有大星如五升器,流于東北,有聲如雷。
       清泰元年,九月辛丑夜,五鼓初,有大星如五斗器而南流,尾迹長數丈,亦赤色,移時盤屈如龍形,蹙縮如二鏵,相鬬而散。又一星稍小,東流,有尾迹,凝成白氣,食頃方散。
       晉天福三年,三月壬申夜,四鼓後,東方有大流星,狀如三升器,其色白,長尺餘,屈曲流出河鼓星東三尺,流丈餘滅。
       周顯德元年,正月庚寅,子夜後,東北有大星墜,有聲如雷,牛馬震駭,六街鼓人方寐而驚,以為曉鼓,乃齊伐鼓以應之,至曙方知之。三月,高平之役,戰之前夕,有大流星如日,流行數丈,墜于賊營之所。
       雲氣
       梁開平二年,三月丁丑夜,月有蒼白暈,又有白氣如人形十餘,皆東向,出于暈內。九月乙酉,平旦,西方有氣如人形甚眾,若俯伏之狀,經刻乃散。
       唐同光二年,日有背氣,凡十二。
       三年,九月丁未,遍天陰雲,北方有聲如雷,四面雞雉皆雊,俗謂之「天狗落」。是歲,日有背氣,凡十三。是月,司天監奏:「自七月三日陰雲大雨,至九月十八日後方晴,三辰行度災祥,數日不見。」閏十二月庚午,日有黑氣,似日,交相錯磨,測在室十度。
       天成二年,十二月壬辰,西南有赤氣,如火燄燄,約二千里。占者云:「不出二年,其下當有大兵。」
       長興三年,六月,司天監奏:「自月初至月終,每夜陰雲蔽天,不辨星月。」
       應順元年,四月九日,白虹貫日,是時閔帝遇害。
       晉天福初,高祖將建義于太原,日傍多有五色雲,如蓮芰之狀。
       二年,正月丙辰,一鼓初,北方有赤氣,向西至戌亥地,東北至丑地已來向北,闊三丈餘,狀如火光。赤氣內見紫微宮共北斗諸星,其氣乍明乍暗。至三點後,後有白氣數條,相次西行,直至三鼓後散。
       漢乾祐二年,十二月,日暈三重,上有背氣。
       周顯德三年,十二月庚午,白虹貫日,氣暈勾環。永樂大典卷三千二百七。

本书目录

卷一 梁書一 太祖紀第一
卷二 梁書二 太祖紀第二
卷三 梁書三 太祖紀第三
卷四 梁書四 太祖紀第四
卷五 梁書五 太祖紀第五
卷六 梁書六 太祖紀第六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卷八 梁書八 末帝紀上
卷九 梁書九 末帝紀中
卷十 梁書十 末帝紀下
卷十一 梁書十一 后妃列傳第一
卷十二 梁書十二 宗室列傳第二
卷十三 梁書十三 列傳第三
卷十四 梁書十四 列傳第四
卷十五 梁書十五 列傳第五
卷十六 梁書十六 列傳第六
卷十七 梁書十七 列傳第七
卷十八 梁書十八 列傳第八
卷十九 梁書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二十 梁書二十 列傳第十
卷二十一 梁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梁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二十五 唐書一 武皇紀上
卷二十六 唐書二 武皇紀下
卷二十七 唐書三 莊宗紀第一
卷二十八 唐書四 莊宗紀第二
卷二十九 唐書五 莊宗紀第三
卷三十 唐書六 莊宗紀第四
卷三十一 唐書七 莊宗紀第五
卷三十二 唐書八 莊宗紀第六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卷三十五 唐書十一 明宗紀第一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卷三十七 唐書十三 明宗紀第三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卷三十九 唐書十五 明宗紀第五
卷四十 唐書十六 明宗紀第六
卷四十一 唐書十七 明宗紀第七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卷四十三 唐書十九 明宗紀第九
卷四十四 唐書二十 明宗紀第十
卷四十五 唐書二十一 閔帝紀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卷四十七 唐書二十三 末帝紀中
卷四十八 唐書二十四 末帝紀下
卷四十九 唐書二十五 后妃列傳第一
卷五十 唐書二十六 宗室列傳第二
卷五十一 唐書二十七 宗室列傳第三
卷五十二 唐書二十八 列傳第四
卷五十三 唐書二十九 列傳第五
卷五十四 唐書三十 列傳第六
卷五十五 唐書三十一 列傳第七
卷五十六 唐書三十二 列傳第八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卷五十八 唐書三十四 列傳第十
卷五十九 唐書三十五 列傳第十一
卷六十 唐書三十六 列傳第十二
卷六十一 唐書三十七 列傳第十三
卷六十二 唐書三十八 列傳第十四
卷六十三 唐書三十九 列傳第十五
卷六十四 唐書四十 列傳第十六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卷六十六 唐書四十二 列傳第十八
卷六十七 唐書四十三 列傳第十九
卷六十八 唐書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
卷六十九 唐書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七十 唐書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七十一 唐書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七十二 唐書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七十三 唐書四十九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七十四 唐書五十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卷七十七 晉書三 高祖紀第三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卷七十九 晉書五 高祖紀第五
卷八十 晉書六 高祖紀第六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卷八十二 晉書八 少帝紀第二
卷八十三 晉書九 少帝紀第三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卷八十五 晉書十一 少帝紀第五
卷八十六 晉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卷八十七 晉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卷八十九 晉書十五 列傳第四
卷九十 晉書十六 列傳第五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卷九十二 晉書十八 列傳第七
卷九十三 晉書十九 列傳第八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卷九十五 晉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卷一百0一 漢書三 隱帝紀上
卷一百0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卷一百0三 漢書五 隱帝紀下
卷一百0四 漢書六 后妃列傳第一
卷一百0五 漢書七 宗室列傳第二
卷一百0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卷一百0七 漢書九 列傳第四
卷一百0八 漢書十 列傳第五
卷一百0九 漢書十一 列傳第六
卷一百一十 周書一 太祖紀第一
卷一百一十一 周書二 太祖紀第二
卷一百一十二 周書三 太祖紀第三
卷一百一十三 周書四 太祖紀第四
卷一百一十四 周書五 世宗紀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周書八 世宗紀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周書九 世宗紀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周書十 世宗紀第六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卷一百二十二 周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卷一百二十三 周書十四 列傳第三
卷一百二十四 周書十五 列傳第四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卷一百二十六 周書十七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八 周書十九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九 周書二十 列傳第九
卷一百三十 周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卷一百三十一 周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世襲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三 世襲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四 僭偽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五 僭偽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六 僭偽列傳第三
卷一百三十七 外國列傳第一
卷一百三十八 外國列傳第二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
卷一百四十 志二 歷志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 禮志上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禮志下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樂志下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食貨志
卷一百四十七 志九 刑法志
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選舉志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職官志
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郡縣志
二十四史简体版txt格式下载
二十四史白话版txt格式下载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中医文档网    心典资源站   
本站二十四史书籍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爱好等用途,本站将其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由于资料来源于网络,且数量众多,本站不可能进行校对,在严谨的场合下使用时,一定要核对正规出版物。
电子邮箱:my24shi@126.com  沪ICP备11008129-15
Copyright @2022 24史 All Rights Reserved.